就是人民幣和外匯的兌換比例,分為銀行現匯買入價和賣出價,和現鈔買入賣出。
❷ 下表是人民幣外匯牌價(標價方法:100 外幣/人民幣)...
【答案】C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根據上述圖表可以發現從2013年1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美元兌換的人民幣變少了,這說明人民幣升值了。人民幣升值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因此進口商品的價格會降低,出口的商品價格會升高,故題肢①④正確。答案選C。
考點:本題考查了匯率變動的影響。
❸ 人民幣外匯牌價的表示方法有什麼
中國銀行人民幣外匯牌價的表示方法如下:
單位:人民幣/100外幣
幣種 現匯買入價 現鈔買入價 賣出價 發布時間
美元(USD) 610.72 605.82 613.16 2013年08月07日 16:33:30
港幣(HKD) 78.74 78.11 79.06 2013年08月07日 19:34:02
日元(JPY) 6.2704 6.0910 6.3144 2013年08月07日 19:34:02
歐元(EUR) 810.97 787.78 816.67 2013年08月07日 19:34:02
英鎊(GBP) 941.53 914.61 948.15 2013年08月07日 19:34:02
瑞士法郎(CHF) 658.39 639.56 663.01 2013年08月07日 19:34:02
加拿大元(CAD) 584.77 568.04 588.87 2013年08月07日 19:34:02
澳大利亞元(AUD) 544.92 529.33 548.74 2013年08月07日 19:34:02
新加坡元(SGD) 481.18 467.42 484.56 2013年08月07日 19:34:02
丹麥克朗(DKK) 108.75 105.64 109.51 2013年08月07日 19:34:02
挪威克朗(NOK) 102.71 99.77 103.43 2013年08月07日 19:34:02
瑞典克朗(SEK) 92.95 90.30 93.61 2013年08月07日 19:34:02
澳門元(MOP) 76.45 75.83 76.75 2013年08月07日 19:34:02
紐西蘭元(NZD) 481.68 467.90 485.06 2013年08月07日 19:34:02
韓元(KRW) -- 0.5301 0.5495 2013年08月07日 19:34:02
盧布(RUB) 18.47 17.89 18.59 2013年08月07日 19:34:03
林吉特(MYR) 187.37 -- 188.69 2013年08月07日 19:34:02
南非蘭特(ZAR) 61.31 58.33 61.75 2013年08月07日 19:34:03
菲律賓比索(PHP) 13.92 13.49 14.02 2013年08月07日 19:34:03
泰國銖(THB) 19.40 18.79 19.54 2013年08月07日 19:34:02
❹ 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外匯牌價
最新的中國銀行外匯牌價:
參考鏈接內如下:容
http://www.boc.cn/sourcedb/whpj/
❺ 人民幣外匯牌價表
虧損10美金
❻ 請問什麼是外匯人民幣牌價
提供今日中國銀行匯率,今日人民幣及美元等17種外幣的即時中國銀行外匯牌價,匯率查詢服務和匯率換算工具;告訴您何通過中國銀行外匯牌價表查看人民幣對外幣的匯率。
❼ 人民幣外匯牌價
你的問題太廣義了,你想知道人民幣對什麼,是美元還是紐西蘭、
❽ 人民幣外匯牌價的標價方法為人民幣/100外幣)是什麼意思
匯率兩種表達方式,直接標價與間接標價,我國使用的是直接標價,以100外幣可以版兌換權多少人民幣來表達匯率
(1)直接標價法(direct
quotation)
又稱應付標價法,是指以一定單位的(1或100等)
外國貨幣作為標准,折成若干單位的本國貨幣的標價方法。
◎直接標價法表示買入一定單位的外幣要支付多少本幣,或賣出一定單位的外幣應該收多少本幣。◎使用直接標價法,匯率變動的數字大小與本幣幣值高低反方向,與外幣幣值高低同正向。
(2)間接標價法(indirect
quotation)
又稱應收標價法,它是以一定單位的(1或100等)本國貨幣為標准,折成若干外國貨幣的標價方法。◎使用間接標價法,匯率變動的數字大小與本幣幣值高低同方向,與外幣幣值高低反方向。
❾ 什麼是人民幣外匯牌價
「外匯牌價」,即外匯指定銀行外匯兌換掛牌價,是各銀行(指總行,分支行與總行外匯牌價相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市場中間價以及國際外匯市場行情,制定的各種外幣與人民幣之間的買賣價格。這種價格在同一天中不變,不同日期則價格可有變動。
人民幣自誕生以後,一直屬於非自由兌換貨幣,其牌價由央行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僅作為調控進出口貿易和改善國際收支平衡的政策手段。人民幣牌價大致分為二個階段即改革開放前的匯率和改革開放後的匯率。1978年改革開放以前,從1949年到1952年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人民幣牌價不以黃金為基礎,實行管理浮動制,物價為確定匯率的依據;從1955年3月至1971年11月,布雷頓森林體系處於穩定時期,人民幣匯率在近16年時間內維持在2.4618元水平(1美元兌換);從1973年到1979年間,人民幣匯率只做過幾次調整,到1978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1.684元(1美元兌換)[1]。改革開放後,人民幣匯率經歷了掛牌價和調劑價的雙軌制階段、匯率並軌後的柔性盯住美元制階段、亞洲金融危機後的剛性盯住美元制階段、2005年7月21日的匯率制度改革。1979年至1994年匯率雙軌制階段是人民幣貶值幅度最大的時期,由1979年的1.555元(1美元兌換)貶至1994年的8.619元(年度均價),貶值幅度達4.5倍。匯率雙軌制期間,還存在表面上面額與人民幣等值的外匯兌換券。這期間存在被政府禁止的外匯黑市,初期以炒賣外匯兌換券為主,之後直接炒賣外幣,外匯(外匯兌換券與外幣)黑市價大大高於官方規定的匯率,前期最高相差近一倍,之後漸漸回落直至接近官方掛牌價;進入1990年以後,場外交易的(黑市價)外匯價格轉向弱低於官方掛牌價,與此同時,外匯兌換券漸漸淡出市場。從1994年開始到2005年匯率制度改革以前,人民幣兌美元一直維持在8.27元以上(1美元兌換)。2005年匯率制度改革以後,人民幣漸漸進入升值階段,人民幣從匯率改革前的8.2765元(1美元兌換)升值至2007年年末的7.3046元[2],升值幅度達到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