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離岸價和到岸價,它們有什麼區別
兩者區別:
1、定義不同
到岸價是目的港船上交貨,賣方必須負責運送到目的港船上為止,負責貨物到港前的一切費用及風險,貨物在船上交給買方處置,但不辦理貨物進口清關手續,賣方即完成交貨。
離岸價是賣方在合同規定的港口把貨物裝到買方指定的運載工具上,負擔貨物裝上運載工具為止的一切費用和風險的價格。
2、交貨位置不同
到岸價根據實際操作中的意思來解釋就是裝運港船舷交貨,買賣雙方已運輸船隻的船舷為界限,過了船舷。
離岸價是賣方在合同規定的港口把貨物裝到買方指定的運載工具上,沒有過船舷。
3、貨物責任和安全歸屬不同
到岸價因貨物過了船舷,貨物的責任和安全歸買方負責。
離岸價因沒有過船舷,貨物的安全和責任是賣方負責的。
4、組成不同
到岸價指CIF(COST=產品出廠價,INSURANCE=保險,FREIGHT=運費)價,即成本+運費+保險。
離岸價指FOB(Free on Board)價,是貨物成本價,即(到岸價價+國外運費)/[1-投保加成×保險費率]。
5、應用不同
按國際慣例,出口商品一般用離岸價計價。
進口商品一般用到岸價計價。
(1)外匯離岸價和到岸價擴展閱讀
1、CIF不是到岸價,DES才是真正的到岸價。DES指目的港船上交貨,賣方必須負責運送到目的港船上為止,負責貨物到港前的一切費用及風險,貨物在船上交給買方處置,但不辦理貨物進口清關手續,賣方即完成交貨。
2、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把國際貿易中的FOB價格條件稱為離岸價格,從而也把價格術語中包含運費與保險費的CIF說成到岸價。甚至在一些正規媒體的文章中也不時出現這樣的說法。如在談到中國大豆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時,經常有報道說,中國大豆的離岸價(FOB)高於國外進口轉基因大豆的「到岸價」(DES)等等。
⑵ 到岸價、離岸價是什麼如何區別
離岸價(FOB):也稱為船上交貨(指定裝運港)條款。這是指當貨物於指定裝運港越過船舷時,賣方即完成其交貨義務。這意味著買方從此時起,應負擔一切費用和貨物滅失及損壞的風險。也就是說在貨物於指定裝運港越過船舷時,該貨物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就轉移給買方了。
到岸價(CIF):也稱為成本加運保費(指定目的港)條款。是指賣方除負有在CFR條款下的同樣義務外,還必須就運輸中買方負擔的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對貨物保險。賣方簽訂保險合同並支付保險費。賣方的責任自貨物越過在目的港的船舷時起轉移給購買方。也就是說在貨物於指定目的港越過船舷時,該貨物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就轉移給買方了。
⑶ 如何理解抵岸價、到岸價及離岸價的關系
抵岸價=到岸價格+銀行財務費+外貿手續費+關稅+增值稅+消費稅+海關監管手續費+車輛購置附加費
到岸價=離岸價格(FOB)+國際運費+運輸保險費
離岸價就是指貨價
三者的關系都是前者包括後者。
(3)外匯離岸價和到岸價擴展閱讀:
裝運港交貨類即賣方在出口國裝運港完成交貨任務。主要有裝運港船上交貨價(FOB),習慣稱為離岸價;運費在內價(CFR);運費、保險費在內價(CIF);習慣稱為到岸價。它們的特點主要是:賣方按照約定的時間在裝運港交貨,只要賣方把合同規定的貨物裝船後提供貨運單據便完成交貨任務,並可憑單據收回貨款。
CIF不是到岸價,DES才是真正的到岸價。DES指目的港船上交貨,賣方必須負責運送到目的港船上為止,負責貨物到港前的一切費用及風險,貨物在船上交給買方處置,但不辦理貨物進口清關手續,賣方即完成交貨。
⑷ 為什麼外匯離岸價到岸價要便宜
現在國際上通用的貿易方法一般分為離岸價(FOB)、到岸價(CIF),和保稅區內價(CIP)。離岸價(FOB)指的是容www.orbex.com/?ref_id=1676貨物越過船舷後,賣方就有根據合同約定向對方索取貨款的權利。也就是對於說離岸價(FOB)來說,你的貨物一離開碼頭,你就沒事了。而對於到岸價(CIF)來說,你必須把貨物安全的送到對方指定的港口後,你才能夠享有以上的權利。其中間費用有賣方負擔。
以到岸價報關的貨物,退稅時計算免、抵稅應該按以下公式:免、抵稅額=(成交金額-海運費-保險費-國外銀行及其他扣費)×退稅率
⑸ 離岸價與到岸價是什麼意思
離岸價,又稱「船上交貨價格」,英文縮寫為FOB。是指從起運港至目的地的運輸費和保險費等由買方承擔,不計入結算價格之中的銷貨價格。它在國際貿易中被廣泛採用。FOB是FREE ON BOARD三個單詞第一個字母的大寫,中文意思為裝運港船上交貨,指定具體裝運港名。
到岸價(CIF)也稱為成本加運保費(指定目的港)條款,是指賣方除負有在CFR條款下的同樣義務外,還必須就運輸中買方負擔的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對貨物保險。
賣方簽訂保險合同並支付保險費。賣方的責任自貨物越過在目的港的船舷時起轉移給購買方。也就是說在貨物於指定目的港越過船舷時,該貨物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就轉移給買方了。
拓展資料:
離岸價實際業務中的注意點:
A、 貿易合同中註明啟運港:啟運港應為海港或河港(南通、重慶港等為內河港)
B、 貿易中要求賣方提供清潔已裝船提單,風險和費用的轉移點即為裝運港指定的船艙內。
C、 船貨銜接應在貿易合同中明確規定,空艙費,滯期費以及倉儲保險等額外費用由誰支付。
D、 裝運港的裝貨費由誰承擔,即THC費用由誰支付,國際貿易原則為誰付海運費誰支付THC費用。
E、 和美國客戶以及其他美洲客戶訂貿易合同時注意客戶在確定價格條款中選用《1941年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正本》這個貿易慣例還是國際上通行的INCOTERMS 1990/2000這個慣例。因為同一個FOB術語兩個慣例的解釋不同,雙方風險、費用、責任和義務都有很大區別。
F、 和客戶協商爭取其只能指定船公司或船代公司,爭取貨代由我方按排,目的港貨代也應由我方貨代指定,這樣可以大大減輕貿易風險。
⑹ 到岸價與離岸價的區別
FOB術語是「離岸價」嗎?
嚴格來說兩者並非在任何情況下完全一致。按照FOB術語成交,買賣雙方承擔的費用和風險一般是以裝運港船舷為界。在港口水淺、海輪不能靠岸的情況下,需要用駁船運送,因而發生在貨物越過駁船船舷的駁運費和風險按慣例應由賣方承擔,並作為成本計入貨價內,並非由買方負責。
CIF術語是「到岸價」嗎?
這種說法不確切,容易誤解為賣方要負擔全部風險和費用將貨物送到目的港。
按照CIF術語成交時,賣方是在裝運港交貨,貨物越過船舷以後的風險轉由買方承擔,即風險不到岸;賣方負責支付從裝運港到目的港的主要運費和保險費,但除此之外的費用仍要由買方承擔,賣方並不保證將貨物送到岸的全部費用,即費用也不到岸。
因此,將CIF術語稱為到岸價不是一種准確的說法。
⑺ 為什麼外匯離岸價比到岸價要便宜
跟國家的調整政策有關,以人民幣為例:
在岸人民幣匯率:指中國專大陸的人民幣即期匯率,由中國人民銀行屬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由於在岸市場實施的強制結匯制度,以及央行在銀行間外匯市場扮演的特殊角色,在岸人民幣匯率並不能反映市場供需,而是一個受管控的匯率。
離岸人民幣匯率:所謂離岸人民幣市場,是指中國大陸之外,可經營人民幣存、放款業務的市場。 通常國外希望人民幣大幅升值,而國內正好相反,所以離岸匯率高於在岸匯率。
⑻ 到岸價與離岸價的區別是什麼
一、區別如下
1、價格演算法不一樣:
到岸價=離岸價+國際運費+國際運輸保險費。
離岸價=(到岸價價+國外運費)/[1-投保加成×保險費率]。
2、概念不一樣:
離岸價,原幣貨價。比如美國訂購一設備100萬元美元,這個100萬美元就是離岸價。離岸價是賣方在合同規定的港口把貨物裝到買方指定的運載工具上,負擔貨物裝上運載工具為止的一切費用和風險的價格。
到岸價,是到達我國港口的價格,到岸價是目的港船上交貨,賣方必須負責運送到目的港船上為止,負責貨物到港前的一切費用及風險,貨物在船上交給買方處置,但不辦理貨物進口清關手續,賣方即完成交貨;離岸價格亦稱船上交貨價格。
(8)外匯離岸價和到岸價擴展閱讀
1.CIF不是到岸價,DES才是真正的到岸價。DES指目的港船上交貨,賣方必須負責運送到目的港船上為止,負責貨物到港前的一切費用及風險,貨物在船上交給買方處置,但不辦理貨物進口清關手續,賣方即完成交貨。
2.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把國際貿易中的FOB價格條件稱為離岸價格,從而也把價格術語中包含運費與保險費的CIF說成到岸價。甚至在一些正規媒體的文章中也不時出現這樣的說法。如在談到中國大豆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時,經常有報道說,中國大豆的離岸價(FOB)高於國外進口轉基因大豆的「到岸價」(DES)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