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個人購買外匯需要手續費嗎

個人購買外匯需要手續費嗎

發布時間:2021-12-25 12:59:23

Ⅰ 兌換外幣,手續費多少各個分行可以么

去銀行兌換外幣是不要手續費的,並不是在各個分行都可以兌換,需要在開專展有屬外匯兌換業務的銀行才可以兌換外幣。

根據《個人外匯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第二條 對個人結匯和境內個人購匯實行年度總額管理。年度總額分別為每人每年等值5萬美元。國家外匯管理局可根據國際收支狀況,對年度總額進行調整。

個人年度總額內的結匯和購匯,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在銀行辦理;超過年度總額的,經常項目項下按本細則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辦理,資本項目項下按本細則「資本項目個人外匯管理」有關規定辦理。

(1)個人購買外匯需要手續費嗎擴展閱讀:

《個人外匯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第十一條 境外個人經常項目項下非經營性結匯超過年度總額的,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及以下證明材料在銀行辦理:

(一)房租類支出:房屋管理部門登記的房屋租賃合同、發票或支付通知;

(二)生活消費類支出:合同或發票;

(三)就醫、學習等支出:境內醫院(學校)收費證明;

(四)其它:相關證明及支付憑證。

上述結匯單筆等值5萬美元以上的,應將結匯所得人民幣資金直接劃轉至交易對方的境內人民幣賬戶。

Ⅱ 外匯交易有手續費嗎

外匯代理商是不收手續費的,而是通過交易點差來獲利的,買入價和賣出價的價差越小,對於投資者來說意味著成本越小。

點差實際上就是我們交易的成本,在外匯交易過程中,這幾乎也是唯一的交易成本,相當於股票交易中券商所收取的交易手續費。
"點差"∶當匯率變化時,點數波動的差值為"點差"。例如美元日元(USDJPY)由120.00變為121.00時,121.00-120.00=1.00日元,點差為100點。英鎊美元(GBPUSD),由1.0000變為0.9800時,點差為200點(此換算0.0001美元對應點數是1點,這取決於小數點後有幾位有效數字)
我們常說的交易手續費就是外匯經紀商將每筆交易收取的手續費換算成點差,不論交易何種貨幣,將手續費換算成為該貨幣的點差。比如:一標准手(10萬美金),每點的點值是10美元,FXSOL收取固定點差3點,也就是收取30美元每手。

Ⅲ 在銀行買外幣需要手續費嗎

有手續費,至於多少你可以去看看匯率是多少

Ⅳ 外匯交易有手續費嗎一般的標準是多少

手續費分為一個點差,和一個傭金
點差是平台收取的。歐美一般都是3個點左右。直盤也就是主要貨幣對是3-4點左右
傭金這個是IB自己加的 ,一般一級代理都沒有傭金
有興趣炒匯加用戶名Q

Ⅳ 中行人民幣購匯要收多少錢手續費

中國銀行辦理人民幣兌換外幣目前沒有手續費。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Ⅵ 外匯交易手續費一般是多少要錢嗎

外匯交易中的手續費業內人士一般稱其為點差。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點差標准,一般在投資的3%到5%之間。

Ⅶ 購匯要手續費嗎

購匯是指當我們發生外幣交易後需要支付外幣時用人民幣去購換成外幣行版為。
購匯是轉賬交易,是權用賬戶上的本幣(人民幣)兌換外幣,相當於外匯買賣,兌換後的外幣還在賬戶上或銀行卡上,不提取現金。
國內銀行規定你進行購匯的時候是不需要任何手續費的。

而你把外匯貨幣賣給銀行,就會按銀行的「買入價」計算,從銀行買外匯,按「賣出價」算。那個差價相當於銀行的手續費。這個價格是根據當前銀行貨幣報價來定價的。

Ⅷ 外匯買賣需要手續費嗎

作為一個外匯從業者,平台的選擇首先考慮的應該是安全性,最好找一個外匯行專業的朋友屬進行質詢,平台也不是越大越好,當你了解了就知道了,同樣是安全的平台,交易環境,點差,匯率差,滑點,手續費都不一樣,每一個都在影響你的投資成本,只有接觸多了,你才能找到自己合適的平台。手續費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有些平台是沒有手續費的,但是點差大,一樣不適合

Ⅸ 中國銀行網上外匯要手續費嗎

如您是需要辦理結匯購匯業務,您可通過中行手機銀行、微信公眾號、電話銀行快速查詢牌價。
1、手機銀行:點擊首頁「結匯購匯」查詢;
2、中國銀行微銀行」微信公眾號:點擊「微金融-牌價行情-結售匯」查詢;
3、電話銀行:撥打95566向智能客服說出您的需求:「牌價查詢」或者撥打95566根據按鍵提示自助查詢。
牌價是一日多價,購匯、結匯不收取手續費,按交易時點中行的外匯牌價進行兌換。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Ⅹ 我想知道個人購匯緊憑身份證就行了嗎那麼需交手續費嗎非本地戶口的身份證呢

根據境內居民個人購匯管理細則第七條:「 居民個人在戶口所在地及戶口所在地以外的銀行均可辦理購匯業務。」所以您可以憑非本地身份證購匯。
個人購匯按照購匯管理細則有關規定執行(如下):

第三章 居民個人購匯業務管理

第十七條 居民個人辦理購匯時,應當持書面申請及下列規定的證明材料原件(本細則特殊指明復印件除外)及復印件向銀行或外匯局申請。銀行和外匯局應當將復印件留存三年備查。

(一)有實際出境行為的購匯:�

1、朝覲、探親會親、境外就醫、其他出境學習、商務考察、被聘工作、出境定居、國際交流、境外培訓、外派勞務的,持因私護照及有效簽證、身份證或戶口簿。�

2、旅遊�

(1)出國旅遊的,持「中國公民出國旅遊購匯單」、 經旅行社確認的「中國公民出國旅遊團隊名單表」(復印件應加蓋公章)、因私護照及有效簽證(持團體簽證者,可持經旅行社蓋章確認的團體簽證復印件)、身份證或戶口簿。�

(2)赴港澳游的,持「中國公民出國旅遊購匯單」、經有權辦理港澳游旅行社確認的「內地居民赴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旅遊團隊名單表」(復印件應加蓋公章)、港澳通行證及有效簽注、身份證或戶口簿。�

3、自費留學(含保證金)�

(1)自費留學人員攻讀大學預科(含預科,下同)以上學位購買第一學年或學期的學費和生活費(扣除獎學金部分)時,須提供因私護照及有效簽證、明確寫明姓名的攻讀大學預科以上學位的正式錄取通知書、收費通知書及翻譯件、身份證或戶口簿。如由其他人員代辦,除上述有關憑證外,還須提供本人委託書、本人身份證或戶口簿復印件及代辦人身份證或戶口簿。如自費留學人員本人已注銷戶口的,憑當地公安機關證明辦理。�

(2)自費留學人員攻讀大學預科以上學位購買第二學年或學期以後的學費和生活費時,須提供本年度收費通知單、上一學年或學期的繳費證明、本人委託書、學生證等在讀證明、因私護照及有效簽證復印件。留學人員本人或代辦人身份證或戶口簿。�

(3)須交納一定金額人民幣保證金後才能取得留學簽證的,須提供因私護照、明確寫明姓名的攻讀大學預科以上學位的正式錄取通知書、收費通知書及翻譯件、身份證或戶口簿。�

(4)自費留學人員兌換每年或學期的學費和生活費後,不得再申請兌換其它出國(境)項下的等值2000美元(赴港澳地區1000美元)外匯。�

4、其它有實際出境行為的情況,持因私護照及有效簽證、其它相關有效憑證。

(二)沒有實際出境行為的購匯:�

1、繳納境外國際組織會費的,持繳費通知、境外國際組織證明、身份證或戶口簿。�

2、境外郵購的,持廣告或定單等收費憑證、身份證或戶口簿。�

3、境外直系親屬救助的,持公安部門親屬(含夫妻)關系證明或公證機構有效證明、境外使領館證明、身份證或戶口簿。�

4、其它沒有實際出境行為的情況,持相關有效憑證。

第二十條 居民個人辦理購匯時,根據相關費用證明購匯,金額在下列規定限額以內的,可以持本細則第十七條、第十九條規定的證明材料到外匯指定銀行辦理:

(一)旅遊、朝覲、探親會親、境外就醫、商務考察、被聘工作、出境定居、國際交流、境外培訓、其他出境學習、外派勞務:等值2000美元(含2000美元,下同);港澳地區:1000美元(含1000美元,下同);�

(二)繳納國際組織會費:等值2000美元;�

(三)自費留學:大學預科以上(含預交保證金)每學年等值20000美元(含20000美元);�

(四)境外郵購、境外直系親屬救助:等值1000美元;�

(五)其它:等值1000美元。

第二十一條 14歲(含14歲)以下兒童購匯,按本細則第二十條規定限額減半執行。

第二十二條 居民個人購匯,購匯金額在本細則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規定限額以上的,應當持規定的證明材料向外匯局申請,由外匯局審核真實性後,憑外匯局的核准件和規定的證明材料到銀行辦理。

第二十四條 居民個人購匯後,所購外匯可以匯出境外、可以持匯票、旅行支票、信用卡等攜出境外,也可以提取外幣現鈔,但提取外幣現鈔的金額不得超過等值2000美元(含2000美元)。�
參考資料: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2-07/26/content_499660.htm

閱讀全文

與個人購買外匯需要手續費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保險的意義與功用 瀏覽:533
黃金藤價格價格 瀏覽:503
85港幣摺合人民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05
江蘇八方貴金屬軟體下載 瀏覽:344
證監會首批批准證券投資機構 瀏覽:928
趨勢投資利潤回吐 瀏覽:593
益民集團產業投資 瀏覽:398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
理財王冠 瀏覽:623
理財客戶細分 瀏覽:16
st興業股票 瀏覽:136
怎麼購買印度基金 瀏覽:876
證券投資基金運作費用 瀏覽:84
企業如何通過基金融資 瀏覽:570
項目融資的結構 瀏覽:379
融資33 瀏覽:370
拆借信託 瀏覽: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