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外匯資產 外匯儲備 區別
1、外匯資產:外匯管制的一種方式。政府的外匯管理部門對外匯買賣、外匯匯率、外匯資金來源和運用直接進行控制和管理。其中包括行政控制和管理。數量控制和管理、成本控制和管理。行政控制和管理是由政府指定的專門機構實行外匯管理。主要是集中壟斷外匯買賣,即收入的外匯要賣給國家指定的銀行,支出的外匯要經過申請批准;管理外匯資產、貴金屬和貴金屬製品;管制資本輸出入,即資本輸出入要經過嚴格審批。
2、外匯儲備:又稱為外匯存底,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資產即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3、區別:,一國官方外匯資產包括:貨幣當局持有的外匯資產;各級政府持有的外匯資產;貨幣當局持有的外匯儲備資產。即使不考慮貨幣當局單獨持有外匯資產,官方外匯資產至少包括兩部分:各級ZF持有的外匯資產和貨幣當局持有的外匯儲備資產。一國的外匯資產包括官方的外匯資產和非官方外匯資產。為清楚起見,我們把除外匯儲備之外的官方外匯資產稱作官方其它外匯資產。
『貳』 什麼叫官方儲備和外匯儲備有什麼區別
官方儲備來是指各中央銀行外匯源儲備中的黃金儲備,以及國際性貨幣或金融組織(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持有的黃金儲備、特別提款權。隨著儲備的貨幣化,貨幣流通領域的黃金儲備逐漸轉向商品領域,對黃金的生產企業、用金企業和整個國際黃金市場產生了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
外匯儲備,又稱為外匯存底,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的、可以隨時使用的可兌換外國貨幣 的資產。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指一個國家的外匯積累;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 的資產,包括現鈔、黃金、國外有價證券等。
『叄』 外匯占款和外匯儲備有什麼區別
外匯占款也就相應具有兩種含義:
一是:中央銀行在銀行間外匯市場中收購外匯所形成的人民幣投放;
二是:統一考慮銀行櫃台市場與銀行間外匯市場兩個市場的整個銀行體系(包括央行和商業銀行)收購外匯所形成的向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資金投放。
其中前一種外匯占款屬於央行購匯行為,反映在"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中。後一種外匯占款屬於整個銀行體系(包括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的購匯行為,反映在"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中。
與兩種含義的外匯占款相對應,在嚴格的銀行結售匯制度下,中央銀行收購外匯資產形成中央銀行所持有的外匯儲備,而整個銀行體系收購外匯資產形成全社會的外匯儲備。
全社會的外匯儲備變化反映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儲備資產"的"外匯"一項。我們日常所說的外匯儲備是全社會的外匯儲備。
兩種含義的外匯占款對國內的人民幣貨幣、資金各有不同的影響。
『肆』 黃金外匯儲備和外匯儲備及它們的區別
黃金儲備是指當局持有的一國貨幣來平衡國際收支,維持水平或影響著匯率,黃專金作為金融資產所持有的,屬它起著特殊作用對於穩定國民經濟、抑制通貨膨脹、提高國際資信等方面。實現黃金儲備最大可能的流動性和收益性就是黃金儲備的管理意義。黃金儲備作為國際儲備的主要形式之一自身存在著局限性在流動性上,所以要考慮的問題是其適度的規模。外匯儲備也叫外匯存底,是指政府在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債權以外幣表示。是一個國家當局持有的貨幣並可以兌換成外幣的資產。簡言之,外匯儲備指一個國家積累的外匯;也可以說外匯儲備是指用外匯計價的資產,其中有現鈔、黃金、國外有價證券等。外匯儲備是國家得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起著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作用。其中一國外匯儲備也包括了黃金儲備。
『伍』 外匯和國際儲備區別
樓主 是不是想問,外匯和國家外匯儲備的區別?
首先對一個 國家而言,外匯是包括國家外匯儲備的,,,外匯交易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一是政府,二是銀行,三就外匯實際需求者,如各公司和國外公司的業務往來,四是投機者。
另外,外匯又分為,既期,遠期,掉期,外匯期權,和外匯期貨。
這里就籠統的說一下,樓主有什麼不明白可以到我網路空間看博文介紹吧,
外匯保證金交易有視頻在博客里。
『陸』 央行資產負債表資產項里的外匯和外匯儲備的區別在哪
首先要充分了解外匯儲備和外匯占款的含義:外匯儲備又稱為外匯存底,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 。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國用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償還對外債務的外匯積累。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包括現鈔、國外銀行存款、國外有價證券等。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外匯占款是指受資國中央銀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由於人民幣是非自由兌換貨幣,外資引入後需兌換成人民幣才能進入流通使用,國家為了外資換匯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需要國家用本國貨幣購買外匯,因此增加了「貨幣供給」,從而形成了外匯占款。其中,一種外匯占款屬於央行購匯行為,反映在「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中。另一種外匯占款屬於整個銀行體系(包括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的購匯行為,反映在「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中。與兩種含義的外匯占款相對應的是在嚴格的銀行結售匯制度下,中央銀行收購外匯資產形成中央銀行所持有的外匯儲備,而整個銀行體系收購外匯資產形成全社會的外匯儲備。全社會的外匯儲備變化反映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儲備資產」下的「外匯」一項。 之所以會出現外匯儲備大於外匯占款的情況,是我們日常所說的外匯儲備是全社會的外匯儲備。
『柒』 什麼叫做黃金外匯儲備和外匯儲備,它們的區別又是什麼
黃金儲備,指一國貨幣當局持有的,用以平衡國際收支,維持或影響匯率水平,作為金融資產持有的黃金。它在穩定國民經濟、抑制通貨膨脹、提高國際資信等方面有著特殊作用。黃金儲備的管理意義在於實現黃金儲備最大可能的流動性和收益性。作為國際儲備的主要形式之一,黃金儲備在流動性上有其自身存在局限性,因此應考慮其適度規模的問題。
正確理解黃金儲備的概念的意義在於:一是有利於確定合理的黃金儲備規模;二是可以避免與商業銀行日常營運的黃金資產混為一談,有利於銀行業務的正常運行;三是有利於實行黃金管制國家的中央銀行正確制定黃金管理政策,促進本國黃金產業及相關行業的健康發展。
黃金儲備量作為國際儲備的一個部分只是是衡量國家財富的一個方面,黃金儲備量高則抵禦國際投資基金沖擊的能力加強,有助於彌補國際收支赤字,有助於維持一國的經濟穩定,不過過高的黃金儲備量會導致央行的持有成本增加,因為黃金儲備的收益率從長期來看基本為零,而且在金本位制度解體以後黃金儲備的重要性已大大降低。目前中國的黃金儲備量約為600噸,就是6億克,平均每人0.5克不到,國家發行的紙幣數肯定不止這么多。
儲備黃金的目的
各國為何要儲備黃金?
各國要儲備黃金是由其黃金貨幣商品屬性決定的。由於黃金的優良特性,歷史上黃金充當貨幣的職能,如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儲藏手段,支付手段和歷史貨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黃金已退出流通領域。20世紀70年代布雷森體系瓦解,黃金與美元脫鉤,黃金的貨幣職能也有所減弱,但仍保持一定的貨幣職能。目前許多國家,包括西方主要國家國際儲備中,黃金仍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黃金是最可靠的保值手段,本身具有價值,故購買力相對穩定,在通貨膨脹的環境下,金價同步上漲。另一方面,在通貨緊縮時,金價不會下跌,因為歷史上每逢政治和金融局勢的動盪就出現搶購黃金的浪潮。
黃金儲備完全屬於國家自主的權力之內,一國擁有黃金可以自主控制不受外來干預。
黃金相對紙幣,具有相對的內在穩定性,而紙幣則受發行國家或金融機構的信用和償付能力的影響,債權過處於被動地位,不如黃金可靠。
黃金作為各國儲備,作用不容忽視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 。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指一個國家的外匯積累;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包括現鈔、黃金、國外有價證券等。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
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本國貨幣的匯率。
[編輯本段]外匯儲備的功能
外匯儲備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二是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三是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
四是增強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