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外匯求大於供

外匯求大於供

發布時間:2021-12-11 10:03:51

『壹』 順差為什麼使外匯市場上對本國貨幣求大於供

順差就是出口大於進口,出口意味著收入,進口意味著支出,所以順差就是收大於支。現在關鍵是對外貿易中的結算問題。
1、如果是以出口國的貨幣結算,自然進口國由於要支付出口國更多的錢,自然對出口國的貨幣需求增加,但是是以本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以本幣換取外幣(進口國貨幣換取出口國貨幣),進而使本幣供給增加,外幣需求增加(進口國貨幣供給增加,出口國貨幣需求增加),根據供求規律,本幣貶值,外幣升值(出口國貨幣升值,進口國貨幣貶值)。
2、如果是以雙方以外的第三國貨幣結算,出口國獲得的收入更多,在出口國將第三國貨幣結算成本國貨幣的過程中,對本國的貨幣需求增加,第三國貨幣供給增加,因此本國貨幣升值(出口國貨幣升值)。
綜上所述,無論怎樣,順差都會使得出口國也就是順差國的貨幣升值,同時逆差國的貨幣貶值。

『貳』 書上寫:中央銀行通常設置外匯平準基金,當外匯求大於供,匯率上升時,就拋售本幣,收回外幣。~~~我想

我看LZ的問題和第一個回答的,感覺很奇怪。
也許LZ理解的外匯是外幣,但我認為應版該是本幣,因為外幣很多權種類,不會都求大於供,它這里應該是說外國對本幣的求大於供,那本幣會升值。如果是平準基金認為匯率高了,那就拋售本幣,讓匯率下降。

『叄』 請問為什麼當國際收支出現順差時,外匯供過於求

國際收支出現順差就是在一國貿易上出口大於進口,因為一般國際貿易都是通過美元結算的。比如中國和美國在貿易上中國對每個是出口大進口,之間的貿易活動又是通過美元結算的,這樣持續下去,中國累計賺過來的美元不就越來越多,如果中國政府不通過一些投資來消耗這些美元,那不就是供過於求了嗎

『肆』 經常說外匯大供於求,持續順差,會導致本幣有升值的壓力,為什麼會有升值的壓力

第一外匯供大於求,就是說外國的貨幣多於本國的貨幣
第二持續順差,就是說由於出口大於進口,導致外國的貨幣出現盈餘。
因為外國的貨幣不斷的換成本國的貨幣(買入本國的貨幣)就會導致本國的貨幣。在一國貨幣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需求大於供給就會導致所在國的貨幣升值

『伍』 外匯供過於求,為什麼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下跌

如果外匯供過於求,匯率上升,本幣貶值。如果外匯供不應求,則專外匯匯率下跌,本幣屬升值。
外匯的流入加速了本國貨幣在市場上的流通量 導致的是國內貨幣供應增多, 導致貨幣在國內的購買力下降 也就是貶值。

『陸』 外匯供給大於需求什麼意思

完整方便可以如此理解: 國際收支順差,就是出口的多,進口的少;可以考察版一下出口和進口: 以中國權和美國為例,("外匯"兩字可以理解為就是美元,一國儲備的國際貨幣) 出口是指中國人拿中國的貨物到美國市場上去賣,那麼在美國市場上賣出貨物後收進美元,但是顯然出口商拿著美元不能在中國流通,所以出口商要將這些美元到中國中央銀行去換成人民幣才可以,這時就是出口商把美元賣給中國中央銀行,中央銀行把人民幣賣給出口商. 進口則是中國人需要美國的貨物,但是進口商手裡沒有美元,那麼進口商只有到銀行用人民幣去換美元,這時候就是進口商買美元,銀行買人民幣 這樣就可以理解了,匯率是兩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如果收支順差,表示出口大於進口,就是出口商賣出貨物得到的美元賣給中央銀行 比 進口商去買美國貨物需要從中央銀行買的美元多. 這時候外匯(就是美元),出口商賣出美元(供給),大於,進口商買進美元(需求),美元供給大於需求,美元貶值,人民幣就升值,最後得出 外匯供給大於需求,本幣升值.

『柒』 為什麼當外匯供給大於需求時,外匯匯率會升高

貨幣供給和需求是決定貨幣的價值以及貨幣購買力的首要因素。根據供求原理,供大於求時價格下降,供不應求時價格上升,對於外匯匯率同樣如此。如果本國貨幣供給減少,則本幣由於稀少而變得更有價值,通常銀根緊縮,信貸減少是貨幣供給減少的信號,這些造成總需求、產量和就業的下降,因而本幣價值提高,外匯匯率將相應地下跌。如果貨幣供給增加,則過多的貨幣供給更容易造成通貨膨脹,導致本國商品價格上升,同時單位貨幣能夠購買到的商品減少,購買力下降,導致對外國商品和勞務需求增加,因而外匯供給增加,本國貨幣貶值,外匯匯率上升。

『捌』 外匯市場上,外幣供大於求會怎樣

環球外匯——外匯供過於求,則人民幣匯率上升。匯率的變動是指人民幣對國際主要儲備貨幣比值發生了變化,主要體現一國整體經濟情況,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國家整體經濟實力強了,就會對外升值。

『玖』 外匯供給大於需求,本幣升值,這句話怎麼理解

意思是:國際收支順差,就是出口的多,進口的少。

以中國和美國為例,("外匯"兩字可以理解為就是美元,一國儲備的國際貨幣)

出口是指中國人拿中國的貨物到美國市場上去賣,那麼在美國市場上賣出貨物後收進美元,但是顯然出口商拿著美元不能在中國流通。

所以出口商要將這些美元到中國中央銀行去換成人民幣才可以,這時就是出口商把美元賣給中國中央銀行,中央銀行把人民幣賣給出口商.

進口則是中國人需要美國的貨物,但是進口商手裡沒有美元,那麼進口商只有到銀行用人民幣去換美元,這時候就是進口商買美元,銀行買人民幣

這樣就可以理解了,匯率是兩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如果收支順差,表示出口大於進口,就是出口商賣出貨物得到的美元賣給中央銀行比進口商去買美國貨物需要從中央銀行買的美元多。


這時候外匯(就是美元),出口商賣出美元(供給),大於,進口商買進美元(需求),美元供給大於需求,美元貶值,人民幣就升值,最後得出外匯供給大於需求,本幣升值。

(9)外匯求大於供擴展閱讀:

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管理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及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包括外國貨幣、外幣存款、外幣有價證券(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股票等)、外幣支付憑證(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

截至2015年,中國位居世界各國政府外匯儲備排名第一。但美國、日本、德國等國有大量民間外匯儲備,國家整體外匯儲備遠高於中國。

廣義:

一國擁有的一切以外幣表示的資產。是指貨幣在各國間的流動以及把一個國家的貨幣兌換成另一個國家的貨幣,藉以清償國際間債權、債務關系的一種專門性的經營活動。

實際上就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管理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及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債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狹義:

以外國貨幣表示的,為各國普遍接受的,可用於國際間債權債務結算的各種支付手段。必須具備三個特點:

可支付性(必須以外國貨幣表示的資產)、可獲得性(必須是在國外能夠得到補償的債權)和可換性(必須是可以自由兌換為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幣資產)。

外匯供給與 「外匯需求」 相對而言。

從理論上說,外匯的供給和需求體現著國際收支平衡表所列的各種國際經濟交易,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貸方項目構成外匯供給,具體來說,一國外匯供給主要來自於:

①本國的商品勞務出口。②外國對本國的單方金融資產轉移。

③外國居民購買本國的金融資產或對本國進行直接投資。④本國居民出售所持有的國外資產。

在紙幣流通條件下,由於各國貨幣發行量脫離了兌換黃金的物質制約,貨幣的對內價值和對外價值勢必出現變化。

匯率作為兩國貨幣間的比價,是由兩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的供求狀況決定的。

但是,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外匯供求狀況對匯率變動的制約僅僅是第一層次的,外匯供求的背後隱藏著更深層的決定因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外匯

網路:外匯供給

『拾』 為什麼當外匯供給大於需求時,外匯匯率會升高

1、貨幣供給和需求是決定貨幣的價值以及貨幣購買力的首要因素。根據供求原理,供大於求時價格下降,供不應求時價格上升,對於外匯匯率同樣如此。如果本國貨幣供給減少,則本幣由於稀少而變得更有價值,通常銀根緊縮,信貸減少是貨幣供給減少的信號,這些造成總需求、產量和就業的下降,因而本幣價值提高,外匯匯率將相應地下跌。
2、如果貨幣供給增加,則過多的貨幣供給更容易造成通貨膨脹,導致本國商品價格上升,同時單位貨幣能夠購買到的商品減少,購買力下降,導致對外國商品和勞務需求增加,因而外匯供給增加,本國貨幣貶值,外匯匯率上升。
拓展資料:
一、供給:
供給包括生產、向市場提供出售、售出三個環節。經濟學的供給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對應於一個給定的價格,生產者願意且能夠提供的商品數量被稱為該價格下的供給量_。是供給(生產)量與價格的關系或價格與供給(售出)量的對應關系。
二、影響供給(生產)量的因素
1. 商品本身的價格:一般來說,一種商品的價格高,生產者會增加供給(生產)量。相反,商品的價格低,生產者會減少供給(生產)量。
2. 相關商品的價格:如果某商品價格上漲了,原來生產的商品價格不變,生產者會轉向某商品的生產,原來商品的供給(生產)量必然減少。
3. 生產技術的變動:生產技術的變動也影響生產成本。在一般情況下,生產技術隨著經濟活動的發展不斷提高。一次生產技術的變化一般是單方向的,當生產技術提高時,在同一價格水平上使供給(生產)量增加。
4. 生產要素的變動:生產要素價格變化,導致生產成本發生變化。生產要素價格上漲表明生產成本增加,在同一價格水平上,供給(生產)量減少:反之,生產要素價格下降,使生產成本減少,在同一價格水平上,供給(生產)量增加。
5. 政府的稅收和扶持政策:這實際上也影響到生產成本的變化。在一定條件下,政府如果增加稅收,生產者的負擔則加重,供給(生產)量便會減少,反之則會增加。
6. 廠商對未來的預期:如果行情看漲,廠商就會增加供給(生產)量;反之亦然。
7. 自然條件:如水果、蔬菜等季節性較強的產品,在生產旺季,供給(生產)量自然會大於其他時間。

閱讀全文

與外匯求大於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保險的意義與功用 瀏覽:533
黃金藤價格價格 瀏覽:503
85港幣摺合人民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05
江蘇八方貴金屬軟體下載 瀏覽:344
證監會首批批准證券投資機構 瀏覽:928
趨勢投資利潤回吐 瀏覽:593
益民集團產業投資 瀏覽:398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
理財王冠 瀏覽:623
理財客戶細分 瀏覽:16
st興業股票 瀏覽:136
怎麼購買印度基金 瀏覽:876
證券投資基金運作費用 瀏覽:84
企業如何通過基金融資 瀏覽:570
項目融資的結構 瀏覽:379
融資33 瀏覽:370
拆借信託 瀏覽: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