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外國上市究竟是賺外匯還是花外匯
上市是融資,在國外上市就是給他們股票,他們把錢給你,這時候相當於企業拿了國外專的錢屬來發展企業。當公司賺錢了要分紅的時候,他們手裡有股票你要分給他們錢。所以上市的時候可以認為是在賺外匯,分紅的時候在花外匯。不太准確,大概這么理解吧。
Ⅱ 現匯可以取現嗎 現匯現鈔的區別
現匯賬戶可以取現,會產生匯轉鈔手續費。
一、現匯現鈔概念解讀
1、現匯和現鈔是由於我國外匯管理體製造成的,是我國居民持有外匯資產的兩種不同形式。
2、現匯指的是從國外銀行匯到國內的外匯存款,以及外幣匯票、本票、旅行支票等銀行可以通過電子劃算直接入帳的國際結算憑證。
3、現鈔指的是國內居民手持的外匯鈔票,是具體的、實在的外國紙幣、硬幣,如美元、日元、歐元、澳元、加元等。
4、現匯也可以理解為是帳面上的外匯,是你的銀行賬戶上持有的外匯,不能取出來,取出來就成了現鈔。
二、現匯現鈔的區別
1、在轉移出境時有區別
在轉移出境時,現匯可以直接匯出,你可以在我國外匯管理的政策限額之內,自由地轉移出境或者從境外轉移入境,不存在實物形式的轉移,可以直接匯出或者直接匯入,只是帳面上的劃轉。因此,外匯現匯的劃轉和匯款更方便。
而現鈔則不同,理論上你賬戶上的現鈔不能直接匯向國外,你手中的現鈔也只能採取隨身攜帶的方式出境。當然,無論是我國的外匯管理,還是外匯的現金管理,都對隨身攜帶的外幣現鈔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超過這個規模就要進行申報。
2、利息計算:一般情況下,現匯賬戶按照規定的利率計算,單位現鈔帳戶不計息。
3、外匯現鈔和現匯之間如何相互轉移
在現有管理體制下,外匯可以隨時轉換成現鈔,只有你取現,你的現匯就直接變成了等價等值的現鈔。這一點一定要注意,很多人不知道以為像人民幣一樣取款、存款沒有區別,外匯則不同,只要你取款你的外匯現匯就變成了現鈔,但是當你再存入銀行時,就只能存入現鈔了。
現鈔變現匯的方式就比較麻煩。如果你的國外的現鈔可以通過銀行匯款等方式將錢從國外匯入國內的銀行賬戶,國內你收到的就就是外匯現匯了。但是如果你是現鈔、或者是從國外帶回來的錢並存入銀行,那麼,那麼你存入銀行時就是現鈔,而不是現匯了。
所以,現鈔和現匯具有不完全可互換性。
(2)花外匯擴展閱讀:
現匯和現鈔持有價值對比
1、現匯更便利、更方便,而且變成現鈔更容易。
2、從經濟價值上講,現匯變現鈔是等值的,而現鈔要變成現匯則會有一定的損失,如果要把現鈔變成現匯,客戶將在外匯金額上遭受一定的損失。
3、銀行從你手中買入現鈔的價格要低於買入現匯的價格,也就是說你要將外匯賣給銀行時也就是售匯時,賣出現鈔的價格要低於賣出現匯的價格,這時現鈔和現匯對你來說就有明顯的區別了。
4、如果你持有的外匯數量不多,或者說在境外花費外匯,那麼現鈔和現匯就沒有任何區別了。但整體而言,持有外匯現匯更合適一些。
Ⅲ 人民幣換港幣是現鈔賣出還是買入
人民幣換港幣是現鈔賣出。
現鈔賣出價簡單的講就是銀行將外幣賣給你,用本幣(人民幣)取銀行兌換外幣的意思。
我國銀行外匯幣種分為現鈔戶和現匯戶兩種。購匯後直接存入你銀行賬戶內的叫現匯戶,可以直接進行境外匯出匯款的,如果需要取出現金的話就變為現鈔戶了。或者你直接拿現金存入的錢也叫現鈔。現鈔可以用於在境外該國家使用,但如果想將存入的現鈔做境外匯款需要繳納一個匯變鈔的手續費。具體費用你得問銀行,不同的銀行費率不一樣。另外郵局和光大等部分機構的西聯匯款不分現鈔現匯。
所以「賣出」指的是銀行賣給你,你是花人民幣買。「買入」指的是你賣給銀行,你是花外幣兌換成人民幣。
Ⅳ 東亞金融危機中中國到底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作用是有d,但其實還不是非常巨大啦~(p.s 其實是因為索羅斯功力還不夠,在東亞的興風作浪還沒嚴重到逼中國政府出來跟他玩哦)
首先對於中國本身,由於中國當時沒有開放資本與金融賬戶中的portfolio investment這一項,因此國際游資根本無法大量進入,也就是說索羅斯根本沒辦法也沒可能像對付泰國那樣來沖擊中國~中國所受到的影響是來自於沖擊發生後的金融環境的骨牌效應,也就是說中國所要解決的問題並不是像泰國政府那樣花掉近幾百多億外匯來正面抵抗游資的沖擊,這樣一來穩定幣值的成本明顯要小很多,中國花在應對自身沖擊上的支出並不多~
而中國的作用么,第一、是對受沖擊國家的援助,例如危機發生後中國第一時間就援助了泰國10億美元,雖然對於泰國解決問題是杯水車薪:)
第二、是在穩定人心上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包括公開表明人民幣不貶值,還有降利減息,這有利於穩定東亞金融市場的人氣,有利於創造出利好消息,有利於刺激周邊股市反彈(三個「有利於」哈);另一方面也是給香港金管局壯夠膽啦,讓他們放開手去花外匯對抗游資~
而關於香港,在97年算上老本也就880億上下,但由於香港金融系統完備,且壞賬率低,沒有外債,而且背後還有外匯儲備1200多億的中國政府這一大號後盾,所以在這里最終失敗的是索羅斯同志啦~
而實際上關於索羅斯能帶動的資金量,沒有1萬億的啦,有的話索羅斯都可以建個大國自己當皇帝了~~算上量子基金老虎基金等再加上能帶來的跟風效應,他當時能帶動的有大概1000億左右。呵呵~如果真的有1萬億,連外匯儲備第一的小日本也難頂的住哦,就算能頂住也絕對元氣大大地傷,更別說其他國家和地區了:)
Ⅳ 我國2006年的外匯交易數據是多少 哪些銀行已經取得了外匯交易資格
截至2006年12月底,中國外匯儲備達到10660億美元,過去(包括2004年底及2005年初),中國央行積累大量外匯儲備以應對投機性熱錢湧入。熱錢流入量粗略的計算方法是:熱錢流入 = 凈外匯儲備 - (貿易盈餘 + FDI)。
一般,外匯儲備的增長遠高於貿易盈餘及FDI的增長規模。但是11、12兩個月的外匯儲備增長近似等於貿易盈餘及FDI的總和,換言之,投機性熱錢或其他資本的流入量為零,甚至還有外流傾向。(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非貿易經常賬戶通常為盈餘狀態,因此貿易盈餘實際上低估了中國的資本流入量)
2006年前期,利用上述公式粗略計算得來的"熱錢"急劇下降為負數,與其投機性資本流入規模下降,不如轉向另外兩種可能:第一、國內資本大量流出;第二、國內企業海外首發上市的收益尚未轉入國內。
在人民幣雖然緩慢但卻持續升值的情況下,持有大量的美元資產(及人民幣負債)將使中國商業銀行陷入匯率風險。但是2006年上半年,中國資本流出量上升至450億美元,大於2005年全年的上升水平(260億美元),有助於緩解中國人民銀行的對沖流動性的壓力,也有助於平衡持續增加的貿易盈餘。
2006年中國貿易盈餘達到1774.7億美元,對外匯儲備的貢獻超過資本賬戶盈餘。如果中國希望降低外匯儲備的積累速度,那麼加快人民幣升值步伐勢在必行。但是似乎在政策上,中國還不捨得在短期內耗費巨大的經濟成本應對這一問題。
自2005年7月份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值6%,但是中國的貿易盈餘卻比2005年的1020億美元上升了74%。表面看來,中國人民銀行似乎特意選擇美元薄弱的時段加速人民幣升值步伐,以此降低人民幣升值的成本。因此,順理成章地,人民幣雖然兌美元升值,但兌歐元卻貶值了。
隨著中國外匯儲備走近並最終突破10000億美元,中國國內圍繞外匯儲備用途的爭論也越來越白熱化。同時,中國美元投資戰略越來越青睞高風險高收入的資產。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中國決策者正在考慮創新一種新型工具管理其龐大的外匯儲備。即將召開的金融工作會議有可能會出台新的提議,其中可供效仿的模型有: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公司(Temasek)、日本外匯基金專用賬戶或者韓國投資集團(KIC)。
上述所有的模型均涉及自動對沖機制,通過向市場發行債券購買央行的外匯儲備,中國政府以此可以在不用加大貨幣供應的情況下花費外匯儲備。
中國銀行,招商,工商,建設,都可以進行外匯交易
下面的網站有你要的那些統計數據,自己去看吧
http://www.chinaforex.com.cn/default.aspx?TabID=589
Ⅵ 世界經濟性特區有哪幾個比較著名的
【 文獻號 】1-871
【原文出處】城市改革與發展
【原刊地名】成都
【原刊期號】199509
【原刊頁號】010-011
【分 類 號】F52
【分 類 名】外貿經濟、國際貿易
【 作 者 】柯健
【復印期號】199510
【 標 題 】開放的梯度理論及其局限性
【 正 文 】
最近某些學者提出了「開放的梯度理論」,其中代表性的觀點有:一、對外開放將使我國的原材料價格循環三級梯度出現向國際市場價格逐步靠攏的趨勢。二、沿海經濟特區、開發區和開放城市與其經濟腹地在對外開放中「應有的技術密度差異」(即「每單位面積上的技術系數」=投入產出/平方公里)區分為三級梯度,逐級降低。三、工資、原材料價格的改革,也應「呈現出由經濟腹地、開放城市到開發區逐級升高的特徵。四、在「擴大城市對外開展經濟活動的權力和給外商以各種稅收的優惠」等方面,政策的放寬程度也應循開發區、開放城市、經濟腹地三級梯度,逐級降低。五、將上述「開發區,開放城市,經濟腹地」三個經濟發展梯級中應貫徹的各種原則歸納起來,即構成「開放的梯度理論」,將不同地區劃分為三級梯度。
以上述觀點為依據,設計宏觀決策,必然出現一些重大偏差。因此,有必要進行商討。
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的目的,一是要把國外的先進技術、設備和先進的經營管理方式引進來,加以吸收、消化、創新,促進我國現有物質技術基礎的更新改革和生產技術、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要擴大商品出口市場,增闢外匯來源,為引進創造資金;三是引進一些生活資料(包括進口散件),滿足國內人民日益提高的消費需要,彌補國內消費品工業的不足。
根據這一目的和我國的宏觀實際情況,應當對「開放的梯度理論」進行具體的分析。
第一,我國並不局限於沿海地區具備對外開放的條件。
一定國家或地區實行對外開放的途徑與政策,是由經濟、技術、政治、軍事、外交等多方面的社會歷史因素決定的,同時,也受到地理環境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條件下,各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同。
從我國的具體情況來看,不僅有18000多公裏海岸,還有22000多公里陸界和廣大的縱深腹地。在歷史上,張騫通西域拉開了對外經濟文化交往的帷幕,「絲綢之路」成為溝通中外經濟文化關系的樞紐。在近代史上,我國不僅開設了上海、廣州、大連、青島等東部沿海地區的通商口岸,也出現了諸如重慶、漢口、沙市、南京、蘇州等內陸口岸。解放後又開發了滿洲里、二連浩特等連結歐亞大陸的重要窗口。目前,實行對外開放已成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促進經濟發展的共同趨勢,但是,許多國家的對外開放並非偏處沿海一隅,而是沿海、內陸口岸、縱深腹地兼顧。雖然沿海條件較好,便於建設自由港、自由關稅區、免稅區、自由貿易區等經濟特區,但是,陸地口岸、縱深腹地的某些條件(如交通,靠近原材料、能源產地,接近產品消費市場)卻是沿海所不可比擬的。特別是,隨著世界新技術革命的發展,與部分以「重、大、粗」為特徵的傳統產業趨向於臨海型(以海運為運輸手段)布局相對應,部分以「輕、小、精」為特徵的新技術產業正朝著臨空型(以空運為運輸手段)布局發展。這些產品附加值高,需求又比較急,適合用空運手段運送。因此,不少國家都因地制宜地實行了沿海、內陸口岸、縱深腹地兼
顧的開放政策。一些世界著名的經濟特區,如美國的芝加哥對外貿易區,奧地利的維也納、修拉茨、林茨、索爾貝德霍爾等自由貿易區,巴西的瑪瑙斯經濟特區,南斯拉夫的貝爾格萊德、諾維薩德自由關稅區等等,就是設在內地。
第二,「開放的梯度理論」是否能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固定模式?
為了實現我國對外開放的既定目標,一方面,決不是只開放沿海一線,另一方面,也不能不分青紅皂白、輕重緩急,採取沿海、內陸口岸、縱深腹地一齊上的辦法,而必須積極、穩妥、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
由於地理位置、交通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對外經濟交往的歷史和國家的外交環境等因素,沿海地區在對外開放上比內地、邊疆先走一步。但是,重點開放沿海地區,並不是只能夠開放沿海地區。與沿海相比,內地、邊疆的物質技術基礎更為薄弱,生產技術水平,經營管理水平都較低,資金、人才更為缺乏,更需要在開放中提高技術、信息、資金、人才的輸入強度以求發展;內地邊疆的社會心理狀態更為陳舊,缺乏效益觀念、創新精神與競爭意識,更為閉塞和落後,需要在開放中得到沖擊與變革。只有有計劃、有步驟地實現沿海——內陸口岸——縱深腹地的全方位開放,才能順利實現我國物質技術基礎全面更新改造的任務,使中華之騰飛具有強健的翅膀;才能利用世界上高效率的經營管理辦法和中外交往激發出來的活力,更深入全面地沖擊某些僵化死板的管理體制。
從國外的情況來看,也不乏在陸地口岸和縱深腹地建設經濟特區的成功範例。巴西的瑪瑙斯地區,位於巴西的西北部,原是十分落後的原始森林,在亞馬遜河中游平原,離亞馬遜河出海口1700公里,沒有鐵路和公路,只靠亞馬遜河與外洋相通。巴西政府為了改變國家經濟偏重於東南沿海一隅的畸型狀態,於1957年在瑪瑙斯設立自由貿易區,1967年將瑪瑙斯市改為自由港,建立經濟特區。此後,特區建設突飛猛進,面積逐步擴展到221萬平方公里,包括了整個亞馬遜地區,占巴西的26%,並成為世界著名的發達的工業中心。80年代初,瑪瑙斯生產的製成品占產品的一半以上,生產的彩電佔全國的85%,手錶佔25%。產品遠銷20多個國家,在國際市場上很有競爭力,年出口產值高達100多億美元。巴西採取在內地辦經濟特區的措施加快落後地區開發建設的成功經驗,引起了各國的廣泛關注。
總之,「開放的梯度理論」即使在局部地區、在一定時期、一定條件下可能具有一定的適用性,但若將其引伸為我國普遍適用的、長期固定不變的模式,確實很難使人信服。
第三,「開放的梯度理論」是否能保證我國對外開放目標的順利實現?
按照有些人提出的「技術密度梯度原則」、「工資梯度原則」、「政策放寬程度梯度原則」,實際上,只能建立沿海開放地區對先進技術、資金、人才、政策的壟斷地位。在這種條件下,開放地區可以憑借其壟斷地位爭取和保持地區利益的「高效益」,但是對國家和其他地區來說,其客觀經濟效益值得懷疑。
從我國近年來經濟特區發展的實踐來看,雖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也暴露出不少問題,如不及時引起重視並加以解決,其可能引起的後果將是嚴重的。
(一)從引進技術方面看,沿海各特區引進的設備、技術很少是在國際上屬於第一流的,至於對我國物質技術基礎的全面更新能產生深刻影響的,則更屬寥寥。不少高價引進的技術,有些甚至落後於國內已經達到的水平,更有甚者,引進了代價高、污染重、風險大的「垃圾工業」。
(二)從資金方面來看,引進外資一般只佔沿海特區基建投資的25~30%,而且大都用於商業、服務業、旅遊業。沿海特區依靠內地、邊疆出口原材料、能源、農畜產品等換取的外匯購置設備及其它生產資料,產品大部分內銷,成為花外匯的「無底洞」,外匯不能平衡甚至嚴重缺乏的情況使黑市猖獗,人民幣嚴重貶值。
(三)從貿易方面來看,沿海特區工業產品的出口額往往還比不上農產品。同時一方面,沿海特區多是利用國內市場上家用電器產品緊俏,價格大大高於國際市場的機會,進口或組裝「洋貨」內銷賺取高額貿易差價。另一方面,這些地區利用國內的廉價能源、原材料(有的價格只相當於國際市場的幾分之一)生產的產品,成本卻比國際市場高得多,不僅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力,如果不對同類商品徵收高額關稅限制進口,在國內市場上也難以生存。有些生產高耗能產品的企業,一年向國家上繳的稅利,還達不到國家給企業補貼的煤炭差價。
(四)從產業結構和生產布局來看,沿海地區開放大大加快了加工工業的發展速度,作為工業原材料、能源的主要產地和工業製成品主要市場的內地、邊疆的發展速度如不能與之相協調,則勢必加劇我國目前已經存在的結構性失調和布局不合理的態勢,使沿海的發展由於缺乏原材料、能源和市場的保證而不能保持充足的後勁。內地、邊疆則繼續受到「滯後性抑制」,從而最終對國家的現代化建設產生消極的影響。
因此,從各個方面來看,「開放的梯度理論」都不能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長期決策依據。
黃金我直接只看boll一個,結合點壓力阻力就行了,太亂反而眼花
外匯可以結合點均線或者macd
Ⅷ 為什麼我國在明知美國國債有風險,卻還要那麼執著的增持,卻不減持!
我覺得樓主您有一點搞錯了。
上次的標准普爾為什麼要下調美國的信用評級,那是因為據他們計算,依照美國目前的財政狀況如果不加以改變,《可能》會在未來20年給美國的財政帶來負面的影響。
事實上諸如標准普爾這類的公司,他們為美國政府起到的作用是「預警」的作用,您千萬不要以為他們一下調信用等級,就表示他們的債券就出了問題,其實不是的,他們只是在提醒美國政府的工作略有瑕疵而已,簡單的說,就是奧巴馬錢有點花多了!
我再來簡單說說美國的國債。
1、老百姓生產商品出口後,都是以美元來結算的,但是您能拿美元去買菜嗎?顯然那是不可能的,那就要去銀行兌換成人民幣。這個過程當中,兌換給您的人民幣很多都是增發出來的錢,這會造成一定的通貨膨脹
2、銀行換了老百姓的美元,就相當於為老百姓的出口先買了單,那麼國家就要用這些美元從國外買商品回來,這就是交易。
那麼我們能買什麼呢?其實這真的很難~~~
我們國家的金融水平,和國外,特別是美國相比,那就和幾百年前大刀干洋槍的差距沒什麼分別,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投美債,你能投什麼?領導不是沒做過嘗試,什麼可口可樂的股票啊,期貨啊等等,都有做過嘗試,但是領導的水平「高」到什麼程度,他們總能抓住一隻股票在最高位的時候殺入,然後這只股票再也不會回到這個高度。水平之「高」令人咋舌,也怪不得華爾街的人,將這筆來自東方的資金,以看耍猴的心態,稱之為「愚蠢的資金」,而我們中國的「老朋友」巴菲特,則客氣的稱之為「幼稚的資金」。
樓主您說說看,就憑這些人,他們不買美債,還能買什麼?
其實美債中大有學問,值得學習。
什麼是國債,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美國國債是否會講信用,關鍵就在於他的使用情況。
我們可以做一個比較,中國債和美國債。
美國債在籌集了資金後,投資的對象,往往是收到一時之困,但是經營能力非常好的大企業,這些企業在得到資金後會迅速復甦,而且非但如此,美國政府還能因此收到不菲的利息作為回報,換句話說,美國的投資,可以迅速的得到回報,在有良好經濟基礎和回報率的基礎上,也奠定了美債的信用基礎嗎,因為他有錢,就沒必要違約。
中國債就不同了,我們最喜歡的就是投資「鐵公基」(鐵路、公路、基礎設施),鐵路的回報率肯定是最差的,而且現在投資最多還是高鐵,高鐵造價每公里要一個億,要收回成本遙遙無期。而高速公路也是如火如荼的進行,我很好奇,為什麼有些地方ZF,在明明知道就算建造了高速公路,也會出現使用率低下,無回報的現象,還要硬著頭皮造,其實完全可以用更少的錢去加強省道國道的建設,即節省資金,又能降低老百姓的負擔。唯一的解釋,就是地方ZF要GDP作為業績往上爬。
所以通過這個比較,我們可以看見美國是一個非常有「花錢智慧」的國家,該花錢的時候不縮手縮腳,不該花的錢一分不出,所以,美國國債才在國際上有如此良好的信譽。 修改回答
Ⅸ 現匯可以取現嗎 現匯現鈔的區別
現匯賬戶可以取現,會產生匯轉鈔手續費。
一、現匯現鈔概念解讀
1、現匯和現鈔是由於我國外匯管理體製造成的,是我國居民持有外匯資產的兩種不同形式。
2、現匯指的是從國外銀行匯到國內的外匯存款,以及外幣匯票、本票、旅行支票等銀行可以通過電子劃算直接入帳的國際結算憑證。
3、現鈔指的是國內居民手持的外匯鈔票,是具體的、實在的外國紙幣、硬幣,如美元、日元、歐元、澳元、加元等。
4、現匯也可以理解為是帳面上的外匯,是你的銀行賬戶上持有的外匯,不能取出來,取出來就成了現鈔。
二、現匯現鈔的區別
1、在轉移出境時有區別
在轉移出境時,現匯可以直接匯出,你可以在我國外匯管理的政策限額之內,自由地轉移出境或者從境外轉移入境,不存在實物形式的轉移,可以直接匯出或者直接匯入,只是帳面上的劃轉。因此,外匯現匯的劃轉和匯款更方便。
而現鈔則不同,理論上你賬戶上的現鈔不能直接匯向國外,你手中的現鈔也只能採取隨身攜帶的方式出境。當然,無論是我國的外匯管理,還是外匯的現金管理,都對隨身攜帶的外幣現鈔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超過這個規模就要進行申報。
2、利息計算:一般情況下,現匯賬戶按照規定的利率計算,單位現鈔帳戶不計息。
3、外匯現鈔和現匯之間如何相互轉移
在現有管理體制下,外匯可以隨時轉換成現鈔,只有你取現,你的現匯就直接變成了等價等值的現鈔。這一點一定要注意,很多人不知道以為像人民幣一樣取款、存款沒有區別,外匯則不同,只要你取款你的外匯現匯就變成了現鈔,但是當你再存入銀行時,就只能存入現鈔了。
現鈔變現匯的方式就比較麻煩。如果你的國外的現鈔可以通過銀行匯款等方式將錢從國外匯入國內的銀行賬戶,國內你收到的就就是外匯現匯了。但是如果你是現鈔、或者是從國外帶回來的錢並存入銀行,那麼,那麼你存入銀行時就是現鈔,而不是現匯了。
所以,現鈔和現匯具有不完全可互換性。
(9)花外匯擴展閱讀:
現匯和現鈔持有價值對比
1、現匯更便利、更方便,而且變成現鈔更容易。
2、從經濟價值上講,現匯變現鈔是等值的,而現鈔要變成現匯則會有一定的損失,如果要把現鈔變成現匯,客戶將在外匯金額上遭受一定的損失。
3、銀行從你手中買入現鈔的價格要低於買入現匯的價格,也就是說你要將外匯賣給銀行時也就是售匯時,賣出現鈔的價格要低於賣出現匯的價格,這時現鈔和現匯對你來說就有明顯的區別了。
4、如果你持有的外匯數量不多,或者說在境外花費外匯,那麼現鈔和現匯就沒有任何區別了。但整體而言,持有外匯現匯更合適一些。
Ⅹ 中國買日本國債。
就好想你到銀行存錢 人家不給你利息一樣 國債是風險最低的投資 他們明白是欺負我們呢 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