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買入價賣出價和中間價
銀行買入外幣現匯或者現鈔,客戶賣出外幣現匯或者現鈔的價格分別叫做現匯買入價和現鈔買入價;反之,銀行賣出外幣,客戶買入外幣的價格叫做賣出價,賣出價不分現匯和現鈔;中間價是銀行通過外管局的基準價制訂本行牌價的標准,一般是本行現匯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平均數。您辦理結售匯的時候直接參考買入價/賣出價就可以了。
② 什麼叫外匯買入價, 賣出價和中間價
賣出價(Sellprice)就是賣出基礎貨幣,同時買入結算貨幣的價格。是外匯銀行向客戶賣出外匯時使用的價格。因為其客戶主要是進口商,故賣出價常被稱作「進口匯率」。買賣價之間的差額是外匯銀行的手續費收益。
外匯買入價是「外匯賣出價」的對稱。亦稱「買入匯率」 。是外匯銀行向客戶買進外匯時所使用的價格。在採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匯摺合本國貨幣數額較少的價格為買入價。即銀行買入外幣時付出的本幣數額。
中間價,買入價和賣出價之間的價格差,就是「點差」。買入價比賣出價要高,原因是您需要從外匯經紀商那裡買賣貨幣,經紀商為您提供了服務,就要收取「服務費」。
外匯中間價亦稱「外匯中間匯率」 。是外匯買賣價的平均數。其計算公式是:(外匯買入價+外匯賣出價) / 2 =外匯中間價。外匯中間價在西方常用於對匯率的分析,報刊報道匯率也用中間價。我國外匯牌價的中間價用於清算貿易和非貿易從屬費用的結算,不對外公布。
(2)外匯中間價和買入價擴展閱讀:
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幣並非都是外匯。通常情況下,只有可以自由兌換外幣才是外匯,因為外匯的實質是國際支付手段,如果某種貨幣不能自由兌換,它就不能成為國際支付手段。通常有現匯戶和現鈔戶之分。
外匯中間價又叫中間匯率,是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的平均數。
計算公式為:中間匯率=(買入匯率+賣出匯率)÷ 2
③ 為什麼銀行的外匯 中間價要比 賣出價和 買入價都要高
買入價是指銀復行買入外匯付出制本幣的價格。賣出價是指銀行賣出外匯收入本幣的價格(正常比買入價高,它減買入價就是銀行所得的利潤)。中間價則是賣出價和買入價的平均價(因此它只可能在兩者之間,不可能比兩者高的)。
④ 外匯交易中買入價,賣出價和中間價有什麼區別
買入價簡單的來說,就是買家買入的市場即時價格
賣出價是,賣方賣出市場的即時價格。
中間價是兩者的平均價格
⑤ 外匯的中間價是什麼意思
匯買、匯賣中間價就是銀行買入價和賣出價的平均值,它一般是用來進行分回析與研究外匯行答情的。
現鈔賣出價就是銀行向客戶賣出外匯現鈔時的價格,簡稱為鈔價。它一般高於匯價(現匯買入價),現匯買入價一般是指銀行買入現匯(不是現鈔)的價格。
基準價也叫中間價,是銀行根據國際金融市場各幣種買賣情況制定的,在我國外匯管理局會發布一些幣種的基準價,如美元歐元等,其他幣種各行自己計算.如果你要人民幣換歐元則用賣出價。
計算公式:
外匯中間價又叫中間匯率,是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的平均數。
計算公式為:中間匯率=(買入匯率+賣出匯率)÷ 2
⑥ 什麼叫外匯買入價,賣出價和中間價
兩種不同貨幣之來間的比價,源叫做外匯牌價。
在我國,外匯牌價採取以人民幣直接標價方法,即以一定數量的外幣摺合多少人民幣掛牌公布。每一種外幣都公布3種牌價,即外匯買入價、外匯賣出價、現鈔買入價。
賣出價是銀行將外幣賣給客戶的牌價,也就是客戶到銀行購匯時的牌價;
買入價則是銀行向客戶買入外匯或外幣時的牌價,它分為現鈔買入價和現匯買入價兩種。
現匯買入價是銀行買入現匯時的牌價,而現鈔買入價則是銀行買入外幣現鈔時的牌價。
中間價指的就是買入價與賣出價之間的中間價。用買入價和賣出價之和除以2,如:我行美元/日圓的買入價與賣出價分別為118.90和119.20,則中間價為119.05
⑦ 外匯市場裡面,銀行買入價,銀行賣出價,和中間價各是什麼意思還有賬戶外匯跟外匯交易有什麼區別
炒外匯就是炒價格,銀行買入價就是你的建倉價,賣出價就是你的平倉價格,中間價就是你的利潤;賬戶外匯只提供先買入後賣出交易,客戶在預期某種外匯價格將上漲時,可以通過先買入後賣出交易獲取價差收益,外匯交易是可以買漲買跌,雙向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