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L'EVEISEL注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注冊
L'EVEISEL商標總申請量1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0件,有1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0件,0件在售中。
經八戒知識產權統計,L'EVEISEL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類(化學制劑、肥料)
第2類(顏料油漆、染料、防腐製品)
第3類(日化用品、洗護、香料)
第4類(能源、燃料、油脂)
第5類(葯品、衛生用品、營養品)
第6類(金屬製品、金屬建材、金屬材料)
第7類(機械設備、馬達、傳動)
第8類(手動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類(科學儀器、電子產品、安防設備)
第10類(醫療器械、醫療用品、成人用品)
第11類(照明潔具、冷熱設備、消毒凈化)
第12類(運輸工具、運載工具零部件)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14類(珠寶、貴金屬、鍾表)
第15類(樂器、樂器輔助用品及配件)
第16類(紙品、辦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類(橡膠製品、絕緣隔熱隔音材料)
第19類(非金屬建築材料)
第20類(傢具、傢具部件、軟墊)
第21類(廚房器具、家用器皿、洗護用具)
第22類(繩纜、遮蓬、袋子)
第23類(紗、線、絲)
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類(服裝、鞋帽、襪子手套)
第26類(飾品、假發、紐扣拉鏈)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8類(玩具、體育健身器材、釣具)
第29類(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類(面點、調味品、飲品)
第31類(生鮮、動植物、飼料種子)
第32類(啤酒、不含酒精的飲料)
第33類(酒、含酒精飲料)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35類(廣告、商業管理、市場營銷)
第36類(金融事務、不動產管理、典當擔保)
第37類(建築、室內裝修、維修維護)
第38類(電信、通訊服務)
第39類(運輸倉儲、能源分配、旅行服務)
第40類(材料加工、印刷、污物處理)
第41類(教育培訓、文體活動、娛樂服務)
第42類(研發質控、IT服務、建築咨詢)
第43類(餐飲住宿、養老托兒、動物食宿)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第45類(安保法律、婚禮家政、社會服務)
② 有關eve行星開發問題
行星開發量產最大最好採的是氧啊~
因為氧在高安就有量也很大
不過要是軍團用的話00去采些稀有材料更好
沒軍團又想要稀有物品產量大的小號可以自己駐個洞子~在洞子里立pos也可以行星開發
不然沒有軍團是不能到00採的
POS燃料有
核能燃料=稀有金屬(貴金屬)+有毒金屬(重金屬)
氧(稀有氣體)
機械元件=反應金屬(基礎金屬)+稀有金屬(貴金屬)
冷卻劑=電解物(離子液體)+水(水基液體)
消費級電器=有毒金屬(重金屬)+手性結構(非立方晶體)
機器人技術=機械元件+消費級電器
消費及電器POS不需要但是做機器人技術需要
一個字一個字打的累死了= =·······
③ EVE行星開發採集器與處理器數量計算
游戲中採集器和工廠(處理器)的數量配置是按照採集器實際採集量來算的,每個星球都會有差異。
我自己的配置演算法:
一個工廠30分鍾所需產物數量 :一個採集器30分鍾採集量
這個比值就是我決定兩種建築數量的依據,一般採集量大於消耗量,因為多出的部分總是會在睡覺啊什麼的閑余時間里被工廠反應掉。
至於什麼時候收菜,這個因人而異,並不是有時間收,就真的願意每天按時按點的去收菜,日子久了也很煩的。另外,連懸賞的分的不給,怪不得沒人回答你……
④ EVE行星開發問題,步驟,資源列出,高手解答
EVE 霸權 行星開發資料
一、基礎原料(B) 共15種:
由8種行星出產,每種行星出產5種原料,統計如下:
1、溫和行星:復雜有機生命體 微生物 水基液體 碳化合物 自養生物
2、海洋行星:復雜有機生命體 微生物 水基液體 碳化合物 浮游生物群
3、水體行星:微生物 水基液體 浮游生物群 稀有氣體 重金屬
4、等離子行星:基礎金屬 懸浮等離子 貴金屬 重金屬 非立方晶體
5、風暴行星:基礎金屬 懸浮等離子 水基液體 離子液體 稀有氣體
6、熔岩行星:基礎金屬 懸浮等離子 重金屬 長英礦物岩漿 非立方晶體
7、氣體行星:基礎金屬 水基液體 活性氣體 離子液體 稀有氣體
8、貧瘠行星:基礎金屬 碳化合物 微生物 貴金屬 水基液體
據說,行星所在的星系安等越低行星的原料含量越高。
統計這個的前提是每種行星出產的原料是固定的,否則沒有意義,我曾拜訪多個貧瘠行星和溫和行星,掃描出來的原料是一樣的,所以推斷每種行星出產的原料是固定的。
·······························
1 2 3 4 5 6 7 8
1、基礎金屬 風暴 貧瘠 等離子 氣體 熔岩
2、重金屬 等離子 熔岩 冰體
3、貴金屬 貧瘠 等離子
4、非立方晶體 等離子 熔岩
5、長英礦物岩漿 熔岩
6、稀有氣體 風暴 氣體 冰體
7、活性氣體 氣體
8、懸浮等離子 風暴 等離子 熔岩
9、離子液體 風暴 氣體
頂
10
2010-12-14 09:41 回復
小霧空
7位粉絲
2樓
10、水基液體 風暴 貧瘠 氣體 冰體 海洋 溫和
11、碳化合物 貧瘠 海洋 溫和
12、微生物 貧瘠 冰體 海洋 溫和
13、浮游生物群 冰體 海洋
14、自養生物 溫和
15、復雜有機生命體 海洋 溫和
從上面可以看出,只要溫和、氣體、熔岩、海洋/冰體、貧瘠/等離子(還有其他組合,但前3種必須要有)5種行星就可以開采出15種全部原材料,這個也是可以辦到的。
對於15種原料根據分布的普遍性,我把他們可以分為3類:
1,最常見:基礎金屬、水基液體、微生物。
2、一般:重金屬、貴金屬、非立方晶體、稀有氣體、懸浮等離子、離子液體、碳化合物、浮游生物群、復雜有機生命體。
3、唯一:自養生物(溫和行星),活性氣體(氣體行星),長英礦物岩漿(熔岩)。
2010-12-14 09:41 回復
小霧空
7位粉絲
3樓
二、一級產品(F) 共15種:
由基礎工業設施生產,統計如下:
輸入(數量) 輸出(數量)
1、基礎金屬(3000) 反應金屬(20)
2、重金屬(3000) 有毒金屬(20)
3、貴金屬(3000) 稀有金屬(20)
4、非立方晶體(3000) 手性結構(20)
5、長英礦物岩漿(3000) 硅(20)
6、稀有氣體(3000) 氧(20)--POS消耗
7、活性氣體(3000) 氧化劑(20)
8、懸浮等離子(3000) 等離子體團(20)
9、離子液體(3000) 電解物(20)
10、水基液體(3000) 水(20)
11、碳化合物(3000) 生物燃料(20)
12、微生物(3000) 細菌(20)
13、浮游生物群(3000) 生物質(20)
14、自養生物(3000) 工業纖維(20)
15、復雜有機生命體(3000) 蛋白質(20)
2010-12-14 09:42 回復
小霧空
7位粉絲
4樓
二、二級產品(S) 共45種:
由高級工業設施生產,統計如下:
輸入(數量) 輸出(數量)
1、等離子體 40 手性結構 40 傳信器 5
2、電解物 40 水 40 冷卻劑 5 --POS消耗
3、電解物 40 氧 40 合成油 5
4、生物燃料 40 工業纖維 40 合成紡織品 5
5、細菌 40 水 40 培養基 5
6、蛋白質 40 生物質 40 基因肉製品 5
7、蛋白質 40 生物燃料 40 家畜 5
8、反應金屬 40 有毒金屬 40 建築模塊 5
9、反應金屬 40 稀有金屬 40 機械元件 5--POS消耗
10、稀有金屬 40 有毒金屬 40 核能燃料 5--POS消耗
11、手性結構 40 硅 40 微型電子元件 5
12、工業纖維 40 硅 40 微纖維維護盾 5
13、細菌 40 生物質 40 病原題 5
14、氧化劑 40 氧 40 氧化物 5
15、反應金屬 40 水 40 水冷CPU 5
16、有毒金屬 40 手性結構 40 消費級電器 5
17、等離子體團 40 電解物 40 火箭燃料 5
18、生物燃料 40 稀有金屬 40 生物電池 5
19、氧化劑 40 硅 40 硅鹽酸玻璃 5
20、細菌 40 反應金屬 40 納米體 5
2010-12-14 09:43 回復
小霧空
7位粉絲
5樓
21、氧化劑 40 工業纖維 40 聚芳醯胺 5
22、細菌 40 蛋白質 40 肥料 5
23、等離子體團 40 水 40 超級導體 5
24、氧 40 生物質 40 超張力塑料 5
25、合成油 10 超級導體 10 烏克米超導體 3
26、氧化物 10 冷卻劑 10 凝縮液 3
27、水冷CPU 10 傳信器 10 制導系統 3
28、聚芳醯胺 10 基因肉製品 10 密封薄膜 3
29、肥料 10 合成紡織品 10 工業炸葯 3
30、家畜 10 病原體 10 疫苗 3
31、硅酸鹽玻璃 10 火箭燃料 10 監控無人機 3
32、超張力塑料 10 微纖維護盾 10 數據晶元 3
33、機械元件 10 消費級電器 10 機器人技術 3--POS消耗
34、微纖維護盾 10 核能燃料 10 核反應堆 3
35、建築模塊 10 微型電子元件 10 靈巧單元建築模塊 3
36、超張力塑料 10 培養基 10 合成神經鍵 3
37、生物電池 10 硅鹽酸玻璃 10 控制面板 3
38、生物電池 10 納米體 10 顱腔穿透型微型控制器 3
39、聚芳醯胺 10 傳信器 10 高技術發信機 3
40、氧化物 10 生物電池 10 超級導體 10 凝膠基質生物膠 3
41、培養基 10 合成油 10 肥料 10 冷凍保存防腐液 3
42、合成紡織品 10 病原體 10 傳信器 10 危險物探測系統 3
43、納米體 10 家畜 10 建築模塊 10 生物技術研究報告 3
44、水冷CPU 10 冷卻劑 10 消費級電器 10 超級計算機 3
45、超張力塑料 10 機械元件 10 微型電子元件 10
大氣內穿梭機 3
2010-12-14 09:43 回復
小霧空
7位粉絲
6樓
三、終極產品(C),共8種:
由高科技工廠生產,統計如下:
輸入(數量) 輸出(數量)
1、凝膠基質生物膠 6
危險物探測系統 6 反破損快速反應無人機
大氣內穿梭機 6
2、控制面板 6
數據晶元 6 廣播節點
高技術送信機 6
3、水 40
靈巧單元建築模塊 6 無菌管道
疫苗 6
4、凝縮液 6
機器人技術 6 有機砂漿噴注器
細菌 40
5、超級計算機 6
生物技術研究報告 6 濕件主機
冷凍保存防腐劑 6
6、工業炸葯 6
烏克米超導體 6 納米-工廠
反應金屬 40
7、監控無人機 6
核反應堆 6 自調節能源核心
密封薄膜 6
8、合成神經鍵 6
制導系統 6 遞推計算模塊
顱腔穿透型微型控制器 6
2010-12-14 09:44 回復
小霧空
7位粉絲
7樓
1、反破損快速反應無人機:
活性氣體 24000 稀有氣體 48000 碳化合物 48000 貴金屬 48000
懸浮等離子 48000 水基液體 24000 自養生物 24000 微生物 24000
浮游生物群 48000 非立方晶體 48000 基礎金屬 24000 長英礦物岩漿 24000
2、廣播節點:
碳化合物 24000 貴金屬 24000 活性氣體 48000 長英礦物岩漿 48000
稀有氣體 24000 浮游生物群 24000 自養生物 48000
懸浮等離子 24000 非立方晶體 24000
3、無菌管道:
水基液體 6000 基礎金屬 24000 貴金屬 24000 非立方晶體 24000
長英礦物岩漿 24000 復雜有機生命體 24000 碳化合物 24000
細菌 24000 浮游生物群 24000
⑤ eve行星開發
EVE 霸權
行星開發資料(不是教程)
礦石小蟲 整理 2010/12/09
一、基礎原料(B)
共15種:
由8種行星出產,每種行星出產5種原料,統計如下:
1、溫和行星:復雜有機生命體 微生物 水基液體 碳化合物
自養生物
2、海洋行星:復雜有機生命體 微生物 水基液體 碳化合物 浮游生物群
3、水體行星:微生物 水基液體 浮游生物群 稀有氣體
重金屬
4、等離子行星:基礎金屬 懸浮等離子 貴金屬 重金屬 非立方晶體
5、風暴行星:基礎金屬 懸浮等離子 水基液體 離子液體
稀有氣體
6、熔岩行星:基礎金屬 懸浮等離子 重金屬 長英礦物岩漿 非立方晶體
7、氣體行星:基礎金屬 水基液體 活性氣體 離子液體
稀有氣體
8、貧瘠行星:基礎金屬 碳化合物 微生物 貴金屬
水基液體
據說,行星所在的星系安等越低行星的原料含量越高。
統計這個的前提是每種行星出產的原料是固定的,否則沒有意義,我曾拜訪多個貧瘠行星和溫和行星,掃描出來的原料是一樣的,所以推斷每種行星出產的原料是固定的。
·······························
1 2 3 4 5 6 7 8
1、基礎金屬 風暴
貧瘠 等離子 氣體 熔岩
2、重金屬 等離子 熔岩
冰體
3、貴金屬 貧瘠 等離子
4、非立方晶體 等離子
熔岩
5、長英礦物岩漿 熔岩
6、稀有氣體
風暴 氣體 冰體
7、活性氣體
氣體
8、懸浮等離子 風暴 等離子 熔岩
9、離子液體
風暴 氣體
10、水基液體 風暴 貧瘠
氣體 冰體 海洋 溫和
11、碳化合物
貧瘠 海洋 溫和
12、微生物
貧瘠 冰體 海洋
溫和
13、浮游生物群 冰體
海洋
14、自養生物
溫和
15、復雜有機生命體 海洋
溫和
從上面可以看出,只要溫和、氣體、熔岩、海洋/冰體、貧瘠/等離子(還有其他組合,但前3種必須要有)5種行星就可以開采出15種全部原材料,這個也是可以辦到的。
對於15種原料根據分布的普遍性,我把他們可以分為3類:
1,最常見:基礎金屬、水基液體、微生物。
2、一般:重金屬、貴金屬、非立方晶體、稀有氣體、懸浮等離子、離子液體、碳化合物、浮游生物群、復雜有機生命體。
3、唯一:自養生物(溫和行星),活性氣體(氣體行星),長英礦物岩漿(熔岩)。
二、一級產品(F)
共15種:
由基礎工業設施生產,統計如下:
輸入(數量)
輸出(數量)
1、基礎金屬(3000)
反應金屬(20)
2、重金屬(3000)
有毒金屬(20)
3、貴金屬(3000)
稀有金屬(20)
4、非立方晶體(3000)
手性結構(20)
5、長英礦物岩漿(3000)
硅(20)
6、稀有氣體(3000)
氧(20)--POS消耗
7、活性氣體(3000)
氧化劑(20)
8、懸浮等離子(3000)
等離子體團(20)
9、離子液體(3000)
電解物(20)
10、水基液體(3000)
水(20)
11、碳化合物(3000)
生物燃料(20)
12、微生物(3000)
細菌(20)
13、浮游生物群(3000)
生物質(20)
14、自養生物(3000)
工業纖維(20)
15、復雜有機生命體(3000) 蛋白質(20)
二、二級產品(S)
共45種:
由高級工業設施生產,統計如下:
輸入(數量) 輸出(數量)
1、等離子體
40 手性結構 40 傳信器 5
2、電解物 40 水 40 冷卻劑 5
--POS消耗
3、電解物 40 氧 40 合成油 5
4、生物燃料 40 工業纖維
40 合成紡織品 5
5、細菌 40 水 40 培養基 5
6、蛋白質
40 生物質 40 基因肉製品 5
7、蛋白質 40 生物燃料 40 家畜
5
8、反應金屬 40 有毒金屬 40 建築模塊 5
9、反應金屬 40 稀有金屬 40
機械元件 5--POS消耗
10、稀有金屬 40 有毒金屬 40 核能燃料 5--POS消耗
11、手性結構 40 硅
40 微型電子元件 5
12、工業纖維 40 硅 40 微纖維維護盾
5
13、細菌 40 生物質 40 病原題 5
14、氧化劑 40 氧
40 氧化物 5
15、反應金屬 40 水 40 水冷CPU
5
16、有毒金屬 40 手性結構 40 消費級電器 5
17、等離子體團 40 電解物 40
火箭燃料 5
18、生物燃料 40 稀有金屬 40 生物電池 5
19、氧化劑 40 硅
40 硅鹽酸玻璃 5
20、細菌 40 反應金屬 40 納米體
5
21、氧化劑
40 工業纖維 40 聚芳醯胺 5
22、細菌 40 蛋白質 40 肥料
5
23、等離子體團 40 水 40 超級導體 5
24、氧 40 生物質
40 超張力塑料 5
25、合成油 10 超級導體 10 烏克米超導體
3
26、氧化物 10 冷卻劑 10 凝縮液 3
27、水冷CPU 10 傳信器
10 制導系統 3
28、聚芳醯胺 10 基因肉製品 10 密封薄膜 3
29、肥料 10
合成紡織品 10 工業炸葯 3
30、家畜 10 病原體 10 疫苗
3
31、硅酸鹽玻璃 10 火箭燃料 10 監控無人機 3
32、超張力塑料 10 微纖維護盾 10
數據晶元 3
33、機械元件 10 消費級電器 10 機器人技術 3--POS消耗
34、微纖維護盾 10 核能燃料
10 核反應堆 3
35、建築模塊 10 微型電子元件 10 靈巧單元建築模塊 3
36、超張力塑料
10 培養基 10 合成神經鍵 3
37、生物電池 10 硅鹽酸玻璃 10 控制面板
3
38、生物電池 10 納米體 10 顱腔穿透型微型控制器 3
39、聚芳醯胺 10 傳信器
10 高技術發信機 3
40、氧化物 10 生物電池 10 超級導體 10 凝膠基質生物膠 3
41、培養基
10 合成油 10 肥料 10 冷凍保存防腐液 3
42、合成紡織品 10 病原體 10 傳信器 10 危險物探測系統
3
43、納米體 10 家畜 10 建築模塊 10 生物技術研究報告 3
44、水冷CPU 10 冷卻劑 10 消費級電器
10 超級計算機 3
45、超張力塑料 10 機械元件 10 微型電子元件 10
大氣內穿梭機 3
三、終極產品(C),共8種:
由高科技工廠生產,統計如下:
輸入(數量) 輸出(數量)
1、凝膠基質生物膠 6
危險物探測系統
6 反破損快速反應無人機
大氣內穿梭機 6
2、控制面板 6
數據晶元
6 廣播節點
高技術送信機 6
3、水
40
靈巧單元建築模塊 6 無菌管道
疫苗
6
4、凝縮液 6
機器人技術
6 有機砂漿噴注器
細菌 40
5、超級計算機 6
生物技術研究報告 6 濕件主機
冷凍保存防腐劑 6
6、工業炸葯 6
烏克米超導體
6 納米-工廠
反應金屬 40
7、監控無人機 6
核反應堆
6 自調節能源核心
密封薄膜 6
8、合成神經鍵 6
制導系統
6 遞推計算模塊
顱腔穿透型微型控制器 6
1、反破損快速反應無人機:
活性氣體 24000 稀有氣體
48000 碳化合物 48000 貴金屬 48000
懸浮等離子 48000 水基液體 24000 自養生物 24000 微生物
24000
浮游生物群 48000 非立方晶體 48000 基礎金屬 24000 長英礦物岩漿 24000
2、廣播節點:
碳化合物
24000 貴金屬 24000 活性氣體 48000 長英礦物岩漿 48000
稀有氣體 24000 浮游生物群 24000
自養生物 48000
懸浮等離子 24000 非立方晶體 24000
3、無菌管道:
水基液體 6000 基礎金屬
24000 貴金屬 24000 非立方晶體 24000
長英礦物岩漿 24000 復雜有機生命體 24000 碳化合物
24000
細菌 24000 浮游生物群 24000
從上面就可以推出1單位終極產品所需要的基礎原料,列出了3個,下面5個大家自己推吧。耐力到極限了··這個意義在哪呢?根據終極產品所需的基礎原料,加上前面的第一點,就可以推出,完成一件最終產品至少要開發幾種行星,不會很盲目,我想這樣對大家會有幫助。說明下,一級產品是以基礎原料為材料產出的,這個是一一對應的一種基礎原料只能加工成一種一級產品,二級產品是···,前24種二級產品是以一級產品為原料加工的,後21種是以前24種二級產品為材料加工的,終極產品是以後21中二級產品和3中一級產品加工的。從後往前推,就可以推出終極產品所要的任何原料。還有,這些終極產品的用途,全部是建設空間站組件和POS的必需的組件,而且對於製造這些的復雜性,市場交易的前景也是有的
⑥ eve行星上獲得的物資有什麼用
是pos(即母星建築,可以理解為玩家立的小型空間站)的燃料
霸權之後所有的pos消耗都有行星開發獲得,npc不再出售相關貿易貨物,對於新手來說如果有軍團的話行星開發是個不錯的賺錢方法
⑦ EVE 哪種行星的基礎金屬最多
EVE 霸權
行星開發資料(不是教程)
礦石小蟲 整理 2010/12/09
一、基礎原料(B)
共15種:
由8種行星出產,每種行星出產5種原料,統計如下:
1、溫和行星:復雜有機生命體 微生物 水基液體 碳化合物
自養生物
2、海洋行星:復雜有機生命體 微生物 水基液體 碳化合物 浮游生物群
3、水體行星:微生物 水基液體 浮游生物群 稀有氣體
重金屬
4、等離子行星:基礎金屬 懸浮等離子 貴金屬 重金屬 非立方晶體
5、風暴行星:基礎金屬 懸浮等離子 水基液體 離子液體
稀有氣體
6、熔岩行星:基礎金屬 懸浮等離子 重金屬 長英礦物岩漿 非立方晶體
7、氣體行星:基礎金屬 水基液體 活性氣體 離子液體
稀有氣體
8、貧瘠行星:基礎金屬 碳化合物 微生物 貴金屬
水基液體
據說,行星所在的星系安等越低行星的原料含量越高。
統計這個的前提是每種行星出產的原料是固定的,否則沒有意義,我曾拜訪多個貧瘠行星和溫和行星,掃描出來的原料是一樣的,所以推斷每種行星出產的原料是固定的。
⑧ EVE行星開發
EVE行星開發,
開發步驟
選擇除其他玩家聯盟的主權星系以外的任意星系中的某行星(但是一旦建立殖民地,即使主權丟失,殖民地仍然可以正常工作),你需要在總攬里加入行星才能看到.
用工業艦運載和部署對應行星的指揮中心,行星指揮中心各高安空間站有出售.
在該行星上建造指揮中心,升級指揮中心到最高級別
掃描資源,選取鑽頭位置.鑽頭一定要部署在資源最豐富的位置.白色資源是最富有的地方.
建造採集器收集行星材料
建造處理設置進一步加工收集到的材料
將物資發送到海關辦公室 ,工業艦聯系海關,運走行星產物.
行星材料分為五個等級: P0:原材料,直接採集得到 P1:已加工材料,需要基礎工業設施 P2:加工過的資源物品,需要高級工業設施 P3:特種資源物品,需要高級工業設施 P4:高級商品,需要高科技生產廠房結構,它只能在貧瘠的或溫帶建立
技能需求
行星開發相關技能: 遙測感應技術:從軌道人造衛星收集和分析遙感數據的技能,可以生成適當校準過的測量數據。
等級1:可以在1光年范圍內進行掃描
等級2:可以在3光年范圍內進行掃描
等級3:可以在5光年范圍內進行掃描
等級4:可以在7光年范圍內進行掃描
等級5:可以在9光年范圍內進行掃描。
這個技能沒有什麼用處,不必要升最高.
行星學:提高掃描資源精度,沒有必要升到最高級.
高級行星學:提高掃描資源精度 ,沒有必要升到最高級.
指揮中心升級理論:允許布置更高級的指揮中心,升級指揮中心的能刪和CPU,越高越好.
行星統籌管理學:允許玩家在更多的行星上建立指揮中心 ,最多到6顆行星,越高越好.
另外,為了方便維護行星產物,玩家最好會開一種工業艦,比如龍V。
行星產量
行星開發產量與星系的安全等級有關,高安星系採集速度大約在1600個/小時(23小時周期),0.0區和蟲洞空間大約2800~3800個/小時,低安星系產量位於兩者之間。 基礎工業設施每30分鍾需要3000個原材料,因此0.0區星系一般需要1-2個採集器供應一個基礎工業設施,低安星系需要3個採集器,而高安星系需要4個採集器,(運行在23小時周期模式下) 同一個行星上各個位置上的產量也是不同的,有時在高安地區行星也會有資源非常豐富的點。同時盡可能的選擇那些不同資源熱點靠近的行星,這樣可以節約大量的鏈接距離(和相應的能量柵格與CPU)。
指揮中心
指揮中心為殖民地提供CPU和能量柵格,所以必須是第一個建立,同時指揮中心還可以存儲500m3材料,並可以將貨物發射到星系中 貨物將以行星運載貨櫃的形式發射,行星運載貨櫃只有5天壽命,在日誌->行星地表發射可以看到相關信息 行星運載貨櫃可以被攻擊,但無法被掃描,偷菜無望。。。 對應每種行星類型,都有六個等級的指揮中心,所以需要提前勘測好行星類型再購買對應的指揮中心。 將購買的指揮中心裝入船艙,將船開到星系內,即可對本星系內的行星布置指揮中心 指揮中心一旦建成,就可以在位置管理您的殖民地。 卸下指揮中心將刪除整個殖民地。 體積 能量柵格 CPU 指揮中心升級理論需求 基礎指揮中心 50.0 m3 6,000 MW 1,675 tf 無 低級指揮中心 100.0 m3 9,000 MW 7,057 tf 等級 I 標准指揮中心 200.0 m3 12,000 MW 12,136 tf 等級 II 加強指揮中心 400.0 m3 14,000 MW 17,215 tf 等級 III 高級指揮中心 800.0 m3 17,000 MW 21,315 tf 等級 IV 精英指揮中心 1600.0 m3 19,000 MW 25,415 tf 等級 V
行星基礎設施 在建立指揮中心之後,可以建造五種行星基礎設施來採集、運輸、生產、儲存行星材料 採集器 每種行星都會有五種原材料產出,對應有五種採集器可以建設,每個採集器花費45,000ISK,並消耗2800能量柵格和400CPU。 採集器需要設置維護周期(單擊採集器並選擇第一個圖標),每個運轉周期將產出一批原材料,維護周期變得可調,15分鍾到14天,周期到期需要再次配置。 採集點 550MW,CPU110/個採集點 處理器 處理器可以將低等級行星材料加工成高等級材料,具體又分三個等級 基礎工業設施花費75,000ISK,並使用800能量柵格和200CPU 每30分鍾將3000個P0材料加工為20個對應的P1材料 高級工業設施花費250,000ISK,並使用700能量柵格和500CPU 每60分鍾將各40個兩種P1材料加工為5個對應的P2材料 高科技工廠,只能建立在溫和或貧瘠的行星上 生產P4材料 基礎工廠(P1):PG=800MW,CPU=200tf
高科技工廠(P4):PG=400MW,CPU=1100tf 高級工廠(P2/P3):PG=700MW,CPU=500tf 儲藏設施 儲藏設施花費250,000ISK,並使用700能量柵格和500CPU,容量12000m3 ,發射平台到倉庫的物資移動有時間間隔限制的哦,7小時一次。 儲藏設施(12000立方米):PG=700MW,CPU=500tf 太空港 可以建造發射平台進行太空和行星的雙向運輸。 發射平台花費900,000ISK,並使用700能量柵格和3600CPU,容量10000m3 發射平台將貨物發射到海關辦公室的太空港(容量25000m3)里, 發射中心(10000立方米):PG=700MW,CPU= 3600tf
稅收 無論是用指揮中心(僅單向)還是太空港進行太空和行星之間的運輸都需要交稅,進口稅5%,出口稅率10%如下表:
基準價格(ISK) P0:5 P1: 500 P2: 9000 P3: 70000 P4: 135W 每單位稅費 太空港進口 太空港出口 原材料(PO) 0.25 0.5
已加工材料(P1) 25 50 加工過的資源物品(P2) 450 900 特種資源物品(P3) 3500 7000 高級商品(P4) 135000 135000
稅收是固定價格來收的,注意不是按吉他價格來收,所以1個P0就是0.25ISK進口稅,0.5ISK出口稅
行星鏈 行星建築之間只能通過鏈接來輸送行星材料(不一定要直接相連) 鏈接越長就需要更多的能量柵格和CPU,可以輸送250m3/小時 需求能量柵格=距離*0.15 10,距離單位為10km(四捨五入)
需求CPU=距離*0.2 15
行星鏈百公里消耗是:PG=15MW,CPU=20tf 鏈接可以升級10次,每次升級輸送量都翻倍,需要的能量柵格和CPU也更多,升級鏈接比沿著現有線路再建造一條新鏈接要省能量柵格和CPU。 氣體行星體積巨大,一條鏈接往往長達20,000km,會消耗巨量的能量柵格和CPU。 傳輸帶 建造了鏈接之後,還要設定傳輸帶,物資才會開始被運輸。 輸送帶是自動運輸系統, 不能在兩個儲藏設施之間建立傳輸帶 ,玩家可以想像行星鏈是公路,傳輸帶就是汽車.汽車跑太多了,就需要修更寬的路. 快捷運輸 快捷運輸是一次性運輸系統,可以將物資從儲藏設施運送到其他建築中 快捷運輸不一定需要傳輸帶相連。 海關辦公室 海關辦公室是行星產物進出口的中轉站 只要有任何玩家在行星上建立了發射平台,海關就會自動出現 海關具有35000立方的容量,可以跟行星上不同的發射平台進行貨物的進出口,不同玩家的容量空間相互獨立 高安的海關歸統合部所有,不能攻擊,維持原有稅率 低安,蟲洞和00的海關變為星際捷運所有,默認為高安兩倍稅率,可以攻擊,擊毀後不會自動重生,需要由玩家軍團重建,海關藍圖可由普通npc軍團及統合部LP換得,可進行一次升級,以擴大容量 玩家軍團可設置軍團所立海關針對不同聲望玩家的稅率 玩家軍團的海關可被攻擊並擊毀,攻擊中會進入一次24小時左右的增強,以便擁有海關的軍團進行防禦 ,海關擊毀需要大量的傷害,跟櫓一個中POS差不多,另外自己建立一個海軍還需要近10億的投資.具體的參考吉他的海關配件的價格.
行星開發策略
考慮到便利性的原因,推薦在一個行星上完成採集模式生產P1,另外一種行星專門用於加工P1->高級產物,特別是對於那些高安地區,採集產量本來就低,而不少行星材料是不可能在一個行星上完成的。高安行星特別適合用於做加工行星。
行星開發的布局
採集行星布局參考
加工星球布局
指揮中心位置隨意。 選擇你要開採的P0最富集的區域丟一個開采器,然後探礦並設定好開采周期、開采地點。 在旁邊丟一個發射中心,然後在發射中心周圍擺基礎工廠,能擺多少要計算一下你的P0產量好在開采器的探頭數目和基礎工廠的數目中間找一個平衡。基礎工廠每半小時消耗三千個P0,開采器每十五分鍾發送一回。 一 個開采器可以放十個探頭。。如果是低安十個也用不了。如果是00,基本上一個探頭能供應兩個基礎工廠。主要看產量。。點開采器的配置界面有每個周期能開采 的數量,一個周期是十五分鍾,兩個周期的開采量除以三千取整,就是需要建造的基礎工廠的數量。如果柵格不夠,就需要找一個平衡了。。二元一次方程組而已。 小學數學。 精英指揮中心(五級指揮中心技能) 在半徑不大的行星上大約可以建造24個建築(算上探頭)。半徑越大的行星,鏈路消耗的資源越多,你能建造的設施越少 去掉一個指揮中心、一個發射中心,一個開采器,那麼在基礎工廠X和探頭Y之間的平衡就是 X Y=21 周期產量 × 2 ÷ X ≈3000 現在資源會移動,開采器下定位置後,過幾天就得再維護,隨著資源的飄移開采器位置的資源會越來越少.
行星開發布局沒有最優方案,考慮最極端的情況,你可以開著工業艦守在行星旁邊,每產出一定產物就把它發射到太空,每15分鍾檢查鑽頭開采,如此,你不需要建立倉庫,肯定可以最大效率生產.但是,那樣的維護壓力相當巨大,幾乎和采礦一樣累.
所以,布局方案一定要根據玩家自身的上線規律來定製,爭取達到維護量和產量的平衡化.倉庫的增加會帶來產量下降,但是降低了維護強度.1-7天維護周期都是可以選擇的方案.
多發射場多存貯倉庫的布局就是為了便於調配資源和減少維護壓力.加工過程一旦出現倉庫滿倉,或者原料不足,就會停工.
資源枯竭和補充
根據經驗,隨著行星開發的人數增加,資源枯竭速度加快,補充速度越慢.所以一個球最好不要超過10人開發,而且開發人員最好錯開資源採集,否則10個人同採集一種資源的結果是大家產量都不高.採集時候不要長期只採一種資源,過一段時間應該換一種資源開采。養肥了再采是正確的方法。
在行星視圖可以看到別人的布局,盡量避開與別人同樣採集一塊資源.
P0
基礎原料(P0) 共15種:
1 2 3 4 5 6 7 8
1、基礎金屬 風暴 貧瘠 等離子 氣體 熔岩
2、重金屬 等離子 熔岩 冰體
3、貴金屬 貧瘠 等離子
4、非立方晶體 等離子 熔岩
5、長英礦物岩漿 熔岩
6、稀有氣體 風暴 氣體 冰體
7、活性氣體 氣體
8、懸浮等離子 風暴 等離子 熔岩
9、離子液體 風暴 氣體
10、水基液體 風暴 貧瘠 氣體 冰體 海洋 溫和
11、碳化合物 貧瘠 海洋 溫和
12、微生物 貧瘠 冰體 海洋 溫和
13、浮游生物群 冰體 海洋
14、自養生物 溫和
15、復雜有機生命體 海洋 溫和
從上面可以看出,只要溫和、氣體、熔岩、海洋/冰體、貧瘠/等離子(還有其他組合,但前3種必須要有)5種行星就可以開采出15種全部原材料,這個也是可以辦到的。
對於15種原料根據分布的普遍性,我把他們可以分為3類:
1,最常見:基礎金屬、水基液體、微生物。
2、一般:重金屬、貴金屬、非立方晶體、稀有氣體、懸浮等離子、離子液體、碳化合物、浮游生物群、復雜有機生命體。
3、唯一:自養生物(溫和行星),活性氣體(氣體行星),長英礦物岩漿(熔岩)。
P1
二、一級產品(P1) 共15種:
由基礎工業設施生產,統計如下:
輸入(數量) 輸出(數量)
1、基礎金屬(3000) 反應金屬(20)
2、重金屬(3000) 有毒金屬(20)
3、貴金屬(3000) 稀有金屬(20)
4、非立方晶體(3000) 手性結構(20)
5、長英礦物岩漿(3000) 硅(20)
6、稀有氣體(3000) 氧(20)
7、活性氣體(3000) 氧化劑(20)
8、懸浮等離子(3000) 等離子體團(20)
9、離子液體(3000) 電解物(20)
10、水基液體(3000) 水(20)
11、碳化合物(3000) 生物燃料(20)
12、微生物(3000) 細菌(20)
13、浮游生物群(3000) 生物質(20)
14、自養生物(3000) 工業纖維(20)
15、復雜有機生命體(3000) 蛋白質(20)
P2P3
二、二級產品(P2P3) 共45種:
由高級工業設施生產,統計如下:
輸入(數量) 輸出(數量)
1、等離子體 40 手性結構 40 傳信器 5
2、電解物 40 水 40 冷卻劑 5 --POS燃料
3、電解物 40 氧 40 合成油 5
4、生物燃料 40 工業纖維 40 合成紡織品 5
5、細菌 40 水 40 培養基 5
6、蛋白質 40 生物質 40 基因肉製品 5
7、蛋白質 40 生物燃料 40 家畜 5
8、反應金屬 40 有毒金屬 40 建築模塊 5
9、反應金屬 40 稀有金屬 40 機械元件 5--POS燃料
10、稀有金屬 40 有毒金屬 40 核能燃料 5--POS燃料
11、手性結構 40 硅 40 微型電子元件 5
12、工業纖維 40 硅 40 微纖維維護盾 5
13、細菌 40 生物質 40 病原題 5
14、氧化劑 40 氧 40 氧化物 5
15、反應金屬 40 水 40 水冷CPU 5
16、有毒金屬 40 手性結構 40 消費級電器 5
17、等離子體團 40 電解物 40 火箭燃料 5
18、生物燃料 40 稀有金屬 40 生物電池 5
19、氧化劑 40 硅 40 硅鹽酸玻璃 5
20、細菌 40 反應金屬 40 納米體 5
21、氧化劑 40 工業纖維 40 聚芳醯胺 5
22、細菌 40 蛋白質 40 肥料 5
23、等離子體團 40 水 40 超級導體 5
24、氧 40 生物質 40 超張力塑料 5
25、合成油 10 超級導體 10 烏克米超導體 3
26、氧化物 10 冷卻劑 10 凝縮液 3
27、水冷CPU 10 傳信器 10 制導系統 3
28、聚芳醯胺 10 基因肉製品 10 密封薄膜 3
29、肥料 10 合成紡織品 10 工業炸葯 3
30、家畜 10 病原體 10 疫苗 3
31、硅酸鹽玻璃 10 火箭燃料 10 監控無人機 3
32、超張力塑料 10 微纖維護盾 10 數據晶元 3
33、機械元件 10 消費級電器 10 機器人技術 3--POS消耗
34、微纖維護盾 10 核能燃料 10 核反應堆 3
35、建築模塊 10 微型電子元件 10 靈巧單元建築模塊 3
36、超張力塑料 10 培養基 10 合成神經鍵 3
37、生物電池 10 硅鹽酸玻璃 10 控制面板 3
38、生物電池 10 納米體 10 顱腔穿透型微型控制器 3
39、聚芳醯胺 10 傳信器 10 高技術發信機 3
40、氧化物 10 生物電池 10 超級導體 10 凝膠基質生物膠 3
41、培養基 10 合成油 10 肥料 10 冷凍保存防腐液 3
42、合成紡織品 10 病原體 10 傳信器 10 危險物探測系統 3
43、納米體 10 家畜 10 建築模塊 10 生物技術研究報告 3
44、水冷CPU 10 冷卻劑 10 消費級電器 10 超級計算機 3
45、超張力塑料 10 機械元件 10 微型電子元件 10 大氣內穿梭機 3
P4
三、終極產品(C),共8種:
由高科技工廠生產,統計如下:
輸入(數量) 輸出(數量)
1、凝膠基質生物膠 6
危險物探測系統 6 反破損快速反應無人機
大氣內穿梭機 6
2、控制面板 6
數據晶元 6 廣播節點
高技術送信機 6
3、水 40
靈巧單元建築模塊 6 無菌管道
疫苗 6
4、凝縮液 6
機器人技術 6 有機砂漿噴注器
細菌 40
5、超級計算機 6
生物技術研究報告 6 濕件主機
冷凍保存防腐劑 6
6、工業炸葯 6
烏克米超導體 6 納米-工廠
反應金屬 40
7、監控無人機 6
核反應堆 6 自調節能源核心
密封薄膜 6
8、合成神經鍵 6
制導系統 6 遞推計算模塊
顱腔穿透型微型控制器 6
各行星產物排名
1、溫和行星: 微生物(最多) 碳化合物(最多) 自養生物(最多)水基液體 復雜有機生命體
2、海洋行星:水基液體(最多) 微生物(較多) 碳化合物(較多) 浮游生物群(較多)復雜有機生命體
3、冰體行星:微生物(最多) 重金屬(較多) 水基液體(較多) 浮游生物群 稀有氣體
4、等離子行星:非立方晶體(較多) 貴金屬(較多) 基礎金屬 懸浮等離子 重金屬
5、風暴行星: 離子液體(較多) 基礎金屬(較多) 懸浮等離子 水基液體 稀有氣體
6、熔岩行星:長英礦物岩漿(最多) 非立方晶體(較多) 基礎金屬 懸浮等離子 重金屬
7、氣體行星:稀有氣體(最多) 活性氣體(較多) 離子液體(較多) 基礎金屬 水基液體
8、貧瘠行星:碳化合物(最多) 基礎金屬 微生物 貴金屬 水基液體
⑨ eve求助行星開發的資料 基本知識
EVE 霸權 行星開發資料
一、基礎原料(B) 共15種:
由8種行星出產,每種行星出產5種原料,統計如下:
1、溫和行星:復雜有機生命體 微生物 水基液體 碳化合物 自養生物
2、海洋行星:復雜有機生命體 微生物 水基液體 碳化合物 浮游生物群
3、水體行星:微生物 水基液體 浮游生物群 稀有氣體 重金屬
4、等離子行星:基礎金屬 懸浮等離子 貴金屬 重金屬 非立方晶體
5、風暴行星:基礎金屬 懸浮等離子 水基液體 離子液體 稀有氣體
6、熔岩行星:基礎金屬 懸浮等離子 重金屬 長英礦物岩漿 非立方晶體
7、氣體行星:基礎金屬 水基液體 活性氣體 離子液體 稀有氣體
8、貧瘠行星:基礎金屬 碳化合物 微生物 貴金屬 水基液體
據說,行星所在的星系安等越低行星的原料含量越高。
統計這個的前提是每種行星出產的原料是固定的,否則沒有意義,我曾拜訪多個貧瘠行星和溫和行星,掃描出來的原料是一樣的,所以推斷每種行星出產的原料是固定的。
·······························
1 2 3 4 5 6 7 8
1、基礎金屬 風暴 貧瘠 等離子 氣體 熔岩
2、重金屬 等離子 熔岩 冰體
3、貴金屬 貧瘠 等離子
4、非立方晶體 等離子 熔岩
5、長英礦物岩漿 熔岩
6、稀有氣體 風暴 氣體 冰體
7、活性氣體 氣體
8、懸浮等離子 風暴 等離子 熔岩
9、離子液體 風暴 氣體
頂
10
2010-12-14 09:41 回復
小霧空
7位粉絲
2樓
10、水基液體 風暴 貧瘠 氣體 冰體 海洋 溫和
11、碳化合物 貧瘠 海洋 溫和
12、微生物 貧瘠 冰體 海洋 溫和
13、浮游生物群 冰體 海洋
14、自養生物 溫和
15、復雜有機生命體 海洋 溫和
從上面可以看出,只要溫和、氣體、熔岩、海洋/冰體、貧瘠/等離子(還有其他組合,但前3種必須要有)5種行星就可以開采出15種全部原材料,這個也是可以辦到的。
對於15種原料根據分布的普遍性,我把他們可以分為3類:
1,最常見:基礎金屬、水基液體、微生物。
2、一般:重金屬、貴金屬、非立方晶體、稀有氣體、懸浮等離子、離子液體、碳化合物、浮游生物群、復雜有機生命體。
3、唯一:自養生物(溫和行星),活性氣體(氣體行星),長英礦物岩漿(熔岩)。
2010-12-14 09:41 回復
小霧空
7位粉絲
3樓
二、一級產品(F) 共15種:
由基礎工業設施生產,統計如下:
輸入(數量) 輸出(數量)
1、基礎金屬(3000) 反應金屬(20)
2、重金屬(3000) 有毒金屬(20)
3、貴金屬(3000) 稀有金屬(20)
4、非立方晶體(3000) 手性結構(20)
5、長英礦物岩漿(3000) 硅(20)
6、稀有氣體(3000) 氧(20)--POS消耗
7、活性氣體(3000) 氧化劑(20)
8、懸浮等離子(3000) 等離子體團(20)
9、離子液體(3000) 電解物(20)
10、水基液體(3000) 水(20)
11、碳化合物(3000) 生物燃料(20)
12、微生物(3000) 細菌(20)
13、浮游生物群(3000) 生物質(20)
14、自養生物(3000) 工業纖維(20)
15、復雜有機生命體(3000) 蛋白質(20)
2010-12-14 09:42 回復
小霧空
7位粉絲
4樓
二、二級產品(S) 共45種:
由高級工業設施生產,統計如下:
輸入(數量) 輸出(數量)
1、等離子體 40 手性結構 40 傳信器 5
2、電解物 40 水 40 冷卻劑 5 --POS消耗
3、電解物 40 氧 40 合成油 5
4、生物燃料 40 工業纖維 40 合成紡織品 5
5、細菌 40 水 40 培養基 5
6、蛋白質 40 生物質 40 基因肉製品 5
7、蛋白質 40 生物燃料 40 家畜 5
8、反應金屬 40 有毒金屬 40 建築模塊 5
9、反應金屬 40 稀有金屬 40 機械元件 5--POS消耗
10、稀有金屬 40 有毒金屬 40 核能燃料 5--POS消耗
11、手性結構 40 硅 40 微型電子元件 5
12、工業纖維 40 硅 40 微纖維維護盾 5
13、細菌 40 生物質 40 病原題 5
14、氧化劑 40 氧 40 氧化物 5
15、反應金屬 40 水 40 水冷CPU 5
16、有毒金屬 40 手性結構 40 消費級電器 5
17、等離子體團 40 電解物 40 火箭燃料 5
18、生物燃料 40 稀有金屬 40 生物電池 5
19、氧化劑 40 硅 40 硅鹽酸玻璃 5
20、細菌 40 反應金屬 40 納米體 5
2010-12-14 09:43 回復
小霧空
7位粉絲
5樓
21、氧化劑 40 工業纖維 40 聚芳醯胺 5
22、細菌 40 蛋白質 40 肥料 5
23、等離子體團 40 水 40 超級導體 5
24、氧 40 生物質 40 超張力塑料 5
25、合成油 10 超級導體 10 烏克米超導體 3
26、氧化物 10 冷卻劑 10 凝縮液 3
27、水冷CPU 10 傳信器 10 制導系統 3
28、聚芳醯胺 10 基因肉製品 10 密封薄膜 3
29、肥料 10 合成紡織品 10 工業炸葯 3
30、家畜 10 病原體 10 疫苗 3
31、硅酸鹽玻璃 10 火箭燃料 10 監控無人機 3
32、超張力塑料 10 微纖維護盾 10 數據晶元 3
33、機械元件 10 消費級電器 10 機器人技術 3--POS消耗
34、微纖維護盾 10 核能燃料 10 核反應堆 3
35、建築模塊 10 微型電子元件 10 靈巧單元建築模塊 3
36、超張力塑料 10 培養基 10 合成神經鍵 3
37、生物電池 10 硅鹽酸玻璃 10 控制面板 3
38、生物電池 10 納米體 10 顱腔穿透型微型控制器 3
39、聚芳醯胺 10 傳信器 10 高技術發信機 3
40、氧化物 10 生物電池 10 超級導體 10 凝膠基質生物膠 3
41、培養基 10 合成油 10 肥料 10 冷凍保存防腐液 3
42、合成紡織品 10 病原體 10 傳信器 10 危險物探測系統 3
43、納米體 10 家畜 10 建築模塊 10 生物技術研究報告 3
44、水冷CPU 10 冷卻劑 10 消費級電器 10 超級計算機 3
45、超張力塑料 10 機械元件 10 微型電子元件 10
大氣內穿梭機 3
2010-12-14 09:43 回復
小霧空
7位粉絲
6樓
三、終極產品(C),共8種:
由高科技工廠生產,統計如下:
輸入(數量) 輸出(數量)
1、凝膠基質生物膠 6
危險物探測系統 6 反破損快速反應無人機
大氣內穿梭機 6
2、控制面板 6
數據晶元 6 廣播節點
高技術送信機 6
3、水 40
靈巧單元建築模塊 6 無菌管道
疫苗 6
4、凝縮液 6
機器人技術 6 有機砂漿噴注器
細菌 40
5、超級計算機 6
生物技術研究報告 6 濕件主機
冷凍保存防腐劑 6
6、工業炸葯 6
烏克米超導體 6 納米-工廠
反應金屬 40
7、監控無人機 6
核反應堆 6 自調節能源核心
密封薄膜 6
8、合成神經鍵 6
制導系統 6 遞推計算模塊
顱腔穿透型微型控制器 6
2010-12-14 09:44 回復
小霧空
7位粉絲
7樓
1、反破損快速反應無人機:
活性氣體 24000 稀有氣體 48000 碳化合物 48000 貴金屬 48000
懸浮等離子 48000 水基液體 24000 自養生物 24000 微生物 24000
浮游生物群 48000 非立方晶體 48000 基礎金屬 24000 長英礦物岩漿 24000
2、廣播節點:
碳化合物 24000 貴金屬 24000 活性氣體 48000 長英礦物岩漿 48000
稀有氣體 24000 浮游生物群 24000 自養生物 48000
懸浮等離子 24000 非立方晶體 24000
3、無菌管道:
水基液體 6000 基礎金屬 24000 貴金屬 24000 非立方晶體 24000
長英礦物岩漿 24000 復雜有機生命體 24000 碳化合物 24000
細菌 24000 浮游生物群 24000
⑩ EVE行星開發如何賺錢啊
哥們,不是很建議行星開發因為現在國服的行星開發有bug,每天吞掉8小時的產品,這樣你的辛苦相當於白白的浪費三分之一,而且現在國服有很多很屯了很多很多的一級原產物和二級產物,因為上一個版本這些都是npc賣的,現在奸商們手裡屯的貨夠國服用幾年的據說,所以不賺錢。
個人覺得最賺錢的是找一個0.0公司和他們一起去刷異常,平均20分鍾可以達到1500w的收入,很快。
再者這個游戲你要是真的沒有時間的話可以rmt哦,呵呵雖然不是很符合游戲精神,但是誰讓咱們忙啊呵呵~~~
祝你eve之旅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