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旌德縣的社會事業
辦新學前,縣教諭、訓導既是教育行政長官,又是教師,由縣署委派。書院教師由辦學者禮聘名儒學者擔任。城鄉私塾中的學館由塾師自設,家塾、義塾的塾師由辦學者聘請。民國期間,學校教師由校方聘請。民國18年(1929)全縣有小學教職員105人,其中師范學校、中等學校畢業者29人;民國34年,有小學教師234人,其中短期師范以上學校畢業者170人。1949年上半年,全縣小學教師196人,中學教師9人。解放初,舊有教師全部留用。爾後,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由國家統一分配師范院校或其他院校及高初中畢業生充實教師隊伍。
1949年暑假,舉辦全縣首次教師學習會,整頓了教師隊伍。年底,全縣共有小教168人、中教9人。
1952年中小學教師發展到218人。
1957年初中教師13人、小學教師213人、幼兒教師9人。1962年高中教師11人、初中教師30人、小教225人、幼師7人。
1965年教師總數增至552人,其中小教506人。1970年共有教師608人,1975年發展到948人,1987年教師隊伍增至1286人,其中高中教師72人、職業高中教師8人、初中教師276人,高、初中代課教師56人,兼課教師3人,小學教師653人,小學代課教師84人,幼師132人,聾啞學校教師2人。在教師隊伍中,還有相當數量向社會吸收的民辦教師,解放初全縣民辦教師1人,1953年發展到66人。1966年8月,民辦教師增至250多人。至1986年,全縣有初中民辦教師12人,小學民辦教師274人。縣教育主管部門每年都對民辦教師實行考核、整頓,合格者留用,不負責任的辭退。不合格者或勸退,或予培訓,對於教齡長、成績顯著的民師則分期轉為公辦教師。在教師數量發展的同時,師資水平也不斷提高。1950年,本縣小學教師中,大學畢業者2人、專科畢業2人、中師畢業21人、短師肄業19人、中學畢業121人。到「文革」前夕,本縣師資水平基本符合教育部規定。
1987年全縣教師的學歷:高中教師72人中,高校本科畢業者48人,高校本科肄業及專科畢業者23人,中專畢業者1人;職業高中教師大學本科畢業者4人,專科畢業者4人;初中教師276人中,高校本科畢業者31人,高校專科畢業及本、專科肄業兩年以上者171人,中專、高中畢業的69人,中專、高中肄業的5人;小學教師653人中,中師、高中畢業者435人,中師、高中肄業及初師、初中畢業者186人,初師、初中肄業者32人。
2011年,完成校安工程2.5萬平方米,設立專項資金,著力解決農村中小學、幼兒園學生上下學乘車安全問題。
2012年,創建義務教育標准化學校4所,完成旌德中學學生食堂、宿舍和體育場塑膠跑道建設,縣職業教育中心新校園投入使用。 元代旌德縣尹王禎在本縣著手編纂的科技名著《農書》計37卷、13萬字,譯成幾國文字流傳海外,在中外農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農業出版社1981年還曾出版發行數千冊。附於《農書》末尾的機械工藝論文《造活字印書法》是世界上專門論述印刷術的最早文獻。王禎與旌德工匠切磋琢磨,製成三萬枚木活字,發明「轉輪排字盤」的先進工藝,以此印刷他主修的《旌德縣志》,「不出一月,百部齊成」,效率很高。
清代喬亭人劉茂吉潛心研究天文地理、星歷象數,著有《北極離度表》、《天地經緯象數要略》、《坤輿圖說》,繪制《京省全圖》和蘇州、揚州、常州地輿圖,都刊行於世。其《北極高度表》被收入民國初期編印的《清史稿·藝文》。他製作的渾天球、量天尺、日晷和自鳴鍾等儀器也都很精確巧妙。
建國後,科技研究面向經濟建設,成果普及應用於工農業生產實踐。
1973年工交企業創造了20多項新技術、新工藝。縣農機廠在製造脫粒機時,革新工具,工效提高3倍多。
1976年,縣糧食加工廠運用「618分數法」和「對分法」(優選法),將舊式二號碾米機改成新式二號橫式砂輥碾米機,被安徽省糧食廳選送全國「糧油加工設備定型會議」。在會上試驗表演後,其設備資料載入全國《碾米設備資料匯編),1982~1983年,縣制葯廠為改革離心篩和振動篩,研製了一種結構簡單、造價低廉、性能可靠、維修方便、分離效果好的自由下落式澱粉曲篩。
1983年3月通過縣級鑒定,性能達到設計要求。曲篩不僅取消了電動機,節約電能,使每台造價節約1377元,同時又提高了澱粉質量,達到華北制葯廠的澱粉質量標准。1984~1985年,縣製鞋廠和縣科委、衛生局、縣醫院共同研製的葯物保健鞋,於1985年9月通過省級鑒定,確認其性能指標達到輕工部部頒標准,止癢除臭功效顯著,防治腳癬有效率95%以上,在國內同類產品中具有先進水平。鞋廠年產20萬雙。
1973年以來,縣農業科學技術推廣所承擔的141項科技試驗和示範項目中,以糧油高產栽培、水稻良種引進推廣、稀播壯秧示範等成績最為顯著,曾先後13次獲得了省、地、縣三級嘉獎,一次獲得國家經委、科委、農牧漁業部、林業部聯合頒發的農技推廣獎。
1978~1980年,全縣各條戰線取得科技成果90項,其中37項獲得縣級一、二、三等獎。1978~1985年,本縣在國家、省、地級報刊上發表和被省、地級科技部門採用的論文、資料共105篇。其中教育6篇、衛生55篇、農業13篇、畜牧獸醫23篇、林業6篇、氣象2篇。
1986年完成了《旌德縣柑橘資源調查及發展》、《旌德縣草場資源調查》、《旌德縣土壤》等專業著述,其中《旌德縣土壤》一書的編就,填補了本縣土壤資源研究的空白。
1981~1986年,取得科技成果98項,其中13項分別獲得地、省、部級二、三等獎或表彰。
2006~2011年,科技創新成果顯著,黃山膠囊等9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新增省級民營科技企業20家、省高新技術產品29個,獲得國家授權專利130件、發明專利5件。
2012年,完成了第二屆社區居委會換屆工作。科技創新取得新進展,優質稻米產銷協會被評為全國基層科普行動先進單位,黃山膠囊公司成功創建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民國初期,旌德縣醫療機構為數寥寥。民國29年(1940)3月成立旌德診療所。4月,中醫王季明辦旌德縣中醫診所。次年春,縣診療所改為縣衛生院(戊級),院長江光濤。民國37年9月,縣城天主教堂設診所。1949年,縣內個體行醫及葯鋪有37家。建國後,衛生事業有很大發展。至1987年,全縣共有醫療衛生單位152個,其中縣直屬5個、中心衛生院4個、鄉鎮衛生院13個、廠礦學校醫務室6個、農村醫療室124個。
民國時期,全縣中醫最多時有80人,西醫則寥寥無幾。民國35年(1946),旌德縣衛生院有11人,其中主任醫師(院長)、醫師、公衛護士、助產士、葯劑士、檢驗員各1人,護士3人。行政管理人員2人。
1949年中西醫生共73人。建國後,人民政府陸續調配大學本科、專科和中專畢業生以及軍隊轉業的醫護人員參加醫療衛生工作,到1958年又共吸收38名個體中醫、中葯人員進入集體醫療單位工作。同時,還建立了老中醫帶徒制,至1986年共培養中醫73人。
從1952年至1985年,全縣送往大專院校學習及省市級醫院進修的有199人;通過自學、函授並經考核,達到大專水平的有53人;舉辦各種學習班9期,受訓205人;辦赤腳醫生培訓班21期,培訓1106人次;培訓衛生員5679人次及新法接生員2797人次。此外,還先後培訓防疫骨幹4603人次。1987年,全縣城鄉各醫療衛生單位,共有衛生技術人員370名,鄉村醫生、衛生員124名,農村接生員163名,其中獲中級和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衛生技術人員有115名。
2012年,基本衛生公共服務均等化穩步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啟動實施,實現了縣鄉醫院葯品零差率銷售。人口計生工作進一步加強,「村為主」工作機制不斷深化,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
『貳』 黃山膠囊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情況分析,行業分析,財務狀況分析以及內在價值分析都有哪些
2008 年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財務分析公司 科目:財務報表分析 內容簡要:先看公司背景與經營行業,後分析其五大財務能力指標及三大報表,以我們的角度來看待現況和未來的對比。 目 錄 (一)公司簡介 (二)財務能力分析 (二)財務能力分析 (...
『叄』 哪些生產空心膠囊的廠家比較有名氣,也就是生產空心膠囊的企業排名請給出前五位
蘇州膠囊 廣生膠囊 黃山膠囊 力凡膠囊 青島膠囊
『肆』 雲翔集團免費入股嗎
『伍』 黃山中皇制葯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黃山中皇制葯有限公司始建於1992年,新址位於黃山市屯溪區九龍工業園,位臨黃山機場,距黃山火車站及汽車站8km。廠區佔地面積15000多平方米,綠化面積7000多平方米。企業現生產許可證范圍為片劑,膠囊劑,外用葯車間正在建設中;公司緩控釋技術先進,吲達帕胺緩釋片獲國家科技部創新獎。本廠生產能力為:片劑15億/年;膠囊劑3億粒/年。該公司具有進出口權,我們以優惠的價格、優質的產品質量、優良的服務,熱誠與國內外朋友合作,共謀發展。
法定代表人:司鵬
成立時間:2004-08-27
注冊資本:1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4100000001330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九龍工業園塔山大道8號
『陸』 60.173.*.*是哪裡ip地址
60.173.*.*來自安徽省銅陵市 電信
『柒』 黃山膠囊這回傳染病回漲價嗎
應該問題不大,很多葯都價格都沒有變化,相信政府的調控能力。
『捌』 黃山膠囊股票什麼時候開盤
首先恭喜中簽!相信每個中簽的朋友都很關心新股能漲多少,一般開盤放巨量賣總是沒有錯的!特別是如果前期漲停板已經很多的情況下!
gzh:閑余工作室(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