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現在什麼工作工資高學生的!
工資待遇如何就拿合肥這邊來說吧 從專業的烹飪廚師出來的推薦的實習工資也在4000以上哦,內隨著資歷的成長容 ,年薪在8萬元不成問題哦 再則 廚師的工資和資歷是很大關系的哦 未來的工資只高不會低的 ,一級廚師的話 建議選擇長期的行政總廚的課程進行系統的學習 此外一級廚師對學歷還是有要求的哦,考證的話也會對資歷有要求的,.從初級考到高級技師最起碼也得5年,從廚師培訓出來的一般是中級廚師,想要做到行政總廚或者月薪3~4W最起碼也到40歲以上
② 康菲石油公司的簡介
康菲石油公司是由美國康納和石油公司(Conoco)和菲利普斯石油公司(Phillips)於2002年8月30日合並而成立。合並後的新公司承襲了原來兩家公司在能源行業共200多年的豐富經驗和在石油領域的優越技術,使之成為當今世界傑出公司之一。
康菲石油公司在全球49個國家開展業務。康菲石油公司股票以「COP」為代碼,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
康菲石油公司是美國第三大石油公司,全球第五大能源公司,在全球49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分公司和投資。公司年銷售額890億美元,全球員工37000名。作為綜合性能源公司,康菲石油在海洋鑽井、勘探、提煉、製造等領域擁有崇高聲譽,下遊方面,康菲在全球擁有超過一萬家加油站和著名的潤滑油品牌,其中76、Conoco三段加氫合成潤滑油更是排名美國第四的潤滑油品牌,另外的兩個潤滑油品牌也在美國家喻戶曉。
康菲石油於八十年代末進入中國市場,至今在中國累計投入30多億美金,成功開采了四個大型油田,是最成功的石油公司。2003年,康菲著名的高科技高端品牌Conoco(康龍科)進入中國,從此掀開了康菲在中國新的一頁。採用先進的三段加氫技術生產,其各種性能堪與全合成油相媲美但價格更低,是溶劑精煉潤滑油的替代品,我們稱之為「21世紀的革新潤滑油」。
2006年11月底,公司正式將中國營銷中心設在西安,並成立西安康菲石化有限公司,全面負責康菲品牌在中國的運營與推廣。
2008年,公司新推出了具有領先科技精製的全合成頂級馳霸系列汽油機油、超霸系列柴油機油和系列工業及工程機械用油,精品包裝榮登市場。
康菲石油是一家全球著名的跨國能源公司,核心業務包括石油、天然氣勘探、生產、加工和營銷,以及化學品和塑料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康菲石油公司以擁有深海勘探與生產技術、油藏管理和開發、三維地震技術、高等級石油焦炭改進技術聞名與世。
③ 欲購買最有價值的美國股票.
埃克森美孚
④ 請問巴菲特有沒有投資失敗的經歷
巴菲特犯下的錯誤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使是縱橫市場近四十年,戰果輝煌的投資大師巴菲特,也曾遭遇難堪的挫敗。根據紀錄,
他歷年來在柏克夏海瑟威公司股東會上總共承認做下六項錯誤的投資決策。不過盡管如此,他仍慶幸自己不曾犯下他最擔心的錯誤
:聲譽的受損。
巴菲特的六大錯誤投資是:一、投資不具長期持久性競爭優勢的企業。一九六五年他買下柏克夏海瑟威紡織公司,
然而因為來自海外競爭壓力龐大,他於二十年後關閉紡織工廠。
二、投資不景氣的產業。巴菲特一九八九年以三億五千八百萬美元投資美國航空公司優先股,然而隨著航空業景氣一路下滑,
他的投資也告大減。他為此一投資懊惱不已。有一次有人問他對發明飛機的懷特兄弟的看法,他回答應該有人把他們打下來。
三、以股票代替現金進行投資。一九九三年巴菲特以四億二千萬美元買下製鞋公司Dexter,不過他是以柏克夏海瑟威公司的股票來代替現金,
而隨著該公司股價上漲,如今他購買這家製鞋公司的股票價值二十億美元。
四、太快賣出。一九六四年巴菲特以一千三百萬美元買下當時陷入丑聞的美國運通五%股權,後來以二千萬美元賣出,若他肯堅持到今天,
他的美國運通股票價值高達二十億美元。
五、雖然看到投資價值,卻是沒有行動。巴菲特承認他雖然看好零售業前景,但是卻沒有加碼投資沃爾瑪。
他此一錯誤使得柏克夏海瑟威公司的股東平均一年損失八十億美元。
六、現金太多。巴菲特的錯誤都是來自有太多現金。而要克服此一問題,巴菲特認為必須耐心等待絕佳的投資機會。
巴菲特表示自這六項錯誤的投資行動中學得不少教訓。然而他也指出,這些還不是最嚴重的錯誤。他最怕的是會犯下損及他聲譽的錯誤。
巴菲特2008年對康菲石油公司股票的投資就是對價值投資理念的最大背叛。巴菲特所說的最大的錯誤,指的就是他在油價接近歷史最高位的時候,大量增持了美國第三大石油公司康菲石油公司股票。2007年底,伯克希爾•哈薩韋公司持有1750萬股康菲石油公司股票,而截止去年年底,伯克希爾•哈薩韋公司持有的康菲股票達到了8490萬股。這導致伯克希爾•哈薩韋公司損失了數十億美元。
⑤ 最近巴菲特買了什麼股
正在買 天業節水 (HK.00840)
⑥ 美國康菲國際石油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成立於2001年,總部設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休斯頓(Houston)。是一家全球著名的國際一體化能源公司,主要從事石油、天然氣勘探、生產、加工和營銷,以及化工和塑料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康菲石油是全美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財富》500強最新排名第7位。 康菲石油 (ConocoPhillips)是由美國康納和石油公司(Conoco)和菲利普斯石油公司(Phillips)於2002年8月30日合並而成立。公司2010年營收1955.22億美元,凈利潤為113.58億美元。2011年7月14日,公司宣布董事會批准拆分煉油與銷售部門(Refining & Marketing)以及勘探與生產部門(Exploration & Proction),通過向COP股東進行煉油與銷售部門的免稅剝離,兩者將成為獨立的公開上市公司。拆分預計在2012年上半年完成。 2007年8月美國康菲國際石油有限公司新疆、山東、陝西、貴州、四川等地服務中心陸續成立。公司在中國設有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 公司在紐交所上市,股票代碼COP。
⑦ 巴菲特午餐為何不是萬能智慧
有時候思想負擔太重反而不利於看。5767
⑧ 巴菲特的投資失敗為什麼和石油有關系
給你巴抄菲特本人的解釋,應該沒有比這更准確的了。
2月28號,有「股神」之稱的美國投資家沃倫·巴菲特給他所領導的公司的股東們發去了一年一度的信件。
巴菲特在這封信中承認,他在去年國際油價接近最高點時大量買進美國康菲石油公司股票,是一次明顯的投資失敗。
這封公開信是巴菲特當天寫給其經營的伯克希爾·哈薩韋公司股東的。巴菲特在信中說,他大量增持康菲石油公司股票,是去年投資的「最大錯誤」。
2007年底,伯克希爾·哈薩韋公司持有康菲石油公司的股票數量為1750萬股。進入2008年後,巴菲特看好國際能源行業的發展前景而大量增持康菲石油公司股票,截止當年年底,伯克希爾·哈薩韋公司持有的康菲石油公司股票達到了8490萬股。
巴菲特承認,他去年沒有預料到國際油價會出現大幅暴跌,這導致伯克希爾·哈薩韋公司損失了數十億美元。巴菲特在信中說,2008年公司凈利潤比前一年下降了62%,因此,他把2008年稱為自己經營伯克希爾·哈薩韋公司「最差的一年」。
⑨ 巴菲特和索羅斯你更欣賞哪一位大師
對於投資大師的一些想法,我們需要一些新的認識和思考。巴菲特和索羅斯們到底教會了我們什麼?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新的感悟。
1、投資大師的共同點:活的很長
下面這張圖非常經典,裡面涵蓋了一些比較重要投資大師的長期回報收益率。裡面涵蓋了巴菲特基本面選股,宏觀對沖,量化,交易等不同風格的投資大師。但是我們看到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活的很長。
我們看到基本上平均可追溯業績在30年左右,最少的也有10年以上的可追溯業績,最長的就是我們的巴菲特,超過了55年的可追溯業績。這一點是最近思考中給我啟發最大的。無論什麼投資風格,方法,甚至性格,能夠成為真正影響到後人的投資大師必須有一個特點;活得足夠長。
巴菲特
巴菲特是真正踐行「活得足夠長」這個真理的。一方面,他自己本人的壽命,身體狀況也非常好。在接近90歲的高齡依然思維活躍,親力親為做投資。而巴菲特的個人財富,也通過時間的玫瑰發揚光大。在他30歲之前,他的財富「只有」100萬美元。越到後期,他財富的積累就越驚人。
活得足夠長,是我過去半年對於投資大師最深刻的啟發。表面上,這是一句廢話,但背後卻是所有偉大的投資者之所以偉大的原因。我們不會記得那些一兩年做的很優秀的人,甚至彼得林奇接班人比爾米勒也逐漸被大家遺忘,因為他在金融危機中的滑鐵盧。無論你是什麼投資風格,什麼投資理念,最核心和共同的一點就是要在市場中活得足夠長。
2、活得長靠什麼?對於風險的剝離
過去我們一直拘泥於去對比索羅斯和巴菲特。這兩位投資大師年齡一樣,投資方法完全不同,的確有許多可以對比的地方:巴菲特出生國會議員之家,索羅斯是為了躲避戰爭去的美國。巴菲特生活樸素,甚至摳門,索羅斯喜歡捐款,致力於開放社會的偉大目標。巴菲特依靠股票投資賺錢,索羅斯擅長外匯期貨。但其實我們忽視了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在投資中其實他們都是很「膽小」的,做的都是確定性投資。
我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大家對於索羅斯津津樂道的就是阻擊英格蘭銀行和東南亞金融危機。其實背後的邏輯都是基於定價機制的非市場化。索羅斯相信的是market economy,當他看到planned economy和market economy發生沖突的時候,市場經濟最終會大概率取勝。而且他熟讀歷史和哲學,從歷史,哲學,人性的角度看,最終都會按照市場經濟的方向去走。本質上索羅斯做的是一種低風險投資。像當年英鎊和泰銖的貶值,連其央行內部的成員都承認自己貨幣會貶值。索羅斯讓人敬佩的是,在低風險投資的時候他敢重倉出擊。
我們再看看巴菲特。關於巴菲特的投資案例非常非常多,其本質也是低風險投資,或者我們說的,去獲取剝離風險後的收益。在金融危機的時候,巴菲特說了一句話:Buy AmeriCAn, I am。那我們看看巴菲特買了什麼?那時候巴菲特重倉了高盛,他曾經說過,如果美國最終只有一家投資銀行活下來,那必然是高盛。但是我們看,巴菲特買的其實是高盛的優先股,而不是正股。如果看過《大而不倒》就能理解巴菲特的投資策略。即使在金融危機這種大甩賣的時候,他做的也是低風險投資。不追求最大的回報,而是確保守住本金的前提下能有收益。
3、對沖基金的發展史,就是尋找「風險剝離後的收益」
我們再回到《富可敵國》這本書,從第一章的對沖基金創始人A.W.Jones,到後面的James Simons,其演變就是不斷尋找風險剝離後的收益。A.W. Jones是對沖基金模式的創始人,雖然不是他開創了做空和杠桿,但卻是最早運營這種對沖基金模式的。而這兩個工具正是在純多頭思維的市場,有效剝離了部分風險,獲取收益。
書中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假設兩個投資者都從10000美元開始做。一個運用做空和杠桿工具。那麼首先,他的杠桿就讓他擁有20000美元的投資。他做多美元,放空70000美元。這樣他暴露在市場的風險只有60000美元。而另一位投資做多80000美元,保留20000現金,在市場也暴露80000美元的風險。假設市場上漲20%,由於他們的選股能力一樣強,看多的股票漲了30%,跑贏大市,而另一個做空的股票也只下跌了10%。那麼運用杠桿的投資者的利潤就是32000美元,而且市場風險還小。而普通投資者的利潤只有24000美元,而且暴露了更多風險在市場上。
加杠桿不是賭博,核心邏輯也是基於更小風險暴露的投資,放大收益率。
在此之後,我們看到每一位投資大師都在通過研究方法,投資工具的創新,來獲取剝離風險後的收益。比如第二章的Michael Steinhardt,其最核心的賺錢方法是通過大眾交易來持續拿到打折的股票。因為大家都不懂怎麼做大宗交易,應該給多少的折價。Steinhardt從中賺取了巨額的,沒有風險的利潤!再比如後面的老虎基金羅伯遜,他最初的成功也是來自於對於小市值股票的基本面挖掘。因為大部分券商那時候主要覆蓋大市值,流動性好的股票。小市值股票本來估值就折價,風險很低。而一旦挖掘到好公司,收益率就會很高。再到最後的James Simons,通過程序化交易,量化模式來剝離風險,獲得真正的alpha.
大獎章基金的數學模型主要通過對歷史數據的統計,找出金融產品價格、宏觀經濟、市場指標、技術指標等各種指標間變化的數學關系,發現市場目前存在的微小獲利機會,並通過杠桿比率進行快速而大規模的交易獲利。
4、滾雪球的最核心要素:低風險投資
以前看巴菲特的滾雪球,僅僅理解表面因素,要走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事實上,巴菲特能夠滾雪球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低風險投資。
今天如果我隨便買入一個股票,其上漲和下跌的概率可能都是50%。很多時候高收益伴隨著的就是高風險。一個股票有上漲100%的可能,往往也會有下跌50%的可能。許多人在做投資時,就是不斷追求高風險回報。比如去賭短期催化劑,去押寶某條賽道,或者去獲取別人不知道的信息。這些方式都伴隨著極大不確定性,最後逐漸會回歸到50%的拋硬幣概率,甚至很多時候因為人性的弱點,概率連50%也不到。那麼長期來看,收益率就是均值回歸。而巴菲特就是找到一種能夠持續低風險,可持續的投資模式。
所以這么多年,其實巴菲特真正買入過的十倍股不是那麼多,他也從來不推崇tenbegGEr.他的核心模式就是不斷獲取風險剝離後的收益,每年哪怕就那麼一點點,但是這種模式可以持續,可以滾很多年。那麼時間越長,巴菲特的雪球就越大。
以前有個朋友跟我說過一句話:堅信長期的力量。我認為背後也是這種思路,尋找長期可持續的模式,讓時間成為我們的朋友。時間越長,大家看到的差距越大。
5、可持續性,是所有投資方法最重要的一條
在看了那麼多書,學習了那麼多投資大師的理念後,我開始真正意識到:
個方法可能短期無法抓住最牛的股票,但是能夠長期帶來回報,而且是有效的。
最近債券市場波動很大,有人說了一句很深刻的話:做投資一年三倍不難,但是三年一倍卻很難。背後也是反映了投資的可持續性有多麼不容易。短期決定投資回報的是技能和運氣,如果有足夠的運氣,一年要翻倍甚至幾倍都是可能的。每一年,我們都能找到這樣的人(拋硬幣大賽冠軍)。但是長期,決定投資回報的就是一個因素:技能。這個技能包括自身能力,包括投資方法的進化等。
巴菲特和索羅斯本質上在做同樣的事情,低風險,可持續的投資。而且巴菲特一直強調一件事情「保住你的本金」。而索羅斯是基於人性的不變,從boom to burst,人性的貪婪和慾望是永遠可持續的弱點。他在外匯市場的交易也是不斷抓住高勝算,低風險的投資機會。
世界是不可預測的,而要相信我們個人能持續預測未來的可能性是很低很低的。所以許多人的錯誤來自於對自己過於自信,認為自己有持續預知未來的水晶球。這一點也是過去半年我自己進化的認知。過去我一直認為,挖掘牛股的核心能力是看到未來。但今天,我越來越發現世界是不可預測的。我們應該基於未知的世界,做風險剝離後的收益。
寫在最後:我對奧馬哈朝聖的一些感悟
每年的巴菲特股東大會,都是全球投資者的一次奧馬哈朝聖。可惜由於各種原因,我一次也沒去過。好在巴菲特是十分開明的人,每一個他的智慧都會展現在其致股東的信件中,他在奧馬哈年會的發言也都會有公開的紀錄。這些年也通過讀書,學習他的投資理念,對於巴菲特,甚至對於許多海外投資大師的方法有了更加深一層次的理解。
投資越是到最後,對於風險的敬畏之心就越強。那些偉大投資者在每做一次投資的時候都會思考風險在哪裡,巴菲特是最厭惡風險的。他總是希望能夠不斷獲得剝離風險之後的收益。對於風險的厭惡,並不等於巴菲特不出手,而是耐心尋找最確定,風險最低的時候,再運用金融工具,做低風險確定性投資。他的搭檔芒格說過,人一輩子不能富有兩次。真正能夠滾雪球的就是可持續的,剝離風險之後的收益。這些收益通過時間積累後,就變成了大雪球。時間會成為我們的朋友。
既然時間對於長期投資那麼重要,這也是偉大投資者都在堅持的追求長期正確價值觀。
來源:財經記者圈作者:朱昂,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