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外匯為什麼不能直接用於國內
因為使用國內就會造成巨大的通貨膨脹,所以不能用。
❷ 時至今日,為什麼還有人認為外匯可以用在國內
在那不一樣,做國外的市場啊。。
❸ 在國內怎麼進行外匯交易
在國內要進行外匯交易,最保險的做法就是去銀行提供的外匯業務來選擇適合的品種進行交易,這樣是合法合規的。但是國內大部分人做外匯,都是通過國外的外匯平台開戶來操作的,這樣做的風險非常大,很容易遇到無法出金,平台跑路的情況。
❹ 外匯為什麼不能用於國內建設
把外匯給企業或老百姓是有缺陷的,因為發下去的外匯最終還是要回到商業銀行手裡。這是因為外匯是不能在中國花的。比如說商業銀行給A基金2000萬美元,但由於外幣在中國不是流通貨幣,因此A基金必須還要到商業銀行將此外幣換成1.36億人民幣{假定1:6.8匯率},因此A基金最終得到的是1.36億人民幣而不是2000萬美元。而商業銀行發下去的2000萬美元又回到自己手裡。但商業銀行為回籠這2000萬美元,就必須要多拿出1.36億人民幣給A基金{若銀行短缺則要印新的}。因此,給A基金發外匯就等於給A基金發等值人民幣或新印等值人民幣給對方。因此這就是為什麼不能用外匯儲備支援中國貧困地區或支援國家建設等問題的解答。拿外匯儲備資金解決一系列問題就如同拿人民幣一樣解決問題,要麼用現款,要麼新印人民幣。而且還饒了一個大彎。
對任何企業或個人發外匯道理也是一樣的。
正確的方法是,企業或個人如果需要外幣對外從事貿易等{即不是用在國內市場},需要出國用或匯給國外發貨商人購買商品等,則需要用人民幣到銀行換取美元才行,然後用於對外經濟活動。 另外央行也不能直接用外匯儲備的資金對國際市場的商品進行購買。因為中國的外匯儲備不是央行的財政資金而是央行的負債。通俗點說這些外匯資金是央行通過發行基礎人民幣買來的,對方也完全有可能再買回去。因此,這些外匯儲備不是央行想花就可以花的。而是通過中國的企業等實體產業擁有者及代表,或個人用人民幣通過商業銀行經央行買回外匯儲備中的外匯,然後對外行使購買國外資源,礦山,油田等實體資產。 一種方式是國家可以通過成立投資企業這樣的中轉實體,通過該實體發行人民幣債劵,待該實體籌得人民幣資金再通過商業銀行向央行購買外匯,以達到對外用外匯儲備中的資金從事經濟活動的目的。
但是央行用外匯儲備去買外美國債劵為什麼就可以呢?這可以被視為央行的一種保值所需的經濟活動,嚴格說來是有風險的,也就是不應該的。但如果央行有過多外匯儲備,如果都放在央行必定會隨時間的推移而貶值,就如同一個人50年前把1萬美元放在箱子里不用,50年後這筆錢就會貶值一樣。因此央行用大部分或一部分買國外債劵就是出於保值考慮。因為國外債劵是有利息的。總比存央行隨時間流逝而貶值強的多。這是一個特例,也被認為唯一的一個央行自己行使權利對外投資{如果可以被認為是投資的話}。一般也是有巨量自存外匯資金做後盾才可以。 如果認為對外買國外實體,資源更合適。在外匯儲備過多時,那就通過人民幣升值,使企業人民幣資產增值,從而可以用比以前更少的人民幣購買更多的外匯增加對外實體資產等的購買力。達到不買或少買外國債劵,而把外匯資金大部分通過企業購買外國實體資產,資源等。
有些經濟學人也易在這方面犯錯誤,比如他們一方面主張用更多的外匯資金去買國外資源,國外實體。又反對人民幣升值使企業在低匯率下無法用有限的人民幣資金獲得更多的外匯對外從事經濟擴張,購買國外的實體資產,資源等。因此這是矛盾的。就如果人民幣升值20%,就可用同樣多的人民幣在銀行換得比升值前多20%的外匯。用來購買國外的所許商品,實體經濟,資源等等。
❺ 外匯能直接在國內使用么
可以對國際對接交易,可以到銀行進行兌換,都可以在國內使用,
❻ 國內每個人能用多少外匯額度
在國內,每人每年有等值5萬美元的外匯額度。
根據《個人外匯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第二條 對個人結匯和境內個人購匯實行年度總額管理。年度總額分別為每人每年等值5萬美元。國家外匯管理局可根據國際收支狀況,對年度總額進行調整。
個人年度總額內的結匯和購匯,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在銀行辦理;超過年度總額的,經常項目項下按本細則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辦理,資本項目項下按本細則「資本項目個人外匯管理」有關規定辦理。
(6)外匯國內使用擴展閱讀:
《個人外匯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第十二條 境內個人經常項目項下非經營性購匯超過年度總額的,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和有交易額的相關證明材料在銀行辦理。
第十三條 境外個人經常項目合法人民幣收入購匯及未用完的人民幣兌回,按以下規定辦理:
(一)在境內取得的經常項目合法人民幣收入,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和有交易額的相關證明材料(含稅務憑證)辦理購匯。
(二)原兌換未用完的人民幣兌回外匯,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和原兌換水單辦理,原兌換水單的兌回有效期為自兌換日起24個月;對於當日累計兌換不超過等值500美元(含)以及離境前在境內關外場所當日累計不超過等值1000美元(含)的兌換,可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辦理。
❼ 國內怎麼炒外匯
工行個人賬戶外匯買賣業務可通過工行電子銀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渠道參與,只計金額,不支取實際外匯,以人民幣買賣賬戶外匯。
交易的幣種主要有英鎊、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澳大利亞元、歐元等5個常用外匯幣種。賬戶外匯各品種的交易起點均為最低10外幣,最小遞增單位為1外幣。交易方式為先買入後賣出,即客戶先買入賬戶外匯,再賣出已買入賬戶外匯。
提醒投資者的是,該行個人賬戶外匯買賣業務實行T+0交易,每日交易次數不限,且不收取手續費,收益免稅。交易時間為周一早上7:00至周六凌晨4:00。
(7)外匯國內使用擴展閱讀:
炒匯平台在國內無法取得合法牌照,因此在國內做的任何業務都是不合法的,有的平台是沒有注冊的,或者在國外有合法金融牌照,但在國內從事相關業務也是非法。一旦出了資金糾紛,在國內的公司很有可能只是國外公司的代理,而在國內起訴國外公司的手續本來就比較繁雜,投資者維權十分困難。
炒匯平台的標的是外匯市場,在走勢方面,大的操作沒辦法做,但是平台為了自身盈利,往往會做小的調整,調整1~5個bp(基點)基本沒人發現。比如匯率跌,平台相應標的的報價也會跌,但是比如跌50個bp,平台可以只報跌48個bp,根本難以注意到。
但是,由於此類炒匯網站往往是50倍杠桿起,甚至可以達到200倍的杠桿,因此對於客戶而言,等於最多放大了200倍,影響極大。炒匯平台本身杠桿就非常高,就算公司正常運營,對於投資者而言,也是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有本金全賠的可能。
❽ 每人每年外匯額度 國內每個人能用多少外匯額度
5萬額度。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跌至「7」附近,外匯儲備逼近3萬億,在此情形下,市場猜測監管層將對個人購匯政策作出調整,亦引發一些普通投資者的擔憂。
國家外匯局發布答記者問,明確表示個人年度購匯5萬美元的便利額度沒有變化,同時重申個人購匯只限用於經常項下的對外支付,資本項下個人對外投資只能QDII等規定渠道。
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中心主任謝亞軒指出,「5萬美元額度」沒有變,外匯局只是強調了如實申報、事後抽查,並沒有收緊資本管制,個人正常、合法的購匯需求都不會受到影響。
「一些動作快的銀行已經把個人主動申報加入流程中。」他說,「對於超出5萬的經常項目下的購匯需求,如旅遊、留學等,只要提供證明,就可以購匯。」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塗永紅也明確指出,資本管制並沒有加強。「以前個人換匯也要求有真實的背景,但可能一些銀行並沒有嚴格執行。現在相當於在執行層面要求把工作做實。」
她同時指出,應注意到外匯局此次「喊話」相當於回應了老百姓關切的「外匯管制是否要倒退」的問題。「外匯局的發言內容說明了我們對外開放的基調並沒有變,經常項下的購匯政策沒有變。而且『5萬額度』沒有變,也顯示了監管層對外匯供給和人民幣的信心」她說。
❾ 在國內怎麼進行外匯交易
1、合法投資活動:中國居民在國內的商業銀行(中、農、工、建,以及其他商專業銀行)開立外匯投資帳戶屬,用你自己手中的部分外匯(現鈔)實盤(買賣外匯幣種的金額跟你的手中的外匯是等值,不是保證金買賣,或者行話說的「展仔」或者「按金」買賣)投資。這是國家允許的; 2、合法投資活動:如果你是中國居民,曾經在國外的銀行或者投資機構開立過外匯的存款或者投資帳戶,你可以使用這些外匯進行買賣外匯,交易或者通信方式可以採取電話或者互聯網方式直接跟海外你的資金存放或者管理機構進行買賣指令的下達。這是國家法律沒有管理到的。屬於不違法的。 3、中國居民在國內使用人民幣或者外匯現鈔,通過一些在中國內地沒有進行合法注冊的外匯委託買賣機構,進行有關的外匯買賣行為屬於違法行為。不論委託機構還是投資人都觸犯中國法律。
❿ 為什麼其他國家能把外匯用於國內,而中國不
您好
外匯儲備實際已經由國家金融機構兌換為人民幣在國內使用了的,因為國內只允許人民回幣流通答,所以外貿的收入都由銀行換為人民幣給做出口商了,外資進來也要兌換為人民幣才可以正常經營。這樣政府手中就形成了外匯儲備,是不能再用在國內投資的。你出口了產品收入了100美元,銀行安匯率換成人民幣給你了。這100美元就成了外匯儲備,當需要進口時,就用這個儲備去支付,如果用不了,或買不著,就只能以美元或其他貨幣放在手裡,不能在國內用的,因為已經多換為人民幣給了國內了,再進來就要再兌換一次人民幣,等於100美元換了兩次人民幣,這樣人民幣就會貶值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