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請問在墨西哥如何使用西聯匯款回中國
你直接找一個西聯的網點,拿錢匯就行啊~只要知道收匯國家,收匯人名字,要名前姓後的格式就可以了~帶好你自己的證件。
② 2012年中國銀行境外外幣匯入手續費是怎麼算的 1000美元從墨西哥匯入,被扣掉15美元。 求
呵呵,首先,樓主弄錯了一個概念,這個手續費不是中國銀行收的,也不一定收的,而是可能的中轉銀行收的。
給你舉了例子,比如你從這邊的中國銀行匯到美國的一個XX銀行5000美金,那麼除了電匯手續費以外,可能會有個中轉費用,具體是,如果XX銀行在當地與中國銀行有直接貿易往來,那麼這筆款項就完完整整到5000美金,但是,如果XX銀行在當地和中國銀行沒有直接貿易往來,那麼中國銀行是先把款項匯給YY銀行(YY銀行與中國銀行,XX銀行都有貿易往來,),再由YY銀行匯給XX銀行,那麼YY銀行作為中轉銀行,不可能免費幫你轉的,需要收掉點手續費,一般10美金左右,最高不會超過50美金(一般)。
而從墨西哥匯過來也是一樣的道理,估計匯款銀行和中國銀行沒直接貿易往來,所以直接先匯到這邊的有貿易往來的外資銀行(比如說花旗銀行),再由那個銀行匯過來,中間被扣掉了借路費。
PS:我不知道墨西哥那邊有沒有中國銀行的分行,建議下次還有外國的朋友給你匯錢,如果那邊有中國銀行的分行那就到中國銀行去,沒有的話,也到一些國際上知名的銀行(比如花旗銀行),這樣的話,就手續費收的幾率就小很多了,估計這次那邊是一個墨西哥知名的銀行,但和中國銀行沒什麼貿易往來。
炒外匯一定要自己選擇外匯平台。選擇外匯平台一定要查看平台是否受到了監管回,並且是金答融業比較發達國家的監管,如美國、英國等,如果沒有收到監管的話,那麼平台肯定不是特別的可靠。受到監管的平台的監管信息在監管機構的網站上是可以查看得到的,投資人一定要注意去查查看。
④ 為修邊境牆美國跟其他國家鬧得不可開交,為何邊境的墨西哥卻一言不發
其實,在國際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看到自己的民眾逃往別的國家去尋求經濟發展和生活,但是墨西哥是個例外,他既不希望有難民跑向美國去尋求幫助,這樣很丟臉,但是這些難民每年都會在 美國賺了錢以後會郵給墨西哥的親屬,這樣一來就提高的墨西哥的外匯儲備,對於墨西哥的發展是很幫助的。這時候的墨西哥當然不敢說話了。
在國際社會上,美國也沒有給墨西哥任何面子,畢竟這個事情確實墨西哥乾的太出格了,而特朗普的舉動,則是簡單粗暴地扯下了墨西哥的遮羞布。墨西哥反對得越多,也就越證明了墨西哥的心虛,等於越承認了國內的問題。美國修建了邊境牆,在實際上也在一定程度幫助了墨西哥。
⑤ 墨西哥管理外匯的機構是什麼如何查詢國際收支平衡表謝謝(中國是外匯管理局)
你好,
中國是外匯管理局
墨西哥管理外匯的機構是,具體名字是墨西哥金融管理局
這是從美國的期刊雜志上翻譯過來的名字。
墨西哥對國際收支平衡也做過很多匯率制度。例如
墨西哥外匯市場的發展與其匯率制度安排的演變有著密切關系。自1970年1983年,為控制外匯收入不斷惡化的局面,墨西哥政府選擇了「爬行盯住美元」制度,並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1982年債務危機後至1994年金融危機前的12年間,墨西哥政府在快速推進經濟貿易自由化、開放資本項目、吸引外資大量流入的同時,為保持低通脹水平繼續堅持「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1983年1992年,墨西哥實行「管制匯率與市場匯率」並存,但以管制匯率為主的雙重匯率制度;1992年1994年,墨西哥實行「區間管理浮動」制度,但浮動區間極其狹窄。僵化的「盯住」匯率制度造成比索長期被高估,墨西哥經常賬戶發生巨額逆差。1994年美聯儲連續提高利率,同時墨西哥發生政治動盪,國內外形勢變化導致外資大量從墨西哥抽逃,比索貶值壓力巨大,墨西哥央行耗盡外匯儲備進行干預卻依然無效,最後不得不宣布比索貶值,引發了嚴重的金融危機。1995年墨西哥被迫實行自由浮動匯率制,比索匯率的波動性大大增強,給墨西哥外匯市場及其衍生產品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⑥ 墨西哥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
墨西哥金融危機原因:
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墨西哥發生了一場比索匯率狂跌、股票價格暴瀉的金融危機。這場金融危機震撼全球,危害極大,影響深遠。
1994年12月19日深夜,墨西哥政府突然對外宣布,本國貨幣比索貶值15%。這一決定在市場上引起極大恐慌。外國投資者瘋狂拋售比索,搶購美元,比索匯率急劇下跌。12月20日匯率從最初的3.47比索兌換1美元跌至3.925比索兌換1美元,狂跌13%。21日再跌15.3%。伴隨比索貶值,外國投資者大量撤走資金、墨西哥外匯儲備在20日至21日兩大銳減近40億美元。墨西哥整個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從20日至22日,短短的三大時間,墨西哥比索兌換美元的匯價就暴跌了42.17%,這在現代金融史上是極其罕見的。
墨西哥吸收的外資,有70%左右是投機性的短期證券投資。資本外流對於墨西哥股市如同釜底袖薪,墨西哥股市應聲下跌。12月30日,墨西哥IPC指數跌6.26% 1995年1月10日更是狂跌11%。到3月3日,墨西哥股市IW指數已跌至1500點。比1994年金融危機前最高點2881.17點已累計跌去了47.94%,股市下跌幅度超過了比索貶值的幅度。
為了穩定墨西哥金融市場,墨西哥政府經過多方協商,推出了緊急經濟拯救計劃:盡快將經常項目赤字壓縮到可以正常支付的水平,迅速恢復正常的經濟活動和就業,將通貨膨脹減少到盡呵能小的程度,向國際金融機構申請緊急貸款援助等。為幫助墨西哥政府渡過難關,減少外國投資者的損失,美國政府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金融機構決定提供巨額貸款,支持墨西哥經濟拯救計劃.以穩定匯率、股市和投資者的信心。直到以美國為主的500億美元的國際資本援助逐步到位,墨西哥的金融動盪才於1995年上半年趨干平息。
墨西哥爆發金融危機絕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刻的社會經濟原因:①金融市場開放過急,對外資依賴程度過高。墨西哥通過金融開放和鼓勵外資流入,1992一1994年每年流入的外資高達250億~350億美元。而外貿出口並未顯著增長外貿進口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則從1987年的9.4%增至1993年的31%,結果造成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赤字在230億美元的高水準徘徊,使得整個墨西哥經濟過分依賴外資。②政局不穩打擊了投資者信心,1994年下半年,墨西哥農民武裝暴動接連不斷,執政的革命制度黨總統候選人科洛西奧和總書記魯伊斯先後遇刺身亡,執政黨內部以及執政黨與反對黨之間爭權斗爭十分激烈。政局不穩打擊廠外國投資者的信心。進入墨西哥的外資開始減少,撤資日益增多。墨西哥不得不動用外匯儲備來填補巨額的外貿赤字,造成外匯儲備從1994年10月底的170億美元降至12月21日的60億美元,不到兩個月降幅達65%。③忽視了匯市和股市的聯動性,金融政策顧此失彼。墨西哥政府宣布貨幣貶值的本意在於阻止資金外流,鼓勵出口,抑制進口,以改善本國的國際收支狀況。但在社會經濟不穩定的情況下、極易引發通貨膨脹,也使投資下股市的外國資本因比索貶值蒙受損失,從而導致股市下跌。股市下跌反過來又加劇墨西哥貨幣貶值,致使這場危機愈演愈烈。
⑦ 關於墨西哥經濟情況的大致情況
墨西哥經濟概況
北美洲 | 墨西哥 | 2004-12-24 16:48:56.0【文章字體:大 中 小】
1.自然資源
石油和天然氣是墨西哥最重要的動力資源, 儲量十分豐富。石油儲量居世界第八位, 達656億桶。墨西哥煤的儲量約為42億噸, 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和科阿韋拉州和南部的瓦哈卡州。貴金屬資源主要有銀和金。墨西哥銀礦蘊藏量為2.28萬噸, 居世界首位。金礦主要分布在中央高原和西馬德雷山脈, 最大的金礦是墨西哥州的雷亞爾--德奧羅礦。西馬德雷山區儲藏著鉛、銅、錳、銻、鎢、錫、鉍、汞等有色金屬, 是墨西哥最重要的有色金屬資源分布地區。墨西哥鉛鋅儲量分別為320萬噸和360萬噸, 居世界第五位。銅礦總儲量為318萬噸。墨西哥的鉍和汞儲量分別為1.13萬噸和1.5萬噸, 居世界第二位。銻產量居世界第三位。墨西哥鐵礦總儲量約6億噸。墨西哥高原上蘊藏著豐富的鈾、鐳、釷等稀有金屬, 多種礦產品儲量居世界前列, 其中石墨儲量居世界第一位;螢石、重晶石居世界第二位;碘居世界第四位;硫磺居世界第五位。
2.經濟簡史
墨西哥經濟在50年代到80年代初的30多年中,年平均增長速度保持在6—7%。雖然其人口年增長率高達3%,但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可保持3一3.8%的增長率。在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墨西哥以其政治穩定的特點有力地保證了經濟的持續發展,從而促進了經濟產業部門發生了深刻的結構變化。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由1950年的20%降至1980年的9.3%,工業,特別是製造業的比重大幅上升。1980 年,製造業所佔比重已由在1950年的17.8%上升到24.1%,從而使墨西哥由戰後落後的農業和礦業原料生產國和出口國逐步變為經濟結構多樣、門類比較齊全的新興工業國。在經濟和技術現代化的進程中,在城市化和商業及服務業迅速發展的推動下,墨西哥的就業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農業部門的勞動力不斷向非農產業部門轉移。目前,在全國2800萬勞動力中約只有600萬人從事農牧業,城市人口佔到全國人口的72 %以上。商業和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十分發達。
然而,80年代的債務危機引發了墨西哥的經濟衰退和艱巨的經濟調整。1982年8月,墨西哥宣布無力償付到期外債本息,全國經濟陷於長期的停滯或下降的危機之中。1980 一1989年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平均增長率僅為0.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低於人口增長率的水平。通貨膨脹持續上升,1987年達到創紀錄的159.2%的比率。沉重的外債支付負擔、本國資金外逃加劇使投資資金枯竭。企業倒閉和失業增加誘發的各種經濟和社會問題迫使政府進行一系列應急性和結構性經濟調整及改革。通過緊縮財政、控制通貨膨脹、調整進出口商品結構、刺激私人投資、擴大對外開放和提高經濟效率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各種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實施,墨西哥的經濟逐步趨於穩定,開始走出衰退和危機的困境,出現恢復和增長的良好勢頭。
3.經濟概況
1986年墨加入關貿總協定,開始了由內向型發展模式向外向型發展模式的轉變。此後墨政府大力推行調整、改革、私有化、對外開放的措施,使得1995年前墨經濟連續多年保持中低速增長,國際儲備和外資不斷增加,通貨膨脹降至1位數,財政扭虧為盈,負債率達正常值,進出口大幅度增加;但另一方面,也形成了進口過多,主要依賴外國短期資本來平衡過高的經濟項目赤字的局面。1994年1月1日,墨正式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區,同年12月墨由於執政黨內部矛盾激化、政局動盪,致使外商信心動搖,紛紛撤資,而導致貨幣大幅貶值,爆發金融危機。1996年,塞迪略政府在美國和國際金融機構的大量緊急援助支持下,採取了嚴肅財政紀律,整頓金融體制,進一步調整經濟結構和實施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等措施,使墨經濟渡過了緊急狀態階段。金融市場持續好傳,利率逐步下調,貨幣市場穩定,公共財政實現平衡並出現盈餘,外貿大幅增加,國際收支根本改善,外債償還順利,外匯儲備明顯增加。目前,墨經濟已走出危機谷底,呈現恢復勢頭。
4.行業概況
(1).農業概況
農牧林漁業依然在墨經濟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全國人口的27.5%居住在農村, 就業 人口的約25%從事種植、畜牧、養魚和捕魚、林業方面的勞動。 1993年, 墨農業(包括牧林漁業)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所佔的比重為8.9%。墨西哥的主要進口農產品是玉米, 大米, 高梁等基本糧食和飼料;出口的農牧產品主要有咖啡, 蝦, 西紅柿, 蔬菜, 水果, 粗糖, 蜂蜜, 牛肉和金槍魚等。
墨西哥農業不發達。糧食長期不能自給, 每年需大量進口, 用匯約7億美元。墨西哥全國牧場佔地7900萬公頃,主要飼養牛,羊,豬, 雞,肉除自給外還出口。蜂蜜產量居世界第三位。近十年來, 墨西哥發揮其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 大力發展以出口為主的外向型農業生產, 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墨西哥發展出口型農業具有兩個優越的條件, 一是地處熱帶和亞熱帶, 適合種植各種水果、蔬菜和咖啡等作物, 適宜發展畜牧業;二是鄰近美國和加拿大, 這兩個國家的大部分處於溫帶和寒帶, 農業成本較高, 這就為墨西哥利用季節差, 向北美出口農產品創造了有利條件。墨西哥外向型農業的發展具有下列突出的特點。 一是因地制宜, 建立農產品生產和出口基地, 如在北部和中部幾個州的部分地區建立西紅柿等蔬菜產區, 而在南部主要生產熱帶水果。 二是開展規模經營。在各個產區, 建立大企業集團, 這些企業集團對農產品的產供銷實行一條龍經營管理。外向型農業的發展, 不僅為國家創造了可觀的外匯收入, 而且給墨西哥不景氣的農業帶來了一定的活力, 為擴大農村就業和增加農民收入做出了貢獻。
(2).工業概況
工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0%,有超過25%的勞動力從事農業。汽車製造, 食品加工, 鋼鐵, 化學和電動機械是重要的工業部門, 石油提煉和礦業也很重要。雖然大部分工業部門仍處於中下技術水平, 墨也提高了它的高技術, 高附加值的工業。加工業在過去幾年裡由於國際競爭加劇, 國內需求停滯和公共采購減少而受到影響。
(3).服務業概況
包括旅館和餐飲業在內的商業在墨西哥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有較大的比例, 約為30%; 而金融服務, 保險和房地產相比之下所佔比例則較小, 約為15%。 一般說來, 外國公司和商人很難獲准進入服務性領域。 例如, 大部分批發和零售貿易緊緊掌握在本國的家族式公司手中。 然而廣告公司中許多屬合資性質, 管理咨詢服務領域也有一些外國公司, 主要是美國公司的子公司。 約有200餘家外國銀行目前在墨西哥設有代表處, 主要從事向墨西哥客戶貸款的業務, 股票行和保險公司主要由私人經營。商業銀行系統於1982年國有化, 現在正逐步開始恢復私有化。 交通運輸和通訊業服務業中發展最快的領域。 墨西哥具有較完備的鐵路, 公路運輸系統, 國際國內航線四通八達。陸 上運輸以公路為核心。 近年來, 墨西哥的高速公路系統有了長足的發展, 現已超過7 萬公里, 連接著全國的主要城鎮, 有好幾條高速公路通向墨美,墨危(瓜地馬拉)邊境。
5.主要經濟指標
國內生產總值(1996年):2937.7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996年):3165.6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1996年):4.5%
匯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8.4955比索
通貨膨脹率(1996年):25%
失業率(1996年):5.2%
墨西哥的氣候因緯度差異而有很大的不同。海岸低地屬熱帶雨林,中部高原氣候較涼爽,四季分別不大,但日夜溫差大。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高地就比較寒冷。由南北吹向赤道的信風,使得墨西哥灣區和加勒比海沿岸的氣候舒適宜人。各區降雨量有很大不同,海岸低地比高原地帶多雨,不過仍有地區差異,終年有雨的地方包括東馬德雷高地地峽、以及南端的奇阿帕斯.其它地區就乾濕季明顯,5-10月為乾季,以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和中部高原最為乾燥。12月到隔年2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北風讓內陸非常寒冷,氣溫常常低到攝氏個位數,北部有些地方還會下雪。墨西哥主要有兩個季節:乾季與雨季。5月到11月是雨季,乾季是11月到隔年5月。雨季降雨量最高可達每月150公釐,越往南降雨越多,8月到10月南部會有颶風。所以要造訪當地海灘的最佳時節是乾季(11月到隔年5月)。
⑧ 從墨西哥金融危機的實例中如何看待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
墨西哥金融危機的「導火線」是比索貶值。而塞迪略政府之所以在上台後不久就訴諸貶值,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外匯儲備不斷減少,無法繼續支撐3.46比索兌1美元的匯率。那麼,墨西哥為什麼會面臨外匯儲備不足的困境呢? 薩利納斯上台後,政府將匯率作為反通貨膨脹的工具(即把比索釘住美元)。以匯率釘住為核心的反通貨膨脹計劃雖然在降低通貨膨脹率方面是較為成功的,但是,由於本國貨幣貶值的幅度小於通貨膨脹率的上升幅度,幣值高估在所難免,從而會削弱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據估計,如用購買力平價計算,比索的幣值高估了20%。此外,這樣的反通貨膨脹計劃還產生了消費熱,擴大了對進口商品的需求。在進口急劇增加的同時,墨西哥的出口卻增長乏力。在1989—1994年期間,出口增長了2.7倍,而進口增長了3.4倍。結果,1989年,墨西哥的經常項目逆差為41億美元,1994年已擴大到289億美元。從理論上說,只要國際收支中資本項目能保持相應的盈餘,那麼經常項目即使出現較大的赤字,也並不說明國民經濟已面臨危機。問題的關鍵是,使資本項目保持盈餘的外資不該是投機性較強的短期外國資本。而墨西哥用來彌補經常項目赤字的資本項目盈餘卻正是這種資本。80年代末,每年流入墨西哥的間接投資凈額為50億美元左右,而至1993年,這種外資的凈流入量已近300億美元。據估計,在1990—1994年,間接投資在流入墨西哥的外資總額中的比重高達2/3。 為了穩定外國投資者的信心,政府除了表示堅持比索不貶值以外,還用一種與美元掛鉤的短期債券取代一種與比索掛鉤的短期債券。結果,外國投資者大量賣出與比索掛鉤的短期債券,購買與美元掛鉤的短期債券。在金融危機爆發前夕,墨西哥政府發行的短期債券已高達300億美元,其中1995年上半年到期的就有167.6億美元,而外匯儲備則只有數十億美元。事實表明,墨西哥政府用與美元掛鉤的短期債券來穩定外國投資者信心的做法是不明智的。這種債券固然在短時間內達到了目的,使200多億美元的短期外資留在國內,但由此而來的風險更大,因為比索價值的下跌,不管其幅度大小,都會降低間接投資的利潤,從而加劇資本外流,也使短期債券市場面臨更大的動盪。因此,到1994年下半年,墨西哥政府已處於一種越來越被動的局面。一方面,無法擺脫對外國間接投資和短期國債的依賴;另一方面,這兩種資金來源使墨西哥經濟愈益脆弱,政府的迴旋餘地不斷縮小,而金融投機者的影響力則持續增加。當政府宣布比索貶值後,金融投機者便大量拋售短期國債。 所以說,外匯儲備的減少、比索的貶值是墨西哥金融危機的直接原因,而用投機性強、流動性大的短期外國資本彌補巨大的經常項目赤字,則是金融危機的深層次根源。
⑨ 外匯儲備不足為什麼會導致貨幣貶值呢根據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
所謂的本幣貶值是指本幣相對外幣來說的,一旦外匯儲備不足,會導致干預外匯市回場的能力下降,從而使本國貨答幣的穩定性降低、增大風險!而當貨幣風險加大時,在外匯市場中,本國貨幣的風險性突現,吸引力大幅下滑,會遭到一定程度的拋售,從而對本國貨幣形成貶值壓力。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