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外匯儲備的歷史及現狀

外匯儲備的歷史及現狀

發布時間:2021-11-06 03:09:31

① 中國外匯儲備現狀與發展

http://news.google.cn/news?client=aff-os-worldbrowser&oe=UTF-8&hl=zh-CN&q=%E4%B8%AD%E5%9B%BD%E5%A4%96%E6%B1%87%E5%82%A8%E5%A4%87&um=1&ie=UTF-8&ei=vI3-SbD2OYz26gP1vPCwAg&sa=X&oi=news_group&resnum=1&ct=title
參考這抄里襲的資料,整一篇出來

② 我國外匯儲備的現狀

國家外匯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以用於對外支付的國外可兌換貨幣。並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對外貿易與國際結算中經常使用的外匯儲備主要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統計月度 指標值(億美元) 漲跌額 漲跌幅
2011-03 30446. 74 0.00 0.00%
2011-02 29913.86 0.00 0.00%
2011-01 29316.74 0.00 0.00%
2010-12 28473.38 0.00 0.00%
中國外匯儲備不僅規模過大,而且增勢迅猛。2010年6月突破2萬億美元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又上漲了1萬億美元。奧尼爾認為,中國外匯儲備之所以短期迅速增加,並不是貿易導致的,而是與人民幣的匯率直接相關。
中國在2011年第一季度外匯儲備同比增加24.4%。這一快速的增長率值得關注。由於中國外貿第一季度出現了小額逆差,因此新增外匯儲備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帶動下,大量的外國直接投資和投機性「熱錢」加速流進中國。
當全球最主要儲備貨幣美元在美國政府政策影響下人為貶值後,全球投資者轉向更為堅挺的人民幣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擁有3萬億美元外儲的中國,肯定不會坐等財富縮水,這就要求尋找資產管理多樣化的途徑,比如說加大主權投資基金的投資范圍等。
另外,過於龐大的外匯儲備加大了通脹壓力,降低了央行使用貨幣政策工具解決流動性過剩的效果。奧尼爾提出的解決方式是加快人民幣的升值步伐和浮動空間,他認為這樣做能使人民幣的走向趨勢更不容易預測,這對人民幣是一件好事。贊同13|評論(2)

③ 中國外匯儲備的現狀

中國銀行可以的

④ 中國國際收支的歷史和現狀

際收支是一國居民在一定時期內與非居民之間的全部政治、經濟、文化往來所產生的全部經濟交易的貨幣記錄。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狀況主要由經常賬戶、資本和金融賬戶決定,而經常賬戶的盈虧取決於一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金融賬戶則主要決定於金融市場的利率、風險、投資報酬率與其他非經濟因素的變動。從動態上講,國際收支活動描述了一種經濟現象,反映了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全部對外往來的貨幣收付活動。就靜態而言,國際收支描述了一國與其他國家之間貨幣收支的對比結果,把這種結果加以系統地記錄,就形成了國際收支平衡表。
我國國際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紀90年代,除個別年份外,呈現出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雙順差」。特別是21世紀以來,雙順差規模出現迅速擴大的趨勢。正是由於這種國際收支雙順差所引起的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導致了我國目前一段時間貨幣政策的主要任務是對沖銀行體系過多的流動性。近兩年來,我國國際收支失衡日益引起國內外相關學者的關注。

一、近幾年我國國際收支的現狀

根據國家外匯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由於貨物貿易順差大幅度上升,2005年經常項目實現順差1608.18億美元,同比增長134.23%,占我國國際收支總體順差的比例上升為72%,主要是因為貨物貿易順差大幅上升。根據國際收支統計口徑,2005年我國貨物貿易順差1342億美元,增長128%。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629.64億美元,同比下降43.1%,原因主要是由於對外投資增長較快,「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由順差轉為逆差,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佔2004年中國國際收支總體順差的比例下降至28%。2005年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的逆差分別為49億美元、40億美元。在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雙順差的推動下,外匯儲備增長2089.4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了22.6億美元,特別提款權增加0.05億美元,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減少19億美元。2005年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達到8189億美元。「凈誤差與遺漏」出現在借方,為168億美元,相當於國際收支口徑下的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的1.21%,在國際公認5%的合理范圍以內。2005年,我國的國際收支交易總規模2.42萬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27%,佔GDP比重進一步上升到109%。國家外匯局在《國際收支報告》中指出,這表明我國經濟對外開放度進一步擴大,與世界經濟的融合更加緊密,對外經濟運行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增強。
2005年,國家繼續運用貨幣、財政等政策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加快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金融體系改革取得進展,整體穩健性增強。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積極發展外匯市場,放寬匯價管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彈性逐步增強,外匯市場參與主體不斷擴大。
2006年,我國經濟平穩快速增長,對外開放邁上新的台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穩步推進,匯率彈性提高。國際收支延續「雙順差」的格局,經常項目實現順差2498.66億美元,同比增長55.37%,其中出口11444.99億美元,進口8946.3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6.66%和20.45%。我國進出口的高速增長得益於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國際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使得我國對外出口貿易形勢大好。在進口方面,我國進一步加強宏觀調控,進口需求穩步增長,使得我國進口持續快速發展。從整體數據來看,運輸是導致經常項目中的服務項目出現逆差的主要因素。其中收入210.15億美元,支出343.69億美元,逆差133.54億美元,與2005年運輸逆差63.32億美元相比,同比擴大70.22億美元。
從2003年到2007年經濟保持增長較快、效益較好、運行較穩的基本態勢,國際收支繼續保持「雙順差」的格局。國際收支順差式不平衡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在這幾年裡,「雙順差」似乎已經成為我國國際收支的「慣例」。經常項目順差1629億美元,同比增長78%,較上年同期增幅提高了42個百分點。調整、對部分產品加征出口關稅等政策執行前搶先出口,貨物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按國際收支統計口徑,貨物貿易出口5472億美元,進口4115億美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28%和18%;順差1357億美元,增長70%。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902億美元,同比增長132%,較上年增長1.3倍,改變了2006年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下降的局面。2007年上半年,外國來華直接投資流入62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4%。隨著國家「走出去」戰略的逐步實施,對外直接投資較快增長,2007年上半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出80億美元,增長21%。證券投資逆差4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244億美元。其中,我國對境外證券投資凈流出15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297億美元;我國從境外證券市場融資以及吸收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投資流入10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53億美元。按國際收支統計口徑,2007年上半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80億美元,同比增長21%,其中,非金融部門對外直接投資78億美元,增長21%;對外直接投資撤資清算匯回6億美元,增長142%;凈流出74億美元,增長17%。「雙順差」的國際收支特徵使得我國外匯儲備進一步增長。截至2007年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13326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663億美元。持續的國際收支順差和較高的外匯儲備規模,有助於提升我國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並且增強防範金融風險的能力。

二、我國國際收支持續「雙順差」的原因

我國連續的、長期的、大幅度的經常項目和資本與金融項目的「雙順差」已明顯表現為經濟的外部失衡。這既有悖於傳統的國際收支結構理論,又是各國國際收支結構實踐中罕見的,其之所以能夠維持十餘年之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和國內特殊的管理體制與鼓勵政策,但其本身也潛伏著一定的風險,引發諸多矛盾和問題。這種局面是由一系列客觀復雜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國際的原因,也有國內自身的原因從國際上來看,隨著世界各國經濟的緊密聯系,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為了尋求更優化的資源配置,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產業和產品向國外的轉移。而我國為了適應國際形式的發展,日趨完善基礎設施和優惠的法律和政策,同時不斷加大對外開放的步伐,再加上我國具有廉價的勞動力成本,這些都使得我國逐漸成為國際製造產業轉移的一個主要目的地,連續數年位居世界前列。同時由於我國國內金融市場比較不發達,國內企業往往藉助境外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從而增加了資本的快速流入。而外國直接投資的發展也促進出口的增長,1992年以來境外資本流入中國的年平均增長速度保持在28.9%左右。

從國內來看,主要是由於以下原因造成了我國的持續大額順差。
(一)儲蓄率過高
我國經濟增長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儲蓄率過高。國內總儲蓄率在20世紀90年代平均為GDP的40%,在2004年上升至GDP的47%。盡管投資率在此期間也有所增長,但儲蓄快於投資的增長,擴大了經常帳戶順差。當前的儲蓄率和資本形成率無論與本國歷史平均相比還是與其他主要國家相比均處於高位。一般認為中國儲蓄率高主要是因為個人儲蓄慾望強烈,但更主要的是企業和政府的儲蓄率高,企業高儲蓄率帶來的投資增長效益較低並可能導致產能過剩。此外,國內儲蓄轉化為投資渠道不暢,金融市場發展相對滯後,導致企業不得不更多地依賴自有儲蓄。
(二)加工貿易仍佔主導地位
外商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勞動力密集、技術含量低的產業和領域,以加工貿易出口為主,而加工貿易出口方式與貿易出口數量的增加呈明顯正相關的關系。深入分析我國貿易結構可以發現,一般貿易及其他貿易實際上處於逆差狀態,持續攀升的貿易順差主要來源於加工貿易。加工貿易兩頭在外,無論是通過來料加工還是進料加工,最終產品一般銷往國外,在我國境內所形成的增值部分自然構成順差。因此,加工貿易的規模越大,相應的順差必然也越大。
(三)非對稱性的國際收支政策
長期以來,我國採取鼓勵出口和鼓勵外資流入的非對稱性國際收支政策。我國的國際收支雙順差是多年的「獎出限出」的傳統思想和對外資不加選擇的「超國民待遇」等經濟政策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些政策制度安排使得資本流出受到管制,流出渠道少,導致資本項目凈流入大於凈流出格局的形成。外資的大量湧入不僅拉動了我國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而且加大了外資企業在我國出口中不斷增長的比重。

三、促進我國國際收支平衡的主要對策

我國目前的「雙順差」的國際收支結構與其基本國情是極不相稱的。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較為理想的國際收支結構應是:貿易項目逆差,經常項目保持平衡,資本項目下的順差。而目前的國際收支失衡、巨額的外匯儲備對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所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國家提出「調投資、促消費、減順差」的政策導向,運用各種手段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一)降低我國過高的儲蓄率
貨幣政策的取向應當是貨幣供應收緊,利率水平提高,人民幣更大幅度有序升值。除了實行降低投資增速的行政措施之外,當前貨幣政策應當適度從緊,包括降低貨幣供應的增速和提高利率水平。央行應當繼續加息並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控制流動性。同時,人民幣匯率應該更加靈敏地反映市場供求變化,更加富有彈性。這些政策措施都將有助於糾正內需和外需的不平衡。
(二)進行進出口產業結構調整,提高核心競爭力
經常項目順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進出口產業結構失衡,出口集中於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業,產品缺乏核心技術競爭力,在國際上以低價量大為特點,企業利潤率低並且很容易受到反傾銷訴訟。進口缺乏中國真正急需的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發達國家產業調整僅僅把我國作為製造業基地,真正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的研發都在發達國家國內。因此,我國現在必須調整進出口產業結構,限制高耗能高耗資源型出口;並把環保、安全、社保等因素納入企業的出口成本;開發產品核心技術創造力,提高企業自主競爭力,實現在平穩出口量的基礎上利潤最大化。
(三)實施「走出去」戰略,擴大對外投資
積極探索多元化、多層次的外匯運用方式,通過各種渠道擴大對外投資。政府應進一步完善支持企業「走出去」的相關法律和政策,給予其適當的優惠政策和信貸支持,為企業「走出去」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鼓勵能夠發揮我國比較優勢的對外投資,擴大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的領域、途徑和方式,繼續發展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鼓勵有競爭優勢的企業開展境外加工貿易,帶動產品、服務和技術出口;支持到境外合作開發國內短缺資源,促進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置換;健全對境外投資的服務體系,為實施「走出去」戰略創造條件

⑤ 西方發達國家的外匯儲備的現狀

日本最多

⑥ 外匯儲備管理現狀

你要分析誰的外匯儲備現狀呢?
中國的,很郁悶啊,太多了,而且是美元太多了,70%以上吧(估的,我說了不算,人民銀行說了算)。美國兩次量化寬松就讓你貶值,心疼啊,農民進城打工的血汗啊。
你不持美元怎麼辦?石油?煤炭?礦產資源?外國公司股份?歐元?日元?中國買什麼就貴什麼,國際市場的操作,我們說了不算。高盛、摩根們,巴菲特、索羅斯們不聽你的,不聽政府,聽「money「的,沒轍啊。
跟美國磨吧,利率低就低了,年復一年,慢慢過吧,周小川也不容易。
這就是我國目前外匯儲備管理現狀的「通俗版」解說。

⑦ 外匯儲備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1、致外匯儲備過高的根本原因,在於企業對勞工的榨取過甚。外匯儲備作為企業創造的財富,這只是一種表面現象。原因很簡單,外匯賣出後,企業收回了本幣資金,連資本帶利潤都盡在其中。此時,企業已經完全足額地取走了對價,除非遭遇到不公平交易,可以說,已經沒有任何一個價值原子流失在外。既然如此,年復一年累積起來的國家巨額外匯儲備,就只能是受雇於企業的員工創造的,並且是其應得而未得的那一部分價值所構成的。試想,如果員工得其所應得,商品在國外就不可能賣價那麼低。賣價一高,銷量就小,進出口就會很自然地平衡了。
2、外匯過高原因是國家壁壘。外匯儲備其實是國家的一種『創造』。因為國家壁壘的存在,一個國家在本國只能流通自己的貨幣。企業出口產品或服務換到外匯以後,必須將外匯換成本國貨幣以方便自己的經營活動。那些需要進口產品或服務的企業剛好要用外匯,於是用他們的人民幣來換 取出口企業的外匯。如果我們的企業擁有太多的外匯怎麼辦?那就要發生外匯貶值,一直到進口企業感覺到很劃算,有了更大的熱情換取這些外匯,最後總能把這些外匯換取完畢。反過來講,道理也一樣。所以,如果政府不加干預,外匯就相當於商品一樣,在市場上自由流通,它的價格就會跌宕起伏,最終能實行外匯收支平衡,也就沒有了大量外匯儲備。如果銀行由法律規定參與外匯交易,它也不大會囤積外匯,因為這樣做會佔用資金。收取交易手續費對他們來說是更好的掙錢辦法。
3、外匯儲備,呵!不好說,某天都慢慢的進了資本主義的錢包……

⑧ 中國外匯儲備的現狀

一、3.2萬億外匯儲備?

根據中新經緯的報道,1月7日,央行官網顯示,2020年12月末,中國外匯儲備報32165.22億美元,環比增加380.32億美元。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中新經緯客戶端稱,估值變動是導致12月外匯儲備規模上升的主要原因;另外,真實貿易和跨境資本流動對本月外匯儲備規模增長形成貢獻。整體來看,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保持了相對穩定。2020年全年外匯儲備規模增加1086億美元,說明我國外匯儲備具有較為堅實的穩定基礎。

關於外儲數據變動的原因,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解讀稱,12月,我國外匯市場運行總體穩定,市場交易理性有序。國際金融市場上,受新冠肺炎疫苗進展、主要國家貨幣及財政政策等影響,美元指數下跌,非美元貨幣及主要國家資產價格均有上漲。外匯儲備以美元為計價貨幣,非美元貨幣折算成美元後金額增加,加上資產價格上漲等因素共同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上升。

王春英指出,展望未來,世界經濟形勢復雜嚴峻,疫情沖擊導致的衍生風險不容忽視,國際金融市場仍存在較多不確定因素。但我國外匯市場有條件繼續保持平穩、均衡運行,外匯儲備規模也將總體穩定。

二是從壞事的角度出發,我沒有明白中國的外匯儲備到底是怎麼來的,我們當前的外匯儲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中國企業,費盡了千辛萬苦,用自己認認真真製造的產品,一點一滴通過汗水和辛勤的勞動付出所換來的,可以說我們的外匯儲備每增長一分錢都是來之不易的,但是問題是我們的外匯儲備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依然是以美元這種資產的形式存在,但是我們要知道美元這種資產有它很大的問題,美元只是一種紙幣,它並不是類似於黃金那樣全世界所公認的一般等價物,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何一個國家的央行都有通過擴大貨幣發行量來提升自己經濟增長的趨勢,這個趨勢實際上美聯儲比其他國家央行都更加明顯,所以當我們的外匯儲備都是以美元的形式存在的時候,就會有非常大的風險,如果不謹慎小心,就有可能我們辛辛苦苦賺來的外匯儲備,被通過美元貶值的形式損耗掉。

所以,當前的外匯儲備增加既是好事又是壞事,我們一定要做好應對才行。

⑨ 中國外匯儲備現狀

國家外匯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以用於對外支付的國外可兌換貨幣。並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對外貿易與國際結算中經常使用的外匯儲備主要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統計月度 指標值(億美元) 漲跌額 漲跌幅
2011-03 30446. 74 0.00 0.00%
2011-02 29913.86 0.00 0.00%
2011-01 29316.74 0.00 0.00%
2010-12 28473.38 0.00 0.00%
中國外匯儲備不僅規模過大,而且增勢迅猛。2010年6月突破2萬億美元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又上漲了1萬億美元。奧尼爾認為,中國外匯儲備之所以短期迅速增加,並不是貿易導致的,而是與人民幣的匯率直接相關。
中國在2011年第一季度外匯儲備同比增加24.4%。這一快速的增長率值得關注。由於中國外貿第一季度出現了小額逆差,因此新增外匯儲備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帶動下,大量的外國直接投資和投機性「熱錢」加速流進中國。
當全球最主要儲備貨幣美元在美國政府政策影響下人為貶值後,全球投資者轉向更為堅挺的人民幣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擁有3萬億美元外儲的中國,肯定不會坐等財富縮水,這就要求尋找資產管理多樣化的途徑,比如說加大主權投資基金的投資范圍等。
另外,過於龐大的外匯儲備加大了通脹壓力,降低了央行使用貨幣政策工具解決流動性過剩的效果。奧尼爾提出的解決方式是加快人民幣的升值步伐和浮動空間,他認為這樣做能使人民幣的走向趨勢更不容易預測,這對人民幣是一件好事。

⑩ 外匯儲備管理的現狀

1.來源結構:一國的外匯儲備主要來源於以下三個方面:國際收支順差、國際信貸中的債權、干預外匯市場所得外匯。我國外匯儲備主要來源於順差;國際信貸中,我國現階段還主要處於債務人的角色;在人民幣升值壓力下,干預外匯市場主要帶來的是外匯儲備的減少。
2.幣種結構:現在的研究普遍認為,我國外匯儲備中,佔比最大的是美元,其次是歐元,此外還有少量日元和其他貨幣。對幣種結構的分析,首先外匯儲備應是世界貨幣,還要重點考慮幣值的穩定性和外匯風險的分散效果。
3.投資結構:我國現階段外匯儲備的主要投向是美國的債券市場,尤其是國債市場。穩定性雖強,但是收益極低。可以借鑒新加坡等國的投資經驗。
4.期限結構:這個主要考慮外匯儲備能否滿足償還外債的需要,要求外匯儲備要有與外債相似的期限結構。但是我國現在不需要過多的考慮這個問題,因為過量的外匯儲備已經能夠保證外債的償還。
我能想到的就這幾個方面,一家之言,還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外匯儲備的歷史及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恆冒財富理財 瀏覽:721
銀行跨境理財 瀏覽:352
股票一次最多買多少股 瀏覽:666
辦房貸要買貴金屬 瀏覽:702
80年代理財 瀏覽:903
中翌理財虧掉怎麼報警 瀏覽:295
人民幣增值利好哪些股 瀏覽:532
招財貓理財投資 瀏覽:577
徵信可以辦助學貸款嗎 瀏覽:259
東方財富期貨怎麼關注好友組合 瀏覽:263
紅棗期貨10000元 瀏覽:494
51vv股票是什麼意思 瀏覽:641
信託與pe 瀏覽:64
新聞聯播人民幣 瀏覽:529
股份融資 瀏覽:55
翹然天津資本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瀏覽:456
融資融券寶典 瀏覽:29
定期理財規劃 瀏覽:599
恆大集團股票行情 瀏覽:6
信託信披 瀏覽: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