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少了多少整整一萬億美元,外匯儲備跟我有關嗎
什麼是外匯儲備?
首先,還是和往常一樣,我們先來用人話翻譯一下,到底什麼是外匯儲備?
根據官方的定義:外匯儲備是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資產。
這句話可能還是很難理解,我們不如舉個例子來解釋,我們經常說一句話,地主家都沒有餘糧了!那麼其實外匯儲備就相當於地主家的余糧,假設中國是一個比較有錢的地主,他平時賺到了很多錢,但是他很會理財,不會大手大腳的把錢給花出去,於是這些錢就存了起來,如果到了需要的時候,就把這些存起來的錢取出來,拿出去用,這個就是最為通俗的外匯儲備的解釋
那我們國家這么多的外匯儲備從哪裡來的呢?
任何的金錢都不會憑空的產生出來,中國的外匯儲備肯定也不會,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中國的外匯儲備是中國人民辛勤勞動所創造的財富的一部分。
二、外匯儲備減少了對我們普通人會有什麼影響呢?
相信關注中國經濟的朋友都應該記得,曾幾何時中國的外匯儲備是非常多的,在2014年的時候中國的外匯儲備一度曾高達四萬億,當時的這么多的錢,其實很多人的反應都是外匯儲備太多了。但是,不到三年的時間內,一度讓我們很發愁的錢多了現象不僅消失了,而且是錢少了,少了多少?整整一萬億美元!
如果是少了點也不是什麼事情,但是少了一萬億美元恐怕是一個誰都無法忽視的問題了,那麼外匯儲備減少了這么多,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一是大家的錢會變少了。
前些時候,我們一直在擔心說「李嘉誠跑了」、「曹德旺跑了」,這些所謂的有錢人跑了就是中國外匯儲備減少的重要原因,因為他們都把國內的錢投到國外去了
二是想要賺錢變得更難了。
其實為什麼外匯儲備會減少,資本會外流,在某些方面都是因為中國缺少合適的投資產品,說股市,股市不景氣,說債市,債市去年出了大問題,說基金,基本上誰買誰虧,那麼只有買房子了,所以催生了房地產價格的上漲,
三是企業的經營可能會變得困難了。
因為外匯減少,資本溜走了,對於進出口企業來說意味著更加嚴格外匯管理,對於國內企業來說,不僅是借錢難了,而且投資也變少了,企業的經營將會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
㈡ 中國外匯儲備下降,怎麼理解,含義是什麼
外匯儲備下降是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專外匯資產少屬了。
主要的影響因素有三方面:
一是央行在外匯市場進行操作,向市場提供外匯流動性;
二是外匯儲備委託貸款項目在當月進行了一些資金提款;
三是當月國際市場一些主要金融資產價格出現不同程度回調。
㈢ 我國的外匯儲備已經快1萬億美元了,為什麼我們還要貸款,非常不理解
外匯的本質已經不是錢了,而是商品.
在國際貿易中以前是以物易物或者用黃金結算,本國的貨幣是不好使的.現在美圓由於美國的主持下,有一個什麼好象叫布雷頓森林體系吧,好象是,美國承諾美圓和黃金以固定比率兌換,之後美圓在國際貿易中取代了黃金,我國儲備美圓可以使我國可以進行大宗的國際貿易(黃金現在不會輕易動用的,那是很重要的戰略物資),如果沒有足夠的外匯我國在對外貿易中就會受到結算的困擾.
至於貸款,和這個沒有關系,比如你欠我錢,咱們還得繼續做生意,一碼是一碼的.
㈣ 中國的外匯儲備達到了萬億美元 他標志什麼 同樣會帶來什麼不好的影響
1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引人矚目。這與改革開放之初相比天翻地覆:1978年我國外匯儲備僅有1.67億美元。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持續增長,貿易高速發展,外匯儲備迅猛增加。近兩年,我國外匯儲備更是以每年2000億美元的速度攀升,今年2月份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外匯儲備國。
外匯儲備是一國財富的積累和綜合國力提高的表現。1萬億美元巨額儲備,意味著我國有著充裕的國際支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彰顯了我國足以影響世界的經濟實力。自2005年7月啟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中國在外匯管理方面的任何動作,都會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有大的反響。
外匯儲備多,固然意味著國力的增強,但長期無限制攀高也並非好事。如果外匯儲備構成不合理或者增長超過適度區間,就不可避免地降低資源使用效率,甚至給經濟發展帶來不小的挑戰。
就國內而言,近兩年來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持續積累,外匯大量流入導致外匯占款不斷增高,貨幣環境寬松、流動性充裕,給銀行擴張信貸提供了資金條件,加大了金融宏觀調控的難度。而目前外匯儲備的增與減,也密切關系著匯率、貿易等多方政策的調整。
從國際上看,與日俱增的中國外匯儲備在吸引世界關注的同時,也為一些國家提供了壓制中國貿易的口實,可能會造成更多的貿易摩擦。突破1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更是容易觸動國際上早已綳緊的這根「神經」。
受上述多重因素影響,1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由此帶來一些「棘手」的現實問題:採取哪些有效措施,逐步減少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維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如何盡量避免引發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合理運營巨額外匯儲備,最大化地實現收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
1萬億美元外匯儲備,有喜亦有憂。中國外匯管理部門對此問題早就高度重視,並已明確表示出政策取向,要降低外匯儲備增速,有效利用外匯資源,改進外匯管理。
原則既已明朗,如何實現政策效果,人們拭目以待。
㈤ 我國外匯儲備為什麼會突破1萬億
我國外匯儲備意思是 我們國家持有美元、日元等國際流通貨幣 不是其他國家持有我們的貨幣。
㈥ 一個國家沒或者少外匯存量會怎樣
一個國復家有沒有外匯就像制一個人有沒有錢一樣,外匯少的國家往往國力較弱,國力較弱就意味著有很多本國無法生產或者非常短缺的物資商品,即便是美國也需要從中國進口服裝鞋帽,可想如果沒有外匯,A380 就買不到,這倒也罷了,要是一個國家缺糧食有沒有外匯,恐怕就要有難民外逃。
因此,一個國家外匯少就無法滿足國內很多需求,當年中國外匯少,嚴格管制,私人使用的外匯額度很少。如今,隨便一張雙幣信用卡就能透支幾萬美金.感覺不一樣吧。
㈦ 為什麼說中國的外匯儲備少了(請給詳細一點的回答,謝謝)
由於美元的長期貶值,促使人民幣升值,造成中國外匯儲備美元無形中打了漂。
1、一個是中國的企業成本在美國的競爭力減少了,以前大量出口到美國的企業現在受到了很大影響,而中國的發展速度有很大一部分是靠出口,而不是內銷,這就會減緩中國的發展,有很多人會失業;
2、由於美元貶值,原來中國是以8元換美國1美元的,現在美國拿他們手的人民幣只需7元就能把1美元換回去,想想我國的巨額美元外匯,我們要虧損多少吧
3、在升值前美國一些大的金融機構將美元投資到中國,中國只能造更多的人民幣去換,這些機構用換的人民幣在中國投資,如股市、樓市等,掀起一個有一個大高浪潮,在大漲後,他們得到幾倍的投資回報,然後在美元貶值之後又換成美元撤回去,中國人民努力創造的勞動成果就被他們給摘走了,人民幣在國內就嚴重貶值了,人民手中的財產化為烏有,甚至有可能引起經濟蕭條。
㈧ 外匯減少了基礎貨幣就少了嗎
首先外匯占款不能自己定義,得看央行自己的說法:
「外匯占款是指受資國中央銀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由於人民幣是非自由兌換貨幣,外資引入後需兌換成人民幣才能進入流通使用,國家為了外資換匯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需要國家用本國貨幣購買外匯,因此增加了「貨幣供給」,從而形成了外匯占款。」
基礎貨幣則是中央銀行發行的債務憑證,表現為商業銀行的銀行准備金和公眾持有的通貨。而基礎貨幣是商業銀行體系創造貨幣的基礎和整個商業銀行體系得以倍數擴張的來源。
其次,外匯占款和基礎貨幣的互動是如何進行的?是本問的核心問題。
根據基礎貨幣的核心構成:基礎貨幣=貨幣發行(流通中貨幣+庫存現金)+金融機構存款+非金存款
而根據央行的資金運用與來源表(實際十分復雜,但這里簡化了)可得出:
常規基礎貨幣變化= 外匯占款變化 + 公開市場操作 + 財政存款變化 (約等於)
全年央行供給基礎貨幣約2萬億元(同比多增2.1萬億元,也就是說2013年其實是負貢獻),外匯占款供給基礎貨幣約6400億元(同比少增2.1萬億元),此外財政存款同比少增5000億元,也相應減少了基礎貨幣。
最後,是不是足以導致下降。的確,過去央行基礎貨幣供給的主要來源是外匯占款,但是正如央行所判斷到的:「在外匯占款渠道投放基礎貨幣出現階段性放緩的情況下,中期借貸便利(SLF,MLF,PSL) 等起到了主動補充基礎貨幣的作用。」因此,可以預見的未來,央行的中期借貸便利將長期補外匯占款減少的缺口。至於出現更大規模的流動性緊張的情況,則要由更大規模的降准來解決燃眉之急了。
㈨ 你認為當前我們國家的外匯儲備規模是否合理16000億的外匯儲備是多了還是少了
中國的外匯儲備持續增長並且突破了一萬億美元大關,從一定意義上講,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我國堅持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歷史性成就的一個象徵。1978年我國的外匯儲備僅有1.67億美元。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對外貿易迅速發展,外匯儲備總額終於在1996年首次突破了一千億美元關口。中國在這樣短的時期內,從一個外匯極度匱乏的國家,躍升為世界頭號外匯儲備大國,確實令世界為之矚目。
1、有利於堅持改革開放,推動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地發展。
2、有利於確保國家金融安全,防範和抵禦金融風險。
3、有利於維護和鞏固中國作為大國的國際經濟地位和國際影響
外匯存儲的都是美元,如今美元貶值,每貶一分錢,中國就損失100多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