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持有好公司股票,就會穩賺高收益,這個邏輯嗎
沒錯,就是這個邏輯,但是要注意別買貴了,比如現在的茅台酒太貴了。
⑵ 政治題股票的兩種收益是
這兩種收益都是潛在的可能性。
一種是由於上市公司經股東大會決議對公司年度利潤進行按股分紅,股東所得的分紅收益。
另一種是一段時間,由於在證劵市場上該公司的股票價格上漲,而股東將所持股票賣出,所得到的超出購買時所付出的價格差額。
⑶ 關於股票的收益模式
股票價格是指成交價格,在交易中形成,也就是買賣雙方競價形成,簡單的說,賣方報一個價,買方報一個價,買價高於賣價即可成交並形成價格(取較低者)。但股市中有許多交易者,同時有多個買價和賣價報出,交易順序是買價高者先得,賣價低者先賣,如
賣 買
9.9 100手 10.2 100手
10.0 200手 10.1 150手
10.1 100手 10.0 100手
10.2 100手 9.9 100手
10.2的買者可以得到9.9賣者的100手,10.1買者可以得到10.0賣者的150手(此時10.0的賣者還剩下200-150=50手),10.0的買者可以得到10.0賣者的50手,這個時候剩下的賣者要求的價格在10.1以上,剩下的買者要求9.9以下,就無法再進行交易,上面所完成的交易統一按最低價10.0進行,這個價錢也就是那個時刻的股票價格。
那股票為什麼漲呢?注意到剛才有的人是沒做成交易的,他們想交易繼續進行的話就要買者提高報價,賣者降低報價,新的報價按上面的方法競價交易後如果形成的交易價高於原來也就是漲了。
所以股票漲跌直接原因是股票持有者的行為,但他們的行為受很多因素形象,如經濟走勢的預期等等。
在股票價格波動中低買高賣就可賺到錢,這種是投機的方法,另外的就是長期持有,每年拿公司對你的分紅,這是真正的投資。值得注意的是投機中賺的錢是從其它股票投機者那裡賺來的,只是金錢在不同股票投機者的手裡重新分配,所以股市有人賺就有人虧,是弱肉強食的世界,並沒有股票投機必賺的說法。
那上市公司為什麼要上市呢?也就是想有更多的人投資他的公司,拿到更多的錢來發展公司,當然不上市也可以找到投資者,但面對全國人民公開上市顯然能更易和得到更多的投資。但有人投資的前提是該公司有很好的發展前景,所以好的公司才能上市,要通過證監會的批准。其實現在的證監會還不是很完善,優先批准國有公司上市,讓國有公司上市圈錢,真正好的私有公司卻得不到上市機會。
⑷ 一般公司高層領導改選股票會不會漲
這種情況股票一般都是停牌處理,然後再復牌,能不能漲,就要看投資者對新的高層未來的預期了,預期好就會漲,反之下跌
⑸ 中東局勢緊張,什麼股票收益
中東緊張,油價就會上漲。對於中石油,中石化,油價在60-70美元是最合適的贏利點,高了和低了都不好!
⑹ 中美貿易談判順利,成果明顯,對中國股市將會有什麼影響,哪些個股會更受益
對中國股市的影響是積極的!我們的股市現在走的是逼空行情!但是需要小心,空頭投降後,會有反手殺多頭的情況出現!
⑺ 企業的業績,利潤提高了為什麼股評會說這支股票會升兩個有什麼聯系
業績增長與投資回報!!!!!!!!!
股民的回報來自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業績好,股民的回報就高;若上市公司經營不善,股民的回報就少,甚至沒有任何回報。
在談及上市公司的發展時,營業收入、凈利潤、凈資產收益率是經常被用來論證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一些投資價值報告也常應用這幾個指標的增長率來說明公司對股東的回報。
實際上,營業收入是一家企業在一年中取得的收入之總和,它是一家企業的經營規模。對於一家生產型的公司,營業收入是銷售額;對於一家服務性企業,它是所提供勞務的總收入。如果將股民比作一家企業,營業收入就是一年中股民賣出股票的總交易額。所以,營業收入表示的是一種銷售規模,銷售的越多,營業收入就越大,而對於一家貿易公司來說,資金周轉得越快,營業收入也就越大。
由於營業收入是一家企業的毛收入,它沒有扣減經營支出即成本,它不是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所以經營收入當然增長與否,還談不上是對股民的回報。對於同一家企業來說,即使今年的營業收入比往年有成倍的增加,但如果成本上升更快,企業的利潤有可能比往年要低或發生虧損。所以,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的增加與它對股民的回報沒有直接的關系。
凈利潤是一家公司在一年的經營成果,它是股息紅利的最高限額。凈利潤高,股民能分得的紅利就高,所以凈利潤的增減就影響股東的投資回報。但在將凈利潤用來考證上市公司對股民的回報時,應該注意股民的投入是否增加了,如果股民的投入增加了,凈利潤的增長就是理所當然的。
在我國滬深股市,由於上市公司頻繁配股,且配股比例高達30%,企業的經營資本一年比一年雄厚,相應地上市公司凈利潤的增幅每年也應在30%以上,上市公司經營的擴張主要是股民投入增加的緣故,而非上市公司的經營能力增強了。
衡量上市公司回報能力的最好指標是凈資產收益率,它是每個單位凈資產的獲利能力,因為它是一個效益指標,就很容易用它與其他領域的投資收益作比較。如我國滬深股市上市公司1993年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16%,1994年為13%,1995年約為11%,當股民購買股票的價格與上市公司的每股凈資產值相當時,股民的收益回報(不包括價差)就等於凈資產收益率。
在上市公司的利潤增加時,如果其凈資產收益率沒有提高,就說明是由於加大了投入而引起的利潤擴張,如果在凈利潤增加的同時凈資產收益率也有所提高,就說明公司的經營能力增強了,其對股東的回報也實實在在地提高了。
⑻ 如果把股票投資組合限於最受尊重的公司,那麼賺得的收益會比平均收益多嗎
股票投資組合僅限於受尊重的公司
,也有限於公司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