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中國外匯市場的現狀論文

中國外匯市場的現狀論文

發布時間:2021-01-03 12:55:56

A. 考察報告怎麼寫

調查報告的寫法上關鍵是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貫穿始終,統率全文。調查報告要告訴讀者什麼,目的明確了,主題不跑偏,
報告才顯得有「勁」。如調查報告《車場24小時》,從公交工人「半夜即起」寫到「夜深回場」,按時間順序記述了上海公交工人24小時的工作情況,由於寫作中突出了「特種車」、「新風車」等重點材料,寫得具體生動,
調查報告主題與材料達到和諧統一,給讀者以深刻印象。
在寫作中,要詳細地佔有材料。寫調查報告,調查研究是基礎,沒有扎實的基礎,沒有對所調查事物內在規律的理論認識是寫不好調查報告的。
怎樣寫調查報告?這里有兩條要基本做到的:一是收集查閱現有的文獻資料、政策規定、研究成果,二是深入基層了解事情的全過程,直接掌握第一手材料。如筆者寫的調查報告《水利化、機械化、科學化劉家堡鄉形成現代農業雛形》,作者一方面很好地做了理論准備,專門到圖書館查找相關資料,另一方面,作者在該鄉一蹲就是半個月,每個村都住了一夜,把有關情況吃透了,所以寫出的調查報告很受好評。
要找出規律性的東西。調查報告不是材料的堆砌和羅列,而是通過研究分析揭示事物內部的規律性,以推動指導當前的實際工作。因此材料割捨是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下一番由表及裡的改造創作工夫,得出合乎實際的正確結論。
要學會運用對比的方法突出主題。對此,包括新舊對比、正反對比、今昔對比、成敗對比等。對比往往可以突出事物的特點,揭示事物的本質,從而達到突出主題的效果。
要善於運用統計數字來說明主題。恰當地運用數字,尤其是不同時期、不同類型、不同情況下的統計數字,往往可以增強調查報告的概括力和表現力,從而達到直接說明主題的效果。而確鑿的統計數字,比起千萬言的空洞說教來,其效果不知好多少倍。大量建立在統計數字基礎上的真實材料,准確地說明一項工作、一個問題、一項政策、一種事物的來龍去脈,向人們揭示出它的本質和規律,這就是調查報告的要旨所在。
要了解讀者需求。寫調查報告是為了影響讀者,產生指導意義,因此必須明確要寫的調查報告是給誰看的。比如黨政機關寫的調查報告,大部分是為同級或上級領導決策服務的,要求站在一定的高度,針對熱點難點問題,提出見解和思路,使領導從中了解真實情況,受到啟迪,有利於提高科學決策與民主決策的水平。調查報告一旦失去針對性,無異於放了「啞炮」。
另外題目是調查報告的眼睛。題目應准確明了,把報告的基本內容反映出來,少用關於XXX的調查之類的平俗題目。段落小標題要與大標題有機呼應,每段的開頭結尾和中間銜接,要運用精練的概括性語言。

B. 國家利益高於一切高一議論文

人們通過社會關系表現出來的不同需要。利益在本質上屬於社會關系范疇。由於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因此有多種多樣的利益。基於生產關系體系中的地位而形成的對物質產品的佔有關系,是物質利益,也稱為經濟利益。除此之外,還有政治利益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利益。通常講的利益主要指物質利益。從不同的角度還可以對利益作不同的區分,例如,從個人、階級、集團與社會的角度,可以把利益區分為階級利益、民族利益、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從整體與局部的角度,可以區分為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從時間的角度,可以區分為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等等。
唯心主義者不承認物質利益對人們的活動具有支配作用,他們通常用空洞的道德和政治說教抹煞或掩蓋客觀存在的物質利益。孟軻的「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董仲舒的「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是這種欺騙宣傳的典型。歷史上也有一些思想家在不同程度上意識到利益在歷史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中國戰爭時代的荀子主張「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N.馬基雅維利承認過「物質利益」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法國的C.A.愛爾維修認為,利益能賦予人們快樂或消除人的痛苦的一切;P.-H.D.霍爾巴赫把利益確定為「人的行動的唯一動力」。但是,這些思想家受到階級的和歷史的局限,不了解利益的本質,認為利益脫離社會關系,源於人的自然本性或某種意識和心理表現,因而,他們都沒能科學地揭示人們歷史活動的思想動機和物質利益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歷史上各個社會階級和集團通過政治綱領表現出來的政治利益和與此相聯系的意識形態斗爭,都以經濟利益即物質利益為基礎。物質利益不管能否被人們自覺地意識到,它本身都是客觀存在的,它的產生和實現並不取決於主體對某一需要的意識,而是受著與生產力的發展相應的生產關系的制約。恩格斯說:「每一個社會的經濟關系首先是作為利益表現出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537頁)。人們的社會地位、在生產關系體系中的地位決定人們的利益及其滿足程度。
對利益的追求,形成人們的動機,成為推動人們活動的動因。物質利益不僅是人們發展生產力的刺激因素,而且是推動人們改造社會、改革同生產力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社會制度的直接動因。生產關系實質上就是人們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舊的生產關系束縛生產力的發展,新的生產關系能夠取代舊的生產關系,就是因為舊的生產關系違反了新的生產力代表者的物質利益,新的生產關系能夠進一步滿足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要求。

閱讀全文

與中國外匯市場的現狀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bf一款神奇的游戲理財 瀏覽:11
招商融資發布會 瀏覽:20
租賃表外融資 瀏覽:575
中國股票價格為什麼高 瀏覽:803
適合20歲怎麼理財 瀏覽:83
理財保險的意義與功用 瀏覽:533
黃金藤價格價格 瀏覽:503
85港幣摺合人民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05
江蘇八方貴金屬軟體下載 瀏覽:344
證監會首批批准證券投資機構 瀏覽:928
趨勢投資利潤回吐 瀏覽:593
益民集團產業投資 瀏覽:398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
理財王冠 瀏覽:623
理財客戶細分 瀏覽:16
st興業股票 瀏覽:136
怎麼購買印度基金 瀏覽: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