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資本外逃的問題!
首先解釋下什麼叫資本外逃:
資本外逃是資本流出中「非正常的」那一部分,其中既包括規模未被政府准確掌握著的資本流出部分,如出口低報和走私等;也包括渠道未被政府准確掌握著的資本流出部分,如資本項下的資本混入經常項下流了出去等。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資本外逃具有極強的違規性與隱蔽性,因此其規模很難被准確衡量。
1、原因:
一國或經濟體的境內及境外投資者由於擔心該國將發生經濟衰退或其它經濟或政治的不確定性而大規模拋出該國國內金融資產,將資金轉移到境外的情況。
2、途徑,這個有點長
要探索資本超低空飛行的路線,首先必須區分中國資本外逃的兩種不同性質:一種是「純粹性」的資本外逃,即資本逃離本國時並未確定何時流回;另一種是「過渡性」的資本外逃,即資本外逃只是一個過渡過程,它們在國外 「改頭換面」之後,又通過正常渠道以「外資」的身份流回國內。當然,此後的流出便名正言順多了。
(1)現金轉移與地下結算系統。這類渠道即通常所說的「黑市」。
(2)借經常項目支付之名轉移資本。
(3)在境外投資中大量轉移資本。
(4)藉助境外融資實現資本外逃。
3、影響:
正如資本市場是經濟晴雨表的說法,當發生資本外逃事件時,通常也是經濟將遭遇衰退的前兆。最近一次大規模資本外逃事件是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在境內外資金逃離亞洲各國後,該地區用了2-3年時間才從衰退中擺脫出來。目前中國由於還實施嚴格的資本項下外匯管制,出現大規模資本外逃的可能性不大。
『貳』 資本外逃為什麼會導致外匯儲備下降
這首先你得明白這個外匯儲備的組成。
這個外匯儲備,我們國家來說吧。我們國家是回使用人民幣的。所以答外資進入中國,得換人民幣,那麼外資的外匯就留在銀行裡面了。
當外資要離開中國時,他們鍀用手裡的人民幣換回外匯,所以當外資離開時,人家當然是投資獲利離開了。結果就變成國家的人民幣多了,外匯少了。
『叄』 人民幣貶值為什麼會造成資金外逃和外匯儲備
你這個表述我不是很能理解。
假設人民幣大幅貶值。可能產生的影響有:回1.有可能產生通縮風險答,物價低迷,經濟也面臨衰退;2.因金融環境不穩定,投資可能隨人民幣貶值而大幅減少;等等吧
資本外流,或許只是眾多負面影響中的一小部分體現吧
至於外匯儲備,這跟人民幣貶值應該說沒有直接的聯系。
依然只能假設。假設人民幣的大幅貶值,是因外部因素造成的,比如國際游資惡意做空人民幣,那麼我們央行必然要動用一切貨幣政策工具進行干預,包括動用外匯儲備直接購買人民幣資產,以緩解拋售壓力,穩定匯率。
『肆』 本國貨幣貶值,是否導致資金外逃
匯率是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調節杠桿。因為一個國家生產的商品都是按本國貨幣來計算成本的,要拿到國際市場上競爭,其商品成本一定會與匯率相關。匯率的高低也就直接影響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成本和價格,直接影響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1. 匯率與進出口 一般來說,本幣匯率下降,即本幣對外的幣值貶低,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若本幣匯率上升,即本幣對外的比值上升,則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
2. 匯率與物價 從進口消費品和原材料來看,匯率的下降要引起進口商品在國內的價格上漲。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反之,本幣升值,其他條件不變,進口品的價格有可能降低,從而可以起抑制物價總水平的作用。
3. 匯率與資本流出入 短期資本流動常常受到匯率的較大影響。當存在本幣對外貶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不願意持有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產,並會將其轉兌成外匯,發生資本外流現象。同時,由於紛紛轉兌外匯,加劇外匯供求緊張,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下跌。反之,當存在本幣對外升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力求持有的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產,並引發資本內流。同時,由於外匯紛紛轉兌本幣,外匯供過於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上升。
『伍』 「資本外逃」問題到底有多嚴重
其實不嚴重。你只要看看最近幾個月我國的外匯儲備數據就明白了。自從2017年1月31日我內國外匯儲備規模容為29982.04億美元跌破3萬億美元之後,逐月上升,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8月外匯儲備30915.3億美元,環比增加108.07億美元,升幅為0.4%,為連續第七個月出現回升。說明外逃並不嚴重。況且,手頭的外匯太多了沒有好的用途反而成為負擔。綜上,中國經濟盡管出現諸多問題和貪官坑民,但比起國際上最大幾個經濟體,我們還是略好一點,如果把資金從中國抽出去,那拿到哪個經濟發展更快的國家呢或者更保值增值呢?簡直無從選擇。以我曾經在省級經濟管理部門工作的體會,別聽那些沒有實戰經驗的所謂經濟學家吵吵,他們許多人只是為了寫文章而寫文章,有時候一些資金流動並不那麼可怕。
『陸』 國家防止外匯出逃的原因是什麼
愈演愈裂的資本外逃抄,正在成為中國金融乃至經濟的一大隱患。為此,中國證監會副主席耿亮在中國開放B股市場是說,開放目的,並非鼓勵A、B股的合並,而是欲將中國國內有限的外匯資金,投入在中國市場,以防止外匯流失。
求採納
『柒』 資金出逃是什麼意思
資金出逃一般是指公司股東或發起人依法履行了出資義務即向公司交版付了貨幣、實物權或轉移了財產權,在公司成立後,又抽逃其出資的行為。
在公司財務賬冊上,關於實收資本的記載是真實的,並且在公司成立當日足額存於公司,後又以撤回、轉移、混同、沖抵等違反公司章程或財務會計准則的各種手段從公司轉移為股東個人所有的行為。
(7)資金出逃外匯擴展閱讀
一般認為抽逃出資的構成要件如下:
1、行為主體
該行為的主體為公司出資者,即股東;
2、主觀方面
公司股東有無「抽逃出資」的故意,如果沒有正常的業務往來、借貸關系或其他依據,不支付任何代價而長期佔用股東出資不還的話,就可能涉嫌抽逃出資;
3、侵犯客體
國家對公司的管理制度,根據《公司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公司成立後,股東不得抽逃出資」。
4、客觀方面
在公司驗資成立後又抽逃出資的行為,如果抽逃的數額巨大、造成的後果嚴重,就可能涉嫌構成抽逃注冊資本罪。
『捌』 資本外逃的資產外逃的主要方式和渠道
中國實際存在的資產外逃方式多種多樣,分析來看.主要有以下五類:
(一)以「價格轉移」等方式通過進出口渠道進行資產外逃。「價格轉移」是各國不法企業常用的轉移資金和利潤的方式,具有相當的隱蔽性。高報進口騙匯,低報出口逃匯,一直是中國資產外逃的主要渠道。同時,以出口不收匯,進口不到貨,通過假造貿易單證騙匯,或將外匯截留境外等違法行為,也是我國資產外逃的重要方式。1998年國家外匯管理局開展的外匯大檢查中,發現騙匯金額超過了100億美元,據分析,其中相當部分可能已經外逃。
(二)虛報外商直接投資形成事實上的外逃。較為典型的做法是:中、外方合謀,以高報外方實物投資價值或中方替外方墊付投資資金的方式,通過設立合資企業向境外轉移境內資產或權益。同時,由於一些社會中介機構為外商投資企業虛假驗資,產生外商直接投資高報。這些虛增投資最終都會以利潤匯回或清盤形式要求換匯匯出,從而形成迂迴的資產外逃。
(三)通過「地下錢庄」和「手機銀行」等境內外串通交割方式進行非法資產轉移。所謂「地下錢庄」的做法是,換匯人在境內將人民幣交給地下錢庄,地下錢庄則將外匯打入換匯人所指定的境外賬戶。日前,有關部門查獲的兩個地下錢庄,就是採取這種方式進行非法交易,涉嫌金額都在20億元人民幣以上。所謂「手機銀行」,就是專做外匯非法交易的掮客,與境外機構或個人建立了非常緊密的聯系,只須打個電話,就可以做成一筆匯兌生意,境內是人民幣從一個賬戶轉到另一個賬戶,境外是外幣從一個賬戶轉到另一個賬戶。在我國沿海的個別地區,這些人幾乎成為半公開的經紀人,並建立了「良好的信譽」。此外,還有一些境內企業與業務夥伴等較熟識的境外企業進行所謂的「貨幣互換」,境內企業直接在境內為境外企業提供人民幣進行各種支付,境外企業在境外以約定的匯率折成外幣償還。
(四)金融機構和外匯管理部門內部違法違規操作形成的資產外逃。銀行等金融機構或外匯管理部門在辦理結售付匯業務或有關審批手續時,可能放寬真實性審核標准,為客戶違規劃匯資金,或者內部個別工作人員與不法分子串通,為資產非法轉移提供方便。同時,金融機構也存在違法違規資金劃撥的可能。一些金融機構無單證或單證不全售匯,亂放外匯貸款,濫開信用證等,也造成了國家資產和外匯損失。
(五)通過直接攜帶的方式進行資產外逃。我國允許境內居民個人攜帶2000美元外幣(超過的需要銀行或外匯局開具外匯攜帶證),或6000元人民幣現鈔出境,用於境外經常項目支付。但是,如果當事人使用這筆資金購買證券或轉存銀行,那就成為資產項目支出。對於那些頻繁出入境的人員來說,多次合法攜帶的資金就可能是一個較大的數目。實際操作中,違規超限額攜鈔出境的現象也十分常見,另外,旅行支票和外幣信用卡理應用作境外個人消費,但也可能轉成資產,形成資產外逃。
『玖』 外匯出逃是什麼意思,說得簡單點,謝謝
當前國際外匯市場,美元單方面強勢升值,美國經濟強勢復甦,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人民幣貶值,從而導致國內市場中大量資金流出中國湧入美國,搶購美元資產以待增值。
『拾』 人民幣貶值為什麼會造成資金外逃和外匯儲備增加
打個最簡單的比喻,黃金和白銀分別是兩個國家的貨幣,本來一克黃金可兌換三十克白銀,現在銀價貶值,而金價不貶值,人們當然原儲備黃金。你所說的資金外逃也就是貨幣流向不貶值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