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史上第一次中英開戰,英國竟向中國賠款八萬兩千白銀,清政府是如何打贏的
當時是中國第一次跟英國打仗,還是明朝的時候。同樣是英國船隊來到中國,已經到達了中國對外貿易口岸,政府要求他們撤退,但是英方拒絕了,還是繼續開火,於是明朝政府馬上集結海上船隊前往支援。英方拒絕退出還進攻到虎門,雖然英國船上的炮比較多,但是明朝的船隻比較多,最後還是中國勝利。英國還賠錢給了中國。
但是政府沒有放棄,還是一直在跟他們打,最後勝利了,英國答應再也不踏上中國領土,並且還賠償八百萬來補償中國的損失,就算幾年後的清政府屈辱成那樣,但是明朝政府的態度還是很棒的。
2. 英雄聯盟我朋友四千多吧上了白金,我也玩了兩千多吧還是白銀為什麼
做什麼事都需要動腦筋,玩游戲也一樣。要學會分析,什麼樣的情況利於內贏的勝利,什麼情況是白送人頭容,多學習別人的經驗。LOL是團隊游戲,要多跟隊友配合。1V1沒用,單挑再強也沒用,個人主義在LOL沒什麼用。當然如果你的技術碾壓該分段,寧當別論
3. 兩千兩銀子值多少錢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那得看是哪個朝代了
4. 清朝兩千萬兩銀子換人民幣
清朝2百多年呢,每抄個時期不一樣襲。
康熙朝不打仗的時候,4文錢能買一斤白米,一兩銀換一千文,一兩銀相當於現在1500元左右吧。
同治年,米價比較貴,一兩銀買50斤米,換銅錢能換近2千枚。價錢不好說,有人認為是1000元左右。
清末民初一兩銀相當於現在60元左右吧。
5. 宋年稅收一億兩白銀,明才兩千萬,土豪大宋為何如此羸弱
其實很多時候生活中的一些縮影如果進行無限放大,那就和國際間的形勢無異了,比如說我們在電視上或是生活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一幕,一些家庭富裕的孩子總是壞孩子們欺負的對象,他們總會時不時的問他要錢,不給錢的話就欺負,或是問他要零食、要玩具,不給的話就欺負。宋朝在他所處的年代中便是一個比較有錢的孩子,再加上身體並不是很強壯,於是會有很多壞孩子經常跑來欺負他,不僅僅是要錢很多時候甚至還霸佔他的東西。
趙匡胤是靠著起兵發家的,於是他深知軍事實力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於是他在上台時候就進行了杯酒釋兵權將軍權牢牢地抓在了自己手上,而且他將宋朝最精銳的軍隊都放在的皇城周圍,一些實力不強的軍隊則送到了邊關,這樣就算邊疆路遠起兵謀反,他們也不是中央的對手,但是這樣就便宜了敵國,於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宋朝之所以這么可憐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自己造的。
6. 古代的兩千貫財等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我們來用糧食價格復來衡量一兩黃制金
(以清中期來計算)
「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
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穀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
根據1石=100斤=70公斤計算,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幣/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兩白銀:約值170元
到18世紀末金銀的比價達到1:20。
所以一兩黃金:3400元
7. 一兩銀子等於RMB多少、
清朝中晚期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幣150-220元左右;在明朝中期價值人民幣600-800元;在北宋朝中期價值600元-1300元;在盛唐時期價值2000-4000元。
各朝代銀兩的貨幣價值都有所不同,以大米為衡量單位,推算過銀子的價值。比如: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如果當時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
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等於人民幣660.8元;又如唐太宗貞觀年間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可買200斗米,10斗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
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斗,也是一兩銀子等於2065元人民幣;根據《宋史食貨志》提到「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職官志》「每斗(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姑且以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太平時期米價是1石600-300錢。1兩銀子基本上可以買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924-1848元。
(7)2000年白銀價格查詢擴展閱讀:
自古以來,白銀就一直與黃金一起,被作為財富的象徵。與黃金相比,白銀因供應充足且價值較低,故更多且更早地應用於造幣,進入流通領域,很多國家均建立銀本位制,把銀幣作為主流貨幣。
在古代,人類就對銀有了認識。銀和黃金一樣,是一種應用歷史悠久的貴金屬,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由於銀獨有的優良特性,人們曾賦予它貨幣和裝飾雙重價值,英鎊和我國解放前用的銀元,就是以銀為主的銀、銅合金。
公元前1780至 1580年間,埃及王朝的法典規定,銀的價值為金的2倍,甚至到了17世紀,日本金、銀的價值還是相等的。銀最早用來做裝飾品和餐具,後來才作為貨幣。
8. 2000兩銀子摺合人民幣多少
你用人民幣去金店買銀子不就知道了
9. 古代一兩銀子摺合現在人民幣是多少
古代一兩銀子摺合人民幣在各個朝代有所不同:清朝中晚期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幣150-220元左右;在明朝中期價值人民幣600-800元;在北宋朝中期價值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在盛唐時期價值2000-4000元。
以大米為衡量單位,推算過銀子的價值,雖然換算數字不一定準確,換算方法卻值得參考。
比如: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如果當時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等於人民幣660.8元。
又如唐太宗貞觀年間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可買200斗米,10斗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斗,也是一兩銀子等於2065元人民幣。
又根據《宋史職官志》「每斗(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姑且以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太平時期米價是1石600-300錢。1兩銀子基本上可以買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計算,宋朝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924-1848元。
(9)2000年白銀價格查詢擴展閱讀
銀子的歷史
在古代,人類就對銀有了認識。銀和黃金一樣,是一種應用歷史悠久的貴金屬,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由於銀獨有的優良特性,人們曾賦予它貨幣和裝飾雙重價值,英鎊和我國解放前用的銀元,就是以銀為主的銀、銅合金。
我國古代常把銀與金銅並列,稱為」唯金三品」。《禹貢》一書便記載著」唯金三品」,可見我國早在公元前二十三世紀,即距今四千多年前便發現了銀。在大自然中,銀常以純銀的形式存在,人們便曾找到一塊重達13.5噸的純銀。
而銀比金活潑,雖然它在地殼中的豐度大約是黃金的15倍,但它很少以單質狀態存在,因而它的發現要比金晚。在古代,人們就已經知道開采銀礦,由於當時人們取得的銀的量很小,使得它的價值比金還貴。
公元前1780至 1580年間,埃及王朝的法典規定,銀的價值為金的2倍,甚至到了17世紀,日本金、銀的價值還是相等的。銀最早用來做裝飾品和餐具,後來才作為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