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原油期貨推出對中石化有什麼好處
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推出原油期貨市場對我國能源安全供應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首先,提高我國影響力和國際石油市場的話語權。
我國建立自己的原油期貨市場,可以將國內原油需求因素融入到國際原油市場價格波動中並通過國內外市場的套利機制以影響國際原油價格。在有效控制市場投機因素的前提下,我國原油期貨市場可以集中反映國內能源需求,並與新加坡、日本原油期貨市場形成集團效應擠去國際原油價格中的投機泡沫,使原油價格更加理性。
其次,為國內石油石化企業提供保值避險手段。
隨著我國石油企業國際化業務的深入,對石油價格管理風險需求日益迫切,但是受相關政策和政府管制等因素限制,除中石油、中石化等幾家企業外,國內大部分石油石化企業不能參與國際原油期貨進行套期保值和避險,在競爭中處於非常不利的被動地位。
發展我國原油期貨市場可以發揮其價格發現功能,國內更多的石油石化企業還可進行套期保值運作,一方面更好的反映國內市場需求,另一方面能夠避免過多的投機性風險,提升國內石油企業應對石油價格大幅頻繁波動風險的能力,為國內市場提供穩定的原油供應。
第三,有利於形成完善的成品油定價機制。
目前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成品油定價都與國際市場價格接軌,其定價機制既反映國際市場石油價格變化,又考慮其國內市場供求、生產成本和社會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
當前我國成品油定價實行由政府制定指導價,該機制已被廣為詬病。建立我國原油期貨市場,形成反映國內原油供求狀況的成品油價格機制,可以促使政府放開成品油價格控制,形成符合國情的油價。如果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原油期貨掛鉤並按每日調整,就可以對當前的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形成倒逼。建立我國自己的原油期貨市場,吸收國內外石油上下游廠商積極參與,形成市場化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我國在國際原油市場上就獲得了相應的話語權。
第四,有利於建立我國原油戰略儲備。
作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費國,我國的石油需求急劇增加,戰略石油儲備對於我國經濟安全的重要性在凸顯。我國要藉助原油期貨市場籌集巨額資金,建立並維護自己的原油戰略儲備體系,一方面通過「保稅交割」上市原油期貨,利用國際資金幫助我國儲備原油,在我國建立交割倉庫以儲存原油,以形成戰略石油的社會儲備;另一方面通過期貨市場中的期貨保證金制度幫助企業建立起穩定的遠期供銷關系,減少企業的原油現貨庫存,補充原油戰略儲備量。
㈡ 國際石油價格的波動對中石化有什麼影響
你應該知道中國的原油有6成還是8成靠海外進口的,中石化中石油等就是買家,國際油價波動你說有沒有影響,進貨價漲了,加工售賣價不漲,那不是等著虧么
㈢ 中石化和中石油各自有什麼優點
從收入端來看,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的汽、柴油和煤油受到國家管制,其他產品都是自由定價。算個比例的話,大致65%左右的收入受到了國家價格的管
制,35%左右能夠自由浮動。這樣的話,即使是中國石油,在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國家不調整成品油價格的背景下,真正能夠享受到油價上漲好處的只有35%的
收入,而在目前國家徵收石油特別收益金的情況下,即原油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國家還要被拿去一部分,中國石油受益於原油價格上漲的好處還會更少。總的來看,在
國際油價上漲的情況下,如果國內不調整成品油價格,則中國石化的盈利會受到負面影響,中國石油對於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受益的程度也受到了國內管製成品油價格
和石油特別收益金的抑制,但還是提供了一個對沖油價波動的工具。
從業務板塊對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的比較,情況如下:
上游業務板塊:
在上游的業務上,中國石油相對於中國石化的優勢明顯。經過40多年的研究和實踐,中國石油已形成一套陸相生油理論和油氣勘探開發配套技術,在油氣勘探開發業務領域的技術優勢集中在以下方面:
(1)勘探領域:岩性地層、前陸盆地、碳酸鹽岩及斷塊等油氣藏勘探地質理論及技術;
(2)開發領域:聚合物驅油等三次採油技術、中深層稠油開采技術、低滲透油田開發技術;
(3)天然氣領域:天然氣藏及凝析氣藏開發技術。
這些技術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在國際上也佔有重要位置。更大和更有利的勘探區塊分布:中國石油在我國境內擁有的勘查許可證所涵蓋的總面積大約為
184.0萬平方公里,擁有的采礦許可證所涵蓋的總面積大約為6.6萬平方公里。中國石化在我國境內擁有的勘查許可證所涵蓋的總面積大約為98.2萬平方
公里,擁有的采礦許可證所涵蓋的總面積大約為1.1萬平方公里。這里一方面面積上中國石油大的多,另外一方面在勘探區塊的分布上更有利,當時中國石油和中
國石化分家的時候,中國石油分到的是更有利的勘探區塊。中國石化隨後收購新星石油公司,就是對其分家時弱勢地位的一種補償。
天然氣業務上更是佔主導地位:在三大石油巨頭裡面,中國石油占據了最有利的戰略位置。從資源來看,中國石油天然氣的產量佔到了國內產量的75%,天然氣
的儲量佔到了國內的85%,從運輸管道來看,中國石油的天然氣運輸管道佔到了國內天然氣管道的85%。中國石油在天然氣的領域優勢是中國石化所無法比擬
的。煉油和銷售板塊:在各自區域各占優勢,但中國石化效率和競爭優勢更明顯。首先來看業績,由於中國石油並不單獨公布煉油和銷售的情況,所以為了便於比
較,我們把中國石化的煉油跟銷售板塊相加的情況跟中國石油相比較。從最近幾年的情況來看,兩者之間的差距最大到了350億元,最小也有100億元。當然一
個原因是兩者量的差距,中國石化的原油加工量在1.5億噸,中國石油只有1.1億噸。中國石化一年銷售汽柴油1.1億噸,中國石油一年銷售汽柴油0.73
億噸。另外的原因包括中國石化的煉廠更有效率(表現規模經濟和更好的產品結構)、物流成本更低和更高的產品實現價格(尤其是汽油)。
煉廠環節
中國石化煉廠的平均規模在750萬噸,而中國石油煉廠的平均規模僅為400萬噸,煉廠是典型的規模經濟,中國石化更大的規模提升了煉廠部門的效益。同樣加
工一噸油,中國石化比中國石油的成本應該低30元/噸(含折舊)。另外從產品結構來看,汽油、柴油、航油和石腦油的收率,中國石化為77.7%,中國石油
僅為69.3%,相差了整整8.4%,這是一個很大的差距,這些產品價格在4400元以上,8個點收率的相差表現在經濟價值上相差很多。
銷售環節
從地理分布上來看,中國石油的主要銷售區域在北方,相對於南方市場,地域更廣,但銷售量低一些,從而在物流成本上比中國石化更高。另外一部分汽柴油產品運
到南方去賣,物流成本也比較高。而從產品的實現價格來看,由於中國石化占據的是更富裕、成品油消費更旺盛的市場,相對中石油較高。以2006年為例,中國
石油汽油和柴油實現的平均價格分別為5034元/噸、4409元/噸,而同期中國石化汽油和柴油實現的平均價格分別為5224元/噸、4466元/噸,平
均比中國石油高190元/噸和57元/噸。
化工銷售板塊
中國石化佔主導優勢中國石油的化工業務跟中國石化相比,其效率要低不少。以2006年為例,中國石油共生產206萬噸乙烯,但EBIT僅為50億元,一噸
乙烯的EBIT為2400元,而中國石化共生產550萬噸(扣除了賽科、揚巴外方的權益產量),EBIT為172億元,一噸乙烯的EBIT接近3200
元。這還沒有考慮中國石油的石腦油結算價格比中國石化低的因素。其實這一點從乙烯廠的規模上也可以看出來,2006年中國石油乙烯廠的平均規模為40萬
噸,而中國石化是60萬噸。不過中國石油在對化工銷售業務的統一上面比中國石化早,並且由於大部分廠在北方和西部,為了在華東、華南銷售,其渠道建設、物
流建設以及庫存建設上面還是花了不少心血。
上煉油化工項目拉近同中國石化的對比差距
中國石油要參與國際競
爭,實行上下游一體化發展和保持其國內油氣供應主導地位是重要一環。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石油的煉油業務如果不能迅速做精做強,將可能成為其發展的一個「瓶
頸」。因此,其煉油業務的戰略性結構調整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從其發表的招股書上看得出,上煉化項目將是其本次募集資金重要投資方向之一。
事實上,中國石油的下游業務在過去幾年已經得到長足進步。但就煉化項目而言,目前仍不及國內主要競爭對手中國石化。
㈣ 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對中國石化是利好還是利空為什麼
不管上漲還是下跌對於他們是利好。國際上漲他們有了漲價的借口,雖然成本會加大,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還是百姓埋單。國際下跌他們也會漲價而且還會給你談國情,說白了,壟斷企業,賺了自己的,虧了國家的。
㈤ 原油價格上漲對中石油、中石化來說是利好還是利空
中石化中石油的業務都分兩塊,一部分是採油,石油算產品,一部版分是化工,石油算原料。由於權中石油具有全國最大的油氣資源儲備,具有一定的資源屬性,原油價格的變化對公司內在價值的變化影響較大,原油價格上漲,中石油內在價值有所上升,利好。而中石化偏空一些。
證券之星問股
㈥ 國際原油暴漲,為何只對中石化是利空,對中石油沒影響嗎
因為中石油的油大多都是從國家的地下搞出來的,中石化卻是從國外進口的
㈦ 國際油價上漲對中石油和中石化到底是利好還是利空呢對它們股價是正面影響還是負面影響呢
你想想嘛!國際油價已經上漲超過百分之七,而我國對國際石油的依存度達百分內之五十三以上。根據以往的聯動機制容,國內的油價是肯定要漲的。只是目前介於國內的通脹壓力和節前效應有個滯後罷了。有不起油?石油,在我們國家是壟斷性行業,競爭性不強。無論你用不用得起,只要你需要,都是要買的。中石油,中石化,現在的盈利主要靠提價,量上已經不是主要的了。這絕對是利好,你可以聯想一下茅台,五糧液,東阿阿膠等等。他們提價了,就賣不出去了嗎?有這種想法的主要是我們自己心理出了問題。一時間難以接受,可最後還是要接受。通脹年年都在漲,工資卻不怎麼漲,不也接受了嗎?
㈧ 中國石化油價是多少
油價持續下挫,中國石化(0386)的煉油業務得以扭虧為盈,經營溢利愈拉愈闊,即使內地下調成品油價,減幅料小於國際油價跌幅。中石化昨日股價升11.7%,反彈力不弱,對此股可以看得樂觀一點。
油組減產溫和 難阻跌勢
外圍油價持續走低,對石化股有利。執筆之時,紐約期油價格每桶報63美元,較1個月前下挫了34%。歐美受金融海嘯沖擊,歐美經濟已肯定進入衰退,不少新興市場國家倚賴出口歐美,歐美需求減弱,將減低它們的對石油的需求。
供應方面,石油出口國組織(OPEC)早前於維也納召開緊急會議,商議由11月1日起,計劃把原油產量減少100萬桶,數量似乎太溫和。事實上,石油出口是中東國家的經濟命脈,沒有什麼誘因使它們大幅減產,在這供求關系之下,油價還是易跌難升。
中石化煉油主要由外國進口,外圍油價下跌對其十分有利。今年上半年,中石化每噸煉油虧損752元人民幣(同期平均油價為111.4美元);07年上半年,則有每噸265元毛利(當時平均油價為61.7美元)。收入方面,內地的成品油價格大約在每桶85美元水平,外圍原油價格已遠低於此數,令中石化肯定錄得盈利。
中國石油(0857)董事長蔣潔敏表示,集團的煉油業務從11月份開始錄得盈利。自採油多、進口少的中石油也錄得盈利,那自采少、進口多的中石化更不用說。
成品油價未見回落
㈨ 原油價格上漲對中石化是利好還是利空啊
1、理論上原油來價格上漲對自中石化是利空,因為中石化的主要業務是煉油,而所需要的原油絕大部分是需要進口的,進口的價格跟國際接軌,但是像汽油的價格是國家控制的,所以油價越漲成本越高,利潤收益就會降低;
2、除非汽油等產品的價格有相應幅度的上漲,否則很難抵消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
㈩ 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對中國石化是利好還是利空為什麼
當然不是利好消息。首先歷史證明了,國際原油下跌,中石化中石油也跟這版跌。
說說原因。大家都權看見了原油下跌帶來的成本下跌。但是卻沒有看見成品價格也在下跌。所以呢大家不但要看原油還要看成品油的國際形式。
再來看成品油下跌的大不大。應為這中間的煉化成本基本是不變的。假如(是假如)。一桶原油練半桶成品油。一桶原油下降由原來的100降到50.成本油由原來的120降到60。煉化成本長期10元。那很明顯煉油廠沒有原來賺錢了。雖然都是下降一半。因為原來能賺10元。現在已經不賺錢了。所以絕不能憑借一個消息來判斷具體形式。
這時候煉製成本越低的企業越能賺錢。所以大家還要看企業的成本大頭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