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鄂爾多斯市聖源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鄂爾多斯市聖源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是2005-11-14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注冊成內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容(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旗阿鎮阿鎮紅海子鮮魚一條街。
鄂爾多斯市聖源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50627779492984X,企業法人馬來田,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鄂爾多斯市聖源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天然氣供應,天然氣燃燒器具設備及配件銷售。(國家法律法規規定應經審批的未獲審批前不得生產經營)。在內蒙古自治區,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25050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3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鄂爾多斯市聖源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貳』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幾個收天然氣的收費點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幾個收天然氣的收費點?東勝區就有一個吧,你可以網上繳費的
『叄』 鄂爾多斯盆地
1.石炭—二疊系煤層
鄂爾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煤層主要分布於石炭系太原組及二疊系山西組。煤層總厚以北厚南薄為特徵。西北部烏海及東北部府谷煤層累計厚度達20~35 m,柳林—神木一帶厚度在10~20 m,而南部銅川等地煤層總厚度僅5 m左右(圖3-7)。
太原組各煤岩系形成於廣闊的濱海平原區,在成煤過程中形成了廣覆型富煤區。但是,由於各處古構造、古環境及同沉積構造的差異,導致了各地煤層富集程度的差別(表3-13)。盆地內石炭系太原組含煤層數較少,煤層厚度薄。該組共含煤5~12層,可採煤最大累厚度達36.50 m,含煤系數平均17.51%,最高達38.20%,其中僅10號煤(陝西俗稱「丈八煤」),是全區分布最穩定的主採煤層。
圖3-6 柴達木盆地及祁連地區侏羅系煤層等厚線圖
圖3-7 鄂爾多斯盆地石炭—二疊系煤層等厚線圖
10號煤層產於第二岩性段I旋迴的上部,在北部府谷、保德一帶厚0~20 m。在平面上10號煤層常與同期砂體過渡,被分為2~3個分層。由於砂體的影響,厚度變化較大。保德以南至宜川—富縣以北的中部區,含煤3~5層,一般可採煤1層,最厚12 m左右,含煤系數平均為10.35%,最厚15 m。吳堡礦區以南至韓城一帶的廣大地區,該煤層分布連續,厚度變化較小,含煤3~7層,一般厚度為4~8 m,最大12.42 m,含煤系數平均為7.0%,多以單層產出,局部有分叉現象(圖3-8)。在盆地南緣地區,10號煤層厚度變化較大,其中澄合礦區厚度為0~4.05 m,並常有大面積缺失。蒲白礦區至銅川一帶,煤層分布基本穩定,但厚度變化亦大,一般厚1~3 m,個別地段可達20.73 m,常有變薄、尖滅的現象,且厚度變化受沉積時基底古地形和同沉積坳陷作用的控制明顯,在古地形低凹處和同沉積作用較強的地段煤層沉積厚度大,在古地形凸起處和相對隆起處煤層變薄甚至尖滅。
表3-13 鄂爾多斯盆地太原組含煤情況一覽表
圖3-8 鄂爾多斯盆地吳堡地區太原組10煤層分叉現象
從表3-13可以看出,北部含煤性最好,是煤層的富煤區。由北向南,由東向西有逐漸變差的趨勢。區內大約在東經108°30′以東,是太原組可採煤層的分布區。富煤區則分布在銅川—延安—靖邊以東的廣大地區,以西為薄煤區。由東向西隨著逐漸靠近108°線的中央隆起區,煤層層數減少,煤層發生變薄或尖滅。
鄂爾多斯盆地下二疊統山西組煤層主要發育於盆地的西緣、北部及東部,含煤2~5層,其中4號煤為主要可採煤層。在烏海至橫山堡一帶煤層累計厚度一般大於12 m,含煤系數在8.1%~10.4%;陝西北部地區累計煤層厚度可達10 m,其中府谷地區厚0~13.13 m,吳堡一帶一般厚1.6~5 m,含煤系數在1.8%~38.2%;河東煤田一般為6 m左右,其中北部煤厚度可達16 m,含煤系數5.6~32.3%;南部韓城一帶厚0.18~9.25 m,一般厚1~5 m,含煤系數在0~17.3%(表3-14)。煤層厚度變化總體上表現為,東西向中間薄兩側厚,南北向南部薄北部厚。由韓城礦區中部向西至銅川逐漸變薄至不可采甚至尖滅,為零星分布的薄透鏡體,其餘均為局部可採煤層,大部分地區為透鏡狀或煤線,大致在榆林—延川—合陽一線以西本組煤層基本沒有發育;在南緣的渭北地區,由合陽至銅川一帶,仍有零星分布的透鏡狀薄煤或煤線,一般不可采。
表3-14 鄂爾多斯盆地下二疊統山西組含煤情況
2.三疊系瓦窯堡組煤層
上三疊統延長組、瓦窯堡組煤層僅在子長、志丹及洛川為中心的小范圍地區含煤。含煤最多可達32層,其中Ⅴ號煤為主要可採煤層。Ⅰ~Ⅳ號煤層厚度多在0.5 m以下,一般不可采,僅在局部地段可達0.6~0.8 m,極個別點厚度達1 m左右,其他煤層均為0.1~0.3 m左右的煤線。總含煤系數0.2%~1.9%。V號煤層發育在第4岩性段頂部,緊靠第5段之底油頁岩層之下,一般為單層產出,有時分叉為兩層。在第4段保存完整的地區,V號煤層均有分布,其厚度為0.2~2.95 m,呈層狀,為復雜或較復雜結構的煤層,含夾矸2~4層。分布連續的富煤區在子長—安塞間,其外為斷續分布的小面積可采區,煤層厚度及含煤系數均由富煤中心向四周逐漸變小(圖3-9)。
3.侏羅系延安組煤層
下、中侏羅統延安組是本盆地主要含煤地層,該組煤層層數多,總厚度大。盆地北部的杭錦旗、烏審及東勝的地區煤層總厚度一般為10~30 m,盆地西部馬家灘、鹽池至環縣及華亭地區煤層厚度多大於20 m,往南及往東煤層層數減少,厚度逐漸變薄。黃陵、延長至神木一線煤層尖滅(圖3-10)。各區含煤特徵如下。
在陝北侏羅紀煤田含煤多達27層,主可採煤層為3號、4號、8號和9號,局部可採煤層如2號、5號、7號煤層,1號和6號煤為零星可採煤層(表3-15)。各煤層基本產於4個岩性段的中部,每個煤層分別位於各段中級旋迴的頂部(圖3-11)。煤層厚度、間距、結構及穩定性以第3段含煤性為最好,含煤系數7.37%~12.7%,其次是第1段,含煤系數5%~8%。全組總含煤系數0.2%~0.9%,由東南邊緣向北西含煤系數逐漸增加。
侏羅系3號煤層是陝北侏羅紀煤田最發育的煤層,分布廣,連續性好,厚度大而穩定,一般厚3~5 m,最厚達12 m之多。由東北端的府谷至西部定邊,整個煤田幾乎都有3號煤層分布,尤以榆林、神木地區發育好,其可采面積約2萬 km2。富煤帶呈北東向帶狀分布,厚度中心位於榆溪河上游及榆溪河—禿尾河之間。煤層厚度變化的總趨勢由東南向北西逐漸增厚。由於成煤後直羅組河道的強烈沖刷,沿禿尾河形成一個北西向的薄煤區或缺失區,使3號煤的連續性遭到破壞。延邊以西至安邊一帶是煤層的變薄區,厚1~3 m。定邊一帶仍是3號煤的穩定分布區,厚3~5 m左右。
圖3-9 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瓦窯堡組煤厚等值線及可採煤層系數等值線圖
南部黃隴侏羅紀煤田中,3號煤基本沒有發育,僅在彬長礦區的局部地段見有透鏡狀薄煤或煤線。
4號煤層:產於第3岩性段旋迴的上部,主要分布於陝北侏羅紀煤田的東北段榆林以北的地區,亦是榆、神、府地區的主要可採煤層。榆林附近及其以南的地區多不可采。可采區內為厚度穩定、連續性好的中厚煤層,一般厚1.3~3.5 m,最厚達5.19 m。總的分布特點是由東南邊緣向北西逐漸增厚,厚度中心位於紅鹼淖一帶,呈北東向分布。該煤層在定邊地區為局部可採煤層,在黃隴煤田一般沒有發育,僅在彬長礦區可見零星分布的透鏡狀煤層。
圖3-10 鄂爾多斯盆地侏羅系煤厚分布圖
8號煤層:產於第1岩性段Ⅰ旋迴之頂部,寶塔山砂岩K標志層之上,與其下9號煤為同一煤組的兩個分層,二者常有分叉合並現象,是延安組中分布最廣的煤層之一,在陝北侏羅紀煤田中主要分布在榆溪河東北部和定邊一帶,其間為薄煤區或煤線,總的分布趨勢是由西南的榆溪河向東北逐漸增厚,厚度中心位於禿尾河上游紅鹼淖一帶,厚0.83~6.60 m。在黃隴侏羅紀煤田中該煤層為惟一主可採煤層,分布穩定、厚度大。主要分布在店頭、焦坪、彬長及阡隴幾個成煤盆地中,為該區的主要工業煤層,厚0~34 m,一般厚2~8 m。在盆地中由邊緣向中心逐漸增厚,由於該煤田中古隆起、同期河道及後期河道發育,往往破壞了該煤層的連續性,形成一個孤立的煤盆地,或在盆地中形成幾個富煤帶。
9號煤層:可采區主要分布在陝北侏羅紀煤田中,其展布和變化特點與8 號煤相似,亦是神府地區的主採煤層。在黃隴煤田中,局部地段僅是8號煤的一個分層,大部分地區沒有發育。
圖3-11 鄂爾多斯盆地安口礦區侏羅系主採煤層煤岩柱狀圖
甘肅華亭礦區5個煤層組含煤7層,主可採煤層為5號煤層,其平均厚度為46.51 m,局部可採煤層如2~2號煤層、2~3號煤層、3號煤層及4號煤層(表3-15),含煤系數5%。
寧夏汝箕溝礦區含煤地層共含煤11層,可采及局部可采者7層。可採煤層總厚度為22.95~45.38 m。5~2煤層為主要可采層、4~2煤次之,余為局部可採煤層。煤層結構多為復雜型,煤層間距變化大,為7~53 m之間。煤層總厚在達峰溝最大達34.02 m,至衛東和大嶺井田減薄至22.95~24.63 m,含煤系數為9%~13%,至立新井田煤系減薄為160 m,煤層分叉,厚度減薄到20.63 m,至北段和南段煤系厚僅30 m,煤層總厚度只有2.3~2.9 m,下部煤層已逐漸尖滅(表3-15)。
表3-15 鄂爾多斯盆地侏羅系煤層情況一覽表
從上述各主要煤層厚煤帶分布的特點可以看出:盆地西北地區煤層厚度相對較大、含煤性較好;盆地南部、東部含煤性變差,煤系厚度逐漸變小,煤層層數減少,厚度變薄;大理河以南,葫蘆河以北,吳旗以東地區無煤沉積。
『肆』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能在網上交天然氣費嗎
不能,只能在新聖天然氣營業廳交。
並且卡里的錢都已經充值在表裡,就是卡里余額為0才能去繳費。
『伍』 鄂爾多斯的「揚眉吐氣」是指什麼
鄂爾多斯的「揚眉吐氣」指的是鄂爾多斯這個地區的四大產業,分別是羊版絨,煤炭,稀權土和天然氣。
鄂爾多斯羊絨:鄂爾多斯白山羊羊絨被譽為「軟黃金」,該羊絨既柔軟又稀有,採用的周歲小山羊絨,達到世界羊絨纖維的最高標准。
鄂爾多斯煤炭:鄂爾多斯煤炭儲量1676億噸,佔全國的六分之一。
鄂爾多斯稀土:鄂爾多斯稀土的儲量達65億噸。
鄂爾多斯天然氣:鄂爾多斯天然氣儲量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天然氣的成份以甲烷為主,乙烷、丙烷次之,另含有少量異丁烷、正丁烷、二氧化碳、氮氣等。
(5)鄂爾多斯天然氣價格擴展閱讀
鄂爾多斯市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3.5萬年前,鄂爾多斯是著名的"河套人"繁衍生息的地方,也是"河套文化"的發祥地。
隨著社會的演變發展,這里有了游牧民族,並發展形成了古老的匈奴青銅文此基礎上,吸收和融合漢族和其它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形成了這一獨具風格的鄂爾多斯文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陵寢就座落在鄂爾多斯中部的鄂爾多斯金霍洛草原上。
在近代歷史上,這里曾暴發過著名的"獨貴龍"運動;1925年我們黨就在這一地區開展了革命活動,使這一地區成為我黨在內蒙古開辟革命工作較早的地區之一。
『陸』 鄂爾多斯盆地成為中國天然氣工業發展最快、儲量最多的盆地
20世紀80年代以前,沒有人認為鄂爾多斯盆地是一個重要的含氣盆地,通過對「煤成氣開發研究」項目的科技攻關,大量的實驗數據證實了含煤岩系可以生成數量可觀的天然氣,提出了鄂爾多斯盆地不僅在中生界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在古生界也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六五」「煤成氣開發研究」項目,1985),並確立了鄂爾多斯盆地天然氣勘探應以石炭紀—二疊紀含煤岩系為氣源岩,以勘探煤成氣為主的主導思想。由於指導思路明確,鄂爾多斯盆地天然氣勘探迅速取得了重大進展(圖2-2)。80年代初期只有勝利井、劉家莊兩個儲量小於30×108m3的小氣田,於80年代末發現了靖邊大型氣田,90年代以來,又相繼發現了蘇里格、大牛地、榆林、烏審旗、子洲、神木等一批特大型、大型煤成氣田,鄂爾多斯盆地煤成氣儲量達到25025×108m3(2010年底),躍居全國之首,佔全國氣層氣儲量的33%。僅蘇里格煤成氣田的儲量就為全國氣層氣總儲量的14.5%。近期勘探成果表明,在蘇里格氣田東、西兩側還發現有工業氣井,氣田范圍和儲量還在繼續增長(註:2011年新增量為900×108m3)。
圖2-2 鄂爾多斯盆地煤成氣理論指導前後發現的氣田對比圖
(據戴金星等,2010)
30年來,鄂爾多斯盆地天然氣儲量增長了740倍,在2009年形成了年產氣208.15×108m3的天然氣生產基地。鄂爾多斯盆地成為第一個年產天然氣超過200×108m3的盆地,成為中國天然氣工業發展最快、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最多的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