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買進股票的成本價是不是就是保本價
指買入股品的成本價,是股價+每股買入平均手續費。賣出時還要交同樣比例手續費。實際上你的股票成本價是買入股票價+買入股票平均每股手續費+賣出股票平均每股手續費。8.48元賣出你會賠掉賣出時的手續費。
B. 買的價過高,是不是低價再買進會把成本價格拉低那這個新的成本價是怎麼算的呢
舉個例子 比如你10塊買了1000股某股 就是1W塊
跌到了9塊 你已經虧損了10% 只有了9000塊
你9塊又買了1000股 加起來是1W9的本 虧了1千 就是虧了4%多 成本變成了9.4
C. 剛學股票請問在資金帳戶里 買進股票後顯示的成本價是不是就是
是這樣的,券商有時候會根據各個股票有變化。
D. 為什麼我委託買進去的價錢跟交易成功後的成本價不一樣啊
委託價格與成本價格是兩個概念。
委託價格如果成交了,可稱為「成交價格」,指的是股票當時的成交價,例如你的4.62元。
成本價格除了股票的成交價外和包括一些其他費用,所以你的成本價為4.68元。
我們在買賣股票過程中除了買賣的成交金額外,還需要上繳一些其他費用,包括:1.傭金。買股、賣股都需要按照成交金額的一定比例上繳。各證券公司傭金不同。
2.過戶費。上證交易所的股票在買股、賣股中按照股票數量的千分一收取,起始價1元。深證交易所免過戶費。
3.印花稅。目前為止,該費用只有在賣股時收取,按成交金額的千分一收。
舉例:
買進上海A股2000股,成交價5.80,傭金券商給我1‰
所以有:
成交金額5.80*2000=11600元
傭金額 11600*1‰=11.6元
過戶費 2000股*1‰=2元
買入無印花稅
發生金額 11600+11.6+2=11613.6元
你會發現除了買股票的11600元外,我們還花掉了13.6元,我們用11613.6/2000=5.81 ,這就是成本價了。
理論上是這么計算的,我用的是通達信的看盤交易軟體,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按照上面的計算方式計算,系統顯示的成本價與我計算出的成本價不符,比我計算的多出0.018元,我只買過兩只股票,他們都是差0.018,可以說樣本十分小,得出數據不具有代表性,但是很值得研究。
呵呵!!!
E. 股市里的成本價是買入時的價格嗎
你好,成本價一般是買入價格+每股買入分攤的傭金,保本價則是=買入價格+每股買入分攤的傭金+每股賣出預估分攤的傭金+每股賣出預估分攤的印花稅+每股買賣分攤的過戶費(滬股才有深股創業板均無)
F. 股票委託價 成本價 買入成本 是什麼意思
你委託價是19.25元可是沒有買進,而別人有低於你的委託價想賣出的,也就是說在你提回交買入委託價答的同時,別人也提交了委託賣出價格18.91元,他的賣出委託價比你買入委託價底,所以系統自動給你買入,所以最後的成交價是18.91,系統顯示的成本價是成交價加上手續費後的價格,也就是說你必須得等股票價格漲到成本價以上才算盈利(系統是給你把手續費和股本攤在一塊顯示的,便於你看盈利)。
至於你說的「委託價19.25 是19250元 買入成本 才 18950 那我不是多給了證券商 300元了??
」這是不會的,這300元是你自己的,你查看可動用余額就可以,你現在的資產等於:股票市值加可動用余額。
G. 成本就是進貨的價格是多少就是成本
如果是從事零售行業的話:
成本=產品進價+庫存費用+水電房租+折舊+稅費
如果從事生產行業:
本人十分贊同樓上的助理先生的意見!
H. 請問實際成本是不是只是買價,不包涵運費
實際成本應包涵運費,因為根據新企業會計准則:
企業外購存貨主要包括原材料和商品。外購存貨的成本即存貨的采購成本,指企業物資從采購到入庫前所發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
(一)存貨的購買價款,是指企業購人的材料或商品的發票賬單上列明的價款,但不包括按規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稅額。
(二)存貨的相關稅費,是指企業購買、自製或委託加工存貨發生的進口關稅、消費稅、資源稅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等應計人存貨采購成本的稅費。
(三)其他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即采購成本中除上述各項以外的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如在存貨采購過程中發生的倉儲費、包裝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等。這些費用能分清負擔對象的,應直接計人存貨的采購成本;不能分清負擔對象的,應選擇合理的分配方法,分配計人有關存貨的采購成本。分配方法通常包括按所購存貨的數量或采購價格比例進行分配。
對於采購過程中發生的物資毀損、短缺等,除合理的途耗應當作為存貨的其他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計人采購成本外,應區別不同情況進行會計處理:
1.從供貨單位、外部運輸機構等收回的物資短缺或其他賠款,應沖減所購物資的采購成本。
2.因遭受意外災害發生的損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損耗,暫作為待處理財產損溢進行核算,查明原因後再作處理。
商品流通企業在采購商品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等進貨費用,應計人所購商品成本。在實務中,企業也可以將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等進貨費用先進行歸集,期末,按照所購商品的存銷情況進行分攤。對於已銷售商品的進貨費用,計人主營業務成本;對於未售商品的進貨費用,計人期末存貨成本。商品流通企業采購商品的進貨費用金額較小的,可以在發生時直接計人當期銷售費用。
I. 買入價格和成本價格是怎麼計算的
買入價格就是你實際成交的價格,不用算。交易軟體上的成本不用考慮是否精確,會有幾分錢的誤差,他提供的值只是作為參考。
你買入傭金5塊,賣出傭金5塊,所以你至少要賺10塊才能保本,100股則每股要漲0.1元,加到你的買入價格0.867+0.1=0.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