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有些股票一上市就狂升,有些就狂降
中國投資者不成熟,估值能力比較弱,大量的資金都在投機,越漲越買,越跌越賣,這樣助漲殺跌的行為會使股票大幅上漲,也會瀑布式地殺跌.
上市公司的價值決定價格,一般上市第一天都是漲的,跌的就太點背了,要麻就是公司股票發行價格過高背離了價值,所以往下跌,
② 影響葯材市場價格變化的因素有哪些
一般認為市場價格變化是取決於產品供需雙方的變化,如供大於求,市場就疲軟蕭條,價格就降低,貨源太多還可能形成爛市,無人問津;如求大於供,市場就活躍,價格就會攀升,有時還會出現預想不到的「天價」;當供求雙方基本持平時,價格和市場也會比較穩定。但影響供求雙方矛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要認清中葯材是給人治病救命的特殊商品。不會因葯材價格上漲,有了病就不吃葯,不治病,也不會因葯價降低沒病吃點便宜葯。葯材中也有一些是葯食同源的中葯,如桔梗,除葯用外,還可做蔬菜淹制鹹菜供食用,如有出口其需要量可能增大;還有些滋補強壯葯,如枸杞、西洋參、、黃芪、黨參等等,這些葯材在價格便宜時,確實可吃點便宜葯來滋補身體,但它和水果,蔬菜等食品的需要量相比,還是相差甚遠,其需要量也是有限的。對那些純粹是葯材來說,其需要量是比較穩定的。比如,治療流感和肝炎的板藍根,在價格每千克4元時,它的年需求量是8000噸,價格上升到12元時(上漲2倍),它的年需求量還是8000噸,當價格下跌到2元時,年需求量還是8000噸。它的需求量除正常需要外,還受當年流感和肝炎的流行情況,以及自然災害等的影響,除非出口量增加或擴大醫療范圍,其需求量才會有較明顯的變化,多了就會爛市。所以中葯材才會有「葯材多了是草,少了是寶」,「黃金有價,葯無價」的說法。因葯材的需要量比較穩定又不是太大,客觀因素的影響作用較大。其影響因素主要有下面幾點:
(1)葯材的種植年限和栽培技術的難易程度 一、二年生葯材的生長周期短,栽培技術比較容易,或生長適應性較強,適宜生長的范圍較廣,生產恢復較快,容易引起生產過剩,市場的周期性變化就較短。如款冬花(以花蕾入葯有潤肺、止咳、消痰下氣的作用,是常用中葯)在1985年6月市場價是4~6元(元/千克下同),款冬花主要靠野生資源,因價格很低,農民沒積極性,不願上山採挖,1986年6月漲到30~32元,一年就漲5~6倍,因而刺激農民積極採挖野生冬花,甚至進行人工栽培,貨源多了,價格又逐漸下滑,1989年6月跌為20~24元,因庫存量大,價格一時上不去,長時間低價,1990—1995年長期徘徊在12~17元,又挫傷了農民采葯種葯的積極性。農民多年不種不採,1996年6月又暴漲到50~60元,比1985年漲10倍,1996年8月再漲到80~90元,產新後12月份又回落到50元左右,1997年下半年又漲到100~150元,最高價180元,1997、1998年農民再次大量種植,直到1998年10月產新後才開始下降,到1999年以後急降到15~20元。因為冬花是一年種一年收,栽培技術比較簡單,生產恢復很快,種植面積大了,又會造成產品過剩和價格的下跌。
太子參以塊根入葯,是一種滋補強壯葯,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等功能,適應性較強,我國許多地方都可以生產,主產江蘇、山東、安徽、浙江、上海、福建等地,是越年生植物。秋季栽種,冬季長根,春季發苗,夏季枯萎休眠,生長季短。生產的恢復更快,1986年前因產量大,供大於求,1985年出現爛市,出售價只有1元/千克,葯賤傷農,農民不願再種,產量減少,加上庫存量也逐漸減少,價格開始回升,1990年底突破百元大關,由於媒體的炒作,許多發財致富的小廣告滿天飛,又刺激農民種植太子參的積極性,特別是1992年秋農民大量購種擴種,1993年產量大增,再次跌入低谷為4~5元,農民再縮小種植面積,加上部分地區遭受水災,產量大減,1995年產新後又升到14元,1996年7月產新後再升到16~20元。
冬花和太子參都是一年生葯材,其市場變化快,大起大落的周期短,下面再舉一個多年生葯材,黃連,從種子育苗到收獲大概需6~7年的時間,市場的周期性變化起碼也需6~8年以上,黃連的栽培技術難度較大,技術較復雜,需搭棚遮蔭,生產的發展和恢復相對會較慢,市場的周期性變化可能會更長。從解放後黃連生產的變化,看黃連市場的周期性變化,20世紀50年代,國家比較重視葯材生產,黃連生產也有所發展,當時全國黃連的年產量達20萬千克,年需要量也約20萬千克,供需基本平衡,到60年代因政策原因,以糧為綱,對黃連生產不加重視,生產管理不善,加上自然災害,黃連產量劇下,年均產量只有14萬千克,1965年最低已降到8萬千克,而此時的年需要量已增到50萬千克,出現嚴重的供求缺口,因當時是計劃經濟時代,價格比較穩定,70年代生產有所恢復,年產50萬千克,供求緩和,1975年以前的市場價格,基本上穩定在20元以下,80年代初改革開放,市場放開,黃連的價格也逐漸攀升,到1985年曾達到50~58元,最高價曾出現過120元的高價。當時確有一批黃連專業戶脫貧致富,成為當時的萬元大戶,當地產區也曾流行過這樣一句「要掙錢,種黃連」的口頭禪,農民一哄而上爭種黃連,從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種植面積一路攀升,1982年的種植面積只有1066公頃,1984年已發展到2467公頃,1986年又創歷史新高達3600公頃,1980—1990年平均每年種植2670公頃左右,年總產量達400萬千克,產量劇增,導致市場價格猛跌,如1988年初還曾從1986年的40元升到60元,但當年下半年就猛跌到20元,1989年後一直保持在17元左右的低谷,並維持到90年代。如1994年著名黃連主產區四川(現重慶)石柱黃水鎮的收購價跌到7元的慘狀,市場的反差太大,變化太快,葯賤傷農,葯農心有餘悸,縮小種植面積,有的甚至不敢再種,黃連是多年生品種,80年代末種的要到1995年以前才能收獲,所以1995年以前的產量是相當大的,如1992年可產250萬千克,1993年可產165萬千克,加上庫存153萬千克共有320萬千克,1995年以後雖產量銳減,但由於庫存量大,又可維持幾年,市場價格還是慢慢回升,1995—1996年回升到24~26元,1998年升到40~45元,1999年升到70~80元,從2000年8月開始猛漲,只有100天左右就從春天的80元上漲到240元(最高達280元),是年初價格的3倍,是十年前的十幾倍。由於價格飛漲,有些葯農致富心切,把還沒有到收獲期的3年生黃連也挖出來賣,由於質量較差和未足干就急於出售,價又降到200元以下,最低降到150元左右,2001年上半年基本上穩定在180~200元之間,下半年再降到110~120元之間。
(2)國際金融大氣候的變化,也會影響出口葯材的出口量及價格變化 如20世紀90年代中期,亞洲的金融危機,引起整個地區經濟蕭條,大大影響我國中葯材的出口量,最典型的可說是韓國對我國桔梗的進口,桔梗以根入葯是主治外感咳嗽,咽喉腫痛和支氣管炎的治感冒要葯,在韓國主要把它作為蔬菜食用,多作鹹菜食用,韓國與我國建交後,大量進口我國鮮桔梗,1994年每千克鮮桔梗收購價3元,1995年升到6元,1996—1997年最高價達8元左右,致使干桔梗減少,而帶動干貨價格的上漲,從3元一路上漲到15元左右,667米
(3)自然災害的影響 如水災、旱災使許多葯材減產。某種疾病的流行,如20世紀80年代上海一帶甲肝流行,使板藍根貨奇缺;1998年年底流感流行都拉動了板藍根價格的上漲。
(4)某些葯材的葯性作用比較相近,可相互替代也會引起市場價格的變化 如人參和西洋參的葯性相近,自80年代初西洋參在我國大面積引種成功後,由於西洋參的醫療保健適用范圍比人參廣,多數人都改服西洋參進補,人參的用量明顯減少,90年代後人參的價格一蹶不振,價格一直翻不起身來。
(5)某些葯材用途的擴大,新葯的開發都會引起該葯材需要量的增加 近年來由於對銀杏葉和杜仲葉治療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開發,使原本被廢棄的葉有了醫用價值而身價倍增,又是出口創匯的葯材,需求量大幅度增長。丹參由於進一步開發用於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效果顯著而被廣泛地應用,用量大增,也會拉動價格的上漲。
(6)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也會引起葯材價格的改變 如國家緊縮銀根,則可用於收購葯材的資金減少,葯材價格必定會下跌。
1998年國家出台一系列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森林的政策,對一些需要搭棚遮蔭栽培的葯材如人參、西洋參、三七、黃連等由於不能隨便砍伐森林搭棚,因搭棚材料缺乏,只能研究改變遮蔭方式,如採用尼龍網棚(造價較貴需投資)或採用林葯間作或其它高稈農作物間套作,由於栽培方式的改變,需要實踐探索經驗,掌握技術,所以現階段對這類葯材的發展不會太快,有些需用木材拌栽作營養源的真菌類葯材,如天麻、茯苓、豬苓等。其發展也會受到一些限制。對那些木本葯材來說,其發展會得到保證,可做到有計劃種植和有計劃砍伐,葯材的質量會更有保證,不會因亂砍亂伐而降低葯材質量。以上這些葯材栽培,由於受國家政策的保護,不能隨便亂砍亂伐,其價格可能會上漲一段時間,以後會比較穩定。
還有,國家為保護生態環境,防風固沙,禁止甘草亂采亂挖,暫時野生甘草會減少,暫時價格也可能會上漲一些,相反它可能會大大刺激人工種植甘草的發展,當人工栽培的甘草大量種植後,甘草的價格可能很快又會滑落。
(7)人為的炒作,在葯材價格的變化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 有許多葯材的供求關系,並不像人們宣傳的那樣失去平衡,有些小品種葯材,只要投入一定量的資金就很容易控制相當數量的貨源,進行壟斷經營,加上媒體的炒作,更會造成市場的混亂。如前些年的款冬花,1996年前長期徘徊在12~17元/千克,因媒體炒作,使價格一漲再漲,1996年下半年已漲到80~90元/千克,1997年下半年又漲到100~150元/千克,最高價曾創180元/千克的記錄,直到1998年10月產新後才開始下降。又如太子參,前些年所謂「發財致富」的小廣告鋪天蓋地而來,價格出現大起大落,曾出現過210元/千克的天價,農民大量擴種後價格又出現大滑坡,曾出現1元/千克的地價而爛市,無人問津。
③ 決定價格既不能無限上漲,也不能無限下跌的原因是什麼
價格不會持續下降和上漲,根本原因是價值規律。
根據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價格在供求關系的影響下,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商品價格下降時,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同時,商品生產者由於價格下跌利益受損,就會減少供應,從而導致供不應求,價格必然回升。
反之,商品價格上漲時,需求量會不斷減少,同時商品生產者會增加供應,導致供過於求,價格回落。
④ 網傳茅台酒價格下跌,當初茅台酒為什麼會那麼貴
說到茅台酒,想必每個人腦子裡面冒出來的,都有一個共同的字:貴。
茅台酒貴,那可是有理由的。要知道每一瓶流入市場的茅台酒,至少需要5年的時間才能生產出來,就憑著這一點,茅台酒就應該賣的那麼貴。
為什麼茅台酒會用長達5年的時間,生產一瓶酒呢?首先就要從茅台酒的曲葯來說起。
喝過茅台酒的朋友,應當對於桌上的那瓶礦泉水感到很好奇。礦泉水的作用是為了使我們漱口,使口腔保持最好的狀態,味蕾能在正常的情況下,體味到飛天茅台的感覺。
如果吃了麻辣火鍋再喝茅台酒,和你用礦泉水漱過口以後喝茅台感覺是不一樣的。
那麼貴的酒,那麼好的酒,還是要好好的去感受一下才行。如若不然就成了豬八戒吃人參果了。
⑤ 2022年人參會漲嗎。人參屯的那麼多
你好!物價是年年在漲的,人生也會漲。雖然屯子多,但是現在養生的人也特別多。
⑥ 長白山人參價格為何暴跌
長白山人復參價格為何暴跌?價格遠制低於商城幾倍,現在買真劃算
人參能增加肝臟代謝各物質的酶活性,使肝臟的解毒能力增強,從而增強機體對各種化學物質的耐受力。
長白山人參價格為何暴跌?價格遠低於商城幾倍,現在買真劃算
人參內含有一種叫人參皂甙的化學物質,它對調節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強心、抗疲勞、調節物質代謝等有明顯功效。
長白山人參價格為何暴跌?價格遠低於商城幾倍,現在買真劃算
人參也常作為去看望病人、老人相當不錯的禮物,所以人參價格一直高居不下。
長白山人參價格為何暴跌?價格遠低於商城幾倍,現在買真劃算
純天然的有機綠色參,源自長白山的「參」情厚誼,切片紋路清晰,均勻薄厚。
長白山人參價格為何暴跌?價格遠低於商城幾倍,現在買真劃算
有補氣安神、止咳平喘、延年益壽的功效。用於眩暈不眠、心悸氣短、神經衰弱、虛勞咳喘。【貨到付款】長白山野生靈芝-送鹿茸。
長白山人參價格為何暴跌?價格遠低於商城幾倍,現在買真劃算
蒲公英渾身是寶,尤其是它的根,喝水放幾顆有效預防三高,有效殺菌,它還是天然的消炎葯,消炎止痛小故顯著。
⑦ 萬良人參最新價格暴跌
萬良人參最新的價格暴跌之後,它的價格是相比於以前的價肯定是要低了很多。
⑧ 人民幣為什麼對外升值卻對內貶值
在國際上吵嚷人民幣升值的同時,在國內,人民幣卻大幅度貶值。 人民幣對內貶值的表現,就是全面的、大幅度的物價上漲。 今年月,蘭州牛肉拉麵漲價事件,正式拉開了人民幣對內貶值的序幕。一個月內,豬肉(精肉)價格從每市斤12元上漲到18元,極大地影響了群眾的生活質量,驚動了中央政府。 臨淄區的樓房價格,就像坐著直升飛機,2005年1800元每平方,2006年2400元,今年3500元!致使工薪階層的積蓄化為烏有。 這可真是天大的怪事:人民幣外升值對內貶值!!! 關於人民幣對外升值,也就是相對美元升值,已經講清楚了。 下面就著重講講對內貶值的怪現象。 1、儲備外匯1.4萬億美元=額外發行人民幣13萬億元 歷史上,中國一直缺乏外匯。改革開放之後,對於外匯,就像摘星星一樣艱難、珍貴。 1996年7月1日,中國實行《結匯、售匯及付匯管理規定》,要求外貿企業獲得的外匯,必須全部按國家牌價售給外匯管理局。 國家外匯管理局,一股腦地把外匯全部劃拉過來,耙攏著,就像母雞抱窩一樣,絲毫不肯放手。不講求效益、後果,只是配合「斜驢」表演——往自己臉上貼金,建設「政績工程」。 國家外匯管理局出動什麼包買外匯?答案:人民幣。 中國外匯儲備1.4萬億美元,就是外貿企業用1.4萬億美元外匯,全部換取了人民幣,相當於國家在正常的國內流通領域,額外多發行了11萬億元人民幣。但是,這11萬億元人民幣,所對應的是國家外匯管理局的美元儲備,而不是市面上的貨物。 也就是,國內市面上,有11萬億元人民幣,沒有對應的貨物。 2、人民幣置換外匯出走 貪官聚斂的贓款,都在地下錢庄兌換成美元逃到國外,把人民幣撇在了國內。這些人民幣,對應的是逃到國外的美元,在國內也沒有貨物對應。據估計,約700億美元,撇下人民幣5000億元。 許多暴發戶、企業家,全家移民國外,也用人民幣置換走了若干美元。不知多少。 3、人參置換蘿卜 中國以低工資、低附加值、低價資源,出口了貨真價實的商品。但是,進口的卻是「高附加值」商品,價值虛高。 也就是,中國出口人參,換來蘿卜,堆放在國內市面上,按人參的價格進行蘿卜交易,自然,物價就上漲了。 進口的石油、鐵礦石大幅度漲價,也是人參置換蘿卜。 綜上所述,中國國內額外發行大量人民幣,卻沒有對應的貨物,導致物價上漲,也就是人民幣貶值。 看來,人民幣對內貶值,主要是《結匯、售匯及付匯管理規定》惹的禍。另外,地下錢庄也有干係。
⑨ 為什麼人參果因名氣大被追捧,價格卻從100跌到5塊一斤
過度的炒作和追捧。農民說這都是由炒作引起的。人參果就是如此。說到人參,每個人都知道它很珍貴營養價值高,所以很多人把人參果視為珍寶。除了炒作之外,人參果在過去也很受歡迎,最高可賣到數百元一公斤。
人參果種植困難,成本相當高。現在只賣5元一斤是賺不到錢的。難怪許多農民說這是炒作造成的。以前,很少有人種植價格高,農民也不擔心銷售。現在價格暴跌不僅賺不到多少錢,還讓人擔心沒人想要它。
事實上,炒作對農產品有好處。它可以讓每個人都知道水果的好處,並吸引每個人去購買。然而,如果它被過分吹捧,它將不起作用。每個人都會跟隨種植的趨勢,最終只會傷害最早的種植人參果的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