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中俄貸款換石油

中俄貸款換石油

發布時間:2021-07-06 12:31:55

『壹』 為什麼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同中國暫停了有關從中方獲得250億美元貸款的會談

據俄新網11月12日報道,俄羅斯和中國兩國工作小組就中方向俄兩家石油公司提供250億美元貸款,以及建設東西伯利亞至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國支線等問題在北京進行了談判,但雙方在一些問題上存在的分歧使談判暫時停止。報道稱,雙方主要是在貸款利率和國家擔保問題上存在分歧,因此談判沒有取得成果。參加談判的俄代表團部分成員已返回莫斯科。對此,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副總裁巴爾科夫表示,他對談判暫停表示遺憾,希望談判能夠繼續進行。他說,如果未來不能就貸款問題達成協議,該公司將尋求國家的幫助及吸引他國貸款。

此消息立即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並引發了對中俄能源合作前景的猜測。不過,更多分析認為,這只是國家談判中正常的「戰術性分歧」,不會影響兩國戰略關系。俄《生意人報》13日報道稱,雖然中國人傳統上是一個厲害的談判對手,但談判不會中斷,因為這是兩國領導人已達成的共識。

《莫斯科時報》13日報道稱,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的官員也表示,他並不認為將會中斷談判。俄中經貿合作中心總裁薩納科耶夫表示,現在談論中止談判是錯誤的,最終合同文本的准備工作仍在進行。他認為,俄方在談判中維護自己的利益,中方也是個困難的談判對手,但這不意味著無法達成一致。他表示,目前雙方都在尋找折中方案,這是正常的談判過程。薩納科耶夫表示,經驗證明,雙方最終將達成協議。

俄媒體報道稱,根據中俄兩國10月28日,在莫斯科簽署《關於在石油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關於斯科沃羅季諾-中俄邊境原油管道建設與運營的原則協議》等能源領域合作文件,俄在未來30年內每年應通過這一石油管道輸送1500萬噸石油。同時,中國可能為此分別向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提供150億和100億美元貸款,但雙方將就貸款條件進行協商。按俄主管油氣的副總理謝欽的話說,雙方應在11月25日之前簽署正式的商業協議。

更多的俄羅斯專家認為,中俄兩國的這項談判,只是兩國能源合作的一部分。此項合作一方面使中國獲得穩定的石油供應,但也能幫助俄羅斯。如果此事大幅推遲,將對俄羅斯政府的能源戰略造成打擊。另外,在國際石油價格不斷下跌之時,這也會給俄羅斯一些大公司的財務造成額外壓力。有分析稱,在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關系處於艱難之際,俄正試圖向外界展示其與亞洲能源消費國之間的戰略關系,所以「中止談判看上去確實很像俄方的某種談判戰術」。路透社報道稱,中俄石油談判暫停的消息傳出後,相關的俄兩大石油公司股價重挫。

目前,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俄國內經濟形勢並不是那麼「樂觀」,油價下跌、盧布走軟、外債激增、失業率增加等一連串難題都讓「梅普組合」撓頭。也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中俄石油管道合作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但這似乎讓俄國內的某些人感覺心裡不舒服,俄國內再次針對中俄石油合作出現了讓人不愉快的「雜音」。俄《獨立報》10月30日曾發表題為《俄羅斯可能落進中國人陷阱》的文章稱,一方面,俄羅斯今年的公司外債已超過5300億美元,同時,因國際金融和證券市場危機而出現的再貸款問題,俄羅斯許多大公司瀕臨破產。另一方面,俄羅斯石油公司和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卻在政府許可下,「准備更深地陷入債務泥潭」。文章引述俄前央行副行長阿列克薩申科的話稱,「最終俄羅斯石油公司將嚴重依賴中國市場,並不得不以中國夥伴提出的價格向他們供油。」

據俄《生意人報》披露,備忘錄中沒有規定貸款利率,但雙方初步同意利率在6%至9%的水平上。但中方目前要求將固定利率變為以倫敦同業拆借利率(LIBOR)為基礎的浮動利率。第二個問題是還貸的擔保。此前預計,俄羅斯石油公司以石油供應為擔保,石油管道運輸公司以管道基礎設施抵押為擔保,俄羅斯政府提供國家擔保。但消息人士表示,目前中方提出了五項不同形式的擔保,從國家擔保到石油開采和收入擔保。

該報道稱,為刺激國內經濟發展,中國政府通過了總額約600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重點包括在2010年之前投資發展城鄉電力設施和基礎建設,以及煤炭開采運輸等項目,但迴避了燃料能源行業。該報認為,從2005年開始,中國經濟從煤電轉向側重天然氣和核能發電。很可能,這一投資計劃意味著該項目被凍結若干年,客觀上降低中國石油需求的增長。

這從側面暴露出少數俄羅斯人那種「不是滋味的心理」。還記得,前一段時間,中俄油氣管道和供油談判時,俄方總堅持「市場原則」不放鬆,要一切按「市場價」、「歐洲價」,按「市場規則」、「歐洲標准」。那麼為什麼,當雙方在開始進行「石油換貸款」的談判時,我們像俄羅斯人所說的那樣尊重「市場價」和「國際標准」時,他們就不願意了呢?呵呵,和俄羅斯人談事兒,「他不佔你便宜,就是你佔便宜了」。

至於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副總裁巴爾科夫所說「他們可以到別國貸款」,我看,這位先生在說這話時自個兒心裡也沒底兒吧!現在西方國家都是「自救」,根本沒有時間管別國的「閑事」。除非他們認為,「管這閑事」的確有利可圖。就連俄羅斯前一段時間熱炒的「給冰島的40億美元的貸款」為啥最終不了了之了,那說明俄羅斯自己手上可用的錢也不寬裕。其次,那也是兩國的「商業談判」沒談攏。

記者認為,中俄能源合作,特別是油氣合作「走走停停、磕磕絆絆」是正常現象,我們沒有必要大驚小怪。也許,這些「彎路」正是中俄能源合作最終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其實,中俄能源合作似乎一直是「小插曲」不斷,但也雙方總能「克服萬難,走向勝利」,這正是由於兩國間存在的政治互信和經濟互需。也相信這種互信和互需能成為中俄能源合作的「穩定器」。

『貳』 貸款換石油具體是什麼意思(越詳細越好,謝謝)

貸款換石油,就是你要借錢,我貸款給你,你欠我人情,用石油來還。。。

『叄』 中俄輸油管線起點是俄羅斯那個油田

中俄原油管道於2009年開始動工,北起俄羅斯的Skovorodino鎮,南至中國石油生產及精煉中心大慶市,與俄羅斯正在修建中的東西伯利亞油田至太平洋段輸油管道相連接,全長1,000公里。該輸油管位於中國境內的927公里管道焊接工作已經完成,而位於俄羅斯境內較短的一段也將很快完工。該原油管道項目其實在數年之前就已列入規劃,但直至2009年2月中俄兩國簽署了貸款換石油協議之後,該輸油管道才最終開始動工。根據兩國達成的貸款換石油協議,中國將向俄羅斯提供250億美元長期貸款,而俄羅斯方面將於2011-2030年間通過該管道向中國輸送共計3億噸石油,相當於22億桶原油。

『肆』 中俄石油大單是怎麼回事

「中俄、石油、合作協議」,在近日的全球媒體上沒有什麼詞彙能比這些詞彙出現頻率更高、更吸引人們的眼球了。

二月十七日,中俄簽署了兩國間有史以來最大的能源合作協議:俄羅斯承諾未來二十年向中國提供三億噸石油,以換取中國向俄兩家石油公司提供二百五十億美元的貸款。該消息一經發布,世界各國媒體就此事件迅速展開熱評。

石油大單令世界羨慕

自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石油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面對日益加劇的資源爭奪戰,面對嚴峻的伊拉克形勢及其對世界石油市場可能產生的後果,中國和俄羅斯都在構築自身的多元化油氣戰略。與俄羅斯加強油氣方面的合作,是中國油氣戰略中的重要環節,也是俄羅斯的利益需要。這種雙贏戰略顯然令西方羨慕。

美聯社十七日的報道稱,俄羅斯和中國今天在北京簽署了一項價值二百五十億美元的大型能源協議。由此,中國將可確保未來二十年裡來自莫斯科的石油供給。作為回報,俄羅斯獲得了急需的貸款。

報道引述某石油問題分析家的觀點說:「這項協議對俄羅斯石油公司來說至關重要。該協議讓一些企業如釋重負。在融資問題上

他們所面臨的選擇曾十分有限。」

也有媒體報道說,在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俄羅斯尋求擴大其在東亞市場的影響力之際,該國同意向中國提供二十年的石油,作為回報,中國將向其提供二百五十億美元貸款。

俄羅斯目前正尋求通過修建輸油管道、准許運輸液化天然氣、主辦二0一二年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等來擴大其在東亞的影響。

西方擔憂肥水東流

當中俄簽署石油大單後,西方媒體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報道,某些報道明顯流露出對中俄能源合作或將沖擊西方利益表示擔憂的情緒。

《參考消息》報道,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報道說,位於莫斯科的烏拉爾西伯利亞投資銀行首席策略師克里斯·威弗指出,如果不減少對西方的出口,俄羅斯現在無法向中國輸送那麼多石油。

對此,有分析人士警告,由於俄羅斯今年面臨石油產量不斷下降的問題,俄羅斯可能不得不把原本輸往西方的原油轉移給中國。

報道還說,該協議緩解了俄羅斯兩大國營能源巨頭的融資需求,並使中國這個世界上第二大石油進口國獲得了重要且有保障的石油供應來推動經濟增長。

『伍』 中俄石油協議價格是實時市場價

在最近的全球媒體「中俄石油合作協議」無法用語言來出現的頻率比這些話,更吸引人們的眼球。
年2月17日,兩國簽署了中俄能源合作協議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俄羅斯承諾在未來二十年,提供3億噸石油到中國,以換取中國向俄兩家石油公司20 - 五十億美元的貸款。該消息一經發布,就這一事件在世界媒體的迅速熱鬧。

最大單一油

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世界羨慕,石油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面對不斷增長的資源戰爭,面臨可能出現在世界石油市場上,中國和俄羅斯正在建立自己的多元化的石油和天然氣戰略的一個嚴重的伊拉克局勢及其後果。與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合作,以加強中國石油方面和天然氣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俄羅斯需要的利益。這顯然是一個雙贏的戰略,使西方羨慕。美聯社

17日報道,俄羅斯和中國在北京簽訂了二十五個十億美國價值的大型能源協議,美元今天。因此,中國將確保在未來二十年中,石油供應從莫斯科。作為回報,俄羅斯獲得所需的貸款。

引用的觀點石油分析師的觀點,說:「這項協議是至關重要的俄羅斯石油公司的協議,以讓有關企業融資
他們
..面臨的選擇是非常有限的一些救濟。 「

有媒體報道,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俄羅斯尋求擴大其在東亞地區的影響力之際,國家同意提供二十年的中國石油,作為回報,中國將twenty-five十億美元提供貸款。
- 俄羅斯通過管道的建設目前正在尋求使液化天然氣的運輸,2012主辦APEC峰會等,以擴大其在東亞地區的影響力。

西方怕肥東方國際玩具時,中俄簽署石油大單,第一次西方媒體曾報道,有報告清楚地表明,中國和俄羅斯,或影響西方的利益之間的能源合作表示關注情緒。

「參考消息」報道,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報道,在莫斯科,烏拉爾西伯利亞投資銀行首席策略師克里斯·威弗說,如果不減少出口到西方,俄羅斯現在無法向中國運輸這么多的石油。

對此,有分析人士警告說,由於俄羅斯的石油產量今年,面對不斷下降的問題,俄羅斯可能原本轉移到原油出口到中國西部。
到報告還稱,該協議緩解了兩國國營能源巨頭俄羅斯的融資需求,而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獲得了重要的和有保障的石油供應,促進經濟增長。

『陸』 貸款換石油

1.中俄為什麼要進行這一舉措? 當然是互惠互利咯,俄羅斯有油,中國有現金,在金融危機下,俄羅斯缺少現金來進行經濟拯救計劃,而中國趁著低油價大量屯油以應對未來油價的上漲。

2.有沒有深意? 中國呢,為了獲得能源,又可以減少對中東石油的依賴!萬一以後美國控制住了中東或者馬六甲海峽,那麼中國有俄羅斯的支持也不會被徹底堵死。而俄羅斯就是拉攏中國,以石油為誘餌加強與中國的聯系,以期獲得中國在國際政治經濟事物上的支持,這樣有利於增加俄羅斯在與美國,歐洲博弈中的籌碼。

3.就發生在胡訪問中東之後。說明了什麼吶? 說明了中國的狡猾唄,兩邊加強,兩邊都不得罪,兩邊都給顆甜棗吃,一切為了本國的利益。哈哈。

4.250億美元6%利率對三億噸石油是賺了還是賠了啊?怎麼說呢,首先6%的利率是低了一點,國際上正常的貼現利率在8%左右,美國國債的利率也在6%以上,所以說低了一點。但是我們的眼光也不能僅僅放在那點利息上,石油是重要的戰略物資,無論是工業也好軍事也好,還是民用也好都離不開的,正因為這樣所以國家領導人到處出訪找能源正是這個因素,一旦我們國家被別人切斷了石油供應,2個月後工業將陷入停頓,社會徹底亂掉,更別說是來統一台灣保家衛國了。

『柒』 中俄簽250億美元石油貸款中國將獲3億噸油

當前油價為35美元一桶,換算一下,1噸=7.33桶。
簡略計算,3億噸油的價格大約為770億美元。
當然,貸款的機會成本比如利息額也很巨大,但總體來說我覺得中國還是比較占優勢的。

『捌』 中國應該和俄羅斯用貸款換石油嗎

首先俄羅斯沒有太多的外匯儲備
第二中國對石油的消耗越來越大而俄羅斯的石油儲備很豐富
第三
中俄友好既然不能當真
為什麼不能在表面做做文章呢

『玖』 中國和俄羅斯在石油方面的交流

中俄在能源合作方面主要是貸款換石油,中俄雙方簽署了長期原油貿易、中俄輸油管道建設運營以及貸款協議。

據俄羅斯聯邦政府新聞處向俄新社透露的消息,12月6日早晨中俄兩國政府首腦出席了第二屆俄中經濟工商界高峰論壇開幕式,此後將舉行俄中總理第十二次定期會晤,晚間兩國總理還出席了中國年閉幕式暨文藝演出。中俄兩國總理將首次討論向中國出口淡水魚類和海產品的問題,這是有關問題第一次在這樣高的級別上進行討論。此外還將討論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問題,包括關於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建設問題。在歷次政府首腦會晤中,俄中兩國貿易問題已經成為例行磋商問題,雙方計劃在2010年將雙邊貿易額擴大到600億美元,如果有可能則擴大到800億美元。據俄羅斯聯邦政府有關知情人士表示,這一目標完全是可以實現的,因為今年前9個月雙方的貿易額已經接近350億美元。在這場經貿盛宴中,能源無疑是其中的一道大餐。
2006年,中國自俄進口原油1597萬噸,比2005年增長約25%,占我原油進口總量的11%左右。同時兩國約定,自2006年起,俄方將通過鐵路向中方提供每年不少於1500萬噸的原油。 除傳統的原油貿易外,雙方還在積極探討加強能源領域的上下游合作,包括共同開發油氣田、開展煉油化工,以及鋪設中俄原油和天然氣管道等。
2006年10月,第一家中俄能源合資公司―東方能源公司成立,其中51%的股份為俄羅斯石油公司持有,剩餘49%的股份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持有。
2007年7月31日,東方能源公司首次通過拍賣方式獲得了俄羅斯境內的油氣資產。交易涉及的兩個區塊位於東西伯利亞,石油預測儲量共計8000萬噸,天然氣預測儲量共計1050億立方米。
此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總經理蔣潔敏又與俄羅斯魯克石油公司總裁瓦吉特?阿列克列洛夫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06年11月,中國石化和俄羅斯石油公司成立合資公司,收購了俄羅斯烏德穆爾特石油公司。根據協議,俄石油和中國石化分別佔有51%和49%的股權。
其後,中國石化又與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簽訂協議,兩家公司及其子公司將共同勘探和開發薩哈林-3號項目。為此雙方共同出資建立一個全資的子公司,其中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佔74.9%的股份,中國石化佔25.1%的股份。
此外,俄羅斯石油公司在中國的項目也已經啟動,公司與中國石油在中國成立從事煉油和成品油銷售的合資企業―「中俄東方石化公司」。這家俄羅斯石油公司控股49%的公司將在中國建設一家年加工能力為1000萬噸的煉油廠,還將開設合資加油站。
天然氣東西雙線,兩國油氣管道建設雖有波折,但亦在積極推進中。 2006年3月,經過兩年的接觸,中國石油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借普京訪華的機會,簽署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關於從俄羅斯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諒解備忘》。
根據計劃,到2020年俄羅斯將會通過東西兩條管道每年向中國出口天然氣680億立方米。 其中第一條管線(西線)位於西西伯利亞,經阿爾泰邊疆區和阿爾泰自治共和國到中國,其依託是亞馬爾半島氣田和西伯利亞的恰揚達氣田。 這條管道設計總長度2700多公里,設計總造價約為50億美元,將穿行俄羅斯的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州、漢特-曼西斯克自治區、托木斯克州、新西伯利亞州、阿爾泰邊疆區和阿爾泰共和國,然後進入中國新疆境內,最終和中國的西氣東輸管道相連接。該管道建成後,俄羅斯可通過它每年對華供應300億~400億立方米天然氣。 2006年6月13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副總裁亞歷山大?阿納年科夫對媒體表示,俄氣公司已確定了俄羅斯通往中國天然氣的第二條管線(東線)走向。該天然氣管線具體走向是從薩哈林―阿穆爾河畔共青城―哈巴羅夫斯克進入中國。 2007年10月8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正式作出決定:從俄西西伯利亞地區向中國輸氣的阿爾泰天然氣管道將於2008年正式動工。
東亞國家與俄羅斯的經濟合作多是看重其豐富的自然資源。俄羅斯在東北亞地區石油需求中有著特殊的地位。而且東北亞地區經濟互補性強,也為俄羅斯參與當地經濟合作提供了機遇。目前,遠東和西伯利亞擁有俄羅斯石油資源的72%。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產油區經過長期的開采開發,已經到了中後期,不僅產量的提高有所限制,就是維持原油的產量也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這對與資金緊張的俄羅斯來說有很大的難度。相比較,與西伯利亞產油區對應的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也擁有相當豐富的油氣資源儲藏,開發潛力很大,而且該地區靠近能源需求大國日本、中國和韓國,具有與巨大需求市場相連接的地緣優勢。更重要的是,俄羅斯可以通過能源地區合作加快其融入亞太市場的步伐。因此,俄羅斯會逐步加大對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油氣資源開發的力度。對中、日、韓、朝等國來說,從俄遠東地區進口能源距離短、成本低,而且相對穩定,是能源進口多元化的較優選擇。

『拾』 中俄簽定的貨幣換油計劃內容有哪些

http://news.hexun.com/2009-02-19/114639869.html

中國250億美元換來俄羅斯20年3億噸原油供應

商報記者 劉連英

「250億美元貸款換20年3億噸原油供應」——原本預期在下個月可能達成的協議,最終因俄羅斯政府面臨赤字危機和俄石油公司陷入融資困境而提前在本周二結束。這一消息成為昨天市場熱議的重要話題。業內認為,從政治、經濟、能源安全等諸多方面來看,這都是一項雙贏的合作。而我國正以強大的外匯儲備成為這場金融風暴中全球矚目的能源資產最大買主。

簽署協議

中俄能源對話達成正式協議

2月17日,中俄雙方在北京舉行的第三次能源對話就中俄「貸款換石油」的合同細節達成一致,並簽署了正式協議。

中國石油(12.81,0.05,0.39%)天然氣集團公司近日與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分別簽署了開展長期原油貿易的協議,並與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簽署從俄羅斯斯科沃羅季諾到中國邊境的管道設計、建設和運營協議。國家開發銀行也分別與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簽署了貸款協議。

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在官方網站公布的聲明稱,在俄方從中方獲得貸款的基礎上,俄羅斯將在未來20年每年向中國輸出1500萬噸石油。中石油有關人士向新華社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

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同時表示,從俄羅斯斯科沃羅季諾到中國邊境的管道將於2009年開始建設,2010年投入運營。管線的建設將與俄羅斯遠東原油管道一期建設同步進行。

中俄原油管道協議的簽署建立在去年中石油和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簽署的俄羅斯遠東原油管道中國支線原則協議的基礎上。根據原則協議,雙方將在俄羅斯遠東原油管道一期工程的基礎上,共同建設和運營從俄羅斯遠東城市斯科沃羅季諾經中國邊境城市漠河到中國大慶的中俄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在俄羅斯境內長約70公里,在中國境內長約960公里。

俄方利益

支撐經濟振興和能源戰略

需大量資金穩定國家金融

此次簽署的協議確定了諸多細節。此前阻礙談判進行的利率問題最終確定為6%的固定利率;同時,俄羅斯以石油為抵押,以供油償還貸款,從2011年至2030年按照每年1500萬噸的規模向中國通過管道供應總計3億噸石油,石油價格以俄石油運到納霍特卡港口的價格為基準,隨行就市。目前,俄方每年向中國通過鐵路運輸的石油供應不受該協議影響,未來並將增加至1500萬噸。除此之外,作為中俄能源合作的組成部分,雙方還簽署了包括核能、電力、礦產開發等方面的合作協議。

「顯然,250億美元的長期貸款將會給俄羅斯帶來巨大的利好。」中投顧問公司指出,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全球股市大跌,俄羅斯一度成為世界經濟的「安全島」。但是,國際金融危機之下俄羅斯也難以獨善其身,此後外資大量從俄羅斯流出,使俄國際儲備減少600億美元,幾大石油公司陷入債務危機,因此,需要有大量資金注入,以穩定俄羅斯國家金融形勢,緩解大型油氣公司的資金短缺困境。最近這兩年,出於戰略需要,俄羅斯幾大石油公司在歐洲、非洲、東南亞、拉美到處搶占資源,擴張勢頭很猛。這種擴張缺少自有資金的支持,不得不向西方大量借貸短期債務,僅今年年底到期的債務就有800億美元。另外,俄油氣公司還面臨擴大再生產的問題。這幾年,他們在本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方面投入明顯不足,而要保證同時向歐洲、亞洲的供油,必須擴大勘探開發,這也需要大量引進資金。

對歐洲市場依賴大大減輕

中投顧問公司指出,從另一方面來看,俄羅斯正在制定2030年前的能源戰略。俄羅斯與歐洲在油氣供給問題上相互依賴,既是歐洲的軟肋,也是俄羅斯的軟肋。如果開辟了東方市場,不但可以解決經濟發展的資金問題,為俄羅斯經濟振興提供支撐,同時也有利於防範地區分離主義,維護俄羅斯的國家統一。而在能源出口方面,俄羅斯對歐洲市場的依賴可以大大減輕。如果遠東油氣管道已經開通,俄羅斯應對西方壓力的姿態可能變得更為強硬。而中國的大市場正是他們所需要的。

中國利益

每12美元貸款換來1桶原油供應

「這項協議更確切地說應該是『石油換貸款』,這是誰更主動的問題,因為俄羅斯目前更加需要資金。」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認為,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前,中國就與俄羅斯有過石油貿易協議,上一次的協議期限是10年,即到2010年為止每年供應給中國1000萬噸石油,因此,這次協議最大的不同是「我們以貸款的方式換取了長達20年期限的石油供應。」董秀成說。

有專家測算,按照1噸原油相當於7桶計算,250億美元貸款換來21億桶原油供應,平均每桶供應的貸款額約是12美元,或者說是每12美元貸款換來1桶原油供應。

抵禦風險助力能源保障

根據這項協議,在未來20年中,中國將平均每天獲得30萬桶原油供應,而去年中國平均日進口原油約300多萬桶,這意味著俄方供給中國的石油將佔到目前日進口原油的10%左右。據了解,這份新的石油供應協議屬於在原有其他途徑(包括橫穿蒙古的鐵路)對華石油出口基礎上的額外供應。俄羅斯2008年向中國出口原油1164萬噸,相當於每天出口23.3萬桶,較2007年減少將近兩成。

「協議明確規定這20年對中國石油供應的價格隨行就市,所以,中國並非以此獲得了價格低廉的石油資源。但是,從能源安全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因此變得比現在從容一些。」董秀成認為,由於目前我國戰略石油儲備庫容嚴重不足,這一石油供應協議雖然無法控制價格,但是卻在能源稀缺時代獲得了一定數量的能源保障。

中投顧問也指出,在目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對於中國來說,通過貸款換石油,把部分美元資產轉換成油氣等資源性資產,比坐等美元貶值要強得多,此種方式對於解決外匯儲備的多元化、抵禦金融風險來說,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石油管道鋪順意義重大

值得關注的是,這份協議還同時放行了俄羅斯通往我國的石油運輸管道。

事實上,中國和俄羅斯關於跨境原油管道問題的談判已經持續了長達10年之久,卻始終沒有結果。而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世界各國對俄羅斯石油需求旺盛,俄羅斯石油企業很容易獲得信貸。然而,突如其來的國際金融危機和全球需求的下滑令石油行業變成了買方市場。

業內評論人士指出,俄羅斯希望保證客源,以平衡對西歐市場的依賴。2008年俄羅斯的原油產量10年來首次出現下降。國家開發銀行的貸款將使俄石油公司可以在相對未開發的東西伯利亞油田和煉油廠進行投資,部分資金還會被用於修建西伯利亞油田至中國煉油廠的石油管道。作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中國一直迫切希望獲取更多俄羅斯石油,以減輕對中東石油的依賴。中國的石油消耗約有一半需要通過進口來滿足,其中許多要經過在戰略上脆弱的海運航路運輸,這樣一份輸油管道協議將為中國提供更安全和穩定的石油供應渠道。

中投顧問認為,從能源戰略看,中國能源需求增長旺盛,必須擴大境外能源供給。而將於今年完工的遠東管道中國支線是中國第二條陸上石油運輸管道,年輸油達1000萬噸,這對中國的能源安全無疑具有重大意義。

延伸分析

金融危機令中國成能源資產最大買主

「中國擁有充足的外匯儲備,而俄羅斯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兩者的合作並不意外。」一位能源行業分析師說。值得關注的是,最近幾周,我國簽訂了數份海外資源協議,先是中鋁195億美元注資力拓,隨後五礦集團17億美元欲收購澳礦資源。盡管均尚未獲得最終批復,但是中國的這一系列舉動已經開始引起各國政府的關注。

正當大部分其他主要經濟體都陷入衰退之際,中國卻利用自身相對較強的財力大舉出擊。毋庸置疑的是,這些舉措有望提升中國在全球大宗商品行業的地位。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給中國帶來了絕佳的機會,也令各種有關能源資產的收購談判進行得更快更順利。

有外電評論指出,盡管目前這場全球經濟危機也沖擊到了中國,但中國的經濟仍在繼續增長——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9%,低於2007年的13%。在中國政府看來,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在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繼續推進,這意味著中國的能源和原材料需求將大量增加。與許多其他國際性銀行相比,中國金融機構受不良資產的毒害相對較小,因此能夠為眾多大規模交易提供資金支持。

閱讀全文

與中俄貸款換石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80年代理財 瀏覽:903
中翌理財虧掉怎麼報警 瀏覽:295
人民幣增值利好哪些股 瀏覽:532
招財貓理財投資 瀏覽:577
徵信可以辦助學貸款嗎 瀏覽:259
東方財富期貨怎麼關注好友組合 瀏覽:263
紅棗期貨10000元 瀏覽:494
51vv股票是什麼意思 瀏覽:641
信託與pe 瀏覽:64
新聞聯播人民幣 瀏覽:529
股份融資 瀏覽:55
翹然天津資本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瀏覽:456
融資融券寶典 瀏覽:29
定期理財規劃 瀏覽:599
恆大集團股票行情 瀏覽:6
信託信披 瀏覽:944
大眾公用股票分紅 瀏覽:637
寧波銀行後期查貸款用途 瀏覽:545
好好開車融資 瀏覽:300
融資租賃可行性報告 瀏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