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940年代一美元相當現在多少錢
通過如下資料按大米和黃金兌換:1940年的1美元現在的購買力只有0.018美元。反之說:1940年的一美元相當於現在的55美元。
1940年一美元可以買170斤大米,或1克黃金。2019年1美元可以買三斤大米,或0.02克黃金。按黃金算美元貶值50倍,按大米算美元貶值56倍。
金價波動較大。按1940年40美元計算。2019年12月現價按1500計算。
19世紀40年代一盎司黃金大約在16-17美元,一英鎊約為4美元,銀元大洋2.4枚換一美元。
一兩銀子,鑄成幣後叫一銀元,俗稱一元錢。民初時期,一元兌1400文,大米20文一斤,可買70斤大米。相當於現在120-140塊錢,到抗戰時期物價大漲,一元只能買8-9斤大米了,民國時期工人工資最高。工人月薪15-30元,,如警察。只有10-18元。
根據《上海工人運動》一書可以知道,一元大洋1931年,廣州,能買到25斤米或者20茄子;1933年,北京,能夠買到6斤豬肉或者7斤煤油;1937年,成都,能買到16斤大米或者17斤麵粉等等。抗戰後到民國政府結束,生活必需品的價格越來越貴,銀元的購買力越來越低。
Ⅱ 1937年的1兩黃金兌換多少美元
舊時銀行按舊衡制收進的黃金,都要按1兩(舊制16兩為一斤)等於1.0047盎司折回合入庫,就是說,答舊制1兩比1盎司略多一點。1934年1月31日,一美元含金量被規定為13.714格令(合0.888671克)。黃金官價由每盎司20.67美元提高到35美元。
Ⅲ 1944年一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多少美元
947.40 美元
用黃金來換算了。 一盎司35美元 現在一盎司947.40 美元 所以那是1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27萬美元了。
但是20世紀1929-1934年美國經濟大蕭條,物價也不平穩,1萬美元真心不好說,要看當時的消費者價格水平了。不過根據當代的通貨膨脹,可以估計:1933年的1萬美元大概相當於現在80-120萬美元。
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以黃金為基礎,以美元作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國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並可以以35美元一盎司的價格向美國兌換黃金。 1949年,當時的5美元可以購買1428盎司黃金。
現如今黃金的價格約1400美元/盎司,相當於現在的2000,000美元。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是6.5:1。 2000,000X6.5=13000000元人民幣 所以1949年的5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一千三百萬人民幣
Ⅳ 1950年一噸黃金多少美元
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確認黃金價格是35美元/盎司,在1950年是什麼價格還真無法確定。畢竟你需要考慮到美元是貶值過的,所以不好計算
Ⅳ 40年代的30萬美金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第一種是黃金演算法
以1945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形成之後為基準,1945年1美元的含金量是0.88867克,一盎司黃金兌換35美元,一盎司約是28.35克。當時的30萬美金,可兌換8571.5盎司黃金,而目前的黃金價格是每盎司1198美元,摺合美元是10268657美元。
也就是說70年前的30萬美元相當於今天的1000萬美元。
第二種是通貨膨脹估演算法
美元在1948、1951、1958年都小幅貶值,1971、1973、1974美元都曾大幅貶值,上世紀80、90年代美元平均每年貶值2.4%,21世紀之後美元年均貶值3%,按照粗略的推算1945年的美元的購買力相當於今天24-26美元的購買力,1945年的美元至少相當於今天的720萬美元以上的實際價值。
綜合估算1945年的30萬美元,相當於今天750-1000萬之間的價值。
Ⅵ 1946年一百美元能買多少黃金
1946年黃金價格恆定為35美元一盎司。所以100美元可以購買2.85盎司黃金,約合黃金81g
Ⅶ 中國歷年黃金價格一覽表
黃金價格一覽表(單位:美元/盎司)
年份 最高 最低 平均
2009 1212.20 810.00 972.35
2010 1421.00 1058.00 1224.53
2011 1895.00 1319.00 1571.52
2012 1797.75 1540.00 1668.57
2013 1693.75 1192.00 1411.23
2014 1385.00 1142.00 1266.40
2015 1295.75 1049.40 1160.06
2016 1366.25 1077.00 1250.80
2017 1346.25 1151.00 1257.12
2018 1354.95 1178.40 1268.49
歷年金價上漲原因:
1、2009年金價上漲: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多原先買入黃金以求避險的機構不得不大量拋售黃金來獲得流動資金,黃金價格八九月份出現暴跌。
不過隨著各國緊急救援措施的出台,黃金價格開始隨後在08年年底至09年開始明顯上漲。雖然黃金通常被視作避險工具,但當危機發酵到一定程度時,黃金也會成為被拋售的資產之一。
2、2012年金價上漲:
受次貸危機的影響,美國不得不採取寬松貨幣政策,美元因此連續幾年貶值,黃金走強,2012年金價創下1920.8美元/盎司的紀錄高位。
3、2016年金價上漲:
受英國脫歐、美元指數和全球股市走弱等因素的影響,市場避險情緒明顯升溫,黃金的避險功能凸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買入黃金,黃金價格猛漲近25%。2016年可以說是黃金白銀的小牛市。
Ⅷ 1945年25000美元相當於今天多少錢
1945年的25000美元,相當於今天70-90萬之間的價值。
1945年人民幣還未發行,1948才發行了第專一套人民幣。屬1945年在中國流通的貨幣是法幣,在1945年法幣對美元匯率約為20:1。
1948年,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的順利進行,分散的各解放區迅速連成一片,為適應形勢的發展,亟需一種統一的貨幣替代原來種類龐雜、折算不便的各解放區貨幣。為此,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成立中國人民銀行,同日開始發行統一的人民幣。
(8)1945年黃金美元價格擴展閱讀
人民幣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除1、2、5分三種硬幣外,第一套人民幣、第二套人民幣和第三套人民幣已經退出流通,第四套人民幣於2018年5月1日起退出流通。市場上流通的人民幣是第五套人民幣;流通的紙幣有: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硬幣有1元、5角、1角、5分、2分和1分。
中國人民銀行定於2019年8月30日起發行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幣50元、20元、10元、1元紙幣和1元、5角、1角硬幣。2020年11月5日起,中國人民銀行發行2020年版第五套人民幣5元紙幣。
Ⅸ 黃金在什麼時候使用美元計價的
在美元之前是英磅計價。二戰後建立起來的布雷頓森林體系規定:美元作為最版主要的國際儲備權貨幣。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則與美元掛鉤,並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這就是我們俗稱的「金本位制度」,也就是說各國的貨幣都是以黃金為兌換根本的,但是後來由於歐洲和日本的復興,各國都大量使用美元套購黃金,導致該體系崩潰,最終IMF放棄了這一制度。
1944年7月,44個國家或政府的經濟特使聚集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商討戰後的世界貿易格局。會議通過了《國際貨幣基金協定》,決定成立一個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一個全球性的貿易組織。1945年12月27日,參加布雷頓森林會議的國中的22國代表在《布雷頓森林協定》上簽字,正式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
Ⅹ 二戰時金價匯率
1944年,一盎司黃金的官方比價是35美元!
1噸黃金等於35273盎司
1噸黃金也就等於123.45萬美元
二戰後美國實行金本位
體系規定了用美元來確定國際金價,即一盎司黃金官方價格為35美元,一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671克黃金(這就是為什麼美元又叫美金),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按官價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為使黃金官價不受自由市場金價沖擊,各國政府需協同美國政府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維持這一黃金官價。 其他國家貨幣通過黃金與美元掛鉤,即其他國家政府規定各自貨幣的含金量,通過含金量的比例確定同美元的匯率。
這些規定對美國的影響是:確立了美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主導地位。體系內的國家間貿易需要用美元結算,沒有美元怎麼辦?用黃金和美國換或是通過貿易手段從美國獲得美元,體系外的國家想和體系內的國家做生意怎麼辦?還得用美元,因為人家體系內的國家只認美元,沒有怎麼辦,還得是用黃金換或是通過貿易獲得,體系內的國家有多少呢?幾乎全部的資本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每個國家的外匯儲備中必須是美元佔大部分甚至絕大部分。這個體系的建立等於是把世界經濟命脈牢牢的握在了美國手中,其它國家要想保證自己的利益必須要保障美國的經濟穩定,因為一旦美國經濟崩潰了,自己手中的美元就要貶值,這也就是美國的目的,美國為了推行這個體系也是下了不少力氣的,因為首先要保證別的國家手裡有美元,因為要用錢來生錢嘛,於是有了歐洲經濟援助計劃(馬歇爾計劃),通過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給歐洲合計130億美元,好像不太多?好吧,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按2006年的美元市值,大約是在後面加一個0,還不太多?按目前的水平,再乘以2就差不多了,2600億,注意,是無償的!!!這就像是種子,只有種下種子,美國才會有回報,歐洲是世界的主要資本主義市場,而且還連帶著大片的殖民地、源料產地市場,不把歐洲救活,美國怎麼掙錢?
固定匯率的問題很好解釋:比如德國馬克想兌換成日元,那就要先算一下一馬克合多少美元,再算一下一美元合多少日元,然後算出一馬克合多少日元。
你問消極還是積極是指固定匯率吧?積極意義是:有助於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對戰後的經濟復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結束了戰前貨幣金融領域里的混亂局面,使國際貨幣金融關系有了統一的標准和基礎,維持了戰後世界貨幣體系的正常運轉。匯率的相對穩定,避免了國際資本流動中引發的匯率風險,有利於國際資本的輸入與輸出,為國際間融資創造了良好環境,有助於金融業和國際金融市場發展,也為跨國公司的生產國際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消極意義是:由美元這種單一貨幣承擔了維持金匯兌平價的責任。當人們對美元充分信任,美元相對短缺時,這種金匯兌平價可以維持;當人們對美元產生信任危機,美元擁有太多,要求兌換黃金時,美元與黃金的固定平價就難以維持。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各國不能利用匯率杠桿來調節國際收支,只能採取有損於國內經濟目標實現的經濟政策或採取管制措施,以犧牲內部平衡來換取外部平衡。當美國國際收支逆差、美元匯率下跌時,根據固定匯率原則,其他國家應干預外匯市場,這一行為導致和加劇了這些國家的通貨膨脹;若這些國家不加干預,就會遭受美元儲備資產貶值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