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元匯率對人民幣賣出
美元匯率對人民幣賣出
請看下面今天美元匯率對人民幣
100美元=654.8元人民幣
1元人民幣≈0.1527美元
❷ 怎樣查詢過去某一天美元人民幣之間的匯率
您可以參考招行外匯「實時匯率」,請登入http://fx.cmbchina.com/hq/查看,具體匯率請以實際操作時回匯率為准。如需查詢答歷史匯率,在對應匯率後點擊"查看歷史"。註:100外幣兌人民幣。(頁面左側的「外幣兌換計算器」可進行試算,外匯兌換計算器鏈接http://www.cmbchina.com/CmbWebPubInfo/Cal_Forex.aspx?chnl=whjsq)(應答時間:2019年7月16日,最新業務變動請以招行官網公布為准)
❸ 2000年至2009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
羅列如下:
2000年 8.2784
2001年 8.2770
2002年 8.2770
2003年 8.2770
2004年 8.2768
2005年 8.1917
2006年 7.9718
2007年 7.6040
2008年 6.9451
2009年 6.8310
(3)美金對人民幣的匯率記錄擴展閱讀:
匯率走勢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未來我國勞動生產率持續較快提升、國際收支保持順差格局、貨幣政策以穩健偏緊為主、外匯儲備總量高以及中外投資收益差和利差的存在,必將導致人民幣升值,但不會大幅升值,中長期基本穩定、雙向波動、小幅升值的可能性較大。
國際清算銀行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為109.64,較10月份微升1.58%。11月份,人民幣中間價震盪走高,當月6.3017開盤,收於6.2892.
由於美元指數持續上升和去年年底國內經濟數據不盡如人意,人民幣匯率新年開局疲軟。2015年首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248,較前一交易日下跌58個基點,即期匯率創半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
展望新的一年,在美元強勢回歸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將何去何從?影響人民幣走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綜合各方觀點來看,人民幣短期貶值壓力存在,但從經濟基本面和國際收支等方面看,人民幣匯率總體將保持穩定。
2016年11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再度低開,八連跌之後越過6.83關口,創下近年來新低。新低不斷被刷新,一些普通民眾甚至考慮或者已經將手裡部分人民幣存款兌換成美元保值 。
❹ 人民幣兌換美元歷史最高最低匯率
最低匯率是1979年,1美元兌換1.4962元人民幣。
最高匯率是1994年,1美元兌換8.6187元人民幣。回
各國在制定匯率時必須選擇某答一國貨幣作為主要對比對象,這種貨幣稱之為關鍵貨幣。根據本國貨幣與關鍵貨幣實際價值的對比,制訂出對它的匯率,這個匯率就是基本匯率。一般美元是國際支付中使用較多的貨幣,各國都把美元當作制定匯率的主要貨幣,常把對美元的匯率作為基本匯率。
(4)美金對人民幣的匯率記錄擴展閱讀:
短期資本流動常常受到匯率的較大影響。當存在本幣對外貶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不願意持有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產,並會將其轉兌成外匯,發生資本外流現象。同時,由於紛紛轉兌外匯,加劇外匯供不應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下跌。
當存在本幣對外升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力求持有的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產,並引發資本內流。同時,由於外匯紛紛轉兌本幣,外匯供過於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上升。
❺ 美元對人民幣匯率最高是多少
目前各大銀行均可通過在線渠道和網點提供實時匯率報價,另外,專業交易軟版件、資訊終權端等還可以提供歷史匯率查詢、匯率走勢圖等功能。
如您有進一步了解專業金融市場本外幣資產配置方案,隨時享受交易、行情、咨詢、策略、金融日歷等眾多金融服務,可在應用商城搜索並下載「E融匯」,即可享受全方位個人資產管理優質服務體驗。
❻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歷史演變
1、人民幣從年到1952年用浮動匯率制度。從1953年到1973年,以計劃經濟制度,人民幣與美金有正式的掛鉤,匯率保持在在1美元兌換2.46元人民幣的水平上。但是在這時代中國大陸的外國貿易很少,所以人民幣匯率意義不是很大。
2、1973年,由於石油危機,世界物價水平上漲,西方國家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匯率波動頻繁。
為了適應國際匯率制度的這種轉變與現實中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動帶來的不利影響,根據有利於推行人民幣計價結算,便於貿易,為國外貿易所接受的原則,人民幣匯率參照西方國家貨幣匯率浮動狀況,採用「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計算方法進行調整。
為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1973年的1美元兌換2.46元逐步調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對人民幣貶值了39.2%。
3、從1980年到1994年,中國大陸有雙重匯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實行雙重匯率制度,即除官方匯率外,另行規定一種適用進出口貿易結算和外貿單位經濟效益核算的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格,該價格根據當時的出口換匯成本確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
人民幣官方匯率因內外兩個因素的影響,其對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調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53.3%。
4、1991年4月至1993年底。這一階段對人民幣匯率實行微調。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官方匯率數十次小幅度調低,但仍趕不上出口換匯成本和外匯調劑價的變化。到1993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官方匯率與調劑匯率分別為5.7和 8.7。
5、2005年7月21日,人民銀行突然宣布,經國務院批准,人民幣匯率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匯率改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變相升值2%,並且不再與美元掛鉤。
6、2007年5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自21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三擴大至千分之五。
受隔夜美元大漲影響,2010年8月12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及即期匯價雙雙創下一個半月的新低。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12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8015元,即期市場開盤報6.7958元。
7、2015年11月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154,較前一交易日(10月30日)中間價6.3495升值341點,創2005年7月以來最大百分比升幅。
2015年12月10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設於6.4236元,較前一日下調96基點,並再度刷新2011年8月以來最低水平。
8、2016年2月15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118,較前一交易日上漲196個基點,漲幅達0.30%。與此同時,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當日收盤價報報6.4944,較上個交易日收盤價大漲751基點,創下2005年7月匯改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❼ 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查詢歷史查詢
請您登錄中國銀行官方網站(www.boc.cn),點擊首頁中間右側的「金融數據 」-「 中國銀行外內匯牌價」,選容擇「起止日期」、「貨幣」進行查詢。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❽ 建國以來人民幣對美元歷史匯率
1:1,即使按今年的量,中國的經濟總量是美國四五倍了,人均也超過了。意味著中國實力在世界范圍內全盤碾壓。美國經濟優勢不復存在,也意味著不會有大量富豪和科技人才留在那裡,美國已不是現在強大的美國了,現在美國境內會陷入動盪和混亂,因為債務危機肯定是暴發了,隨著富人外流,所謂人均收入更是雪上加霜。美國國家陷於破產,中央控制力弱會導致地方分裂,雙方不妥協意味著戰爭和分裂。世界勢力的真空會造成短暫的混亂和革命。
國外混亂中國國內相對安全,海外華人政治地位顯著提高,國人購買力提升。國家會擴大進出口力度,培育良好的國內市場。也有更多財力開發西部國土,分配水資源治理沙漠。既拉近了到歐洲中東的距離也平衡了東西部發展,建立可靠的大糧倉。改善和亞洲各國的關系和交通,維護國家主權的完整和海外利益。中國周邊國家和非洲長期保持安全穩定發展,歐洲各國因自身革命陷入混亂,中東各國矛盾可能通過戰爭得到釋放。
對普通老百姓,手裡錢值錢了,不再有外國品牌歧視,各國都會優先重視中國市場。網路上沒有美分支持,噴子會少很多。出國游增加,但會避免歐洲北美和中東的戰火。出國直接用人民幣,不需要兌換,過關不需要給小費,有不滿隨時投訴,人身安全也更有保障。有了國家做後盾,在哪裡都有尊嚴。
附:不可能突然人民幣升值,是一個發展的過程,伴隨著gdp繼續增加,國力繼續增強,科技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幣升值我認為影響最大的是在劇烈的匯率變動中企業因為持有貶值的貨幣或貨物帶來的損失。長期看人民幣和美元同價,人民幣有足夠強的購買力,意味著大量國外有價值的公司被收購,有價值的資源也被收購,頂級的科技人才為我所用。這意味著我們在全世界有更多企業和單位,提供更多的崗位。不能只想著中國生產的東西相對貴了賣不出去,國內的通貨膨脹。實際上全球一體化,產品價格很大程度上受成本影響,包括原材料,人工,物流,科技投入,規模等。除了人工物流基本上都是全球適用的統一價。並不是說只有通貨膨脹還會有通貨緊縮,產品降價也是可能的,參考近幾年鋼材波動和鋼材相關產品機械價格波動。
賺錢就要往外看,往家外,國外看,不要只守著一畝三分地,分家產,分國產,那是相對有限的,只會越來越窮。眼界放開了,財富就多了。
附圖中可以看到80年到94年的貶值周期中國佔美國gdp的比例是減少的,94年之後是升值周期,中國gdp佔比是顯著增加的。對比兩個時期,生活水平和國家實力,大家怎麼看?
❾ 1980年-1990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
1980年1美元兌換1.4900 元人民幣
1981年1美元兌換1.7768 元人民幣
1982年1美元兌換1.9249 元人民幣
1983年1美元兌換1.9573 元人民幣
1984年1美元兌換2.2043 元人民幣
1985年1美元兌換2.9366 元人民幣
1986年1美元兌換3.4528 元人民幣
1987年1美元兌換3.7221 元人民幣
1988年1美元兌換3.7221 元人民幣
1989年1美元兌換3.7651 元人民幣
1990年1美元兌換4.7832 元人民幣
數據來源於中國人民銀行網站,因計算方法不同上表數據可能與其他來源的數據略有差異。
拓展資料:
半個世紀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經歷了穩定(五、六十年代)、升值(七十年代)、貶值(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前期)、穩定(九十年代中期至今)四個過程。
❿ 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歷史以來最高的是多少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最高(指改革開放以來)為:1美元對人民幣7.4692元,突破了7.47關口,時間是2007年10月31日。
自1949年至1978年,人民幣匯率兌美元匯率長期被維持在2.75至1.50之間(¥/1US$,下同)。自1979年開始,人民幣逐步貶值,至1994年,人民幣最低跌至8.62(跌幅為83%),後來被穩定在8.27,一直到2005年7月。
人民幣大幅貶值推動國際資金湧入中國,盤活了中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讓中國經濟得以迅速發展起來。
(10)美金對人民幣的匯率記錄擴展閱讀
外匯匯率有兩種標價方法:
1、直接標價法(Direct Quotation)(參考「應付標價法」)又稱價格標價法,是指以一定單位(1,100,1000等)的外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摺合多少單位的該國貨幣。就相當於計算購買一定單位外幣所應付多少本幣,所以叫應付標價法。
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採用直接標價法。在國際外匯市場上,日元、瑞士法郎、加元等均為直接標價法,如日元119.05即一美元兌119.05日元。在直接標價法下,若一定單位的外幣摺合的本幣數額多於前期,則說明外幣幣值上升或本幣幣值下跌,叫做外匯匯率上升;
反之,如果要用比原來較少的本幣即能兌換到同一數額的外幣,這說明外幣幣值下跌或本幣幣值上升,叫做外匯匯率下跌,即外幣的價值與匯率的漲跌成正比。
2、間接標價法(IndirectQuotation)(參考「應收標價法」)間接標價法又稱應收標價法。它是以一定單位(如1個單位)的該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應收若干單位的外國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上,歐元、英鎊、澳元等均為間接標價法。如歐元0.9705即一歐元兌0.9705美元。
3、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所表示的匯率漲跌的含義正好相反,所以在引用某種貨幣的匯率和說明其匯率高低漲跌時,必須明確採用哪種標價方法,以免混淆。
4、美元標價法又稱紐約標價法
美元標價法又稱紐約標價法是指在紐約國際金融市場上,除對英鎊用直接標價法外,對其他外國貨幣用間接標價法的標價方法。美元標價法由美國在1978年9月1日制定並執行,是國際金融市場上通行的標價法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人民幣匯率
網路-外匯匯率
網路-世界貨幣匯率和匯率歷史網-美元對人民幣匯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