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房地產上半年市場變化、下半年有啥新趨勢
7月3日,中指研究院發布《2020上半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總結&下半年趨勢展望》,報告顯示,2020年初,疫情對我國經濟及房地產市場運行造成較大沖擊,為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我國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明顯加大,地方因城施策也更加靈活,疊加疫情緩和後前期積壓的購房需求積極釋放,我國房地產市場持續恢復,尤其是長三角地區熱點城市,土地市場熱度居相對高位,品牌房企線上線下積極推盤促銷,銷售業績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
第一部分:2020上半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形勢總結
1、政策
調控政策邊際改善,仍堅守「房住不炒」
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較大沖擊,中央多次強調要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六穩」「六保」背景下,行業資金環境較為寬松。與此同時,為了充分釋放國內消費潛能,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發展戰略推進力度加大,下放土地審批權、完善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以及加快老舊小區改造等,釋放房地產行業中長期利好。房地產調控方面,中央仍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在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宏觀背景下,房地產領域金融監管依然從嚴;地方政府因城施策更加靈活,多地從供需兩端出台房地產扶持政策,調控政策雖然整體呈邊際改善態勢,但政府仍保持調控定力,堅守「限購」、「限貸」等主體調控底線,需求端更多的從放寬人口落戶、降低人才引進門檻、加大購房補貼等方面落實。
總體來看,上半年,中央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不變,房地產領域金融監管依然從嚴。地方政府為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因城施策更加靈活,但仍堅守「限購」、「限貸」底線,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
2、市場量價
市場持續恢復,長三角城市量價表現突出
(1)價格:整體價格維穩,長三角地區部分熱點城市房價呈上漲態勢
從30個城市住宅項目銷售套數佔比情況來看,2020年1-5月,120-144平米、144-200平米之間和200平米以上的改善型產品銷售套數較2019年均有所增多,居住需求不斷升級。根據最新中指百城居民置業意願調查結果顯示,6月,近四成受訪者表示短期購房需求為換房改善,改善型需求占據重要地位。此外,受當前城市居民居住特徵影響,各類置業群體也更為偏好三居類中大戶型產品,此類產品需求佔比為44%,明顯高於其他類型。預計隨著疫情影響不斷減弱,市場換房需求仍存較大釋放空間,且在限購等政策影響下,部分購房者更傾向選擇一步到位的產品,中高端項目成交佔比有望繼續上升。
另外,受住房居住屬性回歸及疫情的加速刺激作用影響,產品內部功能區域劃分合理性、小區配套、產品健康理念的體現等產品關鍵因素對置業決策的影響力凸顯,進而將推動行業聚焦產品的迭代升級,實現人居生活的完善發展。同時,疫情的發生也為物業管理服務行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加速刺激了物業服務需求的釋放。我國存量房規模較大,物業管理服務行業發展空間可觀,房企在物業板塊的布局,或將重構未來房地產行業的競爭格局。
Ⅱ 二季度銀行理財火力全開 走高收益能持續多久
數據顯示,上周(6月16日-6月22日)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共2579款,較上周減少了119款;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1%,較上周上升了0.02個百分點,再創年內新高。回顧整個二季度理財市場,不難發現,銀行理財收益一直呈直線上漲趨勢。
伴隨銀行流動性趨緊,各大銀行在二季度紛紛上調銀行理財收益率。以民生銀行為例,從去年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只有3.8%左右,到目前已高達5%左右,理財收益漲幅達30%以上。以10萬元一年期理財為例,去年僅能拿到3800元的預期收益,而現在可拿到5000元的收益。中信銀行、招商銀行等股份制銀行的理財收益也在4%-5%之間。從各家銀行官網發布的理財產品收益來看,目前理財產品的主流收益仍在4%-5%之間,不過5%以上理財產品的發行量在逐漸增加,目前很多城商行和股份行的非保本理財收益超過5%,能達到5.2%-5.3%。不過收益率超過5.5%的情況還比較少,一般這類產品的附加條件比較多,普通投資者要麼買不起,要麼買不了。
從數據統計來看,在結束了三年持續下跌以後,銀行理財收益從2016年12月開始逐漸回升,且上漲勢頭越來越強勁,從6月份前三周的發行情況來看,理財收益漲幅要超過之前的六個月。今年上半年金融去杠桿力度加大,銀行迎來MPA考核以及行業監管加碼,表外業務進入表內,同業業務收縮,委外業務部分贖回,都會不同程度強化這種波動。理財市場收益較一季度略有提升,主要原因有貨幣政策的微調、樓市上揚對資金面造成緊張導致資金成本的提高等。產品特點主要是利用各種噱頭豐富的產品及優惠利率。
展望下半年,美國是否繼續加息目前沒有定論,中國經濟將繼續築底,理財產品收益率預計會隨著銀行流動性的緩解而有所降低。第三季度理財收益或將小幅下降,穩定是核心。第四季度可能會繼續回到高點,在政策無大變化的情況下,收益率的上限應維持在5.5%以下。
對於下半年理財配置,應以多產品綜合為主,根據未來需求安排投資期限,根據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安排投資組合的偏好,如無特殊要求可選擇收益率在5.1%以上的較長期限產品配置;另外配置3-6個月產品,根據政策面變化及時捕捉更佳的投資時機,如股市、基金、黃金等。
Ⅲ 2017樓市調控「緊」字當頭 房價或穩中略降
中金標准數據的「百城房地產投資收益指數Reivi100」數據顯示,2016年百城房地產投資收益指數整體保持上漲趨勢。2016年一季度和三季度的Reivi100漲幅較二季度和四季度大,這與房地產市場的變化趨勢大致相同。
縱觀2016年的房地產市場,在一系列去庫存政策的影響下,一季度房地產市場交易熱度高漲。進入二季度,由於一季度一線城市市場過熱,3月底深圳、上海相繼出台了調控新政,政策風向開始出現轉變,房地產市場熱度有所下降。盡管如此,房價仍然在上漲,加上上海、南京、蘇州、合肥等重點一二線城市的土地市場的拉動,進入三季度,房地產市場又是異常火熱。
然而,房地產市場的異常火爆促生了新一輪的樓市調控。9月30日,北京率先出台「京八條」,接著全國二十多個城市相繼出台調控政策。從中金標准數據監測的數據來看,進入第四季度,調控政策已經起到了預期效果,房價過快上漲勢頭得到了遏制,市場預期趨向平穩和理性。
調控仍將從嚴
2017年樓市調控仍將從嚴。「房子是用來住,不是用來炒的」,在此基調下,房地產調控不會放鬆,部分城市甚至會繼續加碼。
新年伊始,上海暫停商業辦公項目網上簽約;重慶緊急出台三措施嚴控房價;北京首套房貸從緊,利率優惠升至9折。這些都傳遞出了重要信號:今年樓市在政策面、基本面、資金面都將面臨嚴峻考驗。
會不會降價、何時降價成了市場最關注的焦點話題。對於今年樓市,中金標准數據認為,
1,樓市「緊」調控將貫穿全年。房價(環比)不漲已經成了各城市主管大員在歲末年初的重要「政治」表態。未來,其他城市還將跟進緊縮政策,比如成都、昆明、南寧、大連或廣東汕頭等。
2,商住市場將遭遇嚴控。2016年,北京已多次表態「堅決不再新增商住」、「商辦用地暫停上市」。目前,上海已經開始集中清理整頓。那麼,深圳等其他城市會跟進嗎?大概率是:YES。
3,房價將穩中下降。2016年樓市成交已處高位,基數效應疊加調控加碼將導致2017年成交下滑,全國銷售面積降幅將在10%左右。全國房價均價的下滑也是大概率事件,值得關心的是一線城市會不會降?實際上,京滬深的房價已經微幅下降了,業內預期下半年可能是房價下降、開發商促銷的一個窗口期。
4,城市分化下暗藏地王魅影。一線城市仍將嚴格限制房地產開發,土地供應將相對維持地位,所以優質地塊將遭遇哄搶。二線城市的土地供應在2016年達到一個峰值,今年的市場行情不佳,可能供地會減少,土地溢價率也將下降。總體上,土地出讓收入將環比下滑,但一線城市有可能產生地王。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1-11,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查看更多房產信息
Ⅳ 中國房地產2020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趨勢怎麼樣
根據中指研究院今天發布的《2020上半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總結&下半年趨勢展》報告來看,2020年中國房地產上半年和下半年的市場情況如下:
2020年初,疫情對我國經濟及房地產市場運行造成較大沖擊,為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我國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明顯加大,地方因城施策也更加靈活,疊加疫情緩和後前期積壓的購房需求積極釋放,我國房地產市場持續恢復,尤其是長三角地區熱點城市,土地市場熱度居相對高位,品牌房企線上線下積極推盤促銷,銷售業績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
從30個城市住宅項目銷售套數佔比情況來看,2020年1-5月,120-144平米、144-200平米之間和200平米以上的改善型產品銷售套數較2019年均有所增多,居住需求不斷升級。根據最新中指百城居民置業意願調查結果顯示,6月,近四成受訪者表示短期購房需求為換房改善,改善型需求占據重要地位。此外,受當前城市居民居住特徵影響,各類置業群體也更為偏好三居類中大戶型產品,此類產品需求佔比為44%,明顯高於其他類型。預計隨著疫情影響不斷減弱,市場換房需求仍存較大釋放空間,且在限購等政策影響下,部分購房者更傾向選擇一步到位的產品,中高端項目成交佔比有望繼續上升。
另外,受住房居住屬性回歸及疫情的加速刺激作用影響,產品內部功能區域劃分合理性、小區配套、產品健康理念的體現等產品關鍵因素對置業決策的影響力凸顯,進而將推動行業聚焦產品的迭代升級,實現人居生活的完善發展。同時,疫情的發生也為物業管理服務行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加速刺激了物業服務需求的釋放。我國存量房規模較大,物業管理服務行業發展空間可觀,房企在物業板塊的布局,或將重構未來房地產行業的競爭格局。
Ⅳ 為什麼一般情況下,月末、季末市場資金面會比較緊張
財報季報,需要清賬,讓財報更漂亮,所以需要資金,資金就緊張。希望採納。
Ⅵ 2012年中國宏觀經濟將會怎麼變化
經濟增速難真正回升
在宏觀經濟層面,受外需和地產投資的下降以及資金緊張的影響,明年中國實體經濟增速下滑的趨勢是顯著的,並將帶動通貨膨脹快速下行。這一趨勢在未來兩個季度不大可能結束,預計明年二季度通脹一定會跌破3%。
經濟的底部很可能在明年的一季度出現,明年的二季度經濟會有一個迅速的反彈,但這樣的反彈是否意味著經濟增速能夠穩步回升依然很不確定。主要原因是,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支持經濟上升的動力不足,在歐洲各國減債的背景下,出口增長將會乏力;房地產投資增速仍將繼續下滑;唯一能夠指望的似乎是消費與私人部門的投資能否明顯加速抵消其他方面的下滑,而私人部門投資的增長取決於資金面是否有實質性放鬆。
短期來看,存准率下調進一步恢復了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但實體經濟的流動性是否轉折取決於銀行存貸比的限制、信貸的投放力度和進度,以及外匯占款的進一步走勢。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可能也在影響流動性的趨向,我們預期流動性可能走向逐步緩解,但目前的情況仍然需要看得更謹慎一些,並等待廣譜利率的下降來確認。
由於目前中國經濟已經面臨儲蓄、投資和進出口的三大拐點,缺乏拉動經濟回升的動力,明年下半年經濟難以真正復甦,二季度的回升只是一個技術性反彈。
回答來源於金斧子股票問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