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轉移支付是什麼意思
提高現行成品油消費稅單位稅額,不再新設立燃油稅,利用現有稅制、徵收方式和征管手段,實現成品油稅費改革相關工作的有效銜接。
1.取消公路養路費等收費。取消公路養路費、航道養護費、公路運輸管理費、公路客貨運附加費、水路運輸管理費、水運客貨運附加費等六項收費。
2.逐步有序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抓緊制定實施方案和中央補助支持政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相關方案和政策統籌研究,逐步有序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各地可以省為單位統一取消,也可在省內區分不同情況,分步取消。實施方案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交通運輸部、財政部制訂,報國務院批准後實施。
3.提高成品油消費稅單位稅額。汽油消費稅單位稅額每升提高0.8元,柴油消費稅單位稅額每升提高0.7元,其他成品油單位稅額相應提高。加上現行單位稅額,提高後的汽油、石腦油、溶劑油、潤滑油消費稅單位稅額為每升1元,柴油、燃料油、航空煤油為每升0.8元。
4.徵收機關、徵收環節和計征方式。成品油消費稅屬於中央稅,由國家稅務局統一徵收(進口環節繼續委託海關代征)。納稅人為在我國境內生產、委託加工和進口成品油的單位和個人。納稅環節在生產環節(包括委託加工和進口環節)。計征方式實行從量定額計征,價內徵收。
今後(2018年8月18日)將結合完善消費稅制度,積極創造條件,適時將消費稅徵收環節後移到批發環節,並改為價外徵收。
5.特殊用途成品油消費稅政策。提高成品油消費稅單位稅額後,對進口石腦油恢復徵收消費稅。2010年12月31日前,對國產的用作乙烯、芳烴類產品原料的石腦油免徵消費稅;對進口的用作乙烯、芳烴類產品原料的石腦油已納消費稅予以返還。航空煤油暫緩徵收消費稅。對用外購或委託加工收回的已稅汽油生產的乙醇汽油免徵消費稅;用自產汽油生產的乙醇汽油,按照生產乙醇汽油所耗用的汽油數量申報納稅。對外購或委託加工收回的汽油、柴油用於連續生產甲醇汽油、生物柴油的,准予從消費稅應納稅額中扣除原料已納消費稅稅款。
6.新增稅收收入的分配。新增成品油消費稅連同由此相應增加的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具有專項用途,不作為經常性財政收入,不計入現有與支出掛鉤項目的測算基數,除由中央本級安排的替代航道養護費等支出外,其餘全部由中央財政通過規范的財政轉移支付方式分配給地方。改革後形成的交通資金屬性不變、資金用途不變、地方預算程序不變、地方事權不變。具體轉移支付辦法由財政部會同交通運輸部等有關部門制定並組織落實。新增稅收收入按以下順序分配:
一是替代公路養路費等六項收費的支出。具體額度以2007年的養路費等六費收入為基礎,考慮地方實際情況按一定的增長率來確定。
二是補助各地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專項補助資金,用途包括債務償還、人員安置、養護管理和公路建設等。
三是對種糧農民增加補貼,對部分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考慮用油量和價格水平變動情況,通過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中相應的配套補貼辦法給予補助支持。
四是增量資金,按照各地燃油消耗量、交通設施當量里程等因素進行分配,適當體現全國交通的均衡發展。
⑵ 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 "十個工作日一調"原則是什麼意思
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 "十個工作日一調"原則,即國內成品油的價格根據國際油價價格的走勢,每十個工作日調整一次,在十個工作日日,國際油價累計是上漲的,國內油價就上漲調整一次,在十個工作日日,國際油價累計是下跌的,國內油價就下跌調整一次。
但當汽、柴油的漲價或降價幅度低於每噸50元,摺合到每升調價金額不足5分錢,為節約社會成本,零售價格暫不作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
(2)成品油價格擴展閱讀
完善成品油價格機制原因
1、調價時間滯後,未能及時靈敏地反映市場變化
現行國家確定的成品油銷售中准價,是要在國際市場三地價格加權平均變動超過一定幅度時才作調整,每次調整至少也在一個月以上,有時幾個月不動。特別是國際市場變化並不完全反映國內市場,按其確定國內油價則難以反映國內市場的真正需求,既誤導生產也影響銷售。
2、機械接軌,扭曲了市場的正常需求
1)定價水平忽高忽低,每次調價噸油在200元上下並不鮮見,致使提價要麼過高,實際價格達不到,所定價格形同虛設;要麼降價過低,達不到促進生產的目的;要麼調價滯後,所調價格時過境遷,使得國家指導價起不到指導作用。
2)世界各地成品油消費結構、習慣及季節變化等,與國內市場不盡相同,而且國內各地市場的需求情況也不盡相同,按照國際市場油價制定國內價格,同國內市場的實際狀況必然有出入。
3、透明滯後的定價機制,刺激投機,干擾正常的經營和市場秩序,使政府定價異化,沒有達到穩定市場的目的,帶來經營者不平等的市場機遇
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與國際市場變化滯後一個月,給投機經營預留了較大空間,刺激囤積居奇等投機行為。
4、原油價格與成品油價格接軌不對稱,影響了成品油生產經營的正常安排
原油完全按照國際油價變動情況,每月1日進行調整,而成品油價格調整則有一個穩定的區間。因此,往往形成原油大幅度提價,成品油價格不提,原油降價,成品油不降,生產企業原油進價與成品油銷價不匹配,不利於產銷銜接。
⑶ 國內成品油價格迎2018年內第四次上調了多少
4月12日24時,國內將迎來抄新一輪油價調襲整。盡管此前不乏關於「油價調整擱淺」的預測,12日下午,省發改委發布了調整我省成品油零售價格的消息:自2018年4月12日24時起,省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每噸提高55元和50元。這是國內汽油、柴油價格年內第四次上調。
根據國家發改委門戶網站「新聞中心」公布的成品油調價信息,98號汽油價格,由成品油生產經營企業根據市場情況自主制定具體價格。普通柴油(標准品)最高零售價格按照同階段標準的車用柴油價格確定。省發改委要求,各成品油批發和零售企業要嚴格執行國家發改委有關價格政策,不得在國家規定的成品油價格之外,加收或代收任何費用;各級價格主管部門要加強市場價格監測和監督檢查,嚴厲打擊各種價格違法行為,切實維護成品油市場穩定。
影響不大!
⑷ 成品油與原油價格倒掛現象是什麼意思
成品油價格倒掛,是指批零倒掛,正常市場條件下,零售價高於批發價,零售企業依靠賺取差價獲取利潤。
批零倒掛的市場環境出現時,批發價低於零售價,而零售價格又偏偏是被發改委規定死了的(本意是防止偏遠地區的加油站、或者壟斷環境下的惡意漲價),有物價局監督管理。
於是,批零倒掛時(在07-09年曾經出現過),賣油是賠錢的。
⑸ 國內成品油調價的機制是怎麼樣的
國內成品油調價的機制是原則就是「十個工作日一調」,即國家發展改革委根據新加坡、紐約和鹿特丹等三地以10個工作日為周期對國際油價進行評估,國際油價上漲就上漲,下跌就下跌,但當汽、柴油調價幅度低於每噸50元時,不作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
當國內價格總水平出現顯著上漲或發生重大突發事件,以及國際市場油價短時內出現劇烈波動等特殊情形需對成品油價格進行調控時,依法採取臨時調控措施,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報請國務院批准後,可以暫停、延遲調價,或縮小調價幅度。當特殊情形消除後,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報請國務院批准,價格機制正常運行。
依照2016年1月13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於每桶40 美元(含)時,按原油價格每桶40美元、正常加工利潤率計算成品油價格。」每桶40美元即為所謂的「地板價」。
(5)成品油價格擴展閱讀
2020年截至目前國內成品油調價歷程
今年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已經歷11次調整,其中8次擱淺、3次下調,汽、柴油價格分別累計下調1850元/噸、1780元/噸。
值得注意的是,從3月31日24時的調價窗口開始,國內成品油價格已連續6次因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於每桶40美元而擱淺。
國內新一輪成品油調價窗口將於6月28日24時開啟。截至6月24日第九個工作日,參考原油品種均價為40.67美元/桶,變化率為4.05%,對應的汽柴油應上調125元/噸。如果本次油價上調落實,2020年國內成品油調價將呈現「一漲三跌八擱淺」的格局。
⑹ 國內成品油調價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成品油調價機制影響因素
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是由成品油調價機制決定的,那成品油調價機制影響因素有哪些?
過去的十五年來,我國成品油調價體制已經進行了五次較大的調整。除了第一階段以外,整體油價受政策調控較多,並且沒有一個固定的調整體制,這使得相關企業對成品油價格的預測失靈,在增減庫存時存在較多的風險。另外這種合理性也導致投機機會的下降。
剛剛進行的這次調整,則是相比前次標准向市場化更推進了一步。其中調價標准出現了下降,使得日均波動閾值由0.17-0.18元下調至0.08元左右,而調價周期亦進行了縮減,也是使國內成品油對國際原油價格波動滯後的現象得到了一些改善。
雖然波動節奏與國際原油相比有所改善,但是從波動幅度上來說比前幾個階段有所收窄,這亦說明了政策對成品油價格的控制僅停留在掛鉤的層面。
至於幅度收窄的原因,從國內外成品油價格便可比較出國內的成品油價格存在明顯的溢價,而這種溢價則主要是由08年下半年所拉大的。當時原油逢金融危機大幅下跌,而國內成品油價格下跌的幅度遠遠小於國際油價,在這種情況下油煉企業的毛利率波動中樞由-5%左右上升至5%左右。而雖然這種差價在第四階段有所收斂,但溢價仍然非常明顯。而相對毛利率來說,面對同樣的原油成本,新加坡和荷蘭基本達到5%-10%,而美國的中樞亦是在15%左右,這一點說明我國的煉油技術仍然非常落後,亦是成品油價格脫鉤的推手之一。
⑺ 成品油的市場價格
2004年,中國石油進口越來越多,總量達1億噸,佔中國石油消費量的約40%。
2010年,中國共進口石油2.39億噸,佔中國石油消費量的55%。中國實行的是與國際接軌油價機制,即根據國際油價的變動來調整國內油價。進口油價上漲,如果國內成品油銷價不相應上漲,那麼勢必出現煉廠銷售的成品油價格反而比購進的原油價格便宜的「倒掛現象」。 根據2013年3月27日起實施的新成品油定價機制,國內汽柴油價格根據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變化每10個工作日調整一次,當調價幅度低於每噸50元時,不做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第一次調整是2013年6月6日24時,國內汽、柴油價格分別降低95元/噸和90元/噸。
在2013年2月25日發改委上調國內成品油價格後,國內汽柴油批發價跌勢明顯:如中石化決定,自2013年3月1日零時起下調柴油調撥價100元/噸。市場上,一些成品油批發商為了減少庫存也持續下調價格,平均日降幅約為10-20元/噸。
由此也導致國內成品油批發價和零售價利潤空間加大,如部分地區柴油批發價和零售價差距已經擴大至500-650元/噸,為加油站零售讓利提供了空間。
2013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決定將汽、柴油價格每噸提高95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提高0.07元和0.08元,調價執行時間為5月9日24時。此次成品油價格提高幅度,是根據2013年5月9日前10個工作日國際市場原油平均價格變化情況確定的。
2013年8月1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表示,由於國內汽、柴油的調整幅度低於每噸50元,此次油價將暫不作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這是新成品油定價機制下油價調整第四次擱淺,也是首次遭遇連續兩次擱淺。
2013年9月1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表示,決定自9月14日零時起提高國內成品油價格,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90元和85元。本輪油價調整也是2013年油價的第10次調整,進入2013年以來,國內油價歷經了「6漲4跌」。
2013年10月,成品油將迎來新機制實施後的「二連跌」,下調幅度或在70-80元/噸,調價窗口將於2013年10月17日開啟,最快10月18日(下周五)凌晨兌現。
2013年11月1日零時起汽、柴油價格每噸均降低75元,這一降幅創年內新低,也是十年新低。
(註:從2005年至2009年國內成品油價格經歷數十次調整,具體的調整時間請翻閱參考資料: )
2014年4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決定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155元和145元,調價執行時間為4月24日24時。
2014年5月9日24時起,汽、柴油標准品最高供應價格調整為每噸 9145元和8025元,每噸均降低50元,摺合汽柴油價每升下調0.04元。
2014年6月我國進口成品油236萬噸,較上月增加55萬噸,同比減少28.05%;1-6月成品油累計進口1526萬噸,同比減少29.4%。
2014年6月我國進口原油2328萬噸,較上月減少280萬噸,同比增加5.01%;1-6月原油累計進口15197萬噸,同比增加10.2%。
2014年9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決定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140元和135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降低0.10元和0.12元。調價執行時間為9月16日24時。在此次成品油價格下調之前,國內成品油價格已分別在7月21日、8月18日和9月1日連續三次下調。本次成品油價格下調是六年來的首次「四連跌」。
2014年11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決定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190元和180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降低0.14元和0.15元,調價執行時間為11月14日24時。
2015年2月,按照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十個工作日一調」原則,國內油價在27日24時將再次迎來調價窗口。多家機構分析師表示,只有原油連續大幅暴跌,本輪油價才能擱淺,因此本次調價幾成定局,成品油將迎來今年首次兩連漲。
⑻ 國際原油價格與與國內成品油價格關系
國內成品油價格遭長期壟斷,國際原油價格漲,發改委會說要與國際接軌,所以國內也漲;國際原油價格跌,發改委會說要看中國國情,所以國內不跌。
⑼ 原油與成品油價格有什麼規律 原油
原油影響價格因素:1.供求關系(不用解釋太多吧),2.宏觀經濟(政策法規,內通貨膨脹,貨幣匯價:主要容是美元,利率等)3、國際政治因素(地區動亂爭端,戰爭)4、相關市場的聯動性(黃金,外匯(主要是美元),股票)5、投機活動和國際游資,更多知識,可以去期貨達人網進行了解。心理因素(交易者對市場的信心程度)通常認為都是以上因素還有一種觀點是老師傅說的相當精闢;真正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的東西記住只有一個:資金。
⑽ 成品油的價格指數
10月31日發改委發布消息稱,本輪調價周期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均降低75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均降低0.06元,調價執行時間為10月31日24時。新華(大慶)國際石油資訊中心分析師王超認為,本輪調價創新機制以來的最小跌幅,調價後預計主營業者心態將有所企穩,按需補貨,但補貨數量有限,後市全國成品油價格指數將以平穩走勢為主。
全國成品油價格指數運行結果表明,上周93#汽油平均價格報收於9096元/噸,較前一報告周期上升了18元/噸;0#柴油平均價格報收於8014元/噸,較前一報告周期降低了77元/噸。
綜合來看,汽油價格變化幅度不大,但柴油價格下降明顯,帶動全國成品油價格指數小幅走低。
王超認為,上一輪成品油調價周期內,國際原油繼續呈寬幅震盪走勢,截至30日一攬子原油平均價格變化率為-0.95%,幅度逐漸收窄,對國內成品油市場形成利空影響。
王超分析說,本次油價下降幅度偏小,對成品油消費的提振作用將十分有限。成品油市場整體行情呈現持穩態勢。主營方面來看,多數業者汽柴油價格守穩,個別主營柴油價格上調。地煉方面,成品油市場交投較為清淡,油品升級成為市場重心,地煉面臨嚴峻挑戰。
社會單位根據市場情況適量補貨,按需買進。觀望後市,成品油市場缺乏明顯利好支撐,國際原油市場利空充斥,業者對後市普遍持看空心態。美國能源情報署公布美國石油庫存數據備受關注,庫存高企或將使原油價格維持弱勢震盪,利空國內成品油市場。
全國成品油價格指數是由新華(大慶)國際石油資訊中心在每天採集國內各地一萬多個成品油市場終端價格信息的基礎上,通過系統和專業的計算方法得出的綜合指數,旨在全面反映國內成品油消費價格水平及波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