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需要從澳大利亞大量進口鐵礦石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主要進口的是鐵礦石,原因為,我國去年進口6億噸鐵礦石,所以鐵礦石是一定的,至於銅和石油我想就不用說了。國內油價上漲時一直是和國際油價接軌的。所以。答案是a。
② 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儲量大概有多少億噸
澳大利亞礦山2003年產鐵礦石2.12億t.占當年世界總產量的18%居世界第三位。比1999年增長38.5%、澳大利亞農業和資源經濟局預測到2008-2009年度,鐵礦石產量將達到2.67億t。
全國約有97%的鐵礦石產自西澳皮爾巴拉(Pilbara)地區的哈默斯利盆地(HemersleyBasin)余者產自南澳懷阿拉(Whyalla)附近米德巴克(Middibback)山脈的鐵大王(ircBaron)、鐵大公(IronDuke)和鐵在(IronKnob)礦山以及塔斯馬尼亞州的薩瓦吉河(SavaeRiver)鐵礦山。
哈默斯利鐵礦石集團有限公司把Yandicoogina礦山產能從2000萬V年擴大到2400萬
t/年;重新開始生產的Brockman2號礦產能增加了800萬t/年;並宣布投資12.5億澳元把
Dampier港口吞吐能力從7400萬t/年擴大到1.16億t/年,包括關聯鐵路網運輸能力和Yandicoogina礦山產能(240萬t/年到360萬t/年)的升級。羅布河鐵礦聯合公司(BobeRiyerIronAssociates)將在2005年把西安斯U沂曠山(WestAngelas)的產能從2000萬t/年擴大到2500萬t/年。BRP比利頓公司(BHPBillitonLtd)在哈默斯利盆地的MAC采礦區(MugAleaC)的產能在2005年增加到1500萬t/年;2004年前半年完成皮爾巴拉地區鐵路運輸和港口吞吐能力從8500萬t/年擴建到1億萬t/年的工程。波特曼公司(PortmanLtd.)於2004年3月在西澳開發庫爾揚諾賓(Koolyanbbing)礦山,產能500萬t/年,礦山壽命13年。芒特吉布森鐵礦公司(MountGibsonIlnnLtd)在西澳的TalleringPeak礦山2003年10月投產,產能160萬t/年。阿茲迪克資源公司(AarecResuorcesLtd.)計劃開發MounNicholas,TongloloCreekMoiuntLewin,MindyMindy等礦床,產能會計2000萬
t/年。中西部聯合公司(MidlvGRtCDrpLtd)計劃2004年開發西波庫蘭磁卡和藍山(KoolanoaandBIneHill)的富礦,產能100萬t/年直接裝船外運。南澳一鋼鐵公司與亨利沃克埃爾廷公司(HenryWalkerEltin)簽訂了一份為期6年的采選運輸合同,每年用
900萬t低品位礦石產出500萬t富礦。
澳大利亞一是BHP鐵礦有限公司。BHP公司的礦山位於澳大利亞西部皮爾巴拉地區,分別是紐曼、揚迪和戈德沃斯。這三個礦區的總探明儲量約為29億噸,鐵礦年產量總和超過7000萬噸。在亞里南部,還有未開發的C采區,保有儲量45億噸。所有礦山生產的鐵礦石都通過長426公里的鐵路線運輸到黑德蘭和芬尼康島的港口混勻,再裝船外運到國際鐵礦石市場銷售。二是哈默斯利鐵礦有限公司。哈默斯利鐵礦有限公司是澳大利亞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公司,在西澳皮爾巴拉地區有五座生產礦山(即湯姆普賴斯鐵礦、帕拉布杜鐵礦、恰那鐵礦、馬蘭杜鐵礦、布諾克曼第二礦區),探明儲量約為21億噸,公司鐵礦年生產能力為5500萬噸。預計在建揚迪采礦工程完工後,該公司鐵礦年生產能力將達到6500萬噸以上。該公司所有生產礦山生產的鐵礦石都通過鐵路線運輸到丹皮爾港口混勻,裝船外運國際鐵礦石市場銷售。三是羅布河鐵礦聯合公司。羅布河鐵礦聯合公司是澳大利亞第三大鐵礦石生產公司。該公司的鐵礦資源集中在潘那瓦尼加附近的羅布河谷,礦脈延續近100公里,估計褐鐵礦儲量30億~40億噸。現生產礦山位於羅布河谷的MesaJ礦區,目前公司鐵礦年生產能力為3000萬噸。其建在MesaJ礦區的洗選試驗廠完成了為生產低AI0203的球團料的試驗。其在西安格拉斯礦床有含鐵大於60%的鐵礦儲量7億噸,可作為球團礦的原料,設計的鐵礦年生產能力為800萬~1000萬噸,正在完成可行性研究,有望近期開發建設。
③ 為什麼一定要買澳大利亞高價鐵礦
因為這種物質的質量是非常不錯的,而且用途也是非常廣泛的。
④ )我國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最適宜的交通運輸方式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我國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最適宜的交通運輸方式是海運,原因是鐵礦運輸量很大,而且鐵礦不屬於急需的貨物,海運可以降低運輸成本。
⑤ 澳大利亞斷供鐵礦石,對中國影響有多大
疫情之下,澳大利亞作為美國狗腿子的本性顯露無疑,強烈要求調查中國,強烈要求進行索賠。如果說,英德法等國並不是國家行為的話,而澳大利亞那是絕對的政府行為,總理莫里森帶頭給美國搖旗吶喊。
於是,我國和澳大利亞的經濟貿易受了影響,5月11日,我國宣布未來對澳大利亞大麥徵收80%的關稅,5月12日,禁止澳大利亞四大牛肉商出口牛肉到中國。
神奇的是,在這一段時間,澳大利亞的有些官員叫囂著要停止對我國的鐵礦石供應。彷彿,這是我國的命門。
那麼,如果澳大利亞斷供鐵礦石,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呢?有影響,我們能承受。但是,對澳大利亞的影響,不見得他們能承受,下面,我們一起聊聊。
總而言之,澳大利亞斷供鐵礦石,並不能讓我們舉手“投降”,那不是我們的命門,也不是我們的七寸,我們還有其它的選擇,最多建築成本、製造成本和生活成本上升一些。
而澳大利亞斷供鐵礦石,會對他們造成巨大的打擊,其結果,無論是政府,還是民眾,都很難接受。
所以,但凡澳大利亞政府腦子沒壞,不會開啟這個“大殺器”,因為傷人傷己。
⑥ 澳大利亞和巴西是世界上出口鐵礦石的著名國家,寶山鋼鐵廠的鐵礦石應該從哪個
上海抄寶山鋼鐵廠所需鐵礦除了少量來自襲河北地區的鐵礦石,其他的大部分鐵礦石原料都是從澳大利亞和巴西進口的,大部分是從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力拓兩大礦,還有巴西的淡水河谷運過來的,先運到杭州灣的馬跡山島附近,然後分裝到國內的礦石船上,再運到寶鋼的。
⑦ 在幾內亞買鐵礦石運到中國比澳大利亞遠嗎
那肯定的,無論怎麼走海運都是我們遠
⑧ 礦產貿易公司社會實踐論文 誰有!!速回
一、中澳農礦產品貿易結構
(一)產品結構
澳大利亞是一個後起的工業化國家,自然資源豐富,農牧業發達,盛產牛、羊、小麥和棉花,同時也是世界重要的礦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不僅種類多,而且儲量大、品位高,許多礦藏如鐵礦石、鋁土礦、煤等的蘊藏量均居世界前列。表1說明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的資源性農礦產品主要包括:金屬礦砂(主要是鐵礦砂)、紡織纖維(主要是羊毛)、谷類產品(主要是小麥和大麥)等。
中國是一個人均自然資源緊缺,勞動力資源相對豐裕的國家。在農、礦類產品貿易中,中國對澳大利亞出口的主要是水果、蔬菜等勞動密集型農產品以及以農礦產品為原料的勞動密集型製成品,如鋼材、紡織品、肉類製品和糧食製品等。而中國從澳進口的農礦產品則主要用於工業製成品的生產,澳大利亞的羊毛和麥芽供應是中國服裝和啤酒業迅速發展的原因之一,鐵、銅、鎳、鋁等各種礦石也是中國工業高速發展的必備原料。
由此可見,中澳兩國相互出口的產品呈現高度集中的特徵:澳大利亞向中國輸出原材料來換取廉價的勞動密集型製成品;中國對澳出口以消費品為主,從澳進口的產品則主要用於高速發展的工業化。
(二)廠商結構
澳大利亞經營資源性農礦產品的廠商經過大規模收購合並後已經非常集中,且規模都相當大。澳大利亞第一礦業巨頭力拓公司(RioTinto) 2000年收購了澳大利亞北方礦業公司(NORTH),成為世界第二大礦石資源公司。2001年,澳大利亞另一礦石巨頭BHP和總部設在倫敦的跨國礦業集團比利頓公司(Billiton),合並後成立的必和必拓公司(BHPBilliton),成為世界第三大礦石資源公司。在鐵礦砂貿易中,力拓公司、必和必拓公司兩大鐵礦巨頭的年產量就達到全澳年產量的70%以上,處於壟斷競爭地位。在澳大利亞的羊毛和大麥生產中,主要廠商分布於種植業發達的新南威爾士州、西澳大利亞州、維多利亞州和南澳大利亞州。大麥生產是大規模機械化進行的,主要收購商的收購量都很大,形成壟斷競爭的局勢。在棉花生產中,澳大利亞有 10個大型農工貿一體化的棉花集團。不僅如此,澳大利亞某些農礦產業由統一的官方機構進行協調管理,如大麥生產就統一由「澳洲穀物 」(GRAINOFAUSTRALIA)進行宏觀控制。
相比而言,我國初級製成品生產商分散,規模不大。從我國鋼鐵企業情況來看,2004年前15家鋼鐵企業鋼產量才占我國鋼總產量的45%。在這15家鋼鐵公司中,除了寶鋼規模較大,優勢比較突出外,其他14家規模相差不大,國內鋼鐵市場競爭程度激烈。
以上貿易結構分析表明,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的絕大多數農礦產品在澳都處於不完全競爭的市場,而屬於寡頭壟斷的狀態。中國向澳出口產品的生產商則相對分散,處於自由競爭的市場。在定價中,寡頭壟斷的一方掌握著主動權,而高度分散的一方只能被動地接受,中澳農礦產品貿易就存在著這種情況。
二、中澳農礦產品貿易出現的問題
(一) 進口貿易中出現的問題
1.中國對澳大利亞農礦產品進口依賴性增強。中國是澳大利亞羊毛的最大買主,采購量佔澳羊毛出口總量的40%,佔中國進口羊毛總額的45%;同時,2004年中國已成為澳大利亞鐵礦砂的第一大買主,吸收了44%的澳出口鐵礦砂,佔中國進口鐵礦砂的50%以上。此外,中國75%的錳礦砂和26%的銅礦砂的進口均來自澳大利亞。
以最具代表性的鐵礦砂貿易為例,雖然我國鐵礦砂年產量居世界第一,但鐵礦資源貧礦多、富礦少,分布不均勻,開采大多層次低,規模小,普遍缺乏先進的開采技術。由於工業高速發展,國內對鐵礦砂的需求遠超過自身生產能力的增長,因此我國已成為世界鐵礦砂的最大進口國。澳大利亞作為世界鐵礦砂出口量最大的國家,擁有豐富的資源,其鐵礦砂的含鐵量平均高達65%。在地理位置上,澳大利亞距離中國又比另一鐵礦砂出口大國巴西要近,使得運費可以減少20%~45%,因此澳大利亞自然成為中國鐵礦砂的第一進口國。隨著中澳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我國對澳鐵礦砂進口額將進一步上升。
2.澳大利亞資源性農礦產品價格繼續大幅上漲。2002~2004年,世界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的羊毛、棉花、大麥、鐵礦砂、錳礦砂、銅礦砂、鉻礦砂、氧化鋁8種主要農礦產品的進口價格明顯上漲,而銅礦砂、鉻礦砂、氧化鋁3種商品的平均進口價格漲幅竟分別高達127%、154%和111%。2005年,我國鋼鐵企業更是被迫接受了進口鐵礦砂價格71.5%的漲幅。目前,以澳大利亞、巴西等國為主的世界原材料出口國正在醞釀又一輪的鐵礦石提價。澳大利亞作為原材料出口大國,在市場上處於賣方壟斷地位,在定價上舉足輕重,往往以提高價格的方式獲得壟斷利潤。而中國製造業仍處於無序競爭狀態,無法形成合力與其進行價格協商,從而處於不利地位。表3體現了澳大利亞農礦產品近年來的國際價格走勢。
(二) 出口貿易中出現的問題
1.中國初級製成品出口價格有下降趨勢。中國向澳大利亞出口的初級製成品量不斷上升,但是平均出口價格卻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中國初級製成品生產商沒有充分考慮市場容量問題,盲目大量生產導致供過於求,因此壓低了價格。這種情況在紡織品、鞋類貿易中尤為突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隨著關稅的逐步下降,優勢產業紡織品、鞋類的出口迅速擴大。但是,近年來貿易呈現飽和趨勢,出口價格逐漸下降,比如2005年中國棉製針織襯衫的出口價格就由2004年的3.12美元降低到1.71美元,降幅達45%。第二,中國初級製成品生產商較為分散,盲目追求銷量,沒有形成統一的出口定價協調系統,出現了廠商之間競價出售的局面,形成惡性競爭的價格戰。第三,中國的初級製成品加工程度低,技術附加值也不高,廠商沒有將重點放在品牌形象的提升和產品的創新開發上,導致產業整體形象不高,所出口的大多數是處於產業鏈低端的價格較低的勞動密集型商品。例如我國大多數鋼材生產企業主要生產出口粗鋼製品,而高技術產業所需的精密鋼材仍需進口。
2.東盟主要農業國在澳大利亞市場上的出口競爭加劇。我們採用巴拉薩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對中國和東盟各國農產品比較優勢進行對比分析。顯性比較優勢指數表達了一國總出口中某類商品的出口所佔比例相對於世界貿易總額中該商品貿易所佔比例的比例。它可用公式表示為:
式中,RCAik代表i國在k類商品上的顯性比較優勢指數,Xik為i國k類商品的出口額,Xi表示i國所有商品的出口額,Wk表示k類商品的世界出口總額,W表所有商品的世界出口總額。RCAik大於1,說明該國該類商品的出口相對集中,該國在這類產品上具有一定的顯性比較優勢;RCAik小於1,則相反。
2005年澳大利亞-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後,由於東盟與中國農產品出口的相似程度很高,並且從東盟運輸的費用更低廉,因此澳大利亞從東盟主要農業國進口大量農產品及其製成品,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中國農產品的進口。由表4 可見,泰國多種主要農產品比中國更具有顯性比較優勢。因此,中國農產品在澳大利亞市場上受到東盟主要農業國的強力競爭,對澳農產品貿易逆差出現擴大的趨勢。
三、中澳農礦產品貿易問題的主要成因
第一,由於近年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加快,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鐵礦進口增量很大。由於供給量在短期內難以快速增長,因此需求量的增加導致世界鐵礦砂價格不斷攀升。另外,發達國家如英、法、德、意等均成為世界鐵礦砂凈進口國,這些國家的鐵礦砂進口基本來源於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南非等幾個國家,進口來源地相當集中。而且隨著澳大利亞—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和日本、韓國的加入,東盟各成員國向澳大利亞進口的鐵礦砂也將有所增加。
第二,賣方壟斷已成氣候。我國鐵礦砂的進口來源地主要是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和南非,進口量占我國鐵礦砂進口總額的約94%。目前,世界70%的鐵礦砂出口貿易掌握在澳大利亞力拓公司、必和必拓公司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三大礦業巨頭手中,因此他們得以在世界范圍內形成壟斷競爭的局面。目前壟斷競爭帶來的後果是賣方聯合提高價格,賺取高額利潤,而買方成為價格的接受者,利益受到很大損失。
第三,我國鋼鐵行業集中度不高,議價能力薄弱。我國前三大鋼鐵公司產量總和佔全國總產量的比例低於20%。集中度不高導致重點企業行業控制能力不強,行業里中小企業進口無序,不能集中整個行業的力量與出口方進行同等議價。與此同時,我國只有寶鋼等少數大型鋼廠有能力與澳大利亞和巴西鐵礦砂公司簽訂價格較低的長期協議,而更多的小鋼鐵廠只能零購印度高價現貨鐵礦砂。目前,中國注冊在案的鐵礦砂進口企業共有523家,經常競價進行現貨購買,致使現貨價格越抬越高。這種情況一方面變相助長了鐵礦砂進口價格的上漲,另一方面也給了國際巨頭們大幅提價的口實。
第四,某些國外大型鐵礦砂進口企業在海外鐵礦公司持有大量股份。在澳大利亞鐵礦公司里,新日鐵、三井、住友、伊藤忠等日本公司都在一定程度上控股。雖然鐵礦砂漲價也使其利潤受損,但上游利潤卻可以彌補損失。在這種情況下,這些企業就有操縱市場價格以牟取暴利的動機,而鐵礦砂價格上漲帶來的利益損失很大部分則由中國鋼鐵企業承擔。
由於以上種種原因,國際鐵礦砂價格大幅上漲。作為國際鐵礦砂的最大買方,中國成為鐵礦砂價格上漲的最大損失者,2005年中國鋼鐵企業多付出了300億元的進口成本;與此同時,澳大利亞鐵礦巨頭從中國獲得了30至40億美元不等的巨額利潤。
在農產品貿易方面,澳大利亞動植物檢疫標准(SPS)正在成為我國農產品進入的壁壘。中國農產品尤其是水果、蔬菜等很多都是採用木質材料包裝,但這些木質材料無法通過澳大利亞近乎苛刻的動植物檢疫標准而遭到退貨或銷毀。
綜上所述,中澳農礦產品貿易中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中國對澳進口量大而價高,對澳出口不暢而價低。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對澳大利亞的貿易條件存在著惡化的趨勢。
四、綜合解決中澳雙邊貿易問題的策略
(一)整體、中長期策略
今年9月,中澳雙方將啟動新一輪(第六輪)自由貿易區談判。目前雙邊貿易中的問題,必然成為雙方政府和談判人員關注的重點,也是權衡自貿區利益平衡的基本杠桿所在。因此,它直接決定了雙邊自貿協定談判的實質進程。與此同時,考慮到中澳自貿區具有顯著不同於傳統自貿區的差異特徵,筆者認為,為保證雙邊利益的平衡和經貿合作的順利推進,應盡快確立如下整體策略:
1.確立中國的發展中國家與市場經濟國家地位。澳大利亞是一個經濟發達國家,與之相比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正如中國加入WTO談判所體現的原則一樣,中國應當承擔與發展中國家地位相稱的開放義務,而享有發展中國家的相應權利。因此,中澳自貿區協定的談判應當充分體現這一地位差異,同時確立中國市場經濟國家的地位,使之成為解決中澳農、礦產品貿易所存在問題的綜合指導原則。
2.確立雙邊的結構性對稱開放原則。澳大利亞目前在對華開放市場方面存在的某些限制,如反傾銷、技術壁壘、部分產品的非市場經濟國家待遇等,直接限制了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機電、紡織品和部分農產品的對澳出口。對中國企業對澳投資設置的審批條件和門檻也明顯偏高。與此同時,澳方又十分強調中方應加快開放農牧產品、金融等服務業市場,並對知識產權保護提出很高要求。對此,我們認為應當根據中澳經濟固有的結構互補特徵,在部門之間和部門內不同產品之間尋求利益對等及相互補償。例如,在開放農產品市場和引進農業技術、實現農產品及其加工品返銷澳洲市場之間,在選擇性開放服務業和擴大我國製成品對澳出口之間,在適當提高知識產權保護程度和澳方降低中國企業(包括國有企業)對澳資源、能源類及其他產業投資限制門檻之間等,有針對性地均衡開放效益,實施跨部門的交互對稱開放,由此將雙方的利益平等地實現最大化。
3.確立均衡梯度開放原則。對於某些敏感性不同部門或同部門之間的市場開放,伴隨同一領域的投資便利化,我們認為應當結合利益均衡原則,實施謹慎的梯度開放。例如在農產品領域,可根據比較優勢狀況先適當擴大水果、蔬菜和肉製品類的進口,後伺機擴大其他農、畜產品進口。即所謂依據利益均衡和產業、政策的成熟程度逐次開放,梯度推進。
(二)分類的、近期策略
1.發揮我國蔬菜、水果和農業製成品的比較優勢。由於我國土地資源稀缺,在初級農產品如穀物、棉花的生產上不具有比較優勢,受到澳大利亞初級產品強有力的沖擊,因此在生產上要注意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和種植的技術含量,對受影響較嚴重的初級產品應考慮逐步放開,在關稅談判中爭取較長的保護期限。另一方面,我國在勞動密集型產品如水果、蔬菜、水產品以及農業製成品上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應建立這些產業生產的補償機制和優惠政策,逐步調整農業種植結構,以適應出口需求。還應加強對出口農產品的資金與技術投入,按照國際標准進行生產,以擴大對澳大利亞的出口。具體做法如:
(1)在出口農產品品種的選擇上,應針對澳大利亞的市場需求,加快品種改良及更新換代。可以在中國的傳統出口農產品中甄選出在澳大利亞最具有市場潛力的品種,也可以引進在澳大利亞市場上適銷對路的國外優良品種,利用中國自然條件多樣化的優勢,把這些優良的樹種或品種安排在最適宜的區域種植,為果品生產的優質、高效打下良好的基礎。
(2)加大對出口農產品的資本、技術投入,引進澳方先進的農產品追溯系統,不僅在生產的源頭抓好標准化建設,而且把產品的質量控制逐步擴大到種植、加工、流通的全過程。按照國際衛生檢疫標准、農產品技術標准、綠色食品標准對各個環節進行嚴格的規范和監督,以應對澳大利亞的農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
(3)提高我國出口農產品的包裝檔次。針對澳大利亞的SPS包裝條款要求,農產品的包裝應採用嚴格消毒檢疫的合格材料,盡量少用木質材料包裝。
(4)對於我國具有優勢特色的傳統農業製成品,如茶葉、葡萄乾、黃酒、白酒等,應建立專門生產基地,打造品牌優勢,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產品檔次。各廠商應聯合起來,在出口貿易中爭取賣方定價權,以獲取較高的利潤。
2.建立國內鋼鐵企業聯合採購機制,爭取鐵礦砂的世界定價權。日本、歐洲擁有的定價權取決於其鋼鐵行業的大規模和高集中度,我國鋼鐵企業如果要想提高話語權,在定價方面施加足夠的影響力,就必須通過優化組合、聯合兼並,逐步組建大型鋼鐵聯合集團,從而加強行業集中度,規范市場行為,並以相同的聲音、一致的行動來應對國際挑戰。在2005年3月與必和必拓的鐵礦砂價格談判中,中國鋼鐵企業首次獲得了勝利。這表明,中國鋼鐵企業在鐵礦砂定價方面的話語權得到了加強。2005年4月,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組織成立了進口鐵礦砂工作委員會,全國有資格進口鐵礦砂的70家鋼鐵生產企業成為其成員。這一組織進一步強化了全行業的鐵礦砂進口協調工作,中國鋼鐵企業也將在未來鐵礦砂定價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3.我國企業應「走出去」,加強垂直一體化方面的投入。我國必須加快制定實施境外資源利用戰略,堅持"走出去"的政策,進入產業鏈的上游,建立多元、穩定、可靠的境外資源供應基地,提高利用境外資源的能力。以鐵礦砂為例,早在2004年,武鋼、鞍鋼、唐鋼和江蘇沙鋼四家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就通過合資的方式獲得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轉租的 Jimblebar鐵礦40%的股權,從而擁有每年購買1200萬噸鐵礦砂的權利。在2005年鐵礦砂大幅漲價後,我國鋼鐵公司紛紛開始同海外鐵礦石供應方簽訂合作項目,共同開發鐵礦資源。其中最成功的一例是2005年10月,中鋼集團與澳大利亞Midwest公司正式簽署協議,雙方合資勘探並管理西澳大利亞州中西部地區Koolanooka和Weld Range兩處鐵礦資源,協議涉及的總金額高達15億澳元,合計近人民幣90億元。中鋼集團將在合資公司中佔50%股權,這將是目前中國公司在澳大利亞鐵礦資源開采中所獲取的最高比例。
4.我國企業應與海外農礦資源供應商簽訂長期貿易合同。簽訂長期合同有利於穩定市場,防止原材料價格大起大落。近年來,一些中小企業開始涉及資源性農礦產品貿易,簽訂的都是短期合同,不但價格高於3年以上的中長期貿易合同,而且由於競價購買,進口商品質量良莠不齊,嚴重影響我國鋼鐵行業和國民經濟的穩步發展,應盡快杜絕這類短期行為。相反,目前國內的一些大型製造企業都紛紛與國外原材料供應商簽訂長期穩定的供應協議。比如2005年9月,包括馬鞍山鋼鐵公司在內的4家中國鋼鐵生產商與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簽訂合作期長達25年的合同。2005年9月底,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也與印度礦業協會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世界第四大鐵礦砂供應商澳大利亞FMG集團也與國內6家鋼鐵企業簽訂了為期10年的銷售協議。簽訂長期協議不僅使中國鋼鐵製造商獲得穩定和長期的鐵礦砂供給,還能鞏固我國和原材料供應商之間不斷深入的經濟合作關系。
5.實施農礦原料來源多樣化,確保原料穩定供給。我國應盡量改變對澳大利亞資源性農礦產品依賴度過高的局面,實施原材料來源多樣化戰略。要積極發展與巴西、印度、南非、加拿大、智利等資源豐富國家的雙邊貿易。積極發展與近鄰俄羅斯、伊朗、東盟等農礦資源豐富的國家或地區的貿易往來,利用現有的地緣政治優勢,在農礦產品領域加強戰略合作,確保在各種政治形勢變化的情況下都能從不同國家獲得農礦資源,在戰略上保持農礦產品供應的長期安全。比如2005年3月,中國機械裝備集團與柬埔寨兩家公司在金邊簽署一項協議,決定合作勘探柬埔寨鐵礦資源,一旦條件具備將投資興建柬埔寨歷史上首個鐵礦開采和鋼鐵冶煉企業。
⑨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鐵礦石國,為什麼要依賴澳大利亞進口
因為我國開採的鐵礦石比較粗糙,加上我國的技術有限而且提煉鐵礦石的內成本相對比進口鐵礦石的容價格要高一些,而澳大利亞的鐵礦石都是搞純度的鐵礦石,降低了成本,加上國內對稿純度的鐵礦石依賴很大,所以沒辦法。
中國鐵礦石市場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