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廣核會參與競購東芝在英國核電項目的股權嗎
據報道,針對近日英媒報道的「中廣核公司正考慮競標日本東芝此前在坎布版里亞郡獲得權的核電項目」一事,中國廣核集團9月18日晚間透露,已接受參與競標NuGen項目公司股權的邀請,願意利用三十多年核電設計、建設和運營的經驗,支持英國核電產業發展。
分析人士表示,中廣核而言,英國目前是其最重要的海外市場,若成功中標,中廣核將在不同程度上參與英國核電市場的四個新建項目。
㈡ 美國西屋電氣為什麼破產
經營面臨重重困難的日本東芝公司近日宣布旗下美國核電業務子公司西屋電氣申請破產,可能給東芝帶來1萬億日元損失。
西屋電氣被譽為全球核電技術巨頭,但目前債務總額高達98億美元。西屋電氣怎麼會走到破產這一步?這一無奈之舉將給困境中的東芝公司帶來哪些影響?我們請專家為您分析。
——編者
1
西屋百年輝煌歷史難再現
東芝天價收購成「滑鐵盧」
問:美國西屋電氣和日本東芝公司都是全球著名電器企業。為什麼東芝公司會收購西屋電氣染指全球核電業務呢?
答:美國西屋公司成立於1886年,總部設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該公司曾是世界著名的美國電工設備製造企業,也是全球領先的核電技術服務承包商。目前,西屋電氣為全球近50%、美國近60%運行的商業核電站提供了核電技術。
1955年,西屋電氣為美國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提供了S2W船用反應堆。1957年,西屋電氣為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核電站提供了世界上首台壓水堆核電機組。在1979年的美國三里島核事故之前,西屋電氣負責承建了美國約50%的核電站,在海外也單獨承建了31個核電站。同時,西屋還聯手國外企業共同設計了其他81個核電站。在20世紀70年代中葉,西屋的職員數量以及銷售額都達到了歷史最高點。
但是,美國三里島核電事故發生後,受美國停建核電站等因素的影響,西屋電氣銷售業績開始下滑。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西屋電氣開始逐步拋售其核心業務部門。1999年,西屋電氣將其旗下核電業務部門以123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英國核燃料有限公司。2006年,英國核燃料有限公司以54億美元的價格再將其轉手給東芝公司。後者由此獲得了西屋電氣77%的股份。
眾所周知,成立於1904年的日本東芝公司曾是全球著名的電氣公司。進入本世紀以來,東芝公司認為隨著中國和新興工業國家的經濟崛起以及各國環保意識的提高,未來全球核電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為此,東芝公司開始染指全球核電業務。
2006年收購西屋電氣,正是東芝公司出於想藉此獲得下一代核電技術,以便進一步開拓全球核電市場的目的。但是,東芝公司的出價,比當時日本其他核電企業競購西屋的價格高出了一倍,此舉令日本國內核電同行頗有微詞。此後,瞄準全球核電業務的東芝公司繼續斥資16億美元,將西屋股份增持至87%,最終以70億美元的天價收購西屋。
筆者認為,東芝公司並購西屋電氣的幕後原因是基於今後中國核電技術將選用其擁有的第三代核電技術的判斷。但是,沒想到此次收購卻成為了東芝公司投資全球核電業務「滑鐵盧」的開始。
2
步步深陷越「套」越牢
內外交困「丟車保帥」
問:作為全球技術巨頭,西屋電氣怎麼會走到破產這一步?東芝出現大幅虧損的原因是什麼?
答:2015年,東芝公司通過西屋電氣收購了另一家美國CB&I公司的核電業務子公司,成為此次「核電門」事件的「導火索」。
在並購之前,西屋電氣與CB&I的子公司曾是多年的戰略夥伴,兩家公司2008年共同承包了美國喬治亞州和南卡羅來納州各兩組核電站。
根據東芝公司公布的報告,自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發生以後,各國政府再次加強了對核電站的安全標准,美國更不例外。此舉使以上四組核電站建設所需相關設備、器材等成本不斷攀升,工期一再延誤,由此造成勞動力成本大幅上升,最終導致建設費用遠超當初2萬億日元的施工預算,達到2.6萬億日元,工期也分別延遲了1年至3年不等。
按照東芝公司的說法,根據當初的約定,如果用於核電機組建設的周轉資金低於11.74億美元的話,其不足部分將由CB&I公司負責承擔。但是,隨著建設成本的不斷攀升和工期的延長,西屋電氣與CB&I就費用分攤產生了嚴重分歧,最後發展到對簿公堂的地步。
為了避免進一步延誤工期,早日解決兩者的分歧,2015年東芝公司通過西屋電氣以「0美元」的價格並購了已經負債累累的CB&I核電業務子公司。
東芝公司原本想通過並購的方式管控分歧,減少交易成本,卻沒想到這次並購徹底打破了東芝公司在核電領域的夢想,不斷膨脹的建設費用非但沒有得到控制,反而使東芝公司被牢牢「套住」,核電業務出現大幅虧損,最終導致東芝公司兩次延遲2016年第4季度財務報表的發布,對日本社會造成了很大的沖擊。
東芝發布的數據顯示,自2015年實施並購後,西屋電氣負債總額不降反升,已攀升至98億美元。受此拖累,預計東芝公司2016財年合並業績最終虧損可能最高達到一萬多億日元,這一虧損額將超過日立製作所2008財年創下的7873億日元的虧損紀錄,成為日本國內製造業迄今為止最大的虧損額。
為了使公司虧損最小化,東芝只能忍痛割愛「丟車保帥」。經過再三權衡和多方博弈,上月29日,東芝公司宣布旗下的西屋電氣正式向紐約聯邦破產法院申請適用《美國聯邦破產法》第11條。西屋電氣聲明說,重組期間將獲得8億美元資產融資,並全部投入現有核電站業務運行。
東芝公司表示,西屋電氣申請破產將是東芝公司順利實施經營重建的第一步,有利於防止海外核電業務給企業經營帶來進一步的風險。
可以說,全球核電技術巨頭西屋電氣公司的破產是必然結果,否則東芝公司將自身難保。西屋電氣申請破產保護之後,其母公司東芝將立即著手企業內部機構改革和業務重組,以改善企業財務狀況。其中,圍繞核電業務部門的「取捨」是關繫到東芝自身生死存亡的頭等大事。
3
擴大海外核電業務夢碎
東芝可能選擇全面退出
問:東芝今後會有什麼舉措?還會有核電業務重組計劃嗎?
答:西屋電氣申請破產保護也宣告了東芝公司力爭擴大海外核電業務以失敗告終。
從東芝公司過去的部門業績來看,核電業務部門一直是主打的「潛力股」。但如今在一片質疑聲中,東芝不但需要重新規劃未來業務,還要就是否存在「捏造財務報表」,當初並購決策是否得當等問題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在此背景下,東芝公司要正確判斷未來核電業務部門的前景,並拿出一個重建方案談何容易。
可以預期,隨著西屋電氣申請破產保護,今後東芝公司很有可能全面退出全球核電業務。近日,為了改善和健全公司財務狀況,控制負債規模減少虧損,東芝公司做出了拆分出售旗下部分半導體業務部門,增加其他公司融資額度等決定。目前東芝旗下的半導體業務整體價值超過2萬億日元,拆分出售部分部門,有利於集中和優化資源,提高公司整體產品價值,為公司內部重組籌集足夠的資金。
4
成本高周期長商業負擔重
全球核電產業面臨「洗牌」
問:西屋電氣破產將給全球核電產業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答:截至2015年底,全球共有31個國家運行391座核反應堆,總裝機容量達到337GW。但近年來,由於受到金融危機和福島核電站事故的雙重打擊,全球核電業務面臨嚴峻形勢,核電發電量與金融危機之前相比仍處於低點。
許多國家認為,《巴黎協定》設定的目標意味著未來幾年間核電仍將成為電力發展的主要選擇。但隨著各國核電建設安全標準的不斷強化,研發技術、設備安裝和基礎建設投入成本不斷增加,施工建設周期拉長,極大地增加了核電商業運營的負擔。全球核電業務面臨改革和重組的可能性不斷加大,這對我國的核電事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目前,AP1000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第三代核電技術,而西屋電氣的核電業務部門在該技術的開發應用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迫切佔領中國核電市場、壟斷中國的核電技術,正是當初東芝公司收購西屋電氣核電業務部門的主要動機。
經過三方協議,在我國實施的AP1000項目主要由西屋電氣提供AP1000技術的知識產權使用權、工程和采購服務,而由中方負責管理項目的建設和施工。經過多年的驗證,我國實際上已經掌握AP1000核電技術,因此西屋電氣此次申請破產保護,可以說對中國相關核電項目基本沒有影響。
㈢ 東芝在美國核電為什麼虧這么多錢
股票是一種復有價證券,是制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購買股票也是購買企業生意的一部分,即可和企業共同成長發展。
這種所有權為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差價等,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獲取經常性收入是投資者購買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分紅派息是股票投資者經常性收入的主要來源。
㈣ 東芝為什麼寧可賣半導體,也要核電
相較下,核電是比較清潔的新能源,押注核電本來就沒有錯。日本各種能源都比較稀缺,唯一靠譜的就是核電,但是不想出了地震福島核事故一發不可收拾,現在東芝是騎虎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