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麼看待人民幣持續升值
2017年底人民幣漲勢開啟,2018年首個交易日,在岸人民幣開盤大漲,突破6.50至三個半月新高,離岸人民幣當日也突破6.50水平。隨後人民幣勢如破竹之勢仍無停歇跡象,1月15日,人民幣再度連闖四道關口,在岸、離岸雙雙升破6.42,均創出逾兩年新高。人民幣中間價已經連續第四天上調,1月16日升幅高達202點,報6.4372,創2015年12月以來新高。
而如果想保持一個寬幅波動的人民幣籃子,本質上仍然需要加大人民幣對美元的波動,而在目前這個水平上,似乎讓人民幣對美元略微貶值更加符合邏輯。當然,即使以上的邏輯全部成立,時點的選擇則會是一個難題。
對於時點,我也沒有好的答案,但如果歷史可以給我們一些指引的話,2014年年初發生的事情,可能會給我們一些啟發:當時利差交易導致了人民幣的單邊升值,在2014年年初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逼近6.0,但從2月初開始,人民幣匯率在干預下開始明顯貶值,並在4月中旬一路貶值至6.25。歷史當然不會簡單重復,但各方的心態變化和市場博弈,其本質上並不會有太多不同。
對於人民幣來說,只要美元的跌勢不減,那麼人民幣就難以避免對美元的升值。而在人民幣的外匯市場上,市場的頭寸也只有一個方向:做多人民幣。人民幣匯率的可預測性將會明顯降低。對於市場參與者來說,傳統的外匯市場思維方式將會面臨很大的挑戰,同時市場風險管理也需要被高度重視。
近日人民幣匯率上漲主要原因有四方面:一是前期升值趨勢的延續。二是國內經濟超預期增長。三是歐洲央行將收緊貨幣政策,帶動美元指數進一步下降。四是離岸市場做多人民幣的套利交易增加。
人民幣的快速上漲,也給人民幣國際化重啟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此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有所放緩,一方面是相關部門收緊資本跨境流動與境外離岸市場人民幣頭寸,以此抬高離岸人民幣融資成本,進而遏制國際投機資本大舉沽空人民幣,但此舉也令境外人民幣頭寸驟降,相關人民幣跨境業務因頭寸不足而難以施展;另一方面,此前人民幣單邊貶值預期強烈,不少國際投資機構與企業擔憂匯兌風險而不敢增持人民幣頭寸。隨著人民幣持續企穩反彈且趨於雙向波動,國際市場持有人民幣意願正在升溫。
*風險提示:投資顧問提供的觀點和投資建議,僅供參考。用戶需要獨立做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B. 人民幣升值為什麼中國的物價不是下降而是上升
簡單來說:物價比人民幣升值漲得更快 ; 中國作為世界工廠&人口大國,需要的是原材料&糧食
雖然人民幣自從05年7月21日(匯改)以來升值20%+,但國際原油價格已經由05年7月21日的58美元/桶,上漲至147美元/桶(08年7月11日),近日雖然有所回落至113美元/桶(08年8月15日),但可以對比出差異了(20%與100%)---雖然中國有成品油管制的政策,但是還是會慢慢地向物價傳導,還有就是國際上還沒有這個政策呀,需要進口的東西,運費、生產成本等也因為原油上漲,跟著漲上去。
農產品:大豆、油脂(食用調和油)等(國內產量不可以滿足需求,需要進口的),亦因為去年歉收(今年豐收在望了,所以近期價格下來了)、油價上漲(運費增加)、美元貶值等綜合因素,同樣也是漲。國內的農產品種植成本也因為化肥(也是需要進口相當一部分)的價格漲幅遠遠大於人民幣升值的幅度。
豬肉漲了:因為藍耳病導致豬死了一大批,而養殖戶的養殖積極性因此大受打擊,不是一時三刻可以馬上恢復的(即使國家有補貼下來),從而導致供需不平衡;還有喲,因為豬的飼料(豆粕、玉米等)都漲上去了,養殖成本自然高了。
工業用的原材料:銅、鐵礦石等,同樣也是中國所缺,價格同樣是漲。
綜合以上因素,物價漲上去了。不過中國的綜合國力相對於其它發展中國家要強很多,通貨膨脹比越南、印度等國家的通漲要少多了(更有個極端的例子:非洲南部國家辛巴威 中央銀行的主管 吉迪昂·戈諾7月16日透露,擁有世界上最高通脹率的辛巴威再創新高,通漲率高達2200000%)~呵呵~
C. 請問一下關於外匯儲備增加,人民幣有升值預期,這一邏輯是怎麼推導出來的
因為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市場的需要,所以大量買入人民幣,將美元賣給銀行,專所以國內屬外匯儲備增加了。人民幣供不應求,升值是必然的。但是國家也有調節機制,雖然允許他升值,但是如果像自由流通的外匯那樣暴漲也是不允許的,出口企業會很受傷。所以對付他的辦法就是印鈔票,增加人民幣供給量。所以你明白為什麼說熱錢流入帶來輸入性通脹風險了吧!
D. 人民幣升值與金融地產受益的邏輯關系
人民幣升值,會引起資金流入,流入的資金必須從外匯兌換成人民幣。兌換成回人民幣以答後,這部分資金不會閑置不動,會尋找適合的投資資產。
而房地產和金融股是這部分資金所中意的投資對象。部分原因是金融股的盤子比較大,流動性好,波動小;房地產也有其獨特的投資特點(比如中國人往往都想擁有自己的一套房子,屆時不怕脫不了手),成為這部分資金的首選。
這部分資金在等待人民幣升值期間,會把房地產炒高、金融股炒熱,屆時(泡沫崩潰以前)出手時,能收到匯率上和投資收益上的雙重好處。
E. 中國人民幣升值利弊論。 希望給的答案 有條理 有邏輯。 一堆一堆的看的好暈。。。
同學...在網上找到的...
要求人民幣升值,主要是日本等少數西方國家提出的。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中央政府並不是日本等國或某些西方理論家的貨幣政策執行機構,如果他們要我們怎麼樣我們就怎麼樣,這將在國際上成為笑料,並創造非常危險的先例,即以後別人可以肆意將自身發展經濟上不如意的帳,都隨意算到他們自認為軟弱可欺的中國頭上,而且我們還必須對別人的意見無論合不合理都俯首帖耳才行,否則別人就可以隨意攻擊我們,借用國際場合和媒體力量隨便找我們的麻煩,或者隨意向我們提出種種不合理的要求。而且這次對人民幣提出的要求,就性質而言,完全不同於1997年國際上要求人民幣維持幣值穩定。我們不相信日本人會喜歡中國人到日本後,因看不到山的那一邊而要求日本把"富士山"削到我們能看到對面的程度,同樣我們希望日本人能懂得中國人在一些事情上也不喜歡這樣。 那麼如果人民幣升值到底對我國宏觀經濟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即人民幣升值後,對出口、進口、吸引外資、對外投資、償還對外債務、金融穩定等等具體的經濟活動將各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另外世界各國經濟又將從中得到什麼具體好處呢?對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又將產生什麼重要影響呢?或者說能夠使人民幣成為國際通用貨幣嗎?筆者個人認為: 第一:人民幣升值,不利於出口,人們原來10億美元能從中國買到的商品,人民幣升值後,買相同質量和數量的商品,外國進口商就要多付出幾百萬美元甚至更多才買得到了。如果升值幅度不是太大的話,由於我國勞動力成本所具有的競爭力,使得我國出口的商品在價格上的競爭優勢不會受到太大的沖擊;其在貿易上的影響只具有媒介炒作時對人們產生的心理作用,也就是說,中國的出口產品因貨幣升值在他國產生的價格波動,以及對貿易商的利益影響微乎其微,但別有用心者卻藉此在國際上造成了一種對中國不利的心理效應,即人們或許會不加具體分析地認為,來自中國的產品漲價了,商人們也會認為到中國進口產品會賺不到多少錢了。從而給中國出口造成真正的不利影響。就其性質而言,類似於一次成功造謠對中國的中傷。或者說,讓人民幣只要稍稍升值,對我國的出口而言,就會起到"造謠"性質的傷害。 第二:人民幣升值不利於引進外資;人們原來在中國1億英鎊能作的事,人民幣升值後,可能需要增加上百萬英鎊的投資才能辦成了。這等於外商進來前什麼也沒買,就要憑空多支付上百萬英鎊,投資者肯定要劃算一翻得失了。 第三:人民幣升值,會使原來需10億美元在境外所能完成的投資,升值後會少用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美元就能完成了,因此必然會加速資本外流。我們必須意識到,目前資本外流對我國是不利的。 第四:人民幣升值,將會導致進口增加,從而可能出現貿易逆差,並影響國內企業競爭力。比如人民幣沒升值前進口120架民航飛機需要60億美元,那麼人民幣升值後可能只要59億美元了。 第五:人民幣升值,會導致國際金融資本對人民幣的投資,即人民幣將成為人們的財富藉以保值升值的購買對象,也就是說人民幣在國際上將產生"黃金效應"。 第六:人民幣升值,利於償還外債,我們原來需要2000億美元償還的對外債務,人民幣升值後,可能要少還幾億美元了; 第七、人民幣升值,有利於實現人民幣成為國際通用性貨幣的進程。人民幣如果能成為國際通用貨幣,至少有以下好處: 一、可以直接以人民幣進行各種交易,包括用人民幣購買境外股票、地產,收購公司、企業,支付技術、勞工、貨物等款項;用人民幣償還對外債務……。而世界各國持有人民幣的人必須最終在我國也能做同樣的事,這等於能間接增加我國在世界上的貿易額。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只要印製足夠的人民幣就可以發橫財,一旦人們手裡的人民幣在我國無法獲得足夠的貨真價實的商品、技術、股票、地產、資源等東西時,人民幣瞬間就會成為廢物。 二、具有便相的舉債功能,即我們只要多支付人人都願意持有的人民幣,就能夠獲得自身所需的經濟資源,這就是說,只要給別人人民幣,就可以獲得對其他國家或地區財富的支配使用權。其實這相當於人民幣將成為國際上不付利息的債券。增強了本國經濟抵禦風險的能力。 三、成為通用貨幣的幣種,由於該幣種相對於其他幣種不存在支付性難題,一般都只能作為外匯市場上炒家們用於攻擊非通用性貨幣的工具,而難以成為被攻擊的對象,因而增強了金融上的抗風險能力。 但這三條好處是以貿易逆差、資本外流、吸引外資能力受損而維持本國強勢貨幣地位為代價的。
F. 人民幣近期升值為何這么猛
在受訪專家看來,人民幣走強的原因主要是3個方面:
一是美元指數走弱。
一般來說,美元指數強弱與人民幣等非美元貨幣具有反向關系,你強我就弱,你弱我就強。數據顯示,今年5月下旬以來,美元指數開啟跌勢,近期更是一度跌破92,創下2018年5月初以來的新低。
二是中國經濟基本面持續改善。
中國疫情防控成效顯著,中國經濟也持續恢復改善,主要經濟指標在逐漸向好,二季度中國是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對於人民幣是有力的支撐。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經濟繼續穩定恢復,其中,7月份商品零售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出口增速達到兩位數。
而最新公布的8月份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這三大指數均連續6個月保持在臨界點以上。
三是人民幣資產吃香。
中國正在持續推動金融市場的開放,國際投資者看好中國經濟的前景和人民幣資產,國外資本持續流入中國的資本市場,有利於人民幣的升值。
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外資凈增持境內上市股票和債券規模同比增加1.4倍,外匯儲備余額連續4個月正增長。
中信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明明稱,在全球央行維持寬松的背景下,中國央行在疫情期間貨幣政策保持謹慎、維持定力,中美利差維持高位,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明顯增強,這也推動了人民幣匯率的走強。
(6)人民幣近期升值邏輯擴展閱讀:
人民幣匯率未來走勢:
對於人民幣匯率下階段的走勢,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分析,短期來看,因為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國際投資者看好資本市場,外資持續流入,這些因素預計會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升值。不過,中長期來看,隨著人民幣形成機制進一步市場化,人民幣匯率會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雙向波動。
而中信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明明分析,人民幣匯率的走強或仍將延續,但考慮到後續可能存在的風險,包括全球避險情緒、中美關系以及不對稱的資本管制,人民幣匯率或呈現為斜率放緩的升值走勢,短期人民幣匯率區間或為6.7~6.8。與此同時還應注意到,匯率的持續升值或對中國出口和製造業帶來一定的沖擊。
央行8月份發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彈性,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作用。穩定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G. 人民幣升值和通貨膨脹對A股的影響分別是怎麼一個邏輯
人民幣要升值,外國人就會在升值之前把錢放進中國,就是熱錢,比方現在 1美元內 換6.84元 人民幣,以後容 1:6的時候,人家從中國撤退的時候就變成 1.14美元了,再說進來的錢是買股票 買房子的,,通貨膨脹導致資產升值,所以股票和房子就要漲價,,進來的錢買 房子和股票就會漲更多的錢,那麼走的時候就帶走更多的美元,,日本當年就因為日元升值被美國挖走了所有的外匯儲備。
H. 人民幣升值對國內房價有何影響從邏輯推算,房價應該降低是這樣嗎
http://news.gz.soufun.com/2005-07-23/469702.htm
推薦你看下專家的說回法答
I. 人民幣升值貶值是什麼意思,對進出口什麼影響邏輯地講講.
貨幣升值或貶值指的是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即匯率,很多人把其與我們平常所說的錢是否「值錢」混淆起來。二者都是衡量一國貨幣購買力水平的指標,但前者是針對國際貿易購買力而言,後者實際上衡量的一國通貨膨脹水平,是對於國內商品購買力而言。首先你要搞清這個概念。人民幣升值,指的就是人民幣對於其他貨幣的兌換比率提高了,比如,原來1美元兌換8元多人名幣,現在1美元兌換6元多人民幣,就是人民幣升值了,人民幣貶值的意思剛好與其相反。另外多說一點,現在匯率一般採用間接標價法,即一單位外幣能兌換多少單位本幣,只有英鎊採用直接標價法,即一單位英鎊可以兌換多少單位外幣。當然,人民幣匯率採用間接標價法。需要注意的是,單純說「匯率升值」,那麼究竟是本幣升值還是貶值,就要注意看採用的那種標價法了,若指明是某種貨幣升值(如人民幣),很明顯,指的就是該貨幣對外幣比率上升。
(一)積極因素:
1、人民幣貶值有利於緩解我國經濟壓力,拉動出口經濟發展
我國是出口導向型經濟,對外出口在我國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自去年第四季度起,我國出口增長大幅下降,甚至出現了負增長的狀況,而我國去年的外匯流失也十分嚴重,損失多達四百多億美元。這些現象對我國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人民貶值可以拉動出口創匯,緩解我國的經濟下行壓力。
2、人民幣貶值可以為優化出口產品結構爭取機會
人民幣貶值降低了出口產品成本,使得產品出口量增加。近些年人民幣的持續升值為我國出口企業帶來重大的壓力,而此次人民幣的貶值可以給我國企業以喘息之機,乘此機會努力優化出口產品結構,發展高效率、低污染、高科技含量的新產品,提高應對匯率風險的能力。
3、人民幣貶值拉動民族產業的發展
人民幣貶值使得人民幣的對外購買力減弱,使得進口產品成本提高,需要花費更多地錢來購買進口產品,這為我國民族產業發展帶來機會。由於進口產品價格提高,一些消費者轉而尋找價格較低的替代產品,民族產業的產品在價格上具有明顯優勢,人民幣的貶值為民族產業發展提供了動力。
4、有利於緩解我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
入世以來,由於我國具有資源優勢與人口紅利,產品的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在國際上產品具有價格優勢,與其他國家頻繁產生貿易摩擦。人民幣升值會削弱本國產品的價格優勢,人民幣購買力會提高國外產品的進口數量,緩解我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
(二)消極因素
1、人民幣貶值增加對外投資成本
近年來我國積極開展「走出去」戰略,對外投資大幅提升,人民幣貶值會降低人民幣的購買力,增加對外投資成本。一些企業的資金壓力提升,甚至無法承受而被迫退出國際投資市場。
2、進口成本提高
一些企業生產需要進口大量國外技術和大型儀器,人民幣貶值使得購買力減弱,企業購入成本提高,為企業發展帶來難題。
3、加深我國與其他國家貿易摩擦
入世以來,由於我國具有資源優勢與人口紅利,產品的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在國際上產品具有價格優勢。部分西方國家出於政治、經濟目的一致向人民幣施壓,妄圖使人民幣在短期內大幅升值。此次人民幣連續半年的貶值,加大了人民幣匯率壓力,使得我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進一步加深。
J. 人民幣升值,股票,消費指數,加息,外來資金的進出之間有什麼邏輯聯系
這是一個很全面的問題
看似不相干 但是其中有聯系.要結合我們國家的現狀作解版釋.
我們現在的狀況是貿易順差加大權,企業贏利水平上升,經濟發展速度依然很快,這造成兩個問題,一是大量外幣因順差流入中國,第二是外國投資者紛紛看好中國的投資環境來中國投資.
當外資流入中國的時候,持有人只有先兌換成人民幣才能在中國市場流通,這時增加了對人民的需求,人民幣需求增加造成人民幣升值的必然,同時升值的預期又吸引了更多的外幣......同時增加了央行發行人民吸收外幣幣的壓力.但是還是要發行人民幣對沖外幣,但是因為利率偏低等原因,這部分對沖資金沒有存入銀行而在國內市場流通,造成貨幣供應量增加,古典通貨膨脹理論認為發行過多的貨幣造成通貨膨脹(表現為物價上漲等即物價指數高),表現為流動性較高,還會造成投資加速,股市火暴等......
這對長期經濟是不利的,因此為了穩定物價,抑制投資過熱,股票市場火暴,泡沫經濟誕生.....銀行必須把這一部分發行過多的貨幣回籠,這時一般通過加高利率,增加存款准備金率等手段.提高利率的同時如果不科學還會造成外幣大量流入,這只是一個很狹隘的理解
不是一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