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泰銖和日幣那個對換人民幣更值錢
貨幣兌換
1泰國銖=0.1927人民幣元
1人民幣元=5.1900泰國銖
貨幣兌換
1日元=0.05184人民幣元
1人民幣元=19.2906日元
這樣比較的話,泰銖兌換人民幣更加值錢
Ⅱ 人民幣和日元哪個更值錢
日元。因為日本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比中國要強那麼一點。我不怕噴。。這是實話回。 補充: 雖然現在的一答人民幣等於約十六日元。但是日本的總體經濟比中國強。上次我看了一個報道。在日本一個最低收入者的工資是約人民幣三千。敢問在中國有這樣的嗎?
Ⅲ 日元和人民幣哪個值錢
人民幣比抄較值錢。您可以參考招行外匯「實時匯率」,請登入http://fx.cmbchina.com/hq/查看,具體匯率請以實際操作時匯率為准。如需查詢歷史匯率,在對應匯率後點擊"查看歷史"。註:100外幣兌人民幣。(頁面左側的「外幣兌換計算器」可進行試算,外匯兌換計算器鏈接http://www.cmbchina.com/CmbWebPubInfo/Cal_Forex.aspx?chnl=whjsq)(應答時間:2019年9月30日,最新業務變動請以招行官網公布為准)
Ⅳ 人民幣值錢還是日幣值錢中國和日本哪個值錢呢
1人民抄幣元=14.3404日元
1日元=0.06973人民幣元
後面這個問題的話,實在很難回答
因為這種東西很難形成對比,恐怕誰都不知道怎麼回答。
不過,出於民族情節。
我是覺得
日本什麼的根本一文不值,和我們國家沒有可比性
Ⅳ 為何人民幣比日元貴
由於中國多年的貿易順差,積累了大量的外匯,這其中美元為主。市場上回美元兌換人民幣的需求很強烈。答人民幣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自然要升值。由於我國是盯住美元的管制匯率制度。政府要保證不升值。只有兩種方法,第一:把美元收回來,是的市面上美元減少。第二:投放人民幣,增加市面人民幣數量。總之就是要是的供求平衡。我國主要是 第一種方法,這就是我國有大量外匯又不能賣出去的原因。同時,還會導致國內通貨膨脹。
日元貶值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日本金融政策的失誤造成日元「被升值」;第二,日本出口企業的技術領先地位下降。在一個完全依靠市場機制形成匯率的環境下,日元對美元的匯率主要受日美的息差影響。為了克服金融危機,美國聯儲不斷推出金融量寬政策導致美元的貨幣供應量迅速膨脹。相比之下,日本央行墨守成規膽子不夠,日元的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遠遠低於美元,因此日元對美元的匯率急劇上升。因此,安倍首相上台後不斷要求日本央行大量放水。大量增加貨幣供應一來有可能引起通脹使日本擺脫通縮,二來可以遏制日元的過分升值,可謂一箭雙雕。
Ⅵ 人民幣,日元,和韓幣誰更值錢
人民幣值錢
Ⅶ 日元和人民幣哪個更值錢一些
你問的問題是不是想說
同樣的價值
比如
100塊RMB等於20000日元
那你在中國買100塊錢的東西
是不是在日回本用20000塊能買到答?
如果是那樣
你問的問題就應該是
那個錢更有購買力
一般情況下
應該是面值約小的而價值相同的錢
購買力叫強點
Ⅷ 為什麼人民幣比日元貴
日元幣值面額比人民幣大,但不代表人民幣比日元貴。中國貨幣有圓角分,但是日幣最小面值是1/元(円)。他們沒有圓角分的區別只有「円」一個單位。
例如:我國買一瓶普通礦泉水2元,日本買一瓶同樣普通礦泉水100日元。100日元換算成人民幣業就是5塊多,較國內貴,但是因為日本人均收入高於我們,所以單從貨幣購買力而言,差不多的。
按照2010年11月10日14:54的時間來兌換,即100日元(円)兌換人民幣8.1319/元。我們假使將日元按照中國貨幣的等級劃分,即1日元為中國的1分,那麼100日元為中國的1/元計算,就可以得出,他們用1元兌換我們的8.1319/元。
(8)人民幣和日幣誰貴擴展閱讀:
1、從貨幣學理論來看有個名詞叫做基礎匯率,一個國家的貨幣價值實際上是由基礎匯率來決定的,基礎匯率是一個國家最大面值和最小面值的中間價。
2、人民幣的最大面值是100元最小面值是1分,所以中間價就是1元,所以人民幣的實際價值就是對美元6.7:1日元的最大面值是10000 最小是1,所以中間面值是100,也就是說日元跟美元幾乎1:1的比例,真正價值來看日元跟美元等價 遠超人民幣 。
3、日元貨幣的流通率要比人民幣在國際上的流通影響力要大的多。日本的貨幣並不能說人家日幣不值錢,只能說是「幣值低。」每個國家的實際水平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紙幣面值的問題並不能拿來衡量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
Ⅸ 人民幣和日幣
各位知日圈經常去日本的小夥伴們最常接觸的就是中日匯率上的問題了,今天11月20日的中日元匯率為1:16.9175。
那麼問題就來了,人民幣在國際上的貨幣符號為「¥」,「Y」的中間有兩橫,發音為「yuan」,怎麼就和日元那麼像呢?
日元貨幣符號為「¥」,英語發音為「yen[jen]」,中間為一橫,和人民幣的貨幣符號僅只有中間一橫兩橫的微小區別,如果是世界上對中日兩國都不太熟悉的人,那麼很容易將中日兩國的貨幣符號搞混。
於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4217訂定其標准代號為JPY,為了區別於人民幣,可將日元記作:JPY¥。
我們雖然都知道人民幣讀作「yuan」,日元讀作「yen」,首字母都是「Y」,但是世界各國為了分清貨幣更好的計算貨幣,都是故意將單位符號差別弄大並且方便使用。
難道這個拉丁字母「Y」在中日兩國人的心中就那麼重要,寧願重復而且容易產生歧義都不願意更換字母,在這個問題上究竟是存在怎樣的考究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的歷史,「¥」在一開始是日元(JPY)和人民幣(CNY)兩種貨幣的共用符號。
日元的本國貨幣單位寫作「円」,而中國的本國貨幣單位寫作「圓/元」,後來發行新版人民幣後逐步廢除了「圓」的單位。
但是在早期,中國大陸使用的國際貨幣符號和日元一模一樣都是「¥」,國際標准化組織認為一模一樣的國際貨幣符號不利於金融交流和往來,才硬要將中國的的符號從一橫改成了兩橫,並且和日元貨幣符號區分全形輸入和半形輸入。
中國在改變符號初期,政府曾建議使用「RMB¥」作為和日本區分貨幣符號,也曾經推行過短暫的時間。
接著我們從歷史的角度觀察日元和人民幣的前世今生,我們先來看看日元的歷史。
「円」在晚清傅雲龍所著《游歷日本圖經·卷二十·日本文學 上·日本文表附錄日本異字》中指為「圓」的俗字,可見「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漢字,是日本假借過去的漢字。
早在日本江戶時代中期,日本人太宰純在《倭楷正訛》一書中就大量列舉了俗字。
其中俗字「円」的來源就是「圓」一字的變體,「圓」字去掉了中間的「員」,並用過分簡單的橫豎筆畫代替。
這種做法頗有些像中國大陸剛開始為了掃清文盲時將漢字過分簡化的做法,例如「餐」就簡化為了「歺」,便於俗世快速認同並且使用。
日文漢字「円」與中文的「圓」意義完全相同,還和韓語中「圜」(원)為同源字。
江戶時代中國的硬幣曾在日本被廣泛使用,導致許多日本人至今還認識「圓」這個漢字。
現代日語的本國貨幣單位書寫則採用的是簡化俗字「円」。
熟悉日語的朋友們都知道,漢字「yuan」的發音中「y」是參與發音的,而在日語中,「円」的發音為「en」,但是在原先的日語英語標准拼音法中是「yen」,「y」並不參與發音。
而日本當今沿用「yen」的用法,和幕府過渡到明治時代的英美人的串標不無關系。
因為英美人將日元串標為「yen」並且帶向國際,所以日本一直採用這種貌似不合理的讀音寫法。
世界史上第一本英和和英辭典是赫本所著的《和英語林集成》,全世界首版發行為1867年。
在這本辭典中將日語中的所有「e」和「we」音全部都標注成了「ye」,並且標注英文發音[je],因此日本國內的「円(en)」就成了「円(yen)」了。
「円(yen)」的誕生其實最早源於1830年W.H.梅德韋傑夫赫斯特所著的《英和和英語匯》中所犯下的小紕漏。
W.H.梅德韋傑夫赫斯特並沒有到訪日本,這一點和《菊與刀》的作者本傑尼克特類似。
他所聽到的日語是在雅加達當地的日本人口中聽取的,而恰巧在雅加達的日本人保留了相當一部分的日語古語口音,在日語古語中一部分的「e」偏向於「ye」,讀作[je],索引的假名一覽的「エ・え(e)」也同時收錄在「e」和「ye」當中。
因為歐美人的西洋語言中將「e」設定為「ye」的方式更能夠方便西洋語言的交流,不會產生西洋詞語混淆現象,例如法語的前置「en」現象,當今雖然國際上通用「円yen[jen]」,並且採用這種讀音,而且日本也在國際上採用這種讀音,但是本國都是「円en」這么來教和讀的。
這就是為何日語專業的同學最初在學習日語時也會碰到「yi」和「ye」這樣讀音的原因了。
語言天賦極高的赫本隨後發現了這一語言錯誤,並且在1886年的赫本式羅馬字第三版中,將除了「円」和格助詞的「へ(he)」以外,所有的「エ」開頭都改回「e」,不再使用「ye」。
雖然赫本檢查出了這個錯誤,但是用語習慣還是一直保留至今。
日語的「y」其實是為了方便西洋人了解日語而出現的紕漏,現代日語的本國母語使用者是不用「y」
Ⅹ 日幣和人民幣哪個更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