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裡可以查詢全國各級市場的農產品價格
哪裡可以查到全國各地城市農產品價格,你可以在下載一個能農貿市場,信息app
② 哪些網站可以查詢農產品價格數據
農產品價格簡訊通知,網路下這個看看對你有沒有用
③ 農產品價格波動受什麼影響
分析影響農產品價格的因素,能夠有利於選擇農業產業的方向,增加農業生產的效益。
在此,我先分析兩個最關鍵的因素!
第一個是農產品的生產規模。我們知道,任何商品的市場價格是受供求關系左右的。供不應求則價格飆升;供過於求則價格直線下跌,甚至滯銷!
這樣的情況,在農產品中蔬果類型中比較常見。如現在正是蔬果價格攀高的時節,因為很多蔬果對於當地來說都是斷檔期,充斥市場的不是冷庫出庫的陳貨,就是他處長距離販運的甚至還是進口的!這樣必然價格高。
隨著溫度升高,夏季來到後,本地蔬果都會出現大量上市的情況,那供過於求的局面立馬來到!相信蔬果價格跳水時日無多,某些單品是否賤價、滯銷還不得而知!
而對於農產品生產者來說,主要就是選擇能夠在當地蔬果間隙期上市的品種,或採用大棚等先進種植方式提早蔬果上市的手段!相信前段時間就能有辣椒上市的賺得不少,幾十元一斤的辣椒!還有上百!幾百元一斤的辣椒!這簡直比高端葷菜類都貴,能上市、有量的話財富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個是進口的情況。很多農民對這個因素比較忽視或根本看不到!而對於像大米、大豆、玉米等大宗糧食類農產品來說,進口的影響可能至關重要!
這幾年,糧食價格一直在我們認為的地位徘徊,有的甚至跌破生產農戶能夠承受的成本價了!還有相當一部分出現滯銷壓倉的情況!
我們農村土地面積廣袤,生產這些傳統糧食作物的很多,以前這么多人口要吃掉多少糧食呀!所以農民種糧應該是很靠譜的。
但是,世界這么大,能夠種糧的地方肯定不止我們,全世界都在種著傳統的糧食作物!而且,其他很多國家人口並不多,一些大農場主持有的規模很大的農場能夠種出本國根本消化不了的糧食!
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農產品准入已經基本放開,所以,國外廉價優質的農產品紛紛進入我國市場!而且這個趨勢只有增強的可能,除非貿易起了波瀾,否則我國享受世界低價農產品會長時期保持!
看到這個基本因素,對於廣大農民來說,根本無法逆轉這個趨勢,接下來的方向當然是避開這些能夠大宗進口的傳統糧食作物布局!或者改變傳統糧食作物種植的方式,例如走生態種養之路,將傳統糧食作物類農產品附加更多市民消費選擇要素!則在有銷量的同時還會有個好價格!
至於其他影響因素,如氣候、病蟲害等,不具有規律性和必然性,一旦發生,也可以分析其在對農產品的供求關繫上是否產生顯性影響來作出正確的判斷和對策!
④ 農產品的價格制定可分為
(一)利用消費者心理定價
對於大眾化、沒有經過加工的一般農產品,尤其是自家消費的農產品,消費者一般存在實惠心理,一斤蔬菜定價0.9元,遠比定價1元要吸引人,所以這類農產品定價最好不要超過整數,1.8、1.9元比定價2元要好賣得多。對於粗加工農產品,消費者存在「一分價錢一分貨」心理,消費者認為單價為2.1元的商品比單價為2元的商品質量要好,這類商品就不要採取薄利多銷方法。不過,企業對這類商品一定要把好質量關,讓消費者認為多掏一毛錢值得。因為,消費者一般是重復購買,並且是買幾種牌子進行比較,因此經營者要搞出質量差異,否則,價格比別人高,質量卻不如別人,消費者就不會買賬。市場上烏江榨菜價位比其他廠家要高,但仍然賣得好,原因是它確實比其他品牌榨菜好吃。
對於作為送禮用途的農產品價格要適當高一些,因為價格太低,消費者會認為拿不出手,但價格太高,消費者會認為不值得,將尋找其他禮品替代。
(二)農產品分檔定價
一般來講,同檔次的農產品價格要與競爭對手價格保持一致,定價時以競爭對手價格為主要依據。根據本產品競爭能力,同時推出另外一種規格產品,質量稍微好一些,價位稍高一點,這樣消費者選擇低價位時,你的農產品可能被選中,當顧客選擇高價位時,你的農產品也可能被選中。
(三)隨行就市定價
一般農產品差別不是很大,價格太高消費者會嫌貴,價格太低消費者會產生懷疑心理,因此經營者可以把農產品價格保持在同行業平均價格水平上,這種定價方法比較保險。
(四)先低後高定價
對於剛剛進入市場的新產品,為了在競爭中獲得一定市場份額,前期可以低價位進入,但這種產品需求彈性必須較大,消費者對產品價格反應敏感,低價能夠刺激需求量增多,當低價贏得消費者、產品已經深入人心時,可適當找機會提價,如物價普遍上漲、遇到國家上調工資時。
(五)取脂定價
取脂定價策略是指新產品進入市場後,為能在短時間內把開發新產品的投資和預定利潤迅速收回,經營者有意識把產品價格定得遠遠高於成本。採取高價策略,要有支持高價的特性,如營養更豐富、產品食用更安全,符合綠色環保理念。採用這一策略的經營者促銷產品,要能顯示出商品的高品質、高附加值,同時其實施往往要配合以強大宣傳攻勢,將產品推向市場,使消費者盡快認識新產品,在短時間內形成強烈需求慾望和購買動機。
(六)讓顧客自己定價
給予對方信任,對方將給予你更大信任。在可以討價還價場所,尊重消費者,讓顧客給出產品價格,這時消費者一般會客觀報價,基本與市場價格持平,有時為報以信任,給出的價格還高於你自己的定價。
(七)形象定價
一枝枝鮮花單獨銷售可能不太值錢,但是把它裝進透明好看的花瓶里,視覺上會給人帶來愉悅的享受,因此鮮花伴隨著花瓶一起出售,價位就會稍微偏高,顧客購買慾望也愈加強烈。
(八)分部位定價
將農產品分拆為幾部分分別定價。比如,整雞價錢較便宜,可將整雞分部位分別定價,如分成雞腿、雞爪、雞心來賣;把豬肉分等級深加工上市,把豬皮、豬毛、肥膘、豬骨等賣給不同廠家單獨加工,如此便能大大增加收入。
⑤ 農產品指導價格是什麼意思
是一個當地政府給出的合理價格
⑥ 為什麼中國農產品這么便宜
任何經濟市場上來的商品價格都是由自市場供求關系決定,中國的農產品當然也不例外,之所以說中國農產品便宜,那是相對於外國市場上的農產品價格相對比,人家是純進口價格當然貴,而中國農產品基本上都是本地銷售,價格上不去,但如果經過市場中間商流通渠道的加價,中國的農產品在大城市超市銷售的價格同樣也稱不上什麼便宜。
⑦ 能夠實時提供農產品價格的軟體是
這個最實時的還是沒有幾家能做到的。
畢竟市場行情變化太快,互聯網更新比較慢
觀麥在線在價格方面做了數據統計算做的很好的了,但是也不是最高效的。這個參考下每個地方大交易大廳吧。
⑧ 農產品的價格是誰說算是農民還是消費者
以桃來看,大多數桃農受制於地頭收購商。大多數年景臨沂蜜桃地頭收購價三塊回多,今年早春發生凍答害,桃價上升,地頭收購價在五塊左右。
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中,我們講授農產品電商的優勢,可以對接生產者和消費者,砍掉中間層層環節,賦予生產者定價權,藉助電商以零售價對接全國消費者,大幅提升生產者收益。
我們有不少新型職業農民學員在參加完培訓後開起網店,一年後便成長到年交易額過百萬,還有幾個學員的網店成長到年交易額過千萬。
曾經拿學員網店數據做案例,日交易額70000元,很多新型職業農民倍感震驚,認為該網店農產品售價高。其實70000元交易額對應了兩千多個訂單,平均一個訂單才35元。35元5斤包郵的農產品或是蜜桃、或是蘋果、或是核桃板栗,對消費者來說都是較低的定價。
我們也會講供給側改革的成功案例,做高端農產品成功的案例,但這畢竟是少數。
以目前來看,電商賦予生產者的定價權,以零售價例如桃7元-10元一斤的零售價,即可比地頭銷售大幅提升收益。
⑨ 請問農產品價格上漲與通貨膨脹的關系
通貨膨脹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也內即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容,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供遠小於求)。
所以通貨膨脹不僅僅是貨幣現象,實體經濟泡沫也是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不管是貨幣政策還是非貨幣政策、貨幣現象還是實體經濟泡沫,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是GDP增長方式造成GDP水分過高、無效經濟總量過大有效供給嚴重不足造成貨幣效率降低。
(9)農產品價格擴展閱讀:
當一個經濟中的大多數商品和勞務的價格連續在一段時間內物價水平以不同形式(包括顯性和隱性)普遍上漲時,宏觀經濟學就稱這個經濟經歷著通貨膨脹。按照這一說明,如果僅有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這不是通貨膨脹。只有大多數商品的價格和勞務的價格持續上升才是通貨膨脹。
經濟學界對於通貨膨脹的解釋並不完全一致,通常經濟學家認可的概念是:在信用貨幣制度下,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超過經濟實際需要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和物價水平全面而持續的上漲。
⑩ 2018年農產品價格呈何走勢
日前統計局負責人表示,展望2018年,在全球農產品供需繼續保持總體寬松格局和我國農回業供給側結構答性改革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國內農產品市場運行有望繼續保持總體平穩。但隨著國際國內市場聯動加深,國際匯率變化、貿易政策調整等外部不確定性因素疊加,我國農產品市場形勢將更加復雜。
在堅持最低收購價政策框架的前提下,國家適當調整了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水平,既釋放了糧食收儲制度改革的信號,也為市場機製作用留出了空間。預計今年稻穀、小麥市場化購銷會更加活躍,優質優價的特徵也會更加明顯。
隨著社會的發展,要引導農民調整糧食品種結構,增加中高端產品和精深加工產品供應,由保障「種糧賣得出、吃糧買得到」轉到「種糧能賺錢、吃糧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