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2018銀行業理財資金規模

2018銀行業理財資金規模

發布時間:2025-02-18 05:11:24

❶ 新規上線導致銀行理財萎縮近兩成嗎

2018年4月底發布的資管新規改變了資管行業過去賴以生存的舒適土壤,最明顯的沖擊便是打破剛兌帶來的市場環境劇變。在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普益標准研究員指出,一旦剛兌產品大量退出市場,因青睞剛兌而選擇銀行理財的客戶,很可能會轉移至其他更具投研能力的資管機構,銀行理財整體規模或將萎縮近兩成,這也倒逼銀行向精耕細作的「真資管」經營模式轉型。

其中在風險偏好需求方面,報告指出,資管新規發布後,客戶需求發生明顯變化,市場份額佔比近20%的一級風險產品(規模約為5.15萬億元)所對應的客戶或將逐步退出理財市場。二級風險產品所對應的客戶經過教育和引導,會繼續留在理財市場,但未來將更偏好於類貨幣基金型或其他相對低風險的產品。三級風險產品所對應的客戶風險偏好適中,可較快適應中低風險理財產品的凈值化轉型。四五級風險產品所對應的客戶風險偏好相對較高,資管新規後,理財資金投向范圍擴大,適時推出主要投向權益類資產的理財產品,可進一步匹配這一部分客戶的需求。

「考慮到理財客戶上述需求,各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策略決不能千篇一律,根據客戶特點並結合自身優勢,打造差異化的銀行理財發展之路。」報告進一步指出,對於理財發展程度低的銀行,發展重心可轉移至類貨幣基金業務及代銷業務,並重視資管人才培養;對於理財發展程度適中的銀行,除代銷業務外,可逐步向主動管理轉型;對於理財發展程度較高的銀行,需豐富產品池,構建差異化品牌效應。

❷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為何創2018年最低水平

目前網上的很多解釋都沒說明白,或者不願意說明白。一個拿得出手專的解釋是國內貨幣屬政策轉向,資金充裕導致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但是如果看余額寶收益率可以發現是4月初開始大幅跳水,而去杠桿是在7月23號實際上結束,顯然在時間上不能很好解釋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的現象。
實際上,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的核心原因是4月份資管新規(包括2016年底開始的去杠桿政策)。2017年的一系列去杠桿政策,導致大規模的表外資產回表,確實化解了金融風險,規范了金融秩序,不過也導致非信貸領域的融資渠道和平台(即廣義的影子銀行)不能給無法獲得貸款的資金需求方提供融資。而4月資管新規給了表外業務致命一擊,導致底層質量較差但收益率高的產品出局。8月份社融存量增長10.1%,是2003年以來最低的,表明大量資金需求方已經得不到融資了。雖資管新規被暫停,給融資平台留了口子,但表外業務已經被規范,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不再包含高收益產品。所以說,理財產品的底層產品結構變化決定了收益率必然下降。
而且目前實體經濟變差,質押不斷爆倉、P2P不斷跑路,整體上約束越來越多,激勵越來越少。理財產品收益率沒有上升的動力啊。

❸ 銀行新規1萬元就能買理財嗎

2018年7月20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顯示,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引導投資者購買與其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理財產品,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公募理財產品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私募理財產品面向不超過200名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

據了解,按照「資管新規」相關要求,除另有規定外,理財資金投資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的,資產的終止日不得晚於封閉式理財產品的到期日或開放式理財產品的最近一次開放日;投資未上市企業股權的,應當為封閉式理財產品,且需要期限匹配。

對於限額和集中度的管理,仍延續現行監管規定,要求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的余額,不得超過理財產品凈資產的35%或銀行總資產的4%;投資單一機構及其關聯企業的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余額,不得超過銀行資本凈額的10%。

此外,資管新規以2020年底為最終大限。而在大限之前的過渡期中,通知明確,金融機構可以適當發行一部分老產品投資一些新資產,但這些新資產應當優先滿足國家重點領域和重大工程建設續建項目以及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同時強調,老產品的整體規模必須控制在資管新規發布前存量產品的整體規模之內,所投資新資產的到期日不得晚於2020年底。

「資管新規是金融監管的綱領性文件,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管辦法是專門針對銀行理財業務的細則。」新的辦法與預期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放鬆,資管新規對社會融資的收縮效應超出預期。

近期央行屢屢邊際放鬆貨幣政策和流動性投放,也是為了應對資管新規對社會融資的負面沖擊。商業銀行理財公募產品銷售起點下降將有利於商業銀行代銷理財業務的收入,一定程度上緩解資管新規對銀行資管業務的實質性影響,整體上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偏利好。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協創中心研究員李虹含也表示,公募理財產品降低門檻,一方面對擴大老百姓選擇理財產品非常有利,現在老百姓可以投資的產品除了股票房產之外非常少,因此降低銷售起點對實現普惠金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可以緩解銀行資金來源壓力,為銀行轉型提供更充裕的空間。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監管放鬆並不等於大規模放水。上述利好是參考國際宏觀經濟環境、國內資本市場和金融穩定而對資管新規作出的微調,不是政策性的轉向。

❹ 什麼是資管新規它對金融行業有哪些影響呢

資管新規全名《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於去年11月發布。簡單來說,宏觀層面關繫到國家金融穩定、防範金融風險;中觀層面關繫到百億元規模的資管行業;微觀層面關繫到萬千家機構未來生存轉型之道,以及數量更為龐大的金融民工的年終獎能拿多少。

有保險資管人士點評,這是第一次正式把保險資管列入資管行業,使保險資管機構可以在同一起點上與其他金融機構開展公平競爭,改善了保險資管機構的市場地位。

保險行業可以跳過銀行、直接賺取利差收益,促進商業保險的發展。

信託行業,迎來剛性轉型期主動管理成大方向

在降杠桿、去通道的大背景下,信託業難免經歷轉型的「陣痛」,但就長期來看,資管新規對行業發展是利好。

中國人民大學信託與基金研究所執行所長邢成認為,資管新規對行業提出更高的要求,新的監管環境下,信託轉型不僅是生存的的需要,更是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要求。

他表示,2018年信託業實際已經全面進入剛性轉型期,這意味著信託公司業務轉型已經勢在必行,不可逆轉。「今年註定會成為信託公司剛性轉型元年,任何沖規模、做通道的動作都可能是踩紅線的動作,靠通道業務為支撐的外延式發展模式將成為過去。」

截至2017年年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達26.25萬億,去通道、去杠桿背景下的信託業面臨著行業收入增長放緩、信託報酬率下滑的挑戰。

❺ 銀保監會如何規范銀行理財業務

資管新規公布近3個月後,占據中國金融資管市場主導地位的銀行理財業務終於迎來監管細則。

2018年7月20日晚,中國銀保監會宣布就《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華泰證券研究團隊認為,隨著此番監管政策明確新產品發行要求,過去2個多月銀行理財產品發行因細則未定帶來的不確定性得以消除。理財細則落地有助於新產品加速推出,理財產品規模下行勢頭也會改善,同時股票和債券市場流動性亦有望好轉。

作為此次理財細則的一大重點,官方實行分類管理,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前者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後者面向不超過200名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同時,將單只公募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

這意味著,投資者進入銀行理財市場的門檻有所降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協創中心研究員李虹含表示,該措施對擴大民眾選擇理財產品非常有利。當前中國民眾可投資的產品主要集中在股票、房產等少數幾樣,降低公募理財起售點對實現普惠金融有重要意義。

對銀行而言,上述舉措亦是利好。隨著銀行理財客戶范圍擴大,吸引更多資金流入理財資金池,其負債端壓力也將得到一定緩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段時間以來監管方對理財資金投資非標資產「圍追堵截」。如何在新規過渡期內穩妥處置好非標,銀行壓力不小。

具體而言,由於銀行理財產品資金來源端期限較短,而運用端期限較長,在過渡期結束之時,可能出現非標資產尚未到期但對應理財產品到期的現象。而由於此時發行同類新產品已不合規,到期不能續作,銀行表外理財對接的非標資產將面臨回表問題,使資本金承壓。

對此,理財細則給出一定轉圜餘地。銀保監會表示,在過渡期結束後,對於因特殊原因而難以回表的存量非標債權資產,以及未到期的存量股權類資產,經報監管部門同意,商業銀行可以採取適當安排,穩妥有序處理。

華泰證券研究團隊分析稱,此舉為銀行處理該類資產提供了更大空間。對於無法回表的長久期非標債權類資產來說,銀行不必發行對等久期的理財產品來對接,同時也解決了一些股權投資確實無法滿足表內監管要求無法回表的問題,從而降低了市場對理財細則可能帶來沖擊的擔憂。

在此情況下,一些市場機構看好中國銀行業穩妥適應監管新規。據德意志銀行估算,中國現存約6萬億元表外非標信貸余額,其中約50%至60%將在2020年底前到期,餘下部分各銀行將通過發行凈值型封閉式理財產品,轉換成ABS標准化產品、保險資金或銀行貸款等方式充分銜接。

❻ 2018年銀行業繼續整治市場亂象

2018年銀行業繼續整治市場亂象

2018年銀行業監管力度不減,銀監會將在以下方面繼續整治市場亂象,包括公司治理不健全、違反宏觀調控政策、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產品風險、侵害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不當關聯交易進行利益輸送、違法違規展業、案件與操作風險、行業廉潔風險等。

2017年監管部門針對銀行業違法違規行為的行政處罰力度空前:全年銀監全系統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3452件,其中處罰機構1877家,罰沒29.32億元;處罰責任人員1547名,罰款合慶正計3759.4萬元,並對270名相關責任人取消從業和高管任職資格(一定期限直至終身)。

專家認為,銀行業藉助同業、表外等業務無序擴張的時代終結,全行業將持續擠出虛增「泡沫」。隨著穿透式監管深入,表外業務將加速「回表」,資產質量將更加透明和真實,經營和發展策略也將回歸理性。未來,向合規要效益、「脫虛向實」等才是銀行業發展必由之路。

加大處罰「拆除」隱患

2017年銀監會大力開展系列治理行動,是對銀行業自身的「大體檢」、大整頓。數據顯示,「三違反」專項治理中,各級監管機構共檢查發現問題11534個,涉及金額4.15萬億元;「三套利」專項治理中,發現問題4060個,涉及金額3.78萬億元;「四不當」專項治理中,發現各類問題1.28萬個,涉及業務金額6.16萬億元;「十亂象」治理中,發現問題3.13萬個(次),涉及金額3.56萬億元。

通過大力整治亂象,銀行業各種亂象得到初步遏制,防範化解風險取得階段性成效。不過,一些領域積累的矛盾還會繼續在銀行業顯現,一些業務發生變異也潛藏新的風險點,要實現銀行業的長治久安必須要根除亂象生成的體制機制因素。

「金融風險化解是一場攻堅戰,不僅僅是2018年,未來一段時間,金融監管部門都將大力『拆除』各類風險隱患,尤其是影子銀行、交叉性金融風險等領域。」接近監管層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銀監會將繼續保持監管高壓態勢,嚴肅監管氛圍,依法從嚴問責違法違規行為,特別是對那些問題查的不徹底、整改不到位、問責流於形式的,將加大處罰力度,真正使鐵的制度、鐵的紀律得到鐵的落實,堅決打贏銀行業風險防範化解攻堅戰。

國有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剛認為,未來監管部門加大行政處罰力度將成為「常態」。同時,為了打贏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監管重心將從專項整治轉向制度建設。「通過完善制度建設,才能把短期治亂成果予以夯實。預計2018年金融監管薄弱環節的制度建設是重點,銀行業務灰色地帶、監管滯後於實際的情況,都會大大改善。」

2017年以來,銀監會堅持邊防邊控、邊堵塞漏洞、邊形成機制,全年彌補監管制度短板10餘項,監管有效性得到增強。

持續擠「泡沫」

通過專項風險整治,截至2017年11月,銀行間相互購買、代持理財產品現象得到緩解,理財產品特別是同業理財累計凈減3萬億元,理財中的委外投資較年初減少5888億元。表外業務逐漸回歸表內,「影子銀行」行為有所遏制,委託貸款中的「金融機構委託貸款」同比少增889億元,表外業務增速由過去的50%以上降到19%。同業業務擠壓出虛增的「泡沫」,商業銀桐州行同業資產負債自2010年來首次收縮,余額分別比年初減少2.8萬億元和8306億元。

銀監會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強調,「2018年治亂象成果將進一步夯實和鞏固,以往虛增的『泡沫』也將持續擠出、銀行業資產規模將進一步『做實』。」另據透露,2017年以來,多家城商行主動「縮表」,這一趨勢有望在2018年持續。

實際上,2018年開年不久,銀監會就發布《商業銀行委託貸款管理辦法》、並就《商業銀行大譽輪悔額風險暴露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這些都是監管部門引導銀行回歸本源、回歸表內的「實錘」。

在穆迪副總裁諸蜀寧看來,持續抑制「影子銀行」活動,有利於維護金融穩定。「由於政府致力於降低系統性風險、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中國銀行業的運營環境將更穩定。」

股份制銀行華南地區分行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監管引導銀行業務『回表』,一是減少銀行加杠桿的資金來源,二是砍去資金空轉和嵌套的套利空間。兩者作用下,銀行資產、負債同步收縮是必然的。」

曾剛直言,在監管治亂象、去杠桿的過程中,行業陣痛不可避免,預計未來中小城商行、農商行「縮表」壓力尤甚。預計2018年銀行業利潤增速將進一步回暖,行業發展從規模擴張模式到資本集約模式的方向更為明確。

回歸實體

中國銀行業協會聯合普華永道近期聯合發布的《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7)》指出,未來一年,商業在資產配置中將以信貸為主。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預計,商業銀行創新業務也將回歸理性。未來的發展和創新都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己任,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區域協調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通過加大對消費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等領域的投入,支持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

曾剛指出,在一系列專項整治下,金融同業業務空間變小,回歸實體經濟是銀行必然的選擇。「2018年銀行支持實體領域的方向很明顯:一是緊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企業降杠桿;二是更好、更多支持普惠金融;三是配合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支持租售並舉等領域;四是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產業發展空間極大;五是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金融如何支持創新、科技發展蘊藏巨大市場機遇。」

閱讀全文

與2018銀行業理財資金規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解密軟體 瀏覽:562
如意理財平台 瀏覽:871
一歐元等於多少人民幣美 瀏覽:905
怎樣購買信託產品 瀏覽:198
科達自控股票 瀏覽:762
國內家族信託案例 瀏覽:377
梅艷芳信託基金 瀏覽:737
奧飛動漫股票分析 瀏覽:103
華夏領華夏領先基金 瀏覽:773
現在農行理財 瀏覽:58
銀行七夕貴金屬文案 瀏覽:235
南寧木薯2015年價格 瀏覽:900
網路融資服務平台 瀏覽:390
玖富錢包和玖富理財怎麼樣 瀏覽:959
交行最新理財 瀏覽:272
股票美的股份 瀏覽:950
2018銀行業理財資金規模 瀏覽:884
互聯網理財比較 瀏覽:193
dkx指標期貨 瀏覽:748
p2p理財一般怎麼收費的 瀏覽: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