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高層資金信託計劃

高層資金信託計劃

發布時間:2025-02-05 13:19:39

『壹』 資產管理計劃與信託計劃有什麼區別

資管產品與信託產品的區別:

相同點:

1.必須報備監管部門,信託是銀監會監管,資管計劃是證監會監管;

2.資金監管、信息披露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定;

3.認購方式相同,項目合同、說明書等類似;

4.本質相同通道不同,都屬於投融資平台,都可以橫涉資本市場、貨幣市場、產業市場等多個領域;

不同點:

1.全國只有68家信託公司,而能發行資管計劃的資產管理公司多如牛毛;

2.資產管理公司投研能力強,尤其在宏觀經濟研究、行業研究等方面尤其突出。在這樣的研究團隊指引下選擇可投資項目,能有效的增加對融資方的議價能力並降低投資風險;

3.信託報備銀監會1次,需要募集一定規模才能成立,如果信託計劃規模比較大。往往是分期發行,分期成立;資管計劃要報備2次,募集開始時報備1次,募集滿後驗資報備1次,驗資2天後成立;

4.信託計劃的風控主要由信託公司來把控(具體的風控模式可以閱讀本地公眾號之前的歷史消息,金融狗已經把信託公司的風控體系介紹過了一遍)。資管計劃具有雙重增信,經過資產管理公司、監管層的雙重風險審核。

5.信託計劃最多有50個300萬以下的小額名額,小額額度稀缺。資管計劃小額暢打,最多200個名額。

6.收益高,資管計劃一般比信託計劃高1%/年;期限短,資管計劃期限一般不超過2年。

今後趨勢:基金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是證監會提倡的金融創新結果,因監管嚴格、運作靈活,收益較高,小額不受限制、專業管理等優勢,未來基金專項資管用來分拆信託或發起類信託產品是一種必然趨勢。(畢竟信託現在6-7%的收益客戶認可度在逐漸下降。)

首先,「剛性兌付」是監管層的一個態度。資管計劃這樣的類信託業務,他的「剛性兌付」預期並不比信託弱,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理解。

一、監管層面:信託業的「剛性兌付」是 銀監會的一個態度,其也並沒有明文規定。證監會與銀監會同屬於一個級別,證監會的監管風格更加穩健。銀監會是總量控制,證監會是事前控制,我們通過資管計劃的報備次數就可以看出, 證監會雖然放開了資管計劃這樣的類信託 業務,但是其仍然是審慎的監管態度,通過募集前報備,募集滿後再報備一 次,證監會維持其嚴格的監管風格。

二、行業發展層面:資管計劃由於剛開始發展,其初期的業務指引著這個行業的發展,因此行業內的公司都是很謹慎的在操作業務,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那麼多資管計劃成立,而且大部分都是「一對一的專項資管業務」。

三、基金子公司層面: 發行資管計劃的公司背靠強大的股東背景,他的風險化解能力同樣很強,不比信託差(主要包括產品自身的風控體系化解,大股東接盤,四大資產管理接盤,私募機構接盤,保險資金接盤等等)。還有一點,操作資管計劃的這樣的類信託業務團隊幾乎都是挖信託的人才,他的管理風格, 風控體系延續了信託行業嚴謹 的作風。

四、牌照層面:類信託牌照仍然很值錢,這也是為什麼政策放開之後,所有基金子公司一擁而上,爭搶這個牌照, 沒有哪家資管公司敢於第一個打破「剛性兌付」,從而被監管層檢查,甚至暫停、停止專項業務(即類信託業務)。

五、人員、業務層面:基金子公司都是通過挖掘信託行業的人才,而且都是信託業務骨幹,風控骨幹,中高層領導, 都是信託業中精英中的精英,他們的業務水準可以說高出信託行業平均水平很多很多,他們對優質類信託項目獲取,融資設計,風險把控更加得心應手,從而保障 「剛性兌付」。

信託的化解能力:信託的化解能力主要包括產品的風險控制措施,大股東償付、自有資金接盤、資金池產品過渡、 資產管理公司接盤、保險資金接盤、私募機構接盤等等。

基金子公司的化解能力同樣很豐富,主要包括產品的風險控制措施、大股東償付、資產管理公司接盤、保險資金接 盤、私募機構接盤等等。只比信託少了自有資金接盤,和資金池產品過渡兩個手段。

目前資管業務屬於初期起步階段,他們為了佔有市場份額,推廣自己的品牌,肯定會在項目風控上做的特別嚴格,而且未來肯定會對信託公司進行很大的沖擊,瓜分信託公司的項目。

家庭理財關鍵是規避潛在風險,保證財產的穩步的保值增值,所以無論投資什麼,一定要投資合法合規的產品。一定要牢記這一點。

基金子公司名稱 成立時間 資產規模

民生加銀資產管理 2013年12月 6240億

招商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2月21日 5055億

深圳平安大華匯通財富管理有限公司 2012年12月15日 4195億

深圳市融通資本財富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5月 3152億

中信信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4月19日 2772億

北京天地方中資產管理有限公 2013年1月 2246億

工銀瑞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2011年11月 2245億

興業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7月1日 2148億

交銀施羅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4年1月 2130億

上海浦銀安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12月 1788億

博時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2月 1726億

鑫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4年2月 1695億

北京千石創富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2月 1586億

鵬華資產管理(深圳)有限公司 2013年1月 1442億

建信資本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2014年6月 1336億

萬家共贏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2月17日 1113億

上銀瑞金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2014年3月 1072億

嘉實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2012年11月 1033億

南方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12月 1025億

北銀豐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4年3月 1017億

華夏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2012年12月 902億

銀華財富資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2013年3月 815億

東方匯智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9月9號 752億

國投瑞銀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8月 724億

安信乾盛財富管理(深圳)有限公司 581億

銀河資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4年5月 564億

中鐵寶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11月29日 548億

易方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524億

上海金元百利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2月 516億

大成創新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10月 513億

申萬菱信(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4年3月 510億

國壽財富管理有限公司 506億

長安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2年12月11日 497億

農銀匯理(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9月 482億

諾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9月 480億

深圳中歐盛世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9月 479億

匯添富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3月 469億

首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3月 449億

瑞元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6月14日 399億

華安未來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2013年9月 371億

上海長江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8月22日 361億

長城嘉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8月 355億

富安達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2013年1月 342億

上海財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6月 335億

北京方正富邦創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2年12月 324億

上海新東吳優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2月 297億

深圳前海金鷹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79億

永贏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4年3月 273億

深圳新華富時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4月 268億

德邦創新資本有限責任公司 2013年2月 232億

上海興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5年2月 217億

上海興全睿眾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1月14日 182億

中融(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9月26日 172億

上海華富利得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7月 171億

國泓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126億

深圳華潤元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04年1月 120億

國泰元鑫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5月 114億

中海恆信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2013年7月 112億

前海開源資產管理(深圳)有限公司 2013年9月5日 107億

富國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2013年3月 100億

上海銳懿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2月 99億

深圳市紅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2年12月 90億

信達新興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3月 80億

上海瑞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9月 76億

上海富誠海富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4年8月 71億

深圳華宸未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3月 68億

上海聚潮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2月 49億

天治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9月 41億

北京國開泰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4年5月 29億

長盛創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11月 10億

柏瑞愛建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2014年9月 4億

『貳』 什麼是資管計劃

什麼是資管計劃?
資管計劃也稱資管產品,是獲得監管機構批準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證券公司,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戶財產委託擔任資產管理人,由託管機構擔任資產託管人,為資產委託人的利益,運用委託財產進行投資的一種標准化金融產品。

資管產品和信託產品相比,有小額數量的優勢,如果投資者是小額投資可以考慮近期前景很好的資管產品揚州安置房資管。謝謝
銀行資管計劃是什麼?
在銀行理財業務發展過程中,由基金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設計的通道類產品,跟銀行不搭界,可是為了規避監管,銀行只能走通道。其中的一個很大的風險在於,風險、客戶、資金都是銀行的,而且今後一旦發生了風險,有些是不可控的。因此銀行推出自己的資產管理計劃。與現在銀行所發行的理財產品所不同的是,銀行資產管理計劃將類似於基金、信託,具有獨立的法人地位。而在此之前,銀行理財產品在投資企業債權等標的時,都需要藉助於間接投資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信託、券商資管產品等才能夠實現,也就是常說的「通道業務」。
資管計劃與信託的區別,資管計劃與信託有什麼區別
相同點:

1.必須報備監管部門,信託是銀監會監管,資管計劃是證監會監管

2.資金監管、資訊披露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定

3.認購方式相同,專案合同、說明書等類似

4.本質相同通道不同,都屬於投融資平台,都可以橫涉資本市場、貨幣市場、產業市場等多個領域

不同點:

1.全國68家信託公司有發行資格,而資產管理公司只有36家,資源稀缺性更加明顯

2.資產管理公司投研能力強,尤其在巨集觀經濟研究、行業研究等方面尤其突出。在這樣的研究團隊指引下選擇可投資專案,能有效的增加對融資方的議價能力並降低投資風險

3.資管計劃具有雙重增信,經過資產管理公司、信託的雙重風險稽核

4.資管計劃小額暢打,最多200個名額

5.收益高,資管計劃一般比信託計劃高1%/年;期限短,資管計劃期限一般不超過2年
資管計劃與信託有什麼區別呢?
資管計劃與信託的區別:

相同點:

1.必須報備監管部門,信託是銀監會監管,資管計劃是證監會監管

2.資金監管、資訊披露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定

3.認購方式相同,專案合同、說明書等類似

4.本質相同通道不同,都屬於投融資平台,都可以橫涉資本市場、貨幣市場、產業市場等多個領域

不同點:

1.全國68家信託公司有發行資格,而資產管理公司只有36家,資源稀缺性更加明顯2.資產管理公司投研能力強,尤其在巨集觀經濟研究、行業研究等方面尤其突出。在這樣的研究團隊指引下選擇可投資專案,能有效的增加對融資方的議價能力並降低投資風險

3.資管計劃具有雙重增信,經過資產管理公司、信託的雙重風險稽核

4.資管計劃小額暢打,最多200個名額

5.收益高,資管計劃一般比信託計劃高1%/年;期限短,資管計劃期限一般不超過2年
保理資管計劃是什麼
一種新的金融產品。融資方需要錢了,把自身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公司,保理公司再設立子公司(**投資管理公司),設計「資管計劃」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一個客戶100萬、300萬,收益8%~10%,期限半年或一年,視應收賬款的賬齡而定),再把募集的資金借給融資方。我也在研究一款產品,但有一個疑問,我只知道證監會允許券商和公募基金設立子公司來做資管,沒聽說過保理公司可以設立子公司做資管計劃的。保理公司的拍照時地方搬的,不屬於證監會的管轄,而且那款保理資管計劃合同「資產管理計劃的備案」的內容中只提到了向「基金業協會備案」,並不是我們以前做資管時合同里寫道的「向證監會報備」,協會是自律組織、證監會是法定三大監管機構之一,所以「保理資管計劃」在現階段可能會面臨一些監管不足的風險還有政策風險,收益也才8%~10%,個人認為對100萬、300萬投資者來說價效比不高。
信託,資管計劃,基金,私募基金這些有什麼區別
資管產品,是獲得監管機構批準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證券公司,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戶財產委託擔任資產管理人,由託管機構擔任資產託管人,為資產委託人的利益,運用委託財產進行投資的一種標准化金融產品。目前我國有91家公募基金,但證監會只批覆了67家公募基金可以設立全資子公司做特定資產管理業務(這些在證監會網站可查詢)

資管產品與信託產品的區別:

相同點:

1.必須報備監管部門,信託是銀監會監管,資管計劃是證監會監管;

2.資金監管、資訊披露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定;

3.認購方式相同,專案合同、說明書等類似;

4.本質相同通道不同,都屬於投融資平台,都可以橫涉資本市場、貨幣市場、產業市場等多個領域;

不同點:

1.全國只有68家信託公司,而資產管理公司只有67家,牌照資源稀缺性更加明顯;

2.資產管理公司投研能力強,尤其在巨集觀經濟研究、行業研究等方面尤其突出。在這樣的研究團隊指引下選擇可投資專案,能有效的增加對融資方的議價能力並降低投資風險;

3.信託報備銀監會1次,募集滿即可成立;資管計劃要報備2次,募集開始時報備1次,募集滿後驗資報備1次,驗資2天後成立;

4.資管計劃具有雙重增信,經過資產管理公司、監管層的雙重風險稽核

5.資管計劃小額暢打,最多200個名額

6.收益高,資管計劃一般比信託計劃高1%/年;期限短,資管計劃期限一般不超過2年

今後趨勢:基金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是證監會提倡的金融創新結果,因監管嚴格、運作靈活,收益較高,小額不受限制、專業管理等優勢,未來基金專項資管用來分拆信託或發起類信託產品是一種必然趨勢。

基金子公司專項資產計劃問題答疑

1、基金子公司的類信託業務,如何理解其「剛性兌付」?

首先,「剛性兌付」是監管層的一個態度。基金子公司的類信託業務,他的「剛性兌付」預期強,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理解。

一、監管層面:信託業的「剛性兌付」是 銀監會的一個態度,其也並沒有明文規定。證監會與銀監會同屬於一個級別,證監會的監管風格更加穩健。銀監會是總量控制,證監會是事前控制,我們通過基金子 公司的報備次數就可以看出, 證監會雖然放開了基金子公司的類信託 業務,但是其仍然是審慎的監管態度,通過募集前報備,募集滿後再報備一 次,證監會維持其嚴格的監管風格。

二、行業發展層面:基金子公司由於剛開始發展,其初期的業務指引著這個行業的發展,因此行業內的公司都是很謹慎的在操作業務,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67家基金子公司成立,而且大部分都是「一對一的專項資管業務」。

三、基金子公司層面: 基金子公司背靠強大的股東背景,他的風險化解能力同樣很強,不比信託差(主要包括產品自身的風控體系化解,大股東接盤,四大資產管理接盤,私募機構接盤,保險資金接盤等等)。基金子公司的類信託業務團隊幾乎都是挖信託的人才,他的管理風格, 風控體系延續了信託行業嚴謹 的作風。

四、牌照層面:類信託牌照仍然很值錢,這也是為什麼政策放開之後,所有基金子公司一擁而上,爭搶這個牌照, 沒有哪家基金子公司敢於第一個打破「剛性兌付」,從而被監管層檢查,甚至暫停、停止專項業務(即類信託業務)。

五、人員、業務層面:基金子公司都是通過挖掘信託行業的人才,而且都是信託業務骨幹,風控骨幹,中高層領導, 都是信託業中精英中的精英,他們的業務水準可以說高出信託行業平均水平很多很多,他們對優質類信託專案獲取,融資設計,風險把控更加得心應手,從而保障 「剛......
資管和信託的區別是什麼?
一個是發債股,一個是海外基金,高搜易歡迎你
資管計劃 分層交易結構是什麼意思
各資管「通道」的聯絡與區別

基金子公司與信託在法律關繫上同屬於信託關系,可以通過募集單一資金和 *** 資金的形式進行投資,並且資金都可以投向各類資產(包括交易所交易的品種或者未通過交易所轉讓的股權債、權等資產);基金子公司與券商資管在某些方面相似,都可以募集單一資金投資到各類資產,都可以募集 *** 資金參與交易所轉讓的產品以及 *** 信託等。但是信託、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在投資限制、投資者限制、投資效率、監督約束等方面仍有顯著差異。

一、基金子公司與信託的區別

1、投資限制

信託計劃無法在銀信合作中投資票據資產;而基金子公司在各種投資標的上均不受限制。法律依據:銀監會於2012年初下發《關於信託公司票據信託業務等有關事項的通知》。根據通知要求,信託公司不得與商業銀行開展各種形式的票據資產轉讓/受讓業務。同時,對存續的票據信託業務,信託公司應加強風險管理,信託專案存續期間不得開展新的票據業務,到期後應立即終止,不得展期。

2、投資者人數限制

信託計劃300萬以下的自然人投資者不得超過50人,基金子公司300萬以下的自然人投資者不得超過200人。法律依據:《信託公司 *** 資金信託計劃管理辦法》規定「單個 *** 資金信託計劃的自然人但單筆委託金額在300萬元以上的自然人投資者和合格的機構投資者數量不受限制。」;《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規定「單個資產管理計劃的委託人不得超過200人,但單筆委託金額在3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投資者數量不受限制」。

3、投資效率

信託計劃投資於地產類專案需要事前審批,基金子公司在操作地產專案時無須審批。法律依據:《信託公司房地產投資信託計劃試點管理辦法》規定「信託公司在申請設立房地產投資信託計劃時,應當向中國銀監會提交下列檔案」,「房地產投資信託計劃發行申請。經核准後,方可發售信託單位」。

4、監管約束

信託的監管約束較多,相關部門相繼出文限制並禁止信託公司開展票據業務、限制信託公司開展地產業務、限制信託開展 *** 平台業務(如,四部委聯發「462號文」);而目前對於基金子公司的限制較少。

5、凈資本約束

信託公司發行 *** 資金信託計劃,對凈資本的佔用較多;基金子公司目前無凈資本約束。法律依據:《信託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約定。

6、投資能力

信託公司普遍在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能力較弱;而基金子公司依託母公司的投研團隊和投資管理經驗,在投資於交易所交易的金融產品方面比較有優勢。

7、兌付規則

在現實操作中,目前 *** 資金信託計劃預設會遵守「剛性兌付」的約定;而基金子公司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並沒有此類操作慣例。所謂「剛性兌付」,就是信託到期後,信託公司必須分配給投資者本金以及收益,當信託計劃出現不能如期兌付或兌付困難時,信託公司需要兜底處理。事實上,我國並沒有哪項法律條文規定信託公司進行剛性兌付,這只是信託業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8、 *** 資金募集能力

有些規模較大的信託公司,內部設有專門的直銷團隊,有穩定的募資能力,另有部分信託公司可以自有資金或信託理財資金池進行投資,在操作大規模募資專案上比較穩妥;而基金子公司成立時間較短,募集渠道有限,在 *** 產品的銷售上壓力較大。但如果基金子公司的股東銷售實力較強(如股東為第三方銷售機構或股東為自銷實力較強的信託公司),亦可解決部分銷售問題。
資管計劃的優先放和劣後方是什麼意思?
比如你覺得自己炒股很牛,就可以自己拿出100萬資金來做劣後資金,然後找人配300萬優先資金構成一個400萬投資載體。

作為優先資金的回報,你允諾1年給7%的回報,300萬×7%就是21萬,與此同時優先資金不享受進一步的分配。

所以這400萬一年後要拿出321萬還給優先資金,剩下的就都是自己的了。如果你賺了50%變成600萬元,那麼600-321=279萬就都是你的盈利了,相比你直接用自有100萬資金賺50萬要多許多。

當然,如果你不幸投資組合10%虧了,400萬變成360萬元,你依然要拿出321萬還給優先資金,所有的損失都由你自己承擔(所以叫劣後),也就是說原來的100萬就變成360-321=39萬元了,損失超過60%。可見雖然賺的時候可以多賺許多,但是虧起來更厲害。
信託計劃和資管計劃有什麼區別
資管產品,是獲得監管機構批準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證券公司,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戶財產委託擔任資產管理人,由託管機構擔任資產託管人,為資產委託人的利益,運用委託財產進行投資的一種標准化金融產品。目前我國有91家公募基金,但證監會只批覆了67家公募基金可以設立全資子公司做特定資產管理業務(這些在證監會網站可查詢)

資管產品與信託產品的區別:

相同點:

1.必須報備監管部門,信託是銀監會監管,資管計劃是證監會監管;

2.資金監管、資訊披露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定;

3.認購方式相同,專案合同、說明書等類似;

4.本質相同通道不同,都屬於投融資平台,都可以橫涉資本市場、貨幣市場、產業市場等多個領域;

不同點:

1.全國只有68家信託公司,而資產管理公司只有67家,牌照資源稀缺性更加明顯;

2.資產管理公司投研能力強,尤其在巨集觀經濟研究、行業研究等方面尤其突出。在這樣的研究團隊指引下選擇可投資專案,能有效的增加對融資方的議價能力並降低投資風險;

3.信託報備銀監會1次,募集滿即可成立;資管計劃要報備2次,募集開始時報備1次,募集滿後驗資報備1次,驗資2天後成立;

4.資管計劃具有雙重增信,經過資產管理公司、監管層的雙重風險稽核

5.資管計劃小額暢打,最多200個名額

6.收益高,資管計劃一般比信託計劃高1%/年;期限短,資管計劃期限一般不超過2年

今後趨勢:基金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是證監會提倡的金融創新結果,因監管嚴格、運作靈活,收益較高,小額不受限制、專業管理等優勢,未來基金專項資管用來分拆信託或發起類信託產品是一種必然趨勢。

基金子公司專項資產計劃問題答疑

1、基金子公司的類信託業務,如何理解其「剛性兌付」?

首先,「剛性兌付」是監管層的一個態度。基金子公司的類信託業務,他的「剛性兌付」預期強,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理解。

一、監管層面:信託業的「剛性兌付」是 銀監會的一個態度,其也並沒有明文規定。證監會與銀監會同屬於一個級別,證監會的監管風格更加穩健。銀監會是總量控制,證監會是事前控制,我們通過基金子 公司的報備次數就可以看出, 證監會雖然放開了基金子公司的類信託 業務,但是其仍然是審慎的監管態度,通過募集前報備,募集滿後再報備一 次,證監會維持其嚴格的監管風格。

二、行業發展層面:基金子公司由於剛開始發展,其初期的業務指引著這個行業的發展,因此行業內的公司都是很謹慎的在操作業務,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67家基金子公司成立,而且大部分都是「一對一的專項資管業務」。

三、基金子公司層面: 基金子公司背靠強大的股東背景,他的風險化解能力同樣很強,不比信託差(主要包括產品自身的風控體系化解,大股東接盤,四大資產管理接盤,私募機構接盤,保險資金接盤等等)。基金子公司的類信託業務團隊幾乎都是挖信託的人才,他的管理風格, 風控體系延續了信託行業嚴謹 的作風。

四、牌照層面:類信託牌照仍然很值錢,這也是為什麼政策放開之後,所有基金子公司一擁而上,爭搶這個牌照, 沒有哪家基金子公司敢於第一個打破「剛性兌付」,從而被監管層檢查,甚至暫停、停止專項業務(即類信託業務)。

五、人員、業務層面:基金子公司都是通過挖掘信託行業的人才,而且都是信託業務骨幹,風控骨幹,中高層領導, 都是信託業中精英中的精英,他們的業務水準可以說高出信託行業平均水平很多很多,他們對優質類信託專案獲取,融資設計,風險把控更加得心應手,從而保障 「剛性兌付」。

2.基金子公司是證監會監管,股市的起伏,公募基金的產品讓股民很受傷,基金子公司的類信託產品總讓人感覺風險高,怎麼辦?

目......

『叄』 信託計劃和資管計劃有什麼區別

1、信託計劃一般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簡稱信託計劃),即由信託公司擔任受託人,按照委託人意願,為受益人的利益,將兩個以上(含兩個)委託人交付的資金進行集中管理、運用或處分的資金信託業務活動。

2、資管計劃一般指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顧名思義是集合客戶的資產,由專業的投資者(券商/基金子公司)進行管理。它是證券公司/基金子公司針對高端客戶開發的理財服務創新產品,投資於產品約定的權益類或固定收益類投資產品的資產。
應答時間:2021-03-0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肆』 為什麼說「讀懂信託,就能讀懂很多市場經濟規律」

為什麼銀行能成為好孩子呢,因為國內的銀行都是政府的,必須根據政策需要發放貸款

但政府出台政策具有突發性(比如汶川地震之後的4萬億計劃),為了保證國家政策能夠實行,銀監會就給銀行加了一條緊箍咒,叫做存貸比。這是寫進《商業銀行法》的,「商業銀行存貸比不得高於75%」,而實際推行中,銀監會甚至會要求不得高於50%(對部分地區銀行在政策上會放寬一點點,以各地情況論,但不可能高於75%)。銀監會對存貸比進行時點考核,簡要說就是銀行同學要保證在每個月內任意時點上(任意時點哦,不是考前突擊),貸款額度不得高於存款總額的50%。

從而引發了銀行的一條基本矛盾:「吸收存款(資金)與發放貸款(項目)時點無法匹配。」也就是銀行同學要時刻准備著一大堆錢來執行政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布的政策。這也導致了銀行同學為了吸收存款而奮斗終身。

同時,這種無法匹配如果不加控制是很恐怖的,項目和資金無法完美配對的結果就是尋找更多的項目和吸收更多資金。政府是一個項目池,銀行是一個資金池,然後不加遏制地不停配對,結果就是……呵呵了。

制度紅利與放貸沖動

但好孩子也要吃飯!銀行向公眾吸收存款也是要支付成本的,按照3.25%/年(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 向公眾付利息。

為了讓銀行能吃飯,高層給予了一個極大的政策優惠,叫做固定利差,規定銀行以3.25%/年的價格向公眾買進人民幣,然後以6.15%/年(一至三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的價格把錢賣給貸款企業,從中賺取2.90%/年的差價。因此,對銀行來說不放貸就是要命的成本(一般商業銀行90%以上資金為吸收的存款),但只要放貸就是收入啊!

於是存貸比的存在就讓銀行很糾結,從而在實事求是地攬儲之外,還解放了表外放貸的思維。

分業經營與制度套利

書接上回,如果資金池不加控制就會導致國家呵呵的情況,於是我國採用了分業經營的管制手段。在這個有著全球50%公務員的地方,怎麼會沒有部門來管呢,不僅要管,還要分許多個來對口管,其中銀監會、證監會、人民銀行幾家比較上鏡。

分業經營的意思是,根據牌照、只能在限定范圍內從事限定業務。銀行、信託、證券、保險各自劃分地盤,公募基金比較奇怪,但也劃給證監會管。

為了縮減銀行承擔的風險,銀監會限定了銀行資金(及銀行理財資金)只能從事極低-低風險的項目。但社會上沒有那麼多低風險高利潤的完美項目,於是銀行餓著呢。

2008年之前信託不火,那時候能發行5000萬是不得了的大事了(現在1億元以下免談),信託業(國字頭除外)應該感謝中融信託,中融是真正開拓了信託市場的狼。中融興起時操作的就是銀行表外放貸與銀行信貸規模出表,各家迅速跟進,信託管理規模一年暴漲2萬億。

信託所依賴的就是「全牌照」資格,除了吸收存款和結算業務,什麼都能投。那麼受益者呢,銀行同學請舉手。銀行以3.25%/年的成本吸收存款,然後投資到10%+/年收益的信託項目中去獲得合法的超額收益,同時,這個信託項目居然還是銀行自家的客戶!這就出現了「信託牌照壟斷→剛性兌付要求→超額收益保證→信託牌照壟斷→……」這樣的制度紅利。

當然,這只是一個很基本點制度套利,因為雙軌、分業、審批制,國內存在大量合法暴利的制度套利空間。比如:國內銀行存款基準利率3.25%,新加坡同期貸款利率1.2%,不算人民幣升值,大型外貿企業從新加坡借錢,存進中國銀行里基準利差收益就有2.05%,一年周轉100次,就是200%的收益。

『伍』 信託計劃是什麼意思

問題一:信託計劃開放期是什麼意思? 5分 你說的應該是可贖回的信託計劃貳開放期就是在這期間,投資者可以根據自身需要,來贖回自己的信託份額,終止信託計劃。

問題二:信託年度是意思?怎麼算?就是信託計劃的期限么? 信託年度是相對於自然年度的,自然年度就是平時使福的日歷,信託年度,顧名思義,就是自成立起算信託年度的第一天,以此類推。

問題三:本信託計劃推介期是什麼意思 推介期就是產品的推廣期,這期間把產品信息放出去,讓客戶了解產品,預約產品,購買,一般1個月

問題四:信託計劃優先順序什麼意思 優先順序、劣後級,是分配權益的順序不同,結果是:風險不同,收益不同。優先順序風險低,收益率也低。劣後級風險高,收益率也可能較高。
如果一個產品出現虧損,那麼會先虧劣後伐的資金,只有全不的劣後級資金都虧損了,然後才是優先順序資金受損。
如果一個產品出現盈利,並且盈利很大,那麼在分配給優先順序當初協議約定的較低收益率時,剩下的所有收益都歸劣後級所有。
想了解信託產品或者需要的朋友可以Q我

問題五:主動管理型信託計劃是什麼意思 看門狗財富為您解答。
所謂主動管理型,是指信託公司對項目的管理進行主動規劃,採取積極的態度管控項目。主動管理型多用於復雜的 *** 信託業務。
主動管理型信託項目代表信託公司真正的資產管理能力。目前信託公司產品主要分投資類(主動投資管理類信託)和融資類(以信貸為主的被動型信託管理)兩類,而且前信託公司絕大部分都是融資類產品。緊縮銀信合作資產規模之後,銀監會是有發文要求信託公司不僅僅只是作為一個融資的通道,要鼓勵信託公司業務轉型,積極倡導信託公司加大主動管理類信託產品的開發,培育核心資產管理水平和自主理財能力。
因為要做真正的投資型資產管理公司就必須要提高主動管理類信託項目的佔比,信託產品從融資類向主動管理類轉變是大勢所趨。主動管理類信託項目是各大信託公司彰顯自身資產管理能力的產品,項目的優劣直接考驗一家信託公司的品牌,口碑和市場競爭力。

問題六:信託中的劣後級是什麼意思 你所指的應該是信託計劃中的劣後受益人的概念。
劣後受益人一般與優先受益人相較,指的是信託公司發行的結構化信託產品,在同一款產品中,優先受益人分享較低的收益率,承擔較小的風險,而劣後受益人則承擔高風險獲得高收益。 在證券投資信託業務中,名義上均由信託公司作為發起人發行信託計劃,但事實上,有一部分證券投資信託業務是由投資者中的某人(或若幹人)發起的。某些投資者有較好的投資能力,但資金有限,因此借信託公司的名義發行信託計劃,以募集資金、增加盈利。在這一類信託計劃中,信託公司雖在名義上仍另行聘請投資顧問,但實際上只有該投資者才能真正決定證券買賣的方向、時間、數量、價格等。為約束該投資者的行為,在這一類信託計劃中通常會保障其他普通投資者的最低收益水平,並設置強制平倉線,約定投資虧損時該投資者應立即彌補的虧損等特殊條款,此時該投資者被形象地稱為「劣後受益人」,其他普通投資者則被稱為「優先受益人」。
信託公司為「劣後受益人」發行信託計劃,實際上是為「劣後受益人」買賣證券提供融資服務。根據《證券法》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證券公司為客戶買賣證券提供融資融券服務,應當按照國務院的規定並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准。當然,證券公司在這一類業務中沒有直接與「劣後受益人」發生法律關系,沒有違規,但畢竟有打法律擦邊球的嫌疑。在有證據證明證券公司積極為「劣後受益人」與信託公司牽線搭橋,促成信託計劃發行時,證券公司仍然存在較大的違法風險。所幸的是,大多數的證券投資信託計劃並沒有「劣後受益人」的參與,較常見的是對所有受益人一視同仁且不保證最低收益的信託產品,證券公司可以合理合法的參與其中。

問題七:信託計劃優先順序什麼意思 回歸信託主業,運用凈資本管理約束信貸類業務,同時,信託公司不得開展非標准化理財資金池等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業務,建立完善信託產品登記信息系統,

問題八:資管計劃與信託計劃各有什麼區別 資管產品,是獲得監管機構批準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證券公司,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戶財產委託擔任資產管理人,由託管機構擔任資產託管人,為資產委託人的利益,運用委託財產進行投資的一種標准化金融產品。目前我國有91家公募基金,但證監會只批復了67家公募基金可以設立全資子公司做特定資產管理業務(這些在證監會網站可查詢)
資管產品與信託產品的區別:
相同點:
1.必須報備監管部門,信託是銀監會監管,資管計劃是證監會監管;
2.資金監管、信息披露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定;
3.認購方式相同,項目合同、說明書等類似;
4.本質相同通道不同,都屬於投融資平台,都可以橫涉資本市場、貨幣市場、產業市場等多個領域;
不同點:
1.全國只有68家信託公司,而資產管理公司只有67家,牌照資源稀缺性更加明顯;
2.資產管理公司投研能力強,尤其在宏觀經濟研究、行業研究等方面尤其突出。在這樣的研究團隊指引下選擇可投資項目,能有效的增加對融資方的議價能力並降低投資風險;
3.信託報備銀監會1次,募集滿即可成立;資管計劃要報備2次,募集開始時報備1次,募集滿後驗資報備1次,驗資2天後成立;
4.資管計劃具有雙重增信,經過資產管理公司、監管層的雙重風險審核
5.資管計劃小額暢打,最多200個名額
6.收益高,資管計劃一般比信託計劃高1%/年;期限短,資管計劃期限一般不超過2年
今後趨勢:基金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是證監會提倡的金融創新結果,因監管嚴格、運作靈活,收益較高,小額不受限制、專業管理等優勢,未來基金專項資管用來分拆信託或發起類信託產品是一種必然趨勢。
基金子公司專項資產計劃問題答疑
1、基金子公司的類信託業務,如何理解其「剛性兌付」?
首先,「剛性兌付」是監管層的一個態度。基金子公司的類信託業務,他的「剛性兌付」預期強,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理解。
一、監管層面:信託業的「剛性兌付」是 銀監會的一個態度,其也並沒有明文規定。證監會與銀監會同屬於一個級別,證監會的監管風格更加穩健。銀監會是總量控制,證監會是事前控制,我們通過基金子 公司的報備次數就可以看出, 證監會雖然放開了基金子公司的類信託 業務,但是其仍然是審慎的監管態度,通過募集前報備,募集滿後再報備一 次,證監會維持其嚴格的監管風格。
二、行業發展層面:基金子公司由於剛開始發展,其初期的業務指引著這個行業的發展,因此行業內的公司都是很謹慎的在操作業務,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67家基金子公司成立,而且大部分都是「一對一的專項資管業務」。
三、基金子公司層面: 基金子公司背靠強大的股東背景,他的風險化解能力同樣很強,不比信託差(主要包括產品自身的風控體系化解,大股東接盤,四大資產管理接盤,私募機構接盤,保險資金接盤等等)。基金子公司的類信託業務團隊幾乎都是挖信託的人才,他的管理風格, 風控體系延續了信託行業嚴謹 的作風。
四、牌照層面:類信託牌照仍然很值錢,這也是為什麼政策放開之後,所有基金子公司一擁而上,爭搶這個牌照, 沒有哪家基金子公司敢於第一個打破「剛性兌付」,從而被監管層檢查,甚至暫停、停止專項業務(即類信託業務)。
五、人員、業務層面:基金子公司都是通過挖掘信託行業的人才,而且都是信託業務骨幹,風控骨幹,中高層領導, 都是信託業中精英中的精英,他們的業務水準可以說高出信託行業平均水平很多很多,他們對優質類信託項目獲取,融資設計,風險把控更加得心......>>

問題九:什麼是信託?信託公司是干什麼的? 信託公司也是一種金融機構,但是信託公司和銀行不同,信託公司不能吸收存款。信託公司可以通過設立一些信託計福募集資金,然後把募集到的資金投資於一些工業、農業建設項目(如高速公路建設項目、房地產建設項目等)。投資者可以和信託公司簽訂信託計劃合同,把一些錢(比如20萬元)交給信託公司,投資於某個信託計劃項目,信託公司承諾給多少利息,多長時間歸還本金。到時信託公司會把利息和歸還的本金直接打到投資者的銀行帳戶上。

問題十:信託計劃的發行條件 信託公司設立信託計劃的條件信託公司設立信託計劃,應當符合以下要求:(一)委託人為合格投資者;(二)參與信託計劃的委託人為唯一受益人;(三)單個信託計劃的自然人人數不得超過50人,但單筆委託金額在300萬元以上的自然人投資者和合格的機構投資者數量不受限制;(四)信託期限不少於1年;(五)信託資金有明確的投資方向和投資策略,且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以及其他有關規定;(六)信託受益權劃分為等額份額的信託單位;(七)信託合同應約定受託人報酬,除合理報酬外,信託公司不得以任何名義直接或間接以信託財產為自己或他人牟利;(八)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規定的其他要求。這里所稱的合格投資者,是指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能夠識別、判斷和承擔信託計劃相應風險的人:①投資一個信託計劃的最低金額不少於100萬元人民幣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組織;②個人或家庭金融資產總計在其認購時超過100萬元人民幣,且能提供相關財產證明的自然人;③個人收入在最近3年內每年收入超過20萬元人民幣或者夫妻雙方合計收入在最近3年內每年收入超過30萬元人民幣,且能提供相關收入證明的自然人。

閱讀全文

與高層資金信託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南昌押車貸款 瀏覽:702
百利恆信理財是否違法 瀏覽:406
2017年銅夜盤交易時間 瀏覽:520
信達證券資金賬號 瀏覽:33
高層資金信託計劃 瀏覽:758
中港國際外匯招商 瀏覽:429
融資城權益 瀏覽:927
中年理財平台 瀏覽:597
結構化集合信託 瀏覽:192
南京鐵路建設投資公司 瀏覽:383
在股票分成公司上班怎麼樣 瀏覽:551
外匯購入 瀏覽:754
思嘉新材股票 瀏覽:514
黃金質押融資 瀏覽:228
資金百事通 瀏覽:759
股票沒人氣 瀏覽:432
日利05高嗎理財平台 瀏覽:845
基金行業配置邏輯 瀏覽:755
網路融資對銀行的 瀏覽:870
融資保函與非融資保函 瀏覽: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