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互聯網車企資金

互聯網車企資金

發布時間:2024-05-20 06:02:55

❶ 隨著互聯網巨頭進軍汽車行業,國內哪些車企將會面臨困境

新能源汽車是指採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採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操控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主要區別於現在我們常見的汽油和柴油為燃料的內燃機汽車。
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氫動力汽車、其他新能源汽車等。
下面介紹幾個市場主流的新能源汽車類型:
1、新能源包括混合動力汽車:採用燃油和電作為驅動原料的混合動力。目前各大品牌基本都有此類車型,比如:賓士S400、寶馬5系等,這些混動車輛都會標有Hybrid字樣。
2、純電動汽車:此款車完全脫離了燃油,完全靠電作為驅動原料的混合動力。
3、燃料電池汽車:這款車也是電池車,是一種氫氧混合燃料電池,您可以快速將電池燃料灌滿,無需充電等待。
4、氫能源動力汽車:此款車也完全脫離了燃油,利用氫能源替代了燃料。
5、太陽能汽車:這款車大家比較容易理解,通過太陽能電池板,轉化成電能來驅動車輛。
還有其他新能源汽車,如:雙燃料汽車、天然氣汽車等

❷ 一汽夏利去年虧損14億 凈資產為負實行退市風險警示

4月8日,一汽夏利(000927.SZ)發布2019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29億元,同比下降61.8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81億元,同比下降4068.32%。

此外,去年一汽夏利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5.61元,同比下降23.5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13.9億元。

昨日晚間,一汽夏利再發公告稱,經審計的2019年期末凈資產為負值,公司股票交易自4月10日起將被深圳證券交易所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一汽夏利變更為*ST夏利。公司將於4月9日停牌,4月10日起復牌。

4月9日,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告訴試駕報告,曾經的「國民轎車」淪落到退市的地步,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則是對國內汽車市場認識不足,再加上品牌塑造不力、產品創新能力不足和營銷能力不強,從而導致一汽夏利產品升級步伐沒有跟上汽車市場消費升級的市場需求。

同時,公告還提到,為徹底解決目前公司整體業績不斷下滑的局面,公司控股股東一汽股份與鐵物股份就上市公司控股權無償劃轉、上市公司現有資產置出以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等事宜達成了初步意向。公司七屆董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重大資產重組的預案。本次重組將有助於提升公司財務狀況,加強業務多元化,充盈業務線,提升上市公司整體抗風險能力和持續經營能力,實現持續穩定發展。

公告表示,本次重組如能順利完成,公司業務將轉型為面向鐵路軌道交通產業為主的物資供應服務和生產性服務業務,主營業務涵蓋鐵路建設運營維護的各個環節和物資單元,圍繞油品、線路、裝備、工業、鐵建工程服務等領域,為鐵路行業及相關市場提供物資供應、生產協調、質量監督、運輸組織、招標代理、運營維護等一體化綜合服務。

如今,鐵物股份入主,並牽手博郡汽車的一汽夏利站在新的起點上,如何才能重拾昔日榮光,仍將面臨艱難考驗。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❸ 每月成本高達2億美金!蔚來資金困難,新靠山為吉利

[億歐導讀]?表面是一個雙贏的結果,實則暗流涌動。

來源/123RF

今時不同往日。當初收購沃爾沃之時,吉利尚且羸弱,與沃爾沃磨合十年換來如今堅固的關系。如今,吉利穩坐自主品牌頭部陣營,雖與蔚來同是中國車企,但兩家基因截然不同,在新舊勢力的碰撞中具有不確定競合關系。或許,「李書福很難像對沃爾沃那樣有耐心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❹ 賈躍亭昔日作品Lucid正謀劃IPO,欲籌集資金布局國內市場

近日,據媒體報道,賈躍亭昔日投資的Lucid Motors正以約30億美元估值,尋求pre-IPO輪次融資,預計明年年中IPO,目前該公司正在接觸大型戰略投資方,欲籌集近10億美元開辟國內市場!

談及Lucid Motors就不得不提到國內互聯網人士賈躍亭,甚至在很大程度上Lucid的知名度都是賈躍亭貢獻的。

2013年,樂視鼎盛時期,兜里鼓鼓的賈躍亭興起了造車的念頭,那一年特斯拉也剛好進入中國市場,靠著新能源節能環保的噱頭特斯拉深受市場青睞,看著偌大的一塊蛋糕,互聯網人士也是垂涎三尺。

2014年,賈躍亭聯合北汽不遠萬里投資入股美國電動車企Atieva,北汽坐擁一把手占股25.02%,賈躍亭的樂視位居第二;據公開資料顯示,Atieva這家電動 汽車 公司是由特斯拉 汽車 (Tesla Motors)創立董事和電池系統部門VP謝家鵬先生創立,首席技術官Peter Rawlinson是前特斯拉Model S首席工程師。

在賈躍亭跟北汽投資之前,這家公司的知名度大體上還局限在國外市場,賈躍亭跟北汽入股後,這家公司逐步頻繁出現在國內大眾的視野中,特別是賈躍亭在國內的樂視大本營衰敗後,媒體大眾關注Atieva(Lucid Air)的興趣越發高漲。

據賈躍亭在破產重組方案推進中對外介紹,樂視所持有的Lucid股份,早在樂視衰敗之際轉給了第三方,樂視已經不是Lucid的股東,而在樂視撤退之前,北汽也早早的轉手賣掉了所持有的Lucid股份,據媒體報道,北汽所持股份是由樂視接手。

值得一提的是,北汽撤資後不久,Lucid Motors就推出了其研發的第一款電動豪華車型Lucid Air,並把特斯拉旗下車型作為競爭對手,一時間再次讓這家公司名氣大漲。

然而由於樂視衰敗,賈躍亭無力馳援,Lucid Air的量產計劃一度擱淺,最終自身難保的賈躍亭賣掉了它,賈躍亭走後,Lucid Motors消沉了一段時間後,就迎來了新的投資方。

2018年9月17日,沙烏地阿拉伯主權基金「公共投資基金」(簡稱PIF)超10億美元投資Lucid Motors,並獲得多數股權,這筆資金及時地解決了Lucid Motors面臨的資金困境,甚至推動了整個量產計劃!

2019年11月份,美國初創電動車企Lucid Motors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斥資7億美金(約49億元人民幣)的建廠計劃獲得了當地政府批准。

今年9月10日,Lucid Motors旗下首款豪華純電動轎車Air正式亮相,新車共推出4款車型,美國地區起售價為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4.6萬元),首批車型將於明年第二季度開始交付。

10月12日,據36氪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獲悉,美國電動車企Lucid Motors正以約30億美元估值,尋求pre-IPO輪次融資,預計明年年中IPO,據消息人士向媒體介紹,在海外市場,Lucid已經收到老股東PIF(沙烏地阿拉伯主權基金)的投資意向書。

與此同時,Lucid正在國內接觸大型戰略投資方,希望支持其在中國市場的落地,包括2022年在中國的建廠規劃。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動 汽車 消費國,他成就了不少車企,特斯拉在國內建廠後,產量劇增,銷量也一度蒸蒸日上,在今年,特斯拉的市值也一度飆升,甚至一躍超過豐田,成為全球市值第一車企!

法拉第未來、Lucid均想國內建廠,開辟市場!

經過幾年的磨練,Lucid Air也早已完成華麗蛻變,據了解,這款車型裝備了容量為113kWh的電池組,EPA工況下最大續航里程將超過517英里(約合832km),0-96km/h加速所需時間僅為2.5秒,超強的續航能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將多款特斯拉車型踩在腳下。

新車還採用了一塊34英寸的弧形5K顯示屏,且向駕駛員一側傾斜,中控台下方的屏幕用以查看導航等信息,用料講究、質感突出,很好的將豪華感和 科技 感融合到了一起,此外車內還搭載了多塊屏幕,加上車內內置的亞馬遜Alexa語言交互系統,可實現語言控制導航、電話、流媒體以及智能家居等,整車智能化達到了極致。

❺ 滴滴這一年:網約車遭遇圍剿 造車考驗資金和量產

編輯 高宇雷

在經歷了過山車一般的2021年,滴滴交出了一份沉重的成績單。

4月16日,滴滴發布2021年Q4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滴滴總收入為1738億元,同比增長22.6%,平台運營虧損為484億元,虧損同比擴大251.3%,歸屬普通股東的凈虧損為500億元,虧損同比擴大368.5%。

與這份成績單同時公布的還有兩個重磅信息。其一,繼阿里CEO張勇之後,騰訊總裁劉熾平也將退出滴滴董事會,而接替劉熾平的則是騰訊副法律總顧問梁鳳霞。至此,兩大巨頭在滴滴董事局中的代言人均變成了各自的法律顧問。

其二,滴滴將在5月23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就退市進行最終決議,並且,在完成美股退市之前,滴滴將不會准備在其他交易所的上市,亦不會參與在OTC粉單市場交易。這意味著其港股上市事宜也將就此擱置,南華早報此前稱滴滴原計劃今年夏天轉戰港股市場。

針對滴滴退市進程更新,4月16日晚間,證監會方面表示,這是企業根據市場和自身作出的 自主決策,與其他在美上市中概股無關,與當前的中美審計監管合作磋商無關,不影響雙方合作進程。

不過,4月18日美股開盤後,滴滴股價一路重挫18.3%,盤中一度觸及1.9美元/ADS,幾乎臨近 歷史 最低點,截至目前,滴滴的總市值不過80億美元,距離最高點已經跌去九成,而隱藏在這股悲觀情緒背後的是對滴滴前景的擔憂。

「滴滴在過去幾年裡,曾自以為』一飛沖天』過,其實是到過』愚昧之巔』的。」

2020年12月6日,滴滴總裁柳青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形容,滴滴經歷了兩次「過山車」,一次是2018年的順風車安全事故,「直接自由落體,墜入深淵」,一次是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沖擊,好不容易爬回峰值的業務又幾乎歸零。但或許柳青也想不到,2021年,滴滴會經歷第三次過山車。

畢竟,滴滴當時經過一年的休整後,業務又迎來了一個小高峰。

2021年Q1季度末,滴滴已覆蓋全球15個國家的4000多個城鎮,全球活躍用戶4.93億,全球活躍司機1500萬。全球日均訂單4100萬,平台年交易額3410億元,對應的年訂單量150億,客單價22.7元,其中,中國網約車業務在2020年已全面盈利,2021年Q1,全平台單季盈利達55億元。

不過,這一切在滴滴閃電上市後,卻遭遇了一場更猛烈的沖擊。

2021年6月30日晚間,滴滴以14美元/ADS的發行價,低調登陸紐交所,發行市值達670億美元,開盤當天,股價最高飆升至18.01美元/ADS,對應的市值達到851億美元,國盛證券海外團隊甚至給予滴滴962億美元的目標市值,然而,滴滴隨即被啟動安全審查,旗下20多款APP連夜下架。

隨著突擊上市的短暫光環消散,無論是業務層面還是資本層面,滴滴都再次重新陷入低谷。

作為核心支柱的中國網約車業務,從2021年Q2的448億元下滑12.9%至2021年Q3的390億元,2021年Q4,這一數據再次環比下滑3.9%至375億元。受此影響,即便國際業務與其他業務依然保持平穩,滴滴的總收入卻仍然從2021年Q2的482億的高峰一路銳減至2021年Q4的408億元。

與此同時,滴滴的整體虧損迅速放大。2021年Q2,滴滴的凈利潤由盈轉虧,單季虧損達到244億元,2021年Q3,這一數據進一步增至306億元,其中,中國出行業務也在2021年Q3也開始重新陷入虧損。在主營業務持續下滑的大背景下,多路並進的燒錢模式變得更加難以忍受。

從2021年Q3開始,滴滴旗下橙心優選、共享單車和電單車、貨運均開始收縮。其中,橙心優選被爆在去年9月從此前的9大區31省縮減至3大區9省,12月份,橙心優選正式從滴滴APP頁面消失。這一戰略撤退體現在財報中就是滴滴在2021年Q3,一次性計提了高達208億元的投資虧損。

不過,滴滴的收縮策略並未就此止步。根據晚點報道,今年1月中旬,滴滴旗下幾乎所有業務均開始啟動裁員。4月20日,滴滴宣布退出日本市場的外賣業務,根據NIKKEI的報道,滴滴在日本遲遲未打開市場,一方面是因為面臨Uber的激烈競爭,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缺乏軟銀的支持。

事實上,不僅僅是大股東軟銀,二級市場對滴滴也信心不足。從上市以來,滴滴股價持續走低,迄今,市值已蒸發700多億。高瓴資本曾在上市當天沖進去建倉,最終卻在2021年Q3徹底清倉。作為滴滴第二大股東,Uber表示將擇機出售部分股權,不過,截至2021年末尚未有進一步動作。

對於滴滴來說,最後的退路似乎只剩一條。

2021年12月3日,滴滴宣布啟動退市工作,並且,開始啟動港股上市進程。消息發布當天,滴滴股價狂泄22.18%。如果說此前赴港上市還給市場留下了一線希望,隨著4月16日的公告下發,市場對於滴滴的未來真正陷入了迷茫,而滴滴留給股東決定自己退市命運的時間也只剩30天了。

過去一年,從突擊上市到APP下架、全線裁員再到啟動退市,恐怕沒有哪家公司的經歷會比滴滴更驚險、刺激,而當滴滴在前方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大後方卻掀起了一場偷水晶的行動。

在滴滴下架的第7天,美團時隔2年重啟打車業務,推出了全新升級的美團打車APP,並採取了聚合+自營並行的打車模式來搶占市場。一方面,通過APP和小程序,聚合了20多家打車品牌的運力,打通全國100多個城市,另一方,重新發力自營模式,一次性開通了34個直營城市。

為了拉攏運力,高德打車也不甘示弱,隨即在「早高峰免佣」的基礎上,推出了「暑期免佣季」活動,作為聚合平台,高德還宣稱,7月~9月的免傭金活動將覆蓋100多家網約車平台。

背靠一汽、東風、長安的自營平台T3出行,更將此視為千載難逢的機遇,並瞄準百萬日均單量的目標,喊出了當月連開15城的開戰宣言,在滴滴下架的次月,甚至出現了一天開10城的壯舉。

與此同時,新一輪的融資競賽也開始了。9月6日,B2C平台曹操出行宣布完成B輪融資,並憑借38億元的融資金額創下了出行領域2020年以來的最大單筆融資記錄。不過,這個記錄很快就被T3出行打破,10月26日,T3出行公布77億元的A輪融資戰績,成為繼滴滴之後最大的一筆融資。

正是在這一時期,資本也開始重新審視網約車市場,阿里、騰訊兩大巨頭在滴滴之外,雙方各自又分別下注了哈羅出行、享道出行、大眾出行與T3出行、如祺出行等等。資本賭的是第二梯隊中黑馬突圍的可能性,在這個層面,無論是B2C、C2C還是聚合平台,再一次被拉到了同一起跑線上。

尤其是這種二線上位的戲碼在業界上演過。當初,Uber因深陷性騷擾和性別歧視的管理泥淖,作為競爭對手,Lyft抓住了這個機會,迅速做大做強,最終搶灘資本市場拿下網約車第一股。

雖然燒錢模式無法持續早已成為行業共識,但面對滴滴留下的市場真空,平台依然不約而同地開啟了補貼大戰。從百元打車紅包、1元購省錢周卡、到新用戶打車1折,一時間,市場狼煙四起。

面對市場的圍剿,滴滴當然不會束手就擒。APP下架之後,滴滴首先迅速啟動了一輪用戶補貼,甚至與京東、招商銀行等第三方平台聯合發起打車優惠活動,體現在財報中是2021年Q3,滴滴的市場和銷售費用同比增長67.3%至44.4億元,不過,這一大規模燒錢行為在2021年Q4並未持續。

其次,滴滴試圖通過資本抓手來穩定局面。4月8日,有消息稱,滴滴有意擇機並購曹操出行,並且,多名滴滴員工入職曹操出行,比如,曾在滴滴專車事業部擔任總經理的龔昕,負責代駕、專車和區域網約車業務的已經入職曹操出行擔任CEO,不過,曹操出行隨即又出面否認了並購傳聞。

即便如此,滴滴的基本盤仍然遭遇了明顯沖擊。數據顯示,滴滴的中國出行業務,在APP下架後出現下滑全面下滑。其中,中國出行業務收入從Q2的448億元下降20.8%至Q4的355億元,交易量從Q2的35.7億下降35.3%至Q4的23.1億,交易金額從Q2的636億元下降11.6%至Q4的562億元。

受此影響,滴滴全平台交易量、交易額兩大指標均同步出現下滑,二者分別從Q2的30億、733億,下降至Q4的27.9億、627億,對應的下降幅度則分別是7%和14.5%。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2021年底,滴滴的月活用戶同比下降了20%,而曹操出行和T3出行分別上漲了65%和125%。

作為網約車市場的龍頭,滴滴的基本盤雖然並未傷及根本,但也早已不復當初的進擊者模樣,面對錯綜復雜的監管難題,滴滴遲遲未有任何破解之法,而市場也不再是那個熟悉的江湖。根據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台顯示,截至2月末,全國共有263家網約車平台,相較於去年7月新增了22家。

造車,或許是滴滴整個大盤中唯一的戰略高地。

2021年4月,滴滴被爆正式啟動造車項目以來,這在業界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多位車企內部人士對電廠表示,正是在去年這個時候,滴滴開始大規模從車企挖人。2021年6月,滴滴上市招股書則更進一步勾勒了四大戰略圖景,其中,除了共享出行、車服方案和自動駕駛,還有出行電動化。

毫無疑問,在所有互聯網公司中,滴滴是離車最近的一個。對於造車這件事,滴滴與網路類似,早期並未動心起念,更多地還是聚焦技術層面,試圖打造一個自動駕駛平台。一方面,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造車的確是一件很重的事,另一方面,早期很多人認為電動車與手機一樣依賴通行系統。

2016年,滴滴開始投入精力研究自動駕駛,並成立了自動駕駛部門Voyager,此後,這一團隊逐漸剝離並獨立完成了3輪融資。當時,滴滴反復強調期待車企加入進來,每一家重復造輪子意義不大。圍繞平台定位,2018年4月,滴滴聯合31家 汽車 產業鏈公司,共同發起成立了「洪流聯盟」。

正是在這次活動上,滴滴CEO程維承諾堅決不造車,為此,還當眾拋出了滴滴未來十年的願景,1.成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的出行平台。2.共建 汽車 運營商平台。3.成為全球智能交通技術的引領者。

回頭來看,從不造車到造車,滴滴的180度轉變就發生在2018年4月到2021年4月的3年間,這期間,整個 汽車 產業出現了巨大變化,首先,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紛紛自研智能駕駛技術,通用型平台的生存空間收窄,其次,新能源產業鏈逐漸成熟,網路、阿里、小米等互聯網廠商紛紛下場。

同期,滴滴在 汽車 領域呈現給外界的大動作只有一個,聯合造車。據賽博 汽車 報道,現任滴滴造車供應鏈負責人劉海江曾密集拜訪了多家廠商,最終敲定合作的有兩個,一個是理想,一個是比亞迪。

2020年11月,滴滴與比亞迪聯合打造的首款定製網約車D1發布。按照滴滴的說法,這是雙方共同打造的產品,但從內部人士對電廠所描述的信息來看,比亞迪只是將自己定位為代工廠,並且,這款車無論是設計還是續航,與當下的電動車相比早已落後,如今,雙方的第二款車仍在開發中。

而對比與比亞迪之間並不算順利的合作,滴滴與理想的合作甚至乾脆無疾而終。某種程度上,這似乎印證了何小鵬那句1+1 2的論斷。

2021年,在合作造車的基礎上,滴滴更進一步,單獨成立了造車項目,內部代號為「達芬奇」,根據滴滴員工在社交媒體上的爆料,這個團隊規模在1700人左右,在組織架構中仍處於隱藏狀態。而從招聘平台來看,滴滴 汽車 業務線仍在吸納人才,相關開發崗位的薪資基本都是30K起跳。

事實上,相較於造不造車的問題,包括很多滴滴員工在內,市場更關心的是滴滴哪來的錢造車。從財報上看,截至2021年12月末,滴滴賬上有434億現金與現金等價物以及133億元的短期投資,扣除短期借款,粗略計算仍有500億左右的現金流,對應單季54億左右的凈流出,短期應該無虞。

其實更關鍵還是產品力,一旦產品力得到市場認可,後期單獨融資也未嘗不可。據賽博 汽車 報道,滴滴的造車項目主要有兩個,面向網約車的D1與面向C端用戶的C1。其中,D1由滴滴出行副總裁楊峻帶隊,C1由滴滴元老級員工羅文領銜,但兩款車都定位10~15萬這一廝殺最激烈的價格帶。

有消息稱,滴滴將在今年6月份正式對外公布其造車計劃,並爭取在明年6月實現首款新車交付。倘若按照電動車1~2年的研發周期來看,滴滴從去年年初立項到明年年中交付也基本符合慣例。

不過,上述比亞迪人士指出,對於滴滴來說,最大的考驗還是產能,畢竟,現階段車企的產能基本都自顧不暇。據悉,滴滴大概率會收購一家車企,目前,市場鎖定的收購目標為江西贛州的國機智駿,對此,國機 汽車 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回應稱,尚未有可供披露的信息,一切以公司公告為准。

2022年,造車已經進入了2.0階段,對於剛剛下場的滴滴來說,所剩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閱讀全文

與互聯網車企資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蘭特外匯制 瀏覽:874
銀行貴金屬首飾 瀏覽:846
工商銀行預約外匯 瀏覽:3
高級理財規劃師好考嗎 瀏覽:193
信託公司信託產品信息更新 瀏覽:364
搜狐理財貼吧 瀏覽:27
今天一10柴油價格 瀏覽:912
期貨也是在證券公司開戶嗎 瀏覽:367
啟明信息股票怎麼樣 瀏覽:163
美國通用股票 瀏覽:832
海南昌旺投資集團 瀏覽:968
無錫銀行投資前景 瀏覽:712
期貨從業資格證5月考試成績查詢 瀏覽:538
520歐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87
招遠招金貴金屬 瀏覽:180
嚴格的說以下是外匯 瀏覽:528
外匯UDS 瀏覽:206
今達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312
外匯光哲 瀏覽:70
野狗科技融資 瀏覽: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