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銀行貸款怎麼這么難 銀行的貸款都流向了哪裡
過去一年,銀行的存款增速雖然有所放緩,但貸款增速仍然保持快速增長。根據央行的統計數據,截至3月份,存款類金融機構的貸款余額達到了萬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漲了萬億元,增幅達雖然銀行的貸款余額增長了這么多,但仍然會讓很多人覺得,想從銀行貸款很難,這是為何?難道銀行真的不願把錢貸給我們嗎?可如果銀行的錢不是貸給了我們普通百姓,那麼多的錢又是帶給了誰?⑵ 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是多少
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需要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上半年,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9.03萬億元,這些貸款都投向了哪些領域?
在投向實體企業的貸款中,上半年工業中長期貸款增速明顯提高,同比多增1069億元;服務業中長期貸款平穩較快增長,佔全部產業中長期貸款增量的近八成;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保持較高水平,6月末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1%。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隨著金融去杠桿和監管政策持續推進,表外融資渠道將繼續收緊,企業對信貸融資需求會進一步增加。未來,定向調控政策將圍繞增強信貸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展開,企業整體信貸融資仍將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
在企業信貸融資穩中有增的同時,普惠金融信貸投放質量有所提高。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多次發布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將新增信貸資金更多地投向小微企業。從政策落地情況看,這些精準聚焦的措施已經開始取得成效。
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5.4萬億元,同比增長12.2%,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業貸款增速分別高1.2個和2.5個百分點。上半年小微企業貸款增加1.07萬億元,增量占同期企業貸款增加額的20.9%。
不過,同樣是普惠金融領域,農村和農業貸款增速卻有所減緩。數據顯示,上半年本外幣涉農貸款增加1.71萬億元,同比少增3864億元。6月末,本外幣農村貸款余額同比增長6.9%,增速比上季末低0.7個百分點;農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6%,增速比上季末低1個百分點。
在房地產市場嚴格調控的背景下,房地產貸款增速持續回落。6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35.78萬億元,同比增長20.4%,增速比上年末回落0.5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54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比重較2017年佔比水平低1.9個百分點。
連平表示,在各項融資渠道都明顯收緊的形勢下,房地產行業作為去杠桿的重點領域,銀行信貸也在不斷收緊,房地產貸款增速多個季度持續回落。未來,隨著棚改續建項目的不斷加快,國家重點支持的各項政策性住房建設的力度加大,在房地產貸款穩中有降的同時,開發貸款仍將保持低增長態勢。
來自新華社
⑶ 19年8月和信貸貸款余額
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48.23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個和0.8個百分點。根據相關資料查詢8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21萬億元,同比少增665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538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998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540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651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355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285億元,票據融資增加2426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945億元。
⑷ 金融論述題。2015年2月末,我國的廣義貨幣M2餘額125.74萬億元,同比增常12.5%,增速比上月高1.7個百分點
每日經濟網消息,央行網透露,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58.29萬億元,同比增長11.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2個和2.2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47.65萬億元,同比增長21.4%。
一、廣義貨幣增長11.1%,狹義貨幣增長21.4%
四、當月銀行間人民幣市場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47%,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61%
2月份銀行間人民幣市場以拆借、現券和回購方式合計成交50.67萬億元,日均成交2.67萬億元,日均成交比去年同期增長6.5%。其中,同業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長35.2%;現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長0.1%;質押式回購日均成交同比增長5.4%。
當月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為2.47%,分別比上月和去年同期高0.11個和0.38個百分點;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2.61%,分別比上月和去年同期高0.13個和0.51個百分點。
五、當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2860億元,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537億元
2017年2月,以人民幣進行結算的跨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項目、對外直接投資、外商直接投資分別發生2301億元、559億元、135億元、402億元。
⑸ 央行:一季度住戶部門貸款增1.81萬億 其中短貸增加4292億
4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2019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
報告顯示,截至3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147.77萬億元,同比增長13.3%。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42.11萬億元,同比增長13.7%,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個和0.9個百分點。
而一季度內,人民幣貸款增加5.81萬億元,同比多增9526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1.81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292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38萬億元。
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4.48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05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57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7833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4879億元。3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69萬億元,同比多增5777億元。
同期末,外幣貸款余額8410億美元,同比下降3.4%。一季度外幣貸款增加461億美元,同比多增137億美元。3月份,外幣貸款增加62億美元,同比多增285億美元。
同時,3月份銀行間人民幣市場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42%,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47%。
一季度銀行間人民幣市場以拆借、現券和回購方式合計成交280.89萬億元,日均成交4.68萬億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增長30%。其中,同業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長36.3%,現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長80.2%,質押式回購日均成交同比增長23.9%。
3月份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為2.42%,比上月高0.2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32個百分點;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2.47%,比上月高0.2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43個百分點。
⑹ 社會融資規模的指標構成
社會融資規模的指標構成
社會融資規模的提出是什麼時候?是如何使用的?社會融資規模由哪些指標構成?
1、人民幣貸款。
指當地的金融機構向非金融企業、機關團體、個人以貸款合同、票據貼現、墊款、貿易融資等形式提供的人民幣貸款。
2、外幣貸款。
指當地金融機構向非金融企業、機關團體、個人以貸款合同、票據貼現、墊款、貿易融資等形式提供的外匯貸款。
3、委託貸款。
指由企事業單位、個人及政府等委託人提供資金,由當地的金融機構(即貸款人或受託人)根據委託人確定的貸款對象、用途、金額、期限、利率等代為發放、監督使用並協助收回的貸款。
4、信託貸款。
指當地信託機構通過資金信託計劃募集資金向境內非金融性公司或個人發放的貸款。
5、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
即銀行為企業簽發的全部承兌匯票(金融機構表內表外並表後的銀行承兌匯票)扣減已在銀行表內貼現部分。
6、企業債券融資。
指由非金融企業發行的各類債券,包括企業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中小企業集合債、公司債、可轉債、可分離債等。
7、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
指在本地注冊的非金融企業通過境內正規金融市場進行的股票融資,包括A股股票首發、公開增發、現金型定向增發、配股、行權籌資以及B股籌資(不含金融企業的相關融資)。
8、投資性房地產。
指金融機構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或者兩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產。
9、保險公司賠償。
指在當地的保險公司在保險合同有效期內履行賠償義務而提供的各項金額。具體包括三項,即財產險賠款、健康險賠款和意外傷害險賠款。
10、其他。
指在當地的小額貸款公司、貸款公司向非金融企業、機關團體、個人以貸款合同、票據貼現、墊款、貿易融資等形式提供的人民幣貸款。
社會融資規模的原則
社會融資規模的統計主要有四項原則:即居民原則、金融原則、合並原則和增量統計與計值原則。
一是居民原則。社會融資規模的持有部門和發行部門均為居民部門。按照居民原則,外商直接投資、外債和外匯占款均不計入社會融資規模。
二是金融原則。按照金融原則,國債發行不計入社會融資規模。因為國債發行的主體是政府,國債的發行與兌付屬於財政政策的范疇。
三是合並原則。社會融資規模包括各種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向實體經濟提供的資金支持。因此,在統計社會融資規模時,要將金融機構相互間的債權和債務關系合並處理。在數據匯總方面,金融機構之間的債權和所有權關系相互軋差,不重復計算。例如,金融機構之間相互持有的股權、相互持有的債券等等,都不計入社會融資規模。
四是增量統計與計值原則。社會融資規模是增量概念,為期末、期初余額的差額,也可以是當期發行或發生額扣除當期兌付或償還額的差額。
社會融資規模的提出與使用
社會融資規模是一個較新的概念,2010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國務院總理溫在部署2010年一季度工作時也強調「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和節奏」。
2011年初以來,「社會融資」一詞出現在與金融調控有關的敘述中。1月初,中國人民銀行召開年度工作會議,提出「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1月30日央行公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進一步提出,「在宏觀調控中需要更加註重貨幣總量的預期引導作用,更加註重從社會融資總量的角度來衡量金融對經濟的支持力度,要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強化市場配置資源功能,進一步提高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社會融資規模的重要性及發展趨勢
社會融資規模將成為未來貨幣政策制定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從長期來看,隨著金融深化和發展,我國以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體系將發生變化,直接融資規模及所佔比重會逐漸增加。而「十二五」期間,推動利率市場化以及金融創新等舉措的出台,也將推動直接融資的發展,因此從調控銀行信貸總量到控制社會融資總量是一種發展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