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直達國際:萬一發生石油危機,真的會打擊股票市場嗎
萬一發生石油危機,真的會打擊股票市場嗎?
作者:直達國際Jiya
從2月24日開始,烏俄地緣沖突不斷升級。國際緊張氣氛、禁運等一連串事件使原油價格飆漲,布倫特原油最高達至127.98美元,為7年多來首次破百。有不少市場聲音甚至指出油價可以觸達200美元/桶。同時,從2月到3月中,多個地區的大盤指數都呈現不同的跌勢。香港恆生指數更是慘不忍睹,跌幅超過20%。那麼,地緣沖突和石油危機真的會打擊大盤指數嗎?小妹特意翻查歷史,給各位查找蛛絲馬跡。答案是:不一定。
追溯歷史:70年代末石油危機
首先,我們先看看上個世紀70年代,世界上爆發了兩次著名的石油危機。1973年10月,由於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第一次石油危機」也發生了。此次危機持續時間將近6個月。阿拉伯石油生產國為了抵抗以色列和美國的干涉,把石油作為武器,通過石油減產、停產、提價等一系列手段來發動石油戰爭,導致全球原油價格飆升。根據世界銀行數據統計,此次沖突,原油價格從爆發前的2.7美元/桶一路上漲至13美元/桶,漲幅高達400%。最後隨著事態的平息,最終維持在10美元/桶-12美元/桶。
「第二次石碼脊祥油危機」則發生在1978年底到1980年底之間,導火索是伊朗伊斯蘭革命運動。伊朗核伊拉克開戰導致原油日產量銳減,石油市場每天短缺約500萬桶,隨著原油供給的下降,國際原油價格極速上漲,從剛開始的13美元/桶一直上漲到了40美元/桶,漲幅超2倍。這種狀態持續了半年野基多,此次危機也當時的西方經濟帶來了一個全面的衰退。
(圖:20世紀70年代原油價格走勢(美元/桶),來源:Wind,華西證券研究所)
兩次石油危機下市場反應有差異
一般人認為,石油大漲,引發通脹,妨礙經濟發展,而股票指數是反映經濟走勢的。那麼當經濟堪憂,股票指數也應該下跌。這樣的說法乍聽之下挺有道理的,可是歷史證明:不一定。
第一次石油危機的確對股票市場構成沖擊。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期間,美國股市暴跌,標普500出現兩次大幅跳水。第一次跳水是從110.19點下跌至94.42點。第二次跳水更是持續了9個月,從99.8點一直下跌至63.54點。兩次累計跌幅高達至40%+。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石油危機並不是引起股市大跌的導火索,因為從時間上來看,經濟下行在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前就已經開始了,遲搏只是第一次石油危機的爆發,加劇了全球股市的低迷。同期美元指數也進入弱勢周期。
(圖:第一次石油危機標普500指數表現,來源:Wind,西部證券研發中心)
可是,第二次石油危機就不一樣了,美國股市出現了和第一次石油危機期間截然不同的走勢,標普500指數在短暫的下跌之後,走出了一個累計漲幅達至41%的牛市。在此期間,美元指數和石油價格,甚至反常的呈現同步上升的情況。
還值得一提,當時的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水平,在1年內,從9%水平飆升到超過13%。同時,美國GDP增幅從1978年的5.5%下降到1980年的負0.3%,美國企業總體盈利增幅也放緩。業績增幅不好,折現率上升,大盤股價上漲,完全違反一般認知啊!
為何在這兩次石油危機,股票市場表現完全不同?小妹查了不少資料,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供參考:投資偏好和預期。首先,大家都知道市場漲幅驅動力有三種:業績、偏好和流動性。在業績不好、流動性緊縮的情況下,市場上漲就只有偏好這個解釋了。
市場偏好上升很有可能與當時的市場預期和科技發展相關。第一,在第二次石油危機期間,
傳奇人物保羅·沃爾擔任美聯儲主席,他採取的鷹派貨幣政策(大力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大幅提升聯邦利率,有效調節了市場對通脹會繼續惡化的預期。
科技行業在接力。雖然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的那段時間,消費股,例如:可口可樂、百事、保潔等股價都明顯落後於大盤。然而,能源、餘姚和科技股先後領跑帶動上漲。能源相信大家都能理解。科技公司裡面,波音推出以舊換新策略,重新奪回商用飛機的第一寶座,79年初到80年初,股價漲了30%以上。
其後,個人電腦正式面試。1981年,第一台個人電腦正式由IBM推出,並獲取巨大成功。英特爾也因此成功地從內存業務切換到處理器業務。這就是著名的X86 CPU的起源。後面就是微軟推出MS DOS、蘋果推出 Macintosh。IBM和英特爾股價81年到82年的調整領跑市場。
總的來說,高油價打擊企業利潤,令流動性緊縮,但並沒有令投資者失去信心。
(圖:第二次石油危機標普500指數和原油價格表現,來源:Wind,招商證券)
由此可見,哪怕石油危機這么大的事件,石油價格與大盤指數並不一定呈現正相關,或者負相關的關系。我們不能預設市場會因為石油價格大漲而下跌。
萬一市場真的下跌怎麼辦?
萬一市場真的下跌,有什麼方法可以提早警覺避免短期內的虧損呢?這里有一個簡單方法供技術分析經驗不多的朋友參考:就是關注120天和200天移動平均線。回顧2018年1月1日到2022年3月1日的標普500指數,我們可以看到,2018年年底美股下跌、2020年3月新冠疫情、2022年2月烏俄戰爭這些市場調整幅度比較大的事件都令標普500指數跌破120天和200天移動平均線。
所以,當標普500指數跌穿120天平均線時需要警覺,跌穿200天平均線則可能需要考慮對沖行動。當然,投資的方法沒有說只有利沒有弊的。按這個方法來操作,在2018年和2019年都會有不少虛驚一場的小錯誤。可是,這些小錯誤換來的是,當大盤暴跌的時候,都能被有效避過。
尤其在2020年的時候,標普500在2月也出現了跌穿120天和200天後,在此之後僅4周,就大幅暴跌1/3,從約3400的最高點暴跌至最低2191.86點。所以,重點還是看投資者需要什麼。如果希望以逸待勞,指數總會有漲回來的那一天。如果不希望承受短期大幅回撤,那麼對沖是重要選擇之一。
(圖:標普500走勢圖,來源:Wind)
3隻對沖產品,對抗三種風險
美股對沖:微型MSCI美國指數期貨
對於亞洲投資者來說,ICE(洲際交易所)推出的Micro MSCI USA Index Futures(微型MSCI美國指數期貨)值得考慮。該期貨產品的優勢是可以作為標普500指數期貨的代替,並且行情報價免費。對於一般需要考慮對沖的投資者,不一定每天都交易,付費開通行情報價顯得不劃算。由於ICE的MSCI美股指數期貨是免行情費用的,對一般對沖投資者來說,就顯得十分實用了。
同時產品以MSCI美國指數作為底層跟蹤資產,而MSCI美國指數擁有600多隻成分股,覆蓋美國股票市場總量的約85%,歷史走勢和標普500指數類似(見下圖),適合做美股投資的人在亞洲時間段做對沖。
(圖:標普500指數和MSCI USA行情走勢圖,來源:ICE)
(圖:微型MSCI美國指數期貨前十大成分股,來源:ICE)
微型MSCI美國指數期貨合約細則
外匯對沖:Mini US Dollar Index Futures(迷你美元指數)
眾所周知,美元仍然是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美元指數則是國際市場的一大風向標。美元指數期貨對於國際投資者而言具有重要的風險管理作用。ICE發行的Mini US Dollar Index Futures(迷你美元指數期貨)不僅保留了前者的特點和優勢,而且具有更高的靈活性與成本利用率,其合約規模和保證金相對於美元指數期貨要低很多,有助於低保證金偏好投資者入場交易。同樣,行情報價也是免費。
迷你指數期貨和美元指數期貨的比較:
另外,美元匯率和能源價格是有著密切的聯系。美元作為國際原油價格的計價貨幣,其對原油價格的影響是遠大於其他貨幣的。貨幣匯率的變化會影響原油價格走勢。一般來說,當美元升值的時候,以美元計價的國際原油價格會下跌。根據市場研究表明,在2000年之後,美元和油價的負相關性明顯增強,且呈現油價越高,負相關性越強的狀態。但是這不是一直呈現完全負相關性的,在偶爾短期內也可能會出現美元和石油價格走勢同步的情況。
但從整體上來說,美元和石油價格是負相關的。迷你美元指數是唯一的迷你美匯指數期貨,市場參與者通過交易此期貨合約,即可獲得美元對一籃子主要貨幣的匯率風險管理工具。
(圖:一籃子貨幣及其權重,來源:網路)
(圖:2000年-2015年原油價格和美元指數走勢圖,來源:網路)
對沖通脹:Mini Brent Crude Futures (迷你布倫特原油)
布倫特原油出產於英國北海布倫特地區,其品質高、產量穩定,歐洲、非洲和中東出口的原油均以布倫特原油價格作為市場參考價格。1988年,洲際交易所(ICE) 推出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後,一躍成為當時交易所內最活躍的合約,並被認為是「高度靈活的規避風險及進行交易的工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也成為了國際油價的標桿。
2015年11月17日,ICE又推出迷你布倫特原油期貨(代碼:BM),該合約的標的物為100桶布倫特原油,是標准布倫特原油合約的十分之一。在保證金要求更低、靈活性更高的情況下,迷你布倫特原油期貨一經上市便吸引投資者踴躍參與。在其後不久的12月9日,該合約單日交易量創下14188份的新高。同樣,期貨合約的行情報價也是免費的,要知道歐洲布倫特原油行情報價可是動輒幾百美元的收費。洲際交易所的迷你產品真的非常」平易近人」。
迷你布倫特原油和它的「兄弟們」的比較:
在當前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或將轉向的情況下,市場對於原油期貨的關注度持續提升。對於偏好低保證金,免費報價的投資者來說,ICE迷你布蘭特原油期貨產品是非常友好的。既是管理投資組合風險敞口,也是捕捉市場機遇的好工具。
在目前經濟不確定的環境下,你覺得有什麼投資工具,或者方式可以為自己的資產增值?歡迎關注「直達國際」微信公眾號與我們互動。
風險聲明:
文章內的觀點和洞察僅為作者的觀點,且僅供參考與交流用途。直達國際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為打造專業的投資交流平台不遺餘力。平台非常歡迎老師、同學踴躍投稿,以及任何參與交流的活動,並且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號:直達國際。
所有投資均涉及風險﹙包括可能會損失投資本金﹚,期貨價格可升亦可跌。
本資料涉及產品只供參考,並不構成據以所作任何行動的要約、邀請、建議或招攬。
雖然本資料內的內容是取自獲相信為正確的資料,但直達國際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不會對本數據內容之准確性、完整性、適時性、精確性作出任何聲明或保證。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請勿轉載
B. 現實美國油價摺合人民幣多少錢一升
美國油價因地區、城市變化很大,僅供參考:昨天最便宜的州是1.82美元一版加侖(均價;約3元一升),最貴的是阿拉權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分別是2.95一加侖和3.48一加侖(分別是4.8和5.7一升);大陸最貴的是紐約州和加州,分別是2.69和2.64一加侖(約4.4-4.5元一升)。當然美國州裡面不同城市變化也很大。僅供參考
C. 油價最低是哪一年
油價最低是2019年
92汽油歷史最低時間是19年。國內油價近二十年歷史最低價是3.06元一升。最高的時候,發生在2012年。2012年3月20日,國家發改委上調國內汽柴油價格600元/噸,國內各地93號汽油零售價基本都已超過8元/升,創下了歷史新高。
D. 最新國際油價
數據截止2020年12.9日。
1、WTI美國原油價格,WTI原油計價單位美元/:US$73.00
2、布倫特原油價格,布倫特原油計價單位美元/桶:US$76.37
拓展資料:
1、國際油價是經濟術語。國際油價一般指的是國際原油每桶的期貨價格。
2、歷史數據:截至2019年5月21日,美國原油期貨上漲0.34美元,收報每桶63.10美元,此前觸及5月1日以來最高每桶63.81美元。國際油價上漲,OPEC暗示可能延長減產。截至2019年10月22日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11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0.85美元,收於每桶54.16美元,漲幅為1.59%。12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0.74美元,收於每桶59.70美元,漲幅為1.26%。
3、2020年5月15日國際油價連漲三周,美油6月合約本周漲逾20%,盤中最高觸及29.92美元/桶;2020年5月18日,國內原油期貨主力2007合約開盤260.3元,截至日間收盤,收報267.6元,漲5.02%或12.8元;結算價為263.0元;成交量為297529手;持倉為68376手,日盤持倉增加3005手。2020年6月8日,亞洲早盤數據顯示,美國原油價格突破40美元/桶整數關口上方,為3月6日以來首次。布油期貨漲幅擴大至1%,報42.79美元/桶;美原油報40.20美元/桶,漲1.64%。
4、國際油價大跌
2020年因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國際油價大幅下跌 ,截至2020年5月13日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6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0.49美元,跌幅為1.90%,收於每桶25.29美元。7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0.79美元,跌幅為2.64%,收於每桶29.19美元。
截至2020年11月13日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12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0.99美元,收於每桶40.13美元,跌幅為2.41%;2021年1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0.75美元,收於每桶42.78美元,跌幅為1.72%。
5、石油是指氣態、液態和固態的烴類混合物,具有天然的產狀。石油又分為原油、天然氣、天然氣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習慣上仍將「石油」作為「原油」的定義用。石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是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
6、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E. 原油價格上漲說明全球經濟復甦了嗎
原油價格上漲並不能說明全球經濟復甦,事實上全球經濟的至暗時刻遠遠沒有到來。 本周末原油價格連續兩日暴漲,是因為美國也同樣扛不住石油的大跌,主動參與進來,希望能與沙特、俄羅斯一起就減產保價達成新的協議,並已經分別與俄羅斯和沙特兩方進行了溝通,而且特朗普還迫不及待了發了推特,向全世界「報告」了利好消息, 市場對後面的會談持有樂觀的態度,所以油價連續上漲了2日。
顯然油價長期在成本價以下低位運行,不符合美國、俄羅斯和沙特三個主要產油國的共同利益。這是三方談判的物質基礎。那麼能不能談成呢?我認為一定能談成,不過想要一次談成的概率幾乎沒有。
我們先來看一看,三國分別需要的是什麼?
沙特: 過去兩年來,歐佩克+俄羅斯按照減產協議在減產,保護了石油價格,但是美國的頁岩油產量增加卻完全填補了減產份額,等於是沙特、俄羅斯等國減產犧牲所帶來的利益,都被美國給攫取了。沙特肯定是不樂意的,沙特新王儲上位之後,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石油的價值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這次沙特發動價格戰,其實也有點破釜沉舟的意思在裡面,所以談判對沙特來說,只要大家都願意減產,讓油價回升,就是成功的。
美國: 美國的利益也很直接,本周已經有一家大型石油企業宣布破產了,可見石油價格大跌,生產成本高的頁岩油企業日子的確難熬,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的利益很明確,讓自己的頁岩油企業能生產,怎麼辦?減產,保護油價。但是之前頁岩油是並沒有納入歐佩克的,所以美國人想像之前那樣一直佔便宜是沒有可能了。能否談成,也取決於美國讓出多少利益。
俄羅斯: 俄羅斯現在反而是最握有主動權的。所以俄羅斯在這次談判中要什麼很關鍵,在我看來,俄羅斯可能要的有兩點,一是把頁岩油納入歐佩克,要減大家一起減,否則減產就沒有意義,不能大家都補貼你美國。二是取消制裁,俄羅斯被制裁多年,日子過得很苦,這些年全靠中國給撐著呢。這么一來,大家就可以看出,這個會談並不好談。
所以,明白了三方的主要訴求點,就又有利於我們對石油後期走勢的判斷,個人看法是,一次能談成的概率極低,肯定要來來回回好幾個回合,這樣的話,不排除原油價格後續還有波動,所以抄底原油的,動手的早的沒問題,追高進去的,很有可能被埋掉,石油價格最後肯定也會回升,最後達到一個新的市場平衡,鑒於目前的經濟形勢和需求,油價先回到30-40美元是一個合理的區間,至於能否回到50-60,先要看產油國直接按的博弈,然後看經濟的復甦程度。
歡迎關注和點贊,一起交流投資和理 財經 驗。
受油價暴跌的影響,全球股市連環暴跌,慘不忍睹。美股更是觸發了熔斷機制。道指狂瀉了2000點。在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全球經濟本身就承受著下行壓力,石油價格戰等於又補了一刀。
一、.油價暴跌,反映了疫情沖擊全球經濟的悲觀預期。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之後對於石油的需求自然會下降,所以油價下跌體現了需求下跌的悲觀預期。
二、油價的暴跌給各大油企以及一些產油國的財政以及經濟帶來暴擊。美股最近的暴跌與石油暴跌不無關系。
三、石油巨頭們發行的大量高收益債券被拋售,也會引發美國債券市場的巨震。在過去的幾年裡美國頁岩油公司以高利率發行了大量的債券,石油價格戰打起來的話,資金鏈可能就崩了,還不起債了。
中國正在啟用新基建穩經濟,油價的暴跌對中國油服企業的沖擊也不會太大。所以很有可能中國經濟能夠率先的從疫情所帶來的這場危機中走出來,提振中國市場信心。
原油下跌不能說明世界經濟復甦了。
首先我們了解2020年原油為什麼下跌。
世界生產原油區由美國,俄羅斯,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組成三大組成。
美國是頁岩油也是生產成本最高的,其盈虧平衡價格需要每桶50~55美元之間,生產成本在35~45美元之間,如果低於30美元每桶美國頁岩油公司將無法維持正常生產,長期下來面臨倒閉。
俄羅斯和歐佩克及非歐佩克成員國生產原油是從地下抽起來就可以了,所以他們的生產成本是10美元左右每桶,遠遠低於美國頁岩油生產成本。
美國在世界一直霸權主義,長期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俄羅斯是原油出口大國,原油收入佔俄羅斯主要地位,在世界佔有最多的市場份額,在疫情影響下,世界需要石油量下降,由美國,俄羅斯,沙特三大產油國都為自己打著「小算盤」,在3月6號歐佩克減產建議遭到非歐佩克國俄羅斯的拒絕,會議未達成一致。3月8號,沙特宣布將石油價格下調到6~8美元一桶,同時宣布從4月起,原油日產量由970萬桶調高到1000萬桶,必要時增加到日產量1200萬桶。
沙特掀起價格戰,目標似乎直指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希望以打促談,逼回俄羅斯重回談判桌上同意減產,將油價重新推回高位,同時沙特也有意藉此機會打壓高成本油氣,擴大自身的市場份額。
原油價格的下跌完全是美國,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為自身利益上演的「三國殺"。
原油價格上漲是三國的內心都是不希望長期這么低價的賣賣賣,隨疫情的影響,石油需要量是大減,三國經過拼殺後對誰都沒太大好處,有信息俄羅斯和歐佩克於4月6號願意再次協商減產。
各國受疫情影響嚴峻,但我們中國疫情得到非常好的控制,已接近尾聲,重新回到復工復產的繁忙工作中,我國是原油進口大國,所需石油量非常大,這些因素倒至原油價格上漲,實際上是屬於回歸正常價格。
不是的,OPEC緊急會議下周—召開,討論原油減產1000萬桶/日,即使達成協議,疫情期間還是供大於求,減產1000萬桶太少了,再說,能不能達成協議不—定呢,因為涉及到各方利益,所以此次原油價上漲只是受OPEC會議短期刺激,原油價會反反復復的[玫瑰]
油價暴跌可能會給很多國家的經濟帶來壓力,但要說誰最慘,非伊拉克莫屬。數據顯示,伊拉克3月出口的原油產量和出口量都要高於2月,但收入卻減少了近一半。
據法新社報道,3月份伊拉克的原油銷售量為105億桶,獲利29.9億美元;2月份的原油銷售量為9830萬桶,收入卻幾乎較3月翻一番,達到55億美元。
出現這種現象只有一個原因——油價暴跌。《伊拉克石油報告》援引伊拉克石油部的公告稱,伊拉克聯邦政府目前以平均每桶32.73美元的價格出口了333.9萬桶石油。據法新社報道,伊拉克石油部長嘉班告訴當地媒體,伊拉克的石油價格通常比布倫特原油價格低約4美元。而在過去幾周,伊拉克的原油價格已低至每桶21美元。
展望後市,由於沙特早早降低了4月份的石油官方售價,通常依賴沙特阿美提供的價格信號作為定價依據的伊拉克,也難逃繼續降價的命運。
根據市場消息,伊拉克將4月銷往美國、亞洲的巴士拉輕質原油官方價格分別設定為貼水1.05美元/桶和3.2美元/桶,並將4月銷往亞洲的巴士拉重質原油官方價格設定為貼水5.3美元/桶,降幅相當驚人。
雖然從理論上講,伊拉克仍然可以通過提高產量和出口量來部分抵消價格戰造成的損失——即走薄利多銷路線,但由於油價下跌幅度實在太大了,伊拉克國內經濟體系顯然無法承受這次沖擊。
石油收入對於伊拉克來說有多重要?我們可以通過這一組數據得到直觀解:
據悉,伊拉克是中東地區經濟來源最單一的經濟體之一,其石油收入約占政府財政收入預算的95%。
換句話說,假設伊拉克2020年的預算草案約為1350億美元,按照當前的油價計算,伊拉克最多隻能依靠賣油賺取約40億美元的收入——即財政預算的30%左右。而2019年的年度平均油價,可是高達每桶56美元。更嚴重的是,若油價沒有好轉,到2020年底,伊拉克可能會消耗掉總計約620億美元的所有外匯儲備,最後只能依賴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苦苦支撐。
眾所周知,伊拉克經濟發展水平並不高,2020年本是其重塑國內經濟體系的關鍵一年。據悉,伊拉克政府此前曾出台史上規模最大的預算案,致力於改善國內殘舊的基礎設施。有分析認為,這份龐大的預算案很大程度上是對2019年大規模抗議的回應。常年積弱,伊拉克國內民眾對公共服務的缺失及高失業率已經十分不滿。
有鑒於此,為了油價暴跌帶來的沉重打擊,伊拉克已經想盡了各種方法。
上周,伊拉克提議所有在其境內經營的外國石油公司,在不影響原油產量的前提下將預算削減30%。
除此之外,伊拉克還積極呼籲歐佩克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支持油價的方法。
也有分析師指出,也許伊拉克只能期待美國介入價格戰,或者多方協調減產了。
俗話說禍不單行,這句話用來形容現在的伊拉克似乎再合適不過了。除了石油收入銳減之外,伊拉克的疫情同樣不容樂觀。截至4月1日,伊拉克確診病例超過720例,康復病例約180例,死亡52例。 聯邦政府還要負擔700萬名政府雇員的收入,而國內生活幾近癱瘓,私人企業瀕臨破產。
3月9日,伊拉克南部發現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疫情在石油產地巴士拉附近蔓延,極有可能危及當地石油生產。更糟糕的是,伊拉克政府每月的赤字高達20億美元,國內重要的產業很少由私人掌握,聯邦當局只能籌集不到5000萬美元的資金抗擊疫情。
原油價格最近兩天出現大幅反彈,最多一天最高上漲了46.6%,這種行情 歷史 上肯定是沒有出現過。那麼原油這次暴漲是否說明經濟復甦了呢?
我認為事實上剛好說明經濟很艱難,因為這次原油之所以出現暴漲,主要還是因為俄羅斯和沙特達成每日減產1000萬桶的協議。這次是因為減產導致的大幅反彈,而不是因為經濟復甦引起的。之所以會減產,就是因為預期到經濟變差,需求量變少,所以只能通過控制產量來阻斷原油暴跌的局面。
資本市場風險是非常大的,大機構藉助這次利好消息炒作一番,然後就會恢復平靜,到時原油還是得按原來的老路子往下跌。只有全球經濟真的復甦之後,帶動原油需求量增加,到時原油上漲才有動力。
其實這個問題提問者也知道答案,很明顯,答案是否定的,大家都應該認可這個答案。原因也不難。
第一,疫情沒有結束,有疫情在,要麼面對死亡,要麼就需要隔離,很自然大家都選擇了隔離,既然要隔離,經濟就會受到影響。所以,疫情結束前,不要期望經濟會復甦。
第二,疫情並發症,疫情刺破了世界經濟的泡沫,這就好比我們感冒不可怕,但感冒引起了其他的病症就麻煩了。經濟也一樣,疫情可怕嗎,疫情並不是不可戰勝的,戰勝疫情是遲早的事,但持續的時間長短不一樣,比如美國吧,疫情刺破了股市的泡沫,股市下跌又引發了流動性危機,用超發貨幣解決了流動性危機,又會引發通貨膨脹,如果疫情持續下去,還可能引發嚴重的經濟危機。所以,疫情不可怕,可怕的是疫情並發症,現在疫情沖擊下已經顯現出經濟危機的苗頭。
小結,很明顯,在疫情沒有結束前,經濟是不可能會出現復甦的,還會一天比一天衰退下去,如果疫情還在持續,還會引發經濟危機發生。
原油為什麼上漲?
第一,跌的太多,需要技術修正
如上圖所示,從2020年的1月份高點算的話,原油三個月不到的時間跌了65%了,中間沒有明顯的反彈,如此大的跌幅,不說基本面了,技術面也需要修正的。
第二,各大產油國虧損嚴重,人心思漲
從原油的開采成本看,現在的價格除了少數幾個中東國家還可以盈利外,大部分產油國都在虧損狀態,特別是美國虧損的更嚴重,這就倒閉減產,因為原油價格太低,已經低到了不合理的位置,低到產油國虧損經營的地步,這顯然是不合理的,所以說,這個位置是人心思漲,因為大家都明白,這樣的油價是不合理的,上漲是早晚的事。因此,美國一條不靠譜的推特引爆了油價。
總結:油價上漲是因為現在的油價太不合理,不合理到讓產油國虧本經營的地步,所以,現在原油的上漲不是經濟恢復,而是原油的價值回歸,這種上漲是沒有持續性的,因為沒有需求端的支撐。
一般來說原油價格的上漲說明供需關系已經逆轉,需求增加,從而帶動了價格的上漲,是經濟復甦的一個明顯的徵兆,但是這樣的關系在這一輪原油價格下跌當中並不成立,所以現在原油價格即便上漲也不能說明經濟已經復甦了。
原油是標準的,工業品價格由供需決定,原油價格下跌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第1種原因是需求下降,第2種原因也有可能是供應上升,現在的情況就是第2種情況為了報復與俄羅斯減產協議的破產,沙特決定增產減價進行價格戰,迫使俄羅斯重返談判,桌上擴大的使用供應和降低的石油出口價格,讓全球的原油價格下跌,同時這也疊加了全球經濟在疫情的沖擊之下,放緩的背景,使原油同時在供需兩端受到壓力。
目前原油價格已經從最低點反彈了很多,這里的原因並不是需求已經回升,從美國情況來看,經濟遭受沖擊最嚴重的時刻才剛剛來臨。因此原油需求的疲軟,至少還將維持幾個月的時間,原油價格上漲的原因在於市場消息稱美國總統願意在沙特和俄羅斯之間進行斡旋,讓雙方達成相對能夠讓各方滿意的減產計劃這個消息,如果成立那麼原油供應方肯定會得到一定的削減,從而利多油價。
然而在這個消息出來之後,雙方對於這樣的消息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澄清,至少從目前來看沙特和俄羅斯都還沒有結束價格戰的意思,因此低油價很可能還需要持續一段時間在需求,真正由於經濟復甦而恢復之前,油價很難回到50美元以上的正常價格。
當前油價上漲的因素:
1、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尤其是國際石油生產出口國,它們的疫情日趨惡化。它們會停工、停產、隔離防疫,其中就有產油企業。這就使得,國際原油供給量會減少,尤其是美俄的穩油價通話。
2、疫情下,雖然各個國家為防疫情採取了,停工、停商、戒嚴、隔離等措施,這減少了經濟生活的石油需求總量。但是居民生活、基礎商業經濟活動,這些對能源的需求還有,其中就有石油能源,且數量不小。這就使得,一邊石油產出國為疫情的不得不停工停產,國際市場石油需求各方不得不為未來做打算,多進口些石油。
3、前一段時間,沙特和俄羅斯發起石油價格戰,它導致國際油價暴跌。價格戰下的暴跌價格,它在市場上會有修正。
當前石油漲價,它是市場對暴跌油價的一次修正回歸真實;也是國際石油需求方對疫情下石油減產,和石油出口國家間為穩油價減產溝通的當前市場回饋。當前國際油價上漲,它證明的不是經濟復甦,反而是疫情影響石油產出國下的抗疫停工停產和閉市。
目前原油的「階段性」上漲,並不能代表經濟已經復甦。目前全球經濟正在疫情的籠罩肆虐下,迎來至暗時刻,至暗時刻後的黎明,也就是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世界生產秩序、貿易秩序得到有效恢復的轉折點,才意味著經濟將步入復甦軌道。很遺憾,目前並沒有到來。
目前原油階段性的上漲,完全是供給側的利好消息刺激所致,是市場認為,沙特、俄羅斯、美國已經承受不住當前低油價帶來的負面影響,會停止目前的無序增產並進入實質性的減產協議談判,所有油價應聲而漲,也是對之前超跌預期的修正。此次油價的上漲與需求端幾乎毫無關系,在疫情影響下,全球很多國家的經濟形勢每況愈下,石油消費需求和能力也在進一步降低,很顯然需求端的情況是利空油價。
我們認為,只有石油消費需求增大,才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經濟有復甦的跡象,而目前因為減產預期而造成的油價報復性上漲,並不能代表著經濟復甦。
那麼,我們來思考兩個問題,油價會繼續上漲嗎?如果4月9日的OPEC+會議順利達成,筆者預測,油價會繼續上升到35美元,但繼續上行的可能性不大,將在35美元左右橫盤整理。如果在6-8月,全球疫情迎來拐點,經濟活動、復產復工形勢良好,那麼油價將進一步建立上行軌道,到年底左右可以恢復50到60美元的正常價格區間。
經濟會復甦嗎?什麽時候能復甦呢?跟油價需求側改善的步調一致,在疫情迎來拐點時,經濟形勢會逐步築底企穩,如果各國能配合有效、精準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那麼全球經濟將扭轉衰退局面,進入復甦軌道。但是,復甦的起步階段和過程會比較漫長,到2021甚至2022年才能消化2020年因疫情帶來的沖擊和不利影響。
我們要對未來的經濟形勢抱有信心,更要對全球戰勝疫情抱有信心,雖然當前存在較大下行壓力,但不會進入經濟危機。
F. 原油暴跌,中石油緊急開會78次,號召全體員工共渡「至暗時刻」
隨著國際原油的暴跌,國際市場竟然出現了原油比水還便宜的情況,一桶原油按30美元計摺合人民幣約209元,同樣容量的純凈水售價卻接近300元。但是油價的大跌,也讓「三桶油」撐不住了,中石油近兩個月緊急開會78次,稱要過苦日子、緊日子,共渡「至暗時刻」。
但是無論如何,中石油在國際原油暴跌的情況下,理應做好應對措施,降低運營成本,優化開采技術,否則,三桶油在起伏的國際原油麵前,恐怕沒有太高的抵禦風險的能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G. 牛氣沖天的原油 為何一眨眼就創下最長連跌紀錄
近半年來原油節節攀升,表現冠絕大宗商品。然而不過一個月,美油就抹平年內全部漲幅,跌入技術性熊市,還創下最長連跌紀錄,為何油價牛熊轉換這么快?熊真的來了嗎?
之前還是牛冠商品的王者,眨眼便從指標上跌入了「熊市」概念區域,從直沖雲霄到墜落谷底,周期不過短短一月,原油的牛熊轉化令人猝不及防。其中WTI原油日線十連陰,創下34年最長連陰記錄,更令市場矚目。
分析人士表示,國際原油價格連續大跌在歷史上並不罕見,主要因為品種受宏觀因素影響較多,市場體量龐大,周期性趨勢性較強。短期內原油市場供需結構尚處於偏弱格局之中,後市油價依然會呈現易跌難漲的格局。
油價跌入技術性熊市
10月3日,美油和布油雙雙創下76.90美元/桶和86.74美元/桶的四年新高,時隔一個多月後的11月9日,美油和布油最低下探至最低59.26美元/桶和69.13美元/桶,較前期高點已經跌去超過20%,進入了技術性熊市。
美爾雅期貨能化分析師黎磊表示,造成本輪油價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原油市場處於庫存升、價格跌的周期,美國商業原油庫存連續7周大幅增加,超過5年均值水平,油價在庫存壓力下轉頭下跌。
二是美國在正式制裁伊朗後,豁免包括中國在內的8個,最大的利多因素消失,促使油價加速下跌。三是IMF預測主要原油消費國2019年經濟增速放緩,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加大帶動原油需求減弱,中長期油價面臨較大壓力。
11月初調查數據均顯示,10月OPEC產量環比增幅高達40萬桶/日。同時,俄羅斯10月產量再創新高,環比增加5萬桶至1141萬桶/天。
「供應過剩和需求放緩的憂慮導致原油延續弱勢。」前海期貨分析師唐偉表示,美國制裁伊朗原油出口的靴子落地,搭配豁免條款的制裁措施顯得成色不足,而在供應端,一些主要產油國在壓力下大幅增產以彌補可能的缺口,兩者出現了一定的錯位,短期反而導致了供應可能過剩的擔憂。
寶城期貨分析師陳棟指出,目前美國、俄羅斯和沙特石油產量正處於或接近歷史最高水平,日產量超過3300萬桶,佔全球石油產量的三分之一。
連續陰跌少見多怪
10月29日至11月9日,WTI原油連續10個交易日下跌,累計跌幅11.37%。雷菲尼蒂夫公司數據顯示,美國原油期貨價格連續十個交易日下跌,為1984年7月以來最長跌勢。
事實上,國際原油價格連續大跌在歷史上並不罕見。例如,文華財經數據顯示,WTI原油主力連續合約2016年3月22日至2016年4月4日,日線9連陰。6連陰、7連陰更是多次出現。
混沌天成期貨研究院表示,不同於其他商品,原油供需基本面對於原油價格的影響程度明顯偏低。美元強弱、地緣政治、OPEC政策等均會對油價產生明顯影響。造成油價持續下跌的原因一般分為三種情況:一是地緣政治風險導致油價脈沖式上漲之後的沖高回落;二是OPEC減產協議失敗之後對於原油供應邊際上大幅增加的悲觀預期;三是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對於原油需求的沖擊。唐偉表示:
「原油市場體量龐大,參與者眾多,市場價格充分競爭,趨勢性表現強。」
11月11日,OPEC監管委員會在阿布扎比召開會議,討論12月及2019年可能的減產措施。盡管會議沒有達成任何實質性的減產協議,但會議前各石油部長釋放出的信號,以及沙特能源部長法利赫在會後表示,12月沙特的原油日均供應量將比11月減少50萬桶,堪堪穩住了油價的跌勢。
截至11月12日17:40分,美油上漲0.78%;報60.66美元/桶;布倫特原油則上漲1.24%,報71.04美元/桶。唐偉說:
「原油由於人為因素干擾帶來的供應緊張並不具有可持續性,隨著美國、巴西、中國等非OPEC+會議成員原油產量的提升,OPEC+減產會議影響的邊際效應在下降。由於供應端的保障,未來需求端對價格的影響將更加突出。」
黎磊表示,減產協議名存實亡,減產執行力主要看沙特和俄羅斯。從今年4月份開始,產油大國的減產執行力度出現松動,沙特、俄羅斯原油產量分別增加61萬桶/日、39萬桶/日,減產協議名存實亡。
沙特和俄羅斯是減產協議的主力軍,如果兩國重新執行較高的減產執行率,而不是靠伊朗、委內瑞拉等被動減產支撐,原油市場將重新進入降庫存、再平衡的階段,使價格超過產油國的財政盈虧平衡油價。
熊來了嗎
當前市場,對於原油進入熊市的聲音日漸高漲。目前持油價跌入熊市觀點的主要依據有二,一是油價相比於10月份高點跌幅超過20%。二是近期WTI、Brent遠期曲線已經由Back轉變為Contango結構(遠期升水),這通常被認定為原油市場熊市的特徵之一。
混沌天成期貨研究院認為,油價下跌只是擠出風險溢價,沖高回落。由於OPEC對於供應端的調控,油價下行空間有限,並未真正進入下行通道,而是重回震盪區間。陳棟認為,油價目前處於中期調整的階段,是對於2017年6月以來的上漲作出的階段性回調行情。
短期而言,原油市場供需結構尚處於偏弱格局之中,後市油價依然會呈現易跌難漲的格局,外盤油價WTI或繼續走低至55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或繼續下探至65美元/桶,國內原油期貨1812合約也將面臨繼續走低的風險,短期關注475-485元/桶的區間支撐。
中期來看,隨著北美需求取暖油消費旺季到來,以及中東地緣因素的再度光臨,未來油價存在上漲的積極因素,中期油價存在反彈的動力和預期。唐偉表示:
「12月的OPEC+會議大幅收緊供應的概率不大,同時增產的概率更小。宏觀經濟表現對價格影響較大,預計原油後市震盪偏弱,下行趨勢還將延續。」
相關報道>>>
油價入熊新興市場有喜有憂 OPEC會否減產下月見分曉
成品油價或本周五下調 有望刷新年內最大降幅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