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亞投行還會向印度提供貨款嗎
截止6月底,印度獲得的亞投行的貸款約為38.1億美元,包括此前2筆共計12.5億美元的用來協助印度抗擊新冠疫情的貸款。
但不過,亞投行貸款給印度,和此前的國際局勢並未有什麼直接關聯,亞投行雖然總部在中國,也是由中國召集,但是它本質上不是屬於中國的銀行,而是一個國際組織。
亞投行的性質是和世界銀行類似的,雖然世界銀行後面站著美國,但是美國也不是任何時候都能獨家控制世界銀行的。
亞投行,中國只是出資最多的國家,出資額約為298億美元,印度是第二大股東,投資84億美元,俄羅斯投65億美元,德國45億美元,法國34億,巴西32億,英國31億,韓國37億,澳大利亞37億,印尼34億,義大利26億,土耳其26億,沙特25億,伊朗16億,西班牙18億,紐西蘭10億,泰國14億,以上17個國家是出資額達到或超過10億美元的國家,此外,還有幾十個國家承擔了其餘的約148億美元的投資額。
所以么,亞投行對印度的貸款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這個貸款風險不大,一,它的本金還在這里,它要賴賬,前期的投入豈不是就打水漂了,另外,幾十個國家在這里,包括它的前宗主,還有幾個世界大國,印度不會明目張膽地賴賬呢,
所以,看待亞投行貸款給印度,真沒必要把最近的局勢牽扯進來,亞投行雖然掛著銀行的名號,但是其本質上還是一個國際組織,只是,不同的組織不同的功能,比如東盟、歐盟非盟啥的是解決地區很多事務的協調的,亞投行就是很多國家一起聯合起來湊份子搞一個合資銀行,針對亞洲乃至廣大的第三世界國家巨大的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以及其他需求,發放貸款,收取利息,大家一起賺小錢錢。
亞投行的錢只貸給主權國家的政府以及國際組織,而受益的國家在接受貸款獲益的同時,他們往往自己也是亞投行的股東之一,比如印度,出資佔比第二,貸款也很積極,這些貸款,它既要還,同時,作為亞投行的股東之一,其貸款利息收益它也能享有。
而且,也不用擔心印度政府會拿著這筆錢去干其他事情,和世界銀行一樣,任何國家要從亞投行貸款,必須認可一系列限定條件,比如確定資金使用用途,流向,准備怎麼用這些錢,用錢的步驟和流程,而且,這些貸款一般都是按照流程和步驟,一步一步發下去的,完成一步發放一部分,會有人對項目進行追蹤,一旦貸款的國家亂用錢或者挪用錢,那信譽就壞掉了,以後再想借錢,就涼涼了。
印度前腳向亞投行貸款,後腳就找俄羅斯、美國、以色列以及法國購買武器裝備,為的是有更大的資本和中國對抗。難道亞投行成立的初衷就是為各國采購軍火提供資金方面的支持?
亞投行應該是和基礎設施建設相關聯的。可是印度利用貸款提升武力的做法是和該組織的宗旨相背離的。
如果印度再次向亞投行申請貸款,條件符合的話,後者還是會滿足印度的要求的。印度提出申請的時候,肯定不會說用於軍事目的的。就像這次對待中國五十多個app一樣,以危害安全為由一禁了之。
印度封禁中國app,以及延遲中國貨物通關的做法都是有違世貿組織的規則的。直接干肯定是不行的,必須找個借口。加勒萬河谷沖突之後,印度跟打了雞血似的。作的要命!
通過這次事件不難看出,印度的商業環境是相當糟糕的。用個莫須有的罪名,把別國的應用強制下掉。這樣真的對自己沒有傷害嗎?其實這是一損俱損的做法,影響印度的國際信譽。以後誰還敢來印度做生意呢?
對於印度這個不講信用的國家,亞投行不能輕易放款。以後能收回嗎?我嚴重懷疑。把錢不用在改善基礎設施上,而是購買軍火,向左鄰右舍炫耀武力。這錢借給印度,真的沒必要。
截至6月底,印度獲得的亞投行貸款總額約為38.1億美元,其中包括前兩筆總額為12.5億美元的貸款,以幫助印度抗擊新的皇冠疫情。
但是,亞投行向印度提供的貸款與以前的國際局勢沒有直接關系。 雖然亞投行總部位於中國,但也被中國稱為,但實際上並不是一家中國銀行。 是一個國際組織。
亞洲投資銀行的性質與世界銀行的性質相似。 盡管美國落後於世界銀行,但美國不能總是獨占控制世界銀行。
亞洲投資銀行,中國是投資最多的國家,注資約298億美元,印度是第二大股東,投資額為84億美元,俄羅斯為65億美元 美元,德國45億美元,法國34億,巴西32億,英國31億,韓國37億,澳大利亞37億,印度尼西亞34億,義大利26億,土耳其26億,沙烏地阿拉伯25億,伊朗16億 ,西班牙18億,紐西蘭10億,泰國14億,還有17個以上國家的捐款超過10億美元。 此外,數十個國家進行了148億美元的剩餘投資。
因此,亞投行向印度提供的貸款沒有錯。 這筆貸款風險不大。 首先,它的本金仍然存在,並且取決於帳戶。 此外,這里有幾十個國家,包括前宗主國以及幾個世界大國。 印度不會輕率地償還債務。
因此,關於投資銀行對印度的貸款,確實沒有必要涉及最近的情況。 盡管亞洲投資銀行是銀行的名稱,但它實質上是一個國際組織,但不同的組織具有不同的職能,例如東盟和歐盟-非盟。 為了協調事務,亞洲投資銀行是由一些國家共同組成的合資銀行。 為了應對巨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以及亞洲乃至第三世界國家的其他需求,發放了貸款,收取了利息,每個人都一起賺了小錢。 錢。
亞投行的錢僅貸給主權政府和國際組織。 在受益國接受貸款並從中受益的同時,它們通常是亞投行的股東之一,例如印度,出資比例一定。第二,貸款也非常活躍。 有必要償還這些貸款。 同時,作為亞洲投資銀行的股東之一,它也可以享受其貸款的利息收入。
此外,無需擔心印度政府將用這筆錢做其他事情。 像世界銀行一樣,任何想從亞洲投資銀行借款的國家都必須承認一系列條件,例如確定資金的使用,流量以及使用方法。 貨幣,使用貨幣的步驟和過程以及這些貸款通常根據過程和步驟逐步發行。 完成發行步驟的一部分後,將有人跟蹤項目。 一旦貸款國挪用或挪用了這筆錢,信譽就會被破壞,如果您以後想借錢,那就太冷了。
印度近期花費幾十億美元向俄羅斯、以色列、美國、法國進口武器彈葯,與向亞投行貸款十幾億美元用於抗擊新冠肺炎,或許並沒有直接的聯系,只是吃瓜群眾覺得印度既然有錢進口武器彈葯,怎麼沒錢抗疫,還得二次向亞投行貸款?印度政府肯定不會對此作出解釋。那麼,印度如果繼續向亞投行貸款會繼續如願以償嗎?只要符合亞投行的貸款要求,還是會獲批的。
因為6.15沖突,印度緊急向俄羅斯、以色列、美國、法國等國進口大量的武器彈葯,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月3日報道,印度國防部當天宣布,國防采購委員會已經通過了向俄羅斯進口21架米格-29戰斗機、12架蘇-30MKI戰斗機,並升級現有的59架米格-29戰斗機的提議。購買和升級米格-29的金額為9.84億美元,購買12架蘇-30MKI的金額高達14.2億美元,兩項合計24.04億美元。
這只是印度近日緊急向俄羅斯進口武器的支出,還沒有包括向以色列、美國、法國緊急進口武器彈葯的資金,加起來的話是一筆大開支,以至於吃瓜群眾感慨:印度真土豪。
事實是這樣子的嗎?似乎不是。今年5月,印度從亞投行獲得了5億美元的貸款,用於抗擊新冠疫情。6月17日,亞投行批准印度申請的7.5億美元,用途是檢測新冠病毒、抗擊疫情,以及幫助受新冠疫情影響的貧困弱勢家庭。印度在短短的時間里連續兩次向亞投行貸款了12.5億美元(約合88.33億美元)。
印度兩次向亞投行貸款抗疫資金,貸款的申請時間早於6.15沖突,從邏輯上將,向亞投行貸款與印度向俄羅斯、以色列、美國、法國緊急進口武器彈葯並沒有直接的聯系,只能說印度在抗擊新冠疫情與投資國防上,對於國防更捨得花大錢,資金有限保障。
那麼,印度如果繼續向亞投行貸款,還能再貸到大把的資金嗎?這個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考量:其一,貸款的用途是否符合亞投行的放款的標准,如果印度貸款的用途是向外國進口武器彈葯,肯定不符合亞投行的要求,必然被拒批,如果用途是搞基礎設施建設,或者抗議新冠疫情,獲批的可能性極大。
其二,印度已經從亞投行獲得的貸款的使用是否合規,比如今年5月、6月向亞投行貸款的12.5億美元有沒有用於抗擊新冠疫情,如果有表明印度政府的信用度良好,繼續得到貸款的概率極大,如果把貸款獲得的12.5億美元抗疫資金挪作他用,甚至拿去進口武器彈葯,那就違反了貸款協議,後續繼續獲得貸款的可能性就比較低了。
所以,如果符合亞投行的貸款要求,並且沒有違反貸款協議,印度將會源源不斷地從亞投行獲得大量的資金的。亞投行2016年成立以來,印度的13個基建項目從亞投行獲得了29億美元的貸款,加上今年5月、6月的兩筆抗疫貸款,印度累計從亞投行獲得了4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3.24億元),是亞投行的第一大借貸國、受益者。
印度能夠接二連三地從亞投行獲得貸款,背後有兩個有利的因素,其一,印度是亞投行的第二大股東,出資額為84億美元,在亞投行里有較大的話語權;其二,亞投行非常支持印度搞基礎設施建設,在成立的前2年裡向亞洲放貸的43億美元基建資金,其中的四分之一的貸款是批給印度的。
今年至今,亞投行給印度貨了36.1億美元。印度給出的貸款理由是印度新冠疫情非常嚴重,為了戰勝新冠,印度需要這筆錢。當然,錢到手後,印度想怎樣用那是誰都阻攔不了的,而且印度也不會傻到說是拿這筆錢添置軍火去了。
知人知面不知心,畫虎畫皮難畫骨。印度隱藏得很深,而且在幾個月之內就貸了36.1億美元的巨款,所以亞投行是應該有所警覺的,但是。雖然木已成舟,但這對亞投行來說應該是一次深刻的教訓。亞投行在貸款給印度時,應該對該國整個戰略體系及對外關系來一個全面的評估。亞投行的決策機制和貨款評估體制都應該進一步完善。不能再對那些潛在的好戰國大打方便之門。
當然,印度製造邊境沖突是有預謀的,但誰會都想到印度瘋狂到一夜之間斥資52億美元去購買軍火(歐美軍火大國賺得盆滿缽滿)。如果早知道印度是為了購買武器亞投行是不會給印度貸款的,畢竟各國有充分的理由拒絕印度,中國作為亞行主要決策國當然也不會同意。
亞投行創始會員國共57個(其中歐洲20個國家)實際上亞投行整個家底是1000億美元。中國是亞投行出資最多的國家,出資額約為298億美元,印度第二共投資84億美元,俄羅斯第三投資65億美元。德國45億美元,法國34億美元。巴西32億美元,英國31億美元,韓國37億美元,澳大利亞37億美元,印尼34億美元,義大利26億美元,土耳其26億美元,沙特25億美元,西班牙18億美,伊朗16億美元,泰國14億美元,紐西蘭10億美元。另外其他會員國共投資約148億美元。
中國是亞投行的發起國,也投資最多,但亞投行並不是屬於中國所有的銀行,而是一個國際金融機構,也就是說,給誰貸款是由亞投行集體決策的。
在亞投行,每家出資比較多的國家都有自己的董事,掌握一定的決策權,印度也不例外。
印度因窮兵黷武造成財政赤字。亞投行不是慈善機構,也不是印度的提款機。
與此同時在這種運行規則的基礎上,印度是否可以再得到下一筆貸款,也不會像我們吃瓜群眾想像的,大股東就可以跟據印度的周邊政策,決定其它股東的立場,決定亞投行違反規則,拒絕對印度的下批貸款,這不是我國的處世原則!
然而據公開的信息看,個人還沒有發現印度,把他們獲得的這38億多貸款,全部用在了申請的用途上的報道,相反卻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這些貸款並不是印度無法籌措資金,迫切的必須這些貸款。為了製造周邊的緊張態勢,為了自己的擴張主義目的,他們可以隨機投入更大量的資金,緊急進口大量的武器裝備,修建大量軍用基礎設施,印度還很有錢可以投入民用和平基建項目,投入抵抗新冠疫情的用途。 個人觀點認為,雖然我們無法了解,他們此前的貸款用途是否符合申請項目范圍,但這個國家之前獲得貸款的申請,存在某種欺詐行為,特別是抗疫這種非業務范圍的貸款支援,印方在有錢大量采購武器裝備,用於製造周邊緊張局勢,破壞國際安全環境的情況下,卻向亞投行申請抗疫援助貸款,至少表現出了他們缺乏誠信的品質,這應該是貸款業務最忌諱的情況!其實從他們可以投入大量資金,在邊境地區修築大量軍用基礎設施,就已經證明,他們有錢投資國內民生基礎設施項目,他們的政府徵信就已經不存在了。
在已有的貸款額度基礎上,就可能使印度在這些貸款償還之前,無法獲得下批貸款;而政府徵信的缺失,在用於製造周邊緊張局勢的軍備采購方面,揮霍無度又可能造成償還貸款能力的「喪失」,致使亞投行金池儲備的損失,這很可能是該行貸款業務更大的忌諱,因此個人認為,印度再次獲得亞投行貸款的概率非常低。
亞投行全名叫「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發展基礎設施建設。
在疫情期間,該銀行,也對抗擊疫情進行一定數量的貸款發放。
大概率不批准。
(一)印度剛貸了款,短時間內無法向亞投行進行貸款
首先說明,亞投行不是印度自己家的銀行,不是想貸就能貸的。
印度在今年5月已經貸了一次款,金額在5億美元左右,目的是為了抗疫。據6月17日的報道,印度再次成功貸款7.5億美元,目的也是為了防疫。
從亞投行成立之日到今年疫情之前,印度累計貸款達到了29億美元,摺合人民幣達到了210億左右,已經成為亞投行最大的「貸款客戶」。彷彿,印度將亞投行當做了自己的錢罐子。
但是,為了疫情,出於人道主義考慮,亞投行還是給印度連續兩個月的貸款,兩次合計12.5億美元,印度累計貸款額度達到了41.5億美元左右。看起來,印度簡直就像亞投行的「親兒子」。
既然如此,短期內,貸款給印度的可能性就小了很多,畢竟,亞投行不是印度開的。
(二)亞投行前面的貸款是在沖突以前就發生的,現在花高價購買軍備,再貸款非常難
未來,一兩年後,印度在信用良好的情況下,為了基礎設施建設向亞投行進行貸款,那亞投行可能不會拒絕,而且這貸款也一定是專款專用的。
但是,現在的印度一邊喊著沒錢,向亞投行貸款,一邊又高價全球購買軍備,這出乎了很多人的預料。這有點過分了。
不過,亞投行今年對印度的第二筆貸款,是在615沖突前就通過了的,如果得知印度現在高價購買軍備,那麼,第二筆防疫貸款,也不見得能拿到。要知道,亞投行出資最大的會員國是我國,而不是印度。
在明知印度為了挑動戰爭而超常規采購軍備,亞投行如果還進行貸款的發放,那麼,不是亞投行的負責人出了問題,那就是亞投行的審批機制出了問題。
(三)印度人拿著「信用」當兒戲,終將會受到懲罰的
一說疫情,面對無數人的 健康 和生命,印度就沒錢了。而主動在邊境搞事,四處樹敵,對方強勢應對時,印度又是增兵,又是采購軍備,印度的錢又有了。
這是拿著自己的信用當兒戲。
明知道抗擊疫情是第一等的大事,還要在邊境找事。
明知道我國並沒有越境攻擊的意思,印度還要大量增兵拉達克,還要在全球大量采購軍備,這讓開支陡然增加。
現在,亞投行再給印度進行貸款,就是在幫助擴大沖突,就是在輔助印度做開戰的准備。
如此情況下,短期內再要給印度貸款,那麼亞投行的存在也就沒有意義了。
總體而言,印度從五月到六月,已經連續兩個月從亞投行貸了款。而現在的印度,上躥下跳,全球采購軍備,把自己當成了大佬,簡直就是「貸款裝富翁的窮光蛋」。
如此情況下,印度再提出向亞投行貸款,恐怕很難成行。除非一兩年後,情況穩定了,印度為了基礎設施而貸款,那也許就沒有大的難度了。
至於說亞投行還會不會向印度提供貸款,如果印度今年再貸款的話,估計亞投行審批的可能性不大了!
亞投行的全稱是: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就是各國在一塊湊點錢,可以賺點小利息。
由於印度也是亞投行的一員,在貸款的時候是打著搞基礎設施建設的名號,因此,亞投行也就向印度貸了款。
亞投行自成立以來,印度已經向亞投行貸款38億美元。在今年的5月份和6月份,印度以抗擊疫情為借口,上次向亞投行貸款12.5億美元。
但是印度貸款之後,並非是把這筆錢用在了抗擊新冠疫情工作上,而是用在了購買武器裝備上。印度分別向俄羅斯,美國,法國和以色列購買了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花了100多億美元。
至於說亞投行還會不會向印度進行貸款,觀天下智庫認為,亞投行一定會吸取前面的教訓,嚴格審核印度貸款的目的,做出一定的風險評估之後再來確定是否向印度貸款。
亞投行也不得不考慮,印度貸款多了,可能就選擇賴賬,從而不會還了。
因為這是印度人的尿性。在前蘇聯時代,印度就經常購買前蘇聯的武器裝備,最後就不了了之了,讓前蘇聯吃了很大的虧。
如今的俄羅斯,顯然已經從前蘇聯身上吸取了教訓。印度在購買俄羅斯武器的裝備的時候,要麼是先繳納一定數量的定金,要麼是全額付清,印度不給錢,俄羅斯是不可能賣給他武器裝備的。
總之,亞頭行一定要當心,對於印度這樣的國家,如果借的錢多了,一定會選擇賴賬的。這就是印度人的本性使然。
雖然很想不給印度貨款,但 畢竟人家是股東之一,亞投行是為了第三世界的基礎建設而設立的國際組織,並不是我國一家獨大, 雖然現在的亞投行還沒有達到世界銀行的級別,但一定會越做越大的,眼光也該放的更加長遠些。
前一段時間的 印度,貸款12.5億美金用於國內抗擊疫情,但這次好像用途有點不明朗,利用貸款提升武力的做法是和該組織的宗旨相背離的 。很可能 再次貸款會被嚴格的審查,其具體的使用途徑, 雖然一直有著流程和步驟,但保不齊印度會使用一些小手段, 利用帶來的貨款采購軍事武器,來對抗近期邊境上的局勢和有可能的沖突。
並且印度頻繁的貸款也會受到亞投行的限制,畢竟組織要為所有國家的利益去著想。享受的利益也應該是平等的,當然 也不用擔心印度會賴賬(美國就是賴賬專業戶),畢竟印度還要在這個圈裡面混 。印度的基礎設施應該是最爛的,而且自己名聲搞臭的話,那以後更難辦了,而且在前期的投入當中, 印度也是有著60多萬億的資本投入 的,這個不用過於擔憂。
印度近期的中印邊境上的活動很頻繁,一副想要將沖突升級的樣子,看著情況是不想善了了,那就只有讓他們吃點苦頭了,搓一下他的銳氣。還要 禁用我們的59款基本軟體,延遲中國貨物的通關,現在又在限制我國在印度的建設施工。這是要大貿易戰的節奏? 這些行為都嚴重的違反世貿組織的規定,相信一定會通過外交手段進行磋商的, 印度的迷之行為只會讓自己的路越走越窄,限定本國的發展。
B. 亞投行將助成員向低碳社會轉型是怎麼回事
6月16日至18日,主題為「可持續基礎設施」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第二屆理事會年會在韓國濟州舉行。從2016年1月開業,亞投行在1年半的成長歷程中收獲豐碩成果:隨著湯加、阿根廷和馬達加斯加被批准吸收為第三批成員,亞投行的成員數量擴展至80個;亞投行董事會批准3個新的投資項目,總項目達到16個,貸款承諾總額共計24.9億美元。
特別是在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之後,亞投行重視綠色發展,推出「亞洲可持續能源戰略」備受矚目。聯合國「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倡議首席執行官蕾切爾·凱特告訴記者,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不會改變亞洲地區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各方對亞投行的能源戰略期待已久,特別是對於亞投行給其他多邊開發銀行運作帶來的改變感到興奮。
美國能源經濟研究所總監提姆·伯克利說,亞投行公布的能源戰略將對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起到推動作用,接下來,投資資金將更多湧入可再生能源領域。
以上內容引自人民日報。
C. 印度不惜貸款搞開發,想成為下一個基建狂魔,能成嗎
近年來,我國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基建方面的成就,讓同屬亞洲的印度,既羨慕又嫉妒,更多的還有恨,於是他們也想要效仿我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欲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基建狂魔。
印度雖然人口數量和我們差不多,但在基礎設施建設方便卻被中國甩出幾條街去。印度的鐵路到現在開的還是跟我們老式的綠皮車一樣的火車,民眾開掛式的掛在火車上。
印度的火車
印度的 高速公路里程僅為942千米,不到中國高速公路里程的1%。如果你走在印度的大街小巷,抬頭往上一看,全是密密麻麻的蜘蛛網式的 電線。我就佩服印度的電話修理工,電話壞了他是怎麼找出壞的那條電線的。
密密麻麻的電話線
印度政府早就看到這個問題了,應該講莫迪是一個運氣極好的印度總理,他從一開始上台就自帶主角光環。他執政的初期正趕上國際油價的大跌,而印度當時飽受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困惑,印度的石油完全靠進口,一直是印度的輸入性通脹的主因, 他一上台,國際油價立馬大跌,國內的通貨膨脹戛然而止。更為神奇的是老天爺也在幫忙,自從莫迪上台後,印度風調雨順,以前的印度不是洪澇就是乾旱,導致印度的糧食產量忽高忽低,這下可好了,莫迪上台後,農業大豐收,印度人民開始吃飽飯了。你說神奇不神奇。
印度總理莫迪
但是莫迪作為男主角,肯定不會滿足於溫飽層次,他還要帶領印度走向富強之路,於是他把 目光瞄向了東方,他發現中國是個神奇的國度,只要經濟速度放緩,立馬防水基礎設施,經濟馬上就會起色,基礎設施建設簡直成了經濟發展的靈丹妙葯。莫迪一想為什麼我們也不能搞基礎設施建設呢?於是莫迪發誓要把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搞上去,而這時候不幸卻來了,國際石油開始上漲了,但是莫迪鐵了心的要搞基礎設施建設,為此 他不惜貸款,加大財政赤字。
印度真能成為基建狂魔嗎?我是不看好印度,主要原因如下:
一 是印度缺少大一 統 的基礎, 在英國殖民地之前,印度只是個地理名稱,並不是一個完整的國家。英國過來後將這個地方的大大小大的各個小國家,整合為一個印度。因此, 印度到現在很多邦還各自為政,地方的分裂勢力很強。而要搞基礎設施建設,難免要牽扯到各個邦之間的利益協調,但是因為 地方勢力盤根錯節,全國大范圍的修建鐵路、公路都成了問題。
二是印度實行土地私有制。 印度和我們的體制有很大的不同,我們是土地國有制,而印度幾千年來土地私有的格局並未改變,在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大規模搞基礎設施建設,肯定要牽扯到很多私人的土地, 如不一一加以協調解決,路很難修成。
三是缺少完備的工業體系。 人家都是先發展第二產業,再發展第三產業,而印度恰恰相反,先發展第三產業,再發展第二產業,導致印度的 的工業體系極為落後,突出表現在以軍工為代表的重工業體系方面,印度號稱「萬國武器庫 」 ,別國的武器應有盡有,就是沒有自己國產的。
印度決堤的大壩
四是缺少一支高素質的工人隊伍。 印度因為種姓制度的存在,大量中下階層的教育得不到保障,印度現在還有30%以上的文盲率。沒有一批受到過高素質教育的工人隊伍,怎麼來修路架橋。光有人當民工,沒人看圖紙,能行嗎,我們看印度的很多橋梁大壩,建了不久就垮了,這可不是豆腐渣工程,而是設計質量不過關。
結論:這個世界上一些東西不是中國行,印度就行的。
印度也有一個「基建夢」。去年9月,印度政府公布了一項萬億基建計劃——將砸600億美元(約4.3萬億盧比)在未來10年到15年內建100座新機場,這可能成為其經濟增長的助力。然而,隨著這一大型基建計劃箭在弦上,印度對於基建的執念也越變越深,已經到了「寧願到處借錢,也要爭當第二個基建狂魔」的階段。
為當「基建狂魔」,印度不惜借錢搞基建!
高居不下的財政赤字一直是印度政府心裡的痛。印度財政部日前提交的2018-2019年度財政預算提案顯示,該國政府預計總支出將超過24.4萬億盧比,財政赤字目標被設定為GDP的3.3%,高於其之前定下的3%的目標(3%同時也是一國財政是否安全的警戒線)。大規模的超支早已讓印度政府捉襟見肘,再面對龐大的基建項目的支出,印度只能通過借錢來維持自己的「野心」。
由中國主導建立的亞投行似乎成了印度的一大幫手。亞投行提供的相關資料顯示,在成立的頭兩年裡,亞投行批准了43億美元的貸款,用於為亞洲各地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其中印度獲批的貸款總額達到17.69億美元(約1258.9億盧比),主要集中在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藉此,印度也成為亞投行最大借款國。
援助成印度打響「基建狂魔」名聲的途徑?
雖說是借錢搞基建,但印度對於通過援助他國來打響自己「基建狂魔」的名聲可是絲毫不吝嗇。據日本共同社日前消息,印度在去年12月底提出向不丹提供450億盧比(約6.3億美元)的援助計劃,以支持後者的水力發電及多項基礎建設。有分析指出,印度此舉主要是為了抗衡中國在基建方面的影響力。去年11月,印度也表示其正在沙特價值5000億美元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上尋找投資機會。
早些年,印度也計劃在伊朗南部城市恰巴哈爾投資5億美元,用於港口及基礎設施的建設,並在恰巴哈爾周邊投資160億開發一個自由貿易區。值得一提的是,印度還在去年12月表態將向馬爾地夫提供14億美元的援助,而其開出的條件是「疏遠中國」。
實力比不上野心?印度尋求中國協助建設鐵路走廊
除了不斷拉攏其他國家,印度還攢了一個「大招」。據《印度時報》近日報道,印度將在不丹、尼泊爾、馬爾地夫、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這5個鄰國建立5個大型衛星地面接收站和500多個小型終端設施,用以接收通訊、網路、災害管理等衛星的數據。有國際專家就指出,印度為這5國建造地面基站其實是「截胡」了中國企業的訂單,畢竟此前這些國家的基建訂單基本都是交由中國方面負責。
盡管印度努力「追趕」中國,但這個野心滿滿的國家似乎還是逃不過活在基建狂魔的陰影之下。日前,印度就提出希望可以得到中國的幫助,以將班加羅爾-欽奈鐵路走廊的時速提高到所計劃的每小時150英里。此外,印度也再次強調了此前曾向中國提議的、重建阿格拉和佔西兩地火車站的計劃。
渴望能成為下一個「基建狂魔」的印度,最後卻不得不再次向中國求助。如此看來,印度空有基建雄心卻難有與其匹配的基建實力,其基建大國的美夢恐怕短期內很難實現。
如果印度是在現今的這種政治框架,宗教,種姓一成不變,他永遠也成不了像我國這樣的基建狂魔。
想要成為基建狂魔,印度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改革政治框架,來場像我國一樣的全民大翻身。推翻現有的所有政治體系,不過好像不太可能。
二是宗教不能涉政,不能讓牛滿街走。
三是取消種姓制度,什麼年代還以姓分高低,不過也很難。
而我國之所以被稱為基建狂魔,一是文化價值觀不同,理念不同,最主要的是西方心虛害怕了。
只要印度還存在種姓制度,別說基建狂魔,就連最基礎的基建都不一定能搞好。
以《廁所英雄》這部片子為例,大部分印度人家裡都沒有廁所,一方面是裝不起,而最主要的是不想裝,因為印度教說了,家裡不能留污穢。該片有相當一部分鏡頭是引自紀錄片的,可以從中看到印度政府修的公共廁所大部分沒人用,有的甚至拿來住人,由此可見宗教和種姓制度對於印度基礎建設的阻礙非常大。
其次印度是聯邦制國家,本身就是各個土邦捏起來的,印度的聯邦政府無法整合各邦,所以執行的效率低,難度大。比如2000年印度政府就要喊著給農村地區修路,結果修了十年才不到30萬公里,而且基本都是碎石路,不是柏油路。在2011年曾經有份報告,說印度政府每年拿出3%的政府預算去修路,但是三分之二都被各級政府中飽私囊,最後雇不起建設公司只能讓村民們自己去修。
最主要的是,印度是民選政府,往往任期短,通常對於急功近利地項目非常歡迎,而對基礎設施建設這種長期回報的項目並不上心。再加上政績並不是印度地方官員強制考核績效,所以在基礎建設問題上投入少,不關心,直接導致發展緩慢。而且印度腐敗指數並不低,位列世界第81位,就連當初上戰場的印度軍隊都曾遇到過半路被印度鐵路員工勒索的事件,所以印度的基礎建設發展任重道遠。
「基建」是印度的軟肋,獨具咖喱味的「Make in India」一經提出,就包括要發展基建。 印度總理【莫迪】特別重視製造業,在拋棄「Made in India」的提法後,近些年來大手筆投資鐵路網、公路網、智能城市的建設。
現任印度商工部副部長艾米塔爾·康特,一再強調印度正在大興製造業,尤其是鼓勵基建領域的發展,因此特別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為成為「基建狂魔」,印度政府的確是不惜貸款搞開發,一直在跟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亞投行等金融機構在接觸。
哪有隨隨便便的基建狂魔?中國人有錢、有技術、有人員,那是實至名歸的基建狂魔。印度就沒有這么簡單,世界銀行就曾拒絕過印度的基建項目,所以面對未來10年印度國內基建融資近1萬億美元的龐大缺口,莫迪老仙也是施法吃力。
印度瘋狂要搞基建,我們還是要謹慎看待,總覺得三哥是要挑戰世界和平。 印度跟鄰國的邊境沖突,常常由於當地的基礎設施不給力,導致兵力、軍備投送有相當苦難。假如,印度把邊境地區的基礎設施搞得很好,那麼跟鄰國發生的摩擦會更多?
這也不是聳人聽聞,前幾年看的視頻,印度的邊境道路破破爛爛。最近一次看到的視頻,6月底印度媒體報道有5萬增援印軍調往中印邊境,你可能也已經發現,印度運兵的道路是沒一點毛病。
經常有人會損三哥,其實三哥的發展趨勢不錯,特別是在一些新領域。如果說印度基建落後中國15年的話,那麼互聯網領域跟中國的差距就不到5年,現在印度的在線支付、國內物流等方面已經比較成熟。不過,印度在新冠疫情的打擊下,各種 社會 弊端到也是集中呈現在吃瓜群眾面前。
也正因為印度基建落後,意味著印度的基建市場潛力巨大,眾多的海外資本都想搶佔先機。很多中國人也會跑去競標,不過你們來幫助印度建設普通道路、橋梁是沒問題,印度人既能偷學技術又能改善硬體,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你們要是觸及印度人敏感的項目,他們自認為事關國家安全。對不起,中國人靠邊站,會設置各種認為障礙,比如華為公司的投資被拒絕、印度高鐵建設放棄中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缺乏中國人的參與,印度要成為基建狂魔還要走更長的路。 但是,中國公司不參與,或者少參與,並不見得就是壞事。
除去外部因素外,印度國內也有各種問題,要開開心心發展基建不容易。 主要有以下幾條:1、印度很分裂,各邦有著較大的獨立自主,基建工程往往要跨邦,各種利益糾葛導致紛爭不斷。2、印度土地私有,基建工程涉及到老百姓拆遷,一家一家談條件也是耗時耗力;3、印度基建人才缺乏,要短時間內培養出來並非易事,有些事還是要遵循「一步一個腳印」。
此外,印度政府體系的效率奇低,公務人員總體作風拖拉、貪腐嚴重。基建項目里的各種涉公事務,很容易被公務人員「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明裡暗裡要回扣、吃分紅也是司空見怪。
總而言之,印度要成為基建狂魔,問題多多。不僅僅是貸款搞基建,還要解決技術的獲得、人才的培養,以及國內各種體制性弊端。 當然,印度要是成為基建狂魔,對印度的前程影響深遠,最顯著的是GDP就不會被扯後腿。然而,果真是如此,對鄰國很可能是一件大壞事。
在可預見的未來,印度是沒有可能成為基建狂魔的。這里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體制原因,另一個是物質基礎。
首先,幾句簡單的話來討論一下印度的體制原因。印度的土地是私有的,印度農民雖然大多數很窮,但很多人還有土地。而印度又從英國那裡繼承了議會制,搞選舉。因此,在印度搞建設,征地非常困難,最直觀的一個案例就是印度高鐵項目。當年日本費盡心思拿下印度高鐵項目,還以近乎倒貼的方式,按照0.1%的利率貸款給印度買日本技術修高鐵,結果因為征地困難,至今未能開工。要知道,印度人可是信誓旦旦地說要2022年建成通車的。
這個案例就說明了,在印度征地是多麼困難和低效率的一件事情。那麼,要成為基建狂魔,在自家土地上大搞基礎設施建設,沒有適用的土地,去哪裡建什麼基礎設施呢!這就是印度不可能成為基建狂魔的體制因素。
而印度無法成為基建狂魔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物質基礎。搞基建的物質基礎主要來自於兩方面,一是原材料,比如鋼筋水泥。二是專用設備,比如工程機械、盾構機等。
我們一年的鋼鐵產量約在10億噸左右,而印度預計2021年鋼鐵產量達到1.2億噸。從規模上來看,印度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鋼鐵生產國。但是,和我們這個級別來比一比,還差得太遠。
2020年,我國水泥年產量為23.77億噸。印度水泥產量能夠查到2015年的數據,是產能4.1億噸,實際產量2.7億噸。雖然絕對數額也挺大了,但是和我們比一比實在是差太遠。
雖然普通的鋼筋水泥稱不上高 科技 產業,印度如果真想投資,那麼有的是企業願意賣生產線給他們。但是,印度的根本問題在於,因為印度未能建立自己完善的重工業基礎,使得自身未能具備工業自我造血能力,而最終不得不依靠進口工業產品和技術來維持本國工業體系的運行,從而消耗了太多寶貴的外匯。這是制約印度進行大規模基建的經濟瓶頸。
如今,很多朋友都在網上看過盾構機故事的文章。1997年,我們首次從德國引進了兩台盾構機,用於挖掘秦嶺隧道造鐵路。當年,一台盾構機的進口價格就是3億人幣。而且,外方對我們進行嚴格的技術封鎖,連盾構機的維護過程,都不允許我方人員在場觀看。很多文章都說,盾構機的維護都要外國技術人員從本國飛過來,住五星級酒店,支付每小時幾百甚至上千美元的服務費。
目前,我們沒有看到關於印度國產盾構機的新聞。而根據2020年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排行榜,入圍的僅有一家印度廠商貝姆勒,排名第47位,年營業額3.16億美元。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印度如果真的變身基建狂魔,將需要消耗天量的外匯資金來進口工程設備,並且像曾經的我們那樣,花費巨額的服務費來聘請外國的技術人員。
這樣的經濟成本是不可想像的。這種條件下,印度造出來的公路、鐵路、機場、房屋、市政設施等,都將是成本巨高的、大多數人用不起的。如果印度官方承擔大部分的費用和成本,這將輕易地將其財政壓垮;如果印度按照市場化原則,讓使用者付費,那麼很顯然,價格將高到很少有人能用,最終導致這些項目虧損,進而使得沒有人敢投後續項目。
厚積薄發這個詞不僅僅適用於個人,同樣適用於一個國家。我們1988年才開始建設第一條高速公路滬嘉高速(現已變成一條城市快速路),2008年才擁有國產盾構機,基建狂魔這個名詞也是最近幾年才開始講的。在這之前,是幾十年的物質積累和技術積累,才能使我們擁有基礎設施建設的物質能力和技術能力。
關於印度,開頭就說了體制問題,這個問題貌似要伴隨印度很久很久。目前看來,官方強人要樹立絕對的威信,只有戰爭這唯一的一條路。印度獨立就是英國人安排的,沒有經歷獨立戰爭就成功了,還被安排上一個議會體制。這就讓任何一個印度官方老大都不具備絕對的威信來改變體制上的弊端。就像現在莫迪要做很多有意義的改良體制的動作,總有反對派要站出來,為反對而反對,而並非站在印度民族利益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因此,無論從體制來看,還是從物質基礎的角度來說,印度在可預見的未來,都成不了基建狂魔。
所謂 基建狂魔 ,是屬於我們的專用名詞。意思是,我們國家近些年來,大規模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改善了生產和生活條件,還拉動了經濟發展。具體特徵是, 數量多,速度快、質量高、難度大。
比如, 港珠澳大橋 於2009年12月15日動工建設,2017年7月7日實現主體工程全線貫通,橋隧全長55千米,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總投資額1269億元。毫不誇張地說,不管從那個角度看,都屬世界第一。
相比較來說,以印度的基建能力,修一座類似的大橋,不現實。
對印度來說,雖然他們國家的基礎設施也需要升級,基建需求很大,但想達到 基建狂魔 水平,是不可能的。進而,也就無法實現靠基建拉動經濟發展的設想。
首先,從規模上看,印度沒錢搞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據全球基礎設施建設中心的數據,到2040年,印度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將達4.5萬億美元。就在2019年,印度自己表示,將籌措1.39萬億美元,進行國內基礎設施建設。
然而,印度2018年的財政收入僅為0.52億美元左右,手中的錢不夠怎麼辦?印度一方面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亞投行貸款,一方面爭取國際資金。
據統計,從2016年算起,印度累計從亞投行借走了41.5億美元,用作基礎設施建設。按這個情況看,印度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貸款的數量也不會超過100億美元。但這點錢,與印度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來說,就是杯水車薪。
同時,印度人也用其他方式爭取 國際資本 。比如,莫迪政府第一次上任的時候,就和日本簽訂了阿默達巴德到孟買的高鐵項目,但至今未開工建設。
總體算起來,印度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資金缺口非常巨大,這種情況下,指望印度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是不可能的事。
其次,達到基建狂魔水平,需要有強大的工業化水平作支撐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有先進的機械做後盾,但印度的工業化水平離中國差很多。舉個例子,印度在孟買和班加羅爾修建地鐵,需要應對玄武岩、角礫岩和頁岩等復雜地質條件,最終從中國購買了三台 盾構機 。
為什麼從中國買?印度一直排斥中國,不應該買中國的工程機械啊!關鍵是,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 盾構機 確實質量好,價格便宜。同樣,在機場和港口建設、高壓線布設等方面,印度的工程機械水平也不足以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沒有先進的機械做保障,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就提不起來,也就達不到基建狂魔的水平。
再次,工程師和施工工人的水平,也決定了基建工程的水平在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中,發現問題並隨時解決問題非常重要。而這,就需要工程師和施工工人的水平很高。
我曾經作為甲方代表,在施工工地呆過,施工經理的水平往往決定了工程進度。比如,施工機械出現故障了,小的問題,施工經理有可能就地解決了。大的故障,需要施工經理及時聯系維修。維修過程中,施工經理會利用這段時間,為下步工程做好各種准備,從而把損失的時間奪回來。
可以說,基礎設施工程施工,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工人的工作效率,也直接影響了工程進度。我們在視頻中,經常能看到印度工人慢騰騰施工的場面,這在中國的建設工地上,是不可想像的事。
感謝閱讀!
首先印度工業基礎不如中國,機械製造業明顯落後我們
其次:印度種姓氏制度非常根深蒂固,姓氏不好出身不好,階級流動差,嚴重影響經濟發展
最後:印度土地制度嚴重製約發展,大規模建設太難
D. 什麼是亞投行 目的是什麼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一個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
目的: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成立宗旨是為了促進亞洲區域的建設互聯互通化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並且加強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合作,是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總部設在北京, 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截至2019年7月13日,亞投行有100個成員國。
主要宗旨:通過在基礎設施及其他生產性領域的投資,促進亞洲經濟可持續發展、創造財富並改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其他多邊和雙邊開發機構緊密合作,推進區域合作和夥伴關系,應對發展挑戰。
(4)亞投行貸款印度公路擴展閱讀
業務類型。根據協定,亞投行的業務分為普通業務和特別業務。普通業務是指由亞投行普通資本(包括法定股本、授權募集的資金、貸款或擔保收回的資金等)提供融資的業務;
特別業務是指為服務於自身宗旨,以亞投行所接受的特別基金開展的業務。兩種業務可以同時為同一個項目或規劃的不同部分提供資金支持,但在財務報表中應分別列出。
主要投資,作為由中國提出創建的區域性金融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主要業務是援助亞太地區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
在全面投入運營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將運用一系列支持方式為亞洲各國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融資支持——包括貸款、股權投資以及提供擔保等,以振興包括交通、能源、電信、農業和城市發展在內的各個行業投。
E. 在中印關系緊張之際亞投行還給印度貸款是怎麼回事
印度能從亞投行獲取最大的貸款份額,恰好證明了亞投行是標準的「多邊開發性國際金融機構」,貸款面向所有成員國,而非某些人認為的「中國的銀行」。亞投行的成立宗旨是為了促進亞洲區域的建設互聯互通化和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強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在運營機制上,亞投行關注的是推進國際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融資活動及項目落地推進。
在決策機制上,亞投行由其內部設立的理事會、董事會、管理層做出獨立決策,不受特定國家政府的控制。中國是亞投行的發起國和股東之一,但亞投行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其發展需87個成員國相互協作,實現互利共贏。
亞投行在印度的投資項目充分地體現了亞投行對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一貫重視。自成立以來,亞投行一直關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致力於提高國家間連通性,並促進跨境貿易。正如亞投行理事、波蘭財長特雷莎在印度孟買舉行的亞投行第三屆理事會上表述的那樣,基礎設施發展不僅是一個國內問題,而是更需要廣泛的國際參與。
近日,印度的「國家投資和基礎設施基金(NIIF)」獲得亞投行1億美元注資,並計劃聚焦綠色基礎設施、基礎設施服務等項目。NIIF公布的第一個投資項目即面向可再生能源、綠色交通、水務、公共衛生和垃圾管理。這與亞投行所堅持的可持續發展是相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