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為什麼怕人民幣貶值
人民幣貶值意味著美元升值。此時,美元的購買力就增強了。美元升值意味著美國一直在出現貿易逆差,而中國在實現貿易順差。因此,近年來中美貿易戰的根源是美國認為中國一直存在貿易順差,並要求中國改變這種貿易順差,從中國進口大量農產品。因此,這正是美國不願讓人民幣貶值的根本原因。人民幣的升值是其相對於其他貨幣的購買力的增加。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來自於中國經濟體系的內部動力和外部壓力。內部因素包括國際收支、外匯儲備、價格水平和通貨膨脹、經濟增長和利率。所以美國怕人民幣貶值。
拓展資料
1、貿易順差是指某一國家在某一年的出口貿易總額大於進口貿易總額,也稱為「順差」,說明該年的外貿處於有利地位。貿易順差的規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在某一年內的對外貿易活動。在正常情況下,一個國家不應長期出現巨額貿易順差,因為它很容易與相關貿易夥伴產生摩擦。例如,美日雙邊關系中造成市場波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日本長期存在的巨額盈餘。同時,大量的外匯盈餘通常會增加一個國家市場上的國內貨幣數量,這很容易造成通貨膨脹壓力,不利於國民經濟的可持續和健康發展。
2、在對外貿易中,如果一個國家的出口量在一定時期(通常是一年)超過其進口量,則稱為順差,即貿易順差,表明一個國家從外匯中獲得凈收入,增加對外貿易。外匯儲備,大宗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強,在國際市場上處於有利地位;進口量超過出口量的,稱為順差,即貿易逆差或貿易逆差。說明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減少,其大宗商品在國際競爭中實力薄弱,在國際市場上處於不利地位。
3、匯率是指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它也可以被視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個國家的貨幣的價值。具體來說,它指的是一個國家的貨幣與另一個國家的貨幣之間的比率或價格比率,或另一個國家的貨幣與一個國家的貨幣之間的價格。匯率的波動對一個國家的進出口貿易有直接的調節作用。在某些情況下,通過使一個國家的貨幣貶值,即通過提高其匯率,它可以促進出口並限制進口。相反,國內貨幣的外幣升值,即匯率的下降,會限制出口和增加進口。
㈡ 中美貿易戰真的打起來,人民幣會貶值嗎
會貶值,而且已經開始了
㈢ 中美貿易戰,將會對美元有何影響
按照一般金融理論,美金的價值與其凈出口負相關。即美金凈出口增加,價值下降,美金凈出口減少,價值上升。
美國開打貿易戰,相當於減少了美金的凈出口,因此其價值將會上升。
作為相對的通貨人民幣,在加息,減稅,貿易戰的情況下,相對美金的價值將會下降,也就是有貶值壓力。
㈣ 離岸、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分別失守6.95、6.93,是啥原因造成的
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美聯儲提高了利率,為了遏制國內通貨膨脹,美聯儲不斷提高利率,導致物價上漲的負面影響。
隨著美聯儲利率的上升,它被迫使美元在全球市場上回到美國,所有國家的貨幣都將面臨貶值的風險。隨著美元留存收益的增加,許多資本會將其他國家的貨幣出售給自己,將其轉換為美元。這就是人民幣持續貶值的原因。另一方面,人民幣匯率長期升值,人民幣匯率已達到一定的高位,貶值也是一種高位修正。此外,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中國的進出口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這也對人民幣匯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㈤ 中美關系緊張對匯率的影響
5月9日至10日,在第十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期間,美方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的關稅從10%升至25%,並計劃對額外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25%關稅。中美貿易再掀波瀾,離岸人民幣匯率一周之內貶值超千點,收於6.845,而且是在美元指數走弱的情況下大幅貶值。中美貿易戰下,人民幣匯率將向何處去?
我們認為,中美貿易沖突迭起勢必帶來人民幣貶值壓力,但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和大幅貶值的空間都沒有。而若中美貿易談判走向緩和,人民幣匯率仍將受到更多支撐:金融對外開放帶來外資流入,以及中美利差短期回到安全區間,是其中比較突出的兩個因素。
看形勢:中美貿易戰勢必帶來人民幣貶值壓力
年初以來,人民幣匯率升值主要是市場供求推動的結果,其核心原因是中美談判取得積極進展提振了市場情緒,而與政策干預關聯不大。而人民幣匯率近期快速貶值,也與中美貿易談判的反復相吻合(圖1)。當前情境,與去年6月下旬美方決定加征關稅後,人民幣匯率的一波急貶有相似之處,但市場供求的主導性更強。當時,人民幣中間價的拆解中可以看到政策助推貶值的影子;而上周人民幣中間價的變化也呈現出這一跡象,但市場供求是主導因素,逆周期因子是否助推貶值有待觀察(圖2)。上周期權市場反映人民幣貶值預期快速躥升,體現中美關系反復導致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看法轉變。
看美元:人民幣與美元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美元震盪偏強但缺乏持續大幅上行的動能,因此人民幣匯率有階段性的、較有限的貶值壓力
當前,美國經濟「一枝獨秀」的現狀尚未根本改變。近期受困於「火車頭」德國經濟的波折,歐洲經濟復甦之路依然蹣跚反復,只有美國經濟依然保持相對強勢的狀態。不過,今年一季度美國經濟表現強勢,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中美貿易談判的轉圜、得益於全球風險偏好的回升;而一旦中美貿易關系走向惡化,這一切可能都會打個折扣。根據IMF的測算,對中美之間所有貿易徵收25%的關稅,將使美國的GDP下降0.3%-0.6%,使中國的GDP下降0.5%-1.5%。近期,美國經濟超預期的程度已持續弱於歐洲,其在中美貿易戰中面臨的「雙輸」沖擊,將會進一步限制美元指數上行的空間(圖3)。
看經濟:外部沖擊下需要人民幣匯率更有彈性,機械承諾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不太可取
中美貿易戰最直接的沖擊就體現在出口上。2018年11月以來,全球出口增速大幅下挫,全球貿易向2015-2016年的形勢演化。2018年對美國對中國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25%關稅,導致這部分商品出口增速從20%下挫至-10%左右;美方此番對中國商品全面徵收25%的關稅,將對中國出口產生重大沖擊。
事實上,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出口凋敝已經構成中國經濟減速的一條主線。2012年,中國出口增速從20%下挫至8%,當年中國GDP增速目標不再「保8」(從9.5%下降到7.9%),而是把新增就業作為政府工作報告的首要目標。國內政策也只進行了有限的寬松,繼續踐行房地產調控,當年4月12日人民幣匯改也進行了一次比較實質性的改革,將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從0.5%擴展到1%;2015年,中國出口增速從6%下挫至-3%,當年8月11日的匯改引入了人民幣中間價的市場定價,國內政策在寬松基礎上又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
回顧過去,至少有兩個啟示:1)出口減速是倒逼中國加速改革調整的因素;2)出口減速要求人民幣匯率更有彈性。
當前中美貿易談判正酣,美國率先加征關稅,而中國不加干預,讓人民幣按市場供求方向貶值,是短期博弈的一個層面。但中美貿易談判只要繼續,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和大幅貶值的空間都沒有:大幅升值,不符合當前人民幣匯率並未明顯低估的基本面,也會顯著削弱中國的出口競爭力,並可能加劇不利的資本流動壓力;大幅貶值,不符合秉持重商主義理念、施壓中國迅速削減對美貿易順差的美方訴求。目前來看,中美匯率協議的大框架或與《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的匯率部分相似:更加註重匯率(調整)規則的「公平」,而不以促成美元大幅貶值為目的。何況,人民幣也不是美元指數的構成貨幣!
如果中美貿易談判走向緩和,那麼人民幣匯率仍將受到支撐。
第一個支撐是,金融對外開放帶來外資流入。2019年,受益於MSCI提高A股納入因子、富時羅素GEIS指數集合納入A股、彭博巴克萊指數納入中國債券,海外資金被動流入將大幅增加,規模保守估計在1000億美元以上。對比2018年中國國際收支總差額為1087.7億美元,該體量不容小覷。而且,海外還可能繼續主動增配中國。目前,全球資金對美國資產的配置處於歷史最高水平(超高配),但新興市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邊際貢獻已經超過60%,中國又是新興市場的佼佼者,海外資金的重新配置有望帶來可觀的外資流入。
第二個支撐是,中美利差短期回到安全區間。
隨著美聯儲暫停加息並於5月啟動停止縮表計劃,年初以來美債收益率震盪下行;倘若中美談判走向緩和,以當前中國經濟展現出的「韌性」,以及中國政府不「走老路」的決心,中國利率下行速度應不會太快。短期內,中美利差能夠提供一定緩沖,但其走向取決於中美貿易戰的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