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四大行不良貸款數據

四大行不良貸款數據

發布時間:2023-09-16 14:32:10

❶ 2022全國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總額是多少

2022上半年銀行不良貸款核銷額再創歷史新高:達4777億元! - 知乎
7月22日10551億元、12180億元、10299億元,連續四年全年核銷貸款金額均在1萬億元以上

❷ 四大行每年給國家提供多少財富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2021年四大行實現營業收入合計超過3萬億元,達30106億元;凈利潤合計11234.19億元,相當於日賺30.78億元。

3月30日,四大行2021年年報披露完畢。2021年,中國經濟經歷了多重考驗後呈現出持續穩定恢復的態勢,銀行業尤其是國有大行運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業務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業績也錄得近年來新高。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2021年四大行實現營業收入合計超過3萬億元,達30106億元;凈利潤合計11234.19億元,相當於日賺30.78億元。與此同時,四大行資產質量持續向好,不良率全部下降,撥備覆蓋率全部提升,風險抵禦進一步增強。

3月29日、30日兩天,四大行也陸續召開業績發布會,一眾高管出席回應投資者關注關心的問題。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業績高增原因及展望、近期及全年信貸投放目標、資產質量變化、凈息差走勢、普惠金融增長規劃等問題。

工行:多項指標保持銀行業首位,助力穩定經濟大盤

財報顯示,2021年工商銀行(601398.SH/1398.HK)在收入規模、利潤總量、資產規模、存款規模方面均保持全球銀行業首位。全年實現營業收入8609億元,比上年增長7.6%;凈利潤3502億元,比上年增長10.2%;撥備前利潤6275億元,比上年增長5.5%。資產規模為35171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5.5%;存款總額26441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5.2%。

與此同時,工商銀行資產質量持續改善。截至2021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1.42%,比年初下降16BP,降幅創近年新高,基本恢復到2019年水平;逾期額和逾期率實現「雙降」,逾期貸款率1.23%,逾期不良剪刀差-385億元,連續7個季度為負,創歷史新低;全行關注貸款率比年初下降0.22個百分點。

據了解,工商銀行通過加強對新增融資的准入篩查,把好信貸的准入關,對風險貸款做到了早預警、早識別、早干預、早化解,系統排查和治理重點領域、重點客戶風險,做實、做細風險管控。同時,綜合運用多種方式持續加大對不良貸款的處置力度,處置不良貸款超過1900億元;嚴格撥備計提,2021年撥備覆蓋率205.84%,比上年末提高25.16個百分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需要金融進一步提升對實體經濟的服務水平。面對新情況新要求,工商銀行行長廖林在業績發布會上分享了該行2022年信貸投放思路。他表示,今年工商銀行把支持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靠前發力、協同發力、精準發力的總體思路,推動投融資在增量上適度增長,總量上結構優化,存量上結構調整。「我們有能力繼續讓利實體經濟的同時,在助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工商銀行副行長張文武也在發布會上表示,2022年工商銀行將繼續從服務實體經濟和全行經營發展大局出發,平衡好業務發展與風險管控的關系,以高質量風控助力高質量發展,確保資產質量平穩可控。

在具體工作方面,張文武介紹:一是提升信貸經營績效,持續加強對國家重大項目、製造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金融、鄉村振興等領域的金融服務,不斷增強投融資與實體經濟的適配性,夯實資產質量長期優化的基礎;第二,強化重點領域風險精準化解,抓實重點領域貸款的精細化風險管理,加大重點分行、重點區域資產質量攻堅力度,推動重點領域的資產質量整體提升;第三,加快推進信貸管理的創新賦能,發揮科技硬實力,推動風險監控智能化和數字化升級。加大信貸專家隊伍建設和從業人員專業素養提升,為信貸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農行:縣域貸款達6.2萬億,施以援手實現互利共贏

農業銀行(601288.SH/1288.HK)年報顯示,2021年該行業績表現亮眼,穩健增長勢頭不減。截至2021年末,總資產突破29萬億,達290691.55億元,較年初增長6.9%;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217.46億元,增速為9.5%;歸屬於上市公司凈利潤2411.83億元,增速為11.7%。

從資產質量情況看,農業銀行資產質量持續改善,不良率逐季下降、撥備逐季提升,風險抵禦能力不斷加強。截至2021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為1.43%,比上年末下降0.14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99.73%,比上年末提升33.53個百分點。先行指標也繼續向好,逾期貸款和關注類貸款均實現「雙降」,逾期貸款率為1.1%,比年初下降0.2個百分點,關注類貸款佔比1.48%,比年初下降0.53個百分點。

作為服務鄉村振興的領軍銀行,農業銀行在縣域金融服務的業績表現備受市場關注。截至2021年末,農行縣域貸款余額6.2萬億元,比年初增加9130億元,增速17.2%,高於全行貸款平均增速4.0個百分點,貸款增量、增速、余額佔比均創近十年來新高,其中糧食安全、鄉村產業、鄉村建設貸款增速分別為17.0%、20.6%和14.8%,金融服務成效顯著。

支持普惠金融、綠色信貸方面,截至2021年末,農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32萬億元,增速38.8%,連續12年完成監管要求;綠色信貸余額1.98萬億元,比年初增長30.6%。

數字化轉型成效顯現,2021年農業銀行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十大工程」建設,全年信息科技資金投入總額198億元,數字化轉型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應用成果。如,掌銀注冊用戶達4.01億戶,月活躍客戶達1.5億戶,存量、增量均居同業第一;「農銀e貸」余額突破2萬億元,增速63%,不良率0.53%,比年初下降0.14個百分點;推出「智迎客」「智挽客」系列產品,向客戶提供精準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務。

在當日舉行的業績發布會上,農業銀行行長張青松率高管層出席,回答了包括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內的13位分析師/投資者/記者的提問。張青松表示,2021年該行著力強化「三農」和實體經濟金融服務,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沉著應對各類風險挑戰,業務經營邁上一個新的台階,並具體從八個方面詳細陳述了具體的發展情況。

「盈利增長的驅動因素,具體有三個:一是持續加大服務實體經濟力度,資產規模增長較快;二是中間業務實現了穩健增長;三是其他分期收入受市場利率下行等因素影響,實現了較高增長。」張青松在分析業績情況時表示。

張青松稱,在當前宏觀經濟面臨三重壓力之下,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業務經營面臨一定的困難,「農行是國有銀行,有責任也有能力施以援手,這是互利共贏的必然選擇。近年來農行一直以務實的舉措,減稅讓利,同時不斷完善自身,因此,我們有信心在有效服務實體經濟、嚴格落實國家減費讓利基礎之上,實現自身的商業可持續發展。」

中行:經營效率逐步提升,主動為經濟發展「造風」、造勢

中國銀行(601988.SH/3998.HK)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該行資產總額為26.7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9.51%;負債總額為24.3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9.59%;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為6055.59億元,同比增長7.08%;股東應享稅後利潤2166億元,同比增長12.28%。

2021年,中國銀行(601988)平均總資產回報率(ROA)為0.89%,凈資產收益率(ROE)為11.28%,同比分別提升0.02和0.67個百分點;凈息差為1.75%,成本收入比(中國內地監管口徑)為28.17%。

中國銀行資產質量保持平穩,不良余額與不良率「一升一降」。截至2021年末,該行不良貸款余額為2087.92億元,較年初增加15.19億元;不良率為1.33%,下降0.13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87.05%,較年初提升9.21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達到16.53%,較上年末提升0.31個百分點。

在業績發布會上,中國銀行行長劉金用營業收入邁上新台階、收入結構明顯改善、經營效率逐步提升三個特點來總結該行業績表現。

「去年一年,我行加大信貸投放,助力市場主體降低綜合融資成本,積極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同時實施『量價雙優』策略,控制負債成本的增長,有效遏制了凈息差下降的勢頭。」劉金錶示,去年下半年以來,凈息差保持穩定,有力支持了營業收入的穩步增長。

營收結構方面,劉金介紹稱,該行在認真落實國家減費讓利政策要求的同時,也積極把握資本市場發展機遇,加大產品服務創新,加快拓展財富管理與線上業務,基金代銷、理財資管、託管、互聯網支付等業務收入實現較快增長,促進了收入結構的優化。

「展望今年全年,中國經濟發展雖然面臨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但是我們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銀行希望能夠主動為經濟發展『造風』、造勢,充分發揮我們自身的特色優勢,融入國家經濟發展的大局,保持新增貸款適度增長,服務實體經濟復甦、繁榮。」劉金稱。

建行:總資產超30萬億,縱深推進新金融行動

建設銀行(601939.SH/0939.HK)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該行資產總額達30.25萬億元,增幅7.54%;負債總額27.64萬億元,增幅7.37%;其中吸收存款22.38萬億元,增幅8.56%。

業績方面,建行實現凈利潤3039.28億元,較上年增長11.09%;利息凈收入增長5.12%,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增長6.03%;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21年末不良貸款余額為2660.71億元,較上年增加53.42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42%,較上年下降0.14個百分點;關注類貸款佔比2.69%,較上年下降0.26個百分點。

近年來建設銀行縱深推進新金融行動,引導金融資源精準滴灌經濟社會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在業績發布會上再次對新金融的內涵進行了詮釋,在其看來,新金融更多的是在新發展理念之下的一種新的金融思維方式。傳統金融已經發展幾百年,對人類的社會進步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但進入信息時代,人類的需求越來越廣泛,金融也就需要用一套新的語言和邏輯去重構,「特別是金融危機後,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特別大的啟示,就是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務社會。」

「所以新金融理念其實就是以人民為中心,但同時也有手段(去實現)。過去想服務更廣大的80%客戶,有時候能力也達不到,但是新的金融科技加持了我們服務社會的能力。」田國立說道。

截至2021年末,建設銀行發放貸款和墊款凈額18.17萬億元,增幅11.95%,其中境內對公貸款新增1.2萬億,增速為14.8%,增幅明顯。建設銀行副行長紀志宏表示,該行在發揮基礎設施領域傳統優勢基礎上,加大了對於綠色、普惠、製造業、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信貸投放的力度,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

「當前我國經濟面臨著三重壓力,需要金融機構更加主動作為,大銀行要發揮好主力軍作用。」紀志宏稱,下一步該行將繼續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保持新增貸款適度增長,同時根據宏觀政策的導向,市場的變化和客戶的需求,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的節奏。

具體到未來信貸投放的重點,紀志宏表示,一是聚焦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繼續做好對普惠金融、科技創新、製造業、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等領域的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保持重點領域信貸佔比穩中有升;二是精準做好國家重大項目的對接,做好「兩新一重」等領域的信貸投放,支持好適度超前開展的基礎設施投資;三是保持房地產貸款平穩有序投放,更好地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四是支持好擴大內需,持續加強生態場景建設,提高數字化經營和風控能力,發展好消費金融。同時促進區域經濟金融良性循環,做好重點區域信貸服務的同時,也適度加大對中西部、東北地區信貸投放支持力度。

❸ 我國政府為了減少四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採取了哪些措施

論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化解及法律對策
一、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現狀
根據中國建設銀行2002年5月首次披露的數據,截至2002年第一季度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為18.14%。到2004年末,這一比例下降為3.92%,2005年末再降為3.84%。此外,中國銀行作為與建設銀行同為首批股份制改革試點銀行之一,2004年共處置境內行不良貸款2539億元,使得2004年末的不良貸款比率降到5.12%,較2003年末下降11.16%個百分點。中國工商銀行2001年末不良貸款率高達29.8%,2004年之後,工商銀行明顯加快了不良貸款處置步伐,2005年,該行不良資產和不良貸款率分別降至2.49%和4.43%。
二、銀行不良貸款產生的經濟學分析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由於經濟人的有限理性、機會主義行為傾向和信息的非均衡性等原因,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出現不良貸款的現象是不可避免的。
1.經濟人的有限理性
經濟學中將人的經濟行為假定是「合乎理性的」。但是在實際經濟生活中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就借款者的有限理性而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由於不確定因素較多,借款者將面臨社會風險和經營風險,有可能出現因決策失誤導致不能及時歸還銀行貸款的情況。就貸款者的有限理性而言,由於信息的非均衡性,貸款者很難確保資金配置的安全性,因此發生貸款損失是無法避免的。
2.經濟人的機會主義行為傾向
經濟學中將機會主義行為定義為「用虛假的或空洞的,也就是非真實的威脅或承諾來謀取個人利益的行為」。由於人的有限理性,機會主義行為傾向必然存在。在信貸交易發生之前,貸款風險高的借款人為了達到取得貸款的目的,隱瞞或提供虛假資料,使銀行的信貸資產存在潛在風險。在信貸交易發生之後,借款者從自身利益出發,將會從事從貸款者角度來看並不期望進行的高風險高收益的活動,達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貸款者將面臨貸款難以及時收回的潛在風險。
3.信息的非均衡性及其導致的逆向選擇效應與道德風險效應
銀行信貸決策中,信息大致包括:宏觀方面的信息,如國家產業政策、貨幣政策等;微觀方面的信息,如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管理水平、市場開發能力、企業家素質等。根據市場各經濟主體所獲取信息的差異性,將信息分為均衡信息和非均衡信息兩類。非均衡信息是指各市場參與主體所獲得的市場信息存在某種程度的差異。
在信貸市場上,銀行與企業是市場參與主體。一方是借款人即企業。作為資金的借入者和使用者,對於借入資金的「實際」投資項目(不一定是向銀行所聲稱的項目)的收益和風險有充分信息;另一方是貸款人即銀行。銀行只是資金的提供者,並不直接參與資金的使用,對於被借資金使用的有關信息只能通過企業或其他渠道間接了解,因此在一般情況下,不可能擁有與企業同等程度的信息。這種非均衡信息的存在使銀行不可能及時准確地判斷借款人的信用質量和資金償還概率。
在非均衡信息的信貸市場上,存在利率的逆向選擇效應和道德風險效應。斯蒂格利茨和韋斯認為,隨著利率的提高,會出現:
(1)由於銀行事先無法全面了解借款人的相關信息,便將貸款利率作為一種檢測信號。更高比例的較喜歡冒風險的借款人(風險偏好型)將出來接受貸款利率的提高,而不喜歡冒風險的較安全的借款人(風險規避型)將退出申請人的隊伍,這就是「逆向選擇」。
(2)願意支付較高利率的借款者將傾向於改變自己的經營項目,從事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項目來獲取更高的利潤,貸款風險也將增加,這就是「道德風險」。道德風險還會強化逆向選擇效應,使銀行貸款風險隨貸款利率的提高而不斷增大。
三、國有商業銀行化解不良貸款的對策
1.加大對未剝離不良貸款的管理和處置力度
政府應培育完善的不良貸款流通市場。通過市場中介,拓寬不良貸款的信息交流渠道,尋找國內外潛在投資者、購買者和合作夥伴,鼓勵私人企業和外資參與,通過採取靈活方式,如公開拍賣和暗盤投標、股本合資等,為不良貸款的處置提供足夠的後續資金。
積極創新處置手段,突破原有的收貸范圍,以最大限度地保全信貸資產為目的,制定切實可行的清收現金、以物抵債等清收管理辦法。可以將實物資產、票據、無形資產和知識產權作為償債物,通過對抵押資產的開發、轉讓、租賃和拍賣變現等形式實現不良貸款的有效盤活。對於有抵押物的企業不良貸款,如果失去了現金償還能力,應該將償債物及時收回並盡快處理,沖抵貸款余額,防止由於抵押物損毀或貶值造成貸款損失加大。對一些停產、半停產企業,雖然銀行未辦理抵押手續,也應通過與企業協商或通過訴訟等手段收取企業易變現資產,用以抵償銀行貸款本息,減少貸款損失。對於有擔保抵押物的不良貸款,應依法及時追索擔保抵押物,進行拍賣,清收不良貸款。
2.嚴格控制新增貸款的質量,從根本上減少不良貸款產生的數量
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希望通過貸款總量的擴大來稀釋不良貸款的存量,但是要徹底解決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問題,存量盤活與增量優化必須同步進行。因此在擴大貸款總量的同時,必須強調增量優化。
(1)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步伐,提高資本運營效率。①深化國有商業銀行產權制度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產權制度是商業銀行體制的基礎,決定著銀行的運行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因此必須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產權制度改革,在國家控股的前提下改變單一的所有制結構,引入非國有投資者。實行決策權、管理權與監督權的分離,真正把國有商業銀行辦成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現代金融企業。②建立信息公開披露制度。健全會計制度,實行統一的會計核算和稽核標准,使國內外投資者對投資對象有比較透徹的了解,減少政府(中央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與借款企業之間因信息非均衡而誘發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國有商業銀行應充分利用先進的計算機網路技術,盡快建立和完善客戶信息系統,既能為貸前決策提供信息服務,又能為貸後管理提供分析數據。③優化貸款結構,提高信貸資產質量。根據產業特點和經濟發展水平,把貸款資源配置在國內亟需發展的能源、交通、電訊和主導產業上。重點扶持和發展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好的大中型企業集團;要控制貸款集中程度,大額貸款與小額貸款保持合理比例。積極創新貸款業務,繼續發展個人住房、購置汽車等消費信貸,提高優質貸款佔全部貸款的比重。④盡快建立國有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和風險預警制度。為了提高國有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不但要建立各種風險識別、風險計量和風險控制的模型和工具,開發相應的風險管理資料庫和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為風險管理決策提供技術支持;同時還須建立相應的風險管理組織、企業流程等制度平台。加強貸前、貸中和貸後的風險管理,建立以風險管理為核心的貸款決策控制制度。依據風險度高低決定貸款金額大小、利率高低和期限長短。認真做好貸前調查,提高貸前決策水平。充分掌握借款人的財務狀況和信用等級。按照「5W」原則即貸給誰(who)、為什麼貸款(why)、用什麼做擔保(what)、什麼時間能夠歸還(when)、如何歸還(how),認真審核確認後再給予貸款,盡可能減少決策風險。推廣擔保抵押貸款,完善貸款抵押制度和擔保手續。擔保抵押貸款是市場經濟發達國家通行的一種貸款制度,借款人向銀行申請貸款時應提供擔保,銀行應對貸款人及擔保人的償還能力、抵押物的權屬和價值進行嚴格審查,確認借款人及擔保人的資信良好、有償還能力時才給予貸款,這是減少貸款風險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資金貸出後作為債權人的銀行要認真做好信息反饋工作,注意搜集資金運營信息,對企業的重大財務活動加強監督,及時准確地掌握資金流向以及資金使用質量的信息,通過監督和分析及時發現資金使用過程中的問題,採取補救措施防止信貸資金繼續惡化。健全信貸資產風險預警機制,完善風險管理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評估決策等工作,一旦貸款進入預警范圍內,則立即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化解信貸風險發生,這是提高信貸資金質量,加強風險控制的一個重要環節。
(2)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完善相應的配套措施。①轉換政府職能,減少政府對銀行信貸行為的干預,增強國有銀行的獨立性。政府要提供完善的政策支持和法律支持,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建立統一的信用評價體系。充實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金,增強商業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根據經濟發展的要求,要及時修改有關國有企業流動資金的管理辦法,對自有流動資金不足30%的新建企業,應禁止發放貸款。②強化外部約束,加強銀監會對國有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發放的監督管理。一方面,監督部門要遵循國際金融監管原則,完善監管體系,改進監管手段,綜合運用法律、行政和經濟手段加強對國有商業銀行的外部監管。另一方面,要加大金融執法力度,強化對國有商業銀行貸款的稽核檢查,及時糾正各種違法、違規行為。通過信息收集系統和風險預警系統等技術支持,建立對國有商業銀行及其信貸業務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稽核檢查制度。只有加強對國有銀行信貸行為的監管力度,才能提高信貸質量,有效控制不良貸款的增長率。

❹ 數據查詢篇24:工行、建行、農行和中行之不良貸款匯總篇

本文是關於國有四大銀行的 利潤、收入、存貸款、不良貸款 方面數據查詢系列文章的最後一篇,前文已對四大銀行的利潤、收入、存貸款進行了統計分析,本文將對最後一項—「 不良貸款數據」— 進行統計和分析。

關於「不良貸款」,分類組成如下:

不良貸款可分為: 公司類不良貸款 、 個人類不良貸款 、 票據貼現不良貸款 和 海外和子公司不良貸款 。

這些不良貸款數據可以從 公司年報 中查詢到,年報的查詢方式在之前的文章有介紹到,這里不再進行贅述。

下面介紹從年報中查詢到的 不良貸款數據 進行統計分析。

1、先來看看國有四大銀行在2017年的「 不良貸款金額 」和「 不良貸款率 」。

2017年,工行、建行、農行和中行的「不良存款金額」分別是2860.75億元(佔比為 34.4% )、1922.91億元(佔比為 23.1% )、1940.32億元(佔比為 23.4% )和1584.69億元(佔比為 19.1% ),共計 8,308.67 億元。

2017年,國有四大銀行中, 不良貸款率最高的是工行 ,其不良貸款率為 2.01% ; 不良貸款率最低的是中行 ,其不良貸款率為 1.45% 。

2、再來看看國有四大銀行在從2009年~2017年「 不良貸款金額 」和「 不良貸款率 」的變動情況。

從2009~2017年國有四大銀行的「不良貸款金額」數據來看:

在2009年,國有四大銀行的「不良貸款金額」相差不大,最高的農行為1,202億元,最低的建行為722億元。

從2009年~2017年, 增長最快的是工商銀行 ,從885億元增加到了2,861億元, 增加了2.23倍 ;

從2009年~2017年,除工行外的三大銀行不良貸款增長速度,建行從722億元增加到了1,923億元,增加了 1.66倍 ;農行從1,202億元增加到了1,940億元,增加了 0.61倍 ;中行從747億元增加到了1,585億元,增加了 1.12倍 。

從2009~2017年國有四大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數據來看:

四大行的不良貸款率在2009年~2017年間都經歷了 先減少後增加 的過程;

其中, 工行和農行的變動最大 ,工行從2009年的1.54%,減少到2012年的0.85%,增加到最高點,即2015年的2.79%;農行從2009年的2.91%,減少到2013年的1.22%,再增加到2016年的2.37%。

建行和中行的變動最小 ,不良貸款率基本在 1%~1.5% 之間。

1、2017年不良貸款金額:共 8,308.67億元 ,其中,工行佔比為 34.4% ,建行佔比為 23.1% ,農行佔比為 23.4% ,中行佔比為 19.1% ;

2、2017年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率最高的是 工行 ,為2.01%;不良貸款率最低的是 中行 ,為1.45%;

3、2009~2017年不良貸款金額: 增長最快的是工商銀行,增加了2.23倍 ,其次是建行,增加了1.66倍,再次是中行,增加了1.12倍,最慢的是農行,增加了0.61倍;

4、2009~2017年不良貸款率:變動都 先減少後增加 ,其中, 工行和農行 的變動最大, 建行和中行 的變動最小。

❺ 中國的幾大銀行有什麼區別嗎

1、各個銀行的職責不同:

中國工商銀行:基本任務是依據國家的法律和法規,通過國內外開展融資活動籌集社會資金,加強信貸資金管理,支持企業生產和技術改造,為我國經濟建設服務。

中國農業銀行: 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銀行, 也是中國四大銀行之一,是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五百強企業之一。總市值位列全球上市銀行第五位。

中國銀行:中國銀行是香港、澳門地區的發鈔行,業務范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和航空租賃,旗下有中銀國際、中銀基金、中銀保險、中銀投資、中銀香港等控股金融機構,在全球范圍內為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金融服務。

中國建設銀行:主要經營領域包括公司銀行業務、個人銀行業務和資金業務,在香港,台灣,墨爾本等地設有分行,為客戶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

交通銀行:是國有商業銀行,近代中國的發鈔行之一。

3、成立時間不同。

中國工商銀行:成立於1984年1月1日。

中國農業銀行:成立於1951年。

中國銀行:成立於1912年2月5日。

中國建設銀行:成立於1954年10月1日。

交通銀行:成立於1908年。

閱讀全文

與四大行不良貸款數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期貨禮拜休市時間 瀏覽:902
古風股票 瀏覽:424
理財師解綁 瀏覽:522
山西中誠信託 瀏覽:996
理財通擼法 瀏覽:417
新興理財方式 瀏覽:899
股票型基金最後凈值怎麼確定 瀏覽:371
同花順股票基金是同一APP嗎 瀏覽:199
請查詢000173基金凈值 瀏覽:602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 瀏覽:6
有關鉬的股票 瀏覽:278
股票投資基礎 瀏覽:929
北向資金流入生物股份 瀏覽:927
二手車消費貸款 瀏覽:975
北大荒股票為什麼 瀏覽:840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會計 瀏覽:51
銀行融資的問題 瀏覽:981
didi融資 瀏覽:704
汽車龍頭股票 瀏覽:704
在股票上寫字 瀏覽: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