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銀行年報披露不良貸款余額嗎

銀行年報披露不良貸款余額嗎

發布時間:2023-07-12 01:56:51

① 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到底有多嚴重

中國銀監會公布的年底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率為1.67%。
已經公布了2015年度財務報告的中國前六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合計接近8000億元人民幣,他們貢獻了中國全部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的62.22%。
這六大商業銀行是指國有的工、農、中、建、交以及股份制的招商銀行。六家商業銀行從資產規模來看位居中國商業銀行前列,他們提供的貸款約佔全部商業銀行貸款余額的超過六成。
截至2015年末,前六大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的余額為47萬億,其中,不良貸款余額7929億元,不良貸款比率1.69%。2月份公布的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率為1.67%,其中,大型商業銀行1.66%,股份制銀行為1.53%。實際結果表明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的惡化情況要比中國銀監會公布的數據更為嚴重。
還有一個數據顯示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面臨的情況非常嚴峻。包括工農中建交以及招商銀行在內的這前六大銀行關注類貸款余額超過了1.6萬億,這是其列報不良貸款余額的兩倍還多。
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全國商業銀行關注類貸款余額2.9萬億。很明顯,風險壓力就在眼前。

不良貸款余額攀升,將對商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和盈利能力產生重大影響。依靠不斷降低的撥備覆蓋率,國有的四大商業銀行艱難實現了利潤正增長。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以及建設銀行這四大國有銀行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0.52%、0.70%、1.25%和0.28%。與之相對應的是撥備覆蓋率大幅下滑。除了農業銀行以外,另外三家的撥備覆蓋率僅略超過150%的監管要求,但是農業銀行卻有著最高的不良貸款余額(2128億元)。

② 工商銀行近三年財務分析2018-2020

城商行優等生上海銀行2018年至2020年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4%、1.16%、1.22%,連續3年上升,撥備覆蓋率分別為332.95%、337.15%、321.38%,連續3年呈下降趨勢。
本刊特約作者 劉鏈/文
4月24日,上海銀行發布2020年業績報告,根據年報,2020年,上海銀行實現營業收入507.46億元,同比增長1.90%;實現歸母凈利潤208.85億元,同比增長2.89%。
截至2020年末,上海銀行資產總額達到2.46萬億元,比2019年年末增長10.06%;存款總額達到1.3萬億元,比2019年年末增長9.37%;貸款總額達到1.10萬億元,比2019年年末增長12.92%。
2018年至2020年,上海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4%、1.16%、1.22%,連續3年上升,在資產質量方面的表現不容樂觀;與此同時,撥備覆蓋率分別為332.95%、337.15%、321.38%,連續3年呈下降趨勢。
業務增速方面的表現同樣差強人意,2018年至2020年,上海銀行的營收增速分別為32.49%、13.47%、1.90%,凈利增速分別為17.65%、12.55%、2.89%,下滑趨勢非常明顯。
這里有一點需要格外注意,那就是上海銀行2020年四季度的凈利潤同比增長48.11%至58.33億元。一般而言,銀行業第四季度的凈利潤要低於前三季度的均值,上海銀行2020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同比下降7.99%,也就是說,上海銀行在第四季度的凈利潤回補了前三個季度,使得2020年全年凈利潤止跌回升。要做到這一點實屬不易,看來上海銀行為了凈利潤增速為正也是「拼了」。
上海銀行於2016年在上交所登陸,上市後資產規模擴張迅速,在城商行中僅次於北京銀行。截至2020年年末,資產總額達到2.46萬億元,同比增長10.06%;負債總額為2.27萬億元,同比增長10.26%。值得注意的是,在資產負債規模增長的同時,上海銀行的資產質量卻面臨一定的風險。
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到134.01億元,同比增加21.48億元。回顧過去兩年的數據發現,截至2018年年末、2019年年末、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4%、1.16%、1.22%,已經連續3年呈上升趨勢,這足以說明其內部風險管控存在較大的問題和不足。此外,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撥備覆蓋率為321.38%,較上年末下降了15.77個百分點。
而在資本管理方面,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9.34%、10.46%、12.86%。其中一級資本充足率已連降3年,2018年年末、2019年年末分別為11.22%、10.92%;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自上市以來就一直處於下滑的狀態,2016年至2020年,上海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1.13%、10.69%、9.83%、9.66%、9.34%。
面對資本充足水平的持續下滑,上海銀行資本融資提上日程。2021年1月25日,上海銀行公開發行人民幣200億元A股可轉換公司債券。上海銀行在公告中稱,所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將用於支持該行未來業務發展,在可轉債轉股後按照相關監管要求用於補充本行核心一級資本。
綜合上述分析再來看上海銀行2020年年報,在營收同比僅微增1.90%的情況下,上海銀行還能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2.89%,確實需要下很大的工夫才能做到。盡管2020年年報最終將營收和凈利潤增速保持在正增長的區間,但毋庸置疑這樣的正增長已經岌岌可危,大不如前。財經網金融梳理發現,上海銀行2018年至2020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已連續3年下滑,足以表明其業績增長明顯乏力。未來如果沒有更好盈利能力和風控能力,業績增速轉負也並非不可能。
業績靠撥備釋放轉正
平安證券認為,上海銀行2020年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9%,利潤重回正增長,盈利增速從2020年前三季度的-8.0%一舉實現全年業績增速的回正,而且四季度單季實現利潤增速48.1%,利潤增速的大幅提升除了與營收增速的小幅提升有關外,更多應該歸因於撥備計提力度下降所帶來的盈利釋放。也就是說,撥備釋放成為上海銀行2020年業績正增長的最大彈性因素。
2020年,上海銀行實現營收同比增長1.90%,營收增速穩中有升,前三季度為-0.9%,四季度單季營收增速為10.8%。分結構來看,上海銀行2020年全年凈利息收入增速為14.6%,與前三季度18.5%的增速相比有所下降;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增長9.5%,與前三季度7.3%的增速相比略有提升。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由於上海銀行在2020年年報中調整了信用卡業務收入的核算口徑,將分期收入從手續費收入調整為利息收入,因此對收入結構產生一定的擾動,但並不影響營收的增速。
上海銀行2020年重分類後凈息差為1.82%,同比上行4BP,息差表現優於同業,平安證券認為息差逆勢提升主要歸因於負債端成本的優化,負債端成本的改善驅動息差逆勢走闊。
上海銀行2020年全年計息負債成本率為2.26%,同比下降25BP,驅動主要來自存款成本的有效管控和主動負債成本的下行。受益於結構性存款為代表的高成本存款的有效管理,公司存款付息成本同比下降4BP至2.15%;尤其在主動負債方面,上海銀行同業負債成本率同比下降67BP至2.18%,成功抓住了2020年利率下行的機會。
從資產端來看,上海銀行貸款收益率同比下行42BP至5.06%,與行業的整體趨勢相同。展望2021年,隨著經濟的逐步修復,銀行基本面維持穩定,對於銀行資產端定價彈性的提升相對有利,上海銀行整體息差表現有望保持平穩態勢。
再來看資產負債結構,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總資產同比增長10.1%,與前三季度11.7%的同比增速相比有所放緩,但信貸投放力度不減,資產結構繼續向貸款傾斜,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貸款總額同比增長12.9%,比前三季度11.3%的同比增速進一步提升。
在貸款投放結構方面,由於上海銀行在2020年下半年加大了對公投放的力度,且對公投放大於零售,對公新增投放526億元,零售新增投放251億元。從負債端看,2020年全年存款同比增長9.4%,與前三季度12.3%的增速相比確實有所放緩。
數據顯示,上海銀行2020年年末不良率為1.22%,環比持平。在不良生成方面,2020年四季度宏觀經濟持續改善,根據平安證券的測算,上海銀行四季度單季年化不良生成率環比下行35BP至1.35%,不良生成壓力有所改善。在前瞻性指標方面,截至2020年年末,上市銀行關注類貸款率為1.91%,比上半年末下行4BP。
在撥備方面,由於四季度撥備計提力度的邊際下降,2020年年末撥備覆蓋率為321%,環比下行6.69個百分點;撥貸比為3.92%,環比下行8BP,但從撥備覆蓋水平絕對值來看依然處於行業前列。上市銀行2020年全年撥備計提同比增長6.6%,前三季度為19.8%。這表明上市銀行不良生成壓力邊際緩釋,資產質量保持穩定。
平安證券非常看好上海銀行獨特的區位優勢,看好零售轉型穩步推進對上海銀行的積極影響。上海銀行深耕以上海為主的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等重點區域,區位優勢顯著,這些地區良好的信用環境為公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公司加快推進零售轉型,聚焦消費金融、財富管理、養老金融三大主線,持續加快零售業務布局,近三年實現核心客戶數和客戶AUM 的翻番,預計隨著疫情緩和、經濟修復、消費信貸需求回暖,上海銀行的盈利有望繼續迎來修復。
房地產不良貸款急劇惡化
通觀上海銀行2020年年報,值得注意的是其不良貸款及房地產不良貸款的變動。
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上海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22%,比2019年上升了0.06個百分點。根據年報,上海銀行房地產行業不良貸款金額為37.47億元,不良貸款率為2.39%,比2019年的0.1%增長了近23倍。實際上,在經過多年的快速增長之後,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款在2020年也開始踩剎車。截至2020年年末,貸款余額為1583.69億元,比2019年年末減少了166.9億元,降幅已超10%。
事實上,2020年,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調下,國內房地產業的經營環境和融資環境均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對銀行業而言也許也是一個「至暗時刻」。隨著上市銀行2020年年報的陸續披露,房地產業的真實情況逐漸浮出水面,銀行與房地產相關資產的真實情況也呈現「冰山一角」,具體表現為各家銀行房地產行業的不良貸款率普遍大增。
先來看國有銀行的數據——2020年,工商銀行房地產不良貸款金額為162.38億元,不良貸款率為2.32%。這一比率比2019年1.71%的房地產不良貸款率增長了35.67%,而且遠高於工商銀行披露的2020年全年1.58%總體不良貸款率。
建設銀行2020年房地產不良貸款率也從0.94%增長到了1.31%,增加了39.36%;農業銀行則增長24.83%到1.81%;國有大行中增長幅度最大的當屬交通銀行,房地產不良貸款率2019年為0.33%,2020年增長到了1.35%,增長了4倍。
除了國有銀行外,股份制銀行中的中信銀行、民生銀行等2020年房地產不良貸款率的增長幅度也均超過了三位數,分別達到182%、146%。
不過,與上述銀行相比,日前公布年報的上海銀行在房地產貸款方面則更讓人瞠目。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的客戶貸款及墊款總額為10981億元,比2019年年末的9725億元同比增長12.9%,其中,投向房地產業的貸款余額為1567億元,同比微增1.5%,占總貸款比例為14.27%。
單從佔比來看,2019年年末,房地產業是上海銀行第一大貸款來源,而到2020年年末,這一貸款的佔比較2019年年末已下降了1.61個百分點,退居該行第二大貸款來源;而貸款佔比為16.14%的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則升至第一位。
盡管房地產業的總貸款微增,佔比下降,基本符合行業趨勢,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上海銀行房地產業貸款的資產質量卻出現大幅惡化。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房地產業不良貸款余額為37.47億元,與2019年年末的1.54億元相比,增加了近36億元,增幅高達2333%;與此同時,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也從2019年年末的0.1%上升到了2.39%,同比增長了22.9倍。
房地產不良貸款率一度暴增近23倍,不但遠超同的增速,也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對此,上海銀行在年報中表示,受房地產調控政策持續加碼、收緊等影響,個別項目施工和租售進度未達預期,還款能力有所下降,導致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有所波動。
實際上,自從將房子定位為「住而不炒」的政策方向以來,監管層對銀行房地產貸款的政策不斷收緊。尤其是在2020年,這一緊箍咒越發收緊,從房地產融資的「三道紅線」,到為銀行設定房地產貸款的具體比例,甚至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也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房地產是現階段中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要堅決抑制房地產泡沫。
就上海銀行而言,如果去掉房地產業務,上海銀行的總體資產質量也面臨一定的風險。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總的不良貸款余額達到134.01億元,同比增加21.48億元,增幅為19.09%。
同時,而且,如上所述,上海銀行不良貸款率的增加並不是僅僅體現在2020年這一年。事實上,最近三年的2018年年末、2019年年末、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4%、1.16%、1.22%,已經連續三年呈上升趨勢。此外,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撥備覆蓋率為321.38%,較上年末下降了15.77個百分點。不良率連續上行,撥備水平還在下降,上海銀行資產質量的壓力由此可見一斑。
更為關鍵的問題在於,房地產業的形勢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更為嚴峻。最近,部分熱點城市樓市持續升溫,引發新一輪房地產調控。上海、深圳、北京、廣州、杭州等城市相繼出台針對性調控政策,落實「房住不炒」的監管要求,打擊違規和套利行為。
對於銀行而言,房地產貸款投放除要落實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嚴格防止信用貸、消費貸、經營貸等信貸資金違規流入外,個別銀行的住房按揭貸款額度還接到了央行窗口指導。
「房地產信貸方面,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更加嚴格,住房按揭貸款額度受央行窗口指導,商業銀行需嚴格防止信用貸、消費貸、經營貸等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市,同時要嚴格審核首付款資金來源和償債能力審核、借款人資格審查和信用管理、風險排查等,房地產信貸合規風險和操作風險加大。」有銀行在2020年年度報告中坦言。
上海銀行在年報中表示,該行穩步發展住房按揭業務,貫徹落實國家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前提下,立足區位優勢,服務民生,引導住房按揭業務良性發展,支持對經營機構所在地一、二線城市居民自住和改善購房合理需求。
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余額分別為1238.53億元,比2019年末增長31.14%,佔全部貸款的比例為12.22%。從按揭貸款的資產質量來看,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住房按揭貸款不良率為0.14%,較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
與按揭貸款質量相比,上海銀行對公房地產貸款資產質量令人堪憂。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對公房地產不良貸款余額為37.47億元,比2019年末增長23.3倍,不良率則提升至2.39%;房地產貸款余額佔全部貸款比例為14.27%。
根據上海銀行的解釋,受房地產調控政策持續加碼、收緊等影響,個別項目施工和租售進度未達預期,還款能力有所下降,導致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有所波動。
上海銀行還表示,在「三道紅線」和「銀行業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政策下,房地產整體融資增速將受到限制,企業分化亦會有所加大。2021年,該行將嚴格實施房地產集中度管理要求,密切關注房地產企業「三道紅線」,聚焦「優質客戶」、「優質業務」,繼續優化結構,穩健經營,推進房地產業務平穩健康發展。
消費貸猛踩剎車波動大
除了房地產業務暴露出的風險讓令人擔憂之外,上海銀行優勢業務消費貸業績也似乎出現了問題。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的資產總額達到2.46萬億元,同比增長10.06%;負債總額為2.27萬億元,同比增長10.26%。早在2015年年末時,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的規模僅為120.77億元。到了2019年年末,這一數據已攀升至1750.59億元,5年時間增長了10倍有餘。
進入2020年,上海銀行的消費貸業務卻突然踩下剎車。數據顯示,早在2020年上半年年末時,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規模已下降至1610.96億元,相比2019年年末的1750.59億元減少了139.63億元,降幅為7.98%。
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的個人消費貸規模為1583.69億元,比2019年年末減少了166.9億元,降幅進一步擴大為9.5%;在總貸款中的佔比也從2019年年末的18%下降至14.42%,下降了3.58個百分點。
而且,從增速方面來看,早在2019年時,上海銀行的消費貸業務增長已現疲軟之勢。從2016年到2018年,上海銀行消費貸規模連續3年實現了翻倍增長,增速分別為129.09%、151.31%、127.39%。這一增速在2019年明顯放緩,已降至11.16%。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消費貸規模的增速已變成負值,余額出現下降。與此同時,該行消費貸的風險也逐漸顯露。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的不良貸款余額為29.66億元,比2019年年末增加了9.6億元,增幅達47.86%;個人消費貸的不良貸款率也從2019年年末的1.15%上升至1.87%,增幅高達62.6%。除此之外,同為零售業務的上海銀行信用卡業務的不良貸款率也從2019年年末的1.63%上升到2020年年末的1.74%,上升了6.75%。
上海銀行在年報中表示,從時序結構看,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催收能力受限,消費貸款逾期發生額增長,並在2020年第二季度生成不良,自下半年起,單月不良新增逐月下降,9月起不良貸款余額呈下降趨勢,已逐步趨於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自上海銀行消費貸規模從2016年連年猛增後,最近5年,其消費貸的不良率也是連年上升。2016年至2020年,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35%、0.43%、0.52%、1.15%、1.87%,呈逐年上升趨勢。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部分銀行前幾年布局消費貸業務過於激進,如今規模膨脹後難逃不良率高企的懲罰,隨著去年疫情爆發,更是加劇了這一風險的曝露。盡管之後開始壓縮規模,但是由於規模基數過大,因此引發相關問題。
不過,總部同在上海的海通證券認為,上海銀行在2020年下半年零售風險逐步緩釋,資產結構優化調整,並且繼續保持較低的成本收入比。
根據海通證券的分析,上海銀行凈利息收入抵消其他非息收入的不利影響。上海銀行2020年全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89%,營收同比增長1.90%。息差擴大、成本有效控制推動盈利增長,但其他非息收入下降32.29%有所拖累。這主要是由於2019年有一次性收入的高基數,2020年交易性金融資產在投資類中佔比壓縮,並且其中的同業理財基金受市場利率下行影響。另一方面,成本收入比2020年全年為18.9%,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在上市銀行中甚至低於國有大行。
2020年,上海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增長9.46%,零售業務發揮地緣優勢;其中,財富管理中間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1.48%。公司繼續發揮養老金融獨特優勢,養老金客戶綜合資產同比增速20.73%,並且還通過代發工資、社保卡換發為零售表內外負債引流。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零售整體AUM同比增長17.80%;下半年公司加大按揭貸款投放力度,按揭佔比較年中提高1.06個百分點,個貸佔比則回升0.31個百分點。
上海銀行2020年全年凈息差為1.82%,較2019年擴大4BP。2020年負債成本持續下行,上半年主要源於同業負債成本改善,下半年存款也開始改善,不僅定期存款成本下降,日均活期存款的佔比在全年也比上半年提高1.01個百分點。這使得上海銀行2020年全年負債成本比上半年下降6BP,全年同比下降25BP,對息差有明顯的正向貢獻。
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不良率為1.22%,環比持平;關注類貸款佔比為1.91%,環比提高12BP;逾期貸款率為1.60%,較年中下降54BP。消費類不良率全年經歷倒V型走勢,在下半年逐漸改善:2020年年末,上海銀行消費類貸款、信用卡貸款、個人貸款總不良率為1.87%、1.74%、1.12%,分別比年中下降2BP、10BP、11BP。對公不良率年末較年中上升9BP,主要是房地產不良率有所上升。
總體來看,上海銀行在2020年下半年零售風險逐步緩釋,資產結構優化調整,並且繼續保持較低的成本收入比。預計未來隨著零售風險的緩釋和不良的處置,尤其是下半年個貸改善趨勢能能夠延續,則上海銀行資產質量有望改善。

③ 為什麼銀監會披露的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與其年報中數據不一致

銀監局規定,不良貸款的比例不能超過百分之五了。這是個硬性指標了。他的年報表不會超百分之五的。

④ 數據查詢篇24:工行、建行、農行和中行之不良貸款匯總篇

本文是關於國有四大銀行的 利潤、收入、存貸款、不良貸款 方面數據查詢系列文章的最後一篇,前文已對四大銀行的利潤、收入、存貸款進行了統計分析,本文將對最後一項—「 不良貸款數據」— 進行統計和分析。

關於「不良貸款」,分類組成如下:

不良貸款可分為: 公司類不良貸款 、 個人類不良貸款 、 票據貼現不良貸款 和 海外和子公司不良貸款 。

這些不良貸款數據可以從 公司年報 中查詢到,年報的查詢方式在之前的文章有介紹到,這里不再進行贅述。

下面介紹從年報中查詢到的 不良貸款數據 進行統計分析。

1、先來看看國有四大銀行在2017年的「 不良貸款金額 」和「 不良貸款率 」。

2017年,工行、建行、農行和中行的「不良存款金額」分別是2860.75億元(佔比為 34.4% )、1922.91億元(佔比為 23.1% )、1940.32億元(佔比為 23.4% )和1584.69億元(佔比為 19.1% ),共計 8,308.67 億元。

2017年,國有四大銀行中, 不良貸款率最高的是工行 ,其不良貸款率為 2.01% ; 不良貸款率最低的是中行 ,其不良貸款率為 1.45% 。

2、再來看看國有四大銀行在從2009年~2017年「 不良貸款金額 」和「 不良貸款率 」的變動情況。

從2009~2017年國有四大銀行的「不良貸款金額」數據來看:

在2009年,國有四大銀行的「不良貸款金額」相差不大,最高的農行為1,202億元,最低的建行為722億元。

從2009年~2017年, 增長最快的是工商銀行 ,從885億元增加到了2,861億元, 增加了2.23倍 ;

從2009年~2017年,除工行外的三大銀行不良貸款增長速度,建行從722億元增加到了1,923億元,增加了 1.66倍 ;農行從1,202億元增加到了1,940億元,增加了 0.61倍 ;中行從747億元增加到了1,585億元,增加了 1.12倍 。

從2009~2017年國有四大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數據來看:

四大行的不良貸款率在2009年~2017年間都經歷了 先減少後增加 的過程;

其中, 工行和農行的變動最大 ,工行從2009年的1.54%,減少到2012年的0.85%,增加到最高點,即2015年的2.79%;農行從2009年的2.91%,減少到2013年的1.22%,再增加到2016年的2.37%。

建行和中行的變動最小 ,不良貸款率基本在 1%~1.5% 之間。

1、2017年不良貸款金額:共 8,308.67億元 ,其中,工行佔比為 34.4% ,建行佔比為 23.1% ,農行佔比為 23.4% ,中行佔比為 19.1% ;

2、2017年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率最高的是 工行 ,為2.01%;不良貸款率最低的是 中行 ,為1.45%;

3、2009~2017年不良貸款金額: 增長最快的是工商銀行,增加了2.23倍 ,其次是建行,增加了1.66倍,再次是中行,增加了1.12倍,最慢的是農行,增加了0.61倍;

4、2009~2017年不良貸款率:變動都 先減少後增加 ,其中, 工行和農行 的變動最大, 建行和中行 的變動最小。

⑤ 中信銀行交出去年答卷:多家子公司業績下滑 百信銀行凈虧4億

3月26日,12家全國股份制銀行之一的中信銀行披露了2020年年報。作為A+H兩地上市的商業銀行,從經營數據來看,中信銀行去年的業績情況並不太理想,營收和凈利潤雖然微增,但增速較上年相比均出現大幅回落。


同時,衡量該行盈利能力的凈利差、凈息差等多項指標,也都出現了下滑,其盈利能力仍然承壓。就在中信銀行披露2020年年報的前夕,在該行深耕7年之久的李慶萍宣布辭任董事長職務。


此外,中信銀行年報還公布了其子公司及合營公司的經營情況,然而,這些公司在去年大都業績不盡人意。其中,中信銀行持股65.7%的百信銀行,去年凈虧損接近4億。



營收、凈利潤增速雙雙下滑


年報顯示,2020年,中信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947.31億元,同比增長3.81%;實現凈利潤495.32億元,同比僅微增1.1%;歸屬於股東的凈利潤489.8億元,同比微增2.01%。


跟此前相比,中信銀行的營收和凈利潤的增長速度均出現了大幅下滑。


早在2019年時,中信銀行全年營收和凈利潤的同比增速分別達到13.79%和7.97%,同時在此之前呈現逐年穩步上升趨勢。


但進入2020年,這兩項數據的增長速度調頭急轉向下,分別較2019年下降了9.98個百分點和6.87個百分點。


事實上,該行業績增速趨緩,或與近兩年來為改善資產質量,大幅計提減值損失有關。計提減值損失金額的增加,對其盈利能力產生了一定不利影響。


2020年,中信銀行共計提減值損失829.89億元,同比增長7.42%。其中,計提貸款及墊款減值損失692.85億元,同比增長0.72%;計提金融投資減值損失84.93億元,同比增長99.04%,該部分暴增主要是為回表的理財資產計提減值損失。


資產質量方面,中信銀行2020年的不良貸款率為1.64%,相比2019年末減少了0.01個百分點,不過不良貸款余額同比增長了11.09%至734.52億元,不良呈「一降一升」之勢。此外,撥備覆蓋率也下降了3.57個百分點至171.68%。


面對不良率的下降,行長方合英在年報致辭中頗為自豪地表示,截至2020年末,中信銀行不良貸款率降至1.64%,為近五年來最低,資產質量趨勢漸明。


盈利能力進一步承壓


除了計提的減值損失對盈利造成一定影響之外,衡量中信銀行盈利能力的凈息差、凈利差等多項指標也出現下降,該行盈利能力進一步承壓。


截至2020年末,中信銀行的凈利差同比下降0.18個百分點至2.18%;凈息差同比下降0.19個百分點至2.26%。


對於凈息差的下降,中信銀行解釋,主要是疫情期間受讓利實體經濟、利率下行等因素影響。同時,疫情導致居民消費萎縮,該行收益率相對較高的信用卡貸款投放放緩,高收益資產佔比下降。


中信銀行表示,綜合宏觀經濟金融形勢以及市場競爭態勢,預計2021年銀行凈息差仍面臨下行壓力。


為了應對凈息差的下降,中信銀行已將負債成本管控作為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


不過,除了凈息差,另外兩大衡量中信銀行盈利能力的指標也出現了下滑。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中信銀行的平均總資產回報率和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0.69%、10.11%,分別較上年末下降了0.07個百分點、0.96個百分點。


若結合2018年的數據,上述兩項指標已是連續兩年出現下降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盈利能力承壓,不過中信銀行還是慷慨分紅。年報顯示,中信銀行擬每10 股現金分紅2.54 元,共派發股息 124.29 億元,占歸屬於股東凈利潤的27.04%。


這是該行近三年來最大手筆的一次派息,較上年相比增長了6.28%。


多數子公司業績下滑 百信銀行凈虧近4億



1、中信國金凈利潤同比降63.76%


截至2020年末,中信國金總資產3942.44億港元,同比上升8.7%,擁有員工2442人。不過,2020年中信國金的凈利潤卻同比下降63.76%至10.25億港元。


中信國金於1924年在香港成立,1986年6月被中信集團收購,如今是中信銀行的全資子公司,主要是該行開展境外業務的主要平台,業務涵蓋商業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業務,商業銀行業務主要通過其持股75%的中信銀行(國際)開展,非銀行金融業務則主要通過其持股46%的中信國際資產來開展。


2、中信銀行(國際)凈利潤同比降58.87%


2020年,中信國金控股的中信銀行(國際)實現經營收入73.18億港元,同比下降12.41%;凈利潤也同比下降58.87%至11.56億港元。


中信銀行(國際)是一家紮根香港的全牌照商業銀行,對於業績的大幅下降,中信銀行解釋,主要是由於疫情沖擊,導致香港經濟嚴重下滑,內地跨境活動近乎停滯,市場拆借利率大幅度下降,凈息差收窄等因素影響。


3、信銀投資凈虧損1200萬


成立於1984年的信銀投資,是中信銀行在香港設立的海外投行平台,持股比例佔到99.05%。


截至2020年末,信銀投資總資產197.46 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77%;凈資產34.16 億元,較上年末下降 3.26%,資產管理規模同比下降四成至528.45億元,全年凈虧損0.12 億元。


4、中信金融租賃凈利潤同比降65.89%


2020年,中信銀行獨資設立的中信金融租賃實現營業凈收入19.06 億元,同比增長10.24%,但凈利潤卻同比大幅下降65.89%至2.62 億元。


5、百信銀行凈虧損3.88億元


於2017年11月正式開業的新型互聯網銀行——百信銀行,去年實現營業凈收入17.23 億元,但全年凈虧損高達3.88 億元。


百信銀行是中信銀行與福建網路博瑞網路 科技 有限公司聯合設立的新型互聯網銀行,去年引入境外機構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作為新股東,注冊資本增至56.34 億元,增資後中信銀行持股 65.70%。


6、信銀理財凈賺6億


中信銀行於2020年7月在上海成立的全資理財子公司——信銀理財,去年實現營業凈收入9.74 億元,實現凈利潤5.95 億元。


作為中信銀行剛剛開業半年的理財子公司,信銀理財的業績是該行在年報中首次進行披露,也是上述子公司中業績頗為亮眼的一家。截至2020年末,信銀理財符合資管新規的新產品規模達398.92億元。


尾聲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中信銀行年報披露前夕,該行還經歷了一次重大人事變動。


3月16日,該行公告了在中信銀行深耕7年之久的李慶萍辭去了董事長及其它所有職務,同時宣布已選舉中信集團董事長朱鶴新擔任該行董事長一職。目前尚待監管機構核准。


2014年3月,李慶萍加入中信銀行,擔任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同年7月,李慶萍成為中信銀行行長,期間推行了多項變革,包括制定中信銀行《2015~2017年戰略規劃》、提出零售「二次轉型」、聯合網路設立「百信銀行」等等。2016年7月,李慶萍升任中信銀行董事長。


⑥ 怎麼從財務報表中查看不良貸款余額

財務報表中無法看出,需從徵信報告上來看。
如果財務報表是經過審計的可以從審計報告里看。
如果財務報表未經過審計那裡面的數據也沒多大參考意義

⑦ 2014年農村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是多少

2014年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1.6%。
截至2014年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專共有法人機構4091家,資產總額172.3萬億元屬,同比增長13.9%,負債總額160.0萬億元,增長13.3%;不良貸款余額1.43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60%,保持在較低水平。
不良貸款率指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占總貸款余額的比重。不良貸款是指在評估銀行貸款質量時,把貸款按風險基礎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其中後三類合稱為不良貸款。

閱讀全文

與銀行年報披露不良貸款余額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支付寶卡通寶貸款 瀏覽:298
合金投資股票歷史行情 瀏覽:971
道瓊斯基金指數180003 瀏覽:13
諾安成長混合320007基金 瀏覽:779
國內定價權期貨 瀏覽:70
北京借貸款 瀏覽:891
新光重組價格 瀏覽:765
關於基金理財的結束語 瀏覽:160
2019年期貨禮拜休市時間 瀏覽:902
古風股票 瀏覽:424
理財師解綁 瀏覽:522
山西中誠信託 瀏覽:996
理財通擼法 瀏覽:417
新興理財方式 瀏覽:899
股票型基金最後凈值怎麼確定 瀏覽:371
同花順股票基金是同一APP嗎 瀏覽:199
請查詢000173基金凈值 瀏覽:602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 瀏覽:6
有關鉬的股票 瀏覽:278
股票投資基礎 瀏覽: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