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2009年新增房地產貸款

2009年新增房地產貸款

發布時間:2023-06-10 15:07:21

A. 負利率的經濟影響

存款縮水
負利率最為直觀的影響就是居民放在銀行里的存款會越存越縮水。居民儲蓄存款29萬億元,利率低於中性水平至少3個百分點,相當於居民每年收入少增約9000億元。既然把錢放在銀行里並不保險,錢還會白白地蒸發掉,那麼把錢拿出來就是最好的辦法。然而,有相當部分銀行存款是取不出來的,那就是中低收入者的「強制性儲蓄」,它們不能也不敢消費,更不能、也不敢轉化為投資,當然,他們的那點錢也根本不夠去投資。尤其是廣大農民,因為這些錢是為養老、保命所攢,或是隨時應急所需,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動用。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負利率作為一種財富再分配工具,它會進一步掠奪社會弱勢群體原本可憐的一點財富。
物價推高
有錢人們當然不會就看著自己的錢放在銀行當中一點點蒸發,所以他們一定會努力尋求投資。而中國的投資渠道實際上比較單一,富人們大多將目光投向股市、樓市還有期貨市場。這也是有調查數據佐證的,根據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尹中立的觀察,當2007年出現物價快速上漲、負利率變得較為嚴重後,中國房地產市場恰好迎來價格猛漲時期。「2007年的CPI從7月份超過5%的關鍵點,在8月份達到6.5%,與之相對,中國股市在這兩個月間分別大漲17%和16.7%,房價也出現飆升。」尹中立說。所以一般都認為,負利率是高房價的幕後真凶。
資產泡沫
從2003年開始後的7年來,中國1年期實際貸款利率為2.6%(按官方統計數據,年均CPI漲幅為2.7%),所以能貸到款的個人和企業幾乎是零成本拿到錢。2009年,不僅中央政府推出了4萬億元刺激經濟的龐大投資計劃,而且當年銀行信貸暴增10萬億元,創下歷史最高記錄。低利率誘發巨大信貸需求和資金需求,廉價貨幣政策釋放出了巨大的流動性,當游資、熱錢橫行之時,投機一定更瘋狂、更猖獗。這時,投機暴利遠遠超過投資回報,實業資本受到威脅。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房地產行業。根據人民銀行的數據,截至2009年年末,房地產貸款余額占各項貸款余額的19.2%,比上年末高1個百分點。2009年新增房地產貸款2萬億元,占各項貸款新增額的21.9%,佔比比上年提高超過11個百分點,同比多增1.5萬億元。其中,個人購房貸款新增1.4萬億元,約為2008年的5倍、2007年的2倍。
在負利率時代,普通百姓的錢都在銀行蒸發、縮水,而另一方面,能夠從銀行得到大量貸款的其實是地方政府、國有企業,所以這樣的大項目,空項目屢見不鮮。根據央行在6月份公布的《2009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09年貸款主要投向基礎設施行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製造業,積極支持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

B.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實行購房貸款的

1997年。

建行北京分行相關負責人說,房貸真正的發展期是從1997年開始的。這一年,央行頒布《個人住房擔保貸款管理試行辦法》,規定貸款比例最高限額是房價的70%,貸款年限最長為20年。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商品房和個人住房貸款開始走近普通百姓身邊。

數據顯示,1997年全國房地產個人貸款余額不到200億。2001年底,全國房地產個人貸款達到了6600多億元,是1997年的35倍。而到了2012年,全國主要金融機構上半年的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就達到了6.9萬億元,是1997年年底的363倍。

(2)2009年新增房地產貸款擴展閱讀:

1998年前後,福利房科停辦了,「當時,我愚蠢地聽到消息,從單位爭取到了最後一批福利房科。」」一位居民回憶說。沒有坐上「最後一班車」的人也只好接受命運,買商品房。到2000年,個人消費佔全國房地產消費總額的70%以上。2000年2月,全國停止了住房實物分配。

2009年,國家開始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介紹了措施,包括「第四條」,「第十一條」,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加息對第二套住房,為第三套住房和停止貸款,限制投機性購房需求,支持對房主居住房屋的需求,控制房價的過快增長。

C. 《投資與證券》2010第10期,文章《09年國有大型上市銀行年報分析》作者是誰該文章從第幾頁開始

作者 王光宇 從第21頁開始

2009年國有大型上市銀行年報分析

國有大型銀行歷來是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中流砥柱,在支持國民經濟發展和經濟建設中起著政府金融杠桿的作用。如根據中國銀監會的數據,截至2010年3月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本外幣資產總額為84.3萬億元,其中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資產總額42.9萬億元,佔比達到50%。在負債方面,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本外幣負債總額為79.5萬億元,其中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負債總額40.6萬億元,也達到50%。目前,大型銀行中工行、建行、中行和交行四家已在A股市場上市,農行也即將開始IPO。分析國有大型上市銀行的年報,既可以一窺中國銀行業的整體業績表現,也能夠從側面反映出國民經濟運行的態勢和趨勢。尤其在過去的2009年,我國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採取了超常規的貨幣政策和財稅手段,各家國有大型上市銀行在支持國家宏觀調控、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過程中,表現出一些與往年不同的特點和趨勢,更需要對其年報進行跟蹤和解讀。

2009年國有大型上市銀行年報解讀
目前國有大型銀行中除了農業銀行以外,其他四家均在A股上市。根據各家銀行披露的年報,2009年國有大型銀行經營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各家銀行藉助於政策機遇積極進行「以量補價」,但營業收入增幅並不明顯。我國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2008年末先後數次下調了利率水平,這給各銀行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凈息差收窄。盡管銀行凈息差收窄對各個銀行的利潤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壓力,但國有大型上市銀行2009年的業績仍然實現了增長。這很大程度上受益於當年天量信貸的投放。2009年,中央政府實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國有大型銀行迅速抓住這一時機擴大信貸投放。四家上市銀行均持續加大了對重點建設項目、符合產業政策導向的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以及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信貸支持力度,並大力發展個人信貸市場。從數據上看,2009年四大行新增貸款佔全國9.58萬億元新增貸款的33.7%,希望藉助於以量補價抵消凈息差下降的影響。如2009年工行新增人民幣貸款10352億元,增幅為24.2%,為歷史上貸款增加最多的一年。建行貸款增加了1.02萬億元,中行則在發展戰略上做了調整,除了繼續強調海外業務之外,開始重視發展國內市場,並將其作為縮小與工行和建行經營差距的突破口。2009年中行新增貸款總額為1.17萬億元,比2008年增長近50%,成為2009年國內銀行業的「貸款冠軍」,其大跨步加快發展國內市場的戰略由此可見一斑。
2009年二季度後,由於預期未來信貸規模可能受到限制,國有大型銀行繼續執行搶占規模的思路,紛紛加大了信貸投放,以量補價。反映到收入上,2009年國有大型上市銀行總共獲得經營收入8897.73億元,同比增長0.86%。這一略顯保守的數字似乎顯示著各家銀行以量補價的戰略並未徹底實現。營業收入中,工行繼續保持其老大位置,營業收入超過3000億元,同比微降。建行和中行則均錄得超過2300億元的收入,建行收入微降0.16%,中行則實現了1.6%的增幅。比較突出的是交通銀行,該行經營收入雖然與其他三家差距不小,但卻實現了5.58%的增幅,列四行第一。
凈利潤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增長在較大程度上源自於此前計提的撥備回撥。2009年四家上市國有控股銀行的年報表明,工行、建行、中行、交行總共實現凈利潤約3462億元人民幣,比2008年的凈利潤總額增長了17%。這一成績比營業收入的增長數字要靚麗許多。就凈利潤收入的絕對數排行而言,工行以1294億元位居四大行之首,建行以1068億元位居次席,中行以810億元排在第三位,交行則居於末位,其2009年凈利潤只有301億元。如果考慮凈利潤增速,則中行居首,2009年該行凈利潤同比增速為27.2%。工行、建行、交行則分別為16.4%、15.3%和5.6%。顯然,不論從凈利潤規模還是凈利潤增速來比較,交行在四行中都處於靠後位置。這一方面是其規模相對於其他幾家存在差距,另一方面也源於交行2009年撥備覆蓋率的大幅提升。數據顯示,2008年底交行撥備覆蓋率僅為117.10%,在同業中處於較低水平,中國銀監會要求各大型銀行撥備覆蓋率需達到150%後,2009年交行提高撥備覆蓋率至151.05%。這一動作保證經營合規的同時導致其凈利潤減少,並相應影響了凈利潤增速。
2009年國有大型上市銀行凈利潤增幅,除了交行外均超過兩位數,形勢較好,但這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此前提取撥備的回撥。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後,各家銀行受到資產減記的影響,紛紛計提了巨額撥備,而在2009年全球經濟開始觸底復甦的情況下,此前各行提取的撥備沖回,並隨即成為凈利潤增長的背後推手。如中行2009年的撥備比2008年少提了67%,不考慮撥備因素,中行2009年實現撥備前利潤1260.84億元,同比下降4%。工商銀行實現撥備前利潤1905億元,同比下降5.2%。如果不考察撥備因素,只考察撥備前利潤,則多家行的數字並不好看。總之,各家大型銀行的撥備回沖成為2009年凈利潤增長的重要因素。
獲取盈利的能力不斷提升,一些主要盈利指標進入先進銀行行列。一家銀行的盈利能力代表著其賺錢能力,一般而言,資產收益率、資本收益率兩個指標較多地用來反映銀行的盈利能力。國際上常常將資產收益率超過1%的商業銀行定位為先進銀行,而根據2009年幾家銀行的年報,建行、工行和中行三家大型銀行均已經超過這一標准,建行以1.24%居於首位。此外,交行的0.94%也已經接近這一標准。這顯示國有大型上市銀行在全球銀行業市場確實已經體現出一定的先進性。從資本收益率來看,建行以20.87%位列第一,工行以20.15%緊隨其後,數字也相當好看。此外,相對於一般上市公司而言,商業銀行還經常用一個指標來衡量其盈利能力,這一指標就是信貸業務中的凈息差(NIM)。銀行凈息差指銀行凈利息收入和銀行全部生息資產的比值,其計算公式為:凈息差=(銀行全部利息收入-銀行全部利息支出)/全部生息資產存貸息差。從某種意義上講,銀行的凈息差可理解成其他行業的「營業利潤率」。2009年建行以2.41%的凈息差居於首位,中行以2.04%居最後。值得注意的是,建設銀行這三項指標均居於上市國有銀行的首位,顯示了該行較強的盈利持續能力。但是,受到政府經濟刺激政策帶來的流動性過剩等因素的影響,2009年四行凈息差水平相比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這可能是國有大型銀行下一步經營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凈利息收入同比實現負增長,中間業務收入成為各家銀行穩定收入的重要源泉。2009年,國有大型上市銀行根據國家「保增長」的政策基調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要求,藉助於央行取消信貸規模管制等時機,大幅增加了信貸投放。但遺憾的是,巨額的信貸投放並未反映在凈利息收入的增長上面。相反,除交行外其他三家銀行的凈利息收入增幅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從凈利息收入水平來看,工行利息凈收入2458.21億元,比上年下降6.5%;建行實現利息凈收入2118.85億元,較上年降幅為5.8%;唯獨交行保持了1.41%的增幅。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促使我國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國有大型上市銀行首當其沖地承擔起宏觀調控的任務(本博點評:我國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擔負著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政治使命,一定程度受到來自政府的指令制約,而非完全自由經濟體制下的市場化經營——這也是一些市場人士詬病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主要原因。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現有體制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擁有的許多「特權」。)。而由於人民幣基準利率和市場利率均大幅下調,主要靠存貸利差盈利的銀行,盈利空間被大大收窄。但是,各家銀行凈利息收入出現下降,既是2008年末央行下調利率導致的息差收窄傳導到2009年的結果,也與2009年市場流動性過剩引起商業銀行的議價能力下降有關。如果從在經營收入中的佔比來看,凈利息收入仍占絕對地位。如除了中行非利息收入佔比超過30%之外,其他如工行和建行的佔比均在15%左右。這顯示凈利息收入在四大行收入構成中仍占首要位置,國有大型上市銀行的業務模式和收入結構仍顯單一,主要依賴於利息收入發展,戰略轉型和業務調整的任務還較繁重。
2009年國有大型上市銀行盡管在利息凈收入上出現普降,但另外的非利息收入卻在各家大行中出現了上升的勢頭。無論在營業收入中的總佔比,還是和2008年相比,幾大行的數據均較為搶眼。工行非利息收入較上年增長36%,建行增長29.85%,這正好對凈利息收入的下降形成抵消效應。2009年,中間業務收入成為各家大型上市銀行穩定收入的重要武器。鑒於中間業務不消耗銀行自身的資本金,同時其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也比較小,因此這方面的業績成長對於整個銀行業而言有著積極意義。從增加中間收入的角度來看,各家大型國有銀行均積極推進其戰略轉型和業務轉型的進度,在實現收入結構進一步調整的同時增進了中間收入。從四家國有大型上市銀行的年報來看,2009年四大行藉助於開展金融服務創新等手段,保持了中間業務的快速發展,並推動了各自凈利潤的正向增長。四大銀行的手續費和傭金凈收入均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為凈利潤的平穩增長做出重要的貢獻。如工行依託其16000個網點衍生的強大客戶基礎,積極建立多元化的產品結構,不斷高效擴展其分銷網路,在銀行卡、投資銀行、對公理財和擔保及承諾等業務領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009年,工行手續費和傭金收入比上年增長超過25%,列四行第二位。建行則繼續在工程造價咨詢、工程資金監管、基金代銷、銀行卡、資產託管等方面發力,全年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480億元,較2008年增長25%。中行繼續充分發揮其國際業務的傳統優勢,繼續保持其在國際結算、結售匯、貴金屬銷售、外幣理財等業務領域的市場領先地位。2009年中行手續費及傭金收入460億元,同比增長15.19%,其在非利息收入佔比進一步提高到31.7%,居於四行第一。交行藉助於其銀行卡、託管業務等,2009年其手續費及傭金收入達到114億元,比上年增長28.99%,增速居四行的首位。
資產質量繼續保持良好勢頭,撥備覆蓋率大幅提高增進了應對風險的能力。2009年,包括農業銀行在內的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3627.3億元,不良貸款率1.81%,相比2008年仍然實現了「雙降」。就四家國有大型上市銀行的資產質量來看,2009年四行的不良貸款率控制仍然比較好,也成功實現了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的雙降。這一方面是資產基數大幅增加的原因,但也表明四家銀行總體的資產質量保持了相對穩定,風險管理水平取得了持續的提升。截至2009年末,四家大型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為2603.5億元,同比下降了13.61%。四行的不良貸款比例平均值也由2008年的2.27%大幅下降至1.48%,不良貸款比例處於較低水平。其中工行1.94%的不良貸款率為幾家銀行的最高,交行1.36%的比例為最低。但與此同時,2009年各國有大型上市銀行在政策推動下的積極放貸,也不同程度上引起了不良貸款的暴露。盡管幾家銀行實現了全年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的雙降,但從環比數據看,中行和工行下半年較上半年略有上升,且個別分類貸款有輕微惡化情況出現。如工商銀行2009年年末關注類和損失類貸款較上半年有所上升,其中關注類貸款增加362億元,損失類貸款增加39.5億元。以上顯示應對經營中的風險仍是國有商業銀行的重要任務。
2009年,考慮到巨額貸款可能會增加不良資產的暴露,為實現穩健經營,並順應監管部門對於國有大型銀行撥備覆蓋率達到150%的要求,四家國有大型銀行均將其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提高到達標水平之上。其中,建行2009年的撥備覆蓋率達到175%,同比增加44%,為四行最高。2009年第三季度後,建行有意識地放緩了信貸投放的節奏,並大幅增加了撥備計提。這一做法在四行中最為超前,顯示出建行更為穩健審慎經營的理念。而對於四行中的中行和交行而言,撥備覆蓋率均在151%左右,正好滿足監管要求的150%,處於剛好達標的臨界點。
資產充足率呈現下降勢頭,但資本對經營約束的瓶頸日益明顯。2009年,國有大型上市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基本都達到兩位數以上,遠遠超過巴塞爾委員會8%的標准。核心資本充足率則多數在9%左右,也遠超新資本協議4%的要求。但隨著2009年三季度後各大型銀行放貸量的快速增加,資本也隨之快速消耗,導致幾家大行的資本充足率均較2008年有所下降。2009年末,四大國有上市銀行的平均資本充足率為11.8%。其中,工行的資本最為充足,其資本充足率為12.36%,核心資本充足率為9.9%,資本充足率比2008年的13.06%下降了0.7個百分點。交行資本充足率為12%,核心資本充足率為8.15%,居於四家第二。建行位於第三位,其資本充足率為11.7%,核心資本充足率為9.31%,也分別較2008年下降0.46個百分點和0.86個百分點。2009年人民幣新增貸款居同業首位的中行資本壓力最為明顯,其11.14%的資本充足率處於四行最低水平,較上年下降2.29個百分點,核心資本充足率也下降為9.07%,融資壓力在四大行中居首。2009年,中國銀行的貸款規模增速達到了50.4%,在各大型國有上市銀行中增速排在首位。這不僅使其受到人民銀行定向發行央行票據的「處罰」,也使中行本已不足的資本缺口進一步擴大。
成本管理難度增加,銀行凈利潤的持續增加面臨挑戰。銀行業的成本控制,主要指標是員工成本和成本收入比。2009年各行紛紛加強成本管理,四家大型國有上市銀行繼續壓縮各項運營費用,實行嚴格的成本控制。但在這一背景下,各家銀行2009年的成本收入比仍出現了增長。其中工商銀行的成本收入比同比上升3.1個百分點至39%,中行增長3.6個百分點至37%。唯一例外的是交行,其成本收入比出現了0.39個百分點的降幅,但其39.25%的數字仍使其居四行之首。大型國有上市銀行成本收入比的上升,表明各行的成本管理工作越來越困難。
就成本管理的情況進行銀行間的比較,也可以考察人工費用的情況。這可以通過提取四家銀行的員工費用和員工人數這兩個指標進行統計。員工費用是指銀行用於支付員工工資、獎金和各種福利的費用,這可以從各家銀行年報「業務及管理費」項下的「職工費用」或「員工成本」中體現出來。2009年的年報顯示,大型國有上市銀行員工費用中,工行和建行的員工費用支出分別為604.91億元和511.38億元,較上年增加13.6%和9.6%。中行和交行的員工費用支出則分別為454.74億元和123.91億元,也較同期有所增加。如果考慮更有可比性的人均員工成本,可以發現,四家國有大型上市銀行中人均員工成本最高的是中行,其人均員工成本達到17.32萬元,工行以15.52萬元的人均員工費用支出居於最後。國有大型上市銀行成本管理難度的增進,可能源自於人員增加等剛性因素,也可能是銀行發展階段和經營模式調整的原因。但從長遠看這卻會對凈利潤造成侵蝕,不利於提高銀行經營效率,也不利於增加股東權益。

2010年國有大型上市銀行發展評析
2009年在國內外環境發生劇烈變化的情況下,四大國有上市銀行在經營上仍有獨特表現。一方面與國家政策機遇和中國經濟增長密不可分,同時也是各家銀行自身合理調整業務結構,大力開拓創新中間業務,積極拼搶市場和提升風險管理水平的必然結果。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在對四家國有大型上市銀行年報進行簡要的解讀之後,可以繼續挖掘出一些東西指導以後的工作。
目前在利差收窄已經成為大趨勢的背景下,國有大型上市銀行需進一步推進業務轉型,將中間業務作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抓手。從已公布的四家國有大型上市銀行2009年年報來看,為應對利差收窄周期到來的影響,各家銀行紛紛採取調整資產配置結構,大力發展收費業務、提高非利息收入佔比等諸多措施,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中間業務收入增長成為推動四家銀行凈利潤增長的重要因素。隨著中間業務在銀行收入中佔比的不斷提高,發展中間業務已經成為銀行業競爭的焦點。在利率市場化趨勢加快,未來銀行凈利差繼續收窄的趨勢面前,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將成為目前仍然承擔宏觀經濟調控義務的國有上市銀行改善業務結構的方向。目前,世界主要國家的非利息收入在銀行全部收入中的比重一般都在20%以上,個別銀行甚至高達70%,非利息收入已經成為決定銀行整體收入狀況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據統計,目前非利息收入在銀行全部收入中的比重,美國和加拿大平均為45%,歐洲國家為44%,澳大利亞等亞太國家為28%。反觀我國,近年來國有銀行中間業務雖然發展較快,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業務仍然存在較大的空間可供改進。一方面,國有大型上市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僅為十幾個百分點,遠遠低於美國和歐洲,與亞洲其他較為成熟的市場如日本、新加坡等相比,也存在不少差距,中間業務還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目前國有大型上市銀行的中間業務品種仍相對較少,業務范圍較窄。目前幾家銀行的中間業務領域均普遍集中於傳統的結算、匯兌、代收代付以及信用卡、信用證、押匯等產品領域,而現代銀行業占據主體地位的咨詢顧問類、投資融資類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中間業務發展不足。因此,國有大型上市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尚有許多工作等待開拓。如大力發展財務顧問和私人銀行業務,積極開展房地產等資產證券化,加快發展資產託管業務等。通過大力尋找中間業務超常規發展的突破口,國有大型銀行將能夠持續提升其核心競爭力,並為以後的發展打好基礎。
宏觀經濟刺激政策退出,政府政策調整頻繁,國有大型上市銀行可能面臨不良資產暴露,需要加強相應的業務管理和風險應對措施。2009年在國家經濟刺激政策的推動下,國有大型上市銀行均採取以規模換取收益的思路,紛紛比拼信貸投放,搶占市場。大型國有上市均在信貸增量上大做文章,做大規模,以量補價,藉以保持利潤較快增長,在同業中不掉隊。信貸規模似乎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數字,而是變成了一種政治覺悟的體現。但喧囂之後,需要面對的問題是,2009年各行發放的一部分貸款可能變成不良資產。如發放的佔比較高的信用貸款、地方融資平台貸款風險可能成為各家銀行需要認真考慮的重大問題。2009年,四家大型國有上市銀行投放了大量的「鐵公基」類固定資產貸款,尤其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運輸、房地產開發、土地開發儲備貸款等業務領域,貸款集中度突出的現象較為普遍。這容易引起後發的信貸質量問題。2009年,各級大型銀行均在房地產領域投放了大量的貸款,鑒於目前國內房地產市場資產價格泡沫化現象嚴重,2010年國家對於房地產行業實行了一攬子調控措施。可以想像,如果這些嚴厲的政策調控引起房地產價格深度調整,則國有大型銀行必將面臨信貸風險的過度暴露,不良資產比率也面臨反彈壓力,銀行風險管理面臨巨大挑戰。此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2009年的信貸狂潮中,幾家大型銀行幾乎都與許多地方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的融資平台簽訂了大量的一攬子信貸支持協議,這些政府投資融資平台存在的信用風險,可能成為國有大型上市銀行下一步經營的重大隱患。針對這些問題,大型國有上市銀行需要加強相應貸款的風險管控工作,同時在內部實施更為審慎的風險管理框架,加強貸前審查和貸後跟蹤,密切跟蹤所投項目的綜合負債狀況和償債能力,並實施房地產貸款季度壓力測試,及時將這些風險掌握在可控范圍內,為各自的持續經營排除障礙。
在經營規模擴大導致資本出現缺口的情況下,國有大型上市銀行需要處理好資本補充與業務發展的關系。資本實力歷來是衡量銀行綜合實力的主要標志之一,經濟增長必然帶來資金的需求,資金需求則預示著銀行貸款的擴張,銀行規模放貸後又必然面臨資本金的補充。對於國有大型上市銀行來說,既要面對業務擴張帶來的資本充足率下降困境,還要接受資本充足率提高的監管要求。2009年,銀監會將銀行大型國有銀行資本充足率的監管底線從8%上調為11%,這一數字在2010年再次被提升為11.5%。這使各大型銀行資本金不足的局面愈發突出。目前,大型國有上市銀行的再融資方案已經逐漸清晰,上市的4家大型商業銀行均已公布了再融資方案,幾家銀行採取發行可轉債、A股和H股融資等方式解決。如工行和中行均採取「A股可轉債+H股配售」的方式,交通銀行則採用「A+H股配售」的模式,建設銀行採取「A+H同時配股」方式。2010年,國務院批復銀監會關於大型銀行2010年補充資本的相關方案,要求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採取「A股籌集一點、信貸約束一點、H股多解決一點,創新工具解決一點、老股東增加一點」五個原則進行。從已公布的中、工、交三家大行融資方案看,已充分考慮到銀行再融資對A股市場形成的資金壓力,比如均爭取在H股多融資,在A股多以定向增發、定向配股等對二級市場沖擊較小的融資方式進行。除了藉助於外部融資渠道外,幾大行也可能通過留存利潤來補充資本金。目前大型國有上市銀行利潤留存約為1785.8億元,將為補充資本金提供後續支持。但總的來說,國有大型上市銀行業務發展與資本金不足的矛盾可能會成為一個常態。這要求各大型國有上市銀行在資本短缺的現狀面前,以實體經濟有效需求和自身資本充足為條件,更注重資本約束,科學處理資本質量、信貸質量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控制信貸非理性增長,防止因信貸過快增長而加大資本缺口,以便維持自身的可持續經營。

(作者單位:特華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D. 8家上市銀行房貸業務「踩紅線」,浦發、招行壓降,多家銀行房地產行業貸款負增長

去年年底央行、銀保監會頒布房地產貸款集中度制度,對銀行的房貸佔比作出「紅線」指標,也因此,年報季中的上市銀行是否「踩線」備受市場關注。

據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統計,截至4月11日,A股共計有21家上市銀行披露了年報。其中有8家上市銀行的房地產貸款佔比或個人住房貸款佔比超標。

具體來看,建設銀行、郵儲銀行、中信銀行、渝農商行的個人住房貸款佔比超標,鄭州銀行的房地產貸款佔比超標;招商銀行、興業銀行、青島銀行上述兩項指標均踩「紅線」。房地產貸款是今年的監管重點,超過「紅線」的銀行需要在2~4年內完成整改。

光大銀行金融部宏觀分析師周茂華告訴記者,「目前壓降房地產貸款的難點主要是因為『誘惑力』大,對於銀行來說,房地產貸款額度大、期限長,有穩定的抵押品,不良率低,但隨著監管環境變化,銀行也將調整資產負債結構,改變和房企的合作模式,對製造業、小微企業、新型創新產業、綠色信貸等領域佔比將逐步提升。」

8家銀行指標超過監管上限

近期上市銀行集中發布年報。截至4月11日,A股共有21家上市銀行披露年報,其中國有大行6家,股份制銀行8家,城商行3家,農商行4家。整體來看,21家銀行個人住房貸款超29.5萬億元,有8家銀行「踩線」,佔比近四成。

記者注意到,在總體貸款規模大幅上漲的同時,房地產行業貸款總額增速相對而言有所減緩,其中中信銀行、民生銀行、渝農商行、常熟銀行、江陰銀行、無錫銀行6家更出現了負增長。

具體來看,民生銀行在貸款總額同比增加5.47%,而房地產行業貸款卻下滑7.81%,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大幅上升22.72%;渝農商行貸款總額同比增加16.20%,房地產行業貸款卻下滑30.32%,個人按揭貸款增加24.96%。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李廣子指出,「房地產貸款集中度制度推出後,踩線的銀行有兩個解決方法,一是壓縮分子,壓降房地產貸款規模,降低新增房地產貸款投放;二是做大分母,加大其他信貸投放力度,稀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他指出,由於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一般期限較長且單筆額度較小,因此從操作性角度來看,短期內要實現快速壓降的目的,針對房地產企業的貸款會更容易實現。

據記者梳理發現,已披露的21家上市銀行,與貸款總額的增速相比,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增速並不遜色,甚至有些大幅超過。比如江陰銀行,針對房地產企業的貸款同比減少10.24%,但個人住房貸款卻同比增長40.88%。

房地產行業貸款、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為何出現分化現象?周茂華向記者分析,「二者分化主要是近年來,國內強化銀行房地產信貸監管,引導資金更多流向小微民營等實體經濟薄弱環節,同時,2020年出台房企「三條紅線」,引導房企加強負債管理;而個人按揭住房貸款上漲,主要與去年一、二線等熱點城市價格上升較快,樓市銷售活躍有關。」

3月22日,浙江省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住房信貸審慎管理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各金融機構全面自查個人住房貸款、消費類和經營類貸款等。此前,深圳、上海、北京、廣州等地下發通知要求銀行自查經營貸、消費貸情況,嚴防違規資金挪用至房地產。

與北上廣深有所不同的是,浙江發布的《通知》還指出了切實加強房地產開發貸款管理。要求各金融機構要嚴格審核房地產開發項目合規性,落實房地產開發貸款資金封閉管理要求,根據項目工程進度放款,杜絕超規模超期限放款,防止貸款資金挪用。

一位國有大行信貸人士指出,開發貸監管一直較為嚴格,浙江此次發文再次予以了強調,將規范向不合資質的企業項目發放貸款。

呂家進指出,建行將對房地產開發貸繼續實施從嚴的名單制管理,專注於為一二線城市的優質客戶提供支持,開展項目合規審查,嚴格把關貸款的投向和項目用途。對於個人住房貸款,優先支持剛需群體,滿足人民群眾合理的一般住房需求和住房改善的需求。

近期廣州、深圳等地銀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額度緊張,排隊放款已成為普遍現象,除了國有大行以外,許多中小銀行的信貸經理更直接告知中介,短期內已無住房貸款額度,利率也可能逐步上升。

「銀行個人按揭貸款上限落實,不可避免導致部分超標或接近紅線的銀行個人按揭額度收緊,按揭利率存在一定上行壓力,但預計影響有限。」周茂華認為,一是銀行個人按揭佔比是個動態比例,如果作為分母的貸款擴張,個人按揭規模也可以隨之擴大;二是這個紅線出台本意不是要打壓剛性需求,對於少數額度緊張銀行其利率有一定上升壓力,對於額度充裕的銀行,尤其是樓市庫存仍高的區域,個人按揭利率將保持利率穩定甚至有降低可能;三是作為房貸利率定價「錨」的5年LPR報價利率走勢還是很平穩的。

房貸規模將進一步下降

3月22日,人民銀行在北京召開全國24家主要銀行信貸結構優化調整座談會,總結交流經驗做法,分析研究信貸形勢,部署推進下一階段優化信貸結構工作。座談會上,進出口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就優化調整重點領域信貸結構的主要做法作了交流發言。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實體經濟恢復尚不牢固,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信貸結構仍需調整優化。

從本次會議部署的今年信貸投放重點領域看,小微企業、製造業、綠色低碳產業、科技創新等將成為今年銀行業信貸投放的熱門領域,同時,房地產金融將繼續強化嚴格管控,分析指出,今年新增房地產貸款規模有望進一步降低。

連平指出,房價漲跌與涉房貸款增速具有較強的相關性,未來住房金融調控將更聚焦重點城市,突出結構性特點,而非「一刀切」。在中央「房住不炒」的政策下,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將持續從嚴和規范。尤其是在結構上,合理調節大中型商業銀行在熱點城市的涉房貸款,對緩解局部住房金融風險將起到關鍵的作用。

周茂華認為,監管環境變化,銀行也將調整資產負債結構,銀行可能改變和房企合作,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在滿足監管規定同時,最大限度獲取利潤,畢竟房貸仍有吸引力;但從中長期看,銀行將逐步調整經營戰略,多元化資產負債結構,推動銀行轉型發展,銀行對製造業、小微企業、新型創新產業、綠色信貸等領域佔比將逐步提升;並更加註重特色、高質量金融服務供給,提升市場競爭力,增加中間業務收入等。

長期來看,尤其是在碳中和、碳達峰目標下,監管將引導商業銀行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大對碳減排投融資活動的支持,撬動更多金融資源向綠色低碳產業傾斜。此外,銀行可能會把視角傾向於戰略型新興產業、綠色金融、民生工程、租賃住房、消費領域等符合國家戰略的領域,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E. 年度新增可貸資金的計算方法及原理

年度可貸資金=(年度新增存款–年度法定存款准備金變動額)*75%
年度新增存款=年末存款-年初存款
年度法定存款准備金變動額=年末數–年初數

閱讀全文

與2009年新增房地產貸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江蘇銀行有什麼理財產品 瀏覽:632
融資項目經驗 瀏覽:652
支付寶卡通寶貸款 瀏覽:298
合金投資股票歷史行情 瀏覽:971
道瓊斯基金指數180003 瀏覽:13
諾安成長混合320007基金 瀏覽:779
國內定價權期貨 瀏覽:70
北京借貸款 瀏覽:891
新光重組價格 瀏覽:765
關於基金理財的結束語 瀏覽:160
2019年期貨禮拜休市時間 瀏覽:902
古風股票 瀏覽:424
理財師解綁 瀏覽:522
山西中誠信託 瀏覽:996
理財通擼法 瀏覽:417
新興理財方式 瀏覽:899
股票型基金最後凈值怎麼確定 瀏覽:371
同花順股票基金是同一APP嗎 瀏覽:199
請查詢000173基金凈值 瀏覽:602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 瀏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