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商行資金部是做什麼的
農商行資金部主要包括放款業務和投資業務兩大類。比如票據貼現就屬於銀行的資產業務。銀行通過吸收存款、發行債券以及吸收股東投資等方式獲得資金後,除了用於發放貸款以獲得貸款利息外,其餘的一部分用於投資交易以獲得投資回報。
農商銀行地方性金融機構
農村商業銀行,簡稱農商銀行,是由轄內農民、農村工商戶、企業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共同入股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機構。
農商銀行是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目前主要的合作金融組織形式。農商銀行是獨立的企業法人,以其全部資產對農村信用社的債務承擔責任,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
著力推進農村信用社向現代企業轉軌,發揮信用社支農主力軍作用是中國金融工作會議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深化地方金融機構改革的重中之重。
㈡ 廣州農商銀行理財產品資金去向
一般都是流向一些大的公司。月末年末時點的流向銀行。
㈢ 農商行也要「活下去」
誰能想到,手握放貸大權的銀行,有一天也要開始擔心自己的生存問題了。
「多重壓力之下,農商行『活下來』要提上議事日程,不賺錢、不盈利肯定會倒閉,現在能夠『活下來』是最關鍵的。」不久前,佛山農商行董事長李川在第八屆農商銀行發展戰略論壇上這么說。
上一個高呼「活下去」的是萬科,結果一語成讖,成了近兩年一些頭部房企的真實寫照。如今,如何「活下來」成了大部分農商行必須思考的問題。
眾所周知,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是近兩年政策的主要推動方向,大行紛紛把新增資金投入到小微企業貸款業務。
根據銀保監會數據,截至2020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5.3萬億元,增速超過30%,其中,5家(工、農、建、中、交)大型銀行針對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增長54.8%,而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僅增長12.8%。
五大行給小微企業提供的貸款支持,明顯高於整個金融機構給小微企業提供的貸款支持。這是好事,但對以往深耕小微貸款業務的農商行,堪稱一場「災難」。
大行紛紛下場博弈,小微貸款業務的競爭進入白熱化,這直接導致農商行的凈息差在2020年下跌了0.32個百分點,不良貸款率卻仍保持在3.88%的高位。
而以往農商行產生的大量不良貸款,還可以用較高的凈息差去填坑。現在隨著競爭激烈,農商行凈息差大幅收窄,不良貸款卻未見好轉,產生的大量壞賬該怎麼辦呢?換句話說,該怎麼持續 健康 地活下去呢?
/ 01 /
大行「挺進」中小微市場
過去幾年,中小微是銀行唯恐避之不及的業務,看看曾深耕中小微市場,股價跌跌不休的民生銀行就明白了。
沒辦法,誰讓中小微是苦活累活,壞賬高、油水少。相比起來,銀行更願意把錢投向貸款需求多且利率高、壞賬少的涉房貸款和個人信用卡業務。以招行為例,2020年涉房貸款收益率超過5%,而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和房地產企業貸款不良率,分別只有0.29%和0.3%,遠遠低於公司整體貸款不良率的1.07%。
由此而來的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就是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就像《人民的名義》中,大風廠老闆蔡成功說的,各大行都不會給他們這樣的民營企業放貸。
但在政策限制銀行涉房貸款規模,信用卡壞賬攀升導致「油水」下降的背景下,銀行必須要為錢找新出路。
加之2020年政策推動銀行的貸款向中小微企業傾斜,過往頭部銀行都看不上的小微企業貸款業務,成了最好的選擇。
根據銀保監會數據,截至2020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5.3萬億元,增速超過30%,其中,5家(工、農、建、中、交)大型銀行針對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增長54.8%,而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僅僅增長12.8%。
可以看出,2020年整個金融體系都在支持中小微企業的發展,而頭部大行更是集中精力為小微企業投放貸款。
以往,大行與深耕中小微市場的地方性農商行之間是井水不犯河水,但現在,大行正加速深入農商行腹地,以產品利率、期限等優勢搶占農商行的市場。市場開始變得競爭激烈。
/ 02 /
大行來勢洶洶,
農商行幾無招架之力
面對來勢洶洶的大行,農商行的日子愈發難過。這直接體現在農商行吸儲和放貸之間的差額出現了快速收窄。
2020年四季度,農商行的凈息差為2.49%,2019年四季度這一數據為2.81%,同比下降了0.32個百分點;同期,整個商業銀行的凈息差從 2.2%降至2.1%,僅下降了0.1個百分點。
很顯然,擁有低吸儲成本的大行把更多的貸款投向小微業務後,使農商行的息差受到了嚴重沖擊。
一般情況下,國有大行整體吸儲成本在1.5%至2%間,而上市的農商行吸儲成本在2%至2.5%間,未上市的農商行吸儲成本更高。在與農商行的較量中,吸儲成本低的大行自然能以更低的利率去搶奪優質小微客戶。
以往農商行給優質客戶放貸的利率為5%,而財大氣粗的大行可以給到4.5%的利率,直接打破了前者原來的貸款定價體系。為了留住客戶,農商行不得已降低放貸利率,導致息差收窄。
關於這一點,某農商行董事長也曾直言,「大行有資金成本的優勢,有些業務的利率我們也可以做到4%,但僅是少數。若想全面與國有大行在資金上抗衡,我們是做不到的。」
更要命的是,大行的收入來源多元化,對息差的依賴程度較低。以2020年數據為例,青農商行非息收入佔比為15.5%,建設銀行非息收入佔比為23.8%,招商銀行非息收入佔比則達36.3%。
可以看出,股份行、國有行和農商行之間,農商行非息收入佔比總收入的比例最低,這也意味,其對利息收入依賴程度最高。
過去一年,業務多元化的大行,息差保持了穩定,業務單一的農商行,息差則出現大幅下降,進一步放大了息差下滑對農商行的不利影響。
大行業務來勢洶洶,競爭形勢加劇;息差不斷收窄,壓縮利潤空間,有農商行甚至發出了「活下來」的吶喊。
/ 03 /
「活下來」,
成了農商行的當務之急
「多重壓力之下,農商行『活下來』要提上議事日程,不賺錢、不盈利肯定會倒閉,現在能夠『活下來』是最關鍵的。」不久前,佛山農商行董事長李川在第八屆農商銀行發展戰略論壇上這么說。
這話並非危言聳聽。2020年,農商行凈利潤出現了兩位數下滑,而整個商業銀行的凈利潤表現則相對穩定。
具體來看,根據銀保監會數據,2019年、2020年農商行的凈利潤分別增長6.4%、-11.1%,同期,整個商業銀行的凈利潤分別增長8.9%、-2.7%。
這也不難理解。一直以來,小微業務都是銀行貸款壞賬的高發區域,農商行過往幾年的不良數據也要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以2016年至2020年四季度數據為例,農商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2.49%、3.16%、3.96%、3.9%和3.88%;同期,整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74%、1.74%、1.83%、1.86%和1.87%。
為了應付高壞賬率,農商行採取的是放貸高定價策略,因此也有足夠利潤去核銷新生成的壞賬。例如,2019年四季度農商行的凈息差2.81%,同期整個商業銀行的凈息差只有2.2%。
但是,大行入場後,直接打破了農商行維持的放貸平衡。
體現在數據上,農商行凈息差從2019年四季度的2.81%,大幅收窄至2020年四季度的2.49%;同期,農商行不良貸款率僅從2019年四季度的3.9%,微降至2020年四季度的3.88%。
顯然,大行介入小微貸款業務後,農商行放貸出去的收益率出現了明顯下降,但貸款不良率卻並未有顯著降低。如果繼續保持以往的核銷力度,自然會吞噬利潤,嚴重影響農商行的盈利能力;而如果保持利潤,就沒錢處理壞賬。
這種情況下,如何保證自己賺錢、盈利,持續 健康 活下去,成了農商行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