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招商銀行2021年凈利同比增長23.2%,其增長的原因是什麼
引言:現在的疫情形勢,還是比較嚴重的,無論是企業,還是公司,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壓,這個現象,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就在其他行業,非常蕭條的時候,有一則消息表明,招商銀行2021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3.2%。今天小編想分享的話題就是,招商銀行2021年凈利潤,增長的原因是什麼?
2. 2022招商銀行生命周期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招商銀行過去7年(2015年-2022年)的財報數據走勢。
1、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增速與營收增速
紅色線位於藍色線之上,意味著手續費凈收入的增速高於整體營收增速,說明銀行的服務與運營質量在明顯的提升。
2、凈利潤增速
關於凈利潤增速,很多分析師誤認為達到兩位數的增速就不錯,這是一個誤區,這不能簡單的用一個數字來定性,而要結合過去的表現來定性,比如過去凈利潤增速已經達到15%,那麼過去了幾年,增速還是15%,這並不意味著增速不錯,只能說明維持現狀。總之,要和過去平均水平作對比。
3、扣非凈利潤增速
4、凈利潤增速與營收增速對比
由於我是用凈利潤增速減去營收增速,所以圖表數值越大會越好,意味著凈利潤增速高於營收增速。
5、總資產增速
規模增速在下降。
6、營業收入增速與營業成本增速
營業收入增速越大,營業成本增速越小,這是最佳的。營業收入增速越大,表明企業越專注於核心業務(盈利可持續性),未來可能獲得的收入越高。
7、不良貸款率
貸款按風險基礎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其中後三類合稱為不良貸款。不良貸款率越來越小好,說明資產質量越好(小於1最好),不良率超過2%直接剔除。
我們應該知道,一家銀行的盈利能力有多強,其盈利能否覆蓋其不良資產。銀行的存款和貸款利率來看,銀行的利息差非常大,再加上規模大,所以,大多數銀行的盈利能力都是可以覆蓋不良資產的。當然也有例外的,特別是一些中小型銀行,由於其發展區域比較局限,存款與貸款的規模會相對較小,一旦出現不良貸款,可能就會難以被盈利覆蓋不良資產,因此大型商業銀行往往更被儲戶信賴。
那為什麼有的銀行的不良資產會很多,大概和以下幾種情況有關:
(1)、經濟發展形式。國民經濟處於良性趨勢與處於下行趨勢時會影響不良資產比率的波動。
(2)、不良資產的風險防控。金融監管部門為了防範和控制金融風險,防止銀行不良資產影響銀行的正常運行,會提前要求銀行為不良資產進行一定的減值准備。等到不良貸款產生時,可以用計提的減值准備金去彌補,這就防止了銀行股業績出現大變臉的情況,還要關注撥備覆蓋率,是實際上銀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壞賬准備金的使用比例。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銀行的撥備覆蓋率要達到150%以上。銀行撥備覆蓋率越高,資產安全性越佳。
8、凈息差
這個數值也並不是越大越好,要分析存貸款的構成情況。因為有些企業信用不高,但是願意出高利息來銀行貸款(高風險高收益),但是這可能會增加銀行的不良資產,因此,銀行利息差的提升,必須是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完成貸款的。
9、凈息差與不良貸款率
凈息差一定要大於不良貸款率,這樣就可以排除因不良貸款造成公司利潤的損失。兩者之差要大於0,差值越大越好。
10、撥備覆蓋率
這個指標越大越好,但是也不要太過高。撥備覆蓋率的提升可以提升風險應對能力。一般而言,達到500%就基本上不會再提升了。
11、資本充足率
一般而言,資本充足率越大相對而言越好。所以提升資本充足率,可以確保銀行在運營過程中不會或很少發生金融風險。
12、放款、吸收存款、利息凈收入
放款越大,意味著未來收益也會高。吸收存款越大,說明公司有資質。利息凈收入意味著公司的業績。
13、毛利率與毛利率波動幅度
毛利率越大越好,毛利率波動幅度越小越好,波動幅度小於10%為優秀公司。
14、營業收入和客戶存款和同業存放款項凈增加額
一般而言,客戶存款和同業存放款項凈增加額越大,對應的營業收入也高。
15、凈利潤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16、公司現金流情況和整體現金流量凈額情況
17、公司歷年的流動資產情況
流動資產主要是發放貸款及墊款為主。
18、公司歷年收入成本構成
暫無評論,去做第一個評論的人
專刊雪球專刊 特別版
雪球特別版——段永平投資問答錄(投資邏輯篇)
段永平:著名企業家,小霸王品牌締造者, 步步高創始人,vivo和OPPO 聯合創始人,網易丁磊生命中的貴人,拼多多黃崢的人生導師。他同時也是著名投資人,早期投資網易獲100倍以上回報,目前重倉茅台、蘋果等優質公司
查看專刊
大盤解析
收評
11-04
【兩市成交再破萬億,深成指、創指均漲超3%;賽道股全線回歸,鋰礦股掀漲停潮;大消費板塊集體上攻,茅台重回1500元】 兩市成交再破萬億,三大股指午後延續強勢,截至收盤,滬指漲2.43%,深成指漲3.20%,創業板指漲3.16%。兩市全天成交10807億。個股漲多跌少,近4200股收紅。北向資金全天凈買入100億。
午評
11-04
【A股單邊走升,三大股指均漲超2%;賽道股集體回歸,鋰礦股領漲,寧德時代股價重回400元;白酒板塊持續走強,茅台漲逾4%】 三大股指集體走強,截止午盤,滬指漲2.09%,深成指漲2.65%,創業板指漲2.61%,兩市半日成交6201億。北向資金半日買入超60億。個股漲多跌少,超4100股上漲。
盤前必讀
11-04
易綱:要完善貨幣政策體系,維護幣值穩定,促進經濟增長;工信部批准中國聯通將900MHz頻段頻譜資源重耕用於5G系統;乘聯會:預估10月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68萬輛,環比增1%;逾800億資金「抄底」ETF;比亞迪10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再創新高;美股三大指數日線四連跌,納指跌1.73%。
熱門文章
比賺錢重要一萬倍
HIS1963405評
今天是我人生最巔峰的時刻。
我把上海徐匯區的一套160平米的房子賣了。賣了總價2005萬,除掉本金400萬,中介費2%,40.1萬,還掉銀行貸款250萬,剩下1314.9萬,這是純現金利潤。做了十幾年的房奴,今天終於要解脫了,那個每月為還房貨發愁的日子終於過去了。回老家縣城直接買上幾套房,留著1000...
周期大王林不園360評
德國總理訪華的意義
愛思考的湯姆貓326評
19歲,終於還清網貸
max龍神273評
初創團隊分崩離析,傳藝科技坐實ppt傳聞?
兆億華陽271評
私募大佬講了徐翔、裘國根以及王亞偉。
今天來嘮嘮趙丹陽。
趙丹陽,我把它稱之為第一很多保持者。他被稱為私募教父,創造了A股市場多個第一,陽光私募第一人,2008年還以211萬美元競拍到巴菲特慈善午餐。
趙丹陽是巴菲特的重視信徒和價值投資的堅定執行者。他認為好的企業、好的管理...
二貳君202評
大齡剩男的養老計劃
風雨飄盪200萬實盤195評
有人問,往個人養老金裡面每年存1萬,10年存10萬;
然後,10萬塊錢賺了10萬,賬戶裡面20萬,提取的時候怎麼收稅?
按目前的規定,從賬戶裡面提取的時候按3%收稅,
如果提取20萬,就收20萬的3%。
望京博格192評
媽媽炒股虧了輛保時捷,作為家人該怎麼辦?
用心若境169評
世界上有哪些是國有經濟佔主導,然後國民富裕度持續提高的國家?
一定有,我就是笨,不知道。
我要找的是國有經濟佔主導的國家名單,為啥很多人留言只強調國有經濟很重要?我說過國有經濟不重要了嗎?你們是不是跑錯了片場?
產業空間168評
扒扒$沃森生物(SZ300142)$ 大V的人品!!!
所謂大V,無非就是人氣、影響力,粉絲數量牛逼的大散戶,資金量大,基本面或技術面或政策面研究功力深厚,樂於分享研究心得和投資成果,投資成績斐然,影響力與日俱增。
絕大部分散戶,研究能力匱乏,更不懂技術分析,投資能力有限,心理素質...
悟道不遲161評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德國總理訪華的意義是巨大而顯著的,俄烏沖突美國最受益德國最受傷,強大的聯盟是很難從外部打垮的,往往都是從內部開始慢慢瓦解,主要源於內部利益不平衡和分賬不均。我國雖然有房地產這個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但是長期看依舊是穩步向前的,因為我國有...
朱貳哥158評
馬雲曾說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剛剛吃完飯在淘寶、京東、拼多多看了一下五糧液的價格,說一下我個人的感受。
淘寶補貼後的價格是最貴的:1149元一瓶。購物體驗也是最差的,這里領券哪裡領券,套路非常多,你不去領券都算不出最後的價格到底是多少。搞什麼滿減,非常的反感。並且最低兩瓶起夠...
無知散戶1314143評
3倍市盈率的「二十四員猛將」!
1、九安醫療:市盈率1.13倍
2、中遠海控:市盈率1.44倍
3、明德生物:市盈率2.01倍
4、安旭生物:市盈率2.41倍
5、碩世生物:市盈率2.99倍
6、渝農商行:市盈率3.28倍
7、貴陽銀行:市盈率3.31倍
8、興業銀行:市盈率3.35倍
9...
偽裝的賭徒137評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定於11月5日(周六)下午15:00,在國家衛生健康委2號樓新聞發布廳(西城區北禮士路甲38號)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疾控局相關司局負責同志和有關專家將出席,介紹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有關情況,並回答媒體提問。
科學精準疫情防控有利於實體經濟恢復:酒店航空旅遊飲食等已經...
價值預判順勢而為133評
生逢大時代
欲說還休99129評
【國家衛健委: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
11月5日,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我國仍然面臨境外疫情輸入和本土疫情傳播擴散的雙重風險,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
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
Ealory128評
3. 七大股份制銀行
編者按:十年前,一份招商銀行戰略部的內部報告《那些正在奮力追趕我們的競爭者》流出銀行圈。當時,這些競爭對手讓剛剛開始「二次轉型」的招商銀行感到焦慮。報告發出三年後,招行不僅沒有拉近與追趕者的距離,反而把自己變成了追趕者,追趕的目標卻是國有大銀行;報告發布7年後蔽返,招行營收和凈利潤超越國有交通銀行;報告發布十年後,這些競爭對手在哪裡?
新華財經北京12月26日電上世紀八九十年代,12家股份制銀行誕生。在中國金融改革的大潮中,他們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成為中國銀行業歷史上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12家股份公司,資源稟賦不同,運營各有特色。其中,零售之王招商銀行、興業、浦發、中信、國際業務之王民生,曾被稱為股份銀行「五大王」,是股份銀行的典型代表。
然而,世事難料。經過近20年的發展,五大天王的管理已經大不相同。招行一騎絕塵,興業基本轉型成功。浦發在努力追趕,中信和民生在各自的困境中期待涅_。
——1——
我們來看一個比較直觀的指標,——的市值。
2007年,興業、中信相繼上市,是五家股份行中最晚上市的銀行。2007年,五家銀行市值分別為招商銀行5566億元、中信銀行3271億元、興業銀行2593億元、浦發銀行2299億元、民生銀行2146億元。招商銀行市值最高,其他四家市值基本持平。
對比最新的市值數據,截至2021年12月24日,招商銀行1.26萬億,興業3962億,浦發2507億,中信1982億,民生1584億。招行市值約為興業的3倍、浦發的5倍、中信的6倍、民生的8倍,可謂一騎絕塵,遠遠落後於其他四家股份公司。
招行市值的躍升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5年到2007年,突破2000億。這一躍升主要得益於2004年開始的零售戰略。後來被稱為招行的「一次轉型」,是其歷史上最重要改薯的戰略轉型之一。這也是中國的銀行首次將零售金融作為其主要戰略。第二階段是2016-2020年,突破萬億。這得益於招行以零售業務為核心,同時大力發展公司和同業業務,強化金融科技,構建「財富管理-資產管理-投資銀行」的循環價值鏈,打造大財富管理新業務模式。
興業銀行市值之所以和招行差距這么大,一是監管收緊了同業業務政策,核心業務受到重創;二是高建平董事長和李仁傑總裁退休時,對接班人的選擇猶豫不決,沒有定論,導致內部不團結,對業績產生負面影響。好在經過這幾年的調整,財務指標在好轉。目前市值逐漸與浦發、民生拉開距離,以3962億元市值位列5家股份公司第二。
浦發於1999年上市,上市第一年總市值596億元,成為當時a股最高市值。20年過去了,浦發經營了幾年,市值萎靡。目前市值2507億,在五家股份公司中排名第三。
中信銀行通過中信集團原董事長榮毅仁先生的一封專函,要求中央政府在中信公司體制下設立,意圖全面經營外匯銀行業務。因此,中信銀行在成立之初就有明確的定位
作為民生首家民營股份公司,專注於中小企業融資。無論在經濟周期的哪個階段,我們始終堅持高風險偏好策略。經濟下行,風險敞口,2014年市值最高3500億後,一路下跌。如今市值只有1584億,在5家股份公司中排名墊底。
衡量資產質量的核心指標是——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
作為銀行貸款損失准備金的指標,不良貸款撥備覆蓋核並者率越高,表明銀行抗風險能力越強。2016年之前,除中信外,所有股份行資產質量表現良好。2016年末,五家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分別為招商銀行180.02%,興業210.08%,浦發169.13%,中信155.50%,民生155.41%。
2016年後,招行一騎絕塵,撥備覆蓋率超過400%。中信的撥備覆蓋率還是比較穩定的,最新數據為184.60%。由於浦發銀行成都分行的爆發,撥備覆蓋率斷崖式下降。因為經濟下行,民生暴露了頭寸較重的小微貸款風險,撥備覆蓋率一路下滑。截至2021年9月30日,浦發的撥備覆蓋率僅為148.62%,而民生為146.43%。
如果2018年監管指標沒有下調一次(從150%下調至不低於120%),浦發民生就在合格門檻之外了。
另一個值得觀察的指標,——不良率。
銀行通過經營風險賺取利潤,不良率直接反映了銀行的資產質量和風險管理能力。整體來看,幾家銀行的不良水平已經比較接近。2007年末,招行不良率1.54%,浦發銀行1.46%,興業1.15%,中信1.48%,民生1.22%。
2016年,有一個分水嶺。招行、興業不良率繼續下降,民生、浦發、中信不良率繼續上升。至於浦發,有一些因素,比如成都分行事件的影響,部分業務發展過快。對於民生而言,高風險偏好總是在經濟下行時爆發。對於中信來說,風險事件頻發,比如「中信是賈躍亭第三大債權人」,屢見報端。截至2021年9月30日,浦發銀行不良率1.62%,民生1.79%。招行不良率只有0.93%,興業1.12%,中信1.48%。
p>
銀行通過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賺取利差,負債成本不僅影響一家銀行的盈利能力,還很大程度決定了銀行的資產質量,因為存款成本低可以配置風險較低的資產,資產端的空間更大。
近五年,銀行的負債成本上升已成普遍現象,但招行因持續的零售金融戰略,使其負債成本優勢遙遙領先,低於其他四家股份行約0.6個百分點。截至2020年末,招行的負債成本為1.73%,浦發、興業、民生及中信的負債成本分別為2.33%、2.36%、2.41%及2.29%。
不要小看這0.6個百分點的差距,對應招行約7萬億的有息負債,成本可降低近400多億元。
再來看看衡量銀行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ROE
浦發依靠在對公業務方面的深厚基礎,上市之初,其ROE可以說是傲視同業,也一度高於招行。在2008年時候,浦發的ROE達到了35.77%的歷史高點,招行僅為28.58%,興業為25.90%,民生及中信更低,分別為15.15%及14.84%。
浦發這個成績跟當時的「四萬億計劃」有一些關系,基建、央企等投放力度加大,更利於對公強的浦發。
而後十年,個人的金融需求開始爆發,零售之王也迎來了它最好的時代。截至2020年末,招行的ROE為14.58%,浦發的ROE僅為9.79%。
興業因同業業務受到強監管的影響,ROE從2014年的20.60%,持續下降,經過近五年轉型,ROE有探底回升之勢,為11.52%。
民生深耕小微,時任行長曾表示「錢賺到不好意思說」,2012年ROE達到最高25.67%,最後不得不為高風險偏好買單,2020年末ROE僅為6.55%。
中信的ROE,一直在五家行中墊底,直至民生ROE大幅下滑後,實現「超越」,排名第四,為9.23%。
——2——
簡單對比五家股份行的一些核心數據,五家行所處相同的時代和環境,但不到20年裡,他們卻走向了不同的中局。財務數據是果,由果尋因,真正決定他們不同境遇的究竟是什麼呢?
招行篇
堅持零售銀行的戰略不放鬆。
作為企業發展的燈塔,戰略決定了企業發展方向。如果一家企業的戰略定位漂移,就像船舶在海上迷失方向,不管如何努力都只能駛向錯誤的目的地。
在各家行還普遍扎堆對公業務,同質化競爭嚴重之時,招商銀行就做出前瞻性預判,自我革命,向大家普遍認為「投入大、見效慢」的零售銀行轉型。確立零售銀行的戰略定位,且至今從未動搖,幾十年專注做一件事,最終問鼎零售之王。而且招行在加快二次轉型後,對公業務與同業業務後來者居上,業績也是非常突出,基於大財富管理模式,大力發展的投行業務與資管業務,也在同業名列前茅。
穩定的管理層。
管理層是否穩定,直接影響戰略目標及經營策略的貫徹落實。尤其是對於資產規模動輒上萬億的銀行來說,「船大難掉頭」。而且銀行資產投放與宏觀經濟密切相關,各類經營指標需要較長周期檢驗。
招行成立34年,歷任行長僅三位(王世禎、馬蔚華及現任田惠宇)。
相較而言,招行的歷任行長有更充足的時間來實施自身經營理念,招行的優秀業績也充分受益於此。值得一提是招行大股東一直是招商局,不僅股東穩定,而且管理層得到股東的充分授權,才得以大展身手。
極強的市場敏銳度及執行力。
招行的成功,離不開兩次業務轉型。2004年,招行明確零售金融戰略,這後來被稱為「一次轉型」,奠定了招行零售業務的市場地位。2009年,招行提出實施「二次轉型」,確立了輕型銀行戰略,並在2014年加快了二次轉型,確立了一體兩翼的戰略目標(零售業務為主體,對公和同業業務為兩翼)。通過二次轉型,招行不僅做大做強了對公業務,並且抓住了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機遇。兩次轉型都是對市場的敏銳察覺與判斷,都體現了其強大的創新能力及執行力。
招行儼然成為股份行中最耀眼的那顆星,而近期又有「飛人」蘇炳添加入為其代言,更加熠熠生輝。水滿則溢,月滿則虧。面臨這么多的溢美之詞,以及市場對其越來越高的預期,業績持續增長的壓力越來越大,是否能夠保持冷靜,戒驕戒躁?招行內部也是暗流涌動,有些不確定的因素,比如招行員工滿意度有下降跡象,老招行離開越來越多,不僅高管頻頻離開,中層及業務骨乾的流動也明顯上升。市場上招行員工的簡歷變多,不像之前根本挖不動招行的員工。這些現象是否預示著招行的文化和內部管理發生變化,是否會成為未來發展的隱患,還有待觀察。
興業篇
堅持同業業務的戰略。
2002年,剛上任的李仁傑行長,對興業銀行的現狀進行了充分的研判,資本匱乏,又地處福州,區域環境在股份行中最差,與國有大行更是無法相提並論。經過對國內市場深入的分析,以及對國際優秀同行的調研,興業發現金融市場業務不僅資本佔用少,而且當時在國內市場還是一片空白,是尋求差異化發展戰略極好的突破口,最終確立了同業立行的戰略,並在組織架構上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用同業業務帶動了規模上量和效益倍增。經過十幾年的堅持,最終成就了「同業之王」的稱號。
穩定的管理層。
興業從偏居東南一隅的地方銀行,迅速成長為以同業業務建長、各項經營指標位列股份行前茅的大行,也跟其保持長期穩定的管理層有關,興業歷史上有四位行長,陳芸、高建平、李仁傑與陶以平。陳芸作為創始行長,在位12年,第二任行長高建平在位2年,李仁傑在位14年,帶領興業銀行成為「同業之王」,陶以平行長已在位5年。
被迫轉型,面臨考驗。
2014年,興業銀行受到127號文影響,「同業之王」戴上了緊箍咒,壓降規模、非標轉標迫在眉睫。不過興業銀行在短短兩年內就完成了整改,買入返售的規模就從713億降到了28億,票據類資產和信託受益權類資產幾乎歸零。
2016年,興業銀行完成同業的整改之後,重新明確了新的發展思路。藉助自己在金融市場業務上的積累,以及長期做金融平台的經驗,確立了投資型、結算型、交易型的「三型銀行」戰略,跟招行的輕型銀行思路相似,即做大表外,擺脫資本金的約束,離開規模增長的老路。
五年後,在疫情沖擊的2020年,興業銀行實現了凈利潤666億元,營收規模首次突破2000億元,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實現五年來首次「雙降」。
從財務數據上看,興業銀行轉型已見成效,但是作為經營風險的特殊機構,銀行戰略及業務是否正確,至少需要一個經濟周期的檢驗,說轉型成功或為時尚早。
浦發篇
戰略定位漂移。
浦發上市20年有餘,從披露的年報來看,其戰略定位頻繁更換,顯得缺乏定力。
先是2000年至2005年,引入戰略投資花旗銀行,意在發展零售業務調整業務結構。
接著2006年至2012年期間,與花旗銀行分道揚鑣後,又轉向資金市場業務與投行業務,效仿興業銀行未果。
2013至2015隨著移動互聯網浪潮的崛起,浦發又提出了大零售整合的戰略目標。
在2016到2020年間,浦發更是五年推出三個戰略目標:
2016年「全面提升綜合化金融服務能力,打造高績效全能型銀行集團」
2017年至2018年「以客戶為中心,科技引領,打造一流數字生態銀行」
2019年至2020年「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股份制商業銀行,推動全行成為新時代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和先行者」。
這些不斷變化的措辭,明顯不夠聚焦,也難以沉下心來去執行。
戰略更替的背後通常都源於管理層的變動。
浦發銀行成立29年,歷任行長有六位(裴靜之、金運、傅建華、朱玉辰、劉信義及現任潘衛東)。每任行長任期都不長,很多好的經營理念也難以充分地推進。
風險事件頻發。
2018年,浦發成都分行775億元虛假授信大案,被罰沒4.62億元,創下銀行最貴罰款記錄,昔日的「對公之王」黯然失色。這也是浦發激進擴張,分行實行「加盟制」,造成總行失去對分行管控的後果。高速在全國各地開設分行時,過於依賴當地聘用管理層和員工,導致總行對分行的管控鬆懈。
而近期又出現了上市公司科遠智慧在浦發的4000萬存款到期無法取出,而總計2.95億元存款是否 「被質押」,科遠智慧與浦發各執一詞。這些事件讓市場與監管對浦發銀行的內控體系擔憂。
雖然浦發的表現未能達到大家對「對公之王」的預期,但位於中國金融中心上海的浦發銀行的對公業務基礎還是非常扎實。2020年對公存款余額及貸款總額仍在股份行位列前茅。若浦發在戰略及管理方面做出及時的調整,假以時日,未來仍可期。
中信篇
戰略定位泛而不精。
中信銀行就是為了解決當時中信集團及國內金融市場外匯結算的問題而成立的,所以中信銀行相比其他幾家銀行,並不需要「尋找」戰略定位。但可惜的是經過近二十年發展,「國際業務之王」早已悄然滑落,杳無音信。2007年上市時,市場就給出中信銀行「欠缺特色」的評價。中信的衰落可能存在兩方面原因,一是未能充分利用中信集團的資源,與集團內其他兄弟單位進行較好的協同。二是管理層多來自國有大行,身上不可避免打著大行的烙印,大行思維慣性未能與中信特色更好的融合,導致中信的管理文化缺乏股份行的靈活與創新精神。
管理層變動頻繁。
中信銀行管理層變動頻繁,成立三十四年,歷任行長六任。雖然前兩任行長任職時間均較長,竇建中任職10年,陳小憲任職8年。然而自兩位老行長退位後,每位行長任職竟未超過三年:朱小黃2年、李慶萍2年、孫德順2年,現任行長方合音自2019年上任以來,也未滿三年。
作為最早成立的股份行,中信銀行的掉隊相比其他幾家銀行也來得更早。但實際上,中信銀行依靠中信集團,資源稟賦其實是略勝一籌的。並且中信集團這些年在央企中越發突出,若中信銀行未來能夠抓住集團資源,或可老木逢春。
民生篇
一以貫之的高風險偏好戰略。
民生銀行為國內首家民營銀行,專注中小微企業貸款。依靠其龐大的關系網,採用關系型、高激勵打法,能拼能搶。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微企業資產風險波動很大,年景好的時候經濟上行,貸款利率高,利差豐厚。但在經濟下行的時候,加上之前比較短期、過度激勵政策,貸款資產風險集中暴露,不良率飆升。
自2009年四萬億大放水以後,民生銀行的業績一路高歌猛進,凈息差、凈利潤高企,不良率、逾期率不斷下降。2011年底,民生銀行行長洪崎「賺錢賺到不好意思」的講話,一時間將民生銀行推向了風口浪尖,引發了全社會對銀行賺錢太容易的聲討。
股權之爭不斷。
民生銀行由59家股東發起成立,其中48家為民營背景,其中不乏大佬股東。2000年底,民生銀行董事會基本形成希望系、泛海系、東方系三足鼎立的局面。之後數年,又相繼有巨人系、明天系、復星系、安邦系入局,參與到角力民生銀行的游戲之中。名角雲集,宮斗不斷,派系林立,被業界戲稱為「民不聊生銀行」。
股權分散沒有讓股東相互制衡,反而增加代理成本,形成暗流下的內部人控制,導致不同股東因為理念和利益訴求不同,陷入公司治理僵局。這點在董文標退出後尤為突出,來自國有大行的管理者與民生激進的文化沖突很大,上下無法同心同欲,經營自然出問題。
這也導致民生銀行被資本市場拋棄,估值一再下跌。今年4月份還傳言被接管,雖然已被辟謠,但也看出市場對民生較差的預期。不過新的管理層上任後,民生銀行零售業務及財富管理業務稍有起色,這或許是民生銀行涅_重生的機會。
——3——
寫在最後
經過二十年的發展,五家股份銀行歷經沉浮,走出了完全不同的中局。
歸根到底,銀行還是要銀行家來管。一家成功的銀行,離不開優秀、穩定的管理層,並且能夠把握時代的潮流,緊跟宏觀形勢,根據所處的環境,對自身的優勢與劣勢有清醒的研判。戰略選擇上高瞻遠矚,戰術執行上堅定不移。
其實經營銀行跟經營人生一樣,都是長跑比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華,才能最終脫穎而出,成為真正的「王者」。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況下,本平台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4. 上市銀行業績排名
隨著a股中報季接近尾聲,10家上市股份制銀行中期業績已全部公布。從數據上看,上市股份銀行業績分化明顯。盡管上半年受到疫情和房地產的影響,但仍有8家股份公司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的正增長。
該行份額表現分化較大,浙商銀行收入增速領漲。
整體來看,多家股份行上半年實現營收和凈利潤正增長,但業績分化較大。其中,浙商銀行營業收入兩位數增長,民生銀行、渤海銀行營業收入負增長,華夏銀行營業收入增速不足1%。
從營收規模來看,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上半年營收均超過1000億元。其中,招商銀行穩坐「頭把交椅」,實現營收1790.91億元,同比增長6.13%;歸屬於股東的凈利潤694.2億元,同比增長13.52%。其次,興業銀行和中信銀行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收1158.53億元和1083.94億元。
10家上市股份制銀行中,浙商銀行收入增速最快。2023年上半年,浙商銀行營業收入317.4億元,同比增長22.53%;歸屬於股東的凈利潤69.74億元,同比增長1.8%。其中,非利息凈收入85.03億元,同比增長53.90%,主要是由於中間收入增長較快,市場利率波動導致交易性金融資產投資收益增加。
營收下滑的兩家股份制銀行中,民生銀行和渤海銀行營業收入分別為741.99億元和134.91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5.47%和14.63%;歸屬於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46.38億元和44.03億元,同比下降7.22%和17.62%。
具體來看,民生銀行的凈利息收入和中間收入均出現下滑。利息收入方面,該行上半年利息凈收入548.23億元,同比下降16.62%,主要是貸款及墊款利息收入和投資利息收入減少;非利息收入方面,由於代銷基金業務規模持續下降導致手續費及傭金收入減少,本行實現非利息凈收入193.76億元,同比下降12.02%。
渤海銀行收入下降是因為凈利息收入下降。上半年,渤海銀行利息凈收入113.51億元,同比下降16.19%;非利息凈收入21.39億元,同比下降5.3%。
華夏銀行營收增速不到1%。今年上半年,華夏銀行營業收入484.52億元,同比增長0.7%;歸屬於股東的凈利潤115.3億元,同比增長5.01%。
8家銀行凈息差收窄,凈息差整體承壓。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多家股份制銀行息差收窄。有銀行管理閉團御層在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中提到「當前凈息差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具體來看,除浙商銀行和浦發銀行外,其餘8家股份制銀行上半年凈息差均有所收窄。其中,民生銀行和渤海銀行凈息差同比下降37個基點,華夏、興業和光大分別同比下降28個基點、17個基點和14個基點。
中信銀行副行長王康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受政策利率持續下調、信貸需求低迷、存款成本相對剛性等因素影響,該行凈息差確實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招商銀行行長王良在業績說明會上也表示,多次降息、寬松貨幣政策、優質資產惡性競爭,導致資產端利率下降幅度比較大;再加上招行自身資產結構的變化,貸款定價水平也整體下降。
第二節
展望下一季度,光大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凈息差仍面臨進一步收窄的壓力。在此背景下,負債端需要輔以更多的調控措施來穩定凈息差。
受房地產和零售影響,三家股份制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
中信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浙商銀行實現不良率下降,分別為1.31%、1.56%、1.24%、1.73%、1.49%,較去年末分別下降0.08%、0.05%、0.01%、0.06%、0.04%。綜合撥備覆蓋率方面,雖然民生銀行不良貸款率下降,但撥備覆蓋率下降4.56個百分點至140.74%。
三家股份制銀行不良貸款率不升反降。招商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不良率分別為0.95%、1.15%、1.79%,較去年末分別上升0.04%、0.05%、0.02%。
導致上述三家股份制銀行不良率上升的主要因素是房地產市場風險上升和零售不良率上升。
華夏銀行董事長李民基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與上年末相比,該行上半年的不良貸款率略有上升。其中,個人貸款的興起主要集中在或遲信用卡業務領域。轎岩原因是受疫情持續反復影響,信用卡客戶階段性違約增多。
興業銀行財報顯示,該行不良資產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報告期內,信用卡業務受經濟下行、新冠肺炎疫情干擾等因素影響,部分持卡人收入水平受到沖擊,導致還款能力下降,信用卡逾期和不良業務增加;二是房地產市場持續下行,房地產公司因經營不善或誠信缺失導致違約增加。三是部分地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收入減少,支出增加,加劇了部分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融資平台債務違約和不良增加。
招商銀行行長王良說
出,該行的風險主要是兩大類:一類是房地產貸款,一類是信用卡消費貸款。其中,房地產貸款主要是受個別房地產企業出現信用違約。
招商銀行財報顯示,受房地產客戶風險上升及局部地區疫情對零售貸款業務的影響,該行新生成不良貸款307.02億元,同比增加74.60億元;不良貸款生成率1.13%,同比上升0.18個百分點。
不過,綜合撥備覆蓋率來看,招商銀行不良貸款率為股份行中最低,撥備覆蓋率最高,緩沖墊也較厚,風險抵禦能力強。
5. 管窺銀行半年報:誰的不良貸款率最高到哪裡存款最有保障
8月底,各大銀行半年報出爐。今年上半年,五大國有銀行和兩大股份制銀行中, 工商銀行 的扣非歸母凈利潤最高, 浦發銀行 的不良貸款率最高, 招商銀行 的不良貸款率最低、撥備覆蓋率最高、抗信用風險能力較好, 建設銀行 的資本充足率最高。而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我國所有 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達1.94%,是近兩年新高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提出,要求銀行採取多種方法補足資本,備足抵禦風險「彈葯」。
浦發不良貸款率最高,招行最低
綜合國內7家銀行半年報, 利潤比去年同期平均下滑近10個百分點 ,招商銀行下滑比率最小。 工商銀行的扣非歸母凈利潤最高 ,為148,164百萬元,也就是1481億元。
俗稱壞賬的不良貸款率,是指借款人的償還能力存在問題的貸款,反映商業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壞賬越少,銀行資產質量越好。7家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為1.54%。 不良貸款率中,浦發銀行最高,為1.92%;招商銀行最低,為1.14%。
銀行為了未來可能發生的不良貸款,會撥備資金。假設銀行貸款出去1000元,貸款撥備率為3%,撥備覆蓋率為100%,准備金為30元,當撥備覆蓋率為150%,准備金為45元。貸款撥備率和撥備覆蓋率越高,意味著應對風險的資金更多,銀行對抗信用風險的能力更強。7家銀行平均貸款撥備率為3.39%,平均撥備覆蓋率為232.19%。 貸款撥備率和撥備覆蓋率最高的是招商銀行, 分別為5.03%和440.81%,抗信用風險能力較好 。
資本充足率是銀行資本對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反映銀行抗風險能力,一定范圍內,資本充足率越高,存款人利益越有保障。7家銀行平均資本充足率為15.22%,比上年末輕微下滑。 資本充足率中,建設銀行最高,為16.62%;浦發銀行最低,為12.63%。
圖:我國金融機構總資產、總負債 源:銀保監會統計數據
商業銀行利潤同比下降 9.4%
截至二季度末,我國銀行金融機構總資產309.4萬億元,同比增長9.7%。總負債283.9萬億元,同比增長9.5%。負債增長小於資產增長,風險整體可控。 我國 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1萬億元,同比下降9.4%,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15.86個百分點 。
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銀行業凈利潤下降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持續向實體經濟讓利,前7個月已向實體經濟讓利8700多億元;二是不良處置和撥備計提力度加大,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處置不良貸款1.1萬億元,同比多處置1689億元。
圖: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不良貸款率 源:銀保監會統計數據
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新高
截止二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達2.73萬億元, 不良貸款率達1.94% ,是近兩年新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 預計今年全年銀行業將處置不良貸款3.4萬億元 ,比去年的2.3萬億元加大了力度,明年的處置力度會更大,因為很多貸款延期了,一些問題明年才會暴露出來。」
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目前的不良率水平,已接近原來設定的容忍限度。但是,考慮新冠疫情是世紀性災難,經濟完全恢復正常,仍需金融做出更大貢獻。近期的金融風險成本上升,既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 信用風險總體上完全可控 。
郭樹清表示,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之下,原本經營很好的企業銷售中斷、訂單壓縮,不良貸款的反彈是必然的。
郭樹清提出應對 不良貸款的對策 。 一是做實資產質量分類 ,督促銀行運用預期信用損失法評估貸款風險,真實反映企業經營變化。 二是備足抵禦風險「彈葯」 ,要求銀行採取多種方法補足資本,提前加大撥備提取,提高未來風險抵禦能力。 三是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 ,在充分揭示風險的前提下,研究分階段下調撥備覆蓋率的監管要求,釋放資源全部用於處置不良貸款。 四是嚴控增量風險 ,督促銀行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做好貸款「三查」,減少貸款損失。
「財政、金融、就業、產業各方面的政策要結合起來進行幫扶,多種手段把企業扶持起來,這樣我們的經濟大循環就會更正常、更容易一些。」郭樹清說。
銀保監會將堅定不移地履行開放承諾,在確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繼續穩步提升銀行業保險業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改進完善監管方式方法,增強開放條件下金融管理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
資料:各銀行2020年半年度報告、中國銀保監會統計數據、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網等
作者:南都全媒體 助理研究員何芸瑩 研究員管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