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保險資金美國股票市場

保險資金美國股票市場

發布時間:2022-07-01 05:36:18

❶ 美國保險資金運用概況

投資管理看,一方面保險機構應遵循「集中管理、統一配置、專業運作」的要求,實行保險資金的集約化、專業化管理;另一方面監管部門應緊跟市場發展變化,在落實償付能力監管的同時強化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意識。

概而言之,「兩新一重」孕育出的巨額投資需求將為大規模的保險資金提供投資契機,「兩新一重」項目所具有的絕對收益特徵,又正與保險資金運用的目標相符。且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治理是整個資金運用的核心,因此在控制資金運用風險的基礎上提高資金運用效率,方為保險資金支持「兩新一重」建設的應有之義。

❷ 保險公司資產如何投資股市

《辦法》規定,保險資金投資的股票,主要包括公開發行並上市交易的股票和上市公司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的股票,而對於投資創業板上市公司股票和以外幣認購及交易的股票將由中國保監會另行規定。

第一,投資於銀行活期存款、政府債券、中央銀行票據、政策性銀行債券和貨幣市場基金等資產的賬面余額,合計不低於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5%。

第二,投資於無擔保企業(公司)債券和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的賬面余額,合計不高於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20%。

第三,投資於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賬面余額,合計不高於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20%。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險資投資基金與股票的比例不得超過公司總資產的20%,而調整後將改為投資股票型基金與股票的比例合計不得超過20%。

第四,投資於未上市企業股權的賬面余額,不高於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5%;投資於未上市企業股權相關金融產品的賬面余額,不高於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4%,兩項合計不高於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5%。

第五,投資於不動產的賬面余額,不高於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10%;投資於不動產相關金融產品的賬面余額,不高於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3%,兩項合計不高於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10%。

第六,投資於基礎設施等債權投資計劃的賬面余額不高於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10%。

第七,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對其他企業實現控股的股權投資,累計投資成本不得超過其凈資產。

❸ 美國股票市場的美國股票市場的產生與發展

美國股票市場產生於18世紀末期。美國紐約的華爾街是世界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這里座落著許多馳名世界的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及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美國最早的股票市場就在這里產生。1768年4月5日在華爾街建立的紐約州商會,為股票市場的形成創造了條件。當時所有的商人都聚集在華爾街買賣股票,小麥、煙草以及其他商品,甚至奴隸。1789年至1790年為了彌補獨立戰爭的費用,國會授權發行8000萬美元的股票,由於當時還沒有集中交易的正式市場,這些股票都是在咖啡館和拍賣行進行的。
1792年5月17日,經營拍賣業務和其他行業的24名商人商定,每天聚集在一棵西印度常綠樹下從事交易,這就是美國最早的股票市場。當時第一美國銀行,北美洲銀行和紐約銀行等銀行也參與了股票的買賣活動。1793年,一家名為湯迪的咖啡館在華爾街落成,這個露天股票市場就移進咖啡館經營,這就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起源。1817年,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前身「紐約證券交易和管理處」正式成立,這是美國股票市場正式形成的標志。隨著美國交通運輸業、煤氣、電力工業的發展,這些產業的許多家公司都依靠發行股票等證券來籌集建設資金。t927年,國家銀行和9家水火保險公司以及紐約煤氣電燈公司都有股票在咖啡館進行交易。19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鐵路、公路股票,紡織業股票的交易活動也迅速增長。
隨著證券交易的發展,經營人員日漸增加,業務量也不斷擴大增多,咖啡館已不能適應需要。1863年,股票市場遷至華爾街上的布羅德大樓,同時將紐約證券交易和管理處更名為紐約證券交易所。這樣,在紐約就有一個正式經營場所的股票市場。 19世紀60年代以後,到20世紀30年代是美國股票市場迅速發展的階段。這一時期美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使金屬礦業、鐵路、紡織業等原有產業日益強大,並出現了石油、電力、汽車、機電等新興產業,股票市場等證券市場承擔了籌措這些產業所需巨額資金的任務。新的股份公司不斷出現,股票的發行量和流通量增長迅速,股票市場更加繁榮。1890年至1900年的10年問,紐約證券交易所平均每年賣出的股票達8400萬。此問,美國股票市場已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交易方法。
進入20世紀以後,美國的證券市場的地位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它開始由國內市場轉變為國際市場。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僅給歐洲經濟造成重大的創傷,而且使歐洲資本大量流向美國。戰後,紐約交易所就發展成為重要的國際資本市場,紐約也成為重要的國際金融市場。1921年,美國證券交易所在紐約成立。海外資本的流入,進一步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有價證券交易的規模也迅速擴大。1923年至1929年,美國工業增長了18%,有價證券發行量增加了1.5倍,股票價格提高了2倍。這期間。股票市場非常活躍,交易量大幅度上升。1924年底。紐約證券交易總額已達270億美元,到1929年8月,交易量又急劇上升到近900億美元。股票價格從1921年的66.24點,上漲到1929年9月的569.49點。
這一階段,美國的股票市場出現了幾個明顯的特點:
①投資銀行從銀行等金融機構中分離出來,專門負責股票的承銷買賣業務,形成了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的分業經營形態。
②股票交易的主要對象是工業股、鐵路股、公用事業股及外國公司股。
③美國股票市場已經由國內市場轉化為國際市場。20世紀以後,歐洲資金,尤其是英國資金大量流入,紛紛購買美國公司的股票及各種債券,使紐約證券交易所成為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
④股票市場已經形成了壟斷,由少數幾家大的私人投資銀行與國家金融機構共同控制股票市場的交易活動,使少數大資本家從股票溢價中大發橫財;
⑤美國股票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交易方法。 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使美國的股票市場受到嚴重的打擊,股票價格大跌,當年9至11月兩個月間就損失260億美元。10月24日的「黑色星期四」使股票市場空前的繁榮瞬間消失了。
美國市場崩潰以後,美國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研究,並在此基礎上相應制定了有關的法規,加強了對股票市場的管理和監督。政府及證券管理部門先後制定了1933年的證券法和1934年的證券交易法,使股票交易減少了投機欺詐等行為,股票市場逐漸地恢復了生機。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美國遠離歐亞戰場,在此期間大力發展生產,特別是軍火生產經濟在此期間發展較快。戰後,美國經濟則進入黃金發展時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歐洲及亞洲各國需要醫治戰爭的創傷,恢復和發展生產,大量從美國進口商品,從而促進了美國經濟的增長,股票市場也重新開始繁榮起來。1951年,紐約證券交易所登記的股票已達940億美元,1975年又增加到6840億美元,增長了6倍。
在這階段中,美國股票市場日趨健全完善。美國政府不斷修改和補充證券法和證券交易法,加強對市場的管理,使股票的發行、流通等交易行為日趨規范化、法律化,從而一個日趨完善的股票市場在美國形成。
美國股票市場近200年的歷史說明,證券市場的建立和發展,是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的。 未來的美國證券市場,會進一步朝全國一體化和國際化發展。
長期以來,美國證券市場,雖然以紐約為中心的證券交易體系一直在發展,但由於技術因素和其他因素影響,全國證券交易活動長期處於相互分離狀態,證券交易的地區特徵還十分明顯。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美國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1975年,美國通過了建立全國性證券系統的方法。並且。在證券交易機構大量運用以電腦為中心的新設備,使證券交易效率與容量都大大提高和增加。尤其是紐約證券交易所與西海岸的太平洋證券交易所的合並契約的完成,使美國東海岸與西海岸因此而有機地聯結為一體,為全國證券市場朝一體會合方向發展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隨著國際經濟的國際化,美國證券市場也日益國際化。1985年6月30日,紐約證券交易所把早晨10點到下午4點的營業時間改為早晨6點半到下午4點,以加強同歐洲證券市場的協作。因為倫敦和紐約之間的時差為5個小時,紐約交易所變更營業時間後,倫敦和紐約兩地交易重復時間增加到1小時,這對歐洲投資者很有利。1986年6月,紐約證券交易所與倫敦證券交易所創立了共同調查委員會,以加強國際合作。

❹ 保險市場和證券市場的關系

保險業與證券業市場關系的比較分析 商業保險基金:重要的證券機構投資者
商業保險業因其競爭性、投資經營的靈活性而成為當今世界上一種積累大量資本的金融中介機構,也是資本市場上的重要機構投資者。對此,中國本身並沒有現實老道的經驗教訓,只能很好地仔細研究西方與新興市場國家的情況,從中得出有益的啟示。(千金難買牛回頭 我不需再猶豫)

商業保險機構必將是今後我國證券市場的重要機構投資者,是資本市場的一股支撐力量,資本市場也將成為保險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力量源泉。

一、發展迅速的中國保險業與資本積累

中國保險業在90年代以迅猛的勢頭發展,保費收入年均增長25%;據估計 2000 年的年度保費收入將達2400億元。我國到1996年保費率為1.26%, 而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在10%以上,新興市場國家的韓國為11.61%,南非高達13%,巴西近5%,智利近3.5%。這說明中國的保險業還僅是剛剛開始,預示著保險業將集中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本。盈利性的保險業和社會性養老保險已成為當今世界資本積累的重要渠道,在1990年,人壽保險公司與養老基金的總資產佔GDP的份額,英國為97% , 美國為 75%,新加坡為78%,馬來西亞為48%,智利為30%,韓國為48%(世界銀行,1995年)。(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二、發達國家的商業保險機構是證券市場上的重要機構投資者

1、美國的保險業與證券市場關系日益緊密, 不僅保險公司的大部分准備金投資於證券市場,而且保險公司本身也在發生兼有保險與投資功能的金融商品

1990年美國人壽險公司資產運用最大一項是證券投資,佔到54%, 其中債券投資占資產的49.8%,優先股股票佔0.7%,普通股股票佔3%; 其次是用於抵押貸款的資產,佔18.9%;用於現金、短期和其它貨幣形式的資產僅佔5.2%; 該年投資凈收入占其總收入的25.96%。為了保證人壽險公司在證券市場上投資的安全,美國對保險公司實施的一般會計原則也有限制性規定:一是保險公司對股票和較低投資級別的垃圾債券的投資要投入較少資金,因為這些資產的風險較大,市價的下降將減少人壽險公司的盈餘,甚至危及投保人的利益;二是不鼓勵人壽險公司的管理人員通過在債券市場上的過於復雜交易(如掉期)來獲取利益,即限止對衍生市場的參與。

1991年底,美國財產險公司近6000億美元資產,在其投資資產中,聯邦政府及機構債券佔22%,地方政府債券佔36%,公司債券佔18.4%,股票佔19.7%,抵押貸款佔1.4%,也就是,投資的97.2%是用於證券市場,其中債券佔77.2%,不到1/4 為股票。除此之外,美國人壽險公司的一部分保險單還直接構成證券商品系列,兼有保險和投資的功能,這主要包括通用人壽險、通用可變壽險、年金以及擔保投資合約。

2、隨著日本金融自由化的進展,日本保險公司與資本市場的關系也日益緊密

在銀行和證券公司連續開發高利新型金融產品的競爭壓力下,保險公司不斷突破原有的傳統限制,朝著「綜合金融機構」方向發展;人壽險公司獲准可直接貸款給投機企業,在從政策上引導保險經營體制改革的同時,也意味著政府進一步放寬了保險公司對證券市場參與的政策規定,從而也使日本保險業與證券化的關系從80 年代末開始日趨相互依賴。

三、中國保險業與證券市場的關系分析

中國的保險機構主要以現金和存入銀行作為保險准備金的主要運用方式,這一比例佔到近50%,高於美國10多倍, 因而保險公司實際上成為銀行信貸資金來源的一個間接提供者:投資支出僅佔1/5多一點,遠低於美國80%的水平。這至少反映出以下幾個值得注意的方面:

1、法律上的限定。

1995年10月生效的《保險法》明確規定,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必須穩健,資金運用僅限於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並且不得用於設立證券經營機構,不得用於向企業投資,對於保險公司運用的資金及各種項目資金占其資金總額的具體比例,均由金融監管部門統一規定,保險公司對此沒有自主權。

2、銀行信貸間接融資和計劃管理模式使然。

只要信貸計劃和利率管制制度還存在,社會資金融通就必然是以政府控制的銀行信貸間接融資為主導,經濟活動的資本供給主要通過銀行進行,相應地,社會閑置資金也就盡可能地向銀行集中,其中就包括保險公司收取集聚的大量保險准備金;否則,計劃管理的框架就是不完全和低效的。但保險准備金與銀行信貸資金畢竟不同,負債性質也各異,對保險業的要求應更嚴格一些。我國的傳統保險業正是在這種政策和現實基礎上運行的。

3、在證券市場機制不健全、規模較小、投機性較強、 投資參與者素質不高的環境中,也不適宜保險公司過多地參與證券市場。

比如法律允許進入的國債和金融債券市場的品種單一、市場分割性、流動性低的現狀就不利於保險公司大量方便地進出和持有。要知道,美國、日本的保險業之所以能夠以債券投資為資金的主要運用渠道,那是因為其債券種類達幾百種、上千種,市場派生產品豐富、交易市場機制健全,至少投機性沒有我國目前這樣大,豐富的品種結構和高度流動性市場基礎使得保險公司可以充分地運用組合投資方法、技巧來安排資金運用,在保持應有流動性的同時,獲得能夠支撐其業務開展之需的收益。

可以說,目前中國的保險公司與證券市場的相關性微弱,尚談不上成為影響證券市場的一類機構投資者,證券市場也沒有成為保險經營機構的一個利潤來源,尚未對保險業的發展起到應有的積極推動作用。然而這種狀況只能說是一時的,不可能是一種較長期現象,因為兩個市場正處於快速發展過程中,兩者的關系必然隨著各處的發展和整個國民經濟市場化的進展而呈現頻繁變動的狀態,相關性將日益增強,也必然趨於成熟市場經濟國家所展示的一般規律性模式。

四、如何看待我國今後保險業與證券市場的關系

1、資本增值是商業保險經營的核心動力機制, 是決定某一個保險公司競爭力大小的關鍵因素。

從微觀角度講,一個保險公司的競爭能力和生命力首先取決於其償付能力,而償付能力的大小又取決於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利潤水平,如果保險公司不盈利或是長期虧損的,就不會有較高的償付能力,進而會被市場淘汰掉,也就根本談不上商業保險機構之說,因為盈利性是商業保險區別於社會性保障並維持其生存與發展的最根本因素。現代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利潤賺取已不再完全取決於其直接承保業務本身,更多的是保險公司的投資能力和投資收益水平,而與保險資產運用要求最適應的就是證券市場投資,因為證券市場的組合投資,不僅流動性大,風險比起西方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私有銀行存款來也小,收益自然也高於銀行存單。所以,保險機構參與證券市場也是中國今後的大勢所趨。這不僅是保險業本身發展之需,也是優化證券市場投資者結構、降低投機性,促進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需要,無論是對保險市場,還是對證券市場,其意義都是積極的。

從宏觀的角度看,保險公司作為承保災害事故危險的一類企業,對於不管是產生於主觀因素還是客觀原因的危險只能起到一種分散作用,即將這些危險從由一個人或少數人承擔分散給更大范圍的社會成員承擔,以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保持經濟與社會的穩定,而對於這些危險,僅靠商業保險是無論如何也消滅不了、迴避不了的,因為危險對於人類而言在某種程度上是客觀存在的,比如人的生老病死、大自然的災害事故是必然的。然而即使這種危險的分散機制,其健全有效與否,也取決於保險公司這個中介組織的整合與分散處理能力,而這種能力也必須要有超出保險業本身的第三方力量予以協助,即通過保險經營中介的投資,將保險業與保險市場以外的市場力量結合起來,用來自其它市場的力量(即收益)來強化保險經營中介整合處理分散危險的能力,否則,不論保險業本身的結構如何,沒有投資將其它市場與社會的力量引入,保險業的危險分散機制也是微弱的,也就是,從宏觀角度而言的保險經營也需要依賴投資。

所謂投資,也就是一個不斷追求資本增值的過程,所以說,資本增值是保險業的一個核心動力機制,從而就需要中國保險界樹立這樣的意識,即以追求資本增值為核心,不應再片面追求保費收入增長的粗放型經營。

資本增值型的經營也就意味著保險業將來要廣泛介入證券市場,這對於中國的證券界而言,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需要下大力氣研究的課題,也就是,證券業為自身的發展也需要研究保險市場。如此這般,兩者相關性必然趨於增強,但這首先需要大力發展中國證券市場,不斷改善其運行的基礎機制,至少使其成為一個適合於保險經營機構參與的市場。

2、基於現行的法律法規條件, 首先應當是發展健全中國債券市場尤其是國債和金融債券市場的運作機制。

要使中國保險公司成為在證券市場上起積極作用的機構投資者,並使後者成為前者的主要利潤來源,也只能從中國現實情況出發一步一步地走,況且現行法律界定了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僅限於國債和金融債券。所以,一是應當在豐富國債種類的同時,繼續堅持國債發行機制的市場化,即根據實際情況增加國債品種,使投資者有充分的選擇餘地,也使類似於保險公司這樣的組合投資者有可選擇的工具作為其資產組合之用,尤其是應當針對保險公司這一類投資者發行10年期以上的定期付息的長期附息債券,真正使其獲取資產組合收益;二是不應再向保險公司分配那種低利率且不流通的國債;三是在增加可流通國債發行量的同時,開辟以場外交易為主、場內交易為輔的國債市場組織格局,以增加二級市場的存量資產工具,並適應包括保險公司在內的機構投資者大額交易的需求;四是研究開發有序且有強力的債券派生產品,以滿足機構投資者組合投資的保值增值之需;五是就中國現階段大量發行的金融債券而言,必須轉為市場化發行,並允許進入二級市場交易,形成一、二級市場相互的銜接的統一市場,才能成為機構投資者有所偏好的投資領域。也只有將這些措施落實到實處,才能做到在增加保險公司債券投資量的同時,降低銀行存款的所佔份額,政策的目標應當使銀行存款份額降到30%以下, 債券投資佔到近 50%, 才能形成支持保險業發展的良性的且具有較強投能力的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結構。

3、最根本的還是在加快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健全過程中, 逐步取消信貸計劃的管理方式,減弱這種指導思想的影響,並逐步放鬆利率管理。

因為只有信貸計劃減弱了,才能解除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主要集中於銀行存款的制約條件;也只有信貸計劃的減弱,才能有伴之而來的利率市場化,而利率市場化恰恰是證券資本市場得以真正發展、機製得以真正健全的前提條件,才能使保險公司大量進入證券市場投資,證券市場也才能得以對保險業起到應有的作用。並且市場化的利率機制本身也有利於保險公司特別是人壽險公司合理正確預定利率、管好各自的資產運作,才能增強以支持及時、足額理賠和給付為目標的投資能力。

4、當股票市場的機制日趨健全完美、投機限定在適當領域, 至少是有關股票市場的法律法規真正健全並能起到作用之時,應當放開對保險公司參與股票市場投資的限制。

股市作為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機構投資者的一個重要投資領域,當然必須在法規政策上做到確保保險公司是以中長期投資為主,而非以短線投機炒作為主。這也是將來的必然之勢。否則,長期對保險公司資金運用設置太多、太死的限制,來自盈利和競爭的壓力,會迫使他們進行私下的不規范投資,但這種行為所導致的消極影響恐怕比放鬆限制還要大得多。

除此之外,還應放鬆對保險公司參與不動產投資和抵押貸款的約束。

5、保險公司在培養營銷隊伍和發展代理人、經紀人隊伍的同時, 還應當更加註意對高素質專業投資隊伍的培養。

有一批懂證券市場特別是證券市場組合投資理論與實務操作以及熟悉不動產投資和抵押貸款業務的專業人員,不僅是保險公司參與證券市場與其它投資的關系,也是從法律上放鬆保險公司資金運用限制的前提條件,更是保險公司實施以資本增值為核心機制、確保自身處於長期競爭優勢以維持長遠發展的首要因素,而目前中國的保險業在這方面做得還很不夠,甚至近乎是個空白,所以,這方面人才的培養和隊伍的建立是急需努力的方向。

財政部國債司袁東

上海證券報》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五日

❺ 美國保險股的估值標准

股票並不存在統一的估值標准,更沒有所謂正確的估值標准,。中國股市做回價值投資的不多答,多是投機行為,特別是做短線的,所以股票沒有估值標准,只要有資金進場推動股價,不管什麼垃圾公司的股票價格都能發飆,所以我們小散就不要管那麼多,盡管去找那些有強庄的股票去做。學習資料可以去看看:唐能通著的《短線是銀》,黑馬王子著的《量柱擒漲停》等對初入市者有很大的幫助。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❻ 全球最大的保險業巨頭美國國際保險公司AIG現在的股價值多少RMB

美國國際集團(AIG),該集團是美國享負盛名的國際保險及金融機構,亦為美國最大的工商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的成員於全球一百三十個國家及地區經營產物險、意外險、水險、人壽保險、金融服務保險,以及一系列金融服務。2.AIG1919年由史帶先生創立於上海,總資財2004年底已達到7987億美元,業務遍布全球130多個國家與地區,AIG在2005《福布斯》全球最大2000家企業中名列第三,2005〈財富〉美國公司排名第九。3.美國國際集團(AIG)是美國最大的工商保險公司,是世界市值第三大的金融機構,僅次於花旗集團和美國銀行。截至2000年底,美國國際集團總資產達三千零三十億美元,全球職員人數達四萬人。美國國際在紐約股票市場上市,是道指成分股之一,其後分別在倫敦、巴黎、瑞士與東京的股票市場上市。2004年公司凈利潤達111億美元。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❼ 美國股票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各佔多大的比例

從國外市場來看,證券市場的潮流應該是機構佔主導。美國、英國等是保險資金、共同基專金和養屬老基金等穩定持有股市絕大部分股份;日本等則是法人機構相互持股,也是機構占據主導地位。而且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有增無減。美國機構投資者佔美國總股本的比重由1950年的7.2%上升到2001年三季度末的46.7%-。其中,養老基金由0.8%上升到19.8%,共同基金由2%上升到17.9%,保險公司由3.3%上升到7.3%。

❽ 試述保險投資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保險資金投資對於我國的資本市場和保險行業都有重要意義,一方面保險資金投資可以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保險資金投資能夠促進我國保險業的長期發展。但是由於保險資金的特殊性質,因此在保險資金進行投資時要在考慮資金的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基礎上,提高投資收益率,這可以通過設立證券投資保險基金,進行專業化投資的方式來滿足。
關鍵詞:保險資金;投資;意義;風險防範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保險意識越來越強,保險公司推出的保險品種也越來越多樣化,保費收入連年遞增。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這幾年保險業的經營利潤越來越低,特別是近年來在全球發生的巨大的自然災害和恐怖襲擊對世界保險業的利潤是一大重創,這使得投資的重要性在保險業中愈顯重要,因為投資不僅是保險業繼續正常運轉的基礎,而且是保險業一個必不可少的利潤增長點,因而如何很好地運用這些資金是我國保險公司面臨的一個課題。

一、 保險資金投資的意義

一般而言,在成熟的資本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的是機構投資者,而不是個人投資者。從國際發展趨勢看,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養老基金、保險基金、投資基金為代表的各類外部機構投資者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比重迅速增大,如美國保險公司的證券化資產已超過80%。因此保險公司已成為發達證券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保險資金是證券市場的重要資金來源,是促進證券市場穩定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保險資金投資對保險公司及資本市場均具有重大意義。
首先,保險資金投資可以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1)保險資金投資增加了資本市場的資金來源。保險資金是發達資本市場的重要資金來源,相比於財險公司而言,壽險公司因為其經營業務的長期性和穩定性的特點,更是為資本市場提供了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例如,在資本市場最為發達的美國,保險公司是美國證券市場的最重要的持有人。保險資金入市可以刺激並滿足資本市場主體的投資需求,改善資本市場結構,提高資本的流動性,刺激資本市場主體的成熟和經濟效益的提高,促進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協調發展。(2)保險資金投資的安全性要求拓展了資本市場的金融工具。保險資金運用要求符合安全性、盈利性、流動性等原則,其中盈利性是目標,安全性、流動性是基礎,因為保險資金擔負著隨時補償災害損失和給付保險金的任務,因此保險公司必須採取適當措施應付風險,所以保險公司在保險資金的投資過程中對股票指數期貨、期權等避險工具的需求非常強烈,而這些需求是穩定資本市場的重要因素。而且機構投資者佔主體的市場是崇尚長期投資、戰略投資的市場,因此,保險資金投資能夠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其次,保險資金投資能夠促進我國保險業的長期發展。(1)保險資金投資增強了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償付能力充足是對保險公司的最基本要求。隨著我國保險公司的增加,特別是外資保險公司的進入,保險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保費的降低,經營成本大幅度上升,使承保利潤明顯下降。我國當前的保險資金多為長期資金,特別是人壽保險資金,有的長達三四十年,在如此長的時間內,如果把這筆資金大部分存放於銀行,通過銀行利息保值、增值,就可能使保險業務入不敷出,如由於我國近十幾年來利率持續下降,使很多公司的原有業務出現虧損,因此如何很好地利用保險資金以增強企業的償付能力是保險公司面臨的問題。保監會資金運用監管部統計,2005年全年保險資金直接投資股票市場的平均收益率高於6%,單家保險公司直接投資股票的最好成績高達20%。目前,我國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相比較於國際保險業還是很低的,因此,保險資金入市,有利於保險公司拓展新業務,提高投資收益,增強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2)保險資金投資增強了保險公司的風險控制能力。保險資金是一種特種資金,專門用於應付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可能對生產、生活造成的不利後果,因此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是對被保險人的負債,而不是保險公司的實際收益。由於保險責任是連續的、不確定的,隨時可能承擔各種保險業務的未到期責任,所以保險公司在資金運用時,要全面實行資產負債管理,將保險資產進行合理投資,使資產與負債想匹配,增強保險公司抵禦風險的能力。此外,保險投資收益為公司降低保費提供了可能性,而保費的降低有助於提高保險的深度,激發市場的潛在需求,增加保費收入,改善保險業的經營環境,增強保險公司競爭力,使保險行業進入一個良性發展的狀態。
2004年底,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正式發布了《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允許保險機構投資者在嚴格監管的條件下直接投資股票市場。據保監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12月底,保險資金投資證券的投資基金總額達1 099.2億元,比2004年同期增加63.3%。保險資金投資在使保險公司的資金運作空間擴大的同時,也使各保險公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因此如何防範投資風險是保險業面臨的另一重大課題。

二、 我國保險資金投資的風險防範

任何一項高收益的投資總是與高風險相聯結的,目前我國資本市場還不是很發達,市場規范化程度不高,因此其潛在風險更不能低估。對於剛剛可以入市的保險公司來說,盡管新政策帶來了新的機遇,但同時也加大了潛在風險。筆者以為保險公司在進行投資時要考慮以下問題以進行風險防範。
1. 合理安排投資期限,加強資金的流動性。任何資金在投資時,都要遵循收益性、流動性及安全性原則,但是保險資金在投資時對資金的流動性要予以特別的關注,這與保險資金的性質有關。
保險企業的資金與其他行業的資金一樣來源於兩個方面,即投資者投入的資本及企業的負債,企業的股本是不可贖回的,故可以進行長期投資。但是企業的負債則不然,除了應根據其償還期的長短進行不同的投資外,作為負債的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的賠付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如果保險公司的自有資金不能滿足上述賠付需要時,則必須以其他方式籌集資金,因此而承擔的損失,就是流動性風險,這種風險或者表現為以較高的成本借入資金或者表現為將投資提前回收而發生的損失。在這種情況下,保險公司除了承擔損失外,嚴重的還會影響到保險公司的聲譽。因此保險公司在對外進行投資時應對企業資金來源的風險結構進行重點分析研究,合理安排投資期限,使公司的資產與負債相匹配,確保資金的流動性。

❾ 畢業論文-保險資產證券化

論保險投資資產證券化
【原文出處】保險研究·論壇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號】200407
【分 類 號】F104
【分 類 名】統計與精算
【復印期號】200405
【作 者】安洪軍/畢姝晨
【作者簡介】安洪軍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畢姝晨 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計財部,上海 200120
【內容提要】過低的保險投資資產證券化程度,既不利於提高保險資金的流動性和收益性,也不利於加強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之間的有效聯系。本文先對我國保險投資資產證券化程度進行了現實考察,然後從四個方面分析了保險投資資產證券化程度過低的風險,最後提出改變這種狀況的相應建議。
【摘 要 題】精算
【關 鍵 詞】保險投資/資產證券化/資產負債管理
【責任編輯】代金
【參考文獻】
1 胡文富.我國保險業做大做強的策略[J].保險研究,2003,(10).
2 吳定富.保險資金運用與債券市場發展——在「債券市場發展:機遇與挑戰」國際論壇上的講話[R].2003-12-12.
3 江生忠.中國保險產業組織優化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101.
4 馬克·J·洛.強管理者·弱所有者——美國公司財務的政治根源[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9.128.

一、我國保險資產證券化程度的現狀考察
首先,我國保險資產證券化總體程度低。這里我們所說的保險投資資產證券化僅指保險公司持有的證券化資產情況,由於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和比例的限制,我國保險公司所持有的證券化資產主要包括國債和證券投資基金、企業債券和金融債等主要投資形式。從國際發展的趨勢看,20世紀80年代後期,保險資金運用的資產證券化趨勢不斷加強,美國保險公司證券化資產已超過80%[1]。
而我國最近5年證券化資產占保險公司資產總額的比例平均僅為38.84%(見表1(表略))。顯然,過低的保險資產證券化程度大大降低了保險資金的收益性和流動性。
其次,保險公司證券化資產結構配比不合理。在保險公司證券化的資產中,投資於風險性資產(非國債投資)的比例過低,主要以收益率低的國債投資為主。根據表1數據顯示,我國保險公司持有包括證券投資基金在內的非政府債券資產占整個資產總額的比例過低,最近5年非國債投資額占保險資產總額的比例平均為17.70%。單就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比例而言,平均只有3.85%左右。與此同時,我國1999年~2003年投資於安全性很高的國債的資產占投資總額的比例平均高達55.4%,在投資管制最嚴格的1999年,這一比例達到76.1%。
第三,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之間存在著不協同因素。目前,資本市場體系本身無法滿足不同類型企業的多層次需求,尤其是滿足保險市場的資產證券化需求能力低,造成保險資產證券化途徑限制。如:保險公司可以購買企業債券比例雖然在不斷提高,但是公司債券和金融債券每年發行只有幾百億元,與保險公司每年資產增加額相比,許多保險公司處於「吃不飽」的狀態。也就是說,現行市場投資工具與保險資金運用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的項目在法律上沒有障礙,基本上同發達國家一樣,各種項目均可投資,但由於我國市場發育還不成熟,難以兼顧和保障保險資金運用的穩健性、安全性和收益性三原則,難以找到保險公司資產與負債相匹配的投資工具。其後果是,雖然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的限制一直是呈放鬆的趨勢,但是銀行存款占保險資產總額的比重卻沒有下降的趨勢。在保險公司可以運用的資金中,50%以上是以銀行存款的形式存在的。截止2003年10月末,銀行存款已經接近於保險公司資產總額的一半(見表2(表略))。這意味著保險業從居民儲蓄中分流出來的資金一半以上又重新迴流到銀行,需要通過銀行進行「二次交易」後再融資出去,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也增加了銀行風險[2]。
最後,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水平不高,資產證券化收益率較低。近幾年保險資金以年增長率30%的幅度保持持續增長,而年收入率卻不甚理想。如2001年全國保險資金平均收益率為4.3%,而2002年僅為3.4%,2003年上半年中國人壽透露,其半年收益率為1.86%,特別是隨著占最大比例的銀行協議存款利率的走低,保險公司不能通過投資增加利潤,保險資金的收益率面臨較大挑戰。
二、我國保險投資資產證券化程度過低的風險分析
首先,我國保險業已經進入了保險投資彌補承保利潤虧損的階段,保險公司的損益隨保險投資的波動而波動。從近幾年保險業發展趨勢來看,業務競爭日趨激烈,承保業務范圍越來越寬,承保責任不斷擴大,保險費率常常被壓至成本線以下,其直接後果必然帶來保險公司承保業務盈利甚少,甚至虧損,所以保險公司的利潤主要是由投資利潤決定的。從1999年起,我國主要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連續四年超出利潤總額(見表3(表略)),說明我國保險業事實上已經提前進入了保險投資彌補承保利潤虧損的階段,投資收益業已成為各保險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除個別保險公司和個別年份外,國內主要保險公司對投資依賴程度均超過了100%。在此背景下,如果不及時消除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和比例對保險資金流出保險業追逐利潤的限制,則生產者剩餘和消費者剩餘都難以擴大。
其次,由於資金運用能力和資金運用環境的限制,目前我國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聯系度較低,保險業的資產利潤率(利潤總額比上資產總額)明顯較低。從表4(表略)可見,目前我國主要保險公司的資產利潤率平均在1.45%左右,並呈現出進一步下降的趨勢(已經從2000年的1.67%下降為2002年的1.45%),而法國安聯、日本生命、美國國際集團等保險公司的資產利潤率均在10%以上[3]。
再次,在放鬆保險管制過程中,由於缺乏對保險管制放鬆的范圍和次序上的把握,我國費率市場化的步伐明顯要快於投資管制放鬆過度,其後果是,在投資收益尚不能以更大比例彌補承保利潤下降缺口的條件下,保險公司面臨較大的利潤實現壓力。從財產保險市場看,2003年年初,監管層進一步以車險費率為代表放鬆控制後,保險公司仍然堅持以爭搶市場份額為導向,費率水平已經出現進一步向下調整的趨勢。可見,我國保險市場日趨激烈的價格競爭迫使保險價格水平進一步下降,導致某些險種的保費低於保險成本,導致整個保險業只有較低的回報。因此,保險業的資本比率(資本與資產比率)在下降,保險公司所面臨的經營風險在加大。
第四,在政府強化償付能力監管的背景下,保險公司將面臨著較大的資本金缺口,伴隨著保險費率水平和保險公司贏利能力進一步下降的趨勢,使得保險公司目前很難獲得充足的利潤來支持資本化,保險公司的融資成本事實在加大。可以說,資本金嚴重不足是困擾我國保險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根據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招股書中公開披露的信息,其上市集資的目的就是解決資本金不足所形成的償付能力缺口。按照監管要求,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償付能力應該為59.43億元,而上市前的實際償付能力僅為28.02億元,償付缺口達到31億元。實際上,我國計劃在海內外上市的保險公司大都是為了解決償付能力嚴重不足的問題。
綜上所述,我國保險投資資產證券化程度過低的風險日益顯現,直接影響到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和經營的穩定性,關繫到保險業的健康發展。同時,狹窄的資金運用渠道限制了保險功能特別是資金融通功能的發揮,削弱了保險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資金支持的作用。保險公司資產與負債嚴重不匹配,包括資產與負債的期限不匹配,預期資金運用收益率與保單預定利率不匹配等,不僅不利於化解壽險利差損等已有風險,還可能產生新的經營風險。
三、提高我國保險資產證券化程度的對策建議
第一,從發展債券市場來尋求提高保險資產證券化程度的突破點。在許多保險業發達國家都出現了保險公司大量持有各種債券的趨勢,而股票在資產中所佔的份額並不高,這種現象背後的機理是債券的收益性、流動性和風險性的組合比較適合保險資金運用的要求。「即使法律不限制人壽保險公司的投資,它們也經常更偏向於債務投資而不是資本投資。當保險公司的付款義務經過保險統計的計算被確定後,保險公司會更傾向於用投資回報來履行它們的義務。債務與資本相比能更好地履行它們的義務。保險公司的利潤將會來源於它們類似債務的義務和它們的債務投資之間的利差。」[4]。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我國債券市場品種發育很不平衡,公司債券市場品種和規模都不夠發達,而市政債券及其他類債券到現在還是空白,無法滿足保險公司的投資需求。因此,提高保險投資資產證券化程度必須從債券發展中尋求突破,盡管這種突破似乎超出了放鬆保險投資限制自身的界限。
第二,穩步推動保險資金直接進入股票市場。從國際發展的趨勢看,發達國家的股票市場投資比例占市場的份額相當可觀,美國佔20%,日本佔34%,英國佔60%。從投資回報水平看,僅美國過去20年的平均收益就達到10.2%[5],這表明股票市場為保險公司帶來了較高的回報。目前,我國保險公司還不能直接投資於股票市場,只能通過證券投資基金間接入市,受基金規模等限制,我國保險資金進入股市的比例較低。我國股票市場無論市場收益率,還是發展潛力都要比發達國家前景廣闊,而缺少了保險公司這一重要的理性投資者,股票市場的發展必然會受到嚴重影響。所以,支持保險資金以適當的比例直接投資股票市場,使之成為股票市場的一支主導力量,必將促進保險業的穩步發展。
第三,保險公司要適度進行長期戰略性投資。保險公司作為機構投資者,一是應當戰略性投資於那些有穩定經營歷史、財務穩健、經營前景廣闊、經營收益好的上市公司;二是應更注重未來5到10年和更長期限的投資收益,積極參與那些風險小、期限長、收益高的重大基礎設施、支柱產業等定向融資項目;三是應當充分利用香港活躍的銀團貸款市場等離岸金融市場,積極尋找其他海內外中長期投資項目。
第四,保險公司要加快推進產品創新。保險公司的新產品開發在保證保險產品滿足客戶保障需要的基礎上,在產品設計和定價等方面可以以自身的投資能力適度的與資本市場相互關聯。
第五,應加快提高資產負債管理水平。提高保險投資資產證券化程度,既是提高證券投資比例過程,也是保險公司優化資產負債管理的過程。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管理必須因產壽險不同而不同,產險業投資的資產要求的流動性優於壽險,而壽險的投資資產的盈利性和安全性要優於產險業。例如,根據目前國內壽險產品業務的來源不同,壽險資金的性質可以分為三類,分別對應著傳統產品、傳統分紅產品、投資連結產品等不同類型的產品。傳統產品由壽險公司自己承擔資金風險,享受盈餘。這類產品應投資於風險小的資產,比如國債、信用高的中小企業債、金融債等。而其他兩類的產品性質又決定其資金可以採取更靈活的方式運用。所以,保險公司要按資產負債合理匹配及風險控制原則,按照不同的資產和負債在數額、期限、性質、成本、收益等方面的對稱匹配關系,制定投資的工具和范圍,以及相應的投資比例,以最佳的合理投資組合獲得較高的收益。
第六,擴大可運用資產總量,盤活存量不良資產。由於經營的歷史原因,目前我國主要大的保險公司都存在大量的不良資產。這些資產的存在不僅影響保險公司整體資產質量和可運用資產總量,也制約了保險市場的發展。目前,可以適當借鑒我國國有銀行化解不良資產的做法,或成立單獨的管理機構撥離這部分資產,或者採取合理的價格以不良資產證券化形式出售,在資本市場融通資金的同時在資本市場進行投資。

❿ 對保險資金進入股市的看法

國務院近日決定,在境內證券市場實施國有股轉持,即股權分置改革新老劃斷後,凡在境內證券市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含國有股的股份有限公司,除國務院另有規定的,均須按首次公開發行時實際發行股份數量的10%,將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國有股轉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持有,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對轉持股份承繼原國有股東的禁售期義務。轉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持有的股份,在承繼原國有股東禁售期的基礎上延長3年禁售期,這將有利於增強投資者信心,有利於我國證券市場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在國資委與全國社保基金長達五六年的拉鋸戰中,社保基金贏了--國資委一直主張減持現金給社保,而社保堅持股權直接劃撥,現在的辦法是股權直接劃撥。部分國有股權轉撥社保基金是好事,國企以股權的方式讓社保基金成為股東直接造福全體民眾。同時,社保基金作為長期投資者,可以抑制壟斷央企無視投資者利益的痼疾。

國有股轉撥可以營造中期利好預期,首先可以穩定大非預期。在全流通環境下,大小非減持是市場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小非減持是鐵板釘釘,惟一能夠起到維穩作用的,就是大非。事實上,大非確實比小非減持少得多。現在,部分國有大非被加上一道鎖,轉由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持有,禁售期延長3年,市場對大盤股的預期將進一步升溫。

無論是從體量而言,還是從未來社會中國穩定發展而言,社保基金都是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截至2007年底,全國社保基金資產總額為4396.94億元;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總資產5625億元,基金權益5132億元,到去年底,社保基金手中持有股票的比例約占其總資產的16%,今後持股量將逐步上升。據財政部的數據,此次劃轉10%國有股,截至2009年3月26日,股權分置改革新老劃斷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含國有股公司共131家,涉及國有股東826家,應轉持股份約83.94億股,發行市值約639.33億元,社保持股將永遠是中國股市的第一航母。惟一有競爭力的是國資委擬議中的投資公司,但它也不可能將國有股全部納入。

不僅如此,社保基金還在參與股權投資市場的運作,全國社保基金承諾對弘毅和鼎暉兩只股權基金各投資20億元,並獲得國務院批准;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參與對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通過一級市場溢價與二級市場贏利,政府希望社保基金可以逐漸彌補巨大的資金黑洞。

社保基金是中國准平準基金中的重要力量。股市過冷或者過熱,社保基金都會應命行事,如2008年上半年社保基金及時逃頂;而2008年底又開始高調介入股市;目前又處於保守投資狀態。可見資本市場的局部性泡沫已經引發擔憂,或者說判斷市場穩定不需要在高調行事。社保基金常常成為市場操作的風向標,從好的方面來說,是社保基金秉持長期、穩定與價值投資的理念;從壞的方面說,未必不可以理解為社保基金缺乏市場屬性。

應該警惕的是,社保基金是雙面機構,作為投資者要維持投資收益,作為大股東享有特殊身份和特殊收益,又有盤剝中小投資者的一面。相比其他投資者,社保基金擁有巨大贏利空間。其他機構投資者在每財政年度要按照所得稅、增值稅等稅項足額上繳稅收,風險投資公司的所得稅率從33%降至25%,除了國債以外,其他債券都要徵收利息稅。只有社保基金,不管刮風下雨,不管通脹通縮,都能享受零稅率。也就是說,其他機構投資者要擁有收益超過10%以上的能力,才能戰勝社保基金。給社保基金套上金鍾罩,原因可能是不想讓社保基金遭受損失,讓社保基金以一二級市場大鱷的身份參與市場博弈,有關方面應該出台更公平的政策。否則,市場底部會冒出絲絲涼氣。

在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之前,市場最大的呼聲是減少大小限的數量,減少一二級市場落差,但證監會對新股發行機制改革沒有涉及要害,如今股權劃撥坐實了新股發行不可能出現根本性改革的預期。此舉為大盤股發行掃清最後一道障礙,大盤股將成為資金的匯聚地,將成為社會資金和寬松貨幣的消化池。從長期來看,中國社保巨大的資金漏洞會通過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得到彌補。

從中短期來看,社保得到部分國有股權是利好,起碼可以維持大盤股的穩定,但長期未必,必須視制度的公平而定。如果制度不公平,社保同樣會蛻變為盤剝中小投資者的特權階層。

閱讀全文

與保險資金美國股票市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融資增加 瀏覽:220
中金嶺南股票值得投資嗎 瀏覽:504
中期期貨研究報告 瀏覽:315
東阿阿膠股票最新價格查詢 瀏覽:283
北上資金數據東方財富 瀏覽:42
企業外匯風險對沖 瀏覽:1000
人民幣通脹貴金屬 瀏覽:96
007346基金價格 瀏覽:87
錢管家理財 瀏覽:75
美國理財產品收益率 瀏覽:15
中行貸款信用卡分期還款利息怎麼算 瀏覽:742
保險公司可疑交易報送 瀏覽:244
融資會議紀要 瀏覽:535
信託項目6 瀏覽:846
簡理財兜底嗎 瀏覽:778
公募基金與銀行 瀏覽:118
融資部喝酒 瀏覽:19
上百元的股票 瀏覽:228
非債務融資工具 瀏覽:637
股票真破位 瀏覽: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