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前稀土氯銨廢水的處理還有哪些不足
氨氮廢水是稀土分離廠最難解決的特徵污染物,處理氨氮廢水的方法主要有蒸發濃縮法、折點氯化法、膜法、氨吹脫法等。
蒸發濃縮法適用於銨濃度達80克/升以上的高濃度氯化銨廢水,但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生產出來的氯化銨產品也存在市場銷售困難的問題,因此該方法僅適用於煤炭資源豐富且氯化銨銷路較好的地區。
折點氯化法適用於處理低濃度氨氮廢水,雖然其處理效果穩定,不受水溫影響,投資較少,但是加氯量較大、費用高,副產物氯胺和氯代有機物會造成二次污染,要注意密封和再處理。
反滲透膜法是將低濃度含氨廢水(0.3%)濃縮至6%~7%,然後再通過氨鹼法生產氨水,其淡化水NH4+小於10毫克/升,淡水回用率達90%。日本科學家發明了一種隔膜電滲析—電透析法是處理含銨廢水新技術,氯化銨、硝酸銨廢水經預處理以及隔膜電滲析處理後,濃度得到富集,再經電解透析處理,可回收HCl、HNO3、氨水。目前已投入工業運行。
氨吹脫法通過調節pH值,使NH4+轉化為NH3,然後大量曝氣,促使NH3向空氣中轉移, 因此達到去除水體中NH4+含量的目的。氨吹脫法運行過程中最大的費用是調整pH值消耗的鹼,用石灰雖然成本低但沉渣多難清理,採用純鹼或固鹼成本較高,氨氮含量難以達到排放標准,而且NH3排放到大氣中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盡管氨氮可以採用不同方法進行處理,但靠一種方法很難達到排放標准,而且造成大量能源消耗,處理成本高,最好的辦法還是從源頭消除氨氮的污染問題,業內研究機構開發了系列無氨氮排放的清潔生產技術,部分已推廣應用。稀土非皂化萃取分離技術是採用氧化鎂或氧化鈣對有機相進行預處理,以此替代氨水或氫氧化鈉,可節約生產成本30%~50%,分離過程不產生氨氮廢水,極大地節約了治理成本,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碳酸鈉沉澱稀土工藝是用碳酸鈉代替碳銨沉澱稀土,也從源頭上消除了氨氮廢水的污染。
2. 尿素和氯化銨哪個容易使鈣離子流失
尿素容易使鈣離子流失
氯化銨為酸性肥料,小麥追肥時大量使用氯化銨,會導致土壤顯酸性,出現鹽鹼化,不利於作物的生長。
3. 南方離子型稀土礦開采方法
離子型稀土礦,一種我國特有的,分布於南方省區,富含中重稀土元素,目前主要採用溶浸采礦法(地浸),主要葯劑有:氨水(氯化銨、硫酸銨等),溶浸液一般三段配製,採用先濃後淡,先上後下,先液後水的注液技術來提高浸出率縮短浸出時間,採用頂水大循環技術防止山體滑坡、阻止山頂山脊母液滲出、沖淡浸出母液,採用水封閉技術防止浸出液外滲,提高浸出液的回收率,浸出的母液經凈化、除雜、沉澱、過濾乾燥得到稀土氧化物。
稀土是稀土族元素的簡稱,人們往往將17種元素劃歸於稀土大家族。我國是稀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離子型稀土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新型的稀土礦產資源。以其配分齊全、高附加值元素含量高、放射性比度低、高科技應用元素多、綜合利用價值大"五大"突出優點,異軍崛起,獨占鰲頭,並從某種意義上改變、促進和加速了世界高科技的進程。離子型稀土第二代提取工藝--"原地浸礦工藝",於1996年榮獲"八五"國家科技攻關重大成果獎,是國家"八五"科技攻關中"十大世界領先技術成果"之一,1997年榮獲國家發明獎。該項研究成果1996年被中央電視台在新聞聯播節目中予以報道,這是我國特有的離子型稀土自1970年發現、命名和二代提取工藝發明以來,在經歷25年保密管理之後,首次向國內外的正式公開"亮相"。
離子型稀土的技術是我國完全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贛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是我國離子吸附型稀土礦的發現、命名和二代稀土提取工藝科技成果的主要享有單位。時任贛州有色冶金研究所分管科研副所長、後任所長的丁嘉榆同志,作為離子型稀土礦第二代提取工藝的發明及應用的主要參與者、領導者,對這一事件的歷史發展進程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應記者之約,丁嘉榆同志對這一歷史事件進行了全面地、系統地回顧和總結。
時至1970年,在過去長達175年的稀土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史中,人們發現自然界中含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礦物多達 200 種。但真正實際有工業利用價值的稀土礦物原料卻為數不多,數量約十種左右。主要有獨居石、鈰硅石、氟碳鈰礦、硅鈹釔礦、磷釔礦、褐簾石、鈮釔礦、黑稀金礦。但這些礦物中卻大部份含有一定數量的鈾或釷,而且稀土礦物均以固態、礦物相礦物性態存在,它們往往是與放射性元素共生或伴生 。
20世紀後期,隨著世界范圍內高科技及其工業化進程突飛猛進的發展,尤其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范圍內對中、重稀土元素的使用量激增,其中又特別是對釹、釤、銪、釓、鋱、鏑、鈥、鉺、釔等稀土元素的需求量劇烈地增長。鑒於下述原因:一是在傳統的稀土礦產資源中,上述大多數稀土元素的含量有限,獲取稀土精礦較為困難;二是由於生產工藝的繁鎖,流程很長,成本較高,價格昂貴,若得工業化應用,難度很大,產量也難以滿足要求;三是根據傳統稀土礦床資源賦存的特點,若希望在某一礦山,同時獲得上述目標的元素,難能湊效,必然要開采多個、多種不同配分的稀土礦山,才有可能同時滿足上述需求。顯而易見,僅僅依靠對傳統稀土資源的開發,勢必難於滿足現代高科技高速發展態勢,對有關稀土元素的需求。因此,這種局勢必然導致人們對稀土新資源的追求和探索,期望著能夠獲得高科技所需稀土資源的可靠保障。
其實早在20世紀60年代,我國就從戰略的高度,認識到中、重稀土,尤其是重稀土資源在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20世紀60年代中葉,原冶金工業部根據國家軍工計劃任務的安排,組織了南方重稀土資源科研大會戰。旨在針對南方某礦圍岩中,通過科技攻關,獲得代號為"6號產品"的重稀土產品。經參戰單位的協同攻關,已打通工藝流程,並拿出"6號產品"樣品。但成本很高,工業化實施存在困難。然而接踵而至的"文革",會戰只好暫時中斷。
在幾經周折,使用傳統試驗研究方法均遭失敗的情況下,依然不懼艱難,百折不撓,堅持探索,努力攻關。經過艱苦的工作,拋棄了以往研究花崗岩風化殼稀土礦床的傳統做法,創造性地採用稀土可溶性分析和礦漿樹脂吸附等多種綜合技術手段,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終於逐步地揭開了這種"不成礦"的"離子吸附型稀土礦"的奧秘。
4. 工業廢水中提取的氯化銨為什麼發粘
從含氯化銨工業廢水中提取氯化銨技術
一、項目簡介
本項技術主要用於含氯化銨工業廢水的綜合治理。目前我國含氯化銨工業廢水對環境的污染相當嚴重,包括無機化工、有機化工、稀土元素廠等,而工業廢水處理又是很大的難題,一般企業的污水處理項目略微虧本或持平都屬於好項目。本項技術採用水的閉路循環,蒸發出來的水經涼水塔冷卻後循環使用,排放的廢水是干凈的冷凝水,可達標排放。其「低溫、多效、熱泵蒸發和常溫結晶」工藝和先進的降膜蒸發設備,使技術水平處於世界領先,並且已獲發明專利。
二、市場前景
本項技術主要從含氯化銨的工業廢水中提取氯化銨,不僅解決了工業污水對環境的污染。目前已經向河北、河南、山東、浙江、江蘇、福建、山東、深圳、等省市和地區轉讓。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十分明顯。技術成熟可靠。總之氯化銨的市場比較廣泛,前景很好。
三、主要設備及投資
我們採用三效、熱泵、真空、蒸發工藝,常溫結晶工藝可以達到節能環保的要求,蒸發器採用鈦材製造,使用壽命10年,使得設備投資相對降低。若是年產10000噸氯化銨的規模,投資將近1000萬元人民幣。
四、效益分析
氯化銨屬於無機鹽類,主要用於農業化肥、金屬焊接、電鍍、鞣革、干電池、食品、醫葯等部門。特別是農業用化肥的用量較大。據調查,氯化銨很暢銷。農用氯化銨的價格在500多元/噸,而江南的價格在600多萬元/噸;成本價格在380元/噸左右。若年產氯化銨10000噸的規模,則年經濟效益在120萬元。若精緻成工業級,其價格在1500元/噸。噸成本價格在700元左右。若精製成食品級或醫葯級氯化銨,則銷售價格會比工業級的價格高出更多,還可出口創匯。經濟效益會更高。
5. 化肥中含氯有毒嗎
高氯化肥,對土壤、農作物品質都危害極大,使用一公斤氯化銨比在土壤撒一公斤食鹽帶入的氯離子還多。現在許多復合肥、復混肥為了省錢,以氯化銨作為氮元素,在產品標示上只註明含氮磷鉀為多少,不註明含氯量,導致農民受害。北方地區不能使用含氯化銨的肥料。煙草、花生、果樹、根莖類紅薯、馬鈴薯、蘿卜等更不能使用,希望大家了解氯化銨的危害,以免造成損失。許多年前,西方發達國家已嚴格限制氯化銨在農業上的使用,高氯化肥可導致土地快速劣化。
6. 氯化銨分解-二硫腙光度法
方法提要
試樣經氯化銨分解,在大量氯化鈉存在下,銀成配陰離子形式被浸取,用EDTA掩蔽干擾離子,然後在pH4.7的硝酸-乙酸鈉介質中,用二硫腙-苯萃取進行光度法測定。汞在試樣分解時揮發除去。少量金的影響,可加入EDTA溶液煮沸消除。
儀器
分光光度計。
試劑
氯化銨固體,於105~110℃烘0.5h,取出研細,備用。
氯化鈉溶液(60g/L)。
EDTA溶液(100g/L)。
二硫腙-苯溶液(0.03g/L)現用現配,在分光光度計上調節至吸光度為0.6~0.7。
銀標准溶液ρ(Ag)=5.0μg/mL移取5.0mL銀標准儲備溶液(1.00mg/mL),置於1000mL容量瓶中,用60g/LNaCl溶液稀釋至刻度,搖勻。
校準曲線
移取0.00mL、0.50mL、1.00mL、2.00mL、4.00mL銀標准溶液(5.0μg/mL),置於100mL分液漏斗中,以60g/LNaCl溶液稀釋至10~20mL。加10mLEDTA溶液、10mL硝酸-乙酸鈉緩沖溶液(pH4.7),搖勻。加入10mL二硫腙-苯溶液,萃取1min,待分層後,有機相用1cm比色皿,以水作參比,於波長620nm處測量吸光度。繪制校準曲線。
分析步驟
稱取0.5~1g(精確至0.0001g)試樣,置於瓷坩堝中,加10g氯化銨,攪勻。於小電爐上加熱至白煙冒盡。取下加入20mL煮沸的NaCl溶液浸泡數分鍾後,用冷的NaCl溶液將坩堝中的內容物移入50mL容量瓶中,稀釋至刻度,搖勻。放置澄清。
移取10.0~20.0mL試液,置於150mL燒杯中,加10mLEDTA溶液、10mL硝酸-乙酸鈉緩沖溶液(pH4.7),煮沸1~2min。冷卻,將溶液移入100mL分液漏斗中,加10.0mL二硫腙-苯溶液,萃取1min。分層後,有機相用1cm比色杯,於波長620nm處測量吸光度。
按下式計算銀的含量:
岩石礦物分析第三分冊有色、稀有、分散、稀土、貴金屬礦石及鈾釷礦石分析
式中:w(Ag)為銀的質量分數,μg/g;m1為從校準曲線上查得試樣溶液中銀的質量,μg;m0為從校準曲線上查得試樣空白溶液中銀的質量,μg;V1為分取試樣溶液的體積,mL;V為試樣溶液的總體積,mL;m為稱取試樣質量,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