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史上中國股票數次大跌的數據圖
我也想找歷史上中國股票數次大跌數據圖!最好是有大盤和個股的!
可惜,這個工作量大,又沒有什麼實質用途,相信沒有人做的!
⑵ 誰能解釋一下股票
股票是股復份公司制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支股票背後都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時,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的。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⑶ 中國股市
因1999年前的股市規模太小,故省略。
1999年2月的1047點到2001年6月2245點為牛市回。
2001年6月的2245點到答2005年6月998點為熊市。
2005年6月的998點到2007年10月的6124點為牛市。
2007年10月的6124點到2008年10月1664點為熊市。
2008年10月的1664點到2009年7月的3478點為牛市。.
2009年7月3478點到今為止仍為熊市。
⑷ 今日大盤上證指數是多少點
截止到2020年1月2日,大盤上證指數是3085.20。
上海證券綜合指數簡稱「上證指數」或「上證綜指」,其樣本股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反映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發布。
2017年11月23日,A股低開低走,全線深幅調整。上證綜指失守3400點整數位,創下年內最大單日跌幅。上一交易日率先回調的深市三大股指同步出現3%以上的跌幅。
(4)滬指11月5日價格擴展閱讀
指數需要修正的幾種情況:
1、 新上市。對綜合指數(上證綜指和新上證綜指)和分類指數(A股指數、B股指數和行業分類指數),凡有成份證券新上市,上市後第十一個交易日計入指數。
2、除息。凡有成份股除息(分紅派息),指數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3、除權。凡有成份股送股或配股,在成份股的除權基準日前修正指數。修正後市值 =除權報價×除權後的股本數+修正前市值(不含除權股票);
4、匯率變動。每一交易周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該日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修正指數。
5、停牌。當某一成份股處於停牌期間,取其正常的最後成交價計算指數。
6、摘牌。凡有成份股摘牌(終止交易),在其摘牌日前進行指數修正。
7、股本變動。凡有成份股發生其他股本變動(如增發新股上市引起的流通股本增加等),在成份股的股本變動日前修正指數。修正後市值 =收盤價×調整後的股本數+修正前市值(不含變動股票);
8、停市。A股或B股部分停市時,指數照常計算;A股與B股全部停市時,指數停止計算。
⑸ 滬指是什麼意思
滬指是上海證券綜合指數,也簡稱「上證指數」或「上證綜指」,其樣本股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反映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
⑹ 上證,A股,滬指……等等是什麼意思
1、何謂股票指數?
股票價格指數是運用統計學中的指數方法編制而成的,反映股市中總體價格或某類股價變動和走勢的指標。
根據股價指數反映的價格走勢所涵蓋的范圍,一般將股票價格指數劃分為成份指數、綜合指數和分類指數。成份指數既可以反映市場的整體走勢,也可以作為衡量投資業績的標尺,作為一個市場的基準投資組合而反映市場的基本回報,具有可投資性,一般可以作為指數基金的標的。
2、為何要編制股票指數?
由於政治經濟、市場及心理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每種股票的價格均處於不斷變動之中,而
市場上每時每刻都有許多股票在進行交易。為了從眾多個別股票紛繁復雜的價格變動中判斷和把握整個股票市場的價格變動水平和變動趨勢,美國道瓊斯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查爾斯?亨利?道第一個用鉛筆和紙找一種衡量尺度,!這就是久負盛名的道瓊斯平均股價指數。
如今,世界各國的股票市場都編有各自的股價指數,較有影響的除道瓊斯指數外,還有美國的標准普爾股價指數、英國倫敦金融時報股價指數、日本的日經指數及香港的恆生指數等,這些指數都是成份指數。
股價指數一般由證券交易所、金融服務機構、咨詢研究機構或新聞單位編制並發布。
3、股票指數有哪些基本功能?
股價指數在證券交易活動中應運而生,它不僅是反映股票市場行情變動的重要指標,而且是觀測經濟形勢和周期狀況的參考指標,被視為股市行情的"指示器"和經濟景氣變化的"晴雨表"。股價指數主要有以下基本功能:
(一)綜合反映一定時期內某一證券市場上股票價格的變動方向和變動程度。
(二)為投資者和分析家研究、判斷股市動態提供信息,便於對股票市場大勢走向做出分析。
(三)作為投資業績評價的標尺,提供一個股市投資的"基準回報"。
(四)作為指數衍生產品和其他金融創新的基礎。
4、上證所現在有哪些指數?
目前,上海證券交易所股價指數系列共包括四類十個指數:
(一)成份指數:上證180指數;
(二)綜合指數:上證綜合指數;
(三)分類指數:上證A股指數、上證B股指數、上證工業類指數、上證商業類指數、上證房地產業類指數、上證公用事業類指數、上證綜合業類指數。
(四)基金指數:上證基金指數。
5、為何要編制上證180指數?
2002年6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對原上證30指數進行了調整並更名為上證成份指數(簡稱上證180指數)。上證成份指數的編制方案,是結合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現狀,借鑒國際經驗,在原上證30指數編制方案的基礎上作進一步完善後形成的,目的在於通過科學客觀的方法挑選出最具代表性的樣本股票,建立一個反映上海證券市場的概貌和運行狀況、能夠作為投資評價尺度及金融衍生產品基礎的基準指數。上證180指數的推出是上海證券交易所旨在推進市場建設、提升服務水平、完善市場功能的一項重要舉措。
6、新編上證180指數的市場作用和市場意義何在?
上證180指數的推出,是中國證券市場建設的一件大事,對推動市場的規范化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有利於機構投資者發展壯大,改善市場投資主體結構。
上證180指數的推出,不僅可以為各類機構投資者提供權威的投資方向和良好的跟蹤目標,減少他們的運作成本,同時也為市場各方評價投資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業績提供了更加客觀的標准,有利於壯大機構投資者隊伍,優化市場的投資主體結構,吸引更多的大資金入市。
(二)有利於引導理性投資,促進市場的規范化發展。
上證180指數採用國際主流方法編制,樣本股的選擇代表了市場價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引導投資者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增加市場活躍度。而機構投資者對樣本股的關注和投資更有助於推動市場的健康發展。
(三)有利於市場參與者更加客觀地認識和評價市場。
由於綜合指數包含市場上所有股票,在反映市場狀況上存在不少缺陷,世界各主要市場一般都採用成份指數來反映市場發展狀況。上證180指數的推出是基於這樣的市場需求,有助於市場參與者更准確地認識和評價市場。
7、上證180指數與上證所現有的一些指數有何區別?
(一)樣本股選取范圍不同。
納入指數計算范圍的股票稱為樣本股。上證180指數是一個成份股指數,是從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A股股票中選取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樣本股納入指數計算范圍,因此,它不同於現有的上證綜指,後者是全部上市股票價格指數;也不同於各種分類指數,後者的樣本股是相應股票類別或行業類別的全部股票。
(二)權重的計算方法不同。
與以往的指數採用總股本加權(如上證綜指和上證分類指數)或流通股本加權(如上證30指數)計算不同,"上證180指數"採用的是分檔靠級加權計算方法。
8、計入上證180指數的樣本有多少個?選擇上證180指數成份股的標準是什麼?
計入上證180指數的樣本共有180個。
行業代表性、規模和流動性是國內外指數選樣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標准。行業代表性反映了國民經濟結構,旨在滿足投資管理需求;規模可以保證指數的代表性;流動性可以保證指數的可交易性。上證180指數的選樣標准也是遵循規模(總市值、流通市值)、流動性(成交金額、換手率)、行業代表性三項指標,即選取規模較大、 流動性較好且具有行業代表性的股票作為樣本。
9、上證180指數是如何編制(編制原則)的?
(一)確定樣本空間。
剔除下列股票後的所有上海A股股票:
⑴上市時間不足一個季度的股票;
⑵暫停上市股票;
⑶經營狀況異常或最近財務報告嚴重虧損的股票;
⑷股價波動較大、市場表現明顯受到操縱的股票;
⑸其他經專家委員會認定的應該剔除的股票。
(二)選定樣本股。
⑴根據總市值、流通市值、成交金額和換手率對股票進行綜合排名;
⑵按照各行業的流通市值比例分配樣本只數;
⑶按照行業的樣本分配只數,在行業內選取排名靠前的股票;
⑷對各行業選取的樣本作進一步調整,使成份股總數為180家。
(三)樣本股的定期調整
上證成份指數依據樣本穩定性和動態跟蹤相結合的原則,每半年調整一次成份股,每次調整比例一般不超過10%。特殊情況時也可能對樣本進行臨時調整。
10、上證180指數是如何計算的?
上證成份指數採用派許加權綜合價格指數公式計算,以樣本股的調整股本數為權數。
報告期指數=(報告期成份股的調整市值÷基日成份股的調整市值)×1000
其中,調整市值=∑(市價×調整股本數),基日成份股的調整市值亦稱為除數,調整股本數採用分級靠檔的方法對成份股股本進行調整。根據國際慣例和專家委員會意見,上證成份指數的分級靠檔方法如下表所示。比如,某股票流通股比例(流通股本/總股本)為7%,低於10%,則採用流通股本為權數;某股票流通比例為35%,落在區間 30,40? 內,對應的加權比例為40%,則將總股本的40%作為權數。
11、上證180指數何時開始發布?基點是如何確定的?
上證180指數是1996年7月1日起正式發布的上證30指數的延續,從2002年7月1日正式發布。基點為2002年6月28日上證30指數的收盤點數.
⑺ 今日大盤上證指數收盤多少點
截止到2019年12月9日,今日大盤上證指數收盤2914.48點。
上海證券綜合指數簡稱「上證指數」或「上證綜指」,以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全部股票(包括A股和B股)為樣本,以發行量為權數(包括流通股本和非流通股本),以加權平均法計算,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日,基日指數定為100點的股價指數。
2017年11月23日,A股低開低走,全線深幅調整。上證綜指失守3400點整數位,創下年內最大單日跌幅。上一交易日率先回調的深市三大股指同步出現3%以上的跌幅。
(7)滬指11月5日價格擴展閱讀
相關指標:
1、均線位置
短線運行中的5日線、10日線被技術派格外看重,一旦指數爬升至此處,會有信奉技術的短線客果斷拋售,故而阻力形成便十分自然。
2、歷史高點
盤中前次之所以創下高點,是因為曾經有投資者在當時相對高價格買入被套牢虧損,當指數在此遇阻回落又再次回升時,一旦接近前次高點,虧損的投資者會急於解套而紛紛賣出股指期貨從而造成股指不斷下跌。因此,在走勢圖上便形成了頂部反轉形態。
3、歷史低點
前次低點的形成緣於多空雙方的均衡,表明買方力量強勁。因為在此區域,逢低買盤增多。做多的投資者認為,當前的股指已處在歷史地位。而當指數在此低點漸漸失去支撐時,會有相當多的作空人加入拋售行列,從而導致大盤急瀉,狀如跳水。
⑻ 上一次經濟危機滬指跌到1800點是幾幾年幾月的事
我查了一下1991年至今的滬指所有歷史數據,從2006年下半年滬指急劇飆升,2007年10月份達到頂峰,旋即下跌。2008年10月跌破1800點。具體時間為:10月27日,1723.35點。之後滬指一直在低位徘徊,11月10日才重新站上1800點。下圖為滬指歷史走勢,可參考:
⑼ 誰有09年11 12月上證指數日收盤價數據
11月2日 3076.65 3.3114.23 4.3128.54 5.3155.05 6.3164.04 9.3175.58 10.3178.61 11.3175.19 12.3172.95 13.3187.65 16.3275.05 17.3282.89 18.3303.23 19.3320.61 20.3308.35 23.3338.66 24.3223.53 25.3290.17 26.3170.98 27.3096.26 30.3195.30 12月1日 3235.36 2.3269.75 3.3264.63 4.3317.04 7.3331.90 8.3296.66 9.3239.57 10.3254.26 11.3247.32 14.3302.90 15.3274.46 16.3255.21 17.3179.08 18.3113.89 21.3122.97 22.3050.52 23.3073.78 24.3153.41 25.3141.35 28.3188.78 29.3211.76 30.3262.60 31.3277.14
⑽ 股市發展表
股票市場-中國股市發展年表
1984年- 提出建立資本市場構想。
1984年11月-中國第一股發行1萬股。
1986年-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台誕生。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1990年-深圳證券交易所試開業。
1991年8月28 中國證券業協會在北京成立。
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價格限制
1992年8月10日-「810」事件
1992年10月12日-證監會正式成立
1992年8月-1994年8月-股市變冷
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發大漲
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漲勢
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發
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漲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實施打開潘多拉魔盒:國有股減持、股權分置改革
2001年6月-國有股減持拉開序幕
2001年7月-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
2001年10月-證監會一家宣布暫停國有股減持
2001年7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2002年6月-國務院決定停止減持國有股
2002年12月-QFII制度正式實施
2005年4月30日-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正式啟動
2005年6月-利好齊發,股改行情啟動
2006年9月-分置改革已近收官就是從06年下半年到現在的大牛市持續至2007年6月後股市行情不太好,直至2008年奧運以後股票市場大有進展。
2010年1月中國證監會宣布,國務院已經原則同意開設融資融券業務試點並同意推出品種。 中國股市大事年表1989--2010
1989年,深股開市,中國在1949年之後終於有了第一代股民。
1991年,滬市老八股登場。
1992年5月21日,滬指從616點躥至1265點,隨後幾天又登頂1420點。監管層趕忙懸崖勒馬,並加快新股上市速度。到了11月,滬市創出393點新低。
1994年7月30日,「停發新股、允許券商融資、成立中外合資基金」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同時出台,滬指從333.92點一路漲至1052.94點。
1995年,指數又在政策指揮下玩了一把過山車:先是5月18日證監會下發緊急通知在全國范圍內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滬指當天漲幅40%多;但僅過兩天,國務院證券委宣布當年新股發行規模將在二季度下達,滬指瞬間跌去16.39%。
1999年5月19日,滬市上漲51點,深市上漲129點。空前的大牛市在9月9日最終奠定。當天,三類企業獲准入市,滬指大漲103.52點。
2001年6月14日,國有股減持辦法出台,股市隨後一路暴跌至1514點。
2005年4月29日,證監會發布通知宣布啟動股改試點。10天後,4家上市公司被迅速圈定進入股改首批試點程序。
2005年12月6日,上證指數開始了長達一年的逼空行情,
2006年12月14日以16年新高2249點收盤。
2007年2月,節後行情並未因存款准備金率上調而下挫,盤中多個板塊全線揚升,個股行情更是演繹瘋狂,滬指昂首站上了3000點,並刷新了歷史新高。
2007年3月18日 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
2007年5月9日,中國股市演繹詭譎行情,歷經午間黑色25分鍾的驚險一跳之後,上證綜指收盤頑強站穩4000點整數關口,收於4013.09點,全天上漲63.07點。
2007年5月15日,滬深股市由於交通銀行的上市,滬指直接高開,但之後走弱,銀行股成為盤中跳水的最大動力。午後大盤又出現一波快速跳水,截至收盤,上證綜指跌破3900點關口。 2007年5月19日 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18個百分點。
2007年7月20日 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
2007年8月22日 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並未對股市造成嚴重沖擊,上證指數低開高走,最高距5000點僅差1點,上證指數開盤報5002.84上漲22.77點,直接沖破5000點。
2007年9月15日 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
2007年9月28日,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上證指數突破6000點.
2007年10月13日宣布,從10月25日起,將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 是今年來央行第8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也使得存款准備金率與1988年創下的13%的歷史高位持平。
2007年11月5日中石油A股開盤48.6元
2007年11月7日滬指一度跌破5500點關口.後收於5600點。
2007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10日宣布,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07年11月26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次調整後,普通存款類金融機構將執行13.5%的存款准備金率標准,該標准創近年歷史新高。12日遂低開5174,最低至5033,考驗5000點關口。
2007-11-22,5000點支撐被擊穿,收於於4984點。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突破7.40。
2007-11-28,半年線破。
2007-12月股指在4800-5000之間整理。
2007-12-20,央行加息。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07年12月21日起 調整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由現行的3.87%提高到4.14%,上調0.27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由現行的 7.29%提高到7.47%,上調0.18個百分點;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相應調整。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保持不變。
2008年初股指穩步摸生至5552點。
20080116,為落實從緊的貨幣政策要求,繼續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抑制貨幣信貸過快增長,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08年1月25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股指以5290點回應。16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於7. 2418。
20080121,全球籠罩在跌勢下,先是亞太股市,而後波及歐美,收於4400,單日最大跌幅。 2009年隨著股指期貨的推出,3G等互聯網行業的興起,在下半年大盤上升至3400點, 2010年,中國股市迎來房產泡沫,大盤在1500-3000點之間震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