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企業外幣開在中國銀行,外幣有美元和歐元,請問如何建賬
在中國銀行開公司的美元賬戶需要資料:其實美元賬戶和一般賬戶或基本賬戶的開立手續是一樣的,而且可以開此賬戶時同時接收人民幣和外幣。如果你開的美元戶是基本賬戶,以下資料請准備兩份,如果是一般賬戶,只需准備一份。
1.營業執照復印件(原件備驗)2.組織機構代碼證復印件(原件備驗);3.國稅、地稅登記證復印件(原件備驗);4.身份證件(如非法人親自辦理,需同時提供法人及經辦人證件);5.授權書(如非法人親自辦理,必須填寫);6.法人證明書(必須填寫);7.開戶許可證(如開一般戶,必須提供)以上資料必須提供正本原件及復印件(A4紙復印),復印件上必須加蓋公司公章,並註明「此復印件與原件相符」。另請備齊單位公章、財務專用章、企業法人章。另外,注冊美國公司是不需要到美國就能夠注冊成功的,但是開設銀行賬戶還是需要本人到銀行辦理開戶的。通常,注冊美國公司僅需要將注冊所需資料給到代理機構即可,不需要公司董事股東到美國辦理注冊手續。只要你在中國銀行開立的是本、外幣活期一本通帳戶,就什麼手續都不需要,直接到櫃台取美元,也可以在櫃台將美元兌換成人民幣取出,建議你直接兌換成人民幣,因為現匯的牌價要比現鈔的牌價高。最後,企業開設美金帳戶有條件:企業本身是國外合資企業或者國外獨資企業,民營,國內企業在國外上市後就自動變成合資企業了。因為申請辦理需要企業提供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外匯經營許可證等等復印件。外資或者獨資企業一般都有美金本金帳戶,要美金往來就要開美金往來帳戶了。接收國外匯入匯款最好的方法是開立銀行外匯賬戶,你可用人民幣開立本外幣活期一本通或本外幣定期一本通賬戶。此種賬戶可接受人民幣也可接受外幣(可接受你的開戶銀行受理的所有外匯幣種)。將你開戶銀行的外文名稱,賬號,戶名及SWIFT代碼。
Ⅱ 歐元兌換人民幣銀行會問來源嗎
您好, 具體需要結合案情體現的有關事實而定,由於你提供的信息太少,需陳述更詳盡的情況
Ⅲ 實時匯率一歐元換多少人民幣
根據今日匯率,1歐元可兌換6.8979人民幣,數據僅供參考,交易時以銀行櫃台成交價為准。
Ⅳ 2012年和2022年歐元兌換人民幣的價值是多少
2012年度平均匯率: 1歐元=8.1127元人民幣(1元人民幣=0.12326歐元)
2012年7月份歐元對人民幣中間價為7.7759元
1歐元 約等於6.9004 人民幣
2022-04-19 22:52 數據僅供參考
Ⅳ 1000歐元可以兌換人民幣7570,一歐元可以兌人民幣多少錢
從2022年開始,歐元對人民幣總體上呈現快速貶值的趨勢,最低的時候甚至達到1歐元兌換6.8元人民幣。這已經相當接近現在的1美元兌換6.4人民幣。當然,歐元大幅貶值,人民幣升值對於我國進口歐洲的商品,或到歐洲去留學和旅遊還是很有好處的,可以花更少的錢了。
不過,歐元對人民幣大幅貶值,從總體上看,給我國帶來是弊大於利:第一,歐元大幅貶值,會給中國的出口貿易帶來不小的沖擊。資料顯示,歐盟在2021年是我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而今年1-2月份則上升至第一大貿易夥伴。
目前,我國與歐盟的貿易結算都是使用美元或歐元,如果歐元大幅貶值,這意味著我國輸入歐盟的商品價格越來越貴了,這會嚴重削弱我國對歐盟國家的出口競爭力,對於我國的外貿出口很不利。此外,歐元兌人民幣大幅貶值,會使越來越多的國內出口企業選擇用美元來結算,這樣就會導致美元指數的企穩。
第二,歐元的大幅貶值,人民幣大幅升值,會影響到我國的外貿出口,最終會對中國經濟和就業產生影響。從目前來看,我國把2022年的經濟增速定在5.5%,而要完成這個目標,只能靠外貿出口了。因為國民消費肯定啟動不起來,而靠基建投資來拉動經濟也難以長久持續下去。
所以,2022年對外出口對我國經濟產生的拉動作用最為關鍵。為了達到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我國在進一步推動國內投資增長的同時,還是要依賴於出口的。而歐元兌人民幣的大幅貶值,對於出口帶來的影響是很不利的。
此外,目前國內就業形勢也不容樂觀。預計今年有1000萬應聘大學生要畢業找工作,而現在房地產業又不景氣,就只能寄希望於外貿出口企業來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而一旦歐元對人民幣大幅貶值,導致我國外貿出口企業的訂單減少,利潤受擠壓,到時候就很難再吸納更多的人員就業,2022年國內的就業形勢就會非常的嚴峻。
第三,由於之前美元資產的大幅貶值,所以歐元在我國的外匯儲備中的佔比超過20%,如果歐元大幅貶值,這就意味著,我國手裡的那些歐元資產的外匯儲備購買力會大幅下降。當然,也有人提出,可以拿著歐元去購買歐債。但實際上,投資歐債的利率極低,沒什麼投資收益。所以,歐元的大幅貶值會導致我國的外匯儲備中的歐元資產嚴重縮水。
最近一段時間,歐元兌人民幣大幅貶值,這對於我國居民購買歐洲商品,以及去歐洲留學、旅遊是有利的。不過,歐元的大幅貶值,會導致我國向歐洲國家出口受沖擊,也會對國內經濟增長,以及解決就業問題帶來影響。更何況,我國還持有大量歐元的外匯儲備,歐元的大幅貶值,就意味著購買力的快速下滑。所以,歐元對人民幣大幅貶值對於我國是弊大於利。
Ⅵ 100美元可收換人民幣815元,一歐元可收換人人民幣9.26元,那麼,一美元1000歐元分別可收換
1、根據《個人外匯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規定,對個人結匯和境內個人購匯實行年度總額管理,年度總額為每人每年等值5萬美元。購匯額度:每人每年等值5萬(含)美元。「每年」指1月1日-12月31日。「每人」指同一身份證名下。
2、實際兌換的價格並非網上查的匯率,比如網上查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為:1美元=6.8585人民幣,而去銀行兌換的時候,可能是6.9元人民幣才可以兌換1美金。不同銀行的售匯價格是不一樣的,可以多查查不同銀行的售匯價格。
3、銀行是國內唯一正規的購匯途徑,辦理購匯業務需要攜帶身份證。
匯率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下降,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上升,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目前國內四大行:中、農、工、建都可以兌換外幣。
其中中國銀行能兌換的幣種最多,包括:英鎊、港幣、美元、瑞士法郎、新加坡元、瑞典克朗、丹麥克朗、挪威克朗、日元、加拿大元、澳大利亞元、歐元、澳門元、菲律賓比索、泰國銖、紐西蘭元、韓元等。
外幣兌人民幣取消單筆限額:從2007年2月1日開始,個人到銀行將外幣兌換成人民幣(即結匯)將取消單筆額度限制。只要個人年度的結匯總金額在一定限度內,到銀行僅憑身份證件就能辦理。昨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個人外匯管理辦法》,放寬了多項管理政策。外幣兌換人民幣限額根據有關《辦法》規定,個人結匯將取消單筆限額管理,轉而實行年度總額管理。凡是在年度總額內的,憑本人身份證件直接在銀行辦理,不需提供外匯來源的證明材料。如果超過年度總額,涉及貿易等經常項目的外匯,須提供相關材料給銀行審核,涉及投資等資本項目的外匯需由所在地外匯局審核。
外幣兌換人民幣限額為有效的管理外匯體制,外管局規定,因私出境游到銀行辦理個人外幣兌換將受到限制,市民如要兌換外幣首選要參加旅遊團,由旅行社代理兌換。而多數人鍾情於自助游,希望借旅行社的便車可以換得外幣,但大多數旅行社表示,代理外幣兌換並不考慮接受非參團人員。這給市民自助出境游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局長胡平西說,長期以來,我國個人本外幣兌換業務主要由銀行辦理,而銀行由於網點數量、經營時間等因素的限制,難以充分滿足日益增長的個人本外幣兌換業務的需求,這個問題在涉外交往和人員跨境流動頻繁、個人本外幣兌換業務量大的地區尤為突出。外幣兌換人民幣限額試行辦理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有利於發揮經營機構營業時間長、兌換幣種多樣、經營機制靈活等優勢,同銀行的本外幣兌換業務形成互補。
外幣兌換成人民幣也就是結匯,每人每年可兌換等值美元5萬元(含5萬美元)以內。外幣兌換人民幣限額需要本人持身份證到銀行櫃台辦理。超過5萬美元部分需要另行提供來源證明,比較麻煩。如果代理結匯,只能由父母、子女、配偶持雙方身份證以及關系證明(結婚證戶口簿等)辦理。
國家外匯局有兌換的外幣兌換人民幣限額標准。(1)居民出境定居,可把境內的離退休金、離退職金,撫恤金全部兌換外匯;如果離職金不足兌換2000美元的、無工資收入的人,可一次兌換2000美元(未滿14歲兒童減半)。辦理時需提供居住證。(2)探親、出境旅遊、自費出境參加國際學術報告、被聘任教學者,去香港澳門地區可兌1000美元,去港澳以外國家地區(含台灣)可兌2000美元,辦理時向銀行提供護照、簽證,出國講學邀請、工作單位證明及出境文件。
雖然央行相關細則尚未問世,結合國外情況看,趙錫軍認為此次小額外幣兌換機構試點應該是雙向兌換,外國客人來滬時可將外幣兌換成人民幣,離開時可將人民幣余額換回外幣。同時,兌換服務也將面向國人。外幣兌換人民幣限額分析人士揣測,國人在兌換點將人民幣兌換成外幣可能有諸多要求,而將外幣兌換成人民幣除出示身份證外,可能勿需其他證明,超過小額兌換機構可兌換的限額,可找銀行辦理。
了解詳情:https://www.fx285.com/h-nd-902.html#_np=2_413
Ⅶ 歐元2022年兌換人民幣哪個銀行劃算
2022歐元兌換人民幣去商業銀行進行貨幣兌換比較劃算。
歐元(Euro)是歐洲聯盟中19個國家的貨幣。歐元的19會員國是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希臘、馬爾他、塞普勒斯。目前歐元兌換人民幣的匯率是1歐元=6.9231人民幣,如果想用歐元兌換人民幣,那麼去商業銀行進行貨幣兌換比較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