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銀行結構性存款是什麼意思
結構性存款是指投資者將合法持有的人民幣或外幣資金存放在銀行,由銀行通過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包括但不限於遠期、掉期、期權或期貨等),將投資者收益與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商品價格、信用、指數及其他金融類或非金融類標的物掛鉤的具有一定風險的金融產品。
事實上,結構性存款不是普通存款,也不同於銀行理財。結構性存款在存款的基礎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通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掛鉤,使存款人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更高收益。
(1)貼現資金購買結構性存款擴展閱讀:
結構性存款特點
一、高收益
外匯結構性產品是在客戶自願承擔一定風險的前提下,實現較高投資收益的產品。一般而言,以半年期美元產品為例,其收益大概是3%以上(免稅);相對應半年期的美元存款稅前的收益是2.3750%,利息稅還得扣掉20%。
二、保本金
結構性存款通常是本金100%保護,客戶所承擔的風險只是利息可能發生損失,而本金不會有任何損失。
三、流動差
結構性存款的流動性較差,客戶在結構性存款期間不得提前支取本金。因此,客戶在投資的時候需要注意資金流動的問題。
Ⅱ 結構性存款怎麼購買
結構性存款是銀行推出的理財服務,你銀行要求固定資產500萬以上的用戶才能夠購買,所以其他的風險很大。
Ⅲ 現在買結構性存款有風險嗎
最近,不少人都在問結構性存款安全嗎?究竟能不能投?
什麼是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其實不是存款,是一種理財產品,簡單來說,結構性存款把資金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保底收益,另一部分是預期波動收益,可以說是一種無風險資產搭配金融衍生品。
其中保底收益主要是銀行存款為主,這部分是佔大部分的,另一部分預期波動收益,會把小部分資金拿去投資,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即是期權、期貨等,去投資黃金、股票、大宗商品等金融市場,賺取波動收益。
結構性存款收益如何?
其實結構性存款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不過一直不受投資者的歡迎,都是處於銀行理財的配角位置。在資管新規發布之後,取消剛性兌付,銀行讓結構性存款代替之前的保本理財產品,從而結構性存款成為銀行攬儲的主要工具,平均利率不低,平均都有4%以上。
最後總結
綜上所述,結構性存款這種理財產品是存在一定的弊端的,購買前要選擇合適自己的類型,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虧損。個人建議購買結構性存款的時候選擇保本收益型或者保本收益率區間掛鉤型,保本是前提,利息可以去博弈。
Ⅳ 銀行的結構性存款還可以買嗎
銀行的結構性存款是可不可以買不能一概而論,並非所有人都是適合買結構性存款的,下面進行分析原因。
什麼是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就是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之上嵌入了金融衍生工具,而這些金融 衍生工具主要包括匯率,利率,以及金融指數等直接掛鉤的一種產品。
結構性存款的特徵有一點,結構性存款不是銀行的存款業務,也不同於銀行的理財產品,處於存款與理財產品之間的一種特殊性產品;結構性存款是讓購買的投資者承擔的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更高收益。
什麼樣的人適合購買結構性存款?
針對這個問題,我上面已經分析得很清楚了,既然只有老人的養老金和保守型的人資金適合購買結構性存款,其餘的人可以選擇性的購買銀行結構性存款。
比如說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的人,想要追求高收益的人,穩健型投資者以上的這類人都是適合買結構性存款的。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得知,至於銀行的結構性存款能不能購買確實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追求的收益率來決定,建議大家別盲目購買銀行的結構性存款,真正不願意承擔任何風險的還是選擇銀行存款業務為好,有風險承受能力的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最佳,結構性存款並非是投資理財的標的產品。
Ⅳ 結構性存款是什麼意思年輕人適合採用結構性存款嗎
大額存單和結構性存款都屬於銀行定期存款,安全性都很高,50萬元以內都能100%保障本金的安全。有儲戶遇到這種情況:手中有20萬元,去銀行存款時發現,大額存單3年期利率4.18%,結構性存款6個月期利率5%,兩者之間該買哪個?
我們分別來看一下這兩種存款的特點。
再回到開頭提到的問題:大額存單3年期利率4.18%和結構性存款6個月期利率5%,怎麼選呢?
建議是,如果你能接受3年期這么長的期限,最好選大額存單;如果你能看懂結構性存款的利率規則,對市場有一定判斷能力,能接受利率的波動,則可以選擇結構性存款。
Ⅵ 什麼是結構性存款,什麼人適合買結構性存款
本金只要是50萬以內就百分之百安全,50萬元之外存在虧本風險。當然存在風險的!有些結構性存款一年期能達到5.5%的收益率,但是這只是個預期收益,能否兌現還是個未知數,收益浮動就是最大的風險點,不如智能存款、大額存單這樣的存款產品,實實在在的收益,穩定安全。
[總結]從安全穩定角度上選擇,就選擇大額存單,收益不會太高,但是穩定,適合投資理財保守型客戶。從收益角度來看,就選擇結構性存款,適合有一定風險能力承受者。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每一種理財方式都有各自的優點和弊端,不可能所有優點都集於一身,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