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00億人民幣存在銀行里一年的利息是多少
一年年利率是3.8%,那100億存一年,利息是38000萬元人民幣。
利息是貨幣在一定時期內的使用費,指貨幣持有者(債權人)因貸出貨幣或貨幣資本而從借款人(債務人)手中獲得的報酬。包括存款利息、貸款利息和各種債券發生的利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利息的源泉是雇傭工人所創造的剩餘價值。利息的實質是剩餘價值的一種特殊的轉化形式,是利潤的一部分。
每一個企業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都要向銀行進行借款,借款利息如何記賬。在新會計准則的要求下,在進行短期借款,以短期借款為例,來進行一下借款利息的記賬。比如,一家企業向工商銀行進行借款,款額是100萬,時間是三個月,利率是9%,財務人員如何進行處理呢。具體步驟有幾個方面:當取得借款時,可以計入銀行存款會計科目的借方,金額是100萬,同時,計入短期借款會計科目的貸方,金額是100萬。當產生利息可以進行計提利息,也可以不做計提的利息,到期的直接支付款項有兩個方面。一是如果不計提利息的話,在到期以後可以在直接支付時計入短期借款的借方,金額是100萬,計入財務費用會計科目的借方,金額是2.25萬,計入銀行存款會計科目的貸方,金額是102.25萬。二是如果要按月來進行計提利息時,在第一個月預提利息時可以計入財務費用會計科目的借方,金額是0.75萬,計入應付利息或是預提費用會計科目的貸方,金額是0.75萬,以第一個月為例,連續幾個會計分錄都是一樣,當到期要進行歸還借款利息時,可以計入短期借款會計科目的借方,金額是100萬,計入應付利息或是預提費用會計科目的借方,金額是2.25萬,同時計入銀行存款會計科目的貸方,金額是102.25萬。
② 能通過什麼方式在賬上虛構上百億的貨幣資金審計師為什麼沒有揭示出來審計師如何查出虛構貨幣資金
通過很多方式都能虛構貨幣資金,揭示不揭示要看查不查得到。賬做的好不好。查貨幣資金一般重點查的就是銀行存款或者金融機構存款,通過發函詢證可以查
③ 美國次貸危機如何蔓延至全球
自2007年初以來,至少有100家抵押貸款公司停止運營、關閉或者被賣掉。其中包括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新世紀金融公司和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機構——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世界著名投行高盛公司於2008年3月25日發布的研究報告測算,由於次貸危機持續蔓延,全球次貸相關損失預計將高達1.2萬億美元,華爾街的損失占接近四成。該報告同時預計,美國銀行、券商、對沖基金和政府支持企業等將減記信貸資產4600億美元,是已經曝光的4倍。在這些損失中,住房貸款壞賬損失約佔50%,不良商業抵押貸款約佔15%~20%,信用卡、汽車貸款、商業貸款以及非金融性公司債券也導致了一部分損失。
隨著各大投行的次貸損失紛紛浮出水面,由於股價縮水、股東不滿,不少投行CEO紛紛收到董事會下達的「逐客令」。2007年6月,貝爾斯登旗下兩只投資於次級抵押貸款證券化產品的對沖基金因為次貸問題出現嚴重虧損。200多億美元的基金最終「不值一文」,被迫清盤。這兩只基金的清算使投資人損失逾15億美元。事後負責該基金運作的公司聯合總裁及聯合首席執行官沃倫•斯佩克特正式宣布辭職,成為該投資銀行信貸風險危機的犧牲品。這兩只基金也是次貸危機中最先倒掉的一批基金。2008年1月8日,貝爾斯登公司宣布免除詹姆斯•凱恩首席執行官職務,理由是在次級抵押貸款投資方面管理不善,未能有效地制止損失造成的傷害。接著,美林銀行以投資損失79億美元為由,解僱了CEO奧尼爾,使其成為又一位因為次級債而「下課」的高管。花旗集團的普林斯不幸也成為了其中一員,背負65億美元虧損被迫向董事會提請辭職,交易主管托馬斯•馬哈拉斯也出局。其他目前還留在位置上的高管們也是如坐針氈。有分析人士稱,CEO請辭或許會在華爾街蔚然成風,這將會成為一周一度的「周期性事件」。
2008年以來,包括雷曼兄弟、花旗和摩根士丹利在內的銀行,都在減少固定收益的交易、證券化、資產管理和投資銀行部門的人手,一些行政和技術部門的員工也被遣散。高盛集團在2008年1月份表示,他們可能裁員1500人來清除業績不佳的雇員。截至2008年4月,花旗集團裁員5.7%,雷曼兄弟裁員達18%,摩根士丹利裁員6.2%,美林證券裁員4.5%。根據美國紐約獨立預算辦公室一份研究報告,2008年華爾街高薪金融行業將裁員1.26萬人,2009年將裁員7600人。而根據美國證券業和金融市場協會的統計,自2007年7月至2008年3月,華爾街金融行業已經裁員3.4萬人。龐大的裁員規模直追本世紀初的科技股泡沫破滅危機,這一數字對於金融行業來講,是從未有過的打擊,然而更嚴重的是:金融行業裁員還將波及其他行業,就連那些每天接送銀行家和交易員上下班的轎車公司,都感受到了生意的縮減,這些公司不得不裁掉一些司機。根據測算,金融行業每減少1個崗位,將導致法律、娛樂等其他行業損失2~3個工作機會。據此推算,其他行業的裁員人數將更讓人擔憂。
美國樓市泡沫形同瘟疫,並已經橫越大西洋,席捲著歐洲甚至全球。英國、愛爾蘭、西班牙、波羅的海各國,以及亞洲的印度北部和中國南部等地,房價經歷過去近10年飆漲後,近來出現了同步下挫。由於美國在國際經濟活動中所處的地位,如果美國發生經濟衰退,全球的經濟形勢也會發生變化,這是人們最為關注的。
2、次貸危機引起連鎖反應
次貸危機首先體現在房地產上,房地產價格下跌,就有可能成為負資產,影響整個房地產的資產價值,並進而壓縮消費,由此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在這場美國房價由盛及衰的經濟運行中,還有比新世紀金融公司、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貝爾斯登公司更加悲慘的一個群體,那就是220萬的美國房奴。隨著住房價格下跌,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通過抵押獲得融資。受此影響,很多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借款人無法按期償還借款,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大肆影響著美國的經濟,並且將自己不斷地推向深淵。
次貸危機引起了連鎖反應,使得美元貶值的壓力進一步加大,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嚴重的威脅。外國所持有的以美元計價的資產高達5萬億美元,美元貶值使各國的損失很大。各國會看淡美國的各類債券,甚至避而遠之。而且為了減少損失,投資主體還會拋售美元資產,這會對美國的金融系統造成沖擊。根據美國財政部的統計,2007年8月,27個主要海外經濟體中有15個凈減持了美國國債。其中,日本凈減持比例達到4%,為7年來最大減幅。當月,海外官方和個人對美國股票、債券及其他票據的總投資是凈流出,流出總額為693億美元,是1998年以來的首次投資凈流出。
次貸危機發生以後,美聯儲多次降息,歐洲和日本等國家由於擔心通貨膨脹壓力,降息速度跟不上美國,使得美國和歐洲、日本的利差繼續縮小,投資者更傾向於拋售美元,更加劇了對美元匯率的打壓。如果美元持續走弱,美元的強勢地位將受到不斷走強貨幣的挑戰,美元在國際經濟中的霸主地位將受到削弱。
隨著美元不斷貶值,進口產品的價格將上升,進而有可能推高美國的整體價格水平。而且,全球能源價格和初級產品價格不斷上漲,已經給美國經濟帶來了通貨膨脹壓力,萬一這些能源和初級產品價格上漲的壓力進一步傳導到製造品價格,對於美國這樣的進口大國來說,通貨膨脹壓力將進一步加大。
由於美元持續貶值,投資者紛紛把資金從金融市場轉向商品市場以尋求避險保值,從而使石油和貴金屬價格均不斷被推高。因為石油及糧食價格飆漲,消費者用在油料及食品上的支出大增,其他方面支出益趨緊縮,對景氣的沖擊會愈來愈大。
那麼,美國會在沖擊波中倒下嗎?一種是傾向樂觀的觀點。認為不會對美國宏觀經濟造成太大影響。雖然次貸危機使大批企業面臨破產的風險,但是仍有許多人對美國充滿信心。因為每次危機時都有很多人認為「這次危機會把美國社會、美國經濟沖倒」,可是每次都平穩而過。所以,人們寧願相信只要不出現全面的緊縮,美國的經濟不會陷入全面的衰退。另一種是傾向悲觀的觀點。認為美國經濟將陷入衰退。次貸危機發生後,金融機構所持有的次級抵押貸款違約率不斷上升,風險暴露出來後,包括一些新的金融產品在內的產品價格都在急劇下跌。另外,市場信心低迷,信貸緊縮和流動性緊縮反過來使金融機構的處境惡化,情況並不樂觀。消費減少,就業疲弱,新屋開工量大幅下降,消費者信心不振;花旗、美林等金融機構爆出因次貸業務導致巨額虧損,加劇了人們的悲觀情緒。美國最新民意調查表明,計劃在未來一年內減少支出的美國人遠超過半數,擔心失去工作的人數也大大增加。各項經濟指標的不斷惡化加重了人們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心。
三、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2008年,受次貸危機及經濟發展規律的支配,全球主要發達國家經濟增長速度滑坡,將結束自2002年開始的經濟上行周期。歐盟、英國和日本都購入了美國的次級債相關證券,許多銀行遭受了直接損失,如瑞士銀行、英國匯豐控股、法國巴黎銀行、法國興業銀行、日本瑞穗集團等。同時,美國房價下跌也使這些國家的房屋價格面臨下行風險。歐、英、日以及中國都與美國有頻繁的國際貿易,美國需求的下降和美元的持續貶值給這些國家的出口帶來了負面影響。
1、日本經濟遭受打擊
受美國次貸危機的牽連,日本金融機構2007年損失達1.9萬億日元。其中,日本野村控股公司損失達到1456億日元(約合10億美元);瑞穗金融集團的損失預計達1700億日元(約合15.3億美元)。受此影響,原計劃的旗下瑞穗證券與新光證券的合並事宜也宣告延期。日本股市損失更為慘重。
日本央行統計表明,消費信心指數自2007年初開始一路下沉,物價指數則持續攀升,2008年前兩個月物價指數與上年同期相比上揚3.0%和3.4%。勞動力就業前景也值得憂慮。企業員工加班時間是對經濟周期敏感性較高的一個指標,而1月份日本國內企業員工加班時間呈現2002年經濟復甦以來的首次下降,這暗示著日本經濟衰退似乎已經逼近。
根據日本央行統計,2008年2月份破產的企業共有1194家,涉及負債金額為36萬億日元,與2007年同期相比分別上升了8.3%和26.2%,2008年1月份工業生產總值低於預期,環比下降了2%。同時原料成本上漲、內需疲軟、美元的加速貶值以及美國經濟形勢不明朗都給依賴出口的日本經濟以沉重打擊。
2、歐洲各大銀行損失慘重
在歐洲,隨著全球各大銀行2007年業績紛紛出爐,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也逐步顯現。
瑞士銀行首當其沖。在2007年因次貸危機資產損失數額排行榜上,位居首位的是瑞士銀行,美國次貸危機給其造成的損失高達206億美元。
英國匯豐銀行以140億美元位居第二。諾森羅克銀行(又稱北岩銀行)曾是英國第5大銀行,2007年由於次貸危機發生擠兌,儲戶共提取存款122億英鎊(153.23億歐元),是2006年儲戶提款總額25億英鎊(31.38億歐元)的5倍,稅前虧損額為1.676億英鎊(2.105億歐元)。危機發生後,英國政府提供了550億英鎊(730億歐元)信貸,並於2008年2月17日決定對該行實施國有化。該行將在2010年前向英國政府償還240億英鎊(301.47億歐元)信貸,6000員工減員1/3,達2000人。該銀行的首席執行官亞當•阿普爾加思因此被要求辭職,成了繼美國的美林證券CEO奧尼爾、花旗銀行CEO普林斯之後,另一位因次貸危機而丟掉飯碗的金融業首席執行官。
法國的大銀行幾乎無一倖免。在2007年因次貸危機資產損失數額排行榜上,前1l家銀行中有4家法國銀行——農業信貸銀行(第三)、興業銀行(第六)、外貿銀行(第十)和巴黎銀行(第十一)。這4家法國銀行的損失總計高達160億美元。其中,農業信貸銀行資產減記達63億美元,興業銀行為47億美元,外貿銀行為27億美元,巴黎銀行為21億美元。
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家庭財務狀況堪優。以英國為例,平均每4分鍾將有一人陷入破產或者其他無力償債的狀況。英國政府破產事務部門的數據顯示,英國2008年1月至3月發生25264例無力償債事件,15651人申請破產,9614人申請「個人自願安排」(1VA)。不過,《每日郵報》援引專家的分析說,這只是「風暴前的寧靜」,無力償債者人數會劇增,這一趨勢甚至會持續至2009年。
④ 100億元存一年的利息是多少
要看您存定期還是活期,存款的利率是多少。以中國銀行為例,活利率為0.35%,一年利息為3500萬元;一年定期利率為1.75%,一年利息為1.75億元。
以下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利率的定義
1、因存款、放款而得到的本金以外的錢(區別於'本金')。
2、利息(interest)抽象點說就是指貨幣資金在向實體經濟部門注入並迴流時所帶來的增值額。 利息講得不那麼抽象點來說 一般就是指借款人(債務人)因使用借入貨幣或資本而支付給貸款人(債權人)的報酬。又稱子金,母金(本金)的對稱。利息的計算公式為: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也就是時間)。利息(Interest)是資金所有者由於借出資金而取得的報酬,它來自生產者使用該筆資金發揮營運職能而形成的利潤的一部分。是指貨幣資金在向實體經濟部門注入並迴流時所帶來的增值額,其計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x100%
3、銀行利息的分類
根據銀行業務性質的不同可以分為銀行應收利息和銀行應付利息兩種。應收利息是指銀行將資金借給借款者,而從借款者手中獲得的報酬;它是借貸者使用資金必須支付的代價;也是銀行利潤的一部分。應付利息是指銀行向存款者吸收存款,而支付給存款者的報酬;它是銀行吸收存款必須支付的代價,也是銀行成本的一部分。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觀點:克思主義認為利息實質是利潤的一部分,是剩餘價值的轉化形式。貨幣本身並不能創造貨幣,不會自行增值,只有當職能資本家用貨幣購買到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才能在生產過程中通過雇傭工人的勞動,創造出剩餘價值。而貨幣資本家憑借對資本的所有權,與職能資本家共同瓜分剩餘價值。因此,資本所有權與資本使用權的分離是利息產生的內在前提。而由於再生產過程的特點,導致資金盈餘和資金短缺者的共同存在,是利息產生的外在條件。當貨幣被資本家佔有,用來充當剝削雇傭工人的剩餘價值的手段時,它就成為資本。貨幣執行資本的職能,獲得一種追加的使用價值,即生產平均利潤的能力。所有資本家追求剩餘價值的利益驅使,利潤又轉化為平均利潤。平均利潤分割成利息和企業主收入,分別歸不同的資本家所佔有。因此,利息在本質上與利潤一樣,是剩餘價值的轉化形式,反映了借貸資本家和職能資本家共同剝削 工人的關系。
⑤ 財務分析方面的,一個公司的貨幣資金很多,占資產的40%以上,這是為什麼
貨幣資金留在公司的原因大概有哪些?
1、企業發展,擴張或增項
2、防止財務內風險,如銷售預售卡一類容的,一旦客戶退卡可以拿出錢來還
3、投資新的領域或企業,多元化發展
4、購買融資產品,如債券、基金等,利潤來源多方
5、准備自己使用,如購買高檔轎車、房產等
⑥ 100億存銀行一年多少利息
年年利率是3.8%,那100億存一年,利息是38000萬元人民幣。
利息是貨幣在一定時期內的使用費,指貨幣持有者(債權人)因貸出貨幣或貨幣資本而從借款人(債務人)手中獲得的報酬。包括存款利息、貸款利息和各種債券發生的利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利息的源泉是雇傭工人所創造的剩餘價值。利息的實質是剩餘價值的一種特殊的轉化形式,是利潤的一部分。
拓展資料:
利息是貨幣在一定時期內的使用費,指貨幣持有者(債權人)因貸出貨幣或貨幣資本而從借款人(債務人)手中獲得的報酬。包括存款利息、貸款利息和各種債券發生的利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利息的源泉是雇傭工人所創造的剩餘價值。利息的實質是剩餘價值的一種特殊的轉化形式,是利潤的一部分。
利息作為資金的使用價格在市場經濟運行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影響企業行為的功能:
利息作為企業的資金佔用成本已直接影響企業經濟效益水平的高低。企業為降低成本、增進效益,就要千方百計減少資金占壓量,同時在籌資過程中對各種資金籌集方式進行成本比較。全社會的企業若將利息支出的節約作為一種普遍的行為模式,那麼,經濟成長的效率也肯定會提高。
影響居民資產選擇行為的功能:
在中國居民實際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儲蓄比率日益加大的條件下,出現了資產選擇行為,金融工具的增多為居民的資產選擇行為提供了客觀基礎,而利息收入則是居民資產選擇行為的主要誘因。居民部門重視利息收入並自發地產生資產選擇行為,無論對宏觀經濟調控還是對微觀基礎的重新構造都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從中國目 前的情況看,高儲蓄率已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大特徵,這為經濟高速增長提供了堅實的資金基礎,而居民在利息收入誘因下做出的種種資產選擇行為又為實現各項宏觀調控做出了貢獻。
影響政府行為的功能:
由於利息收入與全社會的赤字部門和盈餘部門的經濟利益息息相關,因此,政府也能將其作為重要的經濟杠桿對經濟運行實施調節。例如:中央銀行若採取降低利率的措施,貨幣就會更多地流向資本市場,當提高利率時,貨幣就會從資本市場流出。如果政府用信用手段籌集資金,可以用高於銀行同期限存款利率來發行國債,將民間的貨幣資金吸收到政府手中,用於各項財政支出。
⑦ 一個公司有流通資產100億,你可以20億買他的股票,也可以用20萬買他的股票,哪個更有優勢
公司發展好,盈利多,分紅多,股票買得越多越好
公司發展不好,虧損,你的股票市值和凈值都要下降
⑧ 增持美國國債對於中國的利弊 。
[經濟學論文] 中國增持美國國債的利弊分析國債, 美國, 中國, 利弊
我也想創建詞條賺積分摘要:近年中國持續增持美國國債,金融危機發生之後也未減持。這和中國外匯儲備增長、結售匯制度、外匯儲備結構、去杠桿化、人民幣國際化、中美關系、美元地位有一定的關系,同時也有政治因素。增持美國國債體現了中國的大國責任感,抑制了美國大量印製美元,但卻帶來很多風險,包括美元貶值風險、國債縮水風險、債務償還風險、人民幣匯率波動風險、貨幣政策風險。基於此,本文提出降低中國增持美國國債風險的建議。關鍵詞:金融危機,美國國債,美元貶值,外匯儲備中國增持美國國債現狀(一)持有量暴增1972年美國前總統尼克松首次訪華標志著中美關系正常化,此後中國逐漸開始購買美國國債。從1972年到1999年底,由於缺少外匯,不熟悉美國金融市場等原因,中國購買的美國國債數額較少,而且基本上沒有形成較大的持有量。中國對美國國債的大量持有是在2000年以後,2000年中國對美國國債的持有量僅僅600億美元,但是從2001年開始這個數額開始了迅猛增長,到2009年5月已經達到了8015億美元。(二)金融危機後加速持有美國國債金融危機之後,中國不僅沒有減持美國國債,反而加速持有美國國債。2008年9月,中國增持美國國債436億美元,首次超過日本成為美國第一債權國。2009年5月中國又增持了380億美元美國國債,總量達到8015億美元。從2007年底到2008年底的單年增加持有量達2498億美元,也創下了前所未有的單年增持紀錄。2009年1月和2月中國外匯儲備分別減少326億美元和14億美元,但是中國在這兩個月分別增持了122億和46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三)逐步調整美國國債持有結構目前中國依然在持續購買美國長期國債,但凈增持規模在2008年的第4季度明顯下降。2008年第2季度至第4季度,中國增持美國長期國債分別為242億、361億、42億美元;增持美國短期國債分別為-110億、470億、1050億美元。2009年5月,中國增持美國長期國債40.3億美元,增持短期國債339.7億美元,這表明中國5月所購入國債以短期國債為主。中國增持美國國債的原因剖析(一)資金來源—改革開放外匯儲備迅猛增加將我國長期以來的外匯儲備情況和美國國債持有量結合起來分析可知,中國外匯儲備越多,持有的美國國債越多,即中國使用外匯儲備的重要途徑是購買美國國債。2001-2008年,中國每年穩定的有40%左右的外匯儲備是以美國國債的形式存在。所以長期來看,中國的外匯儲備和持有美國國債量之間具有穩定的比例關系。然而改革開放以來,以貿易上「獎出限入」,資金上「寬進嚴出」為特徵的外向型經濟導致近年來中國外匯儲備急劇快速增長,當外匯儲備增加時,就會有更多的外匯儲備去購買美國國債。(二)購買對象—美國國債的安全性和流動性金融危機導致美元的強勢地位陷入危機。但是歐元、英鎊、日元的表現卻更弱,所以這些貨幣目前還都不能替代美元的國際地位。在全球都面臨金融危機時,中國意識到美國國債是相對保險的投資產品。美國國債容量大、需求強勁、交易活躍、流動性強、收益較高,如果減持美元資產,來增持其他幣種資產,也只能導致外匯儲備市場價值出現較大賬面損失。(三)儲備結構—不能大部分購買黃金、石油等中國的外匯儲備中不僅含有外商來華投資的款項和中國所欠的外債,還包含國際游資和貿易順差。即使在貿易順差中,也不全是國內企業出口所得,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屬於跨國企業。2001-2006年,超過50萬家外商投資企業正在推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其出口總額已連續5年占據當年中國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因此為了維持正常的經濟秩序,外匯儲備就必須滿足外商和內商的經常性兌換需求。所以中國不能將大部分外匯儲備用於購買黃金、石油和礦產等實物。(四)去杠桿化—大量資本重新流入美國金融危機下,去杠桿化已經成為一個熱詞,現在全球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國的金融機構)都已啟動去杠桿化進程,引起大量短期國際資本重新流回美國。另外,由於美國國債仍是當前國際金融市場上最具流動性的資產,所以大量短期國際資本重新流入美國投資於美國國債。這一方面會引起美國短期國債收益率水平下降,另一方面會引起美元相對於其他主要貨幣的升值。因此增持美國國債就成為中國的必然選擇。(五)結售匯制—政府控制跨境資本流動強制結售匯條件下,企業必須把所得外匯賣給指定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再在外匯市場上將超過頭寸限額的外匯賣給中央銀行,中央銀行在取得外匯的同時,要增加相應數量的本幣發行。可以說,外匯是央行通過增加貨幣發行從企業和個人手中取得的,因而外匯儲備成為央行的資產。這就滿足了政府對於跨境資本流動的控制,政府手中集中的過多的外匯儲備不得不投向海外市場,美國國債是相對合適的投資產品,因此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增加。(六)其他目的—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金融危機之後,中國仍然繼續增持美國國債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現階段的國際信譽還是建立在龐大外匯儲備和巨額美國國債持有的基礎之上的。中國可以通過大量持有美元國債來維持人民幣的國際信譽,為人民幣國際化邁進一大步。(七)中美關系—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現在,美國是中國商品的最大進口國,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主。美國可以維持中國的出口增長,中國可以維持美國超前消費。中國停止購買或者拋售美國國債,會導致美國國債收益率大增和價格暴跌,從而給中國帶來巨大的賬面損失。一旦中國減持美國國債,美國就會印刷更多的美元進行救市,於是美元貶值,美元貶值導致中國外匯儲備縮水,中國就會進一步減持美國國債,如此下去中國便陷入了惡性循環。(八)政治因素—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中國增持美國國債不僅有經濟上不得已的原因,其中也涉及政治因素。歷史表明,全球經濟危機或是金融危機之後,世界都會建立新的國際秩序。這次金融危機後,不論歐洲、中國還是日本,都沒有一個經濟體能取代美國的角色。中美兩國制度不同,近年中國迅速崛起,對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形成了挑戰和威脅,因此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徘徊不定。這時中國增持美國國債,從旁協助美國救市,就占據了道德優勢,中美兩國之間就能建立起良好的國際關系,這有利於提升中國的實力和國際地位。中國增持美國國債的風險(一)國債縮水風險自從次貸危機爆發以來,增發國債一直是美國政府的最主要融資方式。2007年美國國債的凈發行額為5490億美元,2008年上升至1.47萬億美元。一旦新增國債供給量超過其市場需求量,則新增國債的收益率將會顯著上升,而存量國債市場價值縮水。(二)美元貶值風險2009年3月18日,美聯儲宣布,在未來6個月內購買3000億美元長期國債。這增加了美國長期內通脹與美元貶值的風險。次貸危機全面爆發以來,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迅猛增長。由於美聯儲的資本金並沒有變動,所以其資產負債表的擴張就意味著其在不斷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一旦美國經濟有所回升,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提高,流動性將加速轉化為信貸與廣義貨幣。這時美聯儲不能及時從貨幣市場抽迴流動性,那麼通脹將隨之而來,美元就會貶值。(三)債務償還風險近年來,美國一直依靠發行國債來彌補其巨大的融資缺口。伴隨金融危機的爆發,大規模救市的展開,美國的債務負擔更加沉重。白宮預算管理處預測2010財年美財政赤字1.26萬億美元,比之前預期提高870億美元,佔GDP的8.5%。美國的凈資產在急劇下降,而債務數額卻快速上升,由此可見美國已不具高額債務的償還能力。(四)本幣匯率風險中國M2/GDP的比例現在高居世界之最,說明央行投放的貨幣並沒有轉化為對實體經濟增長的貢獻,要麼資金是在虛擬經濟如資本市場內循環,要麼說明貨幣的投放已超出實體經濟的合理要求。中國2009年外匯儲備持續增加,用更多的美元外匯增持美國國債,於是美聯儲就將這些貨幣投入到本國的貨幣市場增加本國的流動性,於是支撐起美國企業的融資和對外投資,這些企業會進一步擴大對中國商品和服務的進口,這樣大量的貨幣以外匯和投資的形式再次流入中國,按國內的換匯機制會引起人民幣的再一次增發,長期看必然引起本幣的貶值。(五)貨幣政策風險巨額美國國債的存在對中國央行貨幣政策的順利實施形成障礙。對於大量的美國國債,需要以美元的價值投放相應的人民幣數量,但是大量美國國債造成外匯的沉澱,短期內美元貶值的趨勢必然給國內貨幣政策造成干擾。一旦美元貶值,前期投放的人民幣過剩,國內流動性過剩,從而進一步誘發通脹。另外,對應大量美國國債的人民幣增發要求央行必須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以防止國內的流動性泛濫,但是提高利率會誘發國際投機資本對人民幣的套利,使得央行緊縮措施收效並不明顯。相關政策建議(一)促進外匯投資結構多元化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外匯儲備中占據較大比例的美元資產開始成為一種隱憂,因此外儲結構的調整迫在眉睫。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為中國提供了一些其他的潛在投資機會。首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理事會投票通過了向186個成員及其央行發債的方案框架,將發行1500億美元特別提款權定價的IMF債券,而中國的購買目標將高達500億美元之多。其次,全球能源、金屬與其他大宗商品市場,目前處於至少10年來的低位。我國必須高度重視建立資源儲備的必要性,進口能源與大宗商品。再次,發達國家股票市場目前處於多年來的低位,具有較強的投資價值。(二)藏匯於民的外匯管理模式中國實行強制結售匯制,中央銀行在取得外匯的同時,要增發相應數量的人民幣,這就會引起通過膨脹。在這種結匯制度下,國家統一安排外匯投資,不利於風險分散。因此,政府應該允許企業和個人擁有外匯,擴大企業對所創外匯的自由支配度。這樣,國家不能對外匯集中投資,企業和個人也可以根據經濟形式進行自主的投資,這就分散了外匯投資單一化的風險,同時也改變了國家集中投資目標大、渠道單一的弊端。(三)加強對話促中美達成共識為降低中國增持美國國債的風險,中美之間應該加強對話達成共識。央行應該要求美國政府提供可信的保證來作為是否繼續增持美國國債的條件。首先,要求美國政府將其國債的收益率與通脹指數掛鉤,以防範通脹風險。其次,即使美元貶值,美國政府也必須保證人民幣和美元的兌換匯率和最初購買美國國債時的匯率相同,以防範美元貶值風險。或者是美國政府可以直接對中國持有其國債的損失給予補償,如果不行,那麼在其他方面應該建立具體可行的補償機制。(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國的外匯儲備數量充足,幣種和品種齊全,為人民幣的國際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給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金融危機之後,世界金融體系急切期待一個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貨幣加入到國際貨幣體系中來,人民幣無疑是眾望所歸。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一席之地,可以改變目前處於被支配的地位,減少國際貨幣體制對中國的不利影響,增強中國對全球經濟活動的影響力,同時有利於逐步擺脫美元的控制。參考文獻:1.宋國友。中國購買美國國債:來源、收益與影響[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2.趙娟。增持美國國債之利弊分析[J]。科技信息,2008(35)3.張明。中國不應無條件增持美國國債[J]。世界知識,2009(6)4.李彬。中國持美債規模首超8000億[N]。第一財經日報,2009-7-17
本文來自: 人大經濟論壇 論文版 版,詳細出處參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806287&page=1
⑨ 經營現金流量凈額為負23億,貨幣資金80億。怎麼理解
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和貨幣資金余額並沒有必然關聯。
1、現金流量項目的性質不同;比如: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為負23億元,但向銀行借款100億元,即籌資現金流量凈額為正的100億元;
2、會計期間數據不同,比如:期初貨幣資金余額為120億元,本年度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為負23億元,期末貨幣資金余額80億元;
等等 都是很正常的。
⑩ 一百億存銀行一天多少利息
100億一天活期利息 =本金*年利率*存期 =10000000000*0.35%/360 =97222.22元
100億一天通知存款利息 =本金*年利率*存期 =10000000000*0.8%/360 =222222.22元
由於存款種類不同,具體計息方法也各有不同,但計息的基本公式不變,為:存款利息=本金×存期×利率。例如:存款1年利率為2.50%,存入10000元到銀行,則可得的利息為250元(10000×1×2.50%)。
拓展資料
利息是貨幣在一定時期內的使用費,指貨幣持有者(債權人)因貸出貨幣或貨幣資本而從借款人(債務人)手中獲得的報酬。包括存款利息、貸款利息和各種債券發生的利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利息的源泉是雇傭工人所創造的剩餘價值。利息的實質是剩餘價值的一種特殊的轉化形式,是利潤的一部分。
1、因存款、放款而得到的本金以外的錢(區別於'本金')。
2、利息(interest)抽象點說就是指貨幣資金在向實體經濟部門注入並迴流時所帶來的增值額。 利息講得不那麼抽象點來說 一般就是指借款人(債務人)因使用借入貨幣或資本而支付給貸款人(債權人)的報酬。又稱子金,母金(本金)的對稱。利息的計算公式為: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也就是時間)。
利息(Interest)是資金所有者由於借出資金而取得的報酬,它來自生產者使用該筆資金發揮營運職能而形成的利潤的一部分。是指貨幣資金在向實體經濟部門注入並迴流時所帶來的增值額,其計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x100%
3、銀行利息的分類
根據銀行業務性質的不同可以分為銀行應收利息和銀行應付利息兩種。應收利息是指銀行將資金借給借款者,而從借款者手中獲得的報酬;它是借貸者使用資金必須支付的代價;也是銀行利潤的一部分。應付利息是指銀行向存款者吸收存款,而支付給存款者的報酬;它是銀行吸收存款必須支付的代價,也是銀行成本的一部分。
利率是計算利息額的依據,是調解經濟發展的重要杠桿,其高低對資金借出者來說,意味著收益的多少,對資金使用者來說,則意味著成本的高低。